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化学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0:33: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有机物化学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有机物化学知识

职校教育课程衔接的调查与研究

一、中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衔

接的调查分析《生物化学》课程是高职畜牧兽医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课,其前导课程为《生物》《、化学》,其后续专业课程有《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学》《、解剖学》《、药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原理》等。生物化学不仅是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的必要基础,亦为研究这些学科中的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本理论和手段。1.畜牧兽医专业《生物化学》前导课程在中职和普通高中的开设情况表一可以看出,普通高中《化学》和《生物》课为人教版高中教材,各中职学校教材不尽相同,不同出版社的教材内容有比较大的差异,导致不同学校中职学生的化学和生物基础差别很大。中职学校《化学》和《生物》课程多为一学年课程,总学时约130学时。而普通高中《化学》为三年课程,总学时约400学时,《生物》课程也为三年课程,总课时约为350学时。各中职学校这两门课课时较普通高中少一半还多,因此高中毕业生与中职毕业生知识水平差距很大。特别是《化学》中的《有机化学》部分是生物化学课程学习的必备基础,各中职学校一年的《化学》课时,很难让学生拥有较扎实的《有机化学》基础,导致中职学生进入高职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学习《生物化学》课程时,出现知识断层,无法学习新知识。2.高职畜牧兽医专业对口生源学生学情调查。我院畜牧兽医专业2013届共87名学生,其中中职来源学生62名。2013年9月我们对中职来源的学生进行了《生物化学》学科知识的摸底调查。以期清楚的了解学生的生物化学基础,学习过哪些知识点,没学过哪些知识点。比例均低于10%,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写出葡萄糖、某一脂肪酸的结构式,说明中职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特别是《有机化学》知识缺失,导致他们在高职学习《生物化学》各类物质的化学反应时,出现学习困难,原有底子的与新知识衔接不上的现象。表二10-14题是高职《生物化学》课程中的一些内容,多数学生能够知道一些,有些学生还能答出更详细的内容,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于中职阶段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包括《畜禽营养与饲料》《、畜禽疾病防治》和《兽医基础》等对口升学必考专业课。但学生从中职专业课获得的这些生物化学知识,零散不系统,只知果不知因,因此对于15-18题的知晓率不高,有必要对《生物化学》进行系统学习。3.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开设状况调查我院畜牧兽医专业生物化学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周学时为4,总学时为64。所使用教材为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夏未铭主编的《动物生物化学》。表三,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中职毕业生,凡涉及化学反应或化学结构的部分他们都掌握不好。代谢过程与生理功能的关系,中职学生掌握则很好。现有的生物化学教学体系更加适合普通高中毕业生学习,从考试成绩来看普通高中毕业生的《生物化学》期末考试成绩多年来一直远远好于中职来源的学生。

