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辅导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0:57: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教育辅导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园教师职称要点
幼儿教育是教育发展建造的开端,而幼儿教育的管理对今后的学生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有关幼儿园教师级别为:幼教高级、一级、二级还有一种叫小学中学高级。对于这职称评定时的各项信息是教育行业要注意的方面。
(一)幼儿园高级教师
1.任幼儿园一级教师5年以上;
2.具有比较厚实的幼儿教育工作必备的文明专业知识;能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育工作,教育教育经历比较丰富,效果显著;
3.具有组织教育教育研讨工作的才能,能辅导一、二、三级教师的教育教育工作,并在培育、提高教师文明业务水平和教育教育才能方面做出成果;
4.近4年以来,获得校级以上优异教师、优异教育工作者称号或1次考核为优异。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研究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探析论文
[摘要]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第二个阶段是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目前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有:应试教育的冲击导致学前班“小学化”“成人化”倾向严重;幼儿教育行政网络在政府机构精简中受到冲击,在园幼儿安全隐患普遍存在;农村幼儿教师身份不明,来源困难,师资队伍老化。政府是社会的主导和管理部门,利用财政经费支持引导幼儿教育,规范和管理幼儿教育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
[关键词]改革开放;农村学前教育;教育政策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农村学前教育政策分析论文
一、改革开放30年农村学前教育政策简要回顾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农村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这种巨大社会变迁,我国农村学前教育政策也经历了重大调整。
(一)第一阶段:依靠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着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农村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发展,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村家庭对于教育的需求与重视程度也空前增强。同时,党中央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培养科技人才,基础在教育”。为此许多省市都掀起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探索活动。为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1978年,教育部恢复了幼儿教育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教育厅也恢复幼儿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和教研机构,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幼儿教育行政干部和教研人员,形成由上而下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领导体制。1979年,全国托幼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并决定在国务院设立托幼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负责研究和实施有关托幼工作。此外,为保证和提高农村学前教育质量,部分省市在县乡两级设立幼教专干和幼教辅导员,并选派懂专业的干部担任公社(乡)中心幼儿园园长或公社(乡)幼教辅导员,负责乡村幼儿园(班)的业务指导。幼教管理体制的健全以及教育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业务指导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与发展,也为我国农村学前教育事业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达到顶峰奠定了强有力的制度与组织保障。例如:湖南省桃江县自1980年开始健全幼教辅导网,全县47个乡镇都配备幼师辅导员,县财政每年设立有1万元幼教专项经费,用于对幼儿教师的业务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支。这种培训与教研活动的开展有效保证了乡村幼儿教育的保教质量,大大提高了农村幼儿的入班率。据统计,1985年桃江县共办有幼儿班(学前班)599个,3~6岁幼儿的入班(入园)率高达85%。
此外,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不高,国家财力有限,在农村地区尚无法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实际情况,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认为举办一年制的学前班是当前发展农村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为此,1986年6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办好幼儿学前班的意见》,大力推动农村学前班的发展,并使得学前班在过去20多年中成为农村幼儿教育的传统办学模式。据统计,1989年全国学前班人数占在园(班)幼儿总数的47.3%,其中农村学前班幼儿数占农村在园(班)幼儿总人数的60%以上。群众集体和教育部门共同发展政策的提出,是积极应对集体经济解体、村社无法继续独立承担农村幼儿教育重任的一种理性选择,它有力地保障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二)第二阶段:依靠社会多元化供给发展农村学前教育
幼儿教育学生职后网络学习设计思考
1幼儿教育高职生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建设背景
