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园艺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23:18: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园林园艺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探讨
[摘要]在城市绿化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通过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一方面能够美化城市环境,另一方面还能够进一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众所周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比较复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和规划时,需要对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充分发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功能作用。
[关键词]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规划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建设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众所周知,当前我国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因此对城市园林绿化有了更高的要求。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园林园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园林植物景观绿化设计和规划,不仅能够陶冶人们的情操,还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1设计规划植物景观的必要性
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历史悠久,特别是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当中,已经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古人带园林绿化设计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在园林设计中融入诗词歌赋的艺术性,从而构建出具有诗情画意,独具画面感的园林。中国古代园林,一步一景,步步为景,而中国古典园林具有的淡雅风格,也是我国园林当中非常珍贵的宝藏。我国在发展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间隔,但是自改革开放以后,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园林的设计和规划。再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以后,社会各界对生态园林有了更高的要求。园林绿化当中,生态园林的概念提出以后,也决定了园林建设不单纯是一种基础建设,而且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保护非常重要。为了达到园林绿化的目的,对植物景观设计规划就有了更高的要求。通过良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一方面能够为园林创造更多的美感,另一方面,还可以使园林充满艺术型,在美化园林的基础上确保人们的健康。我们都知道,不同的植物可以对空气当中的有害气体进行吸附,不过植物品种不同,其吸附能力也存在差异。而且植物还可以调节周边温度,净化空气的。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就要求相关涉及人员需要对每种植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进行全面的掌握,根据第一性原则,做好园林规划设计,最终实现改善环境的目的。所以园林园艺植物景观设计和规划非常必要,对城市的发展以及人们的生活健康来说都有重要的意义。
2园林园艺植物景观的设计与规划原则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摘要: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时代背景下,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我国园林工程建设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当前我国与西方一些园林园艺工程相比,在施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需要引起管理者的关注、重视。为此,探究现存的施工管理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希望对相关工作的开展发挥出借鉴作用。
关键词: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问题及对策
园林园艺工程建设具有着较强的系统性、综合性,正由于该工程的特殊性,导致在施工管理这一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困境。至此,在这一形势下,作为施工管理人员,一定要敢于反思,勇于面对现存的管理问题,并要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好解决路径,从而提高管理质量,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协调好各参与方,使工程得以持续、有序地开展下去。
1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现存问题
