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4 15:5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园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园论文

幼儿园园本教研研究论文

一、建立灵活的教研活动组织形式,促进教师在积极、主动的行动中研究。

我们教研培训的目标是培养乐于研究、善于研究、享受研究的老师。这是最理想化的状态,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我们依然尝试着,从教师感兴趣的方式入手,一路走来,也积累了一些有趣而便捷有效的策略。

1.游戏式的教研方式

教研并非一定是理性、单一和枯燥乏味的,也可以是实干、生动和充满情趣的。培训中如果注入了游戏的精神和诗性的智慧,教师就可以不断地保持研究的热情,充分地享受研究的快乐。如:我们设计了“角色大转换”的教研游戏:请一名老师组织活动,其他老师当小朋友,要求是一定要进入角色,展现真实。于是,活动过程中,发生了许多让人捧腹的事件:如,有的“小朋友”听不懂“老师”的问题;有的“小朋友”嫌没意思坐不住;还有的“小朋友”因为“老师”让大家重复做的次数太多而“罢课”,自己玩儿去了……哄笑过后,带给老师们的却是不小的启示,使老师们进一步认识到一定要在尊重孩子的需求的基础上来建构和确定合理的教学策略。

我们还设计了“福尔摩斯”、“二人对抗赛”等教研游戏,帮助教师意识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存在的“盲区”,进一步激发教师尊重孩子的独特思维,学习孩子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等等。

2.解决问题式的教研方式

查看全文

幼儿园园本培训论文

摘要:每位教师都有业务成长的欲望,有潜能,有可塑性作为管理者如何立足园本培训解决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真实问题,让每位教师从自己的视觉去研究,去探索,去实践。因此学会内外“衔接”,唤醒教师的主体意识,园本培训开展的将更加称体裁衣。

关键词:内外“衔接”;教师为本现状

我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没有强大的科研团队作为实践的理论后盾,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经常外请专家,凡是有外出学习的机会都是县局根据本县学前教育存在的典型问题和共性问题提供的,每次被安排外出学习后我们也会积极组织园内的二次培训,但是专家说的毕竟是理论性很强的指导,作为一线的教师把理论内化到实践需要时间,当在操作中遇到冲突要么死搬硬套专家的,要么我行我素。现状2:在开展园本培训时,(1)主题总是一元的视觉如园长或是保教主任提出主题,即一言堂,而一元的视觉过于局限,解决不了全面的问题。让部分教师工作上没有想法,更谈不上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导致教师被动参与,没有话语权。逐渐丧失了教师的主体性意识。(2)园本培训在内容选择上过于宽泛,呆板、形式传统、单一,缺乏教师自主性、灵活性。如“幼儿园教师职责”、“幼儿园工作规程”,教师只是耳朵听听、手上做做笔记,很难具体的细化在行动上。没有建立教师为园本培训的主体性。通过一次次的园本培训,我园发现来自教师的问题才是园本培训的主题,只有建立以教师为主体的园本培训内容,才能让园本培训更适宜,更理性。

一、做好园本培训,要会内外“衔接

”世界上从来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因此也不存在同一个教学理念能够作用于任何一个幼儿园并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学习专家的讲座理应结合实际,保持辩证的思维。找好突破点,循序渐进的开展内外适宜的衔接,才是理性的园本二次培训。记得在一次专家“家园工作的有效互动”讲座中感受到案例中的家长早教意识浓厚,对于早教理念也很科学,相对而言对于孩子老师要求相对较高。家园之间矛盾的点不在配合与不配合上,而在于家长对教师的理想化的需求与现实的差距。回园后,我没有按照传统的模式生搬硬套专家的理论,而是从中寻找切入点,找到几位年级组长、部分教师骨干全面反思了我园的家长工作,发现我园家长主要是老年人,他们思想观念落后,早教意识淡漠,并认为孩子的教育完全是学校的事,家长只是给孩子吃饱、喝足就行了。所以我们的家长工作重点是在科学的早教理念的宣传上,家长的有效配合上。并开展了相关的园本培训,一周以后孩子的行为习惯大有好转,原来有家长随地吐痰、扔垃圾现象逐渐减少了,邱新祥的爷爷说:“不能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孩子小会学的。”找好突破点,循序渐进的开展内外适宜的衔接,才是外出学习后开展的有效园本培训,教师才能够从其中理解并耐心实施。

