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医学概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0:44:2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预防医学概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农村卫生人才培训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
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农村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农民看病就医问题,我厅决定在20**年对**三市农村卫生人才进行培训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培训范围,重点对全省各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人,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及江门市恩平市的乡镇卫生院院长、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分期分批实施培训。为了做好此次培训工作,调查农村卫生人才的数量及学历构成,及时掌握有关情况,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培训方式和内容
(一)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开设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班,全脱产学习,培训时间7天。通过培训,提高市、县(区)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的科学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
1.地、县(区)级公共卫生管理干部培训班
农村卫生人才培训方案
为了贯彻和**省第十届党代会精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问题,落实张德江书记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培训的指示,根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年中央补助地方公共卫生专项资金项目中农村卫生培训工作的通知》(卫办农卫发〔20**〕285号)、《卫生部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培训暂行规定的通知》(卫科教发〔20**〕7号)和《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8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在去年对清远、揭阳、云浮三市农村卫生人才和全省70个经济欠发达县(区)卫生管理干部进行培训的基础上,今明两年,对汕头、韶关、河源、梅州、惠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肇庆、潮州11个经济欠发达地市及江门恩平市农村卫生人才、乡镇卫生院院长以及全省各地、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负责人进行分期分批免费培训。具体方案如下:
一、项目目标
通过加强农村卫生人才和卫生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乡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和乡村医生的急诊急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传染病防治、健康促进、保健康复等技术水平,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干部的管理水平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组织能力,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
二、项目管理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开展农村卫生人才、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干部和乡镇卫生院院长培训,是提高农村卫生机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提高疾病预防与控制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加快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解决农村居民看病难的重要举措。省卫生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督导组,下设办公室(设在科教处),相关市、县要成立相应组织,负责项目实施。各地要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分管科教工作的领导要具体抓。
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初探
【摘要】我国自199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以来,高校加大了对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重视程度,如何利用该考试科学指导教学工作,是当前高校必须思考与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的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执业医生;资格考试;临床医学;本科教学
作为世界各国均认可的执业医生资格考试,是医疗领域人才的基本准入制度,也是衡量医学本科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临床医学本科专业已经成为医学教育的核心支柱专业,其肩负着培养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临床实践能力医学人才的重任,因此,教师应充分利用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本科教学工作,从而提升医疗教学的质量与水平。
1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概论
