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实践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07:51: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教育实践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漫话》对幼儿教育实践的启示
一、《教育漫话》中的幼儿教育思想
在《教育漫话》中,洛克着重强调了体育和德育的培养,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赞同人的幸福在于“身体精神都健康”的说法,并把健康的身体看作是“能工作”、“能忍耐劳苦”的先决条件;他特别重视德育,把德行排在各种品行的第一位,认为知识与德行相比居于次要地位。在知识学习和教育方法上,洛克也提出了许多建议,他强调激发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注重儿童的兴趣,照顾儿童的实际能力,主张多鼓励、诱导。
(一)健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洛克把体育放在优先的地位,他在开篇就提出“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体”,这是很有远见的,他特别指出,我们要工作和幸福,必须先要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要先有强健的体格。洛克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他专心研究过医学,很重视健康教育的细节。他反对娇生惯养,主张儿童从初生起就应开始锻炼。洛克在《教育漫话》中将健康教育的内容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二是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洛克又根据当时的具体生活情况提出具体要求:儿童要多过户外生活,接受空气、日光和水的锻炼;生活要有规律;饮食要清淡;睡眠要充分,睡硬板床,要早起;衣着要适体;药物要少用,要多运动等等
。他强调要给儿童以原则性的指导,使他们在生活上养成良好的习惯。
(二)道德教育是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摘要: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是幼儿教育中一个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方式的实施一方面提升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强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本文从幼儿教育实际出发,对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希望为幼儿教育发展提供积极借鉴和建议。
关键词:对话式教学;幼儿教育
一、引言
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是指通过对话以及问题设置来提升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思考意识进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方式。该方法对于幼儿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主要以提高学生主动提问的积极性、创设课堂结构以及建立评价体系等几个方面加以表现。同时,随着改革创新口号的提出,幼儿教育以及教学更加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以期取得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就是融合了实践的观点,提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和交流,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改善了目前幼儿教育发展状况,有利于促进幼儿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以及创新。
二、基于问题的对话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
1.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调动学生主动提问积极性
童谣教学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实践
【摘要】童谣教学作为幼儿教育活动中的一个独特性领域,对幼儿的综合能力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以大丰区实验幼儿园教学实践探索为例,针对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教改后的童谣教学,并通过幼儿的表现,进行童谣教学的价值思考。
【关键词】童谣教学;存在问题;价值思考
童谣在我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它是我国劳动人民生活作息的体现,也是智慧的结晶。因此童谣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童谣带有独特的韵律和韵味,浑然天成,朗朗上口,为人们所熟记和流传。与此同时,那些浅显易懂,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童谣,调动了幼儿对学习童谣的兴趣和热情,让幼儿在传唱过程中感受童谣所带来的教育意义,寓教于乐,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幼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中国传统文化渐渐消失,童谣作为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冲击和影响,直接体现在幼儿的童谣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如下:
1.幼儿缺少对童谣的兴趣和积极性。网络和电子产品的发展,使得幼儿的兴趣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传统的互动游戏转化为对虚拟游戏的热衷,而对于童谣这种相对传统的教学活动渐渐失去了积极性。
幼儿教育与实践分析论文
一、对幼儿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