网络学习共同体是由学习者、助学者在时空分离的情况下进行基于网络的问题解决与知识共享的学习系统。在该共同体中,学习者在助学者的干预下,进行学习沟通和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彼此之间形成一种相互影响的人际关系和某种“共同体文化”[1]。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终身学习已经成为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时代要求,在线协作学习模式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网络学习共同体就应运而生。目前,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在线学习共同体、虚拟学习共同体)已经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企业、IT培训机构等都已经开发了很多基于共同体理念的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共同体的新理念应用在教育教学研究领域中,国内学者已经在这方面有所研究[2]。例如,就教师教育专业的发展开发学习共同体学习平台等。随着国家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事业,众多的高职生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备受社会的关注,然而,幼儿教育高职生的职后教育和学习支持机制处于缺失状态,无疑不利于幼儿教育教师的职业生涯发展。基于华中师范大学“985”教师教育创新平台的一个子项目———教师职后数字化学习港的建设,给幼儿教育高职生职后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职后学习支持机制。基于该数字化学习港体系架构[3],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共同体,能够更好的为幼儿教育高职生的职后教学实践以及教研学习等提供实时帮助,真正为幼儿教育高职生的继续发展建立长效机制,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
2幼儿教育高职生职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设计
2.1幼儿教育高职生职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特性
2.1.1系统性
该学习共同体是一个有机系统,幼儿教育高职生、教育专家/导师/幼儿园一线教师、教育资源等都是系统的子部分,为整个有机系统提供应有的价值。幼儿教育高职生可以通过与教育专家/导师/幼儿园一线教师的交流获得教学、教研方面的提高;同时,幼儿教育高职生本身的一些教学经验也为教育专家的教学科研提供真实材料,为今后完善幼儿教育高职生的培养方案等提供准确可靠的实际依据。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提供教学技能、教学方法等的补充和完善。教育资源本身是一种生成性资源,通过幼儿教育高职生、幼儿园一线教师、教育专家等的相互交流而不断产生新的策略、技能,丰富并优化教育资源的内容。任何一个子系统的缺少都会影响整个系统。
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现状思考
摘要:分析了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存在普通话推进困难、教学中小学化现象突出、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等问题,通过分析造成现状的原因,提出了改变学校及家长观念、加强相关文件的执行与监督、提高师资水平等建议,以促进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凉山彝区;学前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幼儿时期对于一个人未来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前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作为全过程教育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幼儿进行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区教育水平同中东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学前教育更是短板中的短板。2014年6月,四川省启动《大小凉山彝区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要求10个深度贫困县在2015年以每县不少于10个的规模开办“一村一幼”学前教育点,在2016年实现村村全覆盖。随着“一村一幼”的实施,凉山彝区迅速建立了一批乡村幼儿园,结束了散居彝区农村没有学前教育的历史,为凉山彝区从源头上打破贫困“积累循环效应”提供了有利条件。但目前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亟须解决。
一、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现状
(一)普通话推进困难。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生存和积累知识的基础。在我国,普通话是我们的通用语言,少数民族地区由于语言的障碍而无法与人顺畅的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也制约着其脱贫的速度和效果,因此,国家把在少数民族地区推广普通话放在重要的位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4~6岁是儿童语言获得的关键时期,在学前教育阶段学习两种语言具有明显优势,不仅对儿童智力及认知有积极作用,还有利于儿童心理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这些地区推广普通话不仅提高当地人口语言交流的能力,也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然而,在凉山彝区学前教育的普通话推进十分困难。一方面,凉山彝区的儿童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语言环境中,对汉语比较陌生。老师向学生教授普通话,学生学习比较困难。而且,即使学生在学校里能坚持使用普通话交流,但一离开学校的普通话语言环境,与家长或其他人交流又回到使用本民族语言的状态,幼儿缺乏普通话交流的环境,从而使幼儿学习普通话的效果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这些地区“一村一幼”的辅导员,文化层次相对较低,自身的普通话水平也非常有限。根据课题组的相关调查统计,2019年美姑县参加西昌学院“一村一幼”辅导员能力培训第三期的140名学员中,成人及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学历的47人,仅占总人数的34%,普通话水平不入级的就有38人,占总人数的27%。