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1:43: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育人为本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的区别论文
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与现代民主思想在权利主体、价值目的、实现方式和经济基础方面存在的本质区别和在重视人民作用、反对统治者专权、专利方面存在的一致性。发展当代中国的民主,应积极培育民众政治参与意识,清除“官本位”思想。加强法制建设,大力发展市场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本思想;民主;现代民主;民主建设
一、民本论与现代民主思想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的基石,它起源于三千年前的殷商时代。自西周以后,统治阶级就已认识到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因此在中国的传统治国之道中。民本论一直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在几千年的流传中,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同时期、不同学派的人物对它的表述和理解有所不同,既有程度上的深浅之别,又有角度上的差异,但其基本思想都是一致的,即:民为国本,治国为民,追求民权,反对专制。
“民”是一个政治意义的名词,在古代是指与君、臣相对的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广大庶民。民为国本,就是说占人口绝大多数的下层平民是国家存在的根本。因为民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民是战争胜负、事业成功、王朝兴亡的决定力量。苟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既然民众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其政治活动就必须为民众服务。因此,治国就要为民。于是,爱民、重民,安民、救民,富民、利民和教民,成为统治者治国为民的主要内容。民权,即是指民众的政治主权和行政参与权。秦汉以后的封建社会,其基本的政权模式都是君主专制制度,君主拥有最高主权和一切政治事物的仲裁权。民权思想在传统民本思想中只体现在理论层面上,但是,这种肯定民权、反对专制的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制衡了现实的政治。民本思想深入到统治者的心中,使其认识到“惟以一人治天下,岂将天下奉一人”之理。
现代民主,主要是指在自由、平等、博爱等精神指导下的西方民主,是我国近代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政治思想。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胜利,这一思想最终在我国得以确立。“民主”一词最早出自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历史》一书。从词源上说,它是由“人民”和“权利”两词合成,即人民的权利之意。由人民行使权利共同治理国家。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者发展并完善了这一思想,它的基本内涵主要表现为主权在民、人权平等和法治三个方面。主权在民,是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针对封建专制主义下的“君权神授”论而提出来的,指国家的的一切权利永远属于人民。国家是一种公共权利。它是人民自己权利的体现。正如古希腊政治家伯里克利所言:“民主就是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人权平等,是在追求自由和平等的民主理念下提出的,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前提是必须实现人权平等,即每个人的社会地位、政治地位、经济权利平等。就民主权利的本源而言,这种人权的平等性,实质就是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面前人人平等。民主是与法律分不开的,因为民主制度的实施,必须要用法律来规范和约束。民主是专制的对立物,它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包括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在法律的范围内从事一切活动。因此,法治是民主不可缺少的基本内涵之一。
小学后勤管理改革探索
【摘要】我们经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强调的就是准备工作和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小学后勤管理工作也是小学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学校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是教师队伍的“定心丸”。后勤管理部门及时为教师完善教学设备,解决教师的生活、工作上的琐碎问题,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让教师全身心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小学后勤部门也要趁着新课改的东风,不断提升自身的管理水平,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采取多元化的管理方法,营造和谐竞争氛围,打造安全优质的校园环境,为提升教学质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小学;后勤管理;改革策略;科学管理
小学后勤管理部门要转变传统管理理念,向教师和社会展示后勤管理部门的风采,彰显新时期后勤管理人员的风采,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本论文深入剖析了小学后勤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后勤部门科学管理的策略。
一、培养责任意识,提升后勤队伍的专业素养
小学生自身安全意识、学习意识比较弱,小学教学工作艰巨,所以小学后勤管理工作更具有特殊性,现对于中学后勤管理更为辛苦一些,所以后勤部门要培养自身的责任意识,提升后勤队伍的专业素养。后勤部门领导要以大局为先,后勤部门的本质就是为学校、教师教学工作、学生学习和生活而服务的,要注重培养后勤工作人员的责任感,把每一分资金运用到校园建设中来,真正挖掘到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把教师和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尽全力满足他们的需求。后勤管理部门还要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奉献精神,例如定期检查教室教学设备运转是否正常、教室窗户、桌椅等是否牢固、校园消防设备检查、校园绿化情况等,后勤部门的日常工作琐碎而辛苦,所以后勤部门员工要发挥“三心”,即细心、耐心、甘心,为教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耐心检查校园内的各项设施,打造安全、美丽的校园环境,发挥甘心奉献精神,为校园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明确管理责任制,构建科学后勤管理系统