目前,对大多数幼儿来说,由于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比较多的呵护、宠爱,生活技能基础较差,这样面对未来的职业家庭等方面都会出现困难和障碍。推广幼儿生活技能训练计划,包括针对幼儿的生活技能训练,是幼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这一点在初入园的幼儿身上表现最明显。
我在带小班时,大部分孩子不会自己穿衣服,户外活动前穿衣服总要老师一一代劳,这样,既浪费时间,又容易使幼儿养成一种依赖性。很不利于他们自理能力的提高。怎样才能让这些孩子自觉轻松的学会这一基本技能呢?我尝试过手把手地教他们,但效果不明显,幼儿学习时也很不情愿,于是我尝试着将穿衣服的步骤编成一首有趣的儿歌,同时配有清楚的图解,并把它作为一节课去专门教授,课上我邀请了大班的小朋友为幼儿做穿衣服表演,表演时配以儿歌讲解,如:“捉领子、盖房子、小老鼠钻洞子、吱钮吱钮上房子。”小朋友听了儿歌非常感兴趣,亲自跟着老师的指点和图解的提示学习穿衣服,这样就轻松地解决了这个难题。从此,幼儿每次穿衣服都会边背儿歌边快速地穿衣服,神情像在玩游戏一样,再也不会皱着眉头说:“我不会穿。”
从这件简单的事例上使我得出一个结论:教幼儿学习一种生活技能的难点不在于他们原有的技能如何,而在于教师如何找出适宜他们接受的学习方法,如果能将这些方法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体现在随机教育上,投入到活动区活动里,真正营造一个自然、周密、轻松的主动学习氛围,幼儿掌握独立生活的技能就会容易的多。
二、组织集体教育活动,即如何进行课堂教学
同中小学一样,幼儿教育最核心的组成部分是集体教育活动,既课堂教学,但我们的教育特点强调的是让幼儿在游戏中学,自愿主动的学,要顺应他们的认知规律,试想让幼儿规规矩矩地坐好听老师讲课,既束缚了他们好动的天性,又不会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这种方式不可取。幼儿的学习特点与青少年相比有显著的区别,可概括为:“好奇、好想、好问、好动”,这分别来自于他们的四种心理潜能:“观察力、想象力、求知欲和创造力,只有达到这些心理需求,才能让幼儿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陶行知的农村幼儿教育观及实践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中国农村幼教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其乡村幼教思想相当丰富且富有远见卓识。他对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意义、目标、内容、方法、师资培训都有精辟的论述,建立了一整套农村幼儿教育理论体系。尤为可贵的是,陶行知并不只是将自己的幼儿教育思想及方法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脚踏实地,躬行实践。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随后又领导孙铭勋、戴自俺等相继创办了晓庄、和平门、迈皋桥、新安等乡村幼稚园,这是中国第一批乡村幼稚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一、陶行知论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陶行知十分重视幼儿教育,认为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基础教育。他明确指出,“人格教育,端赖六岁以前培养”,“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句话说,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以后只需顺着他继长增高的培养上去,自然成为社会的优良分子;倘使培养得不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决了不易变”。如待到他们入学后再去纠正其已形成的坏习惯、坏倾向、坏态度,即使教师花费九牛二虎之力,也往往事倍功半,很难予以改正,甚至有可能成为社会的不良分子。因此,幼儿教育不仅是人生的基础,也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基础,这个基础打得好,学校教育就顺利,反之,学校教育就难以成功。陶行知认为,最需要和最欢迎幼稚园的地方是农村,“农村是幼稚园可以发现的新大陆”,“乡村幼稚园,是乡村社会普遍的、永久的需求”。创办乡村幼儿园不仅是儿童身心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也是现实的需要。这是因为,“在中国乡村里,幼稚园格外来得需要。乡村幼稚园除了为幼稚儿童造幸福以外,还可以节省农忙时农妇的精力,又可以间接帮助小学生减少缺课”。“倘使农村里有了幼稚园,就能给这些孩子一种相当的教育,并能给农民一种最切要的帮助”,家长们肯定都会乐意将孩子送入幼儿园,“所以乡村幼稚园的功效比城市幼稚园还要大”,陶行知非常乐观的认为,倘使办理得当,乡村幼稚园可以先小学而普及。
二、主张创办适合国情的、省钱的、平民的乡村
幼儿园,并提出了普及幼稚教育的设想陶行知尖锐地指出,当时国内的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一是外国病,二是花钱病,三是富贵病。陶行知提出,新创办的乡村幼稚园,要改革这三种弊病,只有“把外国的幼稚园化成中国的幼稚园,把费钱的幼稚园化成省钱的幼稚园,把富贵的幼稚园化成平民的幼稚园”,幼稚园才真正能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普及。首先,建设适合国情的幼儿园。陶先生分析研究了当时中国的国情,指出中国80%的人口住在农村,且农村经济萎缩,农民生活极度贫穷,文化落后。农村又是最需要幼稚园的,所以幼稚园的下乡运动势在必行、毫无疑义,但必须对幼稚园进行根本变革,使之适合中国国情方能到乡村去。要充分利用眼前的音乐、诗歌、故事、玩具及自然界来陶冶儿童,自编幼儿教材,使之中国化。其次,建设省钱的幼儿园。陶行知办幼儿园的目的是普及人民大众的幼儿教育,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是他办园的重要原则。如何因陋就简,以最少的投入办出好的幼儿园是他思考的主要问题。陶行知指出,省钱的第一个办法是打破外国偶像,因为幼儿园的教材、教具和玩具都依靠外国,外国货价格昂贵,自然费钱很多,费钱既多,自然不易推广。第二个办法是训练本乡师资教导本乡儿童,从本村挑选一二天资聪敏、富有同情心的妇女,经过相当训练之后,担任乡村幼稚园的教师。第三个办法就是运用本村小学手工科及本村工匠仿制玩具,用少的金钱办出好的教育。第三,建设平民的幼儿园。陶行知指出,费钱的幼儿教育,只有富贵子弟可以享受,而平民子弟是没有份的。因此,他提出打破富人对幼稚园的垄断,建设平民化的幼儿园。在陶行知看来,“幼稚园花钱既省,取费自廉,平民的儿童当能享受机会均等。教师取之乡间,与村儿生活气味相投,自易亲近。这两件事都可以叫幼稚园向平民方向行走”。在创办中国化的幼稚园的同时,陶行知还大力倡导普及幼稚教育,他说:“教人要从小教起。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小学教育应该普及,幼稚教育也应当普及。”他身体力行,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为幼儿教育走向中国农村做出了表率。他说,“将来全国同志起而提倡,使个个乡村都有这样一个幼稚园,使个个幼儿都能享受幼稚园的幸福,那更是我们所朝夕祷祝的了”。
