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0:41:4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影像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影像科室护理管理探讨
医学影像科室作为诊断患者病情的重要科室,加强对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确保提高科室护理人员水平具有必要性[1]。传统医院比较重视医学影像科室的诊断价值,而忽略了该科室的护理服务质量,导致护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医患纠纷,因此需要加强对医学影像科室护理管理水平的改善[2]。本次研究对医学影像科室加强护理管理的有效措施及效果进行了探讨,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本院医学影像科室接收的1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接收的12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两组分别接受DR、增强CT、MRI等检查。对照组男性患者65例,女性患者63例,年龄在22~78岁,平均年龄为(48.93±5.61)岁;观察组男性患者68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在22~79岁,平均年龄为(48.62±5.16)岁。两组患者均具有主观判断能力,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管理方法
2015年医学影像科室护理人员主要对患者进行检查护理配合,即做好检查前基本教育,介绍检查的作用及目的等,并告知患者相应的注意事项。2016年医学影像科室护理人员均接受人性化护理管理培训工作,学习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方法,接受护士长及医生的监督,并尽量满足和配合患者的合理需求等。首先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并专业解答患者的疑虑,消除顾虑,同时依据检查控制患者的饮食,如介入检查需要患者患者禁食。此外护理人员还需要做好患者状态的评估,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和心跳状态等,若患者出现不愿配合和其他不良状态,必须及时进行处理,做好心理疏导。
眼科医学影像数据管理系统设计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对PACS系统做了基本的调查,了解其主要结构和功能,指出与传统的胶片保存数据相比的优势,并与欧洲、美洲以及日本等发达的国家相对比,探讨了PACS系统在我国发展的必要性。同时,本文也根据DICOM与HL-7标准设计出一个用于眼部医学影像数字化管理的EyePacs系统。它可以完成对医学影像的实时获取和查阅,能够利用数据库对影像和其包含的重要信息进行保存,并传到我们的服务器中。同时,这个系统也可以让医生和医疗工作者对图像进行后期的数字化处理和标注。
【关键词】PACS;EyePacs;DICOM;HL-7;医学影像;数字化
1引言
近年来,医学影像的存储、传送、后处理,因为电子技术的巨大发展以及多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慢慢得以实现。可读写的出现、硬盘容量的提升、图像信息压缩技术的应用,为医学影像的存储带来更多的便利,提高医院管理的高效化。我们所要设计的PACS(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s)系统便是一个数字化的医学影像数据管理系统。PACS又叫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它是一个使用DICOM标准,实现对医学影像进行获取、传输、存储、显示以及管理等功能的系统。该系统可以对医学影像进行智能化的计算机处理,这样医生便不需要依赖于传统肉眼的观察以及主观上的判断,医生对病人的病情会有更加精准的了解[1]。
2系统应用优势
传统的医学影像主要将模拟的灰度值拷贝到胶片上,这对医学影像的储存和传输造成了一定局限性。PACS也运用其数字化的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1)PACS系统不需要使用传统的胶片存储医学影像信息,避免由于胶片脆弱性和不稳定性造成的胶片损坏、变质等问题,胶片的减少也大大提高医院的空间利用率,减轻人力、物力的压力,降低医疗机构的相关支出,也可以将经费更好地用于医学研究中;(2)医生可以利用PACS系统随时随地查看病人的影像图片,无论是在病房、科室,还是放射科,都可以实现,医生可以实时了解病人病情,这极大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减少胶片调取传输读阅的复杂过程,实现医院管理的高效化;(3)PACS系统的普及可以实现医院与医院间相互的沟通,PACS系统所提供的病人影像数据方便医生了解病人的病史,使医疗诊断更加便捷,同时,实时的影像查阅也让异地会诊也成为现实,这样医学影像里所包含的信息才可以有效利用起来;(4)PACS系统自带的影像后处理功能有利于医生判断病人病情的准确性,而传统胶片只是保存拍片室技师认为有用的图像信息,技师的主观性易造成重要信息的缺失,PACS系统自带的影像后处理功能有利于提高医生判断病人病情的准确性。这4点优势很好地解决传统胶片在医疗机构中带来的普遍问题。PACS系统的普及已成为趋势,数字化的医学数据管理为医疗机构诊断的高效性、准确性带来非常大的帮助,这也为医疗机构和病人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为实现医学科研、医疗诊断的高效性、实时性带来便捷。PACS系统的应用将会促进现代医学诊断技术迈向新的台阶[2]。
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风险管理策略
〔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CT、MRI、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有效利用及使用效益等的影响。方法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大型医学影像设备使用安全与风险管理制度并于2019年10月实施,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医院医学影像科进行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检查的2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患者分入对照组(100例),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分入观察组(100例),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防范CT、MRI、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使用感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风险管理;大型医学影像设备;风险处理:风险评估
随着现代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影像设备已成为辅助临床诊断的重要医疗设备[1],CT、MRI、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更是保障临床诊疗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石,但由于使用频率高、接触人群广、操作技术性与专业性强、对使用环境要求高、具有电磁与核辐射特性等原因,设备在使用与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感染、污染、设备性能下降、诊断不准确等不良事件,进而影响到疾病的诊断以及医师与医院的声誉等。因此,规范并加强CT、MRI、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管理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风险管理是近年来常被应用于医疗行业管理流程中的一种管理方法,其是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处理和评价,以最小的成本使风险损失达到最低的科学管理方法[2],可有效排查出医学影像设备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所以,本研究将风险管理理念应用于我院CT、MRI、DSA等大型医学影像设备的维护与管理过程中,并统计其在防范使用感染、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作用,以促进医学装备安全与有效利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医学影像科进行大型医学影像设备检查的200例患者的相关资料,实施风险管理前的患者分入对照组(100例),实施风险管理后的患者分入观察组(100例)。对照组男48例,女52例;年龄19~85岁,平均(51.7±3.7)岁;观察组男53例,女47例;年龄19~87岁,平均(54.1±3.2)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医学影像质控管理实践探讨