新时期高校诚信教育开展原则论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还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研究
引言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但“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以兰州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大学生诚信教育措施论文
摘要: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时期大学生群体的诚信状况不容乐观,信用缺失现象还比较普遍。本文通过开展调查,了解大学生在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新时期高校在开展诚信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原则。
关键词:大学生诚信诚信教育研究
引言
“诚”与“信”在古义中是相通的,但“诚”与“信”在理解的向度上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诚”指“内诚于心”,“信”是“外信于人”。
一、大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诚信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就。诚信教育得到不断加强,渠道得到进一步扩展,新载体、新途径不断得到拓展。在这些措施的有力推动下,大学生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呈现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变化,电脑网络的普及,新时期大学生在诚信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薄弱环节。以兰州某高校为例,通过调查,学生在诚信方面主要面临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中医药名人档案在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一、中医药名人档案的内涵
何为名人档案?目前国内学者众说纷纭,尚无定论。但基本都认同为,在各行各业中,影响力较大的社会知名人士在其相关活动领域直接形成的原始记录材料。而中医药名人档案,本文认为是在中医药领域,有重大突出贡献的著名老中医,在其走上中医药之路过程中以及从事医疗、教育、科研等工作和活动中形成的有价值的文件、照片、实物等原始记录。何世英(1912—1990),男,天津市人,中国近现代著名老中医,著名的中医学家,中医理论教育家,中医脑病学创始人,中国新医药学奠基人之一,为我国近现代中医药发展作出卓越贡献[1]132。2019年4月,天津中医药大学档案馆工作人员与其家属联系,共征集手稿、讲义、笔记、藏书51册,照片、证书、牌匾、印章、门诊所用药包等实物共213件,种类齐全,基本完整反映了何老从事医疗、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个中医之路历程。
二、中医药名人档案在高校德育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地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明确指出,教育改革发展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把德育教育渗透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而中医药名人档案,对大学生特别是中医药学生来说,就是本专业领域的、曾在本校学习或工作过的前辈或师长们的亲身经历,对他们的感召力、冲击力与普通德育教材相比更为强烈深入,学生更容易接受。1.学术传承功能。档案是学术传承的纽带,中国的中医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众多医药论著就是对先古中医药名人档案的记录,然后一代代流传至今,形成我国现有的中医药文化宝库。其中,案例分析就最为实用,后代医者通过研究前辈们在就诊过程中详细的病例及药方,积累众多经验,有章可循,节约时间,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将中医药的发展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2]3。如,这次我们在征集何世英的档案过程中就收集到了5册案例集,都是他在五十多年门诊生涯中留下的有代表性的成功案例。还有13册何老亲手抄撰前人诊断的案例,据何世英子女介绍,何世英共抄录了一百来册,现遗存13册,实在可惜。另外还收集了3卷何世英论文手稿,4本论文专著,都为何世英毕生经验汇集,无论是在课堂中作为教案讲解,还是供学生课下研读,都是中医界不可多得的财富。2.品德教化功能。何世英一生品德高洁,慈悲慈爱,不拘世俗,救扶民众,真正将医者仁心践行至最高境界,实乃当今医者之榜样,尤其是对正行走在求学道路上的学子来说,对他们进行医德教育非常有必要。就像所说,高等教育要真正抓住“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立德树人,真正为国为民培养高素质人才[3]164。何世英从医的一生中,匡扶弱者、爱党爱国的案例举不胜举,我们通过对何世英后人、学生、同事的采访,积累了众多感人至深的案例,后期我们将制作成声像资料,在档案馆面向公众展出,让更多的教职工、学生以及社会人员参观学习,将何世英档案和其他著名老中医档案一起建立成一个面向社会开放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爱党爱国教育基地。3.治学榜样功能。由于国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现在很多学生吃不了苦,吃不得苦,在学习中亦如此。因此,如何对学生进行治学教育也是一大问题。通过对名人档案的征集、挖掘、展出,用名人自身的求学经历来引导学生正视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敢于突破,勇于磨炼,树立正确的治学态度尤为重要。以何世英为例,幼年家境贫寒,只上过几年私塾即辍学在家,但他自幼好学,或学堂外偷听,或旧书摊看书,或地上临摹习字,自学医学经典。后经施今墨先生指点,1935年参加天津市中医师千人会考,获得第一名。何世英不仅自强不息,勤奋好学,而且写得一笔好字,现留下的13册何世英笔记,全为毛笔小楷,字迹工整俊美,似印刷一般,令人惊叹,所见之人皆为先生治学态度所折服,实乃当代学子之楷模。通过展出何世英这些详实档案材料,必在学子们心中立起一个实实在在的治学标杆。4.交流宣传功能。天津中医药大学即将建立天津市中医药博物馆,而中医药名人档案馆展厅将与中医药博物馆一起面向世人开放,届时中医药名人档案的受教群体不仅仅为在校的大学生,也为普通民众,大众通过参观中医药名人档案,将进一步加深对中医药学的认知。此外,天津中医药大学对外交流愈加频繁,每年有上千留学生及团体来校培训学习,而中医药名人档案馆亦是一个窗口,外国友人通过这些档案将更直观地了解中国中医药文化,对中国中医药走向世界,被更多国家认可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强化德育的主要措施