1.1园林绿化施工监管不力。园林绿化工程主要是苗木栽植工程,苗木的质量直接影响施工质量,苗木适宜栽植季节集中在3~4月,9~11月。各地区工程启动时会出现本地区苗木的品种、品质、数量供应无法满足需求,还需要远途调运。调运的苗木经过长途运输,再加上人员、机械不到位,不能够及时种植,经过晾晒导致苗木严重损伤。工程中病苗、弱苗甚至土球破损严重的苗木在管理人员不注意的情况下栽植,导致后期死亡严重。苗木栽植之后没有及时浇水,导致树木萎蔫。施工现场断枝,落叶,泥土、杂物在当天结束后没有清理干净,没有保持施工现场整洁。这些都需要建设单位及时对施工现场的工作安排有序,建立相应的配合机制,同时施工中做好监理,及时检查发现的问题,及早提出整改。1.2施工队伍良莠不齐,借用施工资质的现象突出。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人员自身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的高与低,将直接关乎到最终的施工效率。有些施工团队缺乏专业的施工人员,对于一些设计图、示意图无法完全看懂,导致施工过程严重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对最终的施工效率、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部分施工人员的责任感也有待加强,存在施工单位只求速度,施工人员在栽植过程中树穴的尺寸挖得过小,与土球大小不匹配,以致于土球刚好放进树穴,没有根系延伸空间,树穴周边土填埋不实,遇到大风大雨,易晃动且容易被刮倒;树坑太深,导致苗木埋土过深,不利于后期生长。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对于大树不知如何修剪,修剪之后不涂伤口愈合剂。大树种植后支撑不及时,甚至支撑不稳,起不到固定的作用。最终导致来回返工,对整个工程的进度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形下,会大大增加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很难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1.3对规章制度缺乏认识。在施工管理中,施工人员与施工管理人员缺乏对相关规范、制度的了解,没有遵守《园林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要求。如果施工人员在实际操作中不规范、不科学、不合理,在施工中使用劣质材料、未达标的原材料等,就会产生较多的废渣,从而给环境造成污染,偏离预期的建设目标。如果在施工中有悖于相关施工要求的技术规范,就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施工效果,甚至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后果。
2园林园艺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解决对策
园林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对策8篇
第一篇:园林工程施工管理探讨
1园林工程施工管理内容
1.1园林工程施工设计
施工组织设计在整个园林工程施工中占据重要位置,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根据实际情况设计施工计划图,详细掌握现场情况,做好实地勘察,制定具体施工组织方案,并保证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1.2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
园林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主要包括两部分,分别是施工质量管理和施工安全管理[2]。(1)施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指的是根据现场的需要结合实际特点对施材料、设备资源、施工技术、人力资源等进行管理,在明确是质量目标的同时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同时还包括材料质量控制、采购和内部质量检验工作。(2)施工安全管理。安全管理是指在施工过程中对现场进行安全防护,保证施工现场人员和设备始终处于稳定状态,以保证整个工程的顺利进行。全面贯彻落实施工现场安全防护措施,坚持安全与施工同步,将安全理念融入生产中。
都市农业改善生态环境论文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合理性;都市农业的经营形式;都市农业的多效能特征进行论述。其中,主要包括: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及持续发展的危机、都市农业是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规范了都市农业的生产区域、都市农业应该成为一种产生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效益的农业发展方式和发挥经济、生态、人文、社会功能的农业发展方式、都市农业主要经营形式、建在生态防护林业带和城市之间的、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人多,旅游服务需求量大,而且交通区位好、都市农业的生态效益与生态功能、都市农业的经济效益与经济功能、都市农业的社会效益与社会功能等,具体请详见。
摘要:本文分析了都市农业经营形式和多效能特征,说明了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的重要性。
关键词:都市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1都市农业的定义及合理性
所谓都市农业是一种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由城乡居民经营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能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生产模式。这样界定现代都市农业,能引导都市农业朝着多效能方向发展,使都市农业走上科学发展轨道。其合理性如下:
这种定义强调了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现代人只有转变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才能消除农业的负外部性效应。现代社会在都市区域开展农业生产,就是要转变农村地区破坏生态环境、缺乏人文关怀的常规农业经营方式,挖掘农业的经济功能、生态功能、人文功能和社会功能,使农业成为改善城市生态、为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质生活空间的产业系统。
高职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摘要】通过诵读、学习、解析《弟子规》,开展丰富多彩的《弟子规》教学活动,借以帮助学生建立明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敦厚善良的心性,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作用,立德树人,实验证明,将《弟子规》引入高职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可行性、必要性、有效性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职教育;弟子规;品德教育;实验研究
将《弟子规》引入高职思想品德教育,探索、确立适合高职道德习惯教育的目标体系,研究道德习惯教育的有效途径,制定道德教育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改善教育环境,提升学校品位,提高教学水平,形成我校新时期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新模式,我们选择本校下属二级学院园林园艺学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进行了实验研究。
一、基本情况
