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法律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9 10:16:4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幼儿法律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园法制建设论文
摘要:幼儿园的孩子们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没有生活经验,非常容易受到伤害。在幼儿园教学中逐渐向他们渗透法制教育,使他们从小就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加强;幼儿园;法制教育;和谐
随着我国法制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幼儿园中的法制建设逐渐受到学校老师以及家长的重视,幼儿园教育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通过在幼儿园教育中潜移默化向学生渗透法制教育,能够使法律知识逐渐影响学生的生活,而且很深刻。幼儿园的学生年龄尚小,社会经验几乎为零,而且缺乏自我保护意识,遇到事件时缺乏应急能力,对自己所做的事情没有危险意识,为了使学生更加安全地生活,从小培养他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对幼儿进行法制建设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园孩子的理解能力差,让他们直接记忆枯燥的法律条文肯定是行不通的,那么,我们怎样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呢?
一、从珍惜生命开始法制教育
幼儿园的孩子犹如含苞待放的小花朵,没有经历过风雨,他们的思想很单纯,容易受到外界的诱惑而对自己造成伤害。因此,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珍惜生命就要从日常的行为中表现出来。比如,在过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躲避过往车辆;发现火情时要及时通知,或者拨打火警电话119;遇到暴力事件(如打架斗殴、敲诈勒索等)时要在保证自身不受伤害的情况下想办法脱身,然后及时拨打报警电话110或向别人寻求帮助;教会学生要懂得拒绝陌生人的诱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看似简单的知识,如果不及时教给孩子就会是他们健康甚至生命受到威胁。在日常的幼儿园教育中,老师还要逐渐向学生渗透哪些行为不能做,比如禁止学生玩火,不能将火源带入幼儿园;禁止学生私自下河游泳,防止溺水事故的发生,在发现有人落水时不要盲目下水救人,更不能因害怕而快速离开,要大声呼救,找附近的大人过来帮忙;自己在家或晚上睡觉时要关好家里的门窗,防止自身财物被盗;在公共场所或学校时要遵守公共秩序或学校安全规范,不追逐打闹,不登高爬墙等。
二、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
法律进校园推进依法治教工作方案
为了全面实施《县教育系统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六个五年规划》,推动法制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贴近学校、贴近教职工、贴近学生,根据县委《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县委发〔2014〕5号)和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县深化“法律七进”推进依法治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县法组办〔2014〕1号)精神,结合实际,县教育局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广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为切实开展好这项工作,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和依法兴教,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系列讲话精神,以“弘扬法制精神,普及法律知识,共建和谐社会、打造法治校园”为主题,全面贯彻县委《县依法治县实施意见》,落实教育系统“六五”普法规划,坚持以提高学校法制化管理水平为目标,以提高青少年法律素质为重点,大力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坚持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并重,法制教育与法制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工作,努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法律进校园”活动,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系统特别是广大师生员工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和法律素养,使全县广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自觉守法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校园违法乱纪现象得以有效遏制,真正做到学校依法管理、教师依法执教、学生自觉守法。
三、主要任务
教育局依法治教工作计划3篇
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大力实施依法治教,切实保障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顺利实施,促进教育健康和谐发展,更好地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总体要求,坚持法制教育和法制实践、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依法治教,为保障和促进全县教育的改革发展,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总体目标
通过实施“六五”依法治教规划,树立法治理念,使教育行政管理由依靠行政手段转向运用法律手段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使广大教师成为师德高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楷模,为青少年学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各级各类学校依法治校,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学校管理步入法治化轨道,确保依法治教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实现执法权限法定化、执法程序规范化、执法监督制度化、执法责任明确化,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快速、协调发展。