1.加强中医药名人档案的收集,丰富馆藏。(1)要主动征集,提早联系。最好在名人在世时就主动沟通,有些名人本身档案意识就很强,愿意为母校、为教育事业继续作贡献,这时就要争取将其所有档案材料包括实物、声像档案收集齐全。好处有二,一是名人对自己的档案熟悉,能讲述很多不为人知的来源、因由,这对于后期布展时作著录很重要;二是收集的种类和材料更丰富,通过名人自己整理的档案,一般分类都很清楚,资料很祥实。(2)要有耐心,坚持不懈。一般名人逝世后档案都由子女保管,如何与其子女沟通,让他们达成一致意见,主动移交这些档案是征集的难点所在。何世英于1990年逝世,档案由其六个子女保管,但六个子女在何世英档案的归属上意见并不统一,天津中医药大学档案馆先后与其子女接触长达十几年,一直未能成功,直到何世英逝世29年后的2019年4月,移交工作才正式开展。(3)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档案馆软硬件设施要过硬,一定要让家属觉得将档案移交到我们手里非常放心,档案在我们这里又能发挥它的重要价值,有它的重要意义才行,所以要主动向家属展示我们现在的名人档案馆建设进度和未来档案如何布展等情况,打消家属心里的疑虑。此外,由于很多名人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国外,并非只有他自己手中留存的那一部分,所以为了确保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我们可与之前名人所在的高校、医院、科研单位联系,尽可能地将所有档案收集齐全。2.做好名人档案馆的展示,向师生开放。名人档案收集的目的就是利用,一是对名人学术思想进行研究,组建专门的学术研究团队,通过对何世英手稿(包括发言稿)、论文、讲义、专著等的研究,挖掘何世英在中医药学上的独特见解,以做好传承和发扬;另一个就是做好名人档案馆的展示,向世人开放。名人档案馆的布展一般按时间顺序一一展示,按载体不同建立不同功能区,比如资料区、影像区、实物区等,也可按照主题内容不同分别展示。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德育课局限于一般课堂,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做笔记。对大学生来说,从小学开始就上德育课,一直持续到大学,普通课堂对他们来说早已毫无新意,这也就出现了很多德育课抬头率不高的难题[4]27。而名人档案馆的出现无疑是最好的德育第二课堂,将名人资料展作为实地教材,让学生亲身感受名人的成长成才过程,亲眼目睹前辈们的科研工作痕迹,亲耳聆听他们工作生活中的感人事迹,这比坐在教室听一节德育理论课带给他们的冲击力更大,学生们也更有兴趣。以天津中医药大学为例,每年不管是新生入学还是新教职工入职,来校的第一节课就是参观生命意义展室和名人档案馆,心灵得到净化后再开始授学上课,这已是多年不变的迎新方式。此外,档案馆的同志要主动与各学院德育教研室联系,向老师们提供名人们的各类档案资料以及展示信息,协助他们安排好课程规划,亦可在老师授课时承担辅助教学任务,以保证教学成果更加深入人心。3.以名人档案资料为基础,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档案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中医药名人档案资源,在校园内努力营造中医药文化的良好氛围,让每位师生爱中医、知中医、用中医,以成为一名中医人为傲。通过在校园内建立各种中医药名人文化长廊、雕像、肖像墙、语录展板等形式,时时处处体现中医药文化特色。另外也可利用档案开发手段,将名中医思想转化成普通师生通俗易懂的中医药知识和普通师生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通过微信、网站等信息平台在校园内宣传中医药文化,或建立中医药APP云服务平台,让所有师生都能随时随地利用手机快捷搜索养生、养老、普通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知识,既宣传了中医药文化,又将著名老中医档案价值发挥到实处,从而将中医药事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体育教学资产管理论文
[摘要]伴随着高校发展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体育素质的培养越来越重要,体育教学资产投资逐年呈上升趋势,因此对于体育教学资产管理如何提高质量,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就显得特别重要;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本,而体育教学资产管理与立德树人内在关系的揭示以及形成有效互动机制方面的研究探讨更是必要而急切,同时突显了理论视阈的创新性和实践方面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体育教学资产;管理;立德树人
本论文研究议题在高校管理研究方面也不多见,特别是把体育教学资产管理与学校立德树人根本宗旨联系起来,具有实际意义。体育教学资产管理不能见物不见人,要使体育场馆、体育器材成为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大型活动、业余健身的有力支撑,物尽其用,并在立德树人的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论文研究对于提高体育教学资产管理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充分发挥资产作用效用,使教学资产粗放型投资原始化管理转变为内涵式发展科学化管理这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1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
对高校体育教学资产管理的现状分析,是研究问题路径的入口,这样才能对症诊治,把握研究方向和契合点。
1.1体育教学资产管理,目前是学校管理层注意力的盲点
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研究3篇
第一篇
一、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研究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内涵,学者主要从人的需要、人的价值、人的精神、生存状态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等几方面展开研究,归纳如下:
(一)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哲学思考
