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人文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15:11:4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院人文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院人文建设

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研究

人文关怀,当前理解为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个体丰富多样的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1]。随着现代社会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医院实施人文关怀制度不仅是对患者的关爱,也是对医务人员的理解,这为减轻患者身心疾苦、缓解医务人员身心负担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心理支持和人文环境保证[2]。安徽省公立医院在医疗改革方面争当先锋,深入理解并贯彻人文关怀制度建设的内涵和意义。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开展人文关怀示范医院创建活动,推动实施改善环境、促进沟通等方便群众就医的措施,在医院建立人文关怀制度方面做出率先之举[3]。安徽省公立医院用技术的刚性作用去治疗并治愈人的身体疾病,柔的关心、爱的补充给予患者更加体贴的服务,使刚性的技术与浓郁的人文氛围有机结合,刚柔并济,充分彰显医德仁心,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水平、更加满意的卫生和健康服务。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要想医院工作能够顺利、高质量地开展就要重视医院的人文关怀制度建设。

1人文关怀制度概述

人文关怀是以人为本,肯定人性和对人的价值的尊重[4]。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以患者的利益和需求为中心,体现出医护人员的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5]。人文关怀体现在医疗和护理服务的全过程中,就是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和护理,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让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感受明显改善,社会满意度明显提高,努力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6]。很多公立医院在几十年发展建设历程中,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已经上了一个较大的台阶,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医院的部分岗位、部分工作环节中仍存在人文精神缺失状况[7]。一项对920例门诊投诉原因分析的研究显示,因服务态度欠佳而投诉的占第一位,其次是工作不认真而造成的工作差错,真正涉及医疗技术问题的投诉较少,这已成为公立医院一个致命的弱点[8]。一些医院的工作人员仍然固执地认为,患者到医院来的目的就是治病,但事实上高端的医疗不仅包括高端的技术,还应包括高端的服务。技术实力与人文关怀如同拉动医院发展和腾飞的两支羽翼,二者缺一不可,在技术实力上公立医院的优势无可争议,但也要使医疗人文关怀拉动医院发展腾飞的另一支羽翼也更加有力地挥动[9]。人文关怀制度建设在安徽省已做出积极探索,计划到2020年,全省公立医院基本建成文化认同、措施有效、制度完善、保障有力的人文关怀制度体系。除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坚持以德治院外,医院应制定相关的规范来约束医务人员的行为,如医院应明确规定患者有“五权”,即知情权、选择权、保密权、参与权和享用权。医务人员应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方案、并发症的防范措施等。医院还应将医患沟通的有关情况作为考核医务人员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广大患者一致称赞的医务人员要给予奖励,反之则给予批评和惩罚[10]。此外,医院在人员编制、福利待遇、环境设置等方面,也应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医务人员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患者提供舒心的就医环境。

