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03:44:53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阅读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是第一册中的《雨中登泰山》、《记念刘和珍君》、《灯》、《拿来主义》和《景泰蓝的制作》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难老泉》(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第一册)、《雄关赋》(第三册)、《作家要铸炼语言》(第一册)和《一个好树种——泡桐》(第一册)等,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最后,我们便开始实施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其测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熟练运用基本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个“基本”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一、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个小问题。
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平时的练习题)。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几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较灵活的阅读题型,如词、句、段歧义的分析、辩证等。
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经有关调查表明,走读学生白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其中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才有一部分时间学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时的家务,除有时看自以为好看的电视节目外,每晚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多两小时,住读学生除下午那一课时外,也仅多出晚上的一小时。何况,他们还要利用这点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和温习功课),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作品)的写法,或其它科技知识。
阅读能力培养论文
一、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
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应首先明确目标,做好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准备。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办成或办好的。同样,我们要能较快、较好地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首先就得让学生明确快速阅读的目标。本文所谈的目标,其外延包含两大方面。
首先是明确主体目标。这是就阅读者主体而言的,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该明确自己在阅读方面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即应了解自己懂得快速阅读的哪些知识,不懂得哪些知识,应该在理论上重视弄懂自己不懂的快速阅读的知识(当然,对于这点,教师也应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有了正确的理论方法指导,实践就成功了一半。其次,要求阅读者主体——学生应明确自己对阅读材料方面的知识知多少。对于自己不懂的,应找机会弄懂,力求使自己的知识、技能更丰富、更全面。不能扬长避短,而只能是查漏补缺。
其次是明确客体目标,这是针对阅读材料本身而言的。它包含三个小问题。
第一是明确试题目标。对于学生来讲,虽然他们学习的目标是渴求知识,但直接的现实目标还主要是为了应对考试(及平时的练习题)。而近年来的各种类型的语文试题中,阅读理解题的比重都是很大的,并且,学生答题时都比较被动,盲目性很大,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养成答题前弄清题目要求的习惯,搞清楚试题要求学生回答的是语音知识,或词语理解、或词语运用、或是句子分析等等。尤其是近几年试题中出现了一些较灵活的阅读题型,如词、句、段歧义的分析、辩证等。
第二是明确自我阅读目标。(这主要指学生课外阅读而言)。由于学生学习负担本来就很重。(经有关调查表明,走读学生白天从早自习到下午放学,其中只有下午第四节课才有一部分时间学生能自由支配,晚上在家大都要做一小时的家务,除有时看自以为好看的电视节目外,每晚用于学习的时间至多两小时,住读学生除下午那一课时外,也仅多出晚上的一小时。何况,他们还要利用这点时间来完成课外作业和温习功课),学生每天的课外阅读时间至多有两小时。所以,采用快速阅读来充分利用这可怜的两小时,必须有明确的快速阅读目标。关于总体阅读计划,本文不赘述,只谈单个的一次阅读活动的目标。这就是,指导学生首先速读书前的序言(或出版说明,或内容提要)、书的后记、或刊物的目录、或报纸的各版大标题等,了解其大致结构,揣度其内容框架。筛选出自己要寻求的信息范围,如人物形象、环境的描写,语言的运用艺术或是知识性文字的某个知识点,或是该文章(作品)的写法,或其它科技知识。
现代文阅读技巧培养论文
