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0:14: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生活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园班级管理完善思路
1、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
1.1幼儿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幼儿园班级是幼儿生活面临的第一个集体单位,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环境的小型社会,是幼儿在小时候相对独立的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幼儿的日常班级生活则成了幼儿教师主要面对的工作。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助于培养幼儿进行独立自主学习、克服日常生活问题、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一个好的幼儿班级管理水平直接体现了幼儿园的整体教学视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无论对于幼儿本身的教育还是对于幼儿园的发展都有重要积极意义。
1.2幼儿班级管理的特点与不足。我国幼儿园的班级管理目前最明显的特征是教师主导型管理,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管理者以教师为主,相应地幼儿是被管理者和组织者,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的权威角色,班级管理日常生活的规则都是有教师来制定和实施,管理的方式方法都是由幼儿教师的个人经验决定的,幼儿班级管理的目的也仅仅是为了功能性地解决幼儿日常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和方便管理,并没有把能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幼儿班级管理的出发点,以幼儿为主体的教育理念也没有被贯彻。幼儿的学习具有自己的特点,主要通过感性思维来认知事物的特点;因此幼儿教育必须遵循生活化和游戏化教学,然而幼儿教师虽然在正规的教育课上能较好地贯彻以幼儿为主的教学理念,而在日常生活的班级管理上则忽略了对以幼儿为主的理念的指导。事实上,生活环节与课堂教学一样都是幼儿教学的重要部分,只是生活教育相对于正式的课堂教育起着更为隐性和潜在的作用,但是其给幼儿的成长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为教师是幼儿园班级管理的主导,对幼儿班级里的日常生活的全方面都有负责管理,由于幼儿班级管理没有合理科学的管理标准和统一的规范;因此幼儿班级管理具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全凭教师个人的教学管理经验;因此不同的教师的班级管理也有不同的功能和特点,但是大体上教师主导型的幼儿班级管理都缺乏对幼儿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建设意识,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幼儿的身心的进一步发展。
1.3幼儿班级管理亟需改革。为了让幼儿既能在课堂教育上也能在班级日常生活教育上身心得到发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制度亟需改革。幼儿班级管理改革应以现代班级管理理念为指导,以幼儿学生发展为主,进行班级管理改革。然而现代幼儿教师虽然有一定的现代教育理念的班级管理意识,然而在传统班级管理窠臼的束缚下以及缺乏科学的班级管理理论指导;因此班级管理仅仅凭借个人经验来指导进行班级管理改革会遇到很多问题,还需要有效的班级管理策略指导。
2、幼儿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2.1树立现代班级管理理念。改革幼儿班级管理必须要求教师能树立较为先进的幼儿班级管理理念,这是开展班级管理优化改革的前提。由于不同的幼儿园班级因为不同的幼儿教师的管理方法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特点,各自起着不同的教育作用,有的起着阻碍作用有的起着消极作用;因此在进行班级优化管理改革不同的幼儿教师要依据自己的管理风格制定合适的具体管理理念。在总结传统的管理方法的不足的基础上,遵循现代化的以幼儿为本的管理理念,有效整合管理幼儿的各方面资源,例如玩具、音乐、动漫、游戏等各种软硬件资源,促进全班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在幼儿园可以根据人性化理念,引导儿童在班级管理中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民主发展氛围,促进幼儿的自控能力发展,在教师管理为主和以幼儿为主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才能有效地人性化管理幼儿班级。
民主教育思想对幼儿园班级管理的启发
民主通常表示自由、平等。民主在教育范畴体现就是教育民主,提倡民主教育是实现教育民主要求的根本途径。班级民主管理是教育民主化在班级管理领域的具体体现。陶先生对民主有精辟的论述。他认为民主的意义是不断发展的,民主具有强大的力量。民主运用到教育领域,因而教育是公共的,知识是大众的,不是买卖的商品,而是“给”的教育,是民有、民治、民享教育。“民有”是指“教育属于老百姓自己的”,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教师要树立正确的班级管理观念,发挥幼儿管理的主体地位;“民治”是指“教育由老百姓自己办的’,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就需要幼儿利用各种手段进行管理;“民享”是指“教育为老百姓的需要办的”,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要将班级管理的内容生活化,建设适合幼儿生活发展的班级管理。
1基于“民有”思考管理
