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知识基础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8:27:0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知识基础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知识基础

护理专业中职生也要学好医用化学

摘要: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每一位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文分析提出,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提高化学实验能力,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不仅备教材、备内容,更要备学生。教师还要及时充电,补充医学知识,提高医学素养,同时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教育。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实验能力培养;素质教育

医用化学也是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的基础。如何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呢?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教师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与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中职护理专业的医用化学教学

摘要: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医用化学是每一个护理专业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基础知识。本文对如何能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医用化学;护理专业教学;学习兴趣; 医学素养

医用化学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学生学好后续医学课程,如生化、药理、生理、临床检验等学科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

护理专业的主要课程是护理学,医用化学是为专业课服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护理专业岗位对相关化学知识、技能需求的联系,淡化化学学科意识,注重化学与医学的相关关系,从知识性、趣味性、关联性、渗透性、实用性出发,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化学知识,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查看全文

医学编辑能力素养提升策略

作为医学知识传承的重要媒介,医学期刊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编辑出版方式、流程均发生了变化,医学编辑从事的具体工作开始趋于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也使医学期刊面临国际化的问题,这些都对医学编辑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医学编辑的能力素养,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医学编辑队伍,成为医学期刊急需解决的课题。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医学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并提出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措施与建议。

新形势下医学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素

1.过硬的医学知识。医学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稿等,其中,选题策划对编辑的医学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倘若医学编辑本身无法系统掌握医学知识,自然不能对文章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准确的鉴别和筛选,导致选题策划欠缺科学性。组稿阶段则要求医学编辑全面了解医院发展动态、课题研究趋势,倘若缺乏医学知识体系的更新,自然也就无法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提出的意见也往往缺乏创新性、学术性。审稿阶段要求医学编辑对文章进行初审,全面鉴别文章的实用性、创新性,保证发表文章的高质量,这就需要医学编辑具备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医学科研成果的能力。编稿阶段同样要求医学编辑掌握学术领域发展动态,并对稿件进行深入编辑与加工。医学编辑只有掌握过硬的医学知识,同时保持自身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医学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2.使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均存在关联,深入学习循证医学知识能够促进医学编辑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医学期刊的学术水平。医学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刊物文章整体的质量,医学编辑能否对文章的科学性、统计分析的正确性进行有效把关,对医学期刊质量影响重大。医学编辑必须具备循证医学的能力:其一,对临床稿件的编辑处理需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理,科学掌控文章质量。其二,对基础研究稿件的编辑处理,需要综合参考课题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检查统计学分析准确性。其三,对存在临床数据但没有实施统计学方法分析,或统计学方法使用错误的稿件,需要引导作者进行统计学的补充或调整,保证临床数据的可信度。现阶段,很多医学期刊存在统计学应用错误的问题,一些作者在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存在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混淆使用或数据计算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对此,医学编辑需要用循证医学知识进行验证,并联系作者及时更正,提升文章和期刊的专业水平。3.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对医学编辑的信息化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医学编辑掌握新兴信息化技术,始终保持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科学技术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编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这就需要医学编辑全面掌握专业的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精准筛选。一方面,医学编辑需要掌握使用全文数据库方法,能够在各个数据库中精准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医学编辑需要主动访问各个医学权威网站,全面掌握医学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