为科学认定医师资格,世界各国通常都采用医师资格考试的方式,我国自1999年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通过法律的方式确定我国医师行业准入制度。执业医生资格考试分为四个部分: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主要为考核医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与实践能力,为探索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趋势,本研究借助网络等途径,查询2009年~2015年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通过率,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1]:从表1数据可知,近年来报考执业医生资格考试的医学生越来越多,就考试总通过率而言,其大体上呈下降趋势,从某种程度上说明医学生自身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的掌握情况仍不理想,基于此,教师必须加大对临床医学本科教学理念的重视程度,创新临床医学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整体教学效率与质量。
2基于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指导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改革策略
妇幼卫生专业创建的理论体系
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在党和政府的关怀、重视、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目前妇幼卫生工作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均不适应我国妇幼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专业,培养高质量的妇幼卫生人才,是促进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同济医科大学试办妇幼卫生专业五年来的实践,试探讨如何建设好具有中国特色的妇幼卫生专业。
一、统一认识,加强领导创办妇幼卫生专业关键之一是统一领导对建立专业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专业的领导。1985年初,我校在制订学校“七五”规划,讨论专业发展时,提出了要试办妇幼卫生专业。当时,我们对于是否需要办这个专业,以及能否办好这个专业,在认识上也并不是完全一致的。通过妇幼卫生示范县的工作实践,通过对基层妇幼卫生工作状况的调查,也联系到我国妇幼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和高等院校为国家培养人才的职能和义务,我们对试办妇幼卫生专业必要性的认识,才逐渐统一。我们认为,试办妇幼卫生专业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有客观需要建国以来的实践证明,妇幼卫生工作,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兴衰,社会的稳定,人口的繁衍和素质的提高,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需要一支得力的队伍。目前这支队伍总的状况是数量不够,素质不高,来源有限。如果按国外的办法,采用毕业后教育的方式培养,则投资多,见效慢,也不适应基层的需要。因此,必须办好本专业,以尽快速度培养适应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二)有专业特色妇幼卫生工作有特殊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从事妇幼专业工作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专业来培养。这一专业要体现医疗和保健的结合,个体和群体的结合,生物医学和心理、社会医学的结合,这是其它专业无法包容和取代的。
(三)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改革妇幼卫生的服务对象广,服务内容全,服务现场多,加之服务的模式又是生物医学和心理、社会医学的结合,因此,试办妇幼卫生专业有利于探索教学、科研和卫生服务三结合的新体制,也有利于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走出一条医学教育改革的新路子。思想的统一,必然带来行动的一致。我校领导在取得统一认识后,就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对试办专业的领导。首先,成立了专业筹备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筹办事宜。第二,从各有关教研室抽调得力的教师,组成教学小组,积极进行教学准备工作。第三,将妇幼卫生专业列入招生计划,经卫生部批准,当年就开始招生。第四,在教学设备、教学用房和教学经费上给以支持,保证教学的基本条件。第五,学校定期研究试办中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第六,统一全校各级领导和有关教师的思想,动员各方面力量,给新办专业以相应的支持。通过以上措施,大大加快了专业筹办的进程,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0年已顺利地培养出我国第一批妇幼卫生专业毕业生。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二、不断改革,探索新路妇幼卫生专业是一个全新的专业,既无前人的实践可参考,国外也无适合中国的经验可借鉴。我们当时的想法就是:新专业采用新办法,靠自己的努力,走出一条新的路子。在课程设置上,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加强了社会医学教学,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为了适应妇幼卫生工作发展和项目管理的需要,开设了妇幼卫生信息管理课程,以培养学生信息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在教学安排上,为了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探索教学、科研、卫生服务三结合的新体制,我们从二年级起,安排学生定期到基层妇幼保健机构和孕产妇、婴幼儿家中参加妇幼卫生服务工作。通过四年的连续追踪观察,使学生密切接触社会工作实践,从而明确了学习目的,培养了服务意识,巩固了专业思想。通过学习和服务的结合,在服务中学习,学习后用于服务,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在业务上也有了较大收获。在毕业实习阶段,既安排农村现场实习,又安排城市和工矿现场实习,使学生在不同环境的实践中增长见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在教学内容上,尽量休现我国国情,结合实际需要,将我国妇幼卫生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和项目实施中的重要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同时,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们在专业开办不久,就组织了一部分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编写了一套专业教材,目前正用于教学,并将在今后的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在教学方法上,采取多种方式。