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基础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09:01: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语文基础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多媒体提升小学语文基础教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的语文教育模式显然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小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诸多技术手段正在逐步应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上,以辅助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各种形式的感官刺激,加深对小学语文的学习印象。因此,合理有效地使用多媒体,对小学语文教学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从几个方面阐述并分析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小学语文;基础性教育;教学情境
1前言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正在影响小学语文基础教育。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一改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小学生的发育特点,借助多媒体技术施教,使得基础教育的课堂更加活泼与精彩[1]。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弥补了传统语文教育的部分缺点,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2]。实践证明,现代化教育手段能够提升小学语文基础教育的效率。以下是笔者长期利用多媒体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利用多媒体技术积极创设小学语文基础性教学情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通常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识字和朗读,教师在黑板上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笔画书写。这种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无法让学生真正去体会这个字或者词组的意义,耗时耗力,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高[3]。小学生的生活阅历限制了其对于语文的理解,听说读写能力的发育尚不完善,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积极使用各种教学工具,使语文基础教育更加直观化、简单化,来帮助小学生理解语文知识点。语文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规划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渲染课堂氛围,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官刺激,带领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的知识点,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作者的情感[4]。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火烧云》一文,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很少去注意天空中的火烧云。教师如果单纯地按照课本内容去传授火烧云是如何壮观,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因此,教师可以创设情境,为学生播放火烧云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让小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图片或视频中的火烧云的形状与特征,如颜色是如何变化的,等等。直观的视觉刺激,使学生身临其境,对火烧云这一自然现象叹为观止,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紧接着,语文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总结火烧云的特点,以及课文中涉及的词组的含义和火烧云的形状变化。由此可见,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十分重要,能够明显提高小学语文基础教育课堂的效率。
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论文摘要: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硕布、实施给高等师范院校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带来了新的任务和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课程建设与中学的新课程改革必须“接机”,这样才会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建设一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的科研队伍。
新课程改革给“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提出了新任务。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包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建设开放而具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培养的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一些与之相应的基本语文素养。
一、高等师范院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建设方面的构想
我们认为,目前高师课程设置与改革落后于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大部分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课程只有心理学、教育学、现代教育技术和课程与教学论等几门必修课。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对现代教师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教师教育课程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比如中文系传统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课程设置只有单一的36学时的教学法课程,它作为考试课在第6学期开设。学生只是简单地了解一些有关语文教学法的知识,根本不熟悉中学语文教学现状,就忙于设计教学内容。大部分是闭门造车,部分考研的学生甚至放弃课程试讲。学生在潜潜懂懂中,匆匆走上教育实习的讲台,结果不言而喻,致使学生的就业率极低。为此我们以新课程的理念为指导,采取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并行等举措,优化教师教育类课程结构,体现“全学程、精内容、重能力”的特点,服务于基础教育。以此为宗旨,为培养未来教师良好的教学素养提供课程支撑。具体设计如下:
二、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接轨,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人才
县委副书记在全市高中语文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同志们:
在这金菊吐艳、枫林流丹的金秋十月,来自全国、全市的知名专家、教师,群英荟萃,欢聚一堂,隆重举行永州市2006年高中语文教学研讨暨专家讲学会。这不仅是永州市教育界的一次盛会,也是我县语文教学改革发展史上的一大盛事。借此机会,谨让我代表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向莅临xx指导的各位专家、各位学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向历年来关心和支持xx教育事业特别是语文教学的各级领导、各位专家、各位学者及各县区教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当今世界,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格局的形成,国与国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并逐渐转移到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上来,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教育的竞争。自加入wto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使我国的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转折点。能不能跟上世界教育发展形势,能不能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教育制高点,关键在于加快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全面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落伍的、传统的、陈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现代化。这既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这次研讨会的召开,正是适应教育发展形势需要的与时俱进之举,对探索基础教育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推动我县乃至全市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全市语文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xx的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基础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由于基础不牢、创新滞后、措施不力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基础教育特别是语文教学、科研仍没有大的突破,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县教育事业的整体腾飞。今天,全国语文教学的著名专家和全市语文教学的精英聚集xx,探讨高中语文教学,为我们的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专家、学者们的精妙讲学和独到见解,必将拓宽我们的视野,启发我们的思路,创新我们的教学理念,必将给我县语文教学改革带来一片盎然生机,进而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可以讲,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将是我县语文教学改革发展的新起点。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加快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决心乘这次研讨会的强劲东风,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突出教学重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力争我县的语文教学在短期内实现质的飞跃,为全市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决不辜负在座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各县区教师的厚爱与期望。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老师,xx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在座各位的鼎力支持。请各位一如既往关心xx的教育事业,为我县的教育事业发展多献良谋,多出良策,我们将不胜感谢!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研究论文
寒假期间,我和同事认真阅读了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共同编写的《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感触颇深。
解读的序言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亲自撰写,题目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体系》,它从五个方面详尽地阐述体系如何建立的问题。我认真地读了几遍序言,感受到了教育部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我认为,领导的重视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前提。
一、领导重视
正如王湛副部长所说,教育部正是想通过语文课程的改革,来建立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瞧,领导的决心有多大。那么我们这些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就更加要有决心,搞好小学基础教育,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当代昭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
二、目标明确,标准详尽
对基础教育改革的目标的制订解说,《解读》用词准确无误,同时,不难看出,它具有超前意识,时代感强的特点,我把它的六个方面的实质简单的概括为:改革就是在有针对性和讲究实效性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应注重评价的功能,学校应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
课程基础教育管理论文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改革的背景
1.参与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面对这种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各国都把改革和发展教育作为参与国际竞争的首要战略对策,把搞好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看成是在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的保证。有人说:“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综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使学生在中学毕业时有能力在英语、数学、自然科学、历史和地理学科方面能应付挑战,不让一个孩子掉队。加拿大安大略省的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帮助他们参与广泛经济领域的竞争,使他们成为享有尊严和满意生活的公民”。英国1999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提出四项发展目标(精神、道德、社会、文化),六项基本技能(交往、数的处理、信息技术、共同操作、改进学习、解决问题)。日本2002年即将实行的新课程,力求精选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和提高国际意识,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掌握本质的基本内容和个性发展创造宜人的教育环境,鼓励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和标新立异。韩国1997年开始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实验、学习、讨论、自由活动、社会服务等为中心的学习活动,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各国课程改革的主要趋势是:(1)调整培养目标,使新一代国民具有适应21世纪社会、科技、经济发展所必备的素质。(2)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现在的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3)课程内容进一步关注学生经验,反映社会、科技的最新进展,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4)发挥评价在促进发展学生潜能、个性、创造性等方面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信心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提高国民素质的迫切要求