二、中高职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集约整合

中高职生物化学课程衔接过程中既存在知识的断层问题也有重复的问题。因此需建立高职畜牧兽医专业讲有机化学内容与生物化学教学内容集约整合的全新的课程体系。按照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及对生物化学的教学要求,依据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本着“弥补断层、避免重复”的原则,对《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的内容进行提取,集约整合形成六大教学板块:1.有机化学及生物化学概念内涵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自然界的物质从化学的角度上看一类是无机物,另一类是有机物。生物体的组成既有无机物,又有有机物,不过生物体内最主要的是有机物,这样的话,从化学的角度来看,生物体无非是若干有机物的融合体而已。按着生物化学的定义内涵,生物体是研究对象,但是把生物体拿过来,怎么研究?如何下手,好像很抽象。现在问题变得简单了,我们完全可以把生物体和生命物质等同起来。生物化学的概念内涵实质上就演变成研究四大生命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变化规律。经过这样的概念整合,把有机化学和生物化学的概念内涵完全融合在一起。2.化学中催化剂知识与生物化学中酶的知识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生物化学中酶的内容涉及到两方面,一是酶的特性,二是酶的催化机理。酶还有一个名字,也称之为“生物催化剂”。我们就在这个名字上做文章,既然叫催化剂,肯定具有催化剂的性质,这也就顺理成章的把催化剂的东西糅合在酶中。酶毕竟是生物催化剂,和普通催化剂相比较有它的特殊性。我们还是从普通催化剂的基础上,对酶的特殊性进行挖掘。和普通催化剂相对照,得出酶作为特殊催化剂的特殊性:高效性、不稳定性、专一性、受生物机体的调控等等。3.有机化学中有机物结构知识与生物化学核酸的知识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这部分内容先是从核酸讲起,谈到含氮碱,学生对含氮碱结构迷惑的时候,采用倒叙方式把有机物结构加进来。通过这样的整合,学生能够清楚地知道嘌呤碱是怎么来的,嘧啶碱又是怎么一回事,来龙去脉有头有尾,不唐突。结构决定性质,把含氮碱结构闹明白了,后面核酸相关的结构、特性等内容才易于理解。4.有机化学葡萄糖知识与生物化学碳水化合物代谢内容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把有机化学中糖类一章中葡萄糖的知识提取出来,移植到生物化学碳水化合物代谢一章中,作为第一部分进行讲解。生物化学碳水化合物代谢主要针对的是葡萄糖的代谢。代谢过程二十几个化学反中,羟基、醛基特性有很多体现,氧化、脱水、活化等反应在葡萄糖代谢中多次出现。因此,有机化学葡萄糖相关知识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必须整合、融为一体。5.有机化学脂肪知识与生物化学脂肪的代谢内容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脂肪隶属于有机物中的酯类物质,典型的性质是水解反应,水解后的产物正是形成脂肪的甘油和脂肪酸。而这个反应也恰好是脂肪分解代谢时的第一步反应。生物化学中动物体内脂肪的消化主要发生在十二指肠里,原因有两个:一是十二指肠中偏碱性,是脂肪酶的最适PH值;二是动物体内胆囊分泌的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先期对脂肪有一个类似的乳化作用,将脂肪解离成一个个的小油珠,为后期消化做好准备。至于脂肪的其它内容,像什么酸败、干化等和脂肪代谢没什么关系,全部舍弃。6.有机化学蛋白质知识与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内容集约整合的教学板块需要把有机化学中蛋白质内容整合到生物化学氨基酸代谢中知识点有两个。一是蛋白质的酶促降解过程,另一个个需要移植过来的知识点是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除此之外还有脱羧基反应和脱氨基反应等等。这些内容是需要融入到生化之中的,在氨基酸代谢中都需要用到。有机化学与生物化学集约整合,形成全新的《有机及生物化学》教学模式,做到了中高职课程的科学衔接。在教学实践中,整合后的课程体系在已经中体现出来越来越多的优越性。整合后的《有机及生物化学》将在我院畜牧兽医各专业中全面应用推广,并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随着师生间教与学的心得体会,逐步地改进和完善。

作者:王秋颖叶海峰单位:河北旅游职业学院

查看全文

以药为本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况

摘要:有机化学课程是药学基础学科中重要的基础必修课程,课程的设置应紧密围绕药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用人要求,以药为本,重视强化有机化学基础教育在药学教育中的核心地位。针对目前药学专业学生培养普遍有机化学基础知识薄弱的现状,对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药学专业;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实施,我国基本药物制度建设的不断完善,新《中国药典》的颁布等,时代已对高等药学教育和药学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药学专业以培养具有药学学科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能在药物生产制备、检验、流通、使用和研究与开发领域从事鉴定、药物设计、药物制剂与临床合理用药等方面工作的技术人才为目标。学生学习药学的各个主要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药学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药物制备、质量评价及指导合理用药的基本能力。为契合当前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适应现阶段高等学校本科药学类人才的培养模式,在课程设置上,高校药学专业课程涉及药学方面的一般包括: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化学实验、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药理学、毒理学基础、药物的波谱解析、药事管理学等。其中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科学,是化学学科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分支,是化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同时也是药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在我国药学专业的本科课程设置中,学生首先要经过有机化学的学习,然后才能进行波谱解析,药物化学,药物毒理学和药理学等药学课程的学习。笔者在有机化学教学实践中深切感受到,有机化学课程对药学专业学生非常重要,其知识基础相当于工具,应用于药学专业整个四年本科教育体系。若能真正牢固掌握有机化学学科的全面知识,对于整个药学其他课程的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药学专业教育中,教学管理层面存在着不够重视、课时数分配偏少的现象;学生层面存在轻视和畏难情绪。虽然授课教师在“教”的过程使尽浑身解数,但学生学习积极性依然不高,“学”的效果较差。导致在后续其他药学课程的学习中,相关教师发现学生由于有机化学基本功不扎实,已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效果,比如在药物化学实验课程学习中就暴露出有机合成技能和基本功差的问题。鉴于此,笔者认为高校有必要对有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以适应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俗语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欲尽其能,必先得其法。”作为药学研究的“利器”,药学人才培养必须重视有机化学这门工具型学科的教学。笔者认为,有机化学教学改革需要从药学的角度入手,结合药学专业培养模式的创新加以实施。

