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科学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2:08:5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科学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科学教育中的德育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通过许许多多的科学教育,使孩子懂得,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对幼儿进行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教育,从小培养实事求是的好习惯。幼儿科学教育,它包含着培养幼儿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丰富内容。这在大班尤其突出。例如:在讲地球旋转、太阳和影子变化的关系时,早上一入园就观察太阳在什么地方升起,并用粉笔在地上画下自己的影子,每隔2小时让孩子们记录一次,到离园的时候,他们惊喜地发现,早上的太阳与中午、傍晚的太阳位置发生了变化,他们的影子由长———短———长,方向也变了,使他们真正感到地球是运动的,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在讲四季变化时,要让幼儿从动植物的变化与人们的活动、服饰认识四季,从而懂得事物之间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在讲青蛙的生长过程、蚕的生长过程、有趣的弹力、水的三态变化和物体沉浮等等时,让幼儿在亲自操作、观察过程中体会、发现事物都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消除迷信和偏见,培养实事求是、不畏艰险、追求真理的精神和品质,并为他们今后的系统学习打下基础。总之,要用科学的原理给幼儿解释他们周围的事物和发生的一些现象。
(二)培养幼儿爱的能力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实行计划生育后,我国很多的家庭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面对独生子女的教育,我们的教育似乎存在某些欠缺:开着奥迪车,却不知道母亲常年卖血;很小的孩子,对于流浪街头的乞讨人员,在行为上充满了鄙夷和蔑视;珍爱动物,煮三只鸡蛋,可以分给狗两只,而对父母却很吝啬;生活标准很高,心理承受能力却很低......通过科学教育,使幼儿了解我国历史、物产、著名的科学家、英雄人物,激发幼儿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让他们真正理解父母的辛劳。重视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那么,对于幼儿来说,爱祖国教育应当达到怎样的深度和广度才算完成了教育任务?我认为,幼儿园的爱祖国教育是受幼儿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制约的,它只能是最初步的爱国主义的启蒙教育。其基本要求在于对家乡和亲人的依恋感;对所能理解的祖国成就的朦胧的自豪感;对本民族传统的亲切感。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从来不像镜子那样简单的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先前形成的感受、经验、观点、动机、需要必然会影响以后的认识。
幼年时期对家乡的依恋、对祖国的自豪、对本民族文化的亲切喜爱的情感,必将形成一种心理上的定势,这种牢固、深刻的痕迹会成为幼儿长大时学国广博文化的强大动力之一,成为以后建立爱国主义品德的基础,成为幼儿个性结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对于幼儿来说,枯燥无味的说教,他们是无法理解和接受的,对祖国这个概念他们一时无法理解,所以,只有通过一些具体、生动、形象的科学教育,使幼儿真实地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如:对“三·八”节的认识,从而培养对母亲的爱;在认识纸、火、筷子……中,让他们知道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在热爱家乡的教育中,通过引导幼儿认识家乡的名山大川、名胜古迹、主要建筑等,逐步扩大幼儿的视野,让幼儿从所见所闻中真正感受到家乡的可爱、祖国的伟大。在大班还可介绍“我国有世界上最原始的弓箭”、“我国有世界上最早的大炮筒”等等,这些材料的内容有的很激动人心,很实用。还可以让每个幼儿谈自己去过的地方和自己的家乡,并在中国地图上找出它们的位置,并贴上这些地方的特产。这样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体、有力、新鲜、生动,幼儿易于接受,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也理解了。
实践说明,通过科学教育进行启蒙爱国主义教育是有用的,幼儿也乐于接受,效果也是很不错的。在培养幼儿“大爱”的认识之前,个人认为培养幼儿对家人、朋友,尤其是父母的关心和理解就显得格外重要。若要达到这样的教育目的,父母为此需要付出许多努力和准备。首先,作为父母,必须让幼儿切实感受到父母爱的温暖,让孩子在健全人格发展的道路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父母的言传身教也显得格外重要,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学习模仿能力是惊人的,父母在日程生活的点滴中,即便只是无意流露的一丝对于长辈礼节上的疏忽,若被幼儿无意习得,必定会在未来的教育过程中埋下深深的隐患;最后,让幼儿在生活中去体会关爱别人和被别人需要的情感,是整个过程中最为重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它会激发幼儿内心深处“向善”的原动力。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我们需要达到的最终效果,是使幼儿从“学会去爱”到“主动去爱”。世界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前进着,我们的地球已经全然不是从前的旧家园了。日益棘手的道德问题———从贪婪到虚伪、从暴力犯罪到自我毁灭,使人们普遍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总之,我认为,好的教学是德育和智育紧密结合的教学,高水平的教学都是有着深刻的德育内容的教学,因此,一定要长期地既教书又育人,一定要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幼儿科学教育培训探讨