2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制度的现状

安徽省在医疗体制方面的改革一直走在前沿,公立医院也一直是改革的先锋队。2009年11月,安徽建立以体现公益性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目标,重构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机制,在481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试行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主要包括保障制度、管理体制、分配、人事、药品采购配送改革。2010年7月试点任务完成,基本实现预定目标。2012年12月,安徽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再一次在全国率先启动并全面推开,并于2013年1月1日起,集中招标的药品将及时配送至县级医院。全省74个县(市)148家县级医院药品全部实现零差率销售,遥遥领先于全国其他各省市[11]。目前,根据安徽省卫健委数据,安徽省74家公立医院的综合医改工作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取得突破,成效十分显著,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床位数分别增加至2016年的4.54人、4.56张,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扩大到14类54项,补助经费标准达到50元。全省不仅加强了12320卫生服务热线和便民医疗服务平台建设,更是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出多项改革便民措施,网上预约挂号等便民服务达164.3万人次。全省卫生总费用2015年增加到1460.42亿元,个人卫生支出占比下降到29.82%,新农合筹资标准提高到600元。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6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婴儿死亡率、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至4.09‰、5.46‰、16.42/10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人民健康水平提高、获得感显著增强。当今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为医生和患者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不可让技术成为人文关怀的障碍,人文关怀和技术深度结合才是当今时代的主流。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对医疗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需求,不论疾病轻重,患者都更愿意去大医院看病,再加上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医院级别越高,医生工作负荷越大。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上班时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的解释说明,更不用说关心患者、安慰患者以及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由此引发患者就医体验满意度日趋下降,医患关系日渐紧张[12]。20世纪70年代后期,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诞生,生物机械论的缺点逐渐展露出来[13]。世界学术界也呼吁回归自然、回归人性,并且指出医学研究除了关注疾病以外,更重要的是对患者人文情怀的关注。2016年RichardJ.Franke教授在耶鲁生物医学杂志中发表《姑息治疗和人文科学将患者集中到生命的尽头》一文提出“我们的任务是把不可避免的死亡作为生命最后一章,提出将更多的人文关怀纳入到癌症晚期的姑息治疗中,将人文关怀的精神融入生命的全过程,给患者一种更有意义、更人性化的体验”[14-15]。随着国外的医学进展,更多地强调以患者中心,在诊治过程中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在发达国家,人文关怀的建设发展较早。我国人文关怀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90年代,直到2000年以后,才有部分学者或者医务工作者撰文指出医学也需要人文关怀。与国外相似的是,国内学者以缺失和重建为切入点,论述了重“病”轻“人”、重“利”轻“义”等方面的缺失问题,并指出:“导入人文管理的理念,实行医院的人文管理”的重建方法[16]。而今国内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医院层面。安徽省也以医院为平台探索人文关怀制度的建设,推进人文关怀的发展。为使全省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觉更加舒心、服务更加体贴,进一步感受到诚信和友善,得到慰藉和帮助;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医疗安全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医患沟通更加充分有效;全省公立医院的服务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患者身心疾苦和医务人员身心负担得到显著缓解,安徽省创造性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即在全省公立医院建设人文关怀制度,打造一批患者满意、医务人员满意、社会满意的人文关怀示范医院[3]。

3安徽省公立医院人文关怀建设的空间

查看全文

医院人文教育问题及措施

1.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只有全院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才能确保医院各项综合指标得到快速健康发展。因此,我院要把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当作第一要务来抓,突出强化人文教育,加快医德医风建设步伐,着力抓好以下两方面素质教育。①加强培训教育,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抓好医务人员的素质培训和人文教育,注重提高医务人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以此作为新时期医德教育的重点。医学既有自然科学属性,又有人文社会属性,社会、文化、环境等都会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目前临床医务人员所受的教育,大多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很少涉及人文科学、人文精神方面知识,只有实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两者融合,才是现代医学完整结构,医学才会健康发展。因此,医院党委注重培训教育,着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新把医院党校培训、中国医师医学人文教育基地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作为推动全院职工培训教育的“三个抓手”,在年初制定组织安排全院职工开展医德医风与人文教育计划,开设了医院管理论坛,请国内外知名管理专家对全院中层干部进行管理知识培训;选派33位内部培训师到国内外学习,回来后对全院医护人员进行人文素养全方位培训,提升人性化的服务水平;开展资深员工的晋职培训,青年员工的知识技能竞赛,岗前培训新员工,使学习型组织建设颇具规模,医院因此成为“中国医师人文医学执业技能培训基地”。②创新服务文化,让患者享受到人文关爱:在新医改背景下,医院可持续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确实离不开自身的文化建设,医护人员要创新服务文化,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让患者在人文关爱中感动。近年来,医院创新推出“家文化”服务品牌,先后推出了“满意服务”、“感动服务”等一系列人性化服务举措,为特殊病人举行病房婚礼,让患者体会到如“家”般温馨,享受到人文关爱。医院37个病区全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优化工作流程,重视服务细节,改善服务品质,提升护理质量。其中神经外科荣获卫生部表彰2012年度“全国首批优质护理示范病房”称号,成为百色首个获此殊荣的示范科室,为同行做出了示范,树立了广西医疗卫生行业新标杆。