三、关于农村幼儿教育的内容与方法
幼儿教育生活化课程的实践
一、依托环境,使生活化课程呈现开放性
(1)让家长走进课程。整合家庭教育资源是幼儿生活教育的途径之一。教师经常有针对性地开展如“邀请家长进课堂“”家长和孩子一起做玩具”等亲子游戏活动,让家长走进幼儿园,走进幼儿教育课程,走入孩子的心里,感受孩子的点滴成长。教师对家庭资源利用的重视也影响着家长对孩子生活教育的认识,家长会逐渐成为生活课程的参与者、合作者和实施者,他们在积极参与中不仅能体验亲子情感和亲子快乐,更获得了对孩子生活教育的感悟。
(2)让课程走入社会。儿童的发展与健康成长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社区是儿童生活中最先接触的社会环境,与儿童的成长息息相关。幼儿园周边丰富的社会资源和设施为开放性的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老师带着幼儿走出学校,走入社区,献爱给社区敬老院,献欢乐给社区居民……这不仅是把早教活动带入了社区,而且是把教育带入了社会,更是让课程走入了社会。开放了教育的课程,开阔了幼儿的生活视野,让幼儿在社区实践活动中得到了文明礼仪、合作交往、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与训练,这样的教育才是有效的适合于幼儿的生活化的教育课程。
(3)让环境贴近幼儿。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许多经验来自于生活。在主题活动中有意识地布置相应的生活环境(生活区角、生活游戏),把生活中的情景搬到主题活动中,以丰富主题内涵。生活内容无处不在,而我们的教育也无处不在。我们不仅要把墙面还给幼儿,更要把把墙面融入到幼儿的生活中去。
二、重视实践,使生活化课程具有可操作性
(1)养成教育中的系统实践。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远重要于知识,它决定着人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体现了一个人素质。幼儿的养成教育是需要练习和操作的。首先把养成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清理出系统的养成教育内容,然后设计集体活动、分组活动、区域练习角及生活操作角。这样的训练更有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这样的教育实践有效地培养了幼儿的生活习惯。
岭南文化融入幼儿教育实践研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值得继承和发扬。2014年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分学段有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岭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其独特的地域特征、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活的人物故事背景和充满艺术性的人文视角下所传承的民间艺术、民间游戏、民俗文化等贴合地方生活,也符合幼儿的年龄阶段和心理特征需求。幼儿教育过程中将岭南文化独特的文化底蕴、鲜明的地域特征、核心价值理念等植根于幼儿的精神血脉,成为幼儿成长的文化素养和品质塑造的基石,可通过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开拓幼儿园本土课程弘扬岭南传统文化来实现。
一、挖掘岭南木偶戏课程文化的意义
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木偶戏不仅是我国古老而优秀的文化遗产,还是个国际性的剧种,许多国家、民族都有将木偶戏引入幼儿教育的先例。例如伊朗研究者在德黑兰的十所幼儿园开展利用木偶表演来开展无烟家庭宣传教育活动,训练儿童了解吸烟的危害和自我照顾;巴西圣保罗东区的一间日间托儿所使用木偶剧场促进儿童口腔健康;研究者以伯克利木偶访谈的形式对幼儿的心理症状进行研究;用阅读疗法和木偶疗法相结合增加学龄前儿童的分享行为。当下,东西文化的融汇、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激增都使传统文化受到极大的冲击,但国学热的兴起也反映了当代社会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幼儿园的课程是奠基课程、教育的开端、启蒙性的课程,传统文化中晦涩难懂、背诵念经式的教学方式并不适用,而充满岭南风情的地方木偶戏作为传统戏剧艺术,除音乐、舞蹈、故事背景外,还将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融汇其中。木偶戏经过历史的沉淀,所甄选下来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既体现岭南人民勤劳、勇敢、务实、开放、兼容、乐观等个性特征,又向幼儿传递了岭南人民的文化价值和民族精神,更建立了幼儿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因此,将岭南木偶戏汇编到幼儿园本土课程中,让幼儿在成长中体验和领会岭南文化的精髓,从而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二、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实践探索
(一)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有效整合。岭南木偶戏来源于生活,故事内容、人物形象、表达语言、背景音乐等体现了岭南人民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幼儿对外部事物的观察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建立起感知认识,再对事物与生活的关联来进一步获得价值取向,从而逐渐形成完整的价值观。以岭南木偶戏来构建本土文化课程中要对收集的岭南木偶戏资源分类整合,将成人化的部分进行重构,将人物角色替换成动物或少儿形象以增强代入感,同时故事内容精简且有教育意义,便于与生活经验相结合。合理的筛选和改编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对岭南木偶戏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本土课程系统、科学的开发。(二)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环境创设。