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3 14:25: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防医学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预防医学专业

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预防医学认知探讨

摘要:探究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及态度的变化,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经调查发现,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于预防医学学科的态度有较大改善,特别对预防医学学科的学习兴趣有所提升,更期望学习的内容包括传染病的预防策略、预防医学的实践方法和疫苗的研发等相关知识。如何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医防结合,如何培养具备良好的临床知识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传染病防控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以适应我国“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需求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预防医学;教学改革;复合型人才

在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我国医学教育的供给水平和支撑能力接受了严峻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暴露了复合型医疗人才的缺乏,同时也暴露出现今医学教育中医防割裂的弊端[1-4]。如何在医学教育改革实践中,开展临床与预防融合,这对医学教育改革尤为重要[5-7]。而开展医学教育改革的前提,就是与时俱进地掌握目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学科的认知和态度的变化。因此,本研究旨在对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开展预防医学专业的认识及态度的问卷调查,以便对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和课程设置的改进提供参考和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扬州大学医学院430名全日制全国统一招生的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所有本科生对研究内容均知情同意。共发放问卷430份,回收有效问卷424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8.60%(424/430)。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思考

【摘要】预防医学专业教育是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专业团队建设的重要支持。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针对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现状;并提出运用灵活选择培养方法、扩展社会实践范畴、开展全面实践能力培养等策略,提升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质量,以期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改革提供支持。

【关键词】健康中国;预防医学专业;实践能力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服务质量是当前健康中国背景对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基本要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影响公共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其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分析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策略具有一定必要性。

一、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必要性

(一)契合预防医学领域发展要求。实践能力是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必备关键能力[1]。在预防医学专业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可提升其与预防医学对人才要求的契合度。而随着学生实践能力水平的提升,预防医学团队的专业性水平也会随之提升,上述变化有助于促进我国预防医学事业的发展,并为疾病防控管理提供良好的支持。(二)优化学生职业操守及职业精神。预防医学专业学生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其技能水平、认识状态等,均会影响其在公共卫生事业中所发挥出的作用。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主要通过各种实践教学活动获得。在参与实践教学期间,学生可对预防医学责任及使命建立更加明确的认知,随着其实践能力的提升,学生的职业操守及职业精神也可得到良好的发展。

二、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现状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需求分析

【摘要】本研究目标为我国高校预防医学专业学习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了解其公共卫生实习和临床的态度以及建议等信息。通过分析探讨相关需求情况,以此为预防医学专业的实习安排改进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预防医学;就业意向;实习需求

在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中,预防医学教育属于其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在多层次教育中属于核心。对于预防医学来说,属于一种应用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学科,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习实践教学属于重要环节,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甚至还可以显著提高综合素质。其具体的教学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造成直接影响。

一、资料和方法

(一)一般资料。此次研究目标全部为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选择其中的200名进行研究,针对这些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男生49人,女生151人,学生的年龄区间为21岁~24岁。所有学生的基础资料对比后无明显差异(P>0.05)。

(二)方法。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时,采用无记名的方式让学生对其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填写,通过此方式对研究数据进行收集。问卷的定制应用国CDC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进行,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学号进行编码。调查的内容主要包含一般情况、对公共卫生实习和临床实习的收获感以及认为实习所具有的重要意义。针对学生的实习是否需要改革态度以及实习中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改进。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见习开展三生教育

“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1]。由于各个学校情况不同,学科性质不同,专业设置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学生就业领域不同等,高校必须把“三生教育”的基本原理与各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更有生机和实效[2]。

本研究基于毕业实习载体,从昆明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现状出发,总结和探讨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带教过程中进行“三生教育”渗透的重要途径和教学方法,评价和毕业实习相适应的“三生教育”渗透运行机制,为促进现阶段我国医学相关专业毕业实习生医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1预防医学专业毕业实习渗透“三生教育”的重要性云南边境线长、民族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自然灾害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跨境公共卫生问题复杂多样,慢性病负担沉重,环境污染和职业危害问题突出。公共卫生事业总体落后,人才匮乏且引进困难,主要靠自主培养。

而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有利于国家推进云南“两强一堡”战略,有利于提升公共卫生医师学历层次,有利于扩大云南在南亚东南亚的影响力,提高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尤其是能够不断改善人民群众公共卫生健康状况,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推动云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

我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创建于1956年,1979年开始招收卫生学专业(1989年改为预防医学专业)至今已有31年,是云南省第一家招收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的学校。该专业是云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建设专业和特色建设专业。