辅导员自身对普通话掌握不是很熟悉,很多字词他们都无法正确发音,教师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他们在教授幼儿普通话时,教学效果明显受到影响。(二)小学化现象突出。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称“新大纲”)提出幼儿教育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充分肯定了游戏的教育价值,并确定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学方式。科学的幼儿教育就应该以游戏及活动为主要形式。但这些地区很多幼儿园由于缺乏科学的幼儿教育理念的支撑,另一方面受到家长观念的影响,因此长期以来很多幼儿园在教学中都表现为以知识传递为主的学科主义取向的教育观,教学中重科学知识的传递而轻游戏、活动的开展,以“排排坐”的授课方式代替游戏、活动为主的教学形式,以教授识字、拼音等内容代替五大领域的活动内容。在教学内容上,凉山的幼儿园最迫切的是要解决广大幼儿学习汉语,能听懂会说的能力,能使用普通话与人沟通和交流,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教学内容应该与上述目的密切相关,然而在现实中,很多幼儿园教学中没有充分融入上述内容反而大量教授小学化的诸如拼音、识字、计算等内容。在教学方法上,这些地区的幼儿教师学历偏低,大多没有学前教育专业背景,缺乏幼儿教育规律的科学认识,不能认识到游戏和活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他们在教学中常借鉴小学阶段的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按“排排坐”的班级授课制组织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剥夺了幼儿自由探索的机会,降低了幼儿的学习兴趣,也不利于幼儿知识的掌握,甚至对幼儿将来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三)教学组织缺乏科学性。在调查中发现,由于这些地区的教师缺乏学前教育的科学知识及教学经验,因此,教学组织显得比较混乱,整个过程缺乏组织性和科学性。调查中了解到,有的幼教点的教师不知道该如何组织幼儿的教学活动,简单地认为,幼儿到校后,教师只需要看管好幼儿,负责幼儿的安全就行了。因此,幼儿到园后,就安排年龄大的幼儿带领年龄小的幼儿玩耍,教师既不设计也不指导,幼儿在学校的一日活动完全是自发的,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没有组织,更谈不上教学活动组织的科学性。有的幼儿园虽然组织幼儿开展了教学活动,但教学的组织缺乏科学性的指导。幼儿园的教学应该是在生活、游戏、劳动等环境中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学习从而获得知识的活动。因此,幼儿园的教学不同于小学的上课或集体教学,而应该是将这些知识渗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之中;教学过程也不应是课程设计的翻版和再现,而应该是课程的重新建构;游戏是幼儿园教学的基本途径,而不是说幼儿教学就等于游戏;并且在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出直观性的原则,借助实物、模型、图片等材料让幼儿直观感受,引发幼儿学习兴趣。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在这些地区的很多幼儿园,教学中没有将知识渗透在一日活动中的意识,活动或游戏仅仅是形式上的开展,而没有将知识充分渗透在活动中。教学中,无视幼儿思维发展特点,忽略直观性原则,不能充分借助实物或模型进行教学。(四)教材的针对性不强。凉山彝区学前教育起步晚,发展中经验不足。因此,教学中常常借鉴非民族地区的经验,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常常以非民族地区的教学内容作为标准。其他地区的教学内容或教材反映的是汉族文化、城市文化、城市现象,但彝区儿童从小在本民族的文化生活环境中,他们甚至没有接触过城市文化,对城市文化或现象非常陌生,因此对教材中很多内容感到陌生。教学内容与他们的现实生活相差甚远,儿童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不高。不适合当地幼儿的实际需要。目前,针对该地区状况,虽然也编写了一些彝汉双语的教材,但在使用中受到教师专业素养的影响,这些教材的功能并未得到充分发挥。凉山彝族有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例如彝族的音乐舞蹈,独具特色的民族节日以及其自身的风俗习惯等。但由于这些地区教师专业素质的限制,大部分教师没有将本地文化融入幼儿园教学和日常活动中的意识,再加之很多教师对本地区的民族文化也缺乏深入系统的了解。因此,无法将本地优秀的文化资源加以开发,设计适合当地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特色课程资源。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不强,教育与当地文化脱离。(五)忽略幼儿活动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这一精神,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积极地挖掘各种教育资源,力求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发挥教育价值的最大化。然而当地教师缺乏环境创设的意识,缺乏主动利用当地特色资源创设幼儿教育环境的主动性。实践中,这些地区的环境创设并未体现出其应有的层次性、目的性、参与性等特点。有的幼儿园在活动区域设计时,投放材料随意,将不同的材料摆放在一起,并未进行分区,造成幼儿对不同游戏所需的角色区分模糊。有的幼儿园虽然对活动区域进行了分区,但教师也只是随意地分区,并不清楚分区的科学依据。导致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随意性突出,幼儿园环境并未体现出教育性的价值。(六)重知识传授忽略幼儿能力培养。幼儿教育应该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发展个性,促进智力及创造力、想象力为目的,更应重视幼儿能力的发展。但彝区深度贫困区的很多幼儿园却无视幼儿能力发展,以幼儿掌握知识作为评价教学活动的标准。以彝区幼儿美术教育为例,他们通常是让幼儿对实体模仿进行美术教学,在教学中以儿童模仿的相似度作为评价依据,这反映出其重视活动目标而忽略活动过程;重视知识传授,忽视幼儿审美感知能力的培养;重视对活动作品的评价,而忽略活动过程中针对个体表现的发展性指导等特点。这种教学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限制了美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和塑造完美人格功能的发挥。