2.建立完善人文教育督查考评奖惩机制

医院建立完善人文教育督查考评奖惩机制,建立岗位风险电子信息库,从上至院领导班子成员,下至各种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岗位风险防范排查工作,初步构建起了全面覆盖、层层管理、重点防控、责任到位的风险级别防范体系,增强医务人员拒腐防变能力。此外,医院还通过信息化手段收集各种诊疗信息,创新管理对全院用药进行在线实时监控,建立药物使用电子预警防范体系,变事后查处为事前防范违规用药行为,实现医生开方用药、药品使用的规范化、数据化、网络化和信息公开化及在线追踪监控化,从而实现对本院非常态化用药现象,及时发现、预警提示、评价分析、纠正改进的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及时干预,促进医务人员廉洁从医,对医务人员诊疗行为实行奖惩,努力提高医务人员的医德素养。

3.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提升医护人文素质

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活动,能够不断提升医护人员的人文素质。为此,医院党委从2010年7月开始在广西率先开展医学伦理查房活动,把党委工作延伸到病房。由党委书记、副书记每周带队深入病房,从病区文化、医患沟通、知情同意、隐私保护、爱岗敬业和廉洁守纪等方面对科室进行走访,了解基层职工、病人及其家属的最真实感受、建议并反馈回科室,“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使医学伦理查房成为有力的鞭策手段和监督机制,把党组织建设与思政工作有效结合起来,使党组织的温暖与关怀走进病房、贴近患者、贴近职工,虚事实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经过一年实践,临床科室医护人员的伦理关怀意识和人文服务意识大为提升,就诊患者对医院满意度大为提高。

查看全文

医院人文管理分析论文

1人文管理的内涵和特征

人文管理是强调被管理的对象、主体性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是一种人性的管理,也称作人本的管理。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来思考管理的方式,是一种软性的管理。其实质就是以人为主体的管理,它区别于军事化管理的强制性,更着重于激励人的自觉性。不同的人有不同需求,能够把这些不同的需求进行有序和谐地整合,通过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来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来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这是人文管理的核心目的。

人文管理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作为个体的人,具有自尊、自立、自信、自爱、自志、自强的本质;二是作为群体的人,具有尊重人、理解人、善待人、宽容人、成熟人、创造人的属性。

2人文管理的意义

人文管理是人类管理科学史上的一场革命,是一次了不起的质的飞跃。按人的发展进程,人文管理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人性化管理,即类与群体的管理;二是人格化管理,即群体与个体的管理。前者是按人的发展属性进行有序的管理,后者是按人的生存方式进行和谐的管理。

在管理科学不断发展的今天,人文管理的出现无疑有着重大意义。他使人作为个体人的时候能够得到社会和他人的足够尊重。随着人类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个体人对精神生活和谐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文管理顺应了这一历史要求,应该得到管理者的足够重视。

查看全文

人文关怀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

医院作为我国社会极为重要的服务性机构,其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命安全,在现代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期,医院的建设也应适应时代的潮流,加强服务、提高服务质量。由于患者的特殊性,医院的服务对于人性化的要求更高,所以在现代医院的建设中,人性化关怀理念,就成了医院服务工作中的重要原则。医护人员自身需要加强对人性化关怀的理解和认识,尤其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中,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进行人性化关怀理念的学习,为向患者提供更加高质量的服务奠定基础。

一、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的概述

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指的是坚持以人为本,对职工自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问题,进行关注,并积极提供帮助,对其进行解答,注重对职工的理解、尊重和关心,为职工主体性的发挥,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人文精神的体现。在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人文关怀理念的灌输,更多的是为医护人员创造更加和谐的工作环境和氛围,影响其思想,促进医护人员思想道德水平的提升,从而增强其综合素质,最终提高医院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二、人文关怀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一)满足医护人员的需要。无论是从事什么行业,工作人员都需要从工作中获得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以及满足自身在社会生活中的需要。一般来说,工作人员从工作中需要满足安全、社交、尊重、心理,以及生理方面的需求,对于医护人员来说,同样需要满足这些需求。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一个人在工作中需要被满足的最大的需求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而人文关怀理念为医护人员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高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使医护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自身的价值。(二)肯定了医护人员的工作价值。医护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就是救死扶伤,被称为白衣天使,因此医护人员的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需要的是对生命负责,无论是工作的需要还是医护人员自身的素质,其工作都体现出了重要的价值。人文关怀理念中,除了对病患的人文关怀之外,也包含了对医护人员自身的包容以及尊重,所以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人文关怀理念的研究,也是对医护人员的尊重。(三)提高医护人员思想素质。医护人员的工作与人的生命及健康直接相关,其工作质量会对人的生死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对于医护人员来说,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素质,是其必须具备的素质,但是现代社会的发展,很多医护人员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出现了各种问题,因此,想要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就需要用人文关怀理念,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提高医护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服务的质量。