有课堂讲授,有小组讨论;有实验室教学,也有现场工作。同时,为了培养学生医疗和保健、个体和群体结合的意识,在教学中注意加强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联系,特别是注意加强儿科学和儿童保健学、妇产科学和妇女保健学的沟通和结合,除了目前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外,今后仍采取联组教学的方式,使内容更加有机地组合,安排更加密切地衔接。为了寓思想教育于业务教学之中,我们打算将妇幼卫生概论的教学提前到一年级起开始,先讲授我国妇幼卫生工作的地位、作用、现状和发展规划,以及妇幼卫生专业的特点,使学生一入学,就了解我国妇幼卫生事业的全貌和社会对妇幼卫生人才的迫切需要,从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为使妇幼卫生专业的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目前,我们正组织有关人员,按照卫生部的要求和长春会议的精神,对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以期走出一条新的路子,探索一种新的模式。
构建独立的妇幼卫生专业系统
在全国妇幼卫生专业讨论会上,妇幼卫生专家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就建立独立的妇幼卫生专业有关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认为儿童优先,妇女优先已是当今世界大趋势。避免千百万儿童和妇女死于能够预防的疾病是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国人口基金、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卫生部门的基本原则。世界卫生组织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全球战略,国际医学界公认廿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已进入了预防社会医学时代,卫生服务对象巳从个体转为群体。面对这种空前重视预防、空前重视儿童和妇女保健工作的国际形势,联系我国妇幼卫生的现状,深有迫切之感。我国是世界儿童大国,妇女和儿童总数约占总人口的2/3。妇女、儿童是脆弱的人群,应受到特殊的保护和采取特殊的手段来维护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茁壮成长。目前,我国虽已基本上形成了全国性的妇幼卫生工作网络,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居全省业务指导地位的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建制多样,缺乏保健特色和应有的活力,缺乏正确的办院方向。问题的实质是没有真正的学科带头人,对妇幼卫生工作的内容、规律、做法缺乏确切地了解,尚未真正认识到妇幼卫生是一个独立的专业体系,是一个具有多学科相互渗透、内容极其丰富的领域。
一、建立独立的妇幼卫生专业体系,培养高级妇幼卫生专业人才是当务之急。刚刚结束的“全国妇幼卫生专业讨论会”认为,我国的妇幼卫生,经历了建国4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形成了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立的专业。因为她拥有特殊的服务对象,有特殊的健康问题,有解决这些问题的特殊手段。妇幼卫生专业不是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简单的堆砌,而是不同于医疗专业,也不属于公共卫生专业的一个具有自身规律和专业特色的新兴专业。妇幼卫生工作本身是社会保健系统工程之一,它是生命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等多学科的综合。它不同于医疗专业,因为医疗专业主要面向病人是被动的个体的医疗服务,培养的人才主要适合做临床工作;它不属于公共卫生专业是因为后者虽是面向群体的主动服务,但它侧重于外环境,脱离临床实践和技能,培养的人才主要适应于防疫机构为公共卫生服务。妇幼卫生专业是以保健为中心,临床、保健、预防相结合,个体与群众相结合,适应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新型专业。其培养目标应该是适应社会需求,有明确的以保健为中心,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有发展本学科能力的高级妇幼卫生专业人才。他们应有巩固的专业思想,有扎实的专业基咄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能把群体和个体保健相结合,并以群体保健为重点;防病治病相结合,以防病为重点,身心并重,以心理卫生为侧重。拿握妇女、儿童的生理特点,懂得社会、心理和环境对妇、儿健康的影响,并有一定的管理和科研能力。达到上述要求的新型妇幼卫生专业人才不断充实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后,将会改变省级妇幼保健院的业务工作面貌,改变目前妇幼卫生队伍中由医疗系和公共卫生系毕业生代替妇幼卫生专业人才的现状。正是由于医疗系毕业生个体医疗的思维方式已深深地打上了烙印,因此,无论是在知识广度或深度方面都难以超出个体服务,而不能从社会、群体方面去思考问题,常常将临床医学照搬到保健机构工作中,这往往是设有床位的保健机构热衷于临床而偏离保健方向的主要原因之一。少数公共卫生专业的毕业生在妇幼保健机构工作中,虽有群体意识,但缺乏临床知识和技能,难以开展必要的诊治工作,也无力指导下级保健人员,而不适应妇幼卫生工作的岗位需要。建立独立的妇幼卫生专业是十分迫切的,因为人才的培养,周期很长,需10年、15年方能见效,为此必须加快专业建设的步阀。
二、从我国妇幼卫生需求出发,权衡妇幼卫生专业的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新的专业,根据培养的目标,设置课程要有针对性,要能反映专业特色,要加强各门课程之间的融汇贯通。原则上,课程设置应根据从基础开始的规律,包括有医学基础、临床医学、专业基础、专业课等几大类。专业基础课包括有预防医学概论、妇幼卫生概论、卫生统计、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妇幼营养学、管理学及健康教育等。专业课包括妇女保健学、儿童保健学、妇、儿行为心理、妇女劳动卫生和优生优育等。这些课程设置的大胆调整和教学方法,需要作结合国情和专业的细致讨论,使课程设置突出专业特色,培养出符合妇幼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专业课中的妇女、儿童保健学是主干课程,也是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教学联系保健机构工作的课程,这是两门新的课程。其内容主要源于反复实践,然后通过加深认识l9而上升为理论,再经过科学研究加以捉高,使其更系统、更完善,然后再反馈到实践中将会进一步促进保健工作,捉高服务质量。例如:妇女保健工作的内容大致为:(一)根据妇女各期(青春期、婚前期、孕产期、哺乳期、节育期、更年期和老年期)的特点进行主动保健服务。(二)识别、鉴定和分析影响妇女和胎、婴儿健康的各种因素,并为控制这些不利因素进行群体预防。(三)早期发现和防治妇女常见病、心理异常和功能障碍。(四)对孕产妇实行早期和系统管理,及时识别高危妊娠并提出监护措施以保护母、婴健康。(五)研究营养对孕产妇及胎、婴儿的影响并提出有效的营养方案。(六)开展群体性的计划生育技术管理和评价,提供安全有效的计划生育服务。(七)对危害妇女生命的常见病和意外伤害提供急救保健等。归纳上述内容,根据现阶段的讨论认识,妇女保健学的内涵应该包括:妇女保健管理、行为心理卫生、营养卫生、各期保健、劳动卫生、生育调节、急救保健、常见病普查普治、保健项目设计和测量与评价。