编者按:本论文主要从激发阅读动机;提高知识积累;掌握阅读技巧;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等进行讲述,包括了中学生对于现代文的阅读都有选择性的、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要强化整体观念、要具有发现问题的意识、要有发散思维的能力、要有发散思维的能力、分析同一事物,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等,具体资料请见:
摘要:现代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却令人堪忧。要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可以从激发阅读动机、提高知识积累、教授阅读技巧和培养思维能力几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中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现代文阅读能力是中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语文考试的一个重点内容之一,但是,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却令人堪忧。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提高中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认识。
1激发阅读动机
强烈的阅读动机或兴趣,是阅读行为产生的动力,所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使其能进行自觉地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
现代文阅读特点分析论文
仔细分析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点。现代文阅读特点包括材料特点和测试特点。我们先来看看材料特点。浏览近十年的高考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一般为一篇科技说明文及一篇社科类论文,文学作品出现的次数较少。据语文界一些专家总结,科技说明文大多来源于《中国科学报》《参考消息》《科学之友》等报刊杂志,一般反映的是全球科技领域的最新成果,内容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通迅、工程技术等等。由于受试卷长度的限制,这类文章篇幅短小,在400到500之间,这类文章最大的特点是信息密度大,有时一句话就包含了几条重要的信息,而且,由于是全球最新的科技成果,学生对这类知识十分陌生,有时甚至可以说是一窍不通,因而往往看了文章却不知文章所云。值得学生欣慰的是,这类文章的阅读都是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一般为四小题,分值在10到12分之间。让学生更觉无从下手的,往往是社科类论文。这类文章相对于科技文而言,篇幅长,容量大,思考力度深。这些文章一般出自全国乃至全球著名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考古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等著名权威之手,他们站得高看得远想得深,因而文章视野广阔,思考深邃,内蕴丰富,论述严谨而滴水不漏,阅读此类文章必须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有深厚的社会阅历及广博的知识基础。而这一些恰恰是中学生所缺少的。更让中学生伤心而害怕的,这类文章的考题是以简答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这就增加了学生主观思考的梯度、概括综合的力度及语言表达的难度,让许多语文基础一般的同学手足无措。文艺类的作品相对社科类作品而言较通俗,语言优美,能给人美的享受。此类作品材料较散,作品的观点也较含蓄,往往缺少直接表露作者观点的语句,须通过学生的思考揣摩,综合分析才能领悟作者主旨。而且,此类文章往往具有较强的鉴赏性,对缺少一定欣赏知识的中学生来说,要准确的表达自己对文章的欣赏意见,具有一定困难。此类文章和社科类文章一样,也是以简答题和多选题的形式出现,题量是4到5题,分值在18分到20分之间,如果一着思考不慎,失分便相当可观,因而也是最容易拉开考生差距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对这三类文章的测试特点。根据近几年试卷分析,科技类文章的考试内容仅仅是局限于理解这一能力层级上。例如,98年的科技文,主要内容是介绍转基因作物研究的主要信息。第23题重点考查对“基因作物”这一概念的理解,24题重点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能力,25题重点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和理解文中重要语句的能力。四小题能力层级都为B。由此可见,科技文的阅读关键在读懂文章内容,对分析鉴赏根本不作要求。而社科类和文艺类的论文,重点则在分析和鉴赏方面测试学生。其测试重点便是《考试说明》所规定的内容要点。前几道主观题能力层级为C,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主题和表达手法等方面的分析和鉴赏能力,每题基本都圈定了检索范围,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检索并思考,困难在于如何用恰当的语言把结果表达出来。最后一道多选题是站在全文的高度,对文章内容要点、表达技巧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鉴赏,题目的信息量大,干扰因素多,要求学生除具有一定的分析鉴赏能力之外,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辨别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也从B级到C级到E级不等,因此尽管是选择题,难度还是较大。