班级是幼儿的班级,班级管理为幼儿所“有”,有效的班级管理需要教师树立民主的管理理念。教师是班级管理的主导者,对班级的人、事、物进行全面统筹的管理;幼儿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管理的内容和形式等要符合幼儿的发展经验,尊重幼儿个性。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要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进行指导,师幼互动过程中要时刻倾听幼儿的想法,教师的作用只是帮助幼儿分析与思考、通过鼓励与引导的方式让幼儿处理生活中的问题。或是通过与幼儿进行协商的办法让幼儿感觉到自己是被教师尊重的,并且,教师要能够有意识地给幼儿提供比较多的自由选择、自由活动的机会,允许幼儿主动尝试去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
2基于“民治”思考管理
“民治”是在“民有”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幼儿通过制定班级规章来进行自治管理。2.1民主制定的班级规章。要建立民主的管理制度,就要师幼共同订立规章制度。班级规章得尊重幼儿的意愿,不能教师制定好了条文请幼儿遵守,而是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参与制定,出谋划策。有时候师幼共同所立的制度,比教师单方面所立的更加近情,更加易行,而这种制度的力量,也更加深入人心。记得在一次区域整改活动中,需要增加各区域规则,由于时间的限制,是教师进行制定,然后再教给幼儿了解进而遵守,当时教了很多次幼儿才明白规则的意思,但是在实施时,还是有很多幼儿不能按照规则要求进行游戏,后来教师没主意了,就问幼儿:“怎么样你们才能记住呢?”有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我觉得不说话可以在嘴巴上打个叉叉来表示!”我听着觉得很有意思,确实比教师想的“嘘的动作”显得更贴切一些,接着我便询问其他幼儿意见,他们都表示赞同,有了这次的经验,其他区域的规则我都请幼儿一起制定,虽然有些规则真得很匪夷所思,但幼儿是游戏的主体,规则需要幼儿来遵守,所以只要他们能理解,能遵守,就可以了。新的规则实施之后,违规现象减少许多,虽仍有个别幼儿违反,但其在对规则的理解上至少都没有问题。2.2民主自治的学生管理。陶行知学校管理实践的一大特色就是提倡学生民主自治,民主自治并不是无组织无纪律,而是幼儿主动管理,对于违反规则的事物大家一起商量该怎么处理,根据制定好的规则进行惩罚。民主自治不仅可以让幼儿树立自己的主体地位,还能让班级管理变得简单有效。刚开始,幼儿自治可能存在一些困难,但只要让孩子们坚持自治,明白自治的道理,熟能生巧,在实践中思考与改进,最后自然就能自治了。自从幼儿民主制定班级规则后,如有违反现象,教师都让幼儿自主处理,这种处理并不是教师撒手不管,而是教师组织管理,幼儿进行具体操作。例如,当有幼儿违反规则时,教师可以组织开班会,请大家说说该幼儿错在何处,违反了哪条规则,大家再一起商量对违反规则的幼儿给予何种处罚,处罚的过程请组长进行监督,处罚结束,还要请所有幼儿表决,是否要原谅犯错的幼儿。这种形式就是幼儿进行民主自知的过程,不仅能加强对班规的理解,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还能让幼儿真正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参与管理班级事物。
3基于“民享”思考管理
幼儿园班级管理模式研究
幼儿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对于幼儿的管理和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幼儿园管理模式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环境,有助于提高幼儿园对新形势下机遇和挑战的应对能力,进而促进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精细化、科学化、合理化。本文从幼儿园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和现状出发,进行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研究,为幼儿营造温馨、放松的学习环境,进而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一、幼儿园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传统幼儿园管理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差、不利于幼儿创新发展的特点,在新形势下的幼儿园管理中应用面窄小。科学性和合理性的幼儿园管理模式有助于教师和幼儿园管理者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师、人力以及物力等资源的合理调控、安排,为幼儿营造和谐、温馨的学习氛围,进而促进幼儿积极、科学、合理的学习。幼儿园阶段是国家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只有注重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才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幼儿园管理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时代的发展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的能动作用,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资源调控,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国家和社会向前发展,增强国际竞争力。
二、幼儿园管理模式的现状