关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从不同视角进行了阐述。一种较为突出的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对人的权利与尊严的认可、对人的生存状态与现实状况的关注以及对人类发展前景与自身命运的思考,体现了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心灵的解放,蕴含了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和关注,对人的生存与精神给予了更高层次的关注。[1](P86)俞吾金教授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认为人文关怀已经超越了人的基本物质需求,引导人们从对功利主义的物质欲望追求转向精神境界的崇高追求,唤醒人们对自身成长和发展的自主意识,获得来自内心的强大人生动力,突出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是“对人的尊严、自由和权利的执着追求,洋溢着深厚的人文关怀”,是“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的生活条件的肯定和对人类解放与自由的追求”,[2]是哲学范畴对人的思考。
(二)人文关怀是一种人本精神
高师院校声乐教学论文
一、高师院校声乐教材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等师范教育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学校的规模更大了,数量少了,专业设置多了,办学条件更好了和招生人数更多了。然而,作为高师院校基本建设之一的教材建设,却滞后于高等师范教育发展的步伐,以至于许多高师院校的学生缺乏适用的教材,这势必影响高师院校的教育质量,也不利于高师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些教材建设发展缓慢,教材的编写组织管理不力,以致高师教材不能自成体系;二是有些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三是由于一些教材的缺乏,有些院校不得不采用一般本科院校的教材,而这些教材往往与学生的能力、要求不相符合,与实际不相符;四是有少数教师不愿选用高师教材。许多高校教材的选择权在教师,教师使用老教材驾轻就熟,而使用新的高师教材往往要受到一些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院校选用的声乐教材是由教师根据个人的演唱特点及欣赏习惯自选出来的,以一对一的单兵训练方式教学;有的教材将声乐理论、声乐教育理论与歌曲集混合编排,有的教师对声乐教学中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有自己的取舍与偏爱,这些因素增加了教材内容选用的随意性。由于两种唱法教材的使用缺乏必要的系统性,造成有些学生只学技巧,不爱学文化的现象,这与高师音乐人才的培养规格、培养目标、知识能力的结构很不一致。这样,必然导致教材无法贴近高等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规格的实际。
二、声乐教学改革与教材建设探索
(一)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探索出一条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声乐教研室的老师经过长期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高师音乐教学特点的声乐教学道路,摸索出符合高师音乐专业特点的教学方法。如针对学生的程度和嗓音特点的不同,课时分配和授课形式也有所不同,采用分级教学的手段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从而达到“上不封顶,下要保底”(通过声乐四级考试的要求)的量化标准的教学改革目的,促使每一位学生完成学分。教学当中采取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把声乐技能训练、演唱、作品讲解、分析研究、理论知识、教学方法融为一体,达到了课程的整合。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突出表现在教材不够规范、进度不够明确、考核不够严格等方面。这些问题存在,涉及传统教学模式本身,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声乐教学质量的提高,对教学有着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随着教学规范化要求日益广泛地得到重视,教学的量化管理和教材的系统、规范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这要求每位教师在执行教学的过程中,既要把教学大纲、教材、教学进度表、教案、授课内容保持一致,又要求老师们在教学思想上、教学方法上、教材选用上、考试形式上施行行之有效的改革,从而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声乐教学要遵循其教学规律、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年龄等因素,突破“声乐教学有法而无定法”的模式。声乐教师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大纲、声乐教学计划,教师要选择接近学生性格的曲目,能使其很快地进入“角色”,从发声练习中有意地从情绪上引导学生,从歌唱站姿、呼吸、打开喉咙、共鸣、咬字、吐字、声情并茂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意识、创造能力和舞台表现能力,创造性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与歌唱技巧,增强对作品的想象、理解能力,使技巧与情感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表达真实自然的歌唱情感。这样,通过挖掘培养学生的歌唱情感,为学生提供富有创意的课堂设计和生动丰富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推出如“启发式”“生成式”“互动式”等多种教学模式,遵循教学相长的原则,提高了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使每位学生都能有所获、有所得。
“麻雀学校”管理分析
【摘要】城市向心力的驱动、农村人口的减少致使农村学校学生人数不断下降,也即形成“麻雀学校”。“麻雀学校”面临着学校发展资源欠缺,教师动力不足等问题,但小学校依然具有它存在的价值与人文情怀,故学校的管理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本论文笔者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从树立身先垂范的育人态度、满怀立德树人的育人情怀、立足深入教学的育人活动、坚持家校共育的育人方法四个方面对“麻雀学校”的管理做一探究,旨在从研究中探讨问题,形成教育合力,在实践中优化管理。