二、做好园本培训,要以教师为本

查看全文

幼儿园特色化课程分析论文

一、因地制宜,将幼儿园课程本地化

虽然,幼儿园的课程在不断更新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在应用时是一尘不变的,要根据自己所在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应用。

余姚——是一个历史文化古镇,地处浙东,位于东海之滨,是江南地区著名的鱼米之乡。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使得本地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闻名遐迩。周边区都有许多小镇小乡,随着季节的变换,各种农产品、土特产相继上市,我们可以尝试着对各种资源和幼儿的兴趣进行选择和挖掘,形成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这些也是幼儿喜欢的,正符合了张雪门老师所写到的幼儿园课程应是孩子感兴趣的,这样孩子才会看一样喜欢一样,喜欢一样便学一样,才会去探索。使得孩子们的兴趣、话题也随之产生。因此,我们首先做的是立足于本土特色开发、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适宜的课程资源。如:夏季是杨梅上市,我们组织各班开展有关“杨梅”的主题活动:小班幼儿摸摸、看看、闻闻、说说、吃吃,发展孩子用各种感官感知事物的能力和积极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中班开设以杨梅的系列区域活动,既丰富了对杨梅的认识,又发展了孩子语言能力、交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大班可开展“开心杨梅节”活动,老师带着孩子们来到山林亲自采摘杨梅,来到农家观摩劳动的全过程,鼓励孩子向梅农提出自己的疑问,尝试制作杨梅酒等……孩子们感受着劳动的艰辛,体验着自主获取知识的快乐。又如秋季,黄花梨、桔子等农产品相继上市,我们带着孩子走进梨园、桔园,让孩子参加采摘、装运,使他们在劳动过程中了解有关梨和桔子的知识,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此基础上我们生成了音乐活动“梨头丰收”,引导孩子根据生活经验创编舞蹈动作,在音乐中艺术地再现劳动的场景。

此外,我们还可以对民俗节日的补充。比如端午节,本地这里没有赛龙舟,就要指出哪里才有赛龙舟,不然很抽象,要突出本地的民俗,比如端午会吃粽子和蛋,有的妈妈奶奶还会给蛋编个网袋给小朋友挂。还可以学习本土特有风景名胜,如河姆渡遗址,是远近闻名,许多专家都来考察,怎能不让幼儿来了解呢。让幼儿知道自己所在的城市是个历史悠久文明而美丽的家园。自己所知了,才能更多的人来了解我们的城市家园。把好的东西推出去。

在对课程内容进行补充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有些内容与本地实际情况的不相符,比如:因着气候的不同,原有课程文本中讲到秋天到了,叶子黄了;冬天到了,下雪了。而对于南方的天气来讲,再加上全球气候变暖。秋天的月份到了叶子未必黄,冬天到了,江浙是很少下雪的。把这些叶子黄了,下大雪了讲给孩子们听,就变得很抽象并且没有学习的真实性。特别是托班中有节课是雪中找脚印,江浙地区近些年几乎没下雪,更何况是能印出有脚印的雪呢。所以在安排课程时也要注意到本地气候情况。当然也是要了解其它地区四季是怎么样的,会有什么样有趣的事情,但在教程中希望有配套的影像课件。

二、结合实践,将幼儿园的课程园本化

查看全文

幼儿园多元课程文化特点探究论文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价值多元文化适宜

摘要:从文化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最优秀的人类文化(包括本民族的和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体现的是人类或者是特定群体(如一个民族)的文化积累。然而,在全球化呼声铺天盖地的今天,多元文化成为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任何一个多民族国家都面临着国家一体化和民族文化多元化的冲突与协调发展的挑战,既要发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又要保持国家的统一。作为基础教育的奠基工程,幼儿园课程在接纳多元文化的同时,应对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取向和文化适宜性问题重新审视。本文试图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反思当前幼儿园课程面临的困惑和问题,分析其原因,并进行初步的课程构建探讨,以期对构建幼儿园课程体系提供帮助。