三、人文关怀在医院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

查看全文

人文关怀和医院人事管理探索

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应该有利于吸引和培养在医学科研和临床实践方面优秀合格的人才,还要通过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留住人才,只有这样才能健全医院的医务管理人员队伍和结构。受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我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僵化,人文关怀不足,随着新医改政策的颁布,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医务人员职称评定以及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等制度已经开始实施,如何通过树立人文关怀理念加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也成为了医院管理中的又一个新的课题…。

1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和人文关怀

医院的职责是救死扶伤,医院在实践这一职责过程中,医务人员是最为根本的保障。医院作为知识密集型的组织,具有人才相对集中、人员专业化强等特点,医务人员的职业角色也具有职业专长、职业责任、职业忠诚和职业规划等特征,这些都凸显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因此,开展医院人力资源管理除了坚持一般的管理原则外,也要重新审视医院组织和医务人员的职务角色定位。在医院人力资源管理中,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的价值,也就是提倡人文关怀的理念。人文关怀集中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注、尊重和重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作为医院管理的重要部门,履行其部门职能时应认识到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从人文关怀的理念出发。

2人文关怀与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制定

制定医院人力资源战略计划也要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明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和目的,利用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医院未来的人力资源供需做出科学预测,并制定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方案和具体实施方法,要使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等人文关怀理念充分体现出来。例如通过分析医务人员对各科室人力资源的配置和需求的意见和想法,对医院人力资源的现状进行评估,根据医院的发展计划和学科建设发展方向,制定人力资源的招聘引进、配置培训、培养发掘等办法和措施[21。

3人文关怀与人才招聘和人才培养制度

查看全文

医院患者安全文化建设探讨

1国内患者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对患者安全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对比当今医学科学和管理科学的飞速发展,患者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快进步,但国内患者安全的现状仍不容乐观。

1.1患者安全教育缺失

既往的医学教育中缺乏患者安全教育的内容,关于患者安全的认识多数在于从医者、管理者在工作实践中自发地摸索与应用,往往是不自觉地获得相应知识和技能,鲜见于上升到完整理论水平及观念;对患者安全的认识显然失于片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推广、普及、警示及教育意识,管理者对系统的改进缺乏积极性和敏感性[3]。

1.2医疗整体化概念缺乏

医疗从业者多数混淆患者安全与医疗安全的概念,缺乏医疗整体化概念,仅仅注重生物医学模式的运作特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疾病不见患者,将疾病部位和患者总体割裂,缺乏诊疗过程中所有相关部门的交流与配合,缺少患者重要信息的传递与沟通;医疗、护理、检验、放射、后勤、物流、设备、水电、安全、财务、管理等所有相关部门各自为政,“就事论事”,无法将患者就诊全过程做到整体连贯,导致隐患处处,且反复出现、难以纠正[4]。

查看全文

高等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研究

〔摘要〕高等医学院校作为培育祖国卫生事业人才的重要教育基地,其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也愈加重视,但目前医学人文教育在医学院校中仍有提升空间,分析了当下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如下改善对策:促进医文结合,优化课程体系,营造校园人文氛围;转变传统医院管理观念,增强医院人文文化建设;注重人文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夯实学生人文基本功,转化为人文执业技能。

〔关键词〕医学模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

高等医科院校作为培育祖国卫生事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医学生的人文教育,培养兼具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的医生,是其义不容辞的使命与刻不容缓的任务。