我校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中国“公共卫生教育基本要求”和“公共卫生核心能力培养要求”,从云南的现状出发,着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践,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高素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人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形成了“情系边疆、开放通连、勤求博采、德济众生”的办学理念,培养了1300多名扎根边疆,服务云南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在省州(市)县等各级公共卫生机构的业务骨干有95%来自本学科,对边疆人民的健康和社会安定做出了贡献,得到社会重要评价。但目前,如何结合“三生教育”培养能够适应云南边疆民族地区复杂多样公共卫生挑战,能够解决云南公共卫生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公共卫生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高校实施“三生教育”的途径多种多样,其中毕业实习是有效的载体,是高校“三生教育”较好的实践途径之一[3]。预防医学专业相对于其他医学专业更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管理学课程建设探究

[摘要]卫生事业管理学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轻视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建设会妨碍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卫生事业特点和规律的把握,造成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亦会影响预防医学事业的不断推进。可以从预防医学专业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的意义、课程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路径等方面来阐明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建设对预防医学专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关键词]卫生事业管理;预防医学;课程建设

长期以来,预防医学的发展成绩斐然。然而预防医学之所以取得骄人的成绩,离不开中央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以及卫生事业管理水平的重视。没有深刻把握卫生事业的根本特点和规律,没有全面了解卫生事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困境,就不可能促进医疗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也就无法实现“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总体目标。而且在当今社会,管理科学的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点,卫生事业管理学作为管理科学的组成部分,其地位、作用日趋重要。因此,预防医学教育离开卫生事业管理知识的积淀,便难以形成完整而科学的学科框架以及深刻而丰富的发展内涵。

一、预防医学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价值

预防医学教育离不开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卫生事业管理学是研究卫生事业发展规律的学科,它的任务是研究卫生事业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对基本国情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探索和研究适宜的卫生政策和管理方法,同时充分挖掘我国及其他国家卫生事业管理的经验。课程除对卫生事业的发展进行讲述外,也充斥着大量食品卫生、劳动卫生、学校卫生、环境卫生、放射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督、妇幼保健、计划免疫等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内容。美国于1949年在部分学校开设卫生事业管理学课程,大部分学校将该课程设置在公共卫生学院内,且是必修课程,发展很快,已经由一门课程发展成为一门专业。作为预防医学专业的本科生,应强化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其根本的意义价值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预防医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中国乃至西方卫生系统存在的知识性和技术性疑惑,迫切需要从卫生事业管理中寻找答案。2.预防医学本科生需要通过课程的学习来深刻体会和掌握我国卫生改革和发展的形势,同时对预防医学本身的价值进行再思考,不断深化认识,提升专业技能。3.卫生事业管理在预防医学中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它是医学院校各专业在理论上的必修课程。通过卫生事业管理学的学习,可以丰富预防医学本科生的知识结构,为部分学生未来进入卫生管理,更准确地说是进入公共卫生管理领域从业奠定必要的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卫生事业管理学是基础性的、根本性的、拓展性的以及应用性的,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预防专业培养方案的设置应当充分考量卫生事业管理的位置,并给予其足够的课程发展空间。4.预防医学的学生要高瞻远瞩,有超前性和远见思想,面向医学的未来,从战略的高度考虑人类的疾病和健康问题,他们更加急切地希望能充实管理知识,拓展柔性思维,提高情商和完善人格。

二、课程发展现状及症结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实践教学改革探讨

【摘要】专业实践作为预防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对创新型、实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的教学体系普遍存在对实践教学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整体规划、实践教学基地教学方法不完善等问题,本文对上述现状提出相应的教学改革思路,旨在探讨预防医学本科实践教学改革方法。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方法

预防医学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对自身、疾病和环境的不断认识,尤其是SARS和禽流感的暴发,人们都意识到公共卫生的重要,而预防医学是公共卫生措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培养具有较强综合能力的预防医学专门人才,成为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专业实践作为预防医学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对于培养既具有系统的预防医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应用型预防医学专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1专业实践在预防医学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

预防医学是随着现代医学、统计学和微生物学的先后创立而逐步发展完善的。作为一门具有较强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要求应用型预防医学人才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1,2]。预防医学专业实践即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预防医学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学生素养的提高和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只有实际参与预防医学问题的实践才能使学生对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变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践教学环节尤为重要。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在经过4年的理论学习之后,将到疾病控制单位及临床进行为期1年的专业实践。专业实践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在学校所学习的理论知识,通过实践案例、演练、现场调查、现场处置、现场项目的实施等转化为实践能力,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在实践中掌握实战方法,使公共卫生实战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与提高。随着新发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更加要求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具备优良的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处置能力、具备较强的预防医学综合实践能力。因此,预防医学专业实践对预防医学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2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