幼儿教师师德建设探讨
一、幼儿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亟须法治
法治与人治相对,意指国家采取一系列完善的法律制度来规范和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维护社会秩序。一般而言,法治不仅包含着法律和制度,还包含着思想、意识和理念。前者是显性的,后者是隐性的。隐性的“法治”决定着法律和制度的合理性及其能否获取普遍的服从。
1.逻辑关系:共同使命征途上的“相依为命”
幼儿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作为道德建设的一部分,隶属于德治。故此,我们上升到概念层面从德治与法治的关系这一角度来理解幼儿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亟须法治的必然性。其一,从内涵上看,法治与德治的价值互蕴。无论是德治,还是法治,我们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德与法的标准是什么?显然,只有体现社会普遍利益的法律才可以获得社会的普遍服从。这就是说,法律的权威必须源于自身所包括的道德内核,譬如体现人们对幸福、安全的期盼以及对正义公平的追求,否则它就会成为形同虚设的“死法”。道德的标准也是一样,多元化的道德必须借助于法治的民主与平等的意涵,方能为现代民主社会所接受。其二,就社会目的而言,都是维护社会统治。“法治”与“德治”均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在我国,两者皆是为了建立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使社会处于健康发展状态。其三,从调节机制来说,两者互成“补角”。前者主要借助于社会舆论、社会教育来培养人们道德情感,通过道德谴责来惩罚道德失范行为,是一种“软调节”;后者是由国家立法机构制定或认可法律来约束或制裁人们的行为,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是一种“硬调节”。其四,从法治建设对“德治”的作用来看,“法治建设不仅关乎法律的健全本身,而且关乎我国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走向,因此,以法治推进道德,是我们时代所面临的伟大使命”。学前教育作为社会的一个子系统,同样受到法治的影响。因此,用“法治”来推进幼儿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从逻辑关系层面上来说是行得通的。
2.实践诉求:幼儿教师师德失范行为需要法治的介入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旧的道德观念受到严重冲击,新的道德规范尚在建立之中,而教师正处于新旧道德交替的历史嬗变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考验。在此情况下,由于道德调节本身的非强迫性,一些幼儿教师严重违法行为屡屡出现,包括常见于网络的“虐童”事件、渐行渐远的“喂药”事件和偶有发生的“校车安全”事件等。对此,学前教育专家冯晓霞说道:“我们现在的法律太不完善,很多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更像是一个宣言和原则,对于这些违法的教师太宽容,很多虐童事件曝光后,无法处置,难以量刑,当事人仅仅被拘留和罚款,最后便不了了之。对于这些不止一次殴打、伤害孩子的教师,我们不仅要让他们负起相应的刑事责任,更要永久性地禁止他们进入这个行业。”很显然,由于“法治”在幼儿园的缺位,致使一些幼儿教师为所欲为,即使获得相应的惩罚,当事人受到了教训,也不能从整个社会形成一种强硬的威慑力,幼儿教师在内心深处欠缺“法律的威严性”。故此,我们必须在加强幼儿教育领域的法治建设,以规范和引导幼儿教育实践。
教育局“法律进学校”工作计划
为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贯彻省深入推进“法律进校园”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通知》的精神、《州依法治州实施意见》和《州“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2014-2016年)》,根据《县教育局法律进学校活动实施方案》、《法律进机关活动实施方案》,为扎实推进我县“法律进机关、进学校”活动,夯实基层法治创建基础,为提高全县教育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和中小学生的法律知识、法制意识、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增强领导干部的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执教能力,有力地推动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快速发,结合我县教育系统实际,制定县教育系统“法律进学校”工作计划如下:
一、明确目标,宣传到位,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
1.加强领导,明确目标,深入开展“法律进学校”、“依法治校”工作。一是注重法制教育队伍建设。为完善和严格执行教育系统学法、用法制度,全县各中小学校都应及时调整充实“法律进学校”、“依法治校”普法依法工作领导小组,完善体系。全县16所中小学及3所县城幼儿园需聘请兼职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各中小学的领导亲自挂帅,把普法教育和依法治校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建立以校长为龙头,以办公室、政教处、大队部为主体,以班主任、政治(思想品德)教师为骨干,以党、团、队组织为依托的学法、普法工作队伍,完善法制教育网络体系。二是明确目标,加强管理。根据县集中开展依法治县工作目标,我局认真制定教育系统“依法治县、依法治校”工作方案,统筹安排,强化管理,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持久地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我局专门对学校法制建设工作进行安排和部署,将法制教育工作纳入全局年度工作目标,要求各学校按时报送普法工作相关材料,全县教育系统的法制教育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2.在各中小学开办法制教育宣传栏。结合全国中小学交通安全教育工程、“六一”国际儿童节、教师节、“12.4”法制宣传日开展《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教师法》、《禁毒法》、《自治州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结合语文、思想品德、政治、历史等学科和地方课程,加强青少年学生交通安全、预防和艾滋病、诚信、禁烟、知识产权、国家版图等宣传教育工作,为师生营造良好的学法氛围。教育局通过“县教育网”开办法制教育专栏,及时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和学校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为干部教师及广大学生提供丰富的法制教育资源。