摘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全新的知识观、学生观、学习观和教学观为幼儿科学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成为探究式幼儿科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教育价值取向下的幼儿科学教育以培养幼儿科学兴趣为目标,以亲历探究过程为核心,以过程性评价为方法。
关键词:建构主义;幼儿教育;科学教育。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兴起的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认识论和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是一个意义的建构和生成过程,新知识也是在学习者的原有认知图式基础上逐步生成的[1]。它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的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情境性,明确指出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只有学生才是学习的唯一主体[2]。
一、以培养科学兴趣为主的幼儿科学教育目标。
科学兴趣是指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由此生发的亲近科学、体验科学、热爱科学的情感。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科学兴趣的重要时期,对于幼儿来说,兴趣是促进他们积极主动探索的内部动力,浓厚的科学兴趣能使他们开动脑筋,积极地思考问题,提高主动建构的自觉程度和创造力。《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科学目标也明确提出:引导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3]因此,激发和培养儿童从小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兴趣,是新一轮幼儿园课程改革的要求,是幼儿科学教育的主要目标。由此可见,《纲要》的科学领域的目标正体现了建构主义价值取向。虽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已经颁布了将近十年,然而,在教育实践中,依然存在忽视科学兴趣的培养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科学教育形式单一,注重讲解。二是科学教育资源有限。三是内容过于书本化,难以引起幼儿兴趣。幼儿教师要充分领会建构主义价值取向,激发和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第一,以“形式”激趣。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科学教育形式必须丰富多样。在每个学期,教师要根据内容确定不同的教育形式,观察、参观、科学小游戏、饲养、种植、科学实验、科学阅读等互相结合,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了解身边的事物,发现身边神奇的科学现象,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的作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在幼儿园,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成为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潜能、开发幼儿的心智、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而且还是一种简洁有效的科学启蒙教育方式。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科学教育中,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化学小实验;幼儿科学教育;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科学教学的目标进行了阐述,目标要求,要“保护并发展每个幼儿对周围世界的好奇,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教育慢慢融入大多数幼儿园的幼儿启蒙教育中。幼儿科学教育在其他国家的发展比我国要早很多,与我国相比,他们把化学小实验融入儿童科学启蒙教育中有着很久的历史。20世纪初期,法国的居里夫人就开始将特有的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目的就是为了激发儿童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在美国,有很多社团和机构以多样的形式开展各类化学小实验活动,以此来让儿童接触化学、初识化学、融入化学、享受化学带来的乐趣。如:“ChemistryAbounds”[1]“Chemistryforkids”和“SuperSaturday”等课外活动[2],他们还针对科学教师进行了“ScienceisFun”等培训,这些都充分体现了美国在化学启蒙教育中所做的努力[3]。1997年,德国也开始将化学实验引入儿童教育中。如巴斯夫(BASF)创建了第一个互动式“小小化学家”儿童化学实验室[4]。国外的先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并为化学小实验融入幼儿教育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开展化学小实验启蒙主题的工作。如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已经联合相应的幼儿机构开始了化学小实验的实践研究[5,6],这些课题组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设计了一些有趣的、益智性较强的化学小实验,这些小实验深受儿童喜爱,教学效果显著,成效可观。幼儿科学教育与化学小实验间接地促进了幼儿科学教育的进一步完善,对提升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幼儿的成长与各种能力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1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提升幼儿的多方面能力