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措施与建议

1.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培训教育。医学编辑应当建立“金字塔”式的专业知识结构。大部分医学编辑都接受过专业医学知识培训,但医学技术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只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一旦确定一个医学编辑的分管领域,医学期刊就需要对该医学编辑进行专业领域的知识培训,并将这种培训渗透到医学编辑的整个职业生涯。这就需要医学期刊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引入多元化的分层教育模式。其一,对专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的新编辑,要引导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深入学习专业医学书籍,有效掌握疾病分类、医学名词等基础性知识。如对于心血管专业的医学编辑而言,仅仅掌握心血管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系统学习实验室诊断、影像学、病理学等知识。在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医学期刊还应当为他们创造提升平台,安排新编辑到各个医院进行专科学习,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切实感受医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医学编辑综合素养。其二,在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之后,医学编辑仍需对自身不理解的专业问题深入学习,并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追求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其三,医学编辑应当虚心向作者学习,尝试与作者深入交流,交换意见,实现与作者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医学期刊还应建立交流平台,帮助医学编辑和作者顺畅沟通,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2.要求医学编辑有意识撰写科技文稿。医学编辑主动参与医学文稿的撰写,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医学期刊,应该引导医学编辑参与到课题研究,撰写医学论文或评论性文章。例如,《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均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责任编辑针对当期重点论文撰写导读;《中华医学杂志》还建立了医学科技新闻制度,要求医学编辑将筛选出来的优秀研究成果撰写为新闻稿,在各个大众媒体。这些做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而且能有效推动医学科技论文成果的转化。上述主动性训练,能够让医学编辑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流畅性,同时能够帮助医学编辑更深刻、主动地思考问题,深入掌握医学研究方面的重难点问题。3.基于医学编辑自身努力提升社交能力。因为编辑工作繁重复杂,多数医学编辑只是在编辑岗位中埋头苦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这不仅会影响医学编辑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医学期刊的发展。医学编辑必须意识到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尝试走出办公室,努力拓展自身的人际社交圈,主动与其他医学期刊、医学领域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在有效提高自身信息量的同时,掌握业界发展动态。全面提高医学编辑的社交能力,能够让医学编辑与作者、专家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沟通,无疑也是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4.通过深度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编辑信息素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编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未来发展必然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医学编辑必须要具备融合性、综合性的能力。比如,要想通过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医学编辑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整理技能,同时还需要致力于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即信息内容推送需要坚持图文并茂的原则,同时需要适当穿插GIF图、视频等。为此,医学编辑要学习信息化技术,掌握文字编辑技能的同时,赋予信息更多的元素,突出文字的主题,提升文字科学性、趣味性,进一步提升信息、平台以及期刊的吸引力。

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动态的工程,需要紧随医学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以有效满足医学期刊发展的需求,提升医学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因此,医学编辑必须意识到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当前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医学期刊的发展战略,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多个方面地提高自己的医学能力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期刊健康有序发展,有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查看全文

医学图书馆知识管理论文

论文关键词:知识管理医学图书馆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论文摘要:介绍了知识管理的概念和内容,医学图书馆实施知识管理的必要性,探讨了开展知识服务的具体措施,包括构建医学知识库和建立知识服务的渠道。

l知识管理的概念

知识管理是通过系统的管理,组织知识提高组织效率、反应能力、创新能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知识管理是对知识与人的管理,它搭建了一个信息与信息、信息与活动、信息与人之间互动的平台,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知识网络,以实现知识的共享、创新、扩散与增值。关于知识管理的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邱均平教授…认为,狭义的知识管理主要是对知识本身的管理,包括对知识的创造、获取、加工、存储、传播和应用的管理。知识管理的核心是提高在所需时间得到特定知识的效率和能力。人类是无法直接管理知识的,但可通过间接管理掌握知识和表达知识的信息来实现知识管理。

2医学图书馆开展知识管理的必要性

知识管理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它把知识视为最重要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知识,以提高竞争力。医学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对医学知识的科学管理,其目的在于帮助医务人员获取最新的医学信息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从目前国内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情况来看,医学图书馆已经具备了实现知识管理的潜在条件。但是知识管理还没广泛运用到实践中,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还未跟上。如果图书馆的工作环境、技术设备发生了变化,图书馆管理者仍然固守传统的管理经验,就会束缚知识和信息效能的发挥。医学图书馆只有引进新的管理方法才能适应其发展。在现代信息条件下,医学图书馆要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解决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轻知识等问题,以知识服务来满足医务人员对知识的更高要求,使服务的内容更符合用户的需求。另外,医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对知识的积累、创新和应用能力上,对知识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应用是必不可少的过程。而知识管理则是通过引导、调节上述4个环节实现其价值的,从而达到提高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所以,运用知识管理是增强医学图书馆核心竞争力的最有效手段。

查看全文

口腔医学再教育急救学作用

近年来,随着口腔专科医院的逐渐独立和口腔医疗诊所的迅速增多,使得口腔医学不论在格局上,还是在专业知识、技能和人员、设备等方面越来越专业化。然而,由于人体的各个脏器及其疾病的发展和转归是相互关联的,只精通口腔医学知识和技能是不能全面治愈口腔疾病及其并发症的。特别对颌面创伤、急性感染、药物过敏以及患者基础疾病的存在而出现的心脏骤停、昏迷、休克、晕厥等严重并发症,如果抢救不及时会使口腔医疗缺乏足够的安全保障,甚至引发医患纠纷[1]。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一般情况:本研究按职称将150名临床医师按职称分为住院医师组;主治医师组和高级职称组各50名,其中男性86名,女性64名,平均年龄39.5岁。通过问卷和测试的方法进行调查。

2.调查内容:①口腔医疗知识和临床技能;②急救医学知识和CPR(心肺复苏)操作技能;③急救医学再教育的现状。

二、结果

1.口腔医学知识和临床技能优秀率:住院医师组92%,主治医师组96%。高级职称组100%。

查看全文

网络创新背景下医学教学论文

1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网络背景下的医学教学模式是把其网络信息技术的特点和与医学专业的特点相结合,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与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同,具体如下:

1.1教学过程灵活

在网络背景下,医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不只是在课堂或者是实验室里,也可以通过学校的电子阅览室、机房等有网络资源的地方,在或者是学生个人的电脑都可以学习医学知识,不拘泥于时间地点和内容,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掌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而且还可以通过回放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全过程反复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时间的安排在任何有网络的地点学习医学知识,教学不拘泥于课堂中,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知识基础来选择学习的内容。

1.2临床教学

医学专业有其特殊性,学习的主要知识大都是应用在临床工作中,因此在学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网络技术对具体的临床操作技术有印象,降低失误率,而且有的病症极其临床表现和手术过程在医学史上也是罕见的,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了解,让学生都能增长见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多媒体课件进行学习,也可以解决自己在网络资源中的疑难问题,把网络和课堂有机的联系起来,在课后的网络背景中,学生还可以在专业的软件指导下进行模拟实践,例如可以对有些手术不拿活体做实验,而是通过模拟的场景,成本低,如果失误了,也不会承担医疗风险,消除学生的后顾之忧,而且对不满意的手术可以反复操作,不会由于活体的限制而只能操作一次,能让学生提前对手术有所了解,也可以把实际的手术过程中的实例让学生观看,增加实际对手术的认识。总之,针对医学教学中的临床操作过程多可以利用网络背景让那个学生更好的学习医学知识。

查看全文

临床药学实习带教问题分析

1存在的问题

1.1临床药学部门的实习时间普遍偏短

目前,药学专业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安排还是以传统的实习模式为主,即安排在门诊药房、住院药房、药库和制剂室的时间相对较长,尤其是门诊和住院药房,而在临床药学的实习时间相对偏短,约为2~3周。这种安排主要是让实习生对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流程有个大致了解,熟悉药品的调剂工作。临床药学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必须深入临床才能掌握本学科的要点。仅2~3周的实习时间,学生只能掌握到临床药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对临床药学的工作流程和内容有一个初步认识,不可能学习到本学科更多、更深的知识。

1.2实习生对临床药学认识的不足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临床药学的起步时间较晚,发展也较缓慢,其教育制度和培养体系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而且,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药学教师都不曾从事过临床药学工作,对临床药学工作比较陌生,因而导致药学专业本、专科生对临床药学认识的不足。来本院实习的大多数药学专业学生对医院药学服务的认识还只是简单停留在药品的供应和保障这个层面,不知现在医院药学服务的工作重心已由药品转向患者,形成了以合理用药为中心新的药学服务模式。

1.3实习生医学知识的缺乏[2-4]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在生物化学的作用

1立足新医学模式,整合教学内容

为适应新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教育体系[2],我教研室认真研究临床医学专业培养计划和教学大纲,合理设置课程,以整体教学更适应医学基础教育的延续性为立足点,消除基础课程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联系不够紧密的弊端,适当简化繁琐的推导、分析和解释过程,有选择地扩展专业知识,增加与专业相关的临床知识。如“糖代谢血糖”一节,首先明确血糖的含义,从血糖的来源和去路入手,探讨血糖升高、降低的调节机制;并引入糖尿病病例分析,启发学生及时运用所学生物化学理论探寻临床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的发病机理,学会解释胰岛素的降糖机制;围绕中医临床特色,引入中医对“消渴”的病机认识和治疗原则,适时穿插健康教育,教育学生注重合理均衡的膳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保证充足的睡眠,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新陈代谢和免疫能力。再如,介绍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时,引入临床上治疗高胆固醇血症的洛伐他汀类药物(是一种竞争性抑制剂),可以竞争性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HMG-CoA还原酶的活性,而由于这种酶的活性具有昼夜周期性改变,在午夜催化合成胆固醇的含量最多,因此选择在晚上服药的降脂效果最佳,这也符合中医“天人相应”理论基础和“择时用药”的用药原则。通过医学基础理论和临床运用的相互渗透,使学生真正意识到生物化学理论在临床工作中就像一把钥匙,能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西医学思维体系,能应用所学理论揭示生命活动现象和病理变化规律,从而更好地适应新医学模式。