3.要求学校征订《法制报》等报刊杂志。各校购买vcd(dvd)光碟,征订法制报刊、杂志和青少年法制教育读本,供师生借阅以拓展干部教师学习渠道。
二、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深入推进“法律进学校”工作
幼儿园治安整顿工作汇报
园未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治安案件,一年来。无人员违法犯罪,无个人、集体上访等现象发生,今年还被授予“市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培养祖国的花朵的最初步教育,幼儿园是孩子的乐园。可以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度过童年时光,不仅学到知识,而且可以从小接触集体生活。幼儿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基础的基础,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院在这一年度的幼儿教育中,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主要加强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
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为切实抓好综治工作。坚持园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园长具体抓,其她领导齐抓共管。成立了园长任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年初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将各项综治目标进行分解,与班长、班主任、保育员、后勤人员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分解到班级、个人,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方位的管理格局。幼儿园还定期不定期召开综合治理、校园安全等主题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了园的综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运转。
二、完善制度。
健全了园务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职工职责》后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保教工作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园不断建立规范各种台帐。不断细化完善了门卫管理制度》家长接送制》及财物、重点场所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更加注意预防园内大型活动的安全,制定了各项《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全园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严格执行情况报告制,落实了属地管理”制度,做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可能存在安全隐患,通过和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促进综治工作取得实效。
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的运用
一、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适用探讨现状
(一)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的适用范围不清晰。在司法实践当中,判断当事人应该承担补充责任还是连带责任,最重要的依据是考察行为人之间是否为共同过错,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判定行为人应该负连带责任还是补充责任。根据权利与义务相一致原则,再具体案件处理过程中,行为主体行使相关权利,就应当承担一定义务。而现实情况往往是行为主体在权利与义务之间认识不清,趋利避害。面对很多错综复杂的案件,往往很难鉴定行为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自然也就产生了补充责任适用范围不清晰的问题。(二)补充责任所应承担份额无法科学确定量化标准。在具体的民事案件当中,作为主要责任的附带补充责任一方,具体该承担多少责任,并没有量化指标。法律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那么,在这里,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到底应该承担多少补充责任,况且,很多补充责任主体在现实当中会提前采取一些规避责任手段。这些也使得补充责任无法科学确定量化标准。(三)主要责任、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主体之间责任模糊。在具体司法实践当中,往往会遇到补充责任方与主要责任方以及连带责任方职责模糊情况,为了避免责任赔偿,三方会消除证据,甚至互相推诿,使得被侵害人的权利在几方责任主体之间无法行使被补偿权利。比如在很多企业与劳动者之间以及房产中介与租户之间的合同当中,拟定合同一方故意将主体模糊化,导致权利人在维权过程中因合同主体模糊无法立案,主体不合格立案遇到障碍,在现行社会中屡见不鲜,自然导致了连带责任与补充责任之间职责模糊的现象发生。在现实案件当中,被侵权方大多数是法律意识薄弱的弱势群体,社会不公平现象反映在主体责任、连带责任以及补充责任主体模糊上。使得被侵权人在维权路上遇到各种障碍。无法正常行使追责权利。
二、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适用性对策