【关键词】“麻雀学校”;管理;教育合力
据笔者十几年教学的亲身经历,自己所在学校由10年前的一百多学生下降到现在的五六十人,本学区10年间学生人数发生这样变化的学校已经占了多数,这些学校都变成了“麻雀学校”。“中国教育发展的好坏与麻雀学校有着直接的关系。麻雀学校是中国教育的良心,也是教育的短板。”[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不能让一个学生掉队,但是面对学生少、师资薄弱等情况,这就给“麻雀学校”的发展带来很多问题,给学校的管理者造成了许多管理上的问题。学校的管理上不去,谈何教学成绩?谈何教书育人?面对这许多问题,笔者结合所在的学校浅谈一下如何做好“麻雀学校”的管理。
一、树立身先垂范的育人态度
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应该做的就是合理分配教学工作、做好教学示范带头人。俗语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首先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校管理者应该从自身的德、能、勤、绩严格要求自己,应该以良好的师德师风作为表率,为自己的教师团队树立好的榜样。以德服人、以情化人、以动感人。学校管理者应该用自己高尚的师德折服师生,应该用自己对师生真诚的感情关怀他们,应该用自己对教育教学工作热爱的实际行动打动其他教师。作为“麻雀学校”管理者,在教师配备不全的情况下,应该学会统筹兼顾,既要照顾老年教师的代课课时,也要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热忱精神。既要考虑教师的专长,也要兼顾薄弱学科的师资配备。在教学工作方面既要充当引路人,也要做好学习者。“麻雀学校”的管理者不同于大学校管理者的单纯学校管理,除了要操心学校大大小小的事物外,还要带好自己的班级,搞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从自己的备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家校联系,任何一样工作都应该做到教师团队的前茅,这样才能起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效果。反之,虽然也可以运用其他方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但是效果大不一样。
二、满怀立德树人的育人情怀
高校人事制度创新管理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改革的宗旨及意义;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改革的作用及成果;今后的发展思考等进行讲述,包括了灵活运用用人机制,拓宽进人渠道、规范调整激励机制,激发激励作用、整合创新培养模式,做到全员培养、拓展多元职称系列,发挥各自特长、改善了教职工的待遇,形成了合理的分配体制、提高了教职工的素质,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发展、提升了教学管理水平,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是通过制度创新来提高教师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进而促进高校整体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率的关键举措;是在新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并更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对湖州职业技术学院人事制度改革进行系统论述的基础上,阐述了该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进程、成效及思路,进而对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高职院校的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献技献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意义;进程;成果
《中国高等教育》1999年第5期发表了一篇名为“非走不可的一步”的文章,文中回顾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三个阶段。2000年6月,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教育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深化高等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以合理配置教育人才资源、优化高等学校人员结构、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核心,理顺人事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激励机制,加强机构编制管理,进一步改革用人和分配制度,为高等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高等教育要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全面改革是必由之路。目前高校改革面临良好的环境,改革机遇难得,改革促进了学校的发展,改革保障了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广大教职工的根本利益,改革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因此,加快人事制度改革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非走不可的一步。
1改革的宗旨及意义
深化高职院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遴选机制、竞争机制、评价机制、流动机制、激励机制和相应的保障措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人才强校的根本,是增强办学活力、提高办学效益的重要举措,也是高职院校能否办出水平、办出特色的关键所在。学校从建校开始至今,一直重视人事制度的完善和改革,从设立组宣人事处到单独设置人事处,从单一的分配制度到岗位聘任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从单一的事业编制用人体制到多元化的用人体制,这些都体现了人事制度改革的步伐。在整个人事制度改革中,贯彻以人为本的改革理念,做到以教师为本。人事制度改革的宗旨是为了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归根到底,是要合理调配校内资源,更好地吸引优秀人才,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要努力增强全体教职工的主体竞争意识和责任使命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