第三、有的放矢地采取对策。在理解考纲要求及测试特点的基础上,我们在平时讲解课文或高考复习中,就可以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具体做法,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让学生明确要考什么会考什么。作为教师,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特点固然要了如指掌,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得让学生了解阅读的要求。因此,不论是在平时的讲课中还是在高考的复习中,我们都要求学生熟记考试内容要求,让学生一看到题目就明白出卷人考此题的目的,很容易就揣摩到出卷人需要怎样的答案。尤其是在考前复习中,必须让学生彻底了解近几年高考的阅读材料、阅读题型及解题思路,这样有助于学生在训练中自我摸索,把握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及解题规律。
2、利用现成的课本进行现代文阅读训练。这其实是我们平时操作得最多的方法。许多同学对语文课不抱任何信任感,他们认为高考与课本是根本脱钩的,花那么多力气来学课本简直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倒不如多买几本参考书做做练习。这种看法大错特错,语文课本上有许多有价值的文章,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表达方式方面值得研究。而且,当老师在讲解这类课本时,其实也是在帮助学生提高理解、分析及鉴赏文章的能力,引导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又如何在文章字里行间寻找问题的答案,并且不断训练学生如何寻找关键句和中心句,从而提炼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并通过课堂提问,提高学生语言的概括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为同学进行课外阅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因此,课堂教学中的答案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得到答案的途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幼稚地认为语文课毫无价值了。那么怎样高效利用课本呢?我觉得可以利用课本进行各类文体的阅读训练。课本上的文章,都是按一定体系编排,分说明文、记叙文、议论文、小说、诗歌等。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有意识的模仿高考题型,对各类文体提出不同的欣赏要求。说明文就着重理解词句含义、辨别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小说着重鉴赏作品形象、语言特色及蕴藏在作品中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可以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思想以及表现形式、作者观点、表达技巧等;议论文着重分析文章的内容要点、结构层次和表现形式,还可以评价一下作者的观点态度等。总之是通过整体阅读,总结出各种文体类型文章的整体把握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对各类文体类型的阅读心中有数,避免考试时的心慌意乱、手足无措。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这是好多年前的事了。我有一个同事因病住院,学校语文教师又紧缺,他所带班级的语文课,隔三差五的张三代一节李四补一节,后来,学生说老师讲课东一榔头西一棒,向校长提议不要老师代课了。校长在征询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决定由我这个语文组长牵头,每一次课都出几个与课文相关的自学题让学生当堂完成。一晃就是两个月,校长一直说这个班没救了。然而,期终考试的结果却让人大吃一惊,班级人均分数居全年级第一位。我忽而又想起魏书生先生来。他做教师时,很多时候在外作报告、搞交流,而他班学生的语文成绩仍很优秀,有人问他用的时什么方法,他轻松地说:“用问题自学法呗”。与之相反,有相当的教师功底不薄,表达能力呱呱叫,练习天天布置,而学生的成绩日不见长,甚至三年如一日。三年来,教师做的功几乎为零。我想:这或许就是学生“听学”与“自学”不同的缘故吧。这些事实一直在萦绕着我,也激励着我。在日后的教学中,我始终有意识地在寻找着这其中的机制,并将“自学”发扬光大为学生探究性自学。
而今,探究性学习已叫喊多年,可现在的高中语文教学究竟怎么样呢?我可以大胆地说:百分之九十的教师仍在“填鸭子”,顶多向学生提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以示课堂活跃。比赛课件课更是作秀。问之则曰:“高考模式不改,引导学生探究性自学怎么搞?”更为可悲的是,有些青年教师,人未老,教法老掉了牙——只知成天的讲。
我有意识的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不讲任务完不成。”
“那作业何时做?”
“课外作呗。”
“你对三年的教学内容有什么安排没有?对三年的教学过程有什么样的思考?”
语文阅读题解题分析论文
现代文阅读题,历来是语文考试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得分或失分的大项。从语文改革发展的趋势看,考试中阅读题的比重逐年加大,其中主观测试题题量呈上升态势,而学生在语文的各项测试中,阅读题的失分率是最高的。有不少学生碰到阅读题,往往不知从何处入手,答题不是答不完整,就是答不到点子上,或似是而非、或答非所问,有些本来难度不大的阅读题,失分现象也颇为严重。那么如何提高现代文阅读题的解答速度和解题质量?有没有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可遵循?