(一)扩大补充责任在我国民法理论中的适用范围。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中到底适用于何种范围,应该有一个更加明确的标准化参考文件,这个标准的制定,应该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体规定量化参考指标。法律规定了补充责任适用范围是在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的补充赔偿责任,而实际情况造成侵权行为的因素很复杂,因此,补充责任的适用范围还应该在原有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基础上扩大范围,比如教唆、严重不作为等情况造成的侵权行为,就应该承担补偿责任甚至连带责任。(二)各项责任量化指标的制定。损害事实与行为主体未尽安全保障义务当中,各种因素导致二者因果关系程度不同,因此在鉴定因果关系的同时,应根据对侵权造成程度的深浅来制定主体责任、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量化指标,根据我国国情分析,当主体责任发生时,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的不明确,导致司法程序模糊化处理情况很严重,因此,根据侵权产生的损失,在各责任主体各自承担部分赔偿的基础上,将各责任指标细分量化非常有必要。(三)强化法律常识,深入开展普法工作。在具体司法实践当中,越是法律意识强的主体,越能推动案件处理顺利进行,在主体责任与连带责任和补充责任之间的划分也就更加明确。这样能为权利主体找到更加合适的维权途径,有效避免权利人求偿受阻。同时也防止权利人过度求偿引发过激行为。在普法过程中,一些特殊案例,法律工作者要有意识的引导调解双方向现有法律条款靠拢,将司法过程纳入到合理可控范围之内。
三、结束语
补充责任在民法理论适用性研究当中,首先应该将基础法律知识普及到位,让更多的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当侵权行为发生后,首先应该在责任主体之间责任划分上做出快速反应,同时增加法律援助措施,及时向被侵权人普及法律知识,将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明确权利范围,规避不必要的损失。防止证据被破坏和遗漏。在求偿过程中,做到合理维护权利主体和责任主体使二者的利益平衡。
高中生法制教育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和“依法治国”政策的确立,法律知识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高中生,只有不断提高法律素养才能更好的适应当下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可以避免因法律知识单薄所带来的危害。因此深化高中生的法制教育显得分外重要。本文主要从高中生法律素养现状、高中生法律素养现状产生的原因和深化高中生法制教育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中生;法律素养;法制教育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社会的法制化建设不断深入,目前已经构建成为较为完善的法治社会。作为高中学生,应该积极适应当前的社会发展,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加强法律素养。学校也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讲座活动,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也加强了法制教育。
一、高中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目前的高中学生在法律素养方面明显不足。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针对高中学生的普法活动力度,媒体也针对普通大众制作了很多普法节目来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但是作为祖国未来发展的希望,高中学生的法律意识依然十分淡薄。
1、法律意识薄弱
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管理分析
对于幼儿来说,幼儿教师是重要的启蒙教育者,对于幼儿的有不可获缺的作用。一直以来,幼儿教师都是作为十分崇高和神圣的职业存在,其不仅承担着教育幼儿知识的重任,而且是儿童的引导者和守护者。但是近来,网上曝光的幼儿园教师虐童现象层出不穷,让整儿幼儿教师队伍和家长背负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同时,也让幼儿教师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有所下降,甚至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以及社会文明的进步。对此,需要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努力,加强幼儿教育管理,为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环境。
一、虐童现象发生的原因
1.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还未加入幼儿教育,民办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的占有比例差别非常大。民办幼儿园招聘教师,相对来说,任职门槛比较低,导致师资队伍普遍素质较低,工资收入也低,整体缺乏职业道德和法律知识。很多城市公办幼儿园都停止进编,导致公办幼儿园也不能吸引更高层次的老师加入幼教行列。2.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学龄前儿童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如果受到伤害后,却不懂如何自我保护。很多幼儿因为害怕教师,即使受到伤害,也不敢告诉家长,默默承受,幼儿园和家长无法及时发现,从而助长了虐童现象的发生。
二、加强幼儿教育管理,消除虐童现象的建议
幼儿教育具有公益性特征,其主要职责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每个适龄儿童能够平等受教,这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因此,对于虐童现象的发生,国家和社会等多方面应共同努力,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为幼儿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学习环境。1.促进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学前教育在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公共事业。对于每个适龄儿童来说,享受学前教育是应有的权利,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各幼儿教育机构的规范,不然纵容虐童现象,导致事情恶化,使幼儿教育偏离教育发展规律。同时,应加快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政府对其加强规范和管理。第一,公办幼儿园的规模应适当扩大,并且明确开办幼儿园的标准和限制条件,从而解决目前存在的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第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准入门槛,特别是重视考核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同时,给予幼儿教师良好的薪资、福利待遇,倡导尊重教师,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认可程度,从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杜绝虐童现象的发生。