语文审美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0:00: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文审美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语文中的审美教育对人类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是提高人类文明与素质的有效手段之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职业能力综合发展意义重大。为了提高中职学生的语文审美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的对学生的审美素养进行培养,使其成为具有语文审美素养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中职语文;审美教育;探讨
中职学校的学生刚初中毕业,年龄较小,尚处于发育阶段,其知识水平也处在积累阶段。随着学生思想的日渐成熟,语文教育对其影响也逐渐增强。最近有调查显示,中职学校学生对语文课堂缺乏积极性,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职教育的目标与语文课程的目标存在一定出入,大家普遍认为语文是一门辅助性的课程,无须给予过多的关注,而其他专业课程才是中职教育的重点,所以应以专业课为主,由此产生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度不高的现象。可见只有提高师生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才有利于使学生逐渐形成审美意识。因此在中职阶段,教师应根据学生对各方面知识的接受程度,设计相关的教学方案,培养中职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成长的阶段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本文将从下面四个方面探讨提高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审美情趣
由于学生在成长的各个阶段都对美有着强烈的追求,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防止学生盲目追求美而误入歧途,教师可以将美渗透到语文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提高对语文课堂的兴趣,同时提高学生对美的品鉴能力。教师应注重将课文中的美好景象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美好的感受中增加对审美能力的好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在教学时对于优秀的文章,应加强引导,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捕捉文字中的美好。并加强对文章的语言措辞等方面的分析,以此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审美能力。同时教师应重视在课堂中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通过意境之美来逐渐提高其审美情趣。实现由外在美到内在美的感知。教师可以通过播放小短片来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加融入课文所渲染的氛围当中,加深对课文主题的理解。例如在学习《我很重要》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是一道风景,让学生通过阅读感受文章的“结构美”“哲思美”及“修辞美”。通过教师的详细讲解,使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体会到个人与群体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二、语文素材多样化
高校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摘要】自综合素质教育改革全面推行以来,语文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作为一门综合性学科,语文既是一门工具性学科,也同时兼有人文化特征。因此,加强语文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还能显著提升他们的审美素养和文化品位。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高校语文学科审美教育的现状,指出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的具体对策,以期能够有效提高我国高校的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等院校;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综合素质;教学策略
审美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艺术、文学等意识形态来对学生进行美育,使学生成为既拥有丰富的学识内涵,又兼具一定审美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型人才。高校语文教学凭借其独有的情感性、体验性、形象性等特点成为高校开展审美教育最主要的途径之一。尤其是在当前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更加有必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们的审美教育,不仅有利于学生构建更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还能有效净化学生们的心灵,帮助他们更好地塑造个人形象,培养当代大学生对美的洞察力、鉴赏力以及创造力,使其树立健康的审美情趣,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不仅仅是为了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实施,也是为了令传统的语文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接受性和成效性。因此,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高校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现状
(一)语文教材重政治轻人文
受我国固有国情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目前高校语文教学大多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上的教学,主要体现为高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往往偏向于选择那些与基础知识或职业考试相关的类型,很少考虑以提升学生个人修养和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的课本。总的来说,我国高校在选择语文教材时习惯于以思想教育为权衡点,希望能够通过语文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同时还会渗透一些主流的政治思想。这种做法过于夸大了语文教学的政治功能,掩盖了其人文性和文化性的本质特征,使语文教育无法真正发挥出应有的深层次价值。
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
【摘 要】在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是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目的。本文根据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在现今教育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来探讨研究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教学实践策略,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提升人文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实施策略
高中审美教育是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去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和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和片情趣。基于此,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研究在帮助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不仅需要国家行政及其相关部门的支持,也需要教师的深入探讨和努力,去强化教学个性发展意识,从而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一、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个性化是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知、情、意的全面发展,同时通过对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审美赏析,能够使学生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从而培养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