其它有关妇幼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及保健教育的知识和技能亦应贯穿在妇女保健学的内涵之中。关于儿童保健工作的任务和服务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保护和促进儿童身体和精神的健康发育。(二)早期发现身体、精神和性格的异常,提出有效的矫正和治疗方法。(三)找出异常原因,进行群体儿童的疾病控制和个体儿童的疾病防治,达到增强儿童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和降低死亡率的目的。(四)研究小儿阶段的营养状况、疾病的发病、身心障碍与成年期疾病的关系,提出从小儿期开始的预防问题。儿童保健工作的具体内容应包括:儿童生长发育监测、心理行为发育、营养管理、常见疾病的防治、散居及集体儿童健康管理、五官和口腔保健、生命及健康统计与评价和儿童保健管理等。其基本技能和操作有:人体测量法、健康检查、生长监测、营养评价与指导、高危管理屯心理行为评价及指导、疾病的人群控制及监测等。根据讨论与现阶段的认识,儿童保健学内涵应包括:儿童保健管理、发育儿科学、社会儿科学和与儿童保健有关的临床医学、意外伤害和急救、儿童营养学、流行病学、疾病的人群控制及监测、儿童健康教育和儿童卫生统计学等。这是妇幼卫生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是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为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服务的一门新兴科学。
三、努力建设好省级妇幼保健机构,使其成为妇幼卫生专业合格的实习基地和全省妇幼卫生技术指导中心。加强实习基地建设是建立妇幼卫生专业的迫切需要。遵循妇幼卫生专业本身发展的规律,以保健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必须贯彻在教学全过程之中。学生应尽早接触实践,接触基层,接触社区,进入保健机构或走向社会,增加实践的机会和时间,尤其要增加群体保健的实践,以增强群体观念。在学校所在省或附近省的保健院都应该建设成教学基地或实习基地,部分教学任务可在保健机构内完成。因此,为适应教学的需要,应积极促进保健院内设科室的建设,补充尚未建立的科室或开展某些应该开展而尚未开展的保健工作。加强实习基地师资的培训,有计划、分期分批地培训现有妇幼卫生专业人员。鉴于省级妇幼保健院的业务骨干多数毕业于医疗系专业,又曾长期从事临床工作的情况,首先应强化他们的保健意识,增强群体工作的观念,同时要结合保健工作的需要补充妇幼卫生专业知识,提高理论水平,增强实践和教学能力,以适应专业教学的需要。医学院校中的妇幼卫生专业师资,更应该潜心于妇幼保健工作的实践,定期到保健院或深入基层,了解妇幼保健的实际需求和实际服务内容,以利于改进和提高教学质量。保健院的妇幼卫生专业人员与大学师资之间应经常交流经验,互相渗透,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要形成一种新型专业师资培养的制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做到在校学习和社会服务相互结合,以突出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深入基层了解服务需求可以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内容,课堂教学又可全面系统地提高服务质量,使省级妇幼保健院的水平通过妇幼卫生专业教学得到全面的提高,充分发挥其保健、临床、培训、科研、信息管理和健康教育六大职能,真正起到全省妇幼保健业务指导中心的作用。
四、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妇幼卫生专业的确立,是建国40年来我国妇幼卫生工作和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我国妇幼卫生事业,九十年代步入振兴之路的重要标志。但做为一个新型独立的专业体系,还有待于在办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经验,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诸如:专业自身的理论体系、实践技能、运行规律和发展趋势;具体的教学方案的制订、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教学方法、人才的规格、培养目标、未来岗位以及结合并适应于国情的办学指导思想,教育活动全过程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乃至于研究生教育和毕业后的继续教育等等,都有许多新的情况,新的问题,需要集结组织一大批既有发展眼光又富有妇幼保健和教学实践经验的人,确立题目,潜心研究。国家教委巳决定将妇幼卫生专业建设做为十个试办专业的试点,希望尽快在取得经验后脱掉试办的帽子而成为正式专业。期待着我国新型的妇幼卫生专业能创出一条适应于我国国情、适应于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医学教育改革的新路,不断总结经验、充实提高,使其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策略
一、构建制度保障平台
制度保障是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条件。[1]学校制定出台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实施办法》和《本科生科技创新项目管理试行办法》,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资助学生开展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赣南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细则》等文件从项目的申报、训练及经费等方面确保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顺利实施。