1、明确文体。从表达方式来看,文章主要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文学作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这几类。一般说来,“三大文体”中说明文阅读题较容易,议论文次之,记叙文较难;文学作品中小说、戏剧阅读题难度略小,散文、诗歌难度较大。所以,在阅读文章时,必须快速明了所读语段是“三大文体”或“四大文学体裁”中的哪一类。只有辨明文体,紧紧围绕该文体的“相关元素”解题,才是正确的。比如,记叙文姓“记”,它的“家庭成员”是记叙的中心、记素的要素、记叙顺序、描写方法、修辞方法等;说明文姓“说”,它的“家庭成员”是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方法等等。文体明确了,就能迅速打开阅读题解题的大门,就能进入解答阅读题的“自由王国”。当然,有时要对一个孤立的语段的文体作出准确判断,会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明白无论实际情形如何,一篇文章总是会以某一种表达方式为主、辅之以其他表达方式,这样问题就简单多了;况且,更多的时候题干中的“指出本文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说出划线内容使用的是什么描写方法”等等语句从侧面告诉了答题者该语段所属文体。
2、整体感知。仔细研读阅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内容,这是解答阅读题的至为关键的一步。这一步忽视不得,省不得。读原文,读懂原文,则事半功倍;反之,则答偏、答漏、答反不足为奇。研读阅读语段,整体感知原文是因为: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显现或隐匿在原文中。——这是解答现代文阅读题的一个总原则。阅读完语段,完成“明确文体”这一步后,若为记叙文,要能明确主题及作者的爱憎感情;若为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及说明的特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若为议论文,要把握作者所持的态度和观点,再看一看作者是采用什么论证方法进行论证的等等。对文中的语句只有在整体感知、领会文章立意、把握文章要领的基础上,才可能准确解答,切不可只答了该句的表面意思。此外,还应根据思维的特点,讲究研读过程的有序性,即感知——选择——筛选——概括。
3、把握要素。文体不同,其文体要素也截然不同。是记叙文,要抓住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是说明文,要明白说明的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的顺序及说明的方法;是议论文,则要抓住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然后迅速联想到该文体的“相关元素”。比如,题目要求回答“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就要联想到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题目要求回答“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就应联想到道理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等。有的同学在解答阅读题时,文体也还能明确,但各类文体对应的“相关元素”则不甚明了,答题时往往出现“串调”的现象,与正确答案失之交臂,如将“论证方式”误答为“论证方法”;“说明方法”误答为“修辞方法”;“对比论证”答成了“比较说明”。
4、语言赏析。对阅读语段的赏析,是阅读的最高境界。一般说来,可从赏修辞、赏词语、赏句式、赏意境等几个方面入手。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往往会大量使用比喻、拟人、排比、反复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性较强的文章,则使用动词、形容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形象性定然是其突出的特点。所以,认真赏析该词在句意表达上所起作用尤为重要:该词作用是修饰、限制还是强调?抑或是为了文章的生动形象?如果去掉或换掉,句意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一般说来,记叙性的文章赏析的是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与艺术性;言语平实的文章赏析的是词语的准确性、限制性、修饰性。语言赏析时,宜采用“三步答题法”,即:值得赏析之处——举出例子——分析例子。
5、句子分析。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可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结构方面,二是内容表达方面。要审清题目,看题目要求从哪个角度作答;是从一方面,还是两方面作答等。结构方面,要明确句子在不同文体中所处位置不同,其作用也往往不相同。比如,一般说关键语句处在文章的开头,常常具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作用,有的是文章的伏笔,有的是为下文做铺垫;有的是引出说明对象,有的是提出全文中心论点;处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则是或强调突出,或呼应上文、或为下作铺垫、或承上启下;处在文章的结尾,往往有点题、照应开头、深化主题等作用。句子若是使用了修辞手法,则可从修辞手法的功用方面作答,比如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使用往往是为了使文章生动形象;反复的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为了强调、或造成往复回环的效果;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是为了增强语言的气势等等。有时,还可联系关键语句在前后文中的地位和影响,来全面阐述其表达作用。