[摘要]目的:本文探讨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影像科质量控制管理水平。方法:通过对影像科的整体工作流程进行细致分析和梳理,并结合我院的个性化需求,设计高效的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系统。结果: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系统的合理布局可以实现对影像科工作各个环节的有效监管,明显提升影像科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结论:医学影像质控管理能够有针对性地提高人员能力,显著提升影像科的质量控制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医疗服务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医学影像;PACS/RIS;质控管理系统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医院的信息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促进了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进步。医学影像技术作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支撑,其管理质量直接关系到临床治疗水平,从而影响医院整体的医疗水平和稳定发展。近几年,随着医学影像技术持续快速发展,需要不断地提高影像科的工作质量,对技师和医生进行系统化和科学化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影像科质量控制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1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意义
我国的医学影像质量管理活动起步较晚。1987年人民卫生出版社翻译出版了世界卫生组织(WHO)编写的《放射诊断的质量保证》,1988年我国第一个放射质量控制中心在浙江省建立,国家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放射卫生防护分会提出了制定“医用放射诊断质量保证标准”的计划。医学影像质量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获得较高的影像质量,为临床诊断提供符合质量标准的图像[1]。随着现代影像技术的高速发展,影像科在医疗领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在诊疗流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临床许多疾病都必须通过影像科的检查来明确诊断和辅助诊断,为医生制定诊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我国医疗行业的进步,人们对医疗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影像摄片质量则直接影响到诊断检查结果的准确性,继而影响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因此做好医学影像质量控制管理是医院临床的重要工作[1]。
2医学影像质控管理的信息化
信息路径管理在医学影像设备的应用
[摘要]目的:研究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在降低医学影像设备使用故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临床在用的13台影像设备,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影像设备采取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实施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模式,成立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小组,将路径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对影像设备进行管理。对比两组故障率、故障频次、设备管理质量及护理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X射线相关设备故障率分别为(1.12±0.40)%、(2.14±0.76)%和(1.45±0.50)%,低于对照组的(3.40±1.13)%、(4.29±1.37)%和(5.02±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746,t=7.279,t=11.049;P<0.05);影像设备2年内故障发生次数中观察组17次,对照组38次,故障总频次下降55.26%;观察组设备自身损耗故障频次在故障总频次占比中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93,P<0.05);观察组设备管理质量、护理质量的影像设备理论储备知识、设备流程与制度熟悉度和设备维修实操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34,t=-11.262,t=-8.971,t=-18.597;P<0.05)。结论: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能减少医学影像设备故障发生,提高设备管理质量及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学影像设备;规范信息路径;故障;质量管理
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等影像设备在疾病诊断、治疗辅助及预后评估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重要部分,临床医学服务质量与医院影像设备水平密切相关[1-3]。由于影像设备属于机械设备,临床应用中受操作不规范、操作频繁或时长等影响,难免会发生故障,增加诊断误差概率,不利于疾病诊治,重者耽误病机或致人死亡,引发医疗纠纷[4]。为此,加强影像设备维修与保养至关重要。临床路径指的是对某类疾病,制定出由入院至出院具有科学性和时间顺序的系列措施,涉及检查、治疗及护理等多个方面,以规范行为缩减成本,增强医疗质量为目标[5-6]。目前,关于路径护理报道较多,但路径管理在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报道较少。基于此,本研究将路径管理与信息技术结合,探讨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在影像设备管理中的应用,以为减少设备故障发生,为提高设备管理质量提供新的干预方向。
1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
1.1成立管理小组
