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贸易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30 09:23:3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药贸易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药贸易论文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论文

摘要:在健康服务贸易领域,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近几年增长速度较快,也面临着许多制约其发展的法律制度和法律问题。本文主要探讨商业存在服务模式下,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的贸易壁垒问题,并对市场准入壁垒问题在GATS框架下进行分析,最后就如何减少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壁垒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商业存在;贸易壁垒

与传统中医的诊疗服务不同,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更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和优势,容易为东道国成员所接受,因此,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是中医药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但是,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在市场准入方面遭遇了诸多贸易壁垒。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概述

(一)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模式

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提供模式主要有四种: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在中医养生保健服务贸易中,其服务提供模式往往不是单一的。在全球化和信息时代,商业存在日益成为中医药养生保健服务贸易的主力军,成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在海外得以长久存在的主要战略支撑。

查看全文

诠释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目前,我国教育服务贸易存在较大的逆差,而且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既有制度方面的,也有提供教育服务的微观主体方面的。要改善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从宏观方面要进行制度创新,有效解决留学生的学习费用,放宽对民间资本的准入限制,完善现有的外国留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微观方面,要有效整合高等教育资源,加快教育品牌建设,走教育服务品牌特色化道路。

关键词:教育服务贸易;贸易逆差;高等教育

一、我国教育服务贸易逆差的表现

(一)我国接受外国留学生与派出留学生的比例严重失调

根据中国加入WTO的承诺,对境外消费未作任何限制,对过境交付未作承诺,允许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教育服务提供者来华工作。由于以上承诺,加入WTO后,我国赴外留学人数增长迅速,吸收国外来华留学人数有所增长,但远赶不上前者的增长势头,因而我国的教育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0年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出国留学的人数要大于来华留学的人数,呈现“逆差”状态。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已经达2000万,居世界第一。以OECD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外国留学生占本国在校大学生人数3%标准计算,我国每年招收的留学生可以达到60万人之多。即便是招收留学生最多的2006年,也仅仅达到了此标准的27.12%,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巨大的差距。

(二)我国教育服务贸易中的外汇流入与外汇流出也存在巨额逆差

查看全文

中医药国际化出口营销战略综述

论文关键词:中医药;出口;市场营销

论文摘要:文章分析了中医药的出口营销现状及内外部环境,并提出和阐释了中医药国际化进程中的战略决策。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独特的重要卫生资源,是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色优势。随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使医学面临着一系列尚未解决的困难,如人类身心疾病增加,现代疾病不断出现,老年人的慢性病和退行性疾病逐步增多等,导致了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相结合的模式。加之化学药品毒副作用不断出现、医源性、药源性疾病日益增加,以及生化药品研制成本巨大,医药费用昂贵等现实问题的存在,人们开始把眼光转向更为自然的传统医药领域,把防病治病和健康需求的目光转向了天然药物,更瞄向了具有悠久临床历史的中草药。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与70多个国家与地区政府卫生部门签订了合作协议,中医药已传播到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外现已有中医、针灸机构5万余所,中医师两万余人、针灸师10万余人。随着中医药在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正面临着国际化发展的大好时机。全球现主要有四个中药市场: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西方市场、非洲及阿拉伯市场。这是一个发展中的庞大市场,也是我国中医药出口的主战场。

近年来,随着天然药物国际市场的形成,我国中药产品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2006年已超过10亿美元。我国中药产品已出口到五大洲135个国家,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

然而在国际中药市场每年的销售额中,中国所占份额却很小。中国作为世界中医药理论最完善、经验最丰富的国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将面临着更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如何实现中医药走向世界的挑战。本文将进行市场分析后做出相应的国际化营销战略决策。

查看全文

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综述

论文关键词: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策略

论文摘要:基于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特殊的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医学理论,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在治病扶伤方面各有所长,其中的一些著名方剂疗效显著,至今仍有巨大的利用价值。随着我国加人WTO和国际经济活动的增多,在国际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也愈显重要。我们可以通过专利权,商业秘密,商标权和地理标志等法律方法寻求对知识产权的域外保护,也有必要通过行政模式和特殊的知识产权保护途径,保障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在国际上不受侵害。