[摘要]目的:调查温州医科大学6届预防医学专业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情况,全面了解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校预防医学专业2006届、2008届和2011-2014届毕业生,通过发送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和面对面座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255份,占6届毕业生总数的64.4%。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占66.0%,认为“一般”的占31.6%,认为“不好”的占2.4%;对课程设置的合理性、教学进度安排和执行情况、教学建设和基本条件方面,评价为“很好和较好”的比例分别为54.9%、50.8%和60.4%。大多数学生建议适当减少公共基础课,增加专业课程的学时和技能训练。结论: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安排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优化。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教学培养计划;毕业生

教学质量是高等教育质量的价值核心,是高等教育质量的终极诉求[1]。学生评价不仅是教学质量内部监控的重要方式,也是教学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2]。预防医学专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门人才,专业课教学是医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质量及其今后的发展。因此,为了解我校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情况,总结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点和不足,提出改进的方法和措施,为进一步修订教学培养计划提供依据,我们开展了毕业生对教学质量评价的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温州医科大学2006届、2008届和2011-2014届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和座谈会方式进行调查。

查看全文

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

围绕着公众健康理念发展,现代医学逐渐向“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向发展,那么对于临床医学的教育发展而言,也应该与社会要求相契合,将“以健康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到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为社会输送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1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教育现状

1.1教育体系和观念。在教育体系中,临床专业预防医学的学生主要还是以接受理论教学为主,通过教学引导学生逐渐掌握更多的疾病预防相关知识,所使用的教材多是以全国统编规划的《预防医学》、流行病学、“三大卫生”为主要选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预防医学的教育并没有与实践需求结合在一起,学生多以学习理论知识为主,很少有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中的机会,使得他们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显得有些脱离实际,那么通过这种方式教育出来的预防医学的人才,显然是无法适应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要求。另外,在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中,很少涉及到健康管理学以及社会医学等相关医学内容,所以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尚未建立先进的健康观念,对于预防医学的群体观、疾病预防控制意识观的培养是极为不利的。预防医学的学生在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之后,在实际问题面前就会显得特别被动,无法跟上社会和现代医学的发展,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将逐渐被社会淘汰。而且,传统教育下的学生多是抱着修完学分的态度开展学习活动,这对实际技能和知识的习得产生非常不好的影响,会让疾病预防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1.2健康教育现状。不仅是临床专业预防医学的教育,甚至是当前很多的医疗机构,在教育和经营过程中,都忽略了实施健康教育,学生认为自己学习专业知识是本职,教师认为传授专业知识是根本,医疗人员认为治疗和诊断才是关键,然而他们都忽略了“以健康为中心”思想在现代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促进作用和价值。相关数据表明[1,2],我国肿瘤患者中有80%以上在确诊时就已经是中晚期阶段,很多患者和医护人员都未能将健康思想贯彻落实到医疗事业的发展中,不能将疾病控制在早期发展阶段,而一旦发现之后治疗就显得困难重重。

2预防医学教育改革与创新策略

2.1推行“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现有的课程体系基础上进行调整和优化,增加更多实践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校期间可以树立强烈的健康和预防观念,避免出现类似在非典等传染疾病控制中很多医护人员预防意识薄弱等问题,为疾病预防以及社会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临床医学专业的预防医学开课的目的在于培养一批优秀的疾病预防人员,他们需要对疾病的预防、诊断以及治疗等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还需要对社会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作出及时反应。基于此,现代临床医学在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推行“以健康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为社会输送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因此,教育改革应该注重将综合卫生服务功能等相关理论知识融入其中,使多种理论相互贯通、相互渗透,促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过程中能够掌握更多的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方式、方法,还能够从系统、整体角度全面客观的对待疾病监测、预防和治疗,从而不断提升我国临床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建立强烈的健康意识。2.2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教师是学生专业能力和知识获得的引导者,在教育改革和创新过程中,针对教师团队的组建也不容忽视。培养新型预防医学的合格教师,新型教师要承担起引导学生建立以健康为中心的学习观念,将所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给予学生独特的医学见解和指导。对于学校而言,组建合格的教师团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在社会上招聘符合现代预防医学发展的经验丰富的人才,通过提高待遇和福利等方式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利用社会人才的经验渗透课堂现代化发展;其次,针对目前学校具备的教师,对他们的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针对不符合预防医学发展要求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或是组织培训活动或是促使其参加专业性较强的座谈会等社会性活动,使其对外界教育现状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最后,学校要为教师专业素质培养提供硬件支持,比如定期购买最新出版的期刊、书籍等,推送专业性较强的文章等,对教师综合教学水平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促进意义。2.3建设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对于预防医学的学生而言,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做出贡献,那么学校就应该为他们创造更多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的机会,即建设规模较大、实践性较强的预防医学实习基地。在此过程中,学校可以与科研组织、与公立医院机构、私立医院机构、卫生所等多种途径的组织建立人才共同培养的合作机制。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类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对于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强,给现代医学的发展带来挑战,无论是疾病预防教育机构还是医疗机构,都应当将“以健康为中心”作为基本指导思想,重视疾病预防在生活中的贯彻落实,注重促进预防医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适应社会对新型人才的要求,进而促进现代医学的可持续发展[3]。