阅读能力培养管理论文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当今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之目的唯在作文,而读书为作文之预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比较难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过程,是十分必要的。
从近几年的语文高考试卷看,现代文阅读能力测试都占有20%左右。但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的平均得分率却很低,如何才能尽快改变这种局面,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呢?我们认为,关键是必须认识到,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具有一定系统性和整体性的过程。具体而言,这一过程有四个阶段构成。
第一是基本知识的积累阶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须以阅读能力的培养为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又要以具备准确、敏捷的思维为关键。我们知道,基本知识是思维的基本因子,知识面的宽窄是阅读思考时联想是否丰富、思维是否活跃的关键。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狠抓基本知识的积累做起。这里的“基本知识”不仅指语文知识、文化常识、历史常识、哲学常识、生活体验以及音乐、雕塑、美术、建筑等艺术常识,而且还包括人文科学(如文化学、历史学、美学、社会学、教育学、语言学)领域和自然科学与科技应用(如心理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现代通讯技术研究等)领域较新的研究概况,还包括边缘学科和科学学的研究概况。在当今的中学语文界,能全面反映这些既有时代性又有深度和广度知识内容的教材还很少。在这方面当首推由谷公胜编著、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和江苏教育出版社于1995年联合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近几年语文高考试卷所选的现代文均具有丰富的“内蕴”,涉及的知识既广又深:有的涉及艺术常识和艺术鉴赏知识,如1996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贝多芬之谜》;有的涉及文艺美学,如1991年“三南”卷“四/32~40”题;有的涉及思维科学和教育心理学,如1993年全国卷“四/22~28”题;有的涉及对语文教学的理性思考,如1995年全国卷第四题的选文《〈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序》(吕叔湘著);有的涉及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如1992年全国卷“四/26~30”题;有的涉及科技领域的研究新成果,如近几年高考中连续出现的科技文章。然而,相当一部分教师一味注重应试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忽视学生“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相当一部分学生急功近利,为了应付高考,一心只读教科书,很少过问课外书,对以上“基本知识”他们知之甚少或根本不知。没有“厚积”,哪来“薄发”?基本知识积累不够导致了学生知识面的狭窄,阻碍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形成。因此,近几年语文高考中现代文阅读测试部分得分较低也就不足为奇了。这一教训提醒人们:要真正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基本知识的积累和知识面的拓宽非狠抓不可。
第二是基本理论的掌握阶段。现代文阅读的有关基本理论是对现代文阅读能力形成过程中一系列规律的概括,是确立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还必须狠抓基本理论的掌握。这里讲的“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一是指现代文阅读,一般应从文体、内容和形式三方面进行;二是指篇有中心段,段有中心句,句有关键性词语。文体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具体要求也不同。记叙文的内容指描叙部分(人、事、景物及其特点、与景物有关的传说故事等)和议论抒情部分(或抒发情感,或揭示哲理);议论文的内容指论点和论据;说明文的内容指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指某种物品的制作过程,或指某种物品的使用方法及其注意点等。形式方面,记叙文主要是指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顺序依据、线索和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及其作用等;议论文主要是指论证结构方式和论证方法;说明文主要是指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中心段、中心句和句中关键词语的确立都有规律可循,还有概括反映这些规律的有关理论。篇有中心段,记叙文的中心段一般是抒情议论性语句,往往位于篇首或篇尾,或者是几个片断之间的过渡性语段;议论文的中心段一般为文章的引论或结论,通常也位于篇首或篇尾;说明文的中心段一般也是首段或尾段。段有中心句,中心句的确立可通过分析段落的构成情况来进行:若段落由一个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句群中心——通过分析句与句的关系所得的中心句;若段落由几个并列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几个句群中心句之和;若段落由几个主从关系的句群构成,段落中心即为主句群的中心句。句有关键词语,关键词语的确立理论,可参阅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二室编定的1990年版的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一、二册中的有关单元知识。这是对学生进行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理论指导,即对学生授之以现代文阅读基本理论的阶段,这是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必须经历的第二阶段。