1、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必要性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国家,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各少数民族的传统医学和汉民族的中医学是我国各族人民群众在与疾病作斗争过程中形成的宝贵经验,历经了长久的发展历程,在历史上为我国各族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今天依然是我国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构成了我们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财富。少数民族传统医药是指我国各少数民族在历史上创造的和沿用的传统医药的总称。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和生产方式的差异,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医学体系,在治病扶伤方面也各有所长。这些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今天仍然广泛应用,造福各族人民,很多也已经产业化生产并销往国际市场。

在国际上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也成了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当今激烈竞争的国际经济背景下,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首先,保护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知识产权是我们保护民族文化,防止我国民族知识产权流失的需要。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是包括少数民族同胞在内的中华民族共同的非物质财富,如果不注重对这部分传统医药成果加以保护,很有可能使过多的民族医药配方进人国际公共领域。这一方面不利于在当今激烈的国际经济竞争中保护我们的民族制药产业,另一方面也使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些非物质财富有可能无偿地成为他人盈利的工具。由于历史上我们并没有注重对中医药的知识产权保护,现在国际上的汉方成药基本上都由日本生产。根据新近的一项调查,我国作为中药的发源地,在国际中药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超过5%。而对于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现在大部分在国际上还处于保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第二,加强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也是发展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有效途径。由于一些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在历史上多基于口传心授,或者“师传徒”,“父传子”的方式进行流传,没有科学的研发机制,往往只依靠对诊病经验的朴素积累,这使很多传统医药在现代社会面临灭绝的处境。少数民族传统医药中不乏很多精华配方,这些配方的失传对全人类来说都是无可弥补的损失。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利于在社会上激励创新,这一结论已得到法学界的公认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证明。在国际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可以激励国内的企业和药品研发机构加强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的保护和发展。

2、对少数民族传统医药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策略

查看全文

藏医药产业的绿色营销策略探索

论文关键词:藏医药产业绿色营梢可持续发展

论文文章摘要:绿色营稍就是要实现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作为青海省藏医药产业,若想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中取得竟争优势,获得可持续性发展,就必须制定和实施有力的措施,确立绿色营梢观念,实行绿色营梢策略。

随着各国经济贸易往来的密切发展以及人类健康观念的转变,最具特色的藏医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和新的挑战。青海省的藏医药的独特魅力在于,所用药物大多采自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没污染的高原地带,其有效成分和生物活性大大高于其他同类药物,不会产生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据悉,青藏高原共有二千多种植物、一百五十九种动物和八十余种矿物可以人药,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民族医药都难以比拟的。但营销观念的落后是制约青海省藏药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藏药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市场的认同程度。因此藏医药产业要抓住契机,积极落实绿色营销观念。

一、青海省藏医药产业现状及发展制约因素

青海省藏医药产业具有鲜明地域特点和传统优势,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努力,在医疗、教育、科研、生产、学术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保障全省各族人民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多因素制约,藏医药产业化发展仍相对缓慢。省藏医药的发展与国际上更高程度的现代化、产业化相比还具有一定距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藏医医疗机构大多基础设施较差,自身发展举步维艰。很多医疗机构地处偏远地区,发展中面临着严重的资金短缺、藏医药专业技术人员职称低、学科带头人匾乏等问题,使得藏医药材质量控制、传统制剂工艺研究、民族资源保护等技术标准研究等问题存在很大的难度,藏医药挖掘继承与藏医药标准化建设工作亟待开展。

查看全文

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调查

【摘要】笔者从理论到实践再到认识,经过市场经济调研的基础上收集资料,用科学方法,对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的基本情况及成长现状、发展机遇和挑战、发展目标、存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发展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是事关楚雄州国民经济增长及彝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发展潜力巨大的重要骨干支柱产业。首次进行了系统论述,为产业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产业研发符合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符合云南省楚雄州产业结构调整政策,顺应了中国加入WTO和“国药”走出国门的时代潮流,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楚雄州境内的野生彝药中药材资源品种齐全。贮量丰富,具备产业发展的资源优势和较好的发展潜力。楚雄彝药产业已形成多门类综合协调发展的生态型经济产业。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认识有差距,服务不到位;产业规模小,难于支撑;中药材种植技术基础薄弱;企业市场营销信息网落滞后;企业技术创新发展滞后,缺乏彝药品牌核心竟争力。