二、造成彝区学前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表现及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主要表现
首先,教学内容方面。部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以小学一年级课本内容为主,包括拼音拼读、汉字书写以及难度较大的加减法运算。幼儿大脑发育尚不完全,理解很多知识比较困难,过早学习小学阶段的知识,不利于幼儿的正常成长。其次,教学方式方面。部分幼儿园采用小学化的课堂教学方式传授知识,授课时很少考虑幼儿的知识基础与接受能力,还给幼儿留一些家庭作业。这种教学方式与国家倡导的课程游戏化、生活化背道而驰,让幼儿觉得枯燥无趣,使幼儿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最后,教学科目方面。很多家长存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往往会给孩子报各种辅导班和兴趣班,如英语辅导班、美术班、舞蹈班等。这样会让天性活泼好动的幼儿缺少自主游戏的时间、自由成长的空间,不利于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思路
现阶段,很多幼儿教育活动没有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逐渐呈现出小学化的特点,对幼儿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严重影响。下面,从三个方面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解决思路进行探讨。1.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的想法,强迫幼儿无休止地学习小学阶段的各门知识,导致幼儿缺少自由玩耍的时间,这容易使得幼儿的学习压力过大,产生一些心理疾病,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要通过家长座谈会、微信群、QQ群等方式,经常与家长进行交流与沟通,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要让家长认识到自由宽松的成长环境对幼儿成长非常重要,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看孩子爱好什么,真正需要什么。要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充满童趣的童年,不要过早地用各种小学阶段的知识来灌输孩子。2.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幼儿教师的专业水平,落实保教结合的原则,是避免幼儿教育出现小学化倾向的重要前提。要根据幼儿园实际情况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通过不定期的培训,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转变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丰富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要让幼儿教师树立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成长规律,了解幼儿的经验和认知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幼儿园的各种教育活动都能符合幼儿心理发展规律。课程内容应关注幼儿的生活,采用游戏化的教学形式,引导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快乐成长。3.促进家园共育。幼儿的成长需要家长的引导和教师的教育,家园共育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家长和幼儿教师要联合起来,经常沟通与交流,达成共识,共同保护幼儿的天性,不给幼儿太大的学习压力,共同解决幼儿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让幼儿在爱的阳光下快乐成长。在家园共建过程中,家长要多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开放日亲子活动,积极参与到幼儿活动之中,扮演好陪伴者的角色,幼儿教师则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家访,了解幼儿的成长环境,并向家长介绍育儿知识及经验。要注重寓教于乐,让幼儿在玩耍中学习生活常识,学习文明礼仪,提高幼儿的心理健康水平,拓展幼儿的思维空间,充分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部分幼儿园教育呈现小学化倾向,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要想实现幼儿的健康发展,就要从家庭及幼儿园两个方面入手,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增强幼儿教育的科学性。要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提高家长的思想认识,明确小学化倾向给幼儿发展带来的不良影响,减轻幼儿的学习压力。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幼儿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育工作,给幼儿营造宽松健康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和谐、主动、健康发展。
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逻辑及其规范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我国学前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教育培训行业从无到有,由少到多,学前教育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这类辅导机构在提高幼儿成绩,培养艺术技能、促进全面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课外辅导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辅导机构办学资质模糊、师资水平差、管理不规范、过度宣传等等。因此,对课外辅导现象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从辅导机构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补充”、家长期望、相关部门监管、教师待遇水平方面进行辅导机构存在的逻辑分析且针对性地提出了规范课外辅导机构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课外辅导机构;规范