化学小实验具有安全、卫生、环保、贴近生活、易于感知、操作简单等特点,并在其中加入了“魔术”的元素,使得化学这门学科更富有神秘色彩,易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幼儿在直接观察、亲自操作的科学探究过程中获取知识、积累经验。化学小实验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感官性、智慧性,符合儿童生长和思维特征。小实验的“魔术”要素满足了儿童对新事物强烈的认知感,让他们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中获得对周围事物和现象的认识与要求,实现幼儿科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观看小实验的过程中,幼儿既提高了观察能力,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例如老师可以在可乐中放入曼妥思薄荷糖,形成“小喷泉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让小朋友认真观察实验现象,等实验结束后,再让小朋友们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说出来。有趣的实验一定会让小朋友们大开眼界,他们也会对实验过程有不同的想法,这时,老师可以鼓励幼儿踊跃发言,这样既可以培养儿童观察事物的能力,又能提升儿童的语言组织能力。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既达到了幼儿的培养目标,又为幼儿科学能力的培养打下了基础。化学小实验中含有大量的趣味性元素,生动有趣且形式多样,能够激发幼儿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引导幼儿认识物质世界的变化规律,从而形成化学基本观念,为幼儿将来小学科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2亲近化学,认识化学,激发幼儿的学习情趣
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培养思路
一、理论基础
本研究主要基于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该理论指出,人们通过四种信息源形成和发展自我效能感:成功的实践经历、替代性经验、言语说服以及在活动过程中的生理和情感状态。[5]成功的实践经历是指成功的课堂教学实践,被认为是教学效能感最重要的来源,因为它为个体有能力完成某任务提供真实的证据。替代性经验是指个人观察到的成功教学楷模。它有以下表现形式:(1)实际教学楷模(effectiveactualmodeling,现场观察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2)符号楷模(symbolicmodeling,通过电视或可视媒体观看其他教师成功的教学实践);(3)自我楷模(self-mod-eling,观看自己成功的教学视频,并反思);(4)认知自我楷模(cognitiveself-modeling,想象自己成功的教学实践)。言语说服是指从他人那里获得教学评价信息,积极的言语支持将增强个人的自我效能判断。第四种影响源是来自生理和情感状态的信息,紧张、焦虑容易降低教师的自我效能判断。根据职前教师的实际情况,帕尔默(Palmer)对班杜拉的教学效能感的四种来源进行了补充。[7]成功的经历不仅包括成功的教学实践,还包含认知内容的掌握和教学方法的掌握;替代性经验除班杜拉的四种楷模外,还包括模拟楷模角色扮演模仿课堂教学)。他的实证研究表明,这三种来源对职前教师科学教学效能感的提升起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也参考了帕尔默的研究成果。
二、研究背景和教学活动的设计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某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必修课,2个学分72课时,第三学年下学期开设。课程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初步学会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主要内容:幼儿科学教育的基本问题;幼儿科学教育目标、方法、内容;集体活动中的科学教育;科学教育的其他途径等。笔者有幸被该校邀请担任这门课程一个班的教学任务,学生人数为49人,女生48人,男生1人,47人高中阶段为文科背景,2人为理科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教学效能感,笔者根据帕尔默和班杜拉的科学教学效能感形成的信息源来设计教学活动。本课程教学分为四部分:理论知识讲座、课堂探究活动、教学实践、见习。理论知识讲座主要教授幼儿科学教育基本理论、模式、方法和评价等。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对幼儿科学教育的热情,讲座大量运用了视频案例教学、教师示范、讨论等方式。课堂探究主要包括做中学、游戏和科技制作。做中学和游戏主要是模拟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师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学生通过动手做或游戏活动来解决问题。科技制作主要包括风车、自制温度计等项目,教师提出要求,学生利用日常用品制作并上交产品。教学实践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有成功的实践经历。学生应完成二项实践任务:(1)每个学生必须调查一个幼儿的科学前概念。调查前,学生必须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请教等方式理解这些科学知识,然后对此幼儿进行教学实践(课外、自找地点)并写出报告。(2)每个学生利用“做中学”、探究教学等模式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教学活动方案,并在幼儿园进行教学实践。见习活动是学生在幼儿园观摩科学教学,计划安排2次。最后一项任务是在课程即将结束时要求每个学生设计一次幼儿科学探究活动指导方案,并以“说课”形式展示,目的是使学生想象自己成功的科学教学实践,发展认知自我楷模。
三、实证研究
(一)研究工具的制定和数据处理
乡村资源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我国愈发注重幼儿科学教育,城市的幼儿教育资源丰富,幼儿能够得到很好的科学启蒙教育。但是与城市相比,乡村受到地理因素、资源条件因素、教学设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乡村的幼儿科学教育阻碍重重。在此情况下,为了加强乡村幼儿的科学教育,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我们十分有必要利用乡村本地资源开展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本文就是探究如何利用乡村资源有效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
关键词:乡村资源;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方法;分析;探究
一、引言