【关键词】楚雄;彝药产业;发展经济

一、问题背景

楚雄彝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彝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是我国仅有的两个彝族自治州之一,地处滇中高原,位于云南中部,地形复杂、地势雄奇、江河纵横,境内因乌蒙山余脉逶迤于东北、百草岭雄歭于西北、哀牢山绵亘于西南、金沙江自北入境浩荡东流、礼舍江顺哀牢山蜿蜒南流,而有“三山鼎立、二水环流”之称。全州地处北纬24°13′到26°30之间,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变化不明显,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干湿季节分明,霜期短、日照充足,年降雨量偏少,因地形复杂,素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特点,年均辐射量125~13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相对湿度69%,年均降雨量800~1000毫米。楚雄彝族自治州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堪称天然人类历史博物馆和古生物宝库。境内有以一亿八千万年以前的禄丰恐龙化石为代表的古生物和距今170万年以前的‘元谋人’为代表的古人类和以彝族十月太阳历为代表的古文化等丰富的“三古”旅游资源。楚雄州的彝族医药具有三早一多的特点(民族药普查最早、发掘彝药文献最早、出版彝族医药专著最早、研究彝族医药成果最多)。“现存于北京图书馆、台湾、日本、美国、德国等海内外的彝医药文献大都出自楚雄州。”“楚雄全州辖9县1市,2015年总口2725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5.7%,主要有彝、苗、傈僳、回、哈尼、傣族等25种少数民族。境内东西最大横距17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247.5公里,全州总面积29258平方公里,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2%,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半山区。文化程度不高,市场经济发展缓慢,贫穷、落后、科技含量低,以农业经济为主体的经济,工业基础单一和脆弱,思维观念落后,是楚雄经济的主要特征。经过38年的改革开放,楚雄州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中国加入WTO后,中国经济的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加之中国政府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中国政府把云南省政府列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云南)基地”,云南省政府又将楚雄列为云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楚雄)基地”,为楚雄州生物彝药产业经济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良好的外部环境。2016年,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多重困难叠加的特殊挑战,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州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面对楚雄彝州经济当下的困局,仅从需求侧着手已经很难有所突破,供给侧与需求侧双侧入手改革,增加有效供给的中长期视野的宏观调控,才是结构性改革。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全州呈现经济平稳增长、民生持续改善、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为“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42.98亿元,增长7.7%,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6.8%,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69.7%。符合“一带一路创新”发展现代彝药经济的突破口,有利于促进彝药经济繁荣与区或经济合作,共同发展。

二、研究的问题

《楚雄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这一课题系特指楚雄彝族自治州辖区内就天然生物彝药产业发展研究中涉及到的发展规模化种植业、制药业、加工业、市场营销、彝药品牌等为核心所进行的经济发展研究,在对产业发展趋势构成影响的相关因素进行综合思考和彝药市场经济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为楚雄州天然生物彝族医药重要骨干支柱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发展思路。

查看全文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教育研究

【摘要】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理念,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毕业论文进行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通过发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实现毕业论文模块的多元化、训练常态化、指导教师团队化、毕业论文规范化,切实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关键词】行动导向;药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是高等学校对本科学生进行专业科学研究训练的关键教学内容,担当了毕业生培养质量出口把关的重任。[1]高校通过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专业科研素养,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近年来,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本科生毕业论文出现了质量参差不齐、学生自主研究性不强、指导师资不足、选题专业性不足、重复率较高等问题,[2-5]以致高校本科毕业论文总体质量渐有下滑趋势。[6]本文对右江民族医学院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现状进行分析,植入行动导向教学理念,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教学改革,经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现状及成因