1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现状

1.1课时偏少,教材内容局限

化学专业教学中,有机化学作为基础大课,通常设置两个学期即一个学年的学习周期。而药学专业由于受到课程种类的限制,通常设置一个学期学完整门课程。以暨南大学药学院为例,药学专业有机化学的学习周期通常设置为一个学期,理论课课时数仅有72学时。选用的教材《有机化学》,为全国高等学校药学类专业唯一的统编教材[1],与化学专业的教材[2]相比,药学类《有机化学》教材在内容上进行了大幅度的压缩。尽管分章节的内容包括经典有机化学的大部分内容:烷烃,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脂环烃,立体化学,芳香烃,卤代烃,醇、酚和醚,醛和酮,羧酸和取代羧酸,碳负离子的反应,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糖类,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萜类和甾族化合物,周环反应等。然而,每一章的内容均做了大幅度删减,一些在有机化学中相当重要的反应和概念仅一带而过。例如,有机物的波谱和结构特点:化合物的电子跃迁和化合物紫外吸收峰的关系,基团和红外振动吸收峰的关系,原子核自旋和核磁化学位移的关系,特征质子的化学位移。这些知识在药学指定的有机化学教材里不再具体讲述原理,仅在每个类型有机物作为物理性质简单列出;再如烯烃这一章节里,经典反应:环氧化,硼氢化,卡宾,共振理论不再详细讲述,仅一带而过或者直接被删去;又如苯和芳香烃这一章节,经典有机反应傅-克反应和判断有机物是否具有芳香性的休克尔规则仅一带而过,Gattermann-Koch反应则直接被删去了。由于课时有限,教材必须进行删减,而删减后教材仅余下概念性的描述,导致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

查看全文

高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有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也是化学及其相关专业必修课程。它是一门实验实践课程,学生通过实验实践学习,一方面可以更深刻的认识有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因此,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是一门理论教学不可替代的课程[1-2]。通过对我院有机化学实验课程长时间的观察与分析,我们发现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与我们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今年我院举办了实验技能竞赛,从竞赛的过程中反应出许多的问题,如学生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不扎实、知识迁移能力不足、缺乏创新等。学生的问题折射学校教学的问题,因此我们一致认为有必要对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1有机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们的有机化学实验课程总课程主要分为两类:基础有机化学实验和有机物制备,课程分两个学期完成。此外还开设了综合实验和精细品化工实验(专业选修课)。从课程的安排可以看出,第一学期主要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然后在掌握好基本操作之后将其融入到有机物制备的实验项目中巩固练习。第二学期课程基本为有机物制备。根据长时间观察以及和学生的交流,我们发现,95%以上的学生一开始接触有机化学实验时兴趣浓厚,积极性高;然而,一学期下来对有机化学实验还保持着浓厚兴趣的学生比例大幅度下降。学生对有机化学实验逐渐失去兴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性质实验时,有机物气味太刺激;②部分实验时间过长,如柱色谱;③制备实验很辛苦,经常还产率较低甚至失败没有产品等。实验指导老师经过观察教学发现以下问题:①学生基本照方抓药,学生都是“听话”的学生,缺乏自主思考能力;②学生过于谨慎胆怯,不敢大胆创新[3];③实验装置安装好后,大部分学生缺乏观察记录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探索思考的习惯等。无论是从学生还是老师的角度我们都发现现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日益突显,导致无法达到我们的教学培养方案。因此,是时候对我们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了。