我所在的乡村风景秀丽,文化底蕴丰富,具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这里的茶叶自产自销,带动了本土区域的经济增长,还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实践场所。为了通过科学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我们充分运用了本土的茶叶资源,对身处乡村区域的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让幼儿在充满茶香的乡土资源中学习科学教育内容。本文阐述了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具体阐述了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有效策略。
二、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困难分析
1.幼儿教师对茶文化了解和认识不够。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幼儿教师毕竟不是真正从事于茶叶行业的专业人员,他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程度远远不够支撑他们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而要想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对幼儿开展科学实践活动并获得良好的科学实践活动效果,首要前提条件就是幼儿教师必须足够的掌握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如茶的历史、茶的形成与发展、茶的种类、茶的种植方法、茶的功能、茶在生活中的作用等等,这都需要幼儿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阅读茶文化方面的书籍、查找茶文化方面的资料。2.贴近生活,又不贴近于生活。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既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又不贴近于幼儿的实际生活。幼儿由于年纪小,好奇心强,运用茶叶资源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能够激发幼儿对科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再加上茶叶资源是本土乡村资源,能够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便利的条件,成本费用较低。同时幼儿比较熟悉本土茶叶资源,能够拉近幼儿与科学实践活动的距离,幼儿不会产生排斥心理,贴近于幼儿生活实际。但是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又不贴近于生活,这是因为幼儿的身心发展还未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对本土的茶叶资源缺乏了解和认识,所以并不一定能够取得较好的科学实践教学效果。再加上走向茶区,教师需要承担较大的风险,幼儿的安全管理需要高度重视。3.自然环境和资源利用率不高。幼儿教育绝不仅仅是依靠幼儿园教育就可以完成的,还需要家庭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配合。因此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科学实践活动,需要本土茶叶资源的配合,也就是需要茶区为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场所,保证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同时作为家长在幼儿科学实践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家长积极主动配合幼儿教师的工作,帮助教师保护幼儿在科学实践活动场所的安全。新一代的年轻父母学历还是比较高,但是对幼儿教育不是特别在行,更难认识到科学实践活动开展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其活动是幼儿教师在“瞎折腾”,出现对教育工作不支持的情况,这严重影响了幼儿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4.幼儿教师难以对幼儿的能力发展进行层次把控。幼儿发展具有整体性和全面性特点,这就要求幼儿教育必须是连续性、全面性、整体性的教育。幼儿教育的目标也是实现幼儿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人天生就是有所差异的,每一个幼儿的发展水平也都有所差异。因此,在运用本土茶叶资源开展幼儿实践活动时,教师难以根据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设计科学实践活动,幼儿教师的层次把控不到位。
运用网络平台优化幼儿科学教学活动
摘要:科学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运用网络平台可以优化幼儿科学教学活动,使幼儿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文章从运用网络教学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兴趣、开发幼儿科学教育资源、培养幼儿科学创新意识、帮助幼儿建立评价系统等方面对幼儿科学教育进行研究,以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科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网络教学平台;优化;科学教学
传统的幼儿科学教学往往激发不出幼儿的学习激情,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没有结合时代教学发展,一味采取灌输的教学方式。在信息化教学的今天,广大幼儿教师如能有效地结合网络信息开展教学,帮助幼儿搭建运用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会有利于幼儿更好地学习科学。具体地讲,教师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运用网络平台,培养幼儿学习科学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中,幼儿的注意力往往不是很集中,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上结合教材利用动态性强、伴有一定音响效果的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教学科学课“各种各样的汽车”时,教师除了可以用卡片、幻灯直接让学生认识各种汽车的名车,了解汽车的由来、用途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展示一些更新型的节能环保汽车,以及这些汽车的具体性能等。这样,幼儿们学习起来一定兴趣十足,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同样,在教学科学课“茶叶”时,教师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向幼儿展示不同种类的茶叶颜色、形状,以及在开水泡过之后的细微变化,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网络平台,开发幼儿科学教育资源