二、推行教学方法改革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积极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注重批判性思维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关注沟通与协作意识的养成。近年来,学校积极开展了问题式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案例式教学(case-basedlearning,CBL)、交互式教学(interactiveteachingmethod)、“双语”教学、临床技能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改革,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时间、学习伙伴,自主提出学习问题,安排学习步骤;精选教学内容,大幅度减少必修课学时数;丰富第二课堂,开设校级资源共享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优化课程设置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要求医学院校在整个教学期间实施科学方法及循证医学原理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其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学校进一步优化课程设置,改革专业课教学内容,构建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与医学知识结合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改革,必修课程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预防医学(含医学统计学和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方法概论等,在形势与政策课中开设有医学与哲学讲座,选修课程中开设有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自然辩证法概论、循证医学、临床科研设计测量与评价、创造学等。
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与思考
摘 要:健康管理在国内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健康管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学科,近几年国内陆续有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本科及研究生专业教育培养,但尚未建立成熟的教育模式,也无足够的教学经验可借鉴。本文根据健康管理学专业特点,结合我校健康管理学教学体会提出几点思考与建议,积极探索健康管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确保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健康管理学,教学,思考
当今,健康管理成为基本医疗卫生保障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卫生部在《健康中国2020战略》中提出了我国卫生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并确定了卫生发展的一些优先领域,如重大传染病的控制,妇幼卫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精神疾患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产业发展等,最终旨在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健康管理学科体系与相关技术方法则不断适应人们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在实践健康中国2020战略的过程中必将发挥其积极作用。在国内健康管理已历经十年,无论在学科体系、产业实践,还是在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医学教育也必须适应这一发展,健康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应用型学科应运而生。我国已有十几所高校开设健康管理课程或开始以健康管理为专业的本科学历教育及研究生培养。因此,在医学模式与医学教育发生巨大转变的背景下,针对健康管理学不仅要突破医学课程传统的教学形式,更要注重创新教学的探讨。
一、健康管理学特点
健康管理学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课程。
1.健康管理学是综合众多学科的新兴学科
健康教育学课程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情况的相关文献,对课程的历史发展、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设置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基础薄弱、师资团队专业性待提高、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等问题。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开展继续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不同高校自身专业优势等措施,全面完善我国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对比
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医学与行为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贯穿于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实践中。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面对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提高疾病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分析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1国内外对比
1.1发展历史