一、幼儿园课程面临的问题: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与文化断裂

应该说,“一部世界课程发展的历史,正是一部新旧文化的矛盾冲突、交织融合的历史,是旧文化的衰亡、新文化不断被创造的历史”。

〔1〕当今时代,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多元文化的渗透与价值观念的冲突、交流,使幼儿园课程文化建设面临前所未有的困惑和问题。进入幼儿园,墙上贴的英语单词、走廊里挂的英语卡片随处可见,孩子用的图书上,西方的卡通和儿童形象比比皆是。更加不可思议的是,有的幼儿园英语教学竟占到了近50%的比例;课程中中国传统的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常常被忽视,孩子们过的却是万圣节、感恩节、圣诞节;最具民族特色的中国戏曲、美术、歌谣、故事和传统民间游戏在课程内容中似乎不多见。另外,我国幼教改革在多元文化交流的同时,大量引入国外的幼教课程和理论,如皮亚杰的建构论、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舒伯特的后现代课程论,还有瑞吉欧课程、美国生成课程、蒙台梭利课程、前瞻课程等。这些课程和理论一方面为我国幼教课程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不同风格的参照模式,对我国幼教课程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另一方面,具体到实践层面中,这些幼教课程理论有的不过是昙花一现,有的则是几起几落而难以推行,有的虽被保持下来,但走了样,变了味。难怪有专家发出了“近来,断章取义,不明其源地讲别人东西的现象比较多”的叹息。

〔2〕以我国引进的蒙台梭利课程为例,在有关论文格式文章中谈得最多的是其规则意识或教具操作,而其强调关注儿童的一面却被淡化了,很多幼儿园用满屋子的蒙台梭利教具代替了蒙台梭利课程。我们并没有吸取其中的精髓,有时甚至还没有搞清楚某些西方教育理论产生的背景,就忙于引进并用其来指导幼教课程改革。面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的冲击,我们的幼儿园课程如同浮萍,找不到落脚的根,始终漂浮于幼教本土课程的实践之外。幼儿教育就像四季之春,是一个播种的季节。但面对可塑性极强的孩子,该播什么样的“种子”,确实需要我们深思熟虑后才能作出决定。因为对幼儿而言,正如洛克所说“一丁点人力就可以使它的方向发生根本的改变”。面对这些“水性极柔”的孩子,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在“领略多元文化风情”的同时,培养孩子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文化自信心?面对轰轰烈烈的幼儿园课程改革,我们真的应该沉静下来认真思考:国外的幼教课程在我国的文化适宜性如何?适宜本土课程的土壤在哪里?我们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是不是应该在自己的土壤里绽放?

查看全文

幼儿园分科课程特征探究论文

关键词:分科课程幼儿园课程

摘要:分科课程是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按照其逻辑顺序组成的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比如目前我国中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代数、几何、物理、化学、生物、地理、音乐、美术等。分科课程随着人类社会和科学本身的发展而产生,从古代萌芽、近代形成到现代应用,已有了数千年历程,参与并见证了整个人类教育的发展史,因此是历史最为悠久、为人类社会发展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学校课程。然而,在当代教育中,随着课程改革的开展和深入,许多人提及分科课程,大有“谈虎色变”之势。特别是在学前教育领域中,面对新面孔的综合课程、单元课程、主题探究等课程,分科课程似乎已经很难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事实上,分科课程是人类社会千百年来教育智慧的结晶,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对于分科课程,应该用时代的眼光科学地审视它、评价它、利用它,而不是一棒打死。