第三是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阶段。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对基本方法的灵活运用程度。学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基本知识”,掌握了上文论及的“基本理论”,我们便可引导学生确立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的现代文阅读基本方法。根据上述第一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确立以下基本方法和基本步骤。文章阅读,首先要确定文体,接着须根据文体特点理解内容。以记叙文的内容理解为例,须以记叙部分的内容理解为基础,以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理解为根本。记叙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理解人物、时间、地点和事件过程等记叙的要素。议论抒情部分的内容主要是应根据表达方式的运用特色理解感受理或情,议论性语句揭示生活哲理,抒情性语句抒发作者情感。其他文体的内容理解,也要根据文体特点进行。譬如小说,其内容不外乎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第三步,研究形式特点并理解其作用。这方面的操作,可根据形式方面的基本理论进行。形式特点的作用,主要是研究形式特点是如何有利于内容表达的。根据第二个基本理论,我们便可指导学生从另一角度,即通过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来理解文章内容。以议论文的内容理解为例,篇有中心段,找到了中心段,也就把握了文章的内容。段有中心句,这个中心句可通过分析段内层次或句群关系找到。找到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段落的内容。学生如能熟练而又灵活地运用以上这些基本方法,现代文阅读就不会无从下手或抓不住重点。倘若能这样,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一定能得到提高。
第四是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巩固阶段,即基本训练阶段。阅读教学是教师指导下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的一种实践活动,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在这种实践活动中才能得以真正的完成,因而阅读教学必须注重基本训练。所谓“基本”,是指训练量要适中,训练题要精选,这一点在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训练量要适中,太少不足以巩固阅读能力,不足以提高阅读的熟练程度;太多则滥,不仅加重学生负担,而且事与愿违。要做到训练量适中,我们就必须精心制作或选择训练题。在高一、高二的现代文阅读教学阶段,我们紧扣课本编制测试题或导读提纲,进行按部就班的阅读能力训练。第一步,教师示范,向学生示范:如何将深广的“基本知识”和文章阅读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充分运用于现代文阅读的具体过程中。示范课文是第一册中的《雨中登泰山》、《记念刘和珍君》、《灯》、《拿来主义》和《景泰蓝的制作》等各单元难度较大的讲读课文。第二步,找来难度不大的课文,如《难老泉》(第一册)、《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第一册)、《雄关赋》(第三册)、《作家要铸炼语言》(第一册)和《一个好树种——泡桐》(第一册)等,对学生彻底放手,积极鼓励并耐心引导他们根据教师示范,通过有意识地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自编阅读提纲,自读具体课文。在这过程中,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因人而异的点拨。最后,我们便开始实施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的第三步:适当选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课外阅读材料。其来源主要是高中语文选修课本《现代文阅读》和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这些阅读材料及其测试题是经过许多专家精心选择和设计编制的,完全能够较为准确地测试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也便于我们对高中阶段的现代文阅读教学查漏补缺。对这些阅读材料和测试题,学生阅读解答时要真正消化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要熟练运用基本方法;教师讲析时要举一反三地讲透讲深,要着重分析三个“基本”在现代文阅读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高中阶段如能对学生进行这三个层次的基本训练,他们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能够得到真正培养的,他们的现代文阅读水平是能够得到较大提高的。
阅读解题指导论文
议论文,简单一点说,就是用以发表自己观点、看法、意见的文章.
有关议论文的基础知识:
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点:就是全文想要论述的观点,看法,意见.
论据:就是作者用来证明自己观点,看法,意见的材料.
论证:作者用材料证明论点的过程.要注意既然是一个过程,因此,我们只能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感受到或在写这样的文章的行文中意识到,决不可能说文章的某个句段就是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