在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幼儿教育事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力求解决我国幼儿教育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国家开始以多种多样的方式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如学前教育宣传月、教师培训等形式,使社会认识到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也认识到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社会也对学前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种社会大环境影响下,幼儿教育机构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复杂,如早教机构、幼小衔接班、学前特长班等层出不穷。这些课外辅导机构可大致分为艺术扩展型,培养儿童的特长爱好如跳舞、画画;传统文化学习型,培养儿童传统的礼仪,学习传统知识;幼小衔接型,让儿童学习知识技能为升入小学做准备。但是这些教学内容是否真正是幼儿需求的,课外辅导机构究竟是为儿童锦上添花还是增加负担。尽管人们对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褒贬不一,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它一直存在着并且不断壮大着,说明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还是具有一定的逻辑的。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补充”,家长期望孩子长远发展,相关部门监管“鞭长莫及”,待遇水平都是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存在的逻辑。
1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存在的逻辑
面对当前社会上大量出现的幼儿课外辅导机构,这种现象的出现具有深刻的社会背景,如家庭经济生活水平的逐步提升,家长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用于支付孩子的教育问题。再如现在父母受教育水平较高,更加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因而对孩子的特长班和兴趣班需求也增多了。就目前社会对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态度来看,其存在的逻辑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课外辅导机构的内容被认为是对幼儿园教育内容的“补充”。从教育内容上看幼儿园的内容更丰富、更全面、更符合儿童身心发展,教育形式上是全体授课,但是幼儿的兴趣爱好多样,无法有针对性的照顾每个儿童。教育方式上是游戏与学习相结合,在玩中学。所以从辅导机构的角度来看儿童需要更多的发展兴趣爱好,知识技能,辅导机构基于知识观、能力观,为了让儿童学习更多的知识技能,更能在将来有更大的竞争力。但是课外辅导机构的教学内容是否能做到是对幼儿园内容的真正补充,而不是为了儿童的知识能力发展而盲目的制定教学计划。现阶段大多课外辅导机构的内容有音乐、游戏、反应训练、故事创编、古诗学习、思维训练等。但是并不是每一项内容都是适合现阶段儿童发展的,比如古诗学习、小学程度的数学,都是小学化的一种表现,为了提高儿童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而进行小学教学内容是不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儿童的能力是否只能通过辅导机构来提高,这些问题都有待解决。(2)家长选择课外辅导机构的根本原因是期望孩子长远发展。课外辅导机构是以营利为主要目的。通过各种营销手段,宣传推广自己机构的课程特色,利用课程特色去迎合家长的心里,吸引家长消费。由于中国传统社会观念和当前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方面也有急切的需求,为了让儿童未来有更好的竞争力,更好地发展,想方设法的让儿童学习更多。在双方需求互补的情况下,课外辅导机构应运而生。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思想根深蒂固,也成为推动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存在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教育被看作成功人生的基石。“只有好好学习,才有好出路”的思想从未改变,甚至在当今社会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思想中存在着的问题,儿童不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尊重儿童的意愿,不关注儿童真正所需要的所喜欢的。家长根据自己的意志去支配儿童,把自己认为对儿童好的东西强加在儿童身上。辅导机构应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但是现实情况却是他们过分关注家长的内心需求,而缺少必要的对幼儿身心发展实际需要的考虑。辅导机构正是利用儿童家长传统的教育观念,去迎合家长的心里来开设课程。社会环境的实际需求也是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存在重要逻辑起点。一方面,现如今社会发展节奏,知识更新速度更快,家长出于一种“不能让孩子输起跑线上”的想法来让儿童进行课外辅导让儿童多学,甚至提前学。另一方面,我国教育评价形式和教育选拔的形式很单一,通常以分数作为唯一标准。这就不得不使家长们着急了,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时代自家儿女能不能出人头地。自然要从小就培养,一定要比其他孩子先跑一步。在这个分数决定孩子一切的时代,家长有是有理由让孩子学更多的。[1]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影响的不仅是家长更是影响了一些辅导机构的运营。课外辅导机构的出现让许多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的学习问题,虽然有可能是机构的宣传影响了家长的心态,但是也提高了家长对儿童的关注度,调动了家长育儿的积极性。在紧迫的社会环境和家长有如此急切需求下,大部分以盈利为目的的课外辅导机构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在教学内容上更重视的是家长的看法和社会的紧迫需求而不是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教育目的发生了偏差,造成教学内容小学化的问题。并且只一味地去迎合家长,想方设法的让家长有更多的消费,没有对家长进行正确的育儿引导,造成家长的盲目消费。课外机构如此的营销手段损害了家长的利益,破坏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更是加强了现在的社会的紧迫感。