1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

人文教育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方式,其结果是使学生具备人文知识、彰显人文精神、外化人文行为,其实质是人性的教育。而医学人文教育就是在一般人文教育的基础上,将人文精神与医学相结合,其核心是尊重一切与医疗有关的人的价值。主要包括:尊重、热爱和敬畏生命[1]。总而言之,医学人文教育在于使医学生在观念、精神与哲学的层面自觉形成科学与人文相容的认知方式、思维方法与知识结构。

2医学院校人文教育的现实困境

查看全文

医学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1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1.1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需要。医学的发展从传统的医学生物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说明现代医学不仅是自然科学,而是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互交叉融合的综合学科。医学的发展与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密切相关,塑造、培养和弘扬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现代医学教育的核心理念及直接目标,而对患者健康利益、医疗权利及人格尊严的尊重与关爱是医学人文精神的主要表现形式。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状况不仅能够反映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也折射出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现代医学教育应注重医学与人文教育的整合,只有不断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医疗实践中发自内心地关心和爱护患者,自觉的尊重患者的人格和自尊,培养出合格的医学人才。1.2医生职业道德建设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地发展,人们生活水平地提高,人文理念地更新,患者主体意识地加强,患者不仅仅关注医生的医疗水平,而且,对医生的医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患者为中心,救死扶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良好医德的根本宗旨,又是作为一名临床合格医生的根本。当前在拜金主义、医疗技术至上等不良思想的撞击下,医生的价值观受到了诸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导致了医学人文精神以疾病为中心,而有悖于“以人为本”的医学综旨。如何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赢得患者对医生的尊重与信赖,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而加强医生的医德培养,实现医疗技术与人文精神相融合,才能体现“医乃仁术”的基本医德原则。1.3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需要。随着临床医学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医生更多专注于患者的局部,而忽略患者作为人所应付出的情感关怀与人文关怀。医学生要学会对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患者在求医过程中的艰难和艰辛,对医学知识的欠缺及不了解,此外,还要承受着巨大的经济和心理压力,这就需要医护人员地理解和关怀。医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患者想要了解的病情和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疑问要耐心细致地解答,理解患者的焦虑心理,在解决患者病情的同时给予患者更多的关怀和帮助。通过对医生人文素质能力的培养,使医生学会尊重、理解患者,耐心解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取得患者的相互信任,促进医患关系的和谐发展。

2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现实状况

2.1医学教育重视专业学习轻视人文素质培养。医学教育中医学人文教育正在被边缘化,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1)医学人文教育课程体系设置不完善,据统计我国84所医学院校人文社会类课程平均课时为62个学时,仅占总课时的1.71%,临床医学专业人文课程只占总课时的8.85%,而且大部分还是选修课[3],有学者提出增加医学人文课程和课时,但势必会增加医学生的负荷,既不必要,也不可行[4]。(2)医学人文教育师资力量薄弱,在医学院校从事医学人文教育的大部分教师都是文科专业毕业,缺乏医学教育背景及医疗实践,对医学的体验与认知多数停留在感性认知阶段[3]。(3)在医学人才培养及教育评价标准等核心层面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影响力较弱,因此,在医学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案中不能充分体现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也没有深刻反映社会关于加强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5]。2.2医学生职业观及价值观存在偏差。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医学生人文精神经受着各种文化的考验和侵蚀,整个社会的急功近利、浮躁风气、世俗及功利文化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自我选择。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医学院校不断扩张,在校医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使得人均医学教育资源急剧下降[6],而部分医学院校对人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过分注重于医学知识地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地培养,使得医学生们将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到医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而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人文实践活动[6]。此外,在基础教育阶段过早的文理分科,部分医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比如职业信仰缺失、价值观感悟肤浅,在实用主义及个人名利面前,缺乏关爱意识及职业奉献精神[6],导致医学生对职业价值观取向存在着偏差。2.3临床医务人员缺乏人文素质教育。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人文修养对实习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及训练起着关键的作用。目前,部分临床医务人员不清楚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不了解作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具备怎样的医学人文素养,更缺乏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修养,因此,也就无法向临床实习医学生进行人文素质地培训及训练。此外,在本行业中极个别临床医务人员身上体现的不正之风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医学人文精神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来由于医院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忽视了对员工人文素质的教育及培训,以致长期以来形成的医院文化氛围不利于医务人员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形成。2.4社会不良思想的消极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大量涌入及派生,如“实用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使得医学生越来越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和功利性,而短期内看不到经济效益的人文知识学习及积累已成为学习的额外负担。另一方面,一些医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从个人利益及需要出发来谋划自己未来的发展,每日只倾心于自己的临床及科研工作,不注重用心培养自己的奉献精神和关爱他人的思想意识,缺乏作为医务人员应有的职业素养及人文精神,因此,一旦这种不良思想放任自流,将会阻碍医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及人文精神的养成。