幼儿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水平显著提高,这也对幼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幼儿教育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智能化教学活动,课程游戏化教学就是幼儿教育活动一个特色。本文主要针对幼儿本身、幼儿园教师、学校本身形成三位一体,来探讨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三位一体;幼儿科学教育;课程;游戏化
1核心概念界定
(1)课程游戏化: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在确保基本的游戏时间前提下,将游戏理念、游戏精神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其核心追求是让幼儿园的课程更加贴切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更加贴近幼儿生活及幼儿的兴趣和需要。(2)幼儿教育:是指对处于3至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3岁之前的婴儿教育衔接,后面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3)活动:是指由共同目的联合起来并完成一定社会职能的动作的总和。活动由目的、动机和动作构成,具有完整的结构系统。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则是指幼儿园阶段所进行的科学活动及游戏的等。(4)课堂组织: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2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开展课程游戏化的现实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文件颁发幼儿园教学提出的要求,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园教学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学校要为幼儿提供平等表现机会,使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让幼儿在教学活动、日常生活中积极探索、主动活动、思维活跃。那么课程游戏化在幼儿科学教育中如何进行组织教学,对学校、幼儿教师及幼儿本身的学习,具有一定现实意义:一是对于幼儿学习层面,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初步探究的精神;本课题研究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能力,引导幼儿善于学习,发展幼儿认知潜能,引导幼儿接触自然环境,培养幼儿关心、爱护自然的情感和态度;本课题研究帮助幼儿通过多种形式获得有关周围环境的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二是对于教师教学层面,通过本课题研究,有利于幼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将课程游戏化的精神自然的贯彻于科学教学活动中,让教师善于教、学生乐于学。三是对于幼儿园教育层面来说,可以通过课程游戏化,有利于在幼儿科学教育教学中的实施组织进行试点教学,总结教学模式并进行全园推广,并提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
幼儿科学引导式教法分析
1.规划科学培养课程,设立引导目标
若要发挥“引导式”科学精神教学方法的作用,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1)开发幼儿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幼儿思维能力是科学精神的保证,我国未来所需的人才是具备强烈的创新能力,能够以独特的想法解决问题的新型人才。幼儿科学精神教学中就应以此为主题,设置培养计划。(2)强调学习态度,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态度。科学精神实际上就是一种做事态度,幼儿教学不仅要强调教学结果,而且要规范幼儿的学习态度,以实现幼儿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幼儿科学精神教学重在引导幼儿的行为,让幼儿能够学会解决一般问题的方法,具备良好的态度。(3)将科学精神教学作为教学主线,合理规划科学培养课程。幼儿教学中要做到将科学精神作为主线,以实际课程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幼儿科学精神的养成与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应设立相应的教学目标,循序渐进地开展科学精神教学。
2.设计科学精神的教学内容,构建
“引导式”课程构架幼儿园和教师要积极开展科学精神的教育研究,从全面和多层次的角度进行设计,为幼儿构建“引导式”课程构架,从而保证幼儿在幼儿园就能获得科学精神的全面发展,主要内容包括:(1)提高教育活动的灵活性,让幼儿快乐学习。科学内容涉及的领域非常多,从复杂的航天知识到简单的数学公式,从人类文明到世界奇观,都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这些内容要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为主,提高幼儿的兴趣,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促使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灵活性能够让幼儿对教师的引导产生积极的信号,从而不断地培养自身科学精神。(2)科学教育中注重设问引导,积极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决定了其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知识有着很高的渴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设问为主,采取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幼儿成长,突出引导的作用要从教师讲课的每句话中体现。(3)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触发幼儿形成专门的科学意识。采取专题式的教学模式能促进科学教育的模块化,让幼儿在潜意识中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幼儿通过集中训练能够更好地养成科学探索的习惯,并保持持续的研究,为以后在社会中获得良好发展打下基础。