通过对学校2013~2017级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的调研发现,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学校师资不足,论文内容相似度大由于学校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医学院校教学与科研相对薄弱,具有充足科研经验和资历的教师较少。且随着药学专业学生人数的增加,毕业论文指导的师生配比不足,出现个别指导教师一个人带十几个学生的情况,导致学生的论文选题和内容不理想。主要表现为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绝大多数来源于指导教师的课题及其分解的子项目,自主创新选题较少。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普通医药高等院校指导教师的科研立项存在研究经费紧张的情况,学生申报项目的门槛较高,其自主选题经费无从解决;二是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自主选题并获得立项的比例较低;三是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主要是由专业教师负责,相关实践基地及企业的指导教师比例较低。这样容易出现同一指导教师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论文时,内容及相关数据相互借鉴,甚至出现相似度大的现象,难以实现该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环节的能力培养目标。2.毕业论文实验设计的自主研究意识不强校内的科研论文大多是在导师的课题组完成的,本着节约时间和资源的原则,导师多采用拟好的实验方案、手把手地教会学生使用科研仪器,学生按部就班照做即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和数据的准确。但是,当学生撰写毕业论文或答辩时才发现,只能讲清楚做了什么,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还有没有其他做法等。学生在毕业论文实践中,只锻炼了手,脑没有真正参与进来。这种“照葫芦画瓢”的实践教学方式没能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逐步提升的平台。教师应改变毕业论文指导方式,遵循“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理念,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意识。3.毕业论文撰写时间安排不合理,硬件设施有待完善目前,一些院校的药学本科专业在大三下学期结束时安排指导老师明确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然后学生开始实习,这样学生带着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两个学习任务,部分有考研计划的同学还需要复习备考,花在毕业论文方面的时间与精力减少,只能整合碎片化时间。由于无法保证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毕业论文的撰写,论文质量自然难以保证。另外,学生集中选择在两三个月内完成毕业论文实验,教学实验场地和设施出现相对紧张和短缺的状况,学生要排队等待做实验,降低了效率,也造成了实验内容缩减,实验数据缺乏验证的情况,从而降低了毕业论文整体的质量。4.论文质量监控有待加强药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论文质量监控存在疏忽现象。例如,毕业论文题目、研究重点、研究结论等重要部分的审核环节存在缺失,毕业论文答辩不及格、限期整改或重新答辩乃至延期毕业等执行的具体情况不够明确等。究其原因,主要由于毕业生多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欠缺及时沟通,进行论文指导的机会较少。指导教师对学生毕业论文的关键流程把控不到位。学校相关部门对于整个毕业论文工作中的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监管不够,相关问题处理方法的专题培训也有待加强。

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的成效

查看全文

知识产权场所转移论文

一、发生背景

谈判场所转移(forumshifting)是发达国家在国际知识产权谈判中常用的一个策略,其具体做法是,在原有谈判框架下遇到阻力时,通过将谈判议题从一个谈判框架转移至另一个框架下的方法达到目的。

众所周知,尽管1994年《TRIPS协定》(WTO《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下同)只为WTO缔约方设定了最低标准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但对发展中国家而言,此类“最低标准”义务仍属明显过高,发展中国家为此背上了沉重负担。根据世界银行贸易研究部前负责人的估计,发展中国家实施《TRIPS协定》义务的成本合计为每年60万亿美元,而这远远超过了发展中国家在乌拉圭回合农业、纺织品谈判中所获得的好处。

实施《TRIPS协定》所带来的严重问题使得发展中国家开始觉醒,并有意识地组成集团采取一致行动要求澄清该协定中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弹性条款甚或修改该协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非政府组织也开始针对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困难要求WTO采取措施。迄今发展中国家在《TRIPS协定》问题上所取得的最大成功就是公共健康危机的解决。《TRIPS协定》虽然允许WTO缔约方在对专利予以保护的同时适当兼顾公共健康目标,但语焉不详,这就导致发展中国家依据《TRIPS协定》采取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措施遭到发达国家的威胁和阻挠。在发展中国家的一致坚持和非政府组织的积极参与下,不但2001年《(TRIPS协定)与公共健康多哈宣言》明确承认“《TRIPS协定》没有也不应该妨碍各成员采取措施以保护公共健康”,而且2003年WTO总理事会各成员方政府一致通过的《关于实施(TRIPS协定)与公共健康的决定》也承认WTO缔约方有权实施强制许可、有权决定实施强制许可的理由。此外,发展中国家还根据《生物多样性公约》、《保护植物遗传资源国际公约》据理力争,要求在《TRIPS协定》中新增有关遗传资源的事先知情同意和惠益分享的内容,以便保护发展中国家的遗传资源不被“生物剽窃”。