幼儿园管理模式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发展,从传统的粗犷式幼儿园管理模式逐渐转变为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但幼儿园管理模式仍具备较多的不足。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幼儿为主体的管理模式逐步深入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但教师与幼儿间传统的管理模式仍是幼儿园普遍存在的现状,传统的幼儿园管理模式不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对幼儿的学习具有抑制作用。这就要求幼儿园在管理过程中意识到幼儿主体活动的重要性,从活动准备、设计、实施、反馈等各个环节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作为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进而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扩大幼儿学习的知识面。此外,幼儿园管理模式还具有固定性的特点,具体表现在教师为幼儿设计活动的时间表,让幼儿依照制定的时间表进行学习、游戏等活动。固定程式的时间表安排使得幼儿只需按照教师的指令进行幼儿班级生活,幼儿的班级和日常活动直接呈现在教师的眼前,不利于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幼儿的身心发展随着经验的积累不断发生变化,固定程式的时间表安排不利于教师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进行幼儿教学,抑制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导致幼儿学习心理发生变化。因此幼儿园管理应注重与实际的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三、幼儿园管理模式的应用
幼儿园班级精细化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就目前幼儿教育现状来看,幼儿园的教育中仍旧存在着许多问题,社会和相关教育部门对此高度重视。提高幼儿园的整体管理水平是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需要,也是时展的需求,精细化管理模式是提高幼儿园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认识到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模式应用到实际的幼儿园管理工作中,处理好各种细节问题,能够有效提高幼儿园教学管理的效率。
关键词:幼儿园;班级管理;精细化管理模式;教师;幼儿
在幼儿园班级管理中采取科学的管理方式对幼儿今后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所以,所有幼儿教育工作者要认识到幼儿园班级管理中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性,要探索制定符合时展和社会需要的管理模式。要在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中,积极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为幼儿的学习成长提供一个温馨的环境。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的重要性
社会在不断发展进步中,传统的教育方式是以教师为主导的管理模式,过去传统的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实行新的教育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1]。精细化管理模式是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班级各项管理中制定具体合理的操作措施,让教师在对于幼儿的生活以及教学上都在科学的基础上展开,更能明确自身的责任,能及时地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幼儿的综合发展。幼儿园时期的教育属于教育中的基础阶段,只有进行科学合理的教育,才能为今后我国教育事业的进步发展奠定基础。科学的管理是一个互相协调的工作,需要协调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工作。班级是管理中基础的单位,将班级内部的各项工作都做好,才能发挥出科学管理的各项积极作用,从而促进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要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中注重各个环节的管理,认真负责自己的每项工作,为幼儿创设一个和谐、向上、温暖的学习氛围。
二、幼儿园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应用
智慧幼儿园建设方案设计探讨
摘要:通过分析智慧幼儿园建设的意义和特点,结合智慧幼儿园的需求分析和建设目标,对智慧幼儿园的整体架构、各个模块功能、主要界面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通过实践测试,智慧幼儿园能够提高幼儿园园务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准确度,保障孩子的安全健康,实现“家校共育”,推动现代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智慧幼儿园;互联网+;建设方案;家校共育
1互联网+智慧幼儿园建设的意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级,幼儿园建设与信息技术的融合程度进一步提升,为智慧幼儿园建设提供良好助力。智慧幼儿园构建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于规范幼儿园管理、提高教学质量、搭建家园互动平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1智慧幼儿园