3.强化幼儿的主体地位,合理组织
“引导式”科学教学幼儿的主动参与程度决定了“引导式”科学精神教学的效果。主要内容包括:(1)课堂发挥幼儿猜想天赋,供幼儿自由发挥。教师应营造好课堂气氛,让幼儿有条不紊地发挥想象,发表对于当前科学问题的见解,并给出恰当的评论,引导幼儿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可以有效地开发幼儿的思维潜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并形成学习科学知识的内驱力。(2)注重教学内容的衔接,让幼儿能够及时地回忆科学内容。幼儿虽然有着独特的记忆力,然而采取重复和相互衔接的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效果。综上所述,幼儿科学精神的培养能够加快我国人才的综合素质发展,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科学精神“引导式”教法是根据我国幼儿思维和学习习惯,结合实际教学方法提出的理论,能够有效地培养我国幼儿的科学精神,对于未来幼儿教学有着重要影响。
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研究
摘要: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主要是通过挖掘现有科学领域的数字化课程资源,引导幼儿在校本课程中发现自我,提高自我。本文就园本平台建设进行了基础探究,希望能够就幼儿科学领域教育资源的挖掘和筛选提供几条可实施化建议。
关键词: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强调,在落实幼儿园学前教育的过程之中老师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着眼于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的现实条件,通过园本平台的有效建设来推动不同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幼儿目前的学习能力及其基础为原则,结合幼儿园校本课程的有效利用以及分析来促进教育资源的有效利用,从整体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及水平,保障幼儿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实践研究的过程之中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在对目前的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时不难发现,园本平台的开发和利用尤为关键,幼儿园管理者以及老师需要以人为本为中心。明确农村幼儿园课本教材使用的现实条件。从目前来看,大部分幼儿园主要以地方政府发行的教材为依据,这一点不仅不符合农村幼儿成长发展的实际要求,还难以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对于政府来说,首先需要明确前期的课程开发主体权,幼儿园则需要站在不同的角度了解目前的教育教学现实条件。许多老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比较有限,只能够以实施者的角色落实不同的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因此在科学领域的园本课程研究过程之中出现了许多的障碍以及不足,大部分的研究模式只能够以实践理论为主体。除此之外,农村园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频率较低,底子较薄,而且起步较晚,难以真正地实现数字化幼儿教育课程资源平台的有效开发以及利用,实质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1-3]
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开发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
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的利用所涉及的内容和形式相对比较复杂,每一个参与者都必须要注重细节要素的解读,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为原则及出发点,积极体现乡村本土特色的科学园本课程,在引导和鼓励幼儿的过程之中实现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综合提升。其中科学教育应该以幼儿的实际生活为依据,着眼于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科学现象鼓励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索,了解科学学习的重点以及核心要求。比如在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园本平台”建设时,我们完全可以让农村的幼儿去了解关于家禽的变化,开展“我和家里的动物有个约会”教育教学活动。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活动和农村家庭环境、自然环境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引导幼儿认识科学知识。在具体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就身边的动物进行沟通,比如让幼儿观察家里猫、狗的形象和特点,并对该形象和特点进行描述和分享,从而更好地与其他同学一起认识动物,了解动物成长的过程。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活动环节,让幼儿将自己所看到的动物用画笔记录下来,落实到绘画本上,以此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动物,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审美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微视频资源来帮助幼儿分析动物的成长过程,从而更好地了解农村动物的变化。