2有机实验教学改进措施

2.1传统实验教学与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

目前,根据调查发现高校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安排陈旧[4],部分“经典”实验开设几十年未变。如b型管法测定物质熔点,在该实验中用硫酸作为导热介质,升温至上百摄氏度再降温再升温,如此平行做9次。该实验耗时较长,并且学生基本处于等待降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硫酸使用量大且温度高,实验过程危险系数较大,实验结束后废硫酸处理难度大。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实际生产过程中更多的使用现代先进仪器,熔点测定主要采用熔点仪,方便快捷,实验误差受操作者影响较小。因此传统b型管法测定物质熔点可以由熔点仪代替,并且该实验可以整合在有机物制备实验中,学生做出的产品使用熔点仪测定熔点,学生更容易接受先进技术,从而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再比如,在制备实验过程中有时需要蒸馏除去溶剂,传统方法需要学生搭建蒸馏装置,而现代先进设备旋转蒸发仪能代替传统蒸馏方法,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是多数使用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采用先进仪器教学相结合培养出的学生能更快的适应现代科技生产发展过程。

查看全文

医护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论文

1浓缩精炼

对原教材内容进行浓缩精炼,将《生物化学》课程内容分为必修项目和选修项目两大部分。必修项目内容与护理岗位实际任职需求密切相关,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掌握;选修项目内容与岗位需求联系相对较少,用于学生自习,培养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4]。例如,目前我国糖尿病、高脂血症、高尿酸血症等代谢系统疾病发病率日渐增高,而且这类疾病通过早期预防,采取健康知识普及、合理膳食干预等方式,就能够明显降低发病率。因此,我们依托《生物化学》教材体系中的“糖代谢”、“脂类代谢”、“核酸代谢”知识内容,设计了“糖尿病生化机理分析及检测”、“高脂血症生化机理分析及检测”、“痛风生化机理分析”三个项目,这三个项目作为必修项目由教师带领大家在课上进行知识的学习和项目任务的演练。而相对于代谢类疾病,遗传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而且发病根源在基因水平,多与遗传有关,健康干预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将“遗传病生化机理分析”设计为选修项目,在教师指导下供学生自主学习。而且该项目的知识支撑主要是原教材体系中“核酸的结构与功能”、“DNA和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三个部分,这些知识学生在高中,甚至初中生物课上已有涉及,所以即使完全自学难度也不会太大。必修项目与选修项目的具体划分:(1)必修项目:重金属中毒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煤气中毒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及检测、高脂血症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及检测、氨基酸代谢异常患者的化机理分析、痛风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常见维生素缺乏症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肝功能异常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2)选修项目:遗传病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酸碱平衡紊乱患者的生化机理分析。

2逻辑重组

通过对护理岗位任职需要的调查研究,在原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精炼出九个必修项目。这九个项目表面上看起来似乎相互独立、各不相关,但是它们背后的知识支撑却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我们打乱了原有教材体系的内容顺序,根据支撑项目的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按照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先主后次的原则,对九个必修项目以及其支撑知识进行了逻辑重组。例如,蛋白质是人体最基本的组成成分,它既是人体的结构基础,也是人体的功能的基础,因此,我们将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支撑的项目“重金属中毒的生化机理分析”作为项目一,放在最前面。蛋白质相关的知识虽然很重要,但就知识难度来讲却是相对容易的,一方面蛋白质相关知识同学们在中学生物课上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另一方面蛋白质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见,同学们对它非常熟悉。因此,把蛋白质相关知识支撑的项目作为项目一也符合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再例如,经过前面三个项目的学习,同学们对《生物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从项目四开始进入该门课程的难点、重点—物质代谢,项目四、五、六、七,依托于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几种当前发病率较高的代谢类疾病,依次阐述了糖、脂、蛋白质、核酸几大有机物在人体当中的代谢过程。重组以后的项目顺序及知识支撑参见表1。