在推进WTO知识产权多边谈判遇到强大阻力的情况下,发达国家起初采取了将谈判场所转移至WIPO(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下同)的策略,因为发展中国家在WIPO中也齐心协力地提起了“发展日程”,发达国家遂将谈判场所再次转移至双边谈判框架之下:迄今包括美国、欧盟、日本在内的发达国家或其集团都开始纷纷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签订双边投资或者贸易协定的方式,规定比《TRIPS协定》义务还高的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实现了其在多边谈判框架下原本无法实现的谈判目标。

二、国际知识产权谈判场所转移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查看全文

中医药信息研究的现状及趋势

中医药信息研究和应用现状

医学信息学的理论方面研究存在不足。刘亚民[8]等对我国医学信息研究机构2000—2009年进行文献计量学研究,结果发现有关医学信息理论、方法与学科建设方面的研究论文仅占总文献量的2.72%。刘岩等[9]对《医学信息学杂志》自1980年和《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1991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间刊发的全部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缺乏对医学信息理论与医学信息学科体系建设、医学信息学研究方法和分析技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认为这是我国近30年医学信息研究领域的重大缺陷。同样,中医药信息学理论方面的研究也开展得不够。从CNKI检索关键字:“中医药信息学”,查找到41篇相关论文。从1998年到2011年每年的论文数量不多,最多的是2010年,有7篇。分析作者机构可以看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一直关注中医药信息学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涉及中医药信息学的内涵、原理以及学科建设[10-13]。2009年,“中医药信息学”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规划,属于二级学科“中医药信息学研究”代码为“36060”。在2010年8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的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中,该学科建设单位有2家: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和湖北中医学院。在数字时代,信息学的研究领域开始从信息技术走向知识技术,如:语义网技术,信息检索技术,网格技术,知识发现与挖掘技术,信息可视化技术等[14]。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形成了大量中医药相关数据库,数据量与规模日益增大,要实现跨地区、跨领域的中医临床数据共享需要借助知识发现与数据挖掘手段。这些新的知识技术已经开始被中医药情报研究工作者学习和借鉴。中医药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合作研究工作越来越多。利用语义网技术,开展了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研究。2001年启动的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研究[15],是由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资金资助的,研究内容包括:中医药学收词技术方法及标准、语义系统与语义标准、语言系统建立方法、语言系统语义类型、根据学科特点建立语义关联关系等。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对现有中医药学科的所有信息进行整合,将病历纪录、图书馆文献数据库等数据按其特有模式存储,并且按统一方式进行处理,实现中医药数据信息系统向知识系统的过渡[16]。目前该系统共收概念词10余万,术语30余万,形成关联130余万个,系统仍在继续加工和完善中[17]。杨雪梅[18]对中医药信息语义集成体系、中医药信息语义集成方法、中医药概念识别、中医方剂数据挖掘、中西医病理、生理因素等进行了线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网格是Internet上的计算平台,核心任务是管理分布在Internet广域环境中的各种类型的软硬件资源,为基于Internet的分布式应用提供一个统一的、虚拟的共享资源的计算平台[19]。网格的特征是实现资源共享,目标是消除资源孤岛[20]。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高性能计算与网格应用”的支持下,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浙江大学合作,开展了“中国中医药科学数据网格服务应用”的课题研究。另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信息化项目的支持下,湖北中医药大学开展了“基于网格的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平台构建研究”,研究信息共享平台的基本构建、网格服务支撑平台、网格应用支撑平台、数据中心、安全保障体系等几方面,构建中医临床研究信息共享平台的技术方案[21]。基于网格的数据挖掘对于中医药的研究是必要的,是中医药知识创新和发展的新途径[22]。可以预见,在未来中医药和计算机领域专家将更紧密的合作,做更多的研究。知识组织体系(knowl-edgeorganizationsystem,KOS)是知识组织实践中工具、方法和标准的总称。在以图书、期刊等印刷型文献为主要知识载体的时代,主要表现为分类法和主题词表,用于标识文献的主题特征,方便排架,用户通过各种目录系统方便地定位和获取文献。