通过开展类似的本土特色科学园本课程活动,来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另外,尽管我国一直以来十分注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但是学前教育比较薄弱,现有的农村基础设施非常单一及落后,缺乏一定的教材以及师资资源,难以更好地体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幼儿教育质量和水平与前期的教学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开展科学领域的教学实践活动时老师需要以自然事物的探索以及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和发展为依据,抓住园本教材设计的核心要求,通过对农村幼儿科学领域数字化课程资源使用的现实条件来分析、调整后期的教育教学策略和方向,尽量避免单一学科教学,让每一个小朋友都能够在一个更加自由且宽松的学习氛围之下主动地与老师进行交流和沟通,掌握基础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规律,实现举一反三和学以致用。除此之外,园本课程开发必须要以幼儿园老师之间的有效互动以及共同参与为基础,不断提高两者之间的配合度,促进幼儿的个性化成长。
二、在做中学,搭建科学园本教研平台
农村资源对幼儿园科学教育的意义
1利用乡土资源和环境优势,让幼儿认识生态环境中的物质
大自然的草木虫鱼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农村随处可见的触手可及的水、石、沙、土这些无生命的物质同样能给幼儿以惊喜,这些在成人世界里很平常的事物在幼儿的眼里,却有着无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自然的、幼儿身边的、熟悉的、生活中的事物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在户外活动时,幼儿会乐此不疲地把细沙捧在手里,瞪大眼睛看着细沙慢慢从小手掌的缝隙中漏出,惊奇和兴奋会让他们尝试不同的漏沙速度,细细软软的东西、具有流动性,变化无常但又易于把握、能满足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需要,也会给幼儿以巨大的空间感和流动感。因此,在农村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如组织活动“好玩的沙子”,分采集细沙粗沙,玩沙,让幼儿体会沙的流动性。“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陈鹤琴活教育的教学方法,陈鹤琴把学生获得知识经验的感性活动———“做”放在核心地位。在“做”中幼儿玩的天性得到释放,幼儿与事物发生直接联系,就获得了直接经验,也认识了事物的性质。
2利用大自然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
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同样的大自然这个活教材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相处,获得对自然世界的理解,学会尊重和珍惜生命,认识到动物、植物和人之间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生物和它所生存的环境之间也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在幼儿园开辟“种植园地”和“饲养区”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儿童从出生起就不断与周围环境接触,但由于幼儿年龄小,认识能力的局限及生活经历的短暂,他们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在幼儿园教室内创设一个自然教育的环境,不仅能加深幼儿对环境的了解,还能借此对幼儿进行生态环境教育。在农村幼儿园内可以设置“种植园地”,种植当地的特色植物,让幼儿亲身体验种植的乐趣。在种植活动中,幼儿与植物共同成长,懂得了生命和成长的意义;在照顾植物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获得很多有关植物的知识经验。同时在农村幼儿园内设置的“饲养区”里,老师和幼儿一起饲养“小兔子”“蚕”等动物,幼儿既学习了简单的饲养技能,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还培养了爱护小动物的感情。更重要的是这两个活动区是相互联系的,幼儿发现了种植园地和饲养区的联系,种植的青菜可以喂养小动物,小动物的粪便可以给青菜施肥,一条鲜明的“生物链”就建立起来了。这些知识来自于幼儿的直接经验,他们对此深有体会,所以教师可借机延伸对幼儿生态知识的教育。
3转变教师角色,做幼儿科学教育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
同时教师应以幼儿为主体,认真观察每一个幼儿的探究活动,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鼓励和支持每个幼儿动手操作,做幼儿科学教育的支持者。《指南》中提出了幼儿科学探究能力发展的要求,“亲近自然,喜欢探究”、“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探究中认识周围事物和现象”。教师应做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引导者,老师的适当引导使幼儿及时调整目标,从而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在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地建构科学知识。教师应放下教师的架子,以合作者的身份为幼儿创设一个民主自由的游戏氛围,做他们游戏活动的伙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和幼儿共同观察发现,提出问题,大胆猜测,共同实验,查找资料,一起交流探究结果。这种合作式的交流可以帮助幼儿放下心理压力,使得探究行为更加深入。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的宗旨是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即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作为农村幼儿园,我们应该结合地域特点,依靠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使之成为幼儿学科学的生动对象。作为幼儿工作者,我们要更新科学教育观念,要有一颗热爱幼儿热爱农村的心,这样才能培育出优秀的具有科学精神的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