3特色增添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方法下,很多同学反映《生物化学》抽象晦涩、理论性强、难学难懂[5]。其实仔细分析一下《生物化学》的教学内容,就会发现这门课其实是一门与生活实践联系非常密切的课程,有大量的案例可以引用。例如,在《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这一章节,可以联系的生活实例有:大家有没有注意过生鸡蛋和煮熟的鸡蛋,鸡蛋的状态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医院、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场所都有安装紫外灯?为什么暴晒衣服被褥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为什么生水一定要加热煮沸以后才能饮用?为什么伤口要用75%酒精消毒防止感染?为什么饭店的餐具要用高压灭菌锅进行消毒灭菌等。再例如,在《酶》这一章节,可以联系的生活实例有:(1)为什么冬天在使用加酶洗衣粉时,用冷水洗衣不容易洗干净,而用温水洗衣效果会好得多?为什么不能用开水来融化加酶洗衣粉?为什么现在很多洗衣机设计了加温洗衣模式?为什么婴儿奶粉包装上都会标注“温水冲调,避免加热”的字样?课题组老师努力挖掘该门课程与实际生活的关联,设计了许多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案例,增加了课程的趣味性,大大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6]。《生物化学》除了可以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之外,还可以和护理工作岗位任职需要联系起来。目前我国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等代谢类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7],这些疾病发病的生化机理、造病史,以及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健康膳食和科学生活方式有效预防这类疾病的发生,这些都是同学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所必须要面临的问题,特别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基层社区卫生中心工作的医护人员,更要具备向人群开展积极有效的健康宣教的能力。因此,我们跳出传统课程仅仅讲述糖、脂类、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代谢过程的框框,将物质代谢与代谢类疾病相挂钩,在新课程中增添了许多来源于实际岗位的工作任务。例如,假设你是一名疾控的医护工作者,请你围绕“糖尿病发生的生化机理分析以及日常预防”这一主题,开展一场健康知识讲座。同学们在实际工作任务的驱动下,学习的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7]。另外,同学们的父母亲人当中也有很多人正在遭受代谢类疾病的折磨,因此,将物质代谢相关知识与代谢类疾病联系起来,将课本中抽象的理论与现实生活中的疾病联系起来,激发同学们对父母亲人的孝心和爱心,让同学们有了“学以致用”的成就感,有了“孝顺父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同学们的学习热情就会空前高涨[8]。

查看全文

高职药学教学效率分析

摘要:随着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药学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高职高专院校的职责正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素质,在强化专业技能训练之前先要夯实他们的专业理论基础。作为药学专业基础课程,有机化学的教学显得越来越重要。为促进高职高素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提高有机化学的教学效率,对该类专业有机化学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提高教学效率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有机化学;“以人为本”;STS教育;协同一致;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医药企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教育医药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显得更加重要。有机化学是药学、中医药和药物制剂等药学专业必修的基础课,它将有机物分为醇、酚、醌、糖、生物碱和蛋白质等多个类别,就各类有机物的特征结构、性质、反应原理和实际应用进行介绍。其中,有机物结构相关知识可以为药物的检测和构效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性质方面的知识的学习,有利于研究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以及判断药品的应用范围和储存方式;而典型的反应原理可以为科研人员选择科学的药物改造、合成途径提供依据和便利。由此可见,制药行业新药的研发与合成、药品的贮存和使用以及销售等都与有机化学知识密切相关。基于此,为满足医药行业岗位需求,提高我校学生的市场竞争力,需要从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着手,更好地夯实学生专业理论基础,为参加专业技能训练做准备,从而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素质更高的技能型人才。本文将结合我校实际对药学专业有机化学教学效率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个人见解进行阐述,提出改进措施供相关人士共同探讨。