一、分科课程的历史渊源

分科课程是随着社会发展和学校的出现发生的。“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是我国最早的分科课程。西方的“七艺”(即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以及亚里士多德在吕克昂学园教授的政治学、物理、天文、生物、历史等课程,是西方古代分科课程的源头。分科课程真正形成于近代。其原因有二:一是文艺复兴运动以后,科学发展突飞猛进,人类对自然、社会以及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入,逐渐把科学知识进行分类;二是新兴资产阶级的出现,社会需要大量新型的劳动者,要求教育快速地培养知识技术人才。由此,分科课程在人们的期盼中诞生。首先对分科课程作出重要贡献的是英国科学家培根。他在总结人类科技发明和创造的基础上,把知识分为三类:第一部分是关于人类以外的自然界的,第二部分是关于人本身的,第三部分是关于人对自然的行动、人的学术、技艺和科学方面的。夸美纽斯在培根对知识分类的基础上,按照“科学领域新增加一门什么学科,学校就增设一门什么课程”的主张,从不同的科学领域中选取部分内容,建立了自己“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从而促成了分科课程的形成。在赫尔巴特、斯宾塞等人不同程度的改进下,分科课程日趋成熟。二十世纪以来,巴格莱的要素主义、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等都继承并发展了分科课程。至此,分科课程从真正诞生到不断发展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可以说它在众望所归中出现,也不负众望,为人类发展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二、分科课程的形态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教育模式,学校教育一律实施分科教学。从1950年第一个中学暂行教学计划、1953年中学教学计划到1963年的全日制小学教学计划,直至七八十年代中期的教学计划,都是以分科型知识体系为主的,而且有的学科进一步细分化。“例如,把生物学科分为‘植物’、‘动物’、‘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达尔文主义基础’;把历史学科分为‘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世界近代史等’,等等。”受其影响,“幼儿园课程被划分为体育、国语、认识环境、绘画泥工、音乐,强调系统知识的学习”。1952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明确规定了幼儿园各班的教育要点,以及六科的教学纲要。50年代中期,颁布了《幼儿园教育工作指南》,对课程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分为:计算、音乐、美术、体育、常识和语言等六科。1981年,我国对沿用的苏联分科课程模式进行了初步改革。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草案)》,把幼儿园教育内容调整为生活卫生习惯、体育活动、思想品德、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八个方面论文格式,并编写了七种教材。可以说,在那个教育经验十分缺乏的年代,借鉴苏联模式、采用分科课程不仅把全国的学校教育从混乱状态中迅速解救出来,统一了教学要求,使教育步入了正轨,而且对当时急需恢复和发展的幼儿园教育也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育中手势语运用要领论文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手势语

摘要: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手是会说话的工具。在幼儿活动中,教师的手势语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如果说语言是红花,那么手势语就是绿叶。手势语是指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需要,用手或胳膊的动作来传情达意的体态语言,是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最普遍、最典型的体态语。

一、手势语的分类

指示手语。指示手语指教学中用于组织、指导幼儿学习的手语,一般用于维持教学纪律,引起幼儿注意。指示手语在幼儿园教学中十分必要。学前儿童心理学表明,幼儿时期的记忆以表象记忆为主,教师在传递信息时辅以手势语,可以帮助幼儿在回忆时借助生动形象的手势语来联想有声的语言,从而牢固地记住学习的信息。例如,幼儿年龄小,对许多课堂行为规范尚不了解,如果只凭教师的语言描述,是很难在短时期内让幼儿记住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使用一些恰当的、固定的指示手语来作为辅助。比如:当教师在提问时总是辅以举手的手势,那么经过一段时间后,孩子们便对教师“举手”———这一手势语非常了解,出现这个动作时就会很自然地作出“举手发言”的反应。

情感手语。情感手语是指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和氛围的需要,用以表达情感的手势语言。情感手语能强化教师表达的思想情感,进一步沟通师幼交流,营造积极、愉快、和谐的课堂氛围。教学心理学表明,积极、主动、活泼的课堂心理气氛能使幼儿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易于受到“环境助长作用”的影响,从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识,并在新知识的基础上联想、综合、分析、推理,进行创造性学习。如:当幼儿答对问题后,教师翘起大拇指,他会感到教师对他的赞赏,因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会大大增加。情感手语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而运用的,事前没有设计。

因此,情感手语具有及时、适度的特点。形象手语。形象手语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而运用的直观形象的手势语言。形象手语一般用在讲解重点或突破难点时,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形象手语是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小班音乐活动中,结合所演唱的、有鲜明形象的动物歌曲,通过形象手语形象地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姿势,就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情绪。还可用形象手语生动地解决一些抽象问题,比如用两手臂大幅度的画弧表示大,用两手交叉在双臂处摩擦表示冷,等等。公务员之家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家园合作

论文摘要:幼儿教育包括了幼儿因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两者在幼儿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本论文对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家园合作提出了几点建议,使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能很好的进行相互合作、交流,以便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使教育真正服务于幼儿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教育的意义与作用也日益突显。在我国对外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教育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作为基础教育之基础的幼儿园教育也随之备受关注。幼儿园教育是人类教育的奠基阶段,对人的发展起着极为关键的影响作用。同时,与之并列的幼儿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可见,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双臂”,缺一不可。并且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两者都各自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影响作用,只有让两者相互结合、相互作用、相互取长补短,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出两者的教育优势。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查看全文