智慧幼儿园是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以幼儿园、教师和家长为主要服务对象,从孩子的安全、健康做起,致力于保障3-6岁的孩子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园务管理效率,提升教育水平,丰富精神生活,搭建涵盖硬件、软件和服务的生态系统,推动现代幼儿园的信息化建设。智慧幼儿园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核心,通过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沟通等几方面实现学校、教师、家长三方融合管理,将幼儿园建成以智能化为基础的现代化、数字化幼儿教学场所,从而适应现代化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智能化系统为幼儿园的管理融入智慧元素,通过可靠、高速、灵活和开放的传输平台,为幼儿园提供一个安全、便捷、温馨、智能齐全的学习、办公环境及管理手段。
幼儿园安全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的意义
1.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成人几乎包办和承担了幼儿的安全问题,忽视了从根本上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及幼儿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所谓“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幼儿的健康与安全不能被动地等待给予,而应该让幼儿主动获得安全自护意识。只有对幼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才能真正地保证幼儿的身心健康和安全。
2.安全教育具有现实性。缺乏安全知识、缺少自我保护能力是幼儿的一个弱点。因此,抓住这一关键期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立必要的安全机制,会让幼儿受益终身。
3.安全教育具有紧迫性。幼儿在活动中会经常表现出好奇、爱探索、好冲动、身体动作不协调等特点,控制能力差,且缺少生活经验,判断力差。因此,有许多幼儿安全意识薄弱,缺少防范知识,易发生安全事故。这些现状时刻提示着我们对幼儿开展安全教育的紧迫性,这是幼儿园建设与发展中的当务之急。
二、幼儿园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安全教育管理中,不论是安全管理还是幼儿安全教育主要集中于班级教师的主题教育活动及日常行为规范中。这种模式使得幼儿安全教育缺乏系统性、先见性及安全教育体系。
农村幼儿园混龄班保育工作研究
一、完善农村教学点幼儿园混龄班保育管理制度
在目前农村教学点幼儿园混龄班保育工作中,要注重不断完善保育工作的管理制度,保证教育人员能够在实际的保育实践中深入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保育理念,有效提升农村教学点幼儿园保育工作的整体质量。因此在农村教学点幼儿园混龄班保育工作中,要不断提升保育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给予其足够的鼓励和认同,积极创建良好的校园风气。在混龄班的保育工作中,要注重结合每个幼儿的特点,给予幼儿足够的关心,设立实际的保育目标,从而促进幼儿园混龄班保育工作的发展。
二、有效提升保育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
在农村教学点幼儿园混龄班保育过程中,要注重不断提升保育管理人员自身的专业素质,使其积极参加一些培训工作,积极走入省、市示范的幼儿园中去学习,注重借鉴优秀的保育方式。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提升保育人员的专业素养,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园整体的管理和保育水平。比如,在教育混龄班建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可以让其熟悉幼儿园的健康常规,了解个人清洁卫生的内容,愿意接受清洁的要求,学习如厕和安静入睡。而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可以教一些餐饮和盥洗的礼仪和方式,在理解幼儿园作息安排的健康意义之上,形成幼儿健康的生活规律等。
三、注重合理分配保育人员的工作量
幼儿园混龄班的保育工作是一项难度较高的工作,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合理分配保育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始终处在适当的压力中,不断地创新自身的工作方式,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另外,在对教师的日常保育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的过程中,要注重不能一味地找差错、扣分,要注重对保育人员进行发展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村教学点幼儿园混龄班保育工作的创新、完善和发展。
幼儿发展课堂管理策略
一、“无为而治”课堂管理策略陷入的误区
“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往往发生在刚刚大学毕业踏入教学岗位的职初教师身上。他们在大学系统学习了很多儿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心灵是非常敏感的、脆弱的,需要特别呵护,所以要无条件地尊重儿童、理解儿童、信任儿童。在这种教育信念的驱使下,不少职初教师在课堂上看到一些幼儿“窃窃私语”、“东张西望”“推推搡搡”等“小动作”,甚至看到个别幼儿“欺负别人”“故意撒谎”等恶意行为时,他们往往采取的是“大事化小,小事化无”的课堂管理策略,要么是假装看不见敷衍过去,要么是不痛不痒地批评几句。之所以出现这种“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是因为受到学习的儿童发展理论的影响,他们担心过于严厉的批评,会伤害到儿童幼小的心灵,对他们的身心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在这个时候,这些职初教师往往会对这些行为不良的幼儿更加容忍,目的是企图通过这样的“宽容和爱”感化这些顽劣的幼儿。教学案例:在一次公开展示的活动中,我听了一位职初教师的小班音乐活动“我爱我的小动物”。活动中,老师布置了草地、花、树的环境,场景非常逼真,幼儿仿佛在公园里一样。教师和小朋友进行了一个捉迷藏的游戏,小朋友们完全沉浸其中,都“严严实实”地藏了起来,非常兴奋。