浅析语文核心素养审美教育
摘要:在2017年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重新凝练了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它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一个整体,相互依存。其中,审美教育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是核心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对于健全学生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但在高考这个大前提下,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入情况并不是十分乐观。本文试从审美教育的意义、现状和原因、以及在课堂中的实效性三个方面来分析审美教育在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教育;审美情趣;语文课堂
审美鉴赏与创造,在新课标中这样解释道:“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通过审美体验、评价等活动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掌握表现美、创造美的方法。”它以感性的形象体系为媒介、以情感为特征,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我国,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即“美育”的提出,最早见于民国时期,蔡元培先生在《教育大辞书》中提到:“美育者,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这个定义虽然阐明了美育与教育的关系,但没有明确美育的特殊性质,很容易让人认为美育就是单纯的美学理论教育。而如今,以语文核心素养为前提的“审美教育”,其目的则是增进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美感体验,学会感受和鉴赏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以及能够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来表达和创造自己的审美体验。
1审美教育的意义
在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中,语言建构与应用是基础,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核心,审美鉴赏与创造是重点,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拓展。语文学科中的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核心要素的必然要求。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具有丰富情感、有血有肉的人,因此,审美教育又称情感教育,它比单纯的智力教育具有更大的优越性,它通过文学作品中丰富的内涵来引导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情感表达更理性、更自然,同时又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积淀人文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当前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单纯的物质追求已经不能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审美教育作为一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人的感悟鉴赏能力(即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懂得珍惜美好的事物)和创意表达能力(即具有生成和创造美的能力,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提升生活品质),同时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是经济时代所必需的教育。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但要认识到审美教育的重要性,责无旁贷的担负起审美教育的任务,还要将审美教育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之成为健全并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人才。
2当前审美教育的现状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小学语文审美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语文课程通过审美教育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天性,激发小学生的欣赏能力和鉴别能力,促进小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作为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坚持以小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构建高效童趣的课堂氛围。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学生;审美教育;创新
审美教育可以优化小学生的道德品质,调动小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利于促进小学生智力的开发和深造。小学语文在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小学语文教材中精选的课文不仅具有语言美,还具有意境美,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审美意识,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小学生的文学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要注重小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小学生的审美教育,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等全面可持续发展。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下面主要从创设情境、锻炼想象、感受语言、实践活动四个方面阐述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的有效策略,希望对语文教育有所帮助。
一、创设学习情境,阅读美文美句
小学语文教材是对小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材料,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语文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语言美和意境美,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合理开发和拓展,以充分发挥小学语文教材的作用。在日常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创设语文学习的情境,在情境中培养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参与意识,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师还要鼓励小学生积极阅读美文美句,积累语言素材,使小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比如,在讲小学语文《爬山虎的脚》时,我这样引入新课:“同学们,大家都知道葡萄是依附架子往高处爬的,那么不用架子就能往高处爬的植物是什么呢?请仔细思考。”当学生进行讨论的时候,我在大屏幕上展示爬山虎的图片,创设了身临其境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大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然后,我巧设疑问:“叶圣陶的笔下爬山虎的叶子是那么的美丽,那么哪位同学能把那种美读出来呢?”这时,学生都积极进行朗读,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和鼓励。最后,我要求学生仿照《爬山虎的脚》的观察方法,观察一种植物,先从远处看,再从近处看,特别要仔细观察它的茎、叶、花,看看有什么特点,再把它具体写下来。
二、锻炼想象能力,激发学生共鸣
小学语文审美教育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教育涉及的案例基本都在突出审美教育在学生课程中的比重,增加审美能力,不应该仅仅依靠书本上的知识,更要延伸到课本外寻求一种全新的审美教育,要将小学课程中的审美内容不断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当中去。利用课程中的课文潜移默化地为学生增加审美意识。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各种审美元素