1高职生源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1.1高职生源的特点。据了解,医药类高职学校的高职专业多数是由中职专业继续学习转化而来,生源主要是考不上高中的初中毕业生。与高等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相比,高职学校的学生基础知识水平明显偏低[1]。近年来,高校广泛扩招,更导致高职生源质量急剧下降。高职学生群体的年龄偏小,特点大体可以概括为:(1)学习方面,文化基础知识不佳、偏科较为严重、未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多数学生化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和信心,学习目的不明了;(2)生活方面,未形成成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有逆反心理,法纪观念淡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2]。1.2高职教学现状的分析。1.2.1有机化学内容的特点。有机化学是药学、中医药和药物制剂等高职药学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和性质,教材内容抽象、枯燥,且难度较大。而高职学生在初中学习化学的时间仅一年,学习内容还与有机化学有较大的脱节。初中化学知识总共十二个单元,无机方面的知识占到75%以上,有机仅占不到25%,只有化学方程式、碳和碳的氧化物及化学和生活三个单元与有机关系较密切。从知识学习“最近发展区”的角度分析,入学前高职学生化学学习时间短、知识基础薄弱,对有机化学接受难度较大。1.2.2社会环境对有机化学学习的影响。如今的企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较高,如专业技能过硬、学习能力强、善于为人处世、执行力强和工作效率高等,他们希望得到直接为它创造效益的人才,而不会有耐心去培养人才或等待员工成才。这样的社会氛围对学生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比如一部分医药类高职学生变得浮躁,认为有机化学与今后就业没有直接联系,参加专业课程的技能培训才更重要;一部分学生觉得社团经验和权力很重要,宁可整天忙于学生会琐碎的杂事,上课睡觉,却寄希望于期末老师口中的重点、同学整理的资料;更有一小部分持读书无用论,有机化学课上既听不懂也不听,只盼着早日实习工作、子承父业。总之,在如今的社会氛围影响下,医药类高职学生普遍对有机化学的学习缺乏兴趣、积极性和钻研精神。1.2.3任教班级学情分析。目前,任教班级采用投影仪和板书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有机化学内容以理论为主、理论和实验结合的方式实施教学。通过观察,学生对有机化学理论的学习兴趣淡薄,却对实验操作相当积极,实验过程也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本学年以笔试成绩为主、实验和平时成绩为辅的方式对八个药学班级进行考核,并与其他科目进行比较。通过统计,各班有机化学的平时成绩为65.5~78分、及格率为81.1%~88.5%,与典型专业课程中医药基础以及长期学习的基础课程语文、数学等科目相去甚远。

2提高有机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措施

查看全文

小议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关键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

论文摘要:通过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本科生有机化学实验技能的强化训练,开设综合性实验—有机化学大实验的实施与实践,对高等林业院校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教学改革的中心问题之一就是进一步加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如何通过高等林业院校的化学教学,特别是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化学素质、知识和能力,将“素质和能力”培养落到实处,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也是我们进行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有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包括实验教学体系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七五”、“‘八五”期间,我们主要致力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将立足点放在结合林业院校的特点,优化实验内容,淘汰某些验证性实验,增加操作实验和应用性较强的实验,开放实验室,强化学生实验技能,在此基础上适当开设综合性实验,从而为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1、改革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内容

1.1实验指导书内容和实验方法的改革

(1)基本操作高等林业院校林学类专业基础有机化学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有机化合物的性质、色谱技术和天然有机物的提取。基本操作部分对于提高学生实验技能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至关重要。编人我院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的绝大部分基本操作既有独立的实验,又结合在有机化合物制备和天然有机物提取分离这两部分内容之中,且涉及每项基本操作在生物学科特别是在林业上的应用,强化了学生把基本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林业科技工作紧密结合的意识,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水蒸气蒸馏属重要的基本操作之一,广泛用于植物中易挥发成分(香精油等)的提取,与植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关系密切,而一般的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书都是通过含杂质苯胺的提纯,使学生掌握这一基本操作。实验人员在查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选用含杂质的正丁醇作为苯胺的替代物,既解决了安全问题,又适于初学者掌握操作步骤。除此以外,实验指导书中还安排了供选做的水蒸气蒸馏的应用性实验:松脂含油量的测定。通过前一个实验内容,对于真正掌握水蒸气蒸馏这一基本操作的学生,完全能够借助实验指导书独立完成松脂含油量的测定。

查看全文

企业加强生产化学物品安全管理方案

危险化学品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和人民对此也寄予厚望。危险化学品对于工业、农业、国防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不可须臾离开。