但到了学唱歌曲的环节,基本上幼儿没有围坐在老师的身边,而是在树木和花草的旁边追赶打闹,只有老师一个人在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整个课堂显得非常混乱。这名职初老师见到小朋友在课堂中没有任何秩序却束手无策,在众多听课老师面前只好硬着头皮把活动上完。这位新老师在活动前对幼儿没有提出任何要求任其自由活动,对于幼儿课堂的表现没有进行语言提醒,“高估”幼儿的表现,由于过于“宽容”,过于降低对幼儿的要求,压不住阵脚,导致课堂管理秩序的混乱。“无为而治”的课堂管理策略,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整个课堂氛围“过于活跃”,幼儿开始“乱哄哄”“吵嚷嚷”“闹翻天”,教师“压不住阵脚”,使课堂走向“一团乱麻”的失序状态,最终当然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主动和有效。在这里,我要讨论的不是儿童发展理论有错误、有偏颇,之所以出现上述的情况,是因为职初教师往往对教育理论的认识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存在机械化、表面化、狭隘化的倾向。事实上,一旦职初教师感到自己“管不住孩子”,立即就会受到来自于幼儿园管理者及老教师非议的压力,他们“适应环境”的能力也很强,立刻就会采用老教师惯用的“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
二、“高压控制”课堂管理策略面临的“怪圈”
在幼儿园班级生活中,为了维护课堂管理秩序及教师权威,我们常常能够听见教师说“在教室里不能乱丢玩具”、“吃午餐时不许大声说话”、“在课堂活动时不要东张西望”、“你们给我站好”、“你们给我闭上眼睛,马上睡觉”等限制性话语。这些包含“不能”、“不许”、“不要”等指令性字眼的言语,鲜明地反映出教师以“高压控制”为主旨的课堂管理策略。这种课堂管理策略,更强调步调一致、整齐划一,教师为了维持严明的课堂管理纪律和维护教师的尊严,主要采取“防备式”,即教师处处防备幼儿,生怕幼儿做“错”什么,对于课堂中的任何风吹草动,动辄就会给予惩罚。“你们给我站好”、“你们给我闭上眼睛”,又反映出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的绝对权威地位。教师企图通过采取高控制的“维稳”手段,不敢放手让幼儿自主地活动,以求得表面的“井然有序”、“天下太平”。教学案例:中班幼儿天天是个活泼好动的小朋友,在一次个别化学习活动中,小朋友天天在教室里面跑来跑去,一不留神把玩具架上的积木撞翻了。老师看到非常生气,要求天天将玩具捡起来,天天不捡,于是教师痛斥天天,不允许其参加任何活动,并坐回自己的座位上反思自己的行为,天天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没有再跑出来。表面上看似天天已经安静下来,而且彰显了老师的威严,这样的方法很有效。实际上,这样做不仅不能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而且起不到发展幼儿责任意识的作用,反而会伤幼儿的自尊心,造成教师和幼儿的对立,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也会限制幼儿的自主性。“高压控制”的课堂管理策略,教师更多地用权威的、统一的、规范的尺子看待幼儿,更注重课堂纪律的严明与行动的整齐划一,长此以往,就会使幼儿失去思维的自主性和行为的主体性,缺乏幼儿园课堂应有的活力和朝气,幼儿的个性受到严重的压抑,让幼儿容易形成“人云亦云、亦步亦趋”的性格。这种课堂管理策略,其效果之所以不尽如人意,是因为它仅仅把课堂管理看成了维持课堂秩序、促进有效教学的手段,反映的是一种教学实践中的“工具理性”。另外,高控制的课堂管理也很容易陷入难以走出的“怪圈”:高压控制形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依赖,幼儿的行为处处要得到教师的“批准”,很容易使幼儿的自主性和规则性丧失殆尽,从而导致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意识差,而这种状况又为教师强化对课堂的控制提供了不容质疑的借口、无可争辩的理由。
三、基于幼儿发展的课堂管理策略
课堂管理策略不应单纯地具备为教师的教学活动服务的功能,也不是仅仅为教师完成自己预设的教学活动提供便利,而应为幼儿个体服务,应该是基于幼儿发展的。
幼儿教师观察能力研究
摘要:观察幼儿是教师必备的专业能力之一,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师观察具有的一定原则,即观察目标的明确性、观察方法的科学性、观察记录的客观性和观察分析的准确性。同时,提高幼儿教师观察能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加大重视力度,学校优化职前幼师培养体系,幼儿园提供优质环境支持,教师强化自身理论知识结构。
关键词:生活活动;幼儿教师;观察能力
一切教育都来源于生活,教育和生活密切相关,不可分割。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日常生活活动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和教师的专业发展。观察是研究幼儿的重要手段和方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有着重要意义。但现实的种种不良现象突兀出幼儿教师观察意识、能力、策略缺乏,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没有进行深入了解,忽略了幼儿内在的需求,影响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不利于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因此,幼儿教师应强化观察儿童意识,注重提高自身观察能力,加强对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提高幼儿教育教学质量。
一、生活活动与教师观察