自然之美,它所蕴含的美好的视觉冲击力,是孩子们幻想的天堂。自然之美能使学生的思维更为广阔,想象力更为深刻,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了许多自然美的元素,有人工改造的修饰大自然的美;有教师在课堂讲解《桂林山水》的山川之美,那微风吹过的波光粼粼、绵延不断的山脉、山水相间的屹立;有《海上日出》的壮美,那是生命的象征,那是浩瀚海中一叶扁舟,望着那橙红色的天空,身临其境的美感;有《燕子》的活力之美,自然界中的生物丰富多样,与众不同,是生命的奇迹,飞向天空的自由,所具有的飞翔之美。
二、美无处不在,需要发现美的眼睛
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形成了教学案例,这些课程的安排和教学案例是潜移默化地把审美情趣、审美韵味、审美能力灌输给学生们,提高学生在课文当中感受美、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当中深入浅出,讲授相关的审美事物,让学生发现这些集中在日常生活中的美,不仅仅是看得见摸得着,更是无处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应该不仅仅停留在课本上,课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在课堂外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时,引导学生观察环境,注意观察身边发生的事情,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鉴别,提高学生在社会中对事物美的感受。美是无处不在的,这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汽车外观设计流线的美感、形形色色的高楼建筑等,都在生活中得以体现的淋漓尽致。教会学生用眼睛记录下来,用手中的摄影机拍摄下来,用文字记录下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案例主要体现在课本教材中,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中增加了对美的事物的讲解,更是将蕴含其中的审美意识灌输给学生们。讲解课文时是画面的讲解,也是想象的讲解,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意识,而且对审美能力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涉及的审美教育案例,势必会影响学生在审美领域的感受。
作者:刘淑英 单位:辉南县样子哨镇大椅山小学
初中语文审美教育思考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存在的应用问题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语文知识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主要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与知识运用能力。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审美教育越来越重要,其不仅包含形式美,还有内涵美,比如文章的悲剧性与戏剧性冲突美[2]。而将初中语文教学内容和目标与审美教育的结合,就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然而,受教师个人素质与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将教学内容与目标整合到审美教育中。其次,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存在教无定法的问题,盲目引导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体验,其缺少一定的规范性,造成学生学习行为比较盲目,不能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进行开发的同时,对学生初中学习能力的提高也没有起到很好的效果。由于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本质的联系,应成为中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不做审美教育的启发,知识单纯的教学引导,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完成知识性的教学任务,不能从根本上实现语文教学的思想熏陶、文学感染的功能。
二、实现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途径
当前,中学美育任务主要由音乐及美术学科完成,而语文作为中学的主要科目,对于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其成为中学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对其存在的应用问题分析,主要的教育途径表现在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注重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审美想象能力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以下呈现的是具体的内容:1.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学发展的结构与学生的认知来设计教学环节,通过灵活运用教学艺术手段,引导学生进行审美联想与想象,使教学过程审美化的同时,使学生产生美育心理效应,进而去探讨与体验文章内容美[2]。比如,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沁园春•雪》一词,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阕,上阕主要写雪景,下阕主要抒发作者的情怀,是一篇富有艺术魅力的名篇诗词。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利用录音带进行范读,再优美的朗读声中将学生置入文章中描写的雪景氛围中,然后借助多媒体设备等,将相关的雪景图片或诗词展示在PPT案例中,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体会祖国大好河山被雪景覆盖的银装素裹之美。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收集相关的诗词、名句。这样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雪之美的魅力,从而将更好地理解当时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以此深刻体会文章的主题,在无形之中提高了个人的审美情趣。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鉴赏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识别美丑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美与丑是共生的。而引导学生识别美与丑,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准确的分析与评价所讲的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事件等。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鲁迅的《孔乙己》一文,其主要描写了封建腐朽思想与科学制度毒害下,精神上迂腐不堪,生活上总是在嘲笑戏谑中混度,最后被封建地主阶级所吞噬。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对孔乙己这个人物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对其经历的事件进行评价。比如文中孔乙己给小孩子茴香豆吃,虽然他知道自己会受到孩子们的嘲笑,但是他对小孩子的态度很好,鲁迅将人物美好的一面刻画出来,与当时社会的一种现象进行抨击。3.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对学生审美教育,应该在语文教学中将文学作品的艺术美与社会现实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力,锻炼其审美想象的同时,唤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活动。例如,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下森林断想》。作者长于描写,工于细绘,语言比较生动想象,并且充满激情。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阅读,启发学生作者为什么描写的是地下森林,在文中感受作者对地下森林生命存在的赞美,启发学生对现实环境的思考,以达到对作品深层次的审美把握,引发读者往更为广阔普遍的事理方面思考,比如,文中一句“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句子使用两个比喻,更具有美感。作者之后笔锋突转,引发作者对低下森林的关注,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作者对森林的“断想”之美。在课后,教师可布置描写景物的散文,让学生结合文中的所感与写作形式,写出一篇优美的散文。之后教师可选出优秀的范文让学生进行欣赏,以此提高学生的审美力。