从全局看,目前,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的风险还在容许的范围之内,尚没有出现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但这不等于说,我国危险化学品行业所面临的化工过程或工艺的危险性,主要来自参与该过程的物质危险性,而过程中的物质处于动态,这往往比处于静态时的危险性要大。此外,化工过程的危险性还有过程本身的危险性,条件的危险性、设备的危险性等。物质危险性属第一类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化工工艺过程及环境、设备、操作者的不安全因素属第二类危险源,决定着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一)第一类危险源——危险物质的管理

让每个职工了解物料的相关知识,任何化学物质都具有一定的特点和特性。如酸类、碱类,有腐蚀性,除能给装置的设备造成腐蚀外,还能给接触的人员造成化学灼伤。有的酸还有氧化的特性,如硫酸、硝酸。又如易燃液体,它们的通性是易燃易爆,它们的另一个通性是具有一定的毒性,有的毒性较大。另外,处于化工过程中的物质会不断受到热的、机械的(如搅拌)、化学的(参与化学反应)多种作用,而且是在不断的变化中。而有潜在危险性的物质耐受(外界给予的能量,超过其参与化学反应的最低能量,也导致激活)能力是有限的,超过某极限值就会发生事故。因此了解参与化工生产过程的原料的物化性质是极其必要,只有掌握它们的通性及特性才能在实际生产中做好安全预防措施,否则就会发生意想不到的后果。

(二)第二类危险源——工艺过程的安全管理

1、氧化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查看全文

纺织工业废水处理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纺织工业废水处理

[论文摘要]染色废水属于典型的难生化降解废水,如何低成本、高效率的对其处理,且保证出水的稳定达标,一直是许多环境保护工作者的研究目标。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染色废水处理的技术和研究方向进行了综合概述,并对各类工艺进行了比较分析,归纳出一般染色废水的主要处理工艺技术路线。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纺织工业是我国的传统支柱工业之一,也是出口创汇较多的行业之一,目前我国占有15%左右的国际市场份额,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出口国。经过多年建设,纺织工业基本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布局较合理、原料和设备基本立足于国内、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工业部门。产业综合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已形成棉、毛、丝、麻、化纤、服装、纺织机械等行业较为完整的系列体系。

纺织工业按加工的原料、产品的品种和产品的加工用途等不同,主要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类产业,纺织工业的上游产业主要指各类纤维生产和加工,如天然纤维的棉花、羊毛和各类化学纤维等生产领域;中游产业指纺纱、织布、染色等生产领域;下游产业主要指服装加工等生产领域。

查看全文

中职医药类化学教学论文

在化学课的学习过程中,由于知识比较散,知识点比较多,主要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许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授课教师必须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化学知识点归纳法是通过寻找化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总结出规律,促进学生更好的掌握和记忆知识。此方法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里,掌握到更多的化学理论知识,对化学学习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保障。

1.化学课程研究意义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和具创造性的科学,化学知识具有内容多,涉及面广、知识概念较为抽象、化学方程式较为复杂等特点[1]。化学对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及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有着重大的贡献,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人民生活、保障食品安全、应对各种疾病等都离不开化学。21世纪,在化学与医学相互渗透融合的形势下,在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具有一定科学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医药卫生类专业初级人才的过程中,就要将医药卫生类专业的学生带入一个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化学世界,为今后学习有关医学、药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

2.化学归纳法概述

化学归纳法可以有三种形式:在物质性质之间对比时可采用图表法[2];在无机化学学习过程中可采用总结口决记忆法[3];而在有机化学内容的学习中主要采用相似类比的归纳方法。

3.归纳教学法在医药卫生类化学课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查看全文

动物营养学与相关课程探讨

一、动物营养学与饲料学关系探讨

饲料和营养是动物营养学的姊妹学科。饲料是动物养殖最为重要的物质基础之一,其成本占整个养殖生产成本的60%左右,饲料的品质会直接影响养殖收益。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发展,在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养殖大国的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水产养殖、水族科学和动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动物营养学和饲料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是为以后从事动物生产和动物营养及饲料研究奠定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动物营养学侧重介绍营养学原理族科学和动物营养研究和试验方法,偏理论较多。饲料学主要介绍饲料的种类、来源、营养价值及其评定,动物饲粮的配制,加工处理方法等,是紧密联系生产又直接为养殖业和饲料工业服务的应用科学。动物营养的应用研究是配合饲料和饲料添加剂,只有在深入研究营养的基础上,才能研制出高质量的配合饲料。动物营养学的相关知识和理论为饲料学学习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动物营养学与动物生理学关系探讨