(一)生活活动。“生活”一词既熟悉又陌生,蕴藏着丰富的内涵。《现代汉语词典》对生活的定义是:其一,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如政治生活、日常生活等;其二,进行的各种生活;其三,生存;其四,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情况。1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同时,他强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揭示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联系紧密,幼儿生活是幼儿教育的中心,幼儿教育的根本意义是幼儿生活之变化。与生活有关的另外一个概念是生活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认为,幼儿生活活动是指幼儿在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的活动,包括入园、进餐、盥洗、喝水、如厕、睡眠、散步、过渡活动、自由活动、离园等。3由此看来,幼儿教育是从幼儿生活中来,又进入幼儿生活里去,幼儿生活活动能反映幼儿最自然、最本真、最真实的发展需要。教师应该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二)教师观察。《汉语大词典》中,将观察定义为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社会科学大词典》中指出,观察是在事物的自然条件下为一定任务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在学前教育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常常将观察作为一种考察、搜集有关研究资料的方法。他们认为观察法是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考察、记录和分析的一种方法。4在观察和观察法概念的基础之上,我国学者普遍认为,教师观察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从观察对象或教育情境科学搜集信息的过程。5综上所述,本文的教师观察是指幼儿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比较系统且持久的搜集幼儿语言、动作、思维、情绪等教育信息的过程。相应地,幼儿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教师在幼儿生活活动中根据幼儿言行举止,有计划地进行搜集信息和科学解读,并反馈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具体包括确定观察目标、运用观察方法、记录观察信息和分析观察结果四项基本能力。教师对幼儿生活活动的深入了解,顺应了“幼儿教育回归生活”的理念,发现幼儿兴趣需要,提升自身专业素养,有利于推动幼儿园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二、幼儿教师观察的原则
师幼互动对班级管理的策略探析
【摘要】民主型师幼互动,是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每位幼教工作者需要去努力实践并倡导的教育形式。班级是师幼互动的载体,而好的班级管理来源于教师对班级每一位幼儿真诚的关爱,因此班级管理在民主、平等、互动的前提下,其出发点应以尊重和引导为主,且管理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健康成长。笔者通过对民主型师幼互动的现状、产生原因以及师幼互动对班级管理的作用分析,提出应对的策略建议,以期民主型师幼互动对班级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民主型师幼互动;班级管理;策略
马丁•路德指出,如果要教育孩子,首先我们就要变成孩子。幼儿本身就是自然本真的存在。自古至今教育家对儿童观的看法是众说纷纭,直到18世纪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真正把儿童作为自然人提出,给人们带来了新的视角,也给儿童发展带来了春天。他指出,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童期的存在是具有独特价值自然规律的存在,尊重儿童是每个成人尤其是幼儿老师的重要职责。师幼互动是幼儿人际关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教学相长的动态过程。在幼儿班级管理过程中,无论教学管理还是生活管理,都需要在幼儿和教师之间开展。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决定着管理的有效性与否。民主型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交流与沟通的重要形式,在幼儿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
一、师幼互动的概念及现状
(一)概念界定
互动是人与人或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映的过程,也包括个人与自我的互动过程。[1]可以说,互动是两个主体之间的行为或思想的相互往来。广义的师幼互动,既包括发生在托儿所的教师与3岁前幼儿之间的互动,也包括发生在幼儿园的教师与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狭义的专指教师与幼儿园3~6岁幼儿之间的互动,本文探讨的是狭义互动。[2]因此,就笔者看来,师幼互动指在整个幼儿园生活、教学与游戏等各种场景之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所发生的一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行为过程。师幼互动是幼儿人际互动的核心,影响着幼儿的身心成长,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民主型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站在同一平台上,互动中把儿童当作儿童来看待。正如卢梭所说:“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因此,民主型师幼互动是建立在尊重儿童基础上的互动形式。我们要破除把儿童看作“小大人”的看法,尊重儿童的天性,顺应其发展规律,不要试图改变儿童的成长规律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