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步较早,“健康教育”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于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文献,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此后,健康行为理论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健康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于1974年发表里程碑式的政策性宣言——《加拿大健康新展望》,是西方国家政府第1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康促进”作为国家战略。1979年,多伦多大学创建加拿大首个健康促进专科学位。20世纪90年代,西方健康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的126所医学院校中有65%专门为学生讲授个体患者的健康教育技能,有74%向学生提供社区健康促进课程[1]。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以行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时效性[2]。日本是亚洲地区较发达的国家,1991年,大阪大学健康体育部教授大河内寿一就曾指出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医学院校开始创立健康教育专业。1991年,天津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当时健康教育学课程主要开设于卫生学校等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创办了健康教育的专科学习,开展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4]。1993年,健康教育学曾作为“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将健康教育学列入规划教材编写计划,2004年,第1版《健康教育学》出版。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法案》等相关政策,提出“让每位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者更是健康促进者、保护者”的目标,开启了健康教育学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被提升到战略高度。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而言,历经30多年,健康教育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提高、授课对象扩大、理论性增强和教学手段优化。
病毒下传染病学教学思考
【摘要】2019年12月份以来,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和全球迅速流行。笔者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员参与了支援武汉肺炎诊疗工作,并就此次突发疫情对传染病学教学工作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思考。笔者认为,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应教导医学生要深切认识学习传染病学课程的重要意义,要严格遵守传染病相关法律法规,诊疗过程中要务必严格做好标准防护,要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知识,要强化临床医学生的公共卫生思维等。作为教学工作者自身来说,还应充实传染病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关键词】病毒肺炎;疫情;传染病学;教学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病毒肺炎疫情(以下简称肺炎疫情)在我国迅速流行。截至2020年3月7日24时中国大陆累计报告确诊病例80695例,累计报告死亡病例3097例[1,2]。病毒传播速度快,致病性强,波及范围广,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该病作为新发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已纳入乙类传染病,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其对于临床诊疗、防控乃至教学方面都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感染科医务人员,笔者于2020年1月下旬开始坚守在抗疫第一线,且于2月中旬作为安徽省第六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参与了支援武汉肺炎诊疗工作,并就此次疫情给传染病学教学带来的挑战进行了思考。
1教导医学生重视学习传染病学的重要意义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外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其重点就在于研究各种传染病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鉴别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以求达到治病救人、防治结合的目的[3]。自2003年以来,“非典”、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肺炎等新发传染病突发疫情时有发生,对人民健康及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尤其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国际交往愈发密切,人员往来日益频繁,生产生活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今后可能还会不断出现新发或再现传染病突发疫情。因此,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并做好随时应对突发疫情的准备。肺炎疫情的发生再一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作为医务工作者,不仅仅要在勇气和胆魄做好准备,更要在传染病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等方面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早期识别、及时处理,进而阻止疫情蔓延。因此,在传染病学教学过程中,对医学生强调传染病学学习的重要意义,使医学生能够真正认识到传染病尤其是重大突发传染病的危害,增强其对学习公共卫生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其从事公共卫生防控的使命感,是每个传染病学教师的职责。
2教导医学生严格遵守
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各有关单位:
**年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理论课程统考定于6月3-4日进行。有关考务工作委托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请各单位按照考试考务工作安排(见附件),认真组织好本地区、本单位考生的报名考试工作。工作过程中如有问题,请及时与省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
**年广东省中医住院医师理论课程统考,定于6月3-4日举行,有关考务事宜安排如下:
一、考试时间
考试科目考试时间
医古文6月3日星期六上午9:00-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