3临床实习教学中应融入人文素质教育

3.1临床实习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临床实习是医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从医学生向医生过渡的必然阶段,对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临床技能及医患沟通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面对当前较为复杂的医疗环境,人文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临床实习教学过程中带教老师要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使学生感受到医者应有的气质与风范。带教老师在医疗实践中通过言传身教,将敬业精神与患者交流沟通能力自然地传输给学生,使医学人文理念渗透于临床教学实践中,促进医学生角色的转变,提高学生的临床观察能力。此外,还应强调医疗与法规的关系,强化医学生法律意识,在诊疗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理念,使他们在临床实习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3.2加强临床实习带教老师人文素质培养。带教老师在对医学生临床带教的过程中起主导地位,是医学文素质教育最直接的实施者。带教老师的医德医风及人文素质修养对实习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实习带教老师要从我做起,加强自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医院要加强带教实习老师医学人文素质培训,建立人文素质教育的考核与培训制度,将医学人文精神与严谨的科学态度作为医学生培养的主要任务,在临床实践与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实习带教老师的医学人文素养[7]。带教老师应注重自身人文修养的提高,身教重于言教,自身不仅需要具备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超的职业技能,还需要有丰富的内涵,还需要有健康的情趣、高尚的医德、丰富的内涵,在临床教学阶段用自身魅力来教育和感染实习学生[7]。3.3建立临床实习教学人文素质评估体系。医学生在医学院校学习期间接受了人文素质教育课,而在临床实习阶段踏出校门步入社会、初次接触患者,缺乏相关医学人文素质的培训与学习[8],因此,应改变传统观念建立教学医院实习医师人文素质教育的评估体系,将有助于人文素质教育持续、有效、规范、系统地开展。譬如,增加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论课程,聘请一些知名专家定期来医院开展医学人文素质讲座,使新来医院的医学生认识到在临床实习期间不仅要加强医学理论知识与技能学习,还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地训练与培养,医院也可以定使医学生[8]。在临床实习期间医院应制定明确的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并将其纳入临床实践、出科考核、毕业考试和招聘面试中。3.4营造医院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文化建设在医院地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医院人文教育氛围是一种巨大力量,会对临床医生及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医院人文教育贯彻“以患者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医院的人才资源优势,开展多形式、高品位、积极健康的人文文化活动,提高医院职工的科学素质和人文修养,如通过弘扬主旋律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关爱病患的志愿者服务活动、以先进为表率的名家讲座等形式来加强医院人文精神地建设。医院良好的医学人文氛围,营造良好的医学人文氛围,可以提高员工的凝聚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吸引更多患者,在良好的医院人文精神熏陶下,医学生不但会加强自身医学理论与技能学习,也会主动践行医院的人文要求。良好的医院人文氛围,对临床实习期间医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起着事半功倍之效[8]。总之,随着现代社会地发展,医学与人文呈现出相互关联,互相融通的关系,这就要求医务人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专业技术,还要有高尚的职业人文精神,因此,这就要求医学生在临床实习期间不仅要加强医学专业知识地学习,同时更要注重自身人文素养地提高和积累,使自己在未来的医学道路上能够真正成为一名技术过硬、医德高尚的好医生。