实验时间:2016.03-2017.07。实验范围:园林园艺学院11个专业/班级,工程学院、经管学院各选择2个专业/班,共计15个专业/班581人:14级园林工程技术(五年制)、财务管理、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工程造价、市场开发与营销、园林技术6个专业/班240人,15级园林工程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4个专业/班163人,16级环境工程技术、林业技术、农村能源与环境技术、水利工程、园艺技术5个专业/班173人,进行《弟子规》学习践行活动。实验准备:实验开始前,向涉及班级学生和教师发放读本,做到人手一册。广泛宣传、动员,向教师和学生宣讲学习、践行《弟子规》活动的意义和实验的目的,以及开展活动的方式,调动师生参加的积极性。
二、学习活动方式
都市农业经营管理论文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经营模式。它目前主要有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6种经营形式。它具有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方面的多效能特征。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农业经营形式与多效能特征论文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经营模式。它目前主要有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6种经营形式。它具有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方面的多效能特征。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农业经营多效能特征论文
摘要:现代都市农业是发生在市内或市外周边地区的,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为市民提供劳动就业和农业教育机会、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社会协调发展的多效能农业经营模式。它目前主要有郊外生态防护林业、郊外食物农业、城郊旅游农业、城市园林园艺农业、市内楼宇农业、都市文化农业等6种经营形式。它具有经济、生态、人文、社会方面的多效能特征。
关键词:现代都市农业农业经营形式多效能特征
随着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的许多城市面临着生态、食品安全以及持续发展的危机。为了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给市民提供安全食品和优良的生活空间、保护农耕文化,现代社会开发了都市农业。都市农业就是在城市经营农业,这种经营模式是在近代都市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古代都市农业有很大不同。古代都市农业的经营项目多为城郊猎场和城市园林景观,故它只有休闲娱乐功能。在古代人类尚未形成在城市发展农业和利用农业发展都市的观念,也没有意识到城郊种养、猎场经营、园林景观建植本身就是农业经营行为。真正的现代都市农业源于1898年美国社会活动家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概念和“把积极的城市生活的一切优点同乡村的美丽和福利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经营观念,真正的都市农业生产始于1919年的德国。1919年德国政府开始建立“市民农园”,在城里开发供市民自给自足的小菜园,并制定了“市民农园法”。[1]为了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我们将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普适性经营形式以及多效能特征介绍如下。
一、现代都市农业的定义
(一)都市农业的定义回顾
现代的都市农业概念最早出现在1930年出版的《大坂府农业报》上,但作为学术名词则最早出现在日本学者青鹿四郎1935年发表的《农业经济地理》一书中。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美国经济学家开始研究都市农业理论,最早把都市农业表述为“城市农业区域”或“城市农业生产方式”。1977年,美国农业经济学家艾伦·尼斯在《日本农业模式》中,明确提出“城市农业”(UrbanAgriculture)概念[2]。都市农业术语出现后,农业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学者纷纷探索都市农业的本义。(1)美国农业经济学家欧文·霍尼(1950)认为都市农业是在都市周边地区的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的绿地建设和发展园艺业、果林业[3]。(2)德国学者史密特(1996)将都市农业定义为一种位于城内或环城区的产业,它生产或养殖、加工或运输各种食用和非食用的产品,然后使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大量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产品和服务,反过来为该城市地区提供大量人力物力资源以及产品和服务[3]。(3)德国学者穆斯蒂尔(1998)将都市农业定义为在城市或城市周边地区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4]。(4)中国学者俞菊生(1999)认为都市农业包括城市内镶嵌插花状的小块农田、庭院和阳台绿化、城乡结合部的近郊农业、远郊甚至环大都市经济圈在内的适宜大都市市场需要的农业[5]。(5)中国学者张强(1999)认为都市农业是地处城市郊区的农业以及市区扩展而划入市区的农业[6]。(6)中国学者宋金平(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处在大城市边缘及间隙地带,依托大城市的科技、人才、资金、市场优势,进行集约化农业生产,为国内外市场提供名、特、优、新农副产品和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并具有休闲娱乐、旅游观光、教育和创新功能的现代农业[7]。(7)中国学者张林成(2005)认为都市农业是分布在城市内及其周围地区或者大都市经济圈内,紧密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的特殊形态的农业,是以生态绿色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市场创汇农业、高科技农业为标志,以园艺化、设施化、工厂化生产为手段,以大都市市场需要为导向。融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现代农业[8]。
本科插花艺术实践课程教学现状探索