综上所述,本文对初中语文审美教育的几点思考研究,明确了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之间关系,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审美教育教学方法,即运用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段、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审美想象及营造感情教学氛围,使语文教师抓住语文学科的特点,将审美参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与追求,进而实现新课标的审美目标教学,这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论小学语文审美教育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审美教育开始进入到人们的视野,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教学作用,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该如何渗透审美教育呢?本文,笔者将对此进行详细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审美教育;教学渗透
语文是小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新课改之后关于语文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层出不穷,审美教育也是教学创新的一种,它在教学语文知识的时候,注重让学生通过课文知识感受美的存在,对于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有着较大的帮助。下面,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渗透。
一、挖掘教材中美的因素
(一)语文教材中人性的真、善、美。在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留心观察,我们会发现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真、善、美也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语文教师作为语文知识的传递者,首先就要善于挖掘语文课文中所具有的美。例如通过学习《中彩那天》可以感受到朋友之间真挚的友谊,学习《唯一的听众》则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诚挚的善意,而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时,能够感受到父爱的无私。这些都是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美,教师在教学时,要善于挖掘这些元素,为审美教育在教学中的渗透做好准备。(二)挖掘自然之美。自然是美的源泉,语文教材里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的知识大部分都取材于自然界中,如古诗《春晓》中所蕴含的美就是来自于自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短短二十个字,诗人就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描绘出了春天的美丽,体现处理闲适恬静生活的无穷乐趣,昭示了自然之美。(三)语言的意境之美。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人们经常会谈到语言的意境美、韵律美。文字具有传递情感的功能,通过文字的组合排列,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言传的美。例如李白的《赠汪伦》写到“李白乘舟,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通过简单的几句话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李白与友人汪伦之间诚挚的友谊,读来朗朗上口,引发情感上的共鸣。再比如王之涣在《登鹳雀楼》中写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读来眼前好似浮现出了一幅大气磅礴的黄河画卷,读者好似与诗人有了共同的感受,想要登上顶峰,看到一些更为美丽的事物,语言极具感染力,体现出了较多的美感。
二、语文教学中审美教学的途径
语文审美教育论文
一、用审美的眼光观照语文教学
罗丹说:“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张开审美的慧眼,语文教学的每一因素,无不放射着美的光华。
(一)教材是美的载体
用美的眼光观照语文新教材,它简直就是一本美的画册。
首先,从选文的思想内容看:
1.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的美:古长城、大青山、滕王阁及泰山日出的雄壮美;长江、黄河的波澜壮阔美,内蒙古草原的辽阔美……可谓美不胜收。
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渗透
1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美
到了高中阶段,很多语文教师将学习重点转移到对文章的理性分析上,弱化了朗读教学。外加上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再喜欢在同学面前高声朗读,而喜欢默读,于是部分教师干脆省略了朗读环节的学习和训练。这对学生的语言感悟和审美教育都会产生不可忽略的影响,学生缺乏对语言文字的感性感受和体会,缺乏真正的美学熏陶。在高中语文教材中,无论是文言文、诗词还是现代文,都有许多美的篇章、美的意境、美的形象和美的情感。教师要注意鼓励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环节来直接感受、领悟文章中的美学元素。学生在朗读环节体会到的美的感受,是学生直观感受,这种感受很多时候无法用具体的语言来描述和表达,正所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但是,这种美的感受能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朗读、学习的情境中,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美和篇章中的意境美。否则,依靠教师的讲解去理解文章中的美学元素,那是一种嫁接般的效果,总留有传承的痕迹,不是发自内心的、自内到外表露。比如,在学习柳永的《雨霖铃》时,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朗诵中,才能想象得出:“在深秋时节的一个黄昏,阵雨刚停,一对恋人到长亭告别。京都的城门外设帐置酒送别,依恋不舍却又不得不分离,因而也没有了心绪。可这时候,兰舟无’情,正在催人出发。临别之际,一对恋人该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叮嘱,可是手拉着手,泪眼朦胧,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却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此景、此人、此情,唯有在反复的诵读中,才能凸显出来,有更深的感触,也才能真正领悟本词的情意缠绵、悱恻动人之美。
2利用经典美文进行审美教育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利用经典美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审美教育的主要途径。在高中语文课本中,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文都有许多经典美文,比如,文言文中的《逍遥游》《兰亭序》《滕王阁序》《赤壁赋》《阿房宫赋》《过秦论》等;现代文中的《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纪念刘和珍君》《故都的秋》《清塘荷韵》《我与地坛》《道士塔》等。这些经典美文都蕴含着丰富的情趣、深刻的意蕴和深邃的思想,对学生的审美情趣产生不同的熏陶和影响。教师要善于结合文章的内容,找一个最适合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某一方面的审美教育。庄子丰富绮丽的想象、恣肆瑰丽的文采、自由挥洒的洒脱;贾谊排比的铺陈、对偶的句式、雄辩的才华;苏轼骈散结合的句式,多种表达方式有机融合,以及对贬谪后苦闷的表达,自我解脱的豁达;朱自清散文的温婉清丽的风格、细腻柔和的情感、秀美如江南女子般的文字;鲁迅精警的语言、激愤的情感、深沉含蓄的情感;史铁生散文沉郁的格调、平淡的文字,深沉的情感;余秋雨散文中浓浓的文化气息、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对历史文化的无奈感慨……都会对学生的情感和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研读文本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寓审美教育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语文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但是,教师要善于找到课文最利于进行审美教育的切入点,将审美教育融于阅读教学之中,做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这样的审美教育才能避免说教的嫌疑,也才能让学生欣然接受,并快速接受、融化,成为自己本身能力和素质的一部分。
- 上一篇:财务风险管理技术范文
- 下一篇:农产品安全管理范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