查看全文

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研究

摘要:阐述了人文素养、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的定义与内涵,介绍了国内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体系,总结我国护士人文素养教育存在的不足,为构建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教学体系提出建议。

关键词:护士;人文素养;护理教育;护理教学;综述

“新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战略”的战略性部署[1]强调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要求不断提高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而提高护士人文素养成为新时代“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必然要求[2]。医疗卫生服务行业应培养具有更强的创新性服务理念,综合运用医学知识、人文以及自然科学等知识的创新型人才[3]。Cheon[4]认为护理人文是以人为本,将对人的理解、护理与美学知识的整合,以及带有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其范畴主要包括护士职业道德、护士的职业形象美、人际沟通技巧及护士礼仪等方面。护士人文素养可以概括为护士具备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以及人文科学等方面的修养,由护士必须掌握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等知识体系,以及与由政治观、价值观、道德观等的精神体系所组成。护士人文素养在护士的价值抉择、政治取向和行为能力培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5]。良好的人文素养可以使医护人员自觉地关怀他人、关心社会,形成健全的人格,提升其综合能力[6]。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有助于病人加速康复,营造良好的医护患关系。人文素养教育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自身实践使其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个人相对稳定的内在品质。护士人文素养教育是使护士了解、习得其特有的职业品质并运用于临床实践的教育方式,在校学习对其在社会化过程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7⁃9]。护士是否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取决于其在学校教育以及临床实践中接受人文素养教育的状况。

1国外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国外护理界最早重视人文科学教育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将人文科学教育作为护理职业教育的一部分[10]。韩国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加大了伦理教育力度,但存在对护理伦理学教学重要性认识不足、护理课程缺乏有计划的伦理学指导、教学时间相对偏少、教学方法受限及缺乏合格的专业伦理学教师等问题[11]。目前,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研究中大多数为医学人文素养的一个维度,较少对护士人文素养进行整体描述,且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条目。

2国内护士人文素养教育现状

查看全文

妇产科人文执业能力培养

〔摘要〕对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内涵进行分析,通过深入访谈了解当前妇产科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现状,并据此提出培养妇产科医师人文执业能力的对策,主要包括夯实妇产科医师医学人文知识基础、开展妇产科医师人文技能培训、在医德医风工作中融入妇产科医师人文执业能力评价和将新医学人文观融入医院文化建设中。

〔关键词〕人文执业能力;妇产科医师;医学人文

妇产科是临床医学四大主要学科之一,对守护妇女身心健康、提升生殖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由于诊疗对象的特殊性,妇产科医师面对的往往不仅是一个孕产妇,更是整个家庭,这就要求他们不但需要娴熟的医学专业技能,更需要良好的医学人文执业能力,正如著名妇产科学专家郎景和院士所说,“医生给病人开的第一个处方应该是关爱”⑴。

1妇产科职业特点

妇产科风险性较高,涉及人群广、社会关系层面多,又牵扯婚姻、家庭和个人隐私方面,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首先,在诊疗对象方面,部分孕产妇由于是第一次怀孕生产,往往伴有焦虑、恐惧心理,甚至会出现孕期抑郁症;同时,女性患者有着显著的心理特点,如有些患病部位是隐私处,在进行查体时难免有羞涩、紧张等情绪,有些所患疾病涉及个人的生活隐私,甚至患者认为“难以启齿”,容易敏感、多疑,这就要求医师能够耐心倾听、仔细观察,能够给予孕产妇人文关怀。其次,诊疗任务复杂。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并发症,如脐带脱落、子宫破裂、羊水栓塞、产后出血等意外情况,并且多数都会给产妇和胎儿同时带来健康甚至生命威胁。再次,生育文化影响较大。受传统文化影响,一些人将女性的身体视为传宗接代的载体,且所有人都对于新生命的诞生充满期待;而产科医师需要同时面对孕妇和胎儿两个对象以及背后的整个家庭,加之随着女性自主权利的觉醒,一些孕产妇更希望对自己的身体做主,这就要求医师能够很好地处理产妇与其丈夫及其整个家庭的各种关系。

2医学人文执业能力的核心内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