机构也正是利用了这种急迫感,顺应了社会和家长的需求。在市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前教育课外辅导机构。(3)幼儿课外辅导机构有意规避监管。国家向来重视公立办学机构和私立办学机构的各种监督和检查,事关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健康发展。长期以来,不论是对小学课外辅导机构的监管,还是学前教育课外辅导机构的监管,从国家到地方的各级各类行政部门均下大力气进行教育机构的监管工作。但由于一些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利用国家监管中的一些尚待完善的问题,打“擦边球”,规避各种办学风险,或者逃避政府部门的监管,其中,各行政部门各司其职,缺乏监管政策联动成为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夹缝生存”的重要问题。比如,税务局主要是检查幼儿园有无偷税漏税问题;卫生局检查机构的卫生安全问题;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实施登记、注册;教育局检查幼儿的权益问题等等。各个相关部门并不能管理辅导机构的教育教学的问题,对于辅导机构教什么、怎么教的具体问题没有哪个部门可以深入直接管理。[2]在课外辅导机构中,多头管理现象同样是很严重的,各个职能部门之间无法沟通合作。当机构出现教学问题时各部门只能各司其职,不能对教学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各部门没有形成一个整体的机制。缺少了必要法律约束和行政监管,许多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的问题凸显,一些明显有违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拔苗助长式的课外辅导机构大行其道。而且由于他们注重对家长的宣传,导致许多家长不顾孩子的能力接受水平的将幼儿送进辅导机构。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急切心态而制定超出幼儿承受范围的教学内容,这就出现了小学化的情况。儿童不能完成学习任务就行惩罚、体罚等行为,都是严重损害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各个辅导机构乱开乱办的现象也很多,在小区或在个人家中开办。如果机构出突然停业或者倒闭,而家长又没有与机构签订合同,学费难以索回,最后权益受害的还是家长。(4)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反映出幼儿教师待遇水平低。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幼儿园教师的工资水平相对是偏低的,尤其是民办幼儿园教师和农村幼儿园教师更是如此,更严重的是,长期以来的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难以解决,许多教师面临随时被解雇的风险。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教师就会选择做一些兼职工作来增加自己的收入,更可能会辞去幼儿园工作转而去高收入的辅导机构。现在有一部分幼儿园也会开设兴趣班、特长班等让教师在课余时间兼职,来增加收入,或者由一些教师直接开办课外辅导机构,聘任本园教师兼任教师,都是被生活所迫。由此可以看出,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存在并出现愈演愈烈的状况,主要是由于教师工资水平较低造成的。虽然对于这些机构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师资,但是对于幼儿园来说方面来说就会出现一些问题,教师的精力有限不能兼顾双方,就造成了教师不能全心全力的去进行正常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影响了幼儿园的教学秩序,对幼儿园儿童的学习生活有了很大的影响。所以幼儿园教师为了有更多的收入,或者想有一个更加有保障的生活环境就进入了辅导机构做兼职教师。幼儿课外辅导机构占用教师大量精力,尤其是对与音乐舞蹈方面的兼职教师更是占用时间。这样必然导致教师没有必要的节假日休息时间,身心俱疲,严重影响幼儿园工作状态。虽然多方面力量采用各种形式限制或者引导幼儿园教师的课外兼职活动,以保证幼儿园正常教学秩序,保证教师基本工作状态,但由于教师工资待遇水平不高,许多老师铤而走险地继续从事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兼职工作。还有一些老师干脆辞掉幼儿园的工作,专职于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工作。这部分教师往往在幼儿园工作中都是骨干,或者能创造性地完成工作的教师,也隐性地造成幼儿园优质师资的流失。更有一些教师辞职后自己开办幼儿辅导机构,如全脑开发、各种特长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教师工作过低也是课外辅导机构存在的逻辑之一。
2幼儿课外辅导机构的规范
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意见
一、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和目标
我市发展幼儿教育的方针: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动员和依靠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多渠道、多形式地发展幼儿教育事业。
20*—20*年,我市幼儿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镇(区)中心幼儿园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集体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根据城乡的不同特点,逐步建立以社区为基础,以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灵活多样的幼儿教育形式相结合的幼儿教育服务网络,为0—
6岁儿童早期保育和教育服务。
到20*年,我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重视发展0—6岁的托幼一体化的幼儿教育,努力扩大幼儿教育规模。提高办园水平和质量,基本满足社会对优质幼儿教育的需求。到20*年,我市学前三年受教育率达到80%,标准化镇(区)中心幼儿园达到90%,争取再建一所公办幼儿园,再建一所市级示范幼儿园。90%的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受到科学育儿的指导。幼儿教师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达到教师总数的42%。
二、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