动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动物生理学的任务是阐明正常动物的各种生命现象(或生理功能)及其活动规律。动物生理学是水产养殖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之一,也是一门实验科学,其核心内容讲述各器官、系统的机能特征和变化规律,着重介绍神经、血液、呼吸、消化、排泄、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活动,以及它们对内外环境变化的适应性,这些知识的学习为动物营养学教学提供了重要的理论知识。动物生理与动物营养学一样是水产养殖专业知识结构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生完成水产养殖专业学习和从事水产专业相关的技术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动物生理学课内容掌握牢固以后,再学习动物营养学的专业基础知识,面对实际生产或行业发展提出的新问题和新挑战,才能有效和及时地解决或应对。在讲授消化和吸收这部分内容时,我们首先把不同食性鱼类的消化道结构及其消化酶活性进行对比,同学们就比较容易理解,肉食性鱼类通常都有胃,且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活性比较高,因此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比较高;而草食及杂食性鱼类一般大多胃不发达或没有胃,其消化道蛋白酶活性也比较低,因此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也比较低。在上述分析讲解的基础上,再联系到实际养殖生产中,配合饲料中蛋白质需求水平肉食性鱼类应比杂食性和草食性鱼类高。把生理知识同解剖与组织学知识及养殖生产中有关应用相联系,使知识具有连贯性,形成点、线、网的知识体系,加深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在讲糖类营养时引入“糖尿病”,并指出鱼类都是先天性胰岛病患者,鱼类在投喂葡萄糖以后,无论是血糖耐糖量曲线还是胰岛素变化情形与糖尿病患者都极为相似,这也是鱼类对碳水化合物利用率不高的一个主要原因。将生理学临床典型病例引入动物营养学糖类营养的教学中,既可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又可开阔学生的思路和视野,扩充相关学科知识。

三、动物营养学与动物生物化学关系探讨

动物生物化学主要讲解蛋白质、核酸、糖、脂肪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调控等。动物生物化学与动物营养学紧密相关,是动物营养学阐明营养物质在体内代谢转化和评定动物对营养物质需求量的理论依据。动物生物化学的发展对动物营养学研究具有特别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揭示营养作用机制的基本知识。我们讲授营养学相关知识的时候通常先回顾这部分内容和生物化学所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点,通过营养生理作用和有关生化代谢机理的结合以加深对该知识点的理解。例如讲述蛋白质营养时,我们回顾了氨基酸的脱氨作用和脱羧作用,脱氨基又分为氧化脱氨、转氨作用和联合脱氨作用;回顾了尿素的代谢即鸟氨酸循环;回顾了α-酮酸的三条代谢途径,即再合成氨基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或转化成糖及脂肪。通过对氨基酸分解代谢机制的复习,同学们更清晰地理解了三大营养有机物蛋白质、糖类和脂类的相关转化关系。理解了非必需氨基酸和糖的转化是可逆过程,而必需氨基酸转化为糖是不可逆的。因此,机体可以利用糖类来合成体内某些非必需氨基酸,而不能合成体内全部的氨基酸。而生酮氨基酸多数是必需氨基酸,也就是说脂肪很少或不能用来合成氨基酸。脂类营养学习时,我们先指出淡水鱼的必需脂肪酸有四种,即亚油酸、亚麻酸、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而海水鱼和甲壳动物只需要后面两种。接着,我们结合生物化学高不饱和脂肪酸合成途径所需的脂肪酸去饱和酶和碳链延长酶活性的差异阐明水产养殖动物脂肪源选择上需要关注的营养学问题。把脂类的营养需求和供应与脂类的生化合成知识点串联起来,加深了有关知识点的理解。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