新型的信息组织方法有:本体(ontology)、简单知识组织系统(simpleknowledgeorganisationsystem,SKOS)、自由分类法等[23]。本体,是在语义网(SemanticWeb)环境下新型的知识组织机制。在本体研究方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浙江大学成立了联合实验室,基于中医药本体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应用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中医药科学数据共享工程,以及语义关系的发现等,并培养了一批相关人才[24]。简单知识组织系统试图在以往的框架下,建立一套标准规范,涵盖目前的分类法、主题词表、各种术语表和词汇表。在分类与主题词表方面,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的研制体现了较高的研究水平。《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25]研制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发展于80年代,至2007版时,共收录主题词13905条。主题词按中医学科范畴分属于15个类目68个子类目,可用于数据库文献主题标引和检索、医药学期刊主题索引、图书主题编码,并保持与国际权威性医学主题词表(MeSH)的兼容性。《中国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目前已经开始英文版研制[26],《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编写规则标准,更新标准方面的研究工作正在展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中医药信息检索提供了新的方法和工具。通过与计算机领域专家的合作,基于中医药学语言系统的文献检索服务平台[27],尝试了概念的语义网络展示,并在数据库文献检索同时可直接利用互联网资源,实现对百度,google,Pubmed网站的资源检索。王俊健[28]围绕着为中医药数据提供快速、准确、全面的搜索服务,对中医药共享平台的架构和各个模块所采用的技术、框架、算法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Mashup社区用户行为模式展开了分析,对实现互联网信息聚合系统在中医药共享服务与其他互联网信息资源间进行Mash-up等内容进行了阐述。中医药知识可视化的展示等方面的研究还待进一步开展。知识组织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信息标准构建。在中医药信息标准构建方面,中医药领域的信息编码、信息标识、元数据等研究已经开始,并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之一。中医药信息标准构建方面的工作伴随着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的建设开展。中医药元数据标准由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与福建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共同研制,收录科技部《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和《医药卫生科学数据共享元数据标准》。数据资源分类标准,由多个研究中心的专家协商制定,包括29个数据加工标准表[29,30]。随着研究工作的积累,2008年,我国向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OrganizationforStandardization,IOS)健康信息学技术委员会(Healthinformaticstechnicalcommittee,TC215)提交了5项传统医学信息标准提案,包括:中医药学主题词表编制规则、中医药学语言系统分类标准与代码、中医药数据资源分类标准与代码、中医学信息元数据标准、中医临床术语分类标准与代码[31]。目前健康知识服务处于领先的机构是隶属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的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The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NLM),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型图书馆之一,也是著名的医药信息研究中心。NLM拥有医学主题词表(MedicalSubjectHeadings,MeSH)、一体化医学语言系统(UnifiedModelingLanguagesystem,UMLS)、生物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PubMed)以及面向公众用户的健康知识服务门户网站(MedlinePlus)。公众健康信息及知识需求的不断扩大、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NLM长期与丰富的信息资源积累等因素,促进了NLM从信息产品开发到知识服务体系建立、从文献检索服务到健康信息知识服务的发展和服务战略变迁[32]。医学信息服务已开始成为我国医学信息研究机构的研究重点主题。中医药信息研究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信息产品的应用研究,开始提供满足用户知识需求的服务。中医药信息服务将逐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研究与实践,包括支持临床决策、辅助新药开发、提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策略以及舆情监测等。现代医学发展非常迅速,临床医生要面对海量的信息及时作出正确的临床决策,难度不断加大。刘伟萍等[33]研究国外医学信息人员的多种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提出我国循证医学临床信息服务工作模式,以“循证医学证据咨询中心”为服务基础,以部分中心成员进入病房主动参与临床实践为辅助手段。