民族预科语文教学论文
一、民族预科语文教学的现状
(一)预科语文教学大纲陈旧
民族预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的特殊层次,主要对预科学生进行“补、预”但是重点在“预”,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进行了十几年的情况下,民族预科语文教学大纲却没有做相应的调整,使基础教育及高中教育与高等教育产生脱节的现象。并且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族预科教育更显得处于“鸡肋”的位置,极其尴尬。大学预科教育理应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二)预科语文教材缺少时代性、民族性和开放性
现行使用的预科语文教材是国家教育部统编少数民族预科语文教材,是红旗出版社及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6年出版的。首先,教材编写体例过于陈旧。这套教材内容的组元方式是文体组元并时间顺序来进行编排,如第一单元古代诗词,从《诗经》到清末黄遵宪的《杂感》,文体组元的方式虽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但是容易使教学内容陷入单调的知识循环,且大学老师容易把预科语文上成“中国文学史及作品选”课,在对预科语文课程的定位上出现混乱。其次,教材内容有些陈旧。有相当一部分课文,预科学生在中学时就已经学过,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和庄子的《逍遥游》等,且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少数民族学生,预科语文教材竟没有一篇民族作家所创作的文学作品?虽为民族预科教材,但又未能突出民族特色,脱节于学生少数民族身份的认同心理,难以让学生产生对教材的热爱。总体来看,“教材内容面面俱到,过于庞杂,难度高于预科学生的整体语文水平,部分所选篇目缺乏时代气息,内容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
(三)预科语文师资力量薄弱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的运用
摘要:语文课程不仅是知识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德育教育的可靠力量。笔者立足于此,首先从三个角度探讨了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就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提出了几点建议,包括做好教学导入、完善教学活动、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德育教育
语文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之一,它不仅承担着学生智力开发的重任,同时也是加强学生人文修养,提升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资源。换句话说,语文教学要兼顾智育教育与德育教育,而学生也只有在知文(智)、知礼(德)的基础上,才算真正实现了语文教学的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语文课程教育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未得到有效凸显,教师也没有从课堂教学的实际进程出发进行德育渗透工作,这极大地制约了课程教学的效果。笔者立足于此,就如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做了相应的探究。
1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必要性分析
德育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有着十分深刻的意义,在语文课堂中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多重的必要性。首先,就语文课程自身而言,相比于其他学科,语文更具德育教育的优势,因为它的教学内容主要为文学作品,而这些文学作品中凝聚着大量的美好品德,如团结、友爱、爱国、敬业等,正是德育教育的主要内容,不仅如此,德育教育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其次,就基础教育而言,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的主流话语,在语文课程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有效转变传统教学“以知识为纲”的弊端,有效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从而为素质教育的推行与深化尽一份力[1];最后,就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言。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曾言“才者德之师,德者才之帅”,才与德对小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缺一不可。在语文课程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优化学生的课程结构,为其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2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的策略研究
儿童文学的教育性意义分析论文
摘要:儿童文学由于其本身的诸多阅读特点,在文学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位置,在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教育界的充分重视。本文从文学的宏现角度与儿童文学本身的特点分析了儿童文学与语文教育的关系,认为儿童文学作为以儿童为本位的文学、作为具有教育性的文学、作为特别重视语言艺术的文学和作为传递人类价值的文学,在语文教育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文学;儿童文学;语文教育;文学教育;语言艺术
文学教育历来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础教育中,由于学习者的接受特点,儿童文学在文学教育中占据着特殊位置,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习者而言显得尤为重要。在目前新一轮的语文课程改革中,儿童文学的重要性已引起了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在课程设计、教师培训I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都出现了一些令人鼓舞的现象。比如,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编写新版小学语文教材时,将儿童文学理论家王泉根教授的《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材选文工作研究》作为整个教材编写工作的理论支持,同时在教材中选人多篇中外儿童文学的名家名篇。又比如,北京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的儿童文学专业“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相关的教师培训课程,为教师编写儿童文学教材,向小学教师普及儿童文学理论知识,介绍儿童文学的内容、特点、功能、作用,介绍中外儿童文学的发展历史、代表作家作品等,组织教师在实践中摸索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指导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以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修养”。