2紧密联系实践,渗透基本临床医学技能

生物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整个生物化学及相关学科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特别是临床医学经常运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方法诊断、治疗与预防疾病。在实验安排上,选择临床医学上常用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如临床上血清蛋白质的分离,高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含量的测定,激素对血糖的影响,PCR技术等,并结合本教研室生物化学科研课题,围绕专业特色开设开放性实验,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实验报告。在实验考核上,我教研室建立形成性实验量化考核体系[3],以动态、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思维、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另外,可择机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诊断或见习活动,加深学生对生物化学知识的理解、记忆,及时将所学的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技术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增强与临床的联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渗透临床医学基本技能,使学生认识到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临床诊断的基本要求,在临床诊断中详细询问病史、全面体检和与患者愉快的交流、沟通是提高诊断率的必要步骤,促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研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利于将来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

3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适应专业教学要求

教师医学专业知识水平的提高,是提高生物化学教学质量的保证。不少生物化学教师毕业于生物化学、化学甚至药学专业,他们的生物化学和化学知识专业性与系统性较强,而医学临床知识普遍匮乏,难以将生物化学知识在医学中的应用进行拓展,授课时往往对医学专业性知识缺乏有效的衔接。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容易造成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割裂,无法认识生物化学的重要性。加强教师医学知识拓展可以从多渠道入手,首先,教师要有自我学习的意识,关注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医学知识;其次,通过与临床课程教师帮带互助、师承培训等方式讨教医学方面的知识;再次,可以通过校内外学术交流、专题讲座、视频网络学习,安排非医学专业教师到医学院进修培训等[4],普及生物化学教师的相关医学知识,更好地完成医学基础课程向临床课程的过渡。

查看全文

中职卫校医学科普论文

1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方法

1.1编写医学科普读物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根据中职生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本身难懂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医学发展简史和趣闻》与《医学科普知识》两本科普读物。其中《医学科普知识》分为人体构造、人体系统、生命的历程、保健与护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医学普及类工具书。两本读物明显有别于枯燥的专业课本,极大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两本读物分别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医学知识并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力求生动易懂,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两本读物不仅可以供学生自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1.2.1课程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针对中职生临床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两本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知识。同时,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医学小常识,开展医学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医学常识竞赛来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2010级护理双证书15、16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医学科普知识的引入与讲解,对照组不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比两组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85.50分,对照组则为79.60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在实验组。说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

查看全文

整合课程基础医学模块教学探索

[摘要]整合课程模块教学中,基础医学模块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衔接的桥梁,具有非常重要的学科地位,如何使医学生打好医学基础,并且更好更早地衔接临床学科,PBL结合CBL模式的教学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面临严峻的挑战。合理的课程构建,优化的案例选择及强大的导师队伍都至关重要。

[关键词]整合课程;PBL联合CBL教学模式

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是以学科分类为主的教学模式,包括通识课程、基础医学学科及临床医学学科。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有着明显的优势,如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整体性和完整性比较突出,强调理论学习的深度和系统性;同时缺陷也日渐明显,如学习内容在多学科有重复,也缺乏有系统的联系;在“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较差、逻辑性不强及发散性思维较缺乏等。根据人体组织器官系统或某一主题组织的整合课程,综合了医学、人文社科及医学伦理等内容,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但也存在一些弱点,比如打破了基础课程的整体性,可能使一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不能适应,一些学生甚至会因为基础知识学习不牢固,无法适应学习方式的转变。我校自2010年起,实行长学年制医学生整合课程模式教学,尝试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开展PBL联合CBL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L)是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问题式学习,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方式,由美国Barrows教授于1969年首创,目前已成为国际及国内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Case-basedlearning,CBL)是一种以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PBL联合CBL的教学模式以病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大纲为纲领,从临床案例出发,通过讨论分析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分析疾病的发生、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诊断、鉴别诊断及诊疗过程,疗效判断及预后转归等。这种开放式教学模式可以扬长避短,弥补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完成学习目标。本文对PBL联合CBL的教学模式讨论一些心得体会。

1低年级学生进行

PBL联合CBL教学模式的困难重重对于低年级医学生来说,医学基础课程刚刚开始学习(我校从入学第二年进行整合课程PBL联合CBL的教学),学生的医学知识和信息储备基本停留在高中生物学知识水平上,不能判断问题的存在,发现及判断案例信息的能力相对差,容易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信息的查找上。同时,看待问题容易存在片面性,发散性思维及分析判断能力都有限,不能深入分析问题。对问题的分析也不够专业;容易把重点放在揣测疾病的临床诊断上,而不关心案例中呈现的基础及临床相关问题。有些学生甚至不能适应小组讨论,课后也不愿或不能针对问题进行自主学习,很难达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要求导师有较好的掌控能力及强大的医学知识背景,合理有效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并且注意控制讨论节奏和讨论范围,进行有效指导。

2课程构建的重要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