查看全文

临床预防医学教学论文

1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对预防医学的重视不够

人类疾病的三级预防概念已提出多年,但目前仍有一些人认为临床医学优于预防医学,不论是在卫生工作实践或是在医学教育中,预防医学仍未得到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由于预防医学教学安排的学时少,而内容多,涉及面广,难于突出重点,因而使学生对预防医学课程学习目的不够明确,预防观点淡漠,觉得与今后从事临床工作关系不大,没有多大用途,因而不重视,不感兴趣,听课注意力不集中或不来听课,考试则应付及格。一些临床专业学生并不重视预防医学的学习,存在“重治轻防”的思想,只注重医学基础和临床知识的学习,对预防医学缺乏足够的认识,认为预防工作就应该由预防专业的人去做,临床医生专业学好临床知识,为患者解决病痛才是根本。结果,某些学生到毕业时仍不知如何开展健康教育,不具备家庭、社区卫生保健等基本的服务意识。

2教学队伍的教学思维转变不足

预防医学是以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并制定相应预防措施的科学,但目前医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只侧重以个体和疾病为中心的专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预防医学教育的意义得不到充分体现。多数医学院校在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中,对预防医学教育的目标没有详细或明确地阐述,对预防医学知识和技能没有明确要求,内涵模糊,缺乏特色。教学过程中,预防医学课程所占比例偏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课程之间缺乏相互联系,不利于培养临床医学生以医院为中心开展预防保健工作。同时,教师队伍构成单一,对医学全科知识掌握不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后。教学内容也偏离临床及实际应用,导致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差,无法在思想上强化“大卫生观”。

3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医学教学模式转变有偏差

虽然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已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但这种转变在医学教学实践中的进展缓慢,相对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在学校本身教学经费紧张的情况下,预防医学教学投入明显不足。重临床,轻预防,重专业技能培养,轻预防医学实践的思想仍是预防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阻碍,特别是占主导地位的管理层、教师层,预防战略意识仍然比较薄弱,预防医学与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之间的学科交叉与融合不够,改革预防医学课程设置和优化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展缓慢,尤其是预防医学实践与教学环节受到影响较大。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局限于生物医学范畴,忽视了社会、心理、环境、行为等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忽视了人群预防保健和健康促进等知识和能力的培养[2]。

查看全文

提升预防医学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实践创新水平是我国当前预防医学专业培养核心任务。在当下“健康中国战略”和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型教育模式下,我中心积极探索,创新促动式教学理念,建设了一系列围绕预防医学实践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开放性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和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关键词:教学改革;理念创新;体系创新;预防

医学专业当下,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医学人才尤其是预防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1]。因此,对于预防医学生而言,为适应现今社会需求的新变化,在深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型教育模式下,需要学生进一步从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引导学生更好地为预防医学相关领域发展服务。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是实现学习效果重要前提,在新形势下要求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学得更快、更深、更精”。学习意志作为学生理解问题、掌握知识推动力,促使其更加积极开展理论和实践学习,进而不断吸收新知识并将其转化为动能,最终形成具有岗位胜任力的实践创新能力[2]。作为医科院校一线教师,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学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针对预防医学专业学生,在培养、夯实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尤其要重视加强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3]。

一、创新实践教学理念

传统实践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讲授/带教为主,根据教学大纲设计对应的独立实践内容,学生按照规定的实验操作步骤完成。这一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在于难以了解学生对相应知识理解及掌握情况,而学生在这一教学模式下亦难获得较好的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4]。促动式学习则以设计为主,通过提出引发思考的问题为手段,提升个人行为变化,持续自动自发地进行改善学习能力的行为,关注学生在实际情况中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5]。这种方式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从而提高学习效能、激发学习与创新的联结,进而更加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促动式教学理念,旨在提升预防医学生的专业兴趣、加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实现“健康中国”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二、深化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