中医药信息研究人员针对中医临床实践,开始探讨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EBM)信息服务,即情报人员就特定临床问题,全面收集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评价和分析,并提供最佳的证据。王俊文等[34]提出中医药领域的循证医学信息服务模式:以“中心式循证医学情报咨询服务”模式作为主体,辅以分散的检索培训,及“临床情报专家”式的服务作为补充。在中医临床研究方面,中医药信息研究机构开始探索从以下几个方面为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提供信息支撑[35]:(1)提供基于词共现聚类分析和同被引聚类分析法的疾病研究热点分析报告;(2)提供高质量循证诊疗信息;(3)提供临床文献“病—证—药”关系线索;(4)提供临床科研查新报告;(5)提供文献与数据资源支撑与保障。解决制约中药新药研发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新药信息研究,建立新药研发信息工作组,并且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尤其强调科技人员新药研究立项前的3次文献工作和立项后的动态情报跟踪[36]。同时要重视为新药研究中文献的利用提供工具,从新药研究的4个阶段入手,有针对性地为研究者推荐药学专业数据库及其相关信息资源[37]。雷蕾等[38,39]基于文献数据研制的中医药化学辅助研发系统开始尝试从化学成分出发对疾病、方剂和中药进行研究,扩展科研思路,发现新知识。这种模式能够从经典方剂、现代临床常用方剂中寻求辨证用药的组合规律,这种组合规律可以是处方单味药的组合,也可以是中药化学成分的组合。该研究还尝试了基于中医药文献数据,从临床治疗肺癌的方剂出发,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算法,找到方剂中化学组分之间的强关联关系,使用药理实验数据对数据挖掘结果进行解释;以及使用关联规则挖掘研究方剂中化学组分高频组合,为组分中药发现提供新途径[40]。这些研究成果,已经有临床实验室产生兴趣。在未来的研究中,将考虑和实验室合作,对分析结果进行实验验证。提供应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信息决策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广泛的情报调研、分析、评价等。在解决问题与制定决策这一流程中,觉察问题、收集相关信息、说明问题乃至确定解决方案都是情报工作者的工作范畴[41]。面对各种突发事件及时准确的信息提供以及正确的应对措施,可将损失降低到最低,因此,对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EmergencyPublicHealthEvent)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失误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需要信息收集的全面和深入、信息资源的正确分析与利用、为临床和科研提供查新检索和咨询服务、为决策制定提供信息保障[42]。2003年非典型性肺炎(SARS)疫情爆发反映出我国公共卫生体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不足[41]。此后,我国加强了将信息服务导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管理决策与救治中。2008年汶川地震时,信息机构反应速度和提供应对策略明显进步。医院的信息机构[43]根据伤者80%以上为骨伤、颅脑外伤的实际情况,在信息服务上,采取以外科信息采集为主,以其他并发症处置医学信息采集为辅,对个别急难危重及特殊伤员的救治做到需要什么信息就提供什么信息。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5.12”地震、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事件中,中医药信息机构通过定期简报、内刊、专题文献数据资源平台服务等方式,为临床医生以及管理部门提供信息服务。随着传统医药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接受,与传统医药相关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多,中医药产品贸易摩擦、传统医药文化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争论、以及传统医药在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Or-ganization,WHO)和IOS等国际组织中标准制定权的竞争,都要求中医药信息研究机构能提供相关的快速反应材料,为主管部门或政府在对外交涉中提供可靠的信息证据,以及相应的对策,并对决策的效果做出预测。另外,及时洞察国际竞争对手在传统医药标准研究的动态,可以促进我国优先加强相关研究,以免在未来的发展中受制于人。舆情监测常常作为行业政策制订与调整的基础。目前互联网是全球最大的信息资源库,互联网用户的数量飞速增长,对网络舆情的监测必定受到重视。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所有认知、态度、情感和行为倾向的集合[44]。崔薇等[45]通过对1996—2010年公开发表在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9012篇网络舆情领域学术论文进行文献计量分析发现,网络舆情研究的关注度在不断加强,稳定、持续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正在形成。在中医药信息领域,胡艳敏等[46]探讨了国外传统医学情报监测流程与模式,初步分“自动化情报采集———情报分类加工存贮———人机结合的数据处理及情报分析———情报动态输出———系统信息反馈”5个流程与步骤;采取的技术包括:自动化情报采集技术、信息抽取技术、网络爬虫等其他监控引擎技术。何光虹等[47]分析了网络中医药信息的特点:数量大、更新快、类型多样等;中医药情报研究常使用的网络信息监测和采集技术,包括元搜索引擎、网络爬虫等。