2.提升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果幼儿教师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不尊重幼儿,不关爱幼儿,就无法顺利、有效开展幼儿教育,也就不可避免发生虐童现象。所以,培养和强化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是重中之重。首先,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必须热爱教育,且热爱幼儿教育,尊重和理解每位幼儿以及其语言、行为,给予幼儿人格上的平等。其次,幼儿教师需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能够发挥自身的专业素质,培养幼儿知识、礼仪、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同时,幼儿教师需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提升自己的修养,以和蔼的态度对待幼儿的打闹和哭笑。第三,幼儿教师应学会欣赏和认同幼儿的纯真,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积极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灵世界,有意识地为幼儿创建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从而根本上遏制虐童现象的发生。3.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虐童现象发生的一个重要诱因就是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因此,必须重视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给予幼儿教师更多关怀。第一,幼儿教师自身应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胸怀,加强自我心理保健,使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并学会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能够从容或者平常心对待幼儿的哭闹。第二,幼儿园方面应不断改善幼儿的教育环境,为幼儿学习提供一个和谐、轻松的环境。同时,定期组织幼儿教师进行学习和深造,让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并开展心理辅导讲座,解决幼儿教师心理上的困惑,打消他们的顾虑,促进幼儿教育活动的健康进行。4.完善相关法律制度。虐童现象的频繁发生,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忽略。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导致虐童现象频繁发生。因此,必须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在这方面,可以适当借鉴美国和日本等国家在儿童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并且根据我国实情,严格制定对虐童行为的判定标准,从而出台符合我国实情的儿童保护法、防治儿童虐待的处理办法如何判罚虐童现象,等等。5.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为了杜绝虐童现象的发生,加强幼儿教育管理,还需要社会各级力量的参与。关于这个方面,香港地区有80%的儿童保护工作是依靠社会力量完成的,政府和社会力量展开商业合作,具体来讲,政府以招标的方式召集和确定合适的社会组织,通过政府考核之后,赋予其保护儿童的权利和义务。这样通过和社会力量共同努力,进一步促进幼儿保护工作全面开展。同时,家庭教育也是一个重要方面,父母应注重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并且教授一些简单求助和自卫的方法,尽可能减轻伤害,争取更多保护合法权益的时间。
三、结束语
幼儿园综治工作的述职报告
2009年,在区、局、街道办综合治理领导机构的统一部署和指导下,我园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创建和谐平安幼儿园为目标,结合本园实际,加大依法治园、综合治理力度,使我园综治各项工作达到了预订的目标,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确保了师幼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我园长期安定团结的局面,从而促进和推动了我园保教工作的改革发展,为我园全面提高保教质量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现将我园今年的综合治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安全工作责任
为切实抓好综治工作,我园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坚持园长亲自抓,负总责,分管园长具体抓,其她领导齐抓共管。成立了园长任组长,全体中层干部为成员的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并在年初制定综合治理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将各项综治目标进行分解,与班长、班主任、保育员、后勤人员签订安全工作责任状,将任务落实分解到班级、到个人,做到层层有人抓有人管,责任到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全方位的管理格局。幼儿园还定期不定期召开综合治理、校园安全等主题会议,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排除安全隐患,确保了我园的综治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有序运转。
二、完善制度,做到综治工作有章可循。
我园不断建立规范各种台帐,健全了《园务制度》、《安全管理制度》、《教职工职责》、《后勤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保教工作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不断细化完善了《门卫管理制度》、《家长接送制》及财物、重点场所等的安全管理制度,尤其更加注意预防园内大型活动的安全,制定了各项《安全应急预案》,确保全园人身财产安全。同时,严格执行情况报告制,落实了“属地管理”制度,做到及时向有关部门报送信息,反映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和有关单位齐抓共管,密切配合促进综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深化教育,增强自护自救能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