岭南木偶戏与幼儿园教育的融合不仅仅在于本土课程的教授,环境的创设也至关重要,让幼儿感受和体验到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变化,既能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体验到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传承岭南文化精髓,又有助于幼儿的性格塑造和文化素养的提升。1.环境的布置岭南木偶戏融合了音乐、雕塑、绘画、编织、手工制作等多种要素,因此可以使用不同的区域进行不同形式的环境创设。首先,根据幼儿对色彩的敏锐感知,将木偶外形丰富的色彩进行人物形象的塑造,同时配以对应的音乐或语言描述。其次,在场景布置的设计上应当注意贴纸和陈设物相关故事的层次和完整性,驳杂的人物形象容易让幼儿产生混乱的认知体验。最后,应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季节、不同的教学主题对贴纸和陈设物进行替换或变更,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还可以增强幼儿对木偶戏的兴趣,从而切身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2.活动区的布置为便于幼儿进一步体验岭南木偶戏的魅力,将幼儿园的岭南木偶戏体验区设置为以下区域:阅读区:以手工绘本为主要读物,辅以角色卡片。让幼儿对岭南木偶戏形成初步的认知,获取岭南传统文化氛围的熏陶,为后续活动提供先行体验。美工区:以木偶制作、涂色为主,辅以衣物制作、编织。让幼儿进一步接触岭南木偶戏的核心部分,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木偶的制作过程以及注意事项。在参与木偶的制作过程中,让幼儿产生人物角色的代入感,从而产生对岭南木偶戏的兴趣和感知。角色区:利用手工区制作的木偶,通过绘本中的先行体验,观看或参与表演。引导幼儿根据绘本来进行设计角色、让幼儿选取喜欢的角色、汇编故事剧本、幼儿角色扮演,形成角色的社会化具现获取对岭南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传承。科学区:以视频普及岭南木偶戏的传承与现状,让幼儿获知岭南木偶戏的起源、发展与困境。游戏区:以玩偶、手工制作、涂色、绘画等综合形式,让幼儿自由发挥,制作具有自我特征的人物形象,以岭南木偶戏的形式对日常生活中的人物、事件进行深度探索,获取对社会不同角色的认知和构筑初始的世界观、人生观。(三)岭南木偶戏应用于本土文化课的主题活动实施。在岭南木偶戏为主题的活动设计中,应当切合幼儿个体发展规律,探索和开发出一系列以岭南木偶戏表演为核心,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中的社会交往、语言发展、艺术陶冶、健康习惯等方面,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活动创设中,岭南木偶戏的引入内容与方式尤为关键。在学期初,木偶戏的专题表演、木偶戏艺人的专题访谈、木偶戏的历史探究等一系列活动都有助于幼儿近距离地接触到木偶戏。下一步再参与木偶戏相关的环境创设,制作彩纸、贴纸、手工绘本、木偶人像等,摆放、粘贴各种手工制品来美化环境,用手工制品模仿艺人对岭南木偶戏的表演,再到幼儿游戏活动中即兴创作剧本进行互动,最后将幼儿园接触到的岭南木偶戏文化传递到家中与家长共同分享,展现岭南木偶戏的独特魅力。在相关的主题活动中,从观看表演到近距离的手工制作,再到环境创设、模仿表演,最后的自我构建和与家长的互动表达正是对岭南木偶戏文化的认知逐层递进发展的过程。
三、基于岭南木偶戏的幼儿园本土文化课程的反思
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及其意义
摘要:幼儿教育是针对幼儿实施的教育,是启蒙教育。多年以来,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扭曲了幼儿教育的本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严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目标。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研究分析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和意义,希望以此文为广大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幼儿教育;本质;规定性;意义
“幼儿教育应当是什么”,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尤其是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社会背景之下,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进入重点小学、重点中学甚至重点大学,是每一个家长的愿望。在这样的“市场需求”环境下,很多学校为了迎合家长的喜好,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融入了太多小学化的内容,致使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严重,幼儿教育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本色。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之下,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幼儿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之下,幼儿教育是否应当进行应有的改革,以还原幼儿教育的本色,为幼儿提供一个健康快乐成长的环境?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幼儿教育实践经验,分析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及其意义。
一、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内涵