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论文

一、幼儿园教育与幼儿家庭教育

(一)幼儿园教育

幼儿教育是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包括了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与幼儿社区教育。前者属于正规机构内教育,后两者属于非正规机构内教育。作为正规学校教育的幼儿园教育是整个幼儿教育的核心,属于学校教育体系。并且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的发展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标与任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与监督下,结合社会的需求,由幼儿园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以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活动。除此之外,幼儿园教育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还要对幼儿进行保育工作,是注重保教相结合的教育机构。

这种正规的幼儿园教育具有开放性、整体性、系统性、计划性等特点,这在幼儿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年龄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国家教育部在1996年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总则中指出,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可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的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发展。体现出了培养综合型人才的教育方针,符合社会的发展需要。幼儿园教育使幼儿能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生活,为幼儿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是一个以幼儿心理特点为依据的教学过程,不但要求做到循序渐进,更注重幼儿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的连贯、有序,以及注重幼小衔接等等,这些都是幼儿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影响因素。

(二)幼儿家庭教育

幼儿一出生就与家庭相接触,父母对幼儿的教育于不知不觉中渗透在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家庭家庭教育是贯穿在幼儿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家庭教育是人类的一种教育实践,是在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的生长发展所产生的教育影响。可见家庭教育包括了两方面的层次,一是在家庭教育中既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也有子女对父母的教育;二是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然而在幼儿阶段我们所说的家庭教育主要是第二层次的家庭教育,也就是狭义的幼儿家庭教育,主要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的家庭成员)对年幼的孩子(三周岁至六七周岁)进行教育和施加影响。所以幼儿家庭教育更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和连续性等优点。

查看全文

幼儿园景观设计论文

[摘要]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行为习惯、心性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处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幼儿园作为孩子走出家庭环境,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其环境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更是非常之大。在进行幼儿园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环境对于儿童的多方位影响,慎重为之。本文探讨了幼儿园户外环境的重要性,分析了幼儿园时期儿童的活动习惯和心理需求,探讨了如何更好的为幼儿园孩子进行景观设计,希望能为我国幼儿园景观设计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室外;景观设计;使用者

1研究背景

儿童是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家庭的未来所系,儿童的健康成长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的大事。为他们营建良好的生长环境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这已经是越来越为广泛接受的观念。儿童时期是一个人一生行为习惯、心性品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所处的环境对于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而幼儿园作为孩子走出家庭环境,走向集体生活的第一步,其环境对于儿童的重要性更是非常之大。在进行幼儿园景观计尤其是室外景观设计的时候,需要非常慎重。本文所指的儿童全部为幼儿园在读生,其年龄范围在3-5岁之内。本文所指的幼儿园,仅限普通公立幼儿园。基于当前公立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相对单调统一的现实,以及幼儿在室内外活动类型的区分的需求,对于幼儿园景观设计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幼儿园的室外景观的部分[1]。

2幼儿园时期儿童需求分析

儿童时期是人生长发育的关键期,生理和心理状态都不够成熟,也就是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都迥异于成年人,而相对来说,幼儿园时期的儿童更加特殊,他们的年龄多在3-5岁这一范围内,这一时期的儿童生长发育极快,学习能力突飞猛进,加上幼儿园是他们从家庭环境走向社会环境,从单纯的与家人之间的交往开始扩展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体系,开始对广大的复杂的世界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发现,他们独有自己的行为习惯和方式,其对于户外环境的需求也就由此大为不同。2.1安全性需求。对于安全感的追求是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安全性需求也必须得到满足,在幼儿园的户外环境中,通常会进行较多的活动,幼儿时期儿童的骨骼发育还不完全,他们行动较为笨拙,自我防护意识差,但活动时又喜欢跑、跳、追等,速度不易控制,平衡能力差,容易受伤,因此需要保证这些活动的开展空间是安全的,同时另一方面,儿童的独处或者较小团体的活动需要相对较为独立的空间,这些空间应当相对隐蔽,能够带给儿童心理上的安全感。2.2探索性需求。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在游戏中探索世界、学习感知,这是他们认知世界的最佳方式,探索是幼儿时期最重要的活动,在幼儿园中,尤其是户外空间中,其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能成为儿童感知世界的窗口[2]。2.3运动性需求。奔跑、跳跃、嬉戏,儿童时期运动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需要依赖于大量的运动活动的发生,在这之中不断锻炼、学习,这些运动不仅仅限于体育课,也包括同学朋友间的游戏、打闹等等,幼儿园中的户外空间是这一时期儿童运动的主要运动场所,因此户外场地的设置要能够契合儿童的这种需求[3]。2.4教学性需求。从幼儿园开始,儿童开始逐渐学会适应上课学习的模式和节奏,这将是他们日后十几二十年都需要重复的生活方式,在幼儿园时期,由于注意力的集中时间较短,一般来说儿童在室内的课程不宜太多,时间也不宜太长,这时候,户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承担教学场所的功能。2.5交往性需求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园中的主要交往关系,一般来说,幼儿园室内空间相对狭窄单调,对于交往行为的发生以及交往方式的多样性相对来说是不利的,而户外空间就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这一缺陷。