此外,依据教育部2001年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中对小学一至二年级的阅读目标提出了lO项要求,其中第6项明确指出学生的阅读文类为“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由此可见,儿童文学的重要文体之一的童话、寓言已经受到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视与关注。根据有关学者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人教版、北师大版、江苏版与河北教育版的四种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文体在整个语文教材篇目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提升,比如,人教版的一年级下册中,“童话文体的篇数由年版的7篇增加到2001年实验版的14篇,上升了个百分点,占到课文总数的4l%。儿童文学作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文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文学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人类价值观的体现。学生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可以丰富自己的人生体验、了解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弥补自身经验的不足。文学对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德育、美育、智育等功能。具体地说:文学作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具体化,优秀的文学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感召力,可以净化人的心灵,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文学作品是人类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和审美体验的集中体现,它可以传达给处在成长期的学生,并且经由学生自身的情感和经验内化为他们自己的审美体验;文学是人类的精神创造,文学的欣赏需要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需要丰富的联想力和想象力,它可以促进学生的智力发育。
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的实践
【摘要】教育戏剧是一种在传统教育实践过程中融入戏剧元素的方式。教育戏剧能够将教育与戏剧的优势进行结合,从而使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能够在戏剧参与的过程中达到教育目标。教育戏剧转变了原有教育理念中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带给基础教育新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教育戏剧;基础教育;理念;实践
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有效运用,需要从明确教育戏剧的实践理念、构建教育戏剧的实践队伍以及创新教育戏剧的实践方法等层面着手,发挥出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使教育戏剧成为基础教育开展的重要支持和补充,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育戏剧概述
在教育戏剧运用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知识的领会和把握,更多地依赖于全身心的投入,从而使得这种教育形式能更多地激发出学生的能动性和提升学生的思维活跃度,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形成有效的思维能力培养,让课堂教学更加生动活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育戏剧模式下,学生不再觉得知识枯燥乏味,而是能够通过戏剧表演、戏剧角色的理解等方式,将思维拓展延伸至更广泛的教育内容中,从而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
二、教育戏剧在基础教育中的价值
日本高中语文教育改革启示
摘要:本文主要研讨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面向及其启示。首先从日本现行的《学习指导要领》入手,分析日本高中语文科目的改革要求,得出重视实践和追寻传统的两大面向。其次从日本《第三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草案)出发,探讨日本语文教育改革目标背后的深层社会心理。最终,将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式方法与中国现今的教育导向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对中国高中语文教育有所裨益的经验。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改革;中国;日本
从历史角度而言,日本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到中华文化的直接影响,同时至今依然在事实上处于汉字文化圈之中。此种文化联系反映在现有教育体系之内,则体现为中日两国的语文教育共享部分内容资源和文化资源。由是,日本高中阶段语文(日本称“国语”)教育改革的基本面向及其经验教训正有如他山之石,其中的优秀部分将为中国语文课改带来积极的教益。
一.《学习指导要领》对于语文科目的改革要求
日本的《学习指导要领》(以下简称《要领》)每十年制定一次,按照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教育阶段划分为三个部分,其文本地位类似于中国基础教育阶段的《课程标准》。其中,每次的细则改订都规定着日本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日本高中阶段现行的《要领》于2008年(平成20年),从2013年(平成25年)开始实行(数学和理科从2012年开始实行)。针对之前旧有的《要领》,其改革方向中的两个重要方面涉及语文教育。首先是充实言语活动(见于日本文部科学省:《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改订要点》),即:起始于国语学科,延展至其他学科,注重扩充针对提升批评、论述、讨论能力的学习模块。在重视个体与社会联系的日本,这种从语文教育出发的能力几乎构成了社会人生存能力的基础。为达到这一标准,侧重于实践的语文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一方面,从语文课程的课时量而言,在本次教育改革以后,高中语文的标准学时数从18个增加到了19个(见于日本文部科学省:《高中各学科教学科目及标准学时》),这一改革措施将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语文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具体课程的调整,相对于原有的六个模块(国语表现1、国语表现2、国语综合、现代文、古典、古典讲读),调整后的课程(国语综合、国语表现、现代文A、现代文B、古典A、古典B)增加了现代文的比重。这种对现代语言典范的沉浸式学习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语言感受力,从而间接提升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其次是充实与传统和文化相关的教育(见《高中学习指导要领改订要点》)。现阶段日本高中的传统文化教育囊括许多方面,如历史、宗教、古典、武道、传统音乐、美术,甚至与衣食住相关的文化知识,集中于国语、保健体育、艺术、家庭、地理历史、公民等高中教育诸学科之中。和语文教育相关的传统文化主要体现在古典这一层面,即对古文和汉文的学习和理解。鉴于汉语和汉字文本对日本文化形态的深远影响,先秦古典、唐诗、成语在日本语文教育中占据着日益重要的地位。此外,由于语言的变迁,日本的古典文献对于现代人日本而言,也已经非常晦涩难读,对于这方面的授业也在持续进行。这一面向古典的教育方式并不在于浅层次的背诵,而是注重对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的理解,致力于培养学生对于古典的亲近态度。
二.日本语文教育改革的预期结果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语文病句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