教育具有针对性和阶段性。如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等,都是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实施的具有针对性的教育。重视教育的阶段性和针对性,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新审视幼儿教育的本质。从根本上讲,幼儿教育可谓是基础教育之基础,是启蒙教育。对于幼儿教育本质的规定性,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幼儿的发展特点,将幼儿教育和其他的教育区别开来,彰显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纵观幼儿教育的内容,笔者认为,幼儿教育的本质有如下几个方面:首先,幼儿教育是模仿教育。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所学习的行为习惯,都是通过模仿形成。所以说:“正行为示范”是幼儿教师的基本素质,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的示范“正行为”,方能促进幼儿在模仿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幼儿教育是探究教育。幼儿是心智发展尚不健全的个体。他们好奇心强,喜欢探究和摸索,喜欢尝试。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学会放开双手,解放幼儿的头脑、让他们去想;解放幼儿的双手,放手让他们去做;解放幼儿的眼睛,让他们自由观察;解放幼儿的嘴巴,让他们自由表达。这些解放,都是让幼儿自主探索、健康成长,激发幼儿潜能的有效方式。第三,幼儿教育生活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诚然,教育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提升学生的社会生存能力。因此,幼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教育的生活性,并结合生活实践内容,强化幼儿的兴趣教育,提高幼儿的生活实践能力。第四、幼儿教育是期望教育。俗话说:态度决定高度。在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引导以及期望,有时会影响幼儿的一生。所以中国有个成语叫做“书香门第”,这句话所暗含的一个道理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作用。而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幼儿教师的对幼儿的认同感、智慧和人格的启迪,往往会给幼儿一个良好的引导,促进幼儿形成良好的价值观。所以说:幼儿教育是期望教育。
二、幼儿教育应当怎样做
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定位思考
一、技工院校办幼儿教育专业面临的质疑
1.社会认同度低
幼儿教育是人生的奠基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明显提高,加之幼儿园的“小学化”倾向,社会与家庭对幼儿教育的期望值很高,对幼儿教育教师的层次要求也逐年提高。技校能办出什么幼儿教育专业,技校生能做幼儿园老师吗?技工教育为“二流教育”甚至“末流教育”与幼儿园“一流教师”的反差太大,最多只能做个幼儿园里的保育员。
2.院校自身的困惑
幼儿教育专业学科体系庞杂,专业课程多,有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卫生学“三学”专业理论课,弹、唱、说、跳、画、手工、书法专业技能课,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等五大领域的教学教法,当前突出的幼儿游戏与指导、幼儿园环境创设与利用专业课,奥尔夫音乐教育、蒙台梭利教育等早教课程,还要参加成人高考、保育员、育婴师、教师资格证书考试,另外,初中起点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又较差,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低,最后只能“门门懂,样样瘟”。
二、幼儿教育专业的定位
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
摘要:当前,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教学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有助于改善幼儿教育质量,对提高幼儿教学水平具有较大益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积极探讨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的整合策略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详细分析幼儿教育与信息技术整合重要意义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幼儿教育;对策建议
幼儿教育的对象比较特殊,因此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极为重要。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不断进步,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多的开始使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幼儿教育也逐渐转变了教学模式,开始使用多媒体等设备辅助教学。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合理应用,使得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大大增加,教育效果有了很大改观。
一、幼儿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幼儿教育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相当普遍,尤其是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逐渐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改善教育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同时,由于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不太熟悉、多媒体设备使用不熟练等原因,信息技术的优势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另外,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含义理解存在偏差,片面的认为多媒体教学指的就是为幼儿播放视频和图片等,导致信息技术在推动幼儿教育效果改善方面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还有的教师虽然使用了多媒体,但教学内容却依旧是照搬传统模式,技术资源的利用效率很低,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幼儿教育思想和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幼儿教育整合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