中医药信息研究的发展趋势

理论体系的完整构建是学科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2011年,中国中医科学院将“中医信息学”列入了教育部自主二级博士点和硕士点目录,将从2013年起开始招收中医信息学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可以预见,在“十二五”期间,随着“中医药信息学”的作为中医药重点学科建设的展开,中医药信息的理论、方法等方面研究工作将得到加强,同时也将中医药信息学课程体系的研究提上日程。中医药信息学在课程体系设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针对目前常用的5个模块[48]: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计算机类课程、信息管理类课程、中医药类课程,需要建立更细化的课程目录。探索用信息方法来处理中医药数据。中医药数据具有复杂、知识含量大的特点,属于知识密集型数据。针对这些特点,可通过语义网络、网格、本体等技术方法来处理。中医药学与信息学在方法学上相互结合,信息方法是核心,功能准则和整体准则保证信息方法能够正确实施,信息方法与两个准则交互作用,一起形成了完整的信息方法论体系。虽然完整的中医药规律不可能一下发现,通过对复杂的中医药数据的处理,发现中医药信息之间的某些线性规律是值得期待的,并能为将来的规律发现提供借鉴和思路,进而构建符合中医药信息特点的方法学体系。中医药信息研究的开始从知识发现转向知识创造。知识发现[49],是指从大量数据中识别出有效的、新颖的、潜在有用的、最终可理解的模式的过程;主要有两大分支:数据库知识发现和基于文献的知识发现。知识创新[50],指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创造新的知识过程。经过中医药信息资源建设,现在已有大量种类丰富的中医药数据库。中医药信息转换为知识的过程研究,以及单纯的知识挖掘研究已不能满足需要。从中医药数据中进行知识发现和知识创新成为未来中医药信息研究方向之一,如:中医临床的经验积累,名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传承,他们的隐性知识如何显性化等。

传统的中医药信息服务所提供的文献检索、数据库产品等服务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新需求,以用户为导向的健康信息知识服务成为发展必然,对信息产品的评价以实际效用为目标。伴随着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中医药信息研究在理论、应用技术、信息检索、信息标准构建等方面的开展;在应用服务方面,强调推动信息研究支撑中医临床决策、辅助中药新药研发;并日益重视基于网络监测的快速反应、支撑应对突发事件对策等。中医药信息研究发展趋向于中医药信息学理论体系构建、中医药信息方法学体系建设、以及研究朝向知识发现与知识创新。

本文作者:董燕崔蒙工作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理论与标准研究室

查看全文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浅析

论文关键词:复合型人才人才需求外贸

论文摘要:人才所需掌握的东西越来越多是必然的,单一性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成为同时掌握几项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已日渐成为趋势,国际贫易行业已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单纯为7创汇而经营外贫出口的初级阶段到现在的已比较优势交换一一以“双盛”为目的新阶段。

随着我国加人WTO,中国与世界市场接轨的步伐逐渐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业已是我国目前最具增长潜力的行业之一,自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创纪录的两位数。越来越多的企业把目光瞄向世界市场,外贸事业呈现快速上升趋势,直接造成了对外贸人才需求的热潮。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现今国际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问题。

1我国外贸发展的现状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进出口经历了自2008年H月以来的连续大幅下挫,到2009年3月份开始企稳回升,8月份回升趋势基本确立,11月份进出口总值同比开始增长,12月份进口和出口同比双双出现强劲增长,环比也呈现大幅增长,月度进口值创造了历史最高纪录,月度出口值也列历史第四高位,表明我国对外贸易在加速复苏。

2用人单位外贸人才需求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