摘要:插花艺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对植物学与美学知识的教学,将插花基本技能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对提高大学生文化艺术修养、增强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深化素质教育都有重要作用。该文针对当前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课时少、学生基础薄弱、学生实践技能掌握效果不佳、与市场脱节等问题,尝试改良实践教学环境及技术,以提升教学质量,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插花技能水平。
关键词:插花艺术;实践教学;现状及探索
插花艺术是以切花花材为主要素材,通过空间艺术构造对植物材料进行剪裁整形及摆插来表现其活力与自然美的一门造型艺术。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源自六朝时期的佛前供花,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1]。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插花艺术课程开设于2007年园艺专业成立之初,学院依据“立足大都市,服务大都市,走都市园林园艺发展道路”的专业定位,将插花艺术课程作为主要专业课程,以专业必修、选修形式覆盖至全院学生。但与国内大部分高校类似[2-4],由于长期的教学思维惯性、课程开设条件不足以及社会认知偏差等,该课程发展较慢,课时不断被压缩,一度沦为边缘课程。针对课程存在的问题,国内许多高校对插花艺术教学进行了改革探讨和研究。张海军等[5]提出园林专业插花艺术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从插花艺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实践,注重学生专业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艺术素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王芳[6]提出了应用型本科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强调提高学生兴趣和动手能力可以提高就业率;林秀莲等[7]提出项目式教学法在中职插花艺术课程中的运用,用案例分析了项目式教学在插花艺术课程中的应用。这些改革成果为国内插花艺术课程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我院插花艺术课程教学成员通过前期梳理课程存在的问题,在借鉴国内院校课程改革的方法基础上,结合校院两级管理特点和专业发展方向进行了课程改革尝试,以期提升教学效果。
1教学现状
1.1课程开设课时不够、经费不足。插花艺术实践课程原有实验课16学时,期末课程实习32学时。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主干课程数目及课时数有所增加,势必要压缩一部分非主干课程的课时。除园艺专业外,其他专业取消了插花艺术课程或改为专业选修。课程原有实验课时被降为12学时,期末课程实习被完全取消。另外,插花艺术课程在日常插花技法练习中要消耗大量的鲜切花材、花泥及其他耗材,且无法重复使用,节假日期间材料价格更高。经费不足导致开展实践教学困难重重,最终造成教学效果不佳。1.2师资力量薄弱。插花艺术实践教学要求教师理论知识丰富、操作技法娴熟。插花艺术授课教师往往缺乏行业认知和实践经验,插花技法不熟练,导致授课质量不高。而实践经验丰富、插花技能水平高的人才又因为学历及职称不够,无法加入实践教学队伍,导致实践教学人员的总体水平难以得到提高[4]。1.3学生兴趣低,练习意愿不强。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需要学生动手练习操作。但由于学生基础薄弱,在实验材料及课时有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无法达到较好的效果。且实践教学通常采取3~4人分组操作的形式,常有学生因兴趣不足而不动手或敷衍了事。此外,教师授课方式单一、授课质量不佳,也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插花艺术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走产业化发展道路的经验介绍
银海区位于市中南部,下辖五个镇,总人口13.2万人,总面积42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706公顷。该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宜人,雨热量充足,冬天无严寒,夏天无酷暑,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在市大开放发展时期,随着房地产业及城市道路基础建设的发展,大量农村耕地被征用,银海区作为一个农业县区,其下辖的近郊乡镇,部分农民手中的土地越来越少,怎样引导他们转产转业,发展高效农业,从有限的土地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成为当时各级领导班子最关心的研究课题。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组织了一批又一批的镇、村干部及经济能人出外考察参观,拓宽经济发展思路,找准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方向。怡林园林公司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该公司的建立,预示着银海区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走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今后我区的花卉业迅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以下是银海区发展花卉的一些经验及做法:
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树立示范典型
(一)组建怡林园林公司,发挥龙头企业作用,推动花卉业发展
通过到广东顺德陈村考察,认为我们银海区发展花卉业在区域及资源方面很有优势,决定选择高德镇平阳村作为发展花卉生产的基地。平阳村地处桂海高速公路入口,北(海)铁(山港)一级公路横穿其中,离市区6公里,离机场10公里,到机场、港口、火车站,交通都十分便利。该处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透水性强,地下水资源丰富,全年气温均适合花卉苗木生长的需要,是生产花卉苗水的理想园区。陈村有名的花卉业巨子卢荣先生到平阳村考察后,对该村的地理环境及资源优势赞不绝口,当即决定在该处投资建基地,区、镇有关领导抓住机遇给予大力支持,使怡林园林公司于1994年在短期内迅速组建起来了。
组建成立怡林园林公司分别由高德镇农工贸总公司、高德镇平阳村委会、高德镇平阳村石桥塘生产队、广东顺德顺峰园艺有限公司四家股东共同出资组成,总投资228万元,占地面积80亩,主要从事各种花卉、绿化苗木的生产、销售及城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和技术咨询服务,怡林园林公司的建成投产,标志着银海区在发展花卉业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了良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