查看全文

关于幼儿园教研论文

一、教研管理要有层次化

一支完善的管理队伍是园所必不可缺的重要元素,我们的教研团队由园长、业务园长、教学主任、年级组长、班组长及教师组成,每个岗位的教师都肩负着不同的责任。业务园长是幼儿园的管理者与监督者,负责园内工作的布置与监管,是一切园内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业务园长注重发挥教学主任和年组长的作用,充分结合教学主任的丰富教学实践经验,对于各年龄段的教学活动安排进行充分的协调和准备,针对活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进行情景预设以及专业的指导。教学主任是教育研究活动的组织者,依据相关课题的研究以及活动的开展情况,教学主任会提前设定研究计划,并且提前一周将下周的教学活动计划分配给班级教师,每周二至周五上午由各教研组组长带领本组老师进行课程活动教研,分析活动目标以及过程的价值所在。在此过程中,教学主任和年组长起到课程点评和引领作用,业务园长也会和大家一起进行教学研究活动,针对各级段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导和督促。教研团队每人都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保证教研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每一次活动奠定扎实基础。

二、教研氛围要做到宽松化

为了消除年轻教师紧张的心理,也为了让老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教研活动一直保持其参与性,从而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不是被动的做一名“旁听者”,而是做一名积极的实施者。教研组长在教研活动的开始,会请一名教师讲一讲自己班级中的幼儿某些具有特征的行为、需要求助解决的问题、明显的行为改变、有效的教育策略等,因为这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共性的,或者已经得到有效解决的。相互交流意见,内化经验,能够使大家在平等、放松、积极的氛围中交换想法,进行思维探索,深化一系列教研活动内容。在整个教研活动中,平等、合作、欣赏、分享的精神贯穿始终。教师们会认真思考活动目标的确立、重难点分析、寻找合适的音视频资料以及其他适宜的教学辅助材料,分析幼儿的已有认知经验,使其积极参与活动,并且充分展示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与策略。通过教学活动的模拟演示,分析幼儿的当前发展特点等,并以此为依据判断活动预设的目标适宜程度,分析活动目标的重难点所在。课程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正确适宜的活动目标能够促进和推动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教师通过对活动过程的体验和感受,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本着“教什么、研究什么”的原则,紧密结合本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去开展教研活动,使教学活动和教研活动能融为一体。在执课教师自评、听课教师开放式互评结束之后,教学主任或年组长会依据活动给予指导性点评,最后根据点评意见对课程进行修改,确定出最终教案,打印出来供大家参考和使用。

三、参与教师要不断调整自我认知观念

教师是幼儿活动过程当中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那么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幼儿所能够获得的直接感知,从而影响幼儿活动预期目标的达成以及活动效果的展现。因此,通过园本教研活动转变教师的自我认知观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积极情感和浓厚的参与热情是教研活动能够顺利开展的前提,教研平台的高质量搭建是教研活动有效进行的保证。幼儿园因地制宜的整合和利用各种资源,为教师创造了一个可供其展示、探讨、交流与提升的舞台。在这个闪亮的舞台中,教师不能再做一个旧观念当中的“教书匠”或者“传输者”,而是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地向“研究型”与“多元型”教师转变。在教育研究活动中,教师以年组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探讨活动目标的价值取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进行活动环节的调整与填充;教师针对活动当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状况进行反思与总结,积累教学经验,促进专业提升。通过教研活动的开展,采取开放式的讨论方式,各位教师的教育理论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思想碰撞,帮助教师相互学习,集众家之所长,促进自身成长。真正的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活动,以实践丰富理论知识。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