成立由医院工程部主任、4名工程师和科室内20名医护人员共25名成员组成的规范化信息路径管理小组。工程部主任为小组组长,统筹事务整体把控;工程师主要职责包括对影像设备定期保养和维护,加强影像维护相关知识培训;医护人员以设备日常检测、使用频率统计和故障报修为主要工作内容。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医学影像技术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质量的发展,虽然不同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检查手段各有千秋,实际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差距,但影响技术对影响诊断的影响性越打越大,从传统单一的形态转变到如今多样化的代谢改变,功能与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综合性诊断的需求,尤其是体层摄影技术(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摘要:为了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促进该专业的资源创新,有效培养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需要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本文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简单地分析了该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提供了几点相对可行的建设思路,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设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下发的通知:要求以我国目前的需要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库,将教育教学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展开,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全能型人才。但是,有关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我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促进该专业教学的创新。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和创新,可以促进该专业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效对医学影像的相关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创新,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和创新,与此同时,对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对各个领域的资源库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线上资源库网站,让学生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相关人才。(2)有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满足相关领域的各种需求。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适时地更新建设,可以让相关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在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进而可以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提高。具体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和专业技能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内容还可以作为优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供教师进行备课,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专业知识的搜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有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水平;③从社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全面建设,可以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已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仍能学习实时更新的专业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社会工作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和服务能力,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
二、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
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诊断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一间县级市综合医院,影像科不是规培基地,所以我院只接收中专、大专的实习生。由于现在的大专及以下的学生都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他们以后都是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跟医学影像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实习的时候,大部分实习时间都分配在设备的操作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是用于学习阅片诊断和书写报告。虽然时间较少,但学习影像诊断对于他们也很重要,只有掌握一定的诊断知识才能拍出合格的片子,同时影像诊断学也是他们出科必须要经历的一环,考试不合格肯定影响毕业。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对影像技术学生学习影像诊断知识得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较少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我科对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影像诊断教学的带教经验,现将体会分享如下。
1什么是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有:CT、B超、X线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及影像设备维修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积极性欠缺: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是设备的操作上,他们心态也往往有些微妙,总想着自己不是影像诊断方面的,学习起来积极性会比影像诊断的实习生差点。并且刚经过枯燥的在校学习阶段,不少实习生进入医学放射临床后没有具体任务的限制,在思想上会有一个放松期,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1],这也使得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下降。2.2影像诊断学基础不足:由于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在影像技术,所以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会有些不足,这反过来会增加他们对影像诊断学习的畏难情绪。对于刚接触医学影像诊断实习的学生只能在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被动地传授知识,对于影像诊断的病因、病理、影像学表现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在实习期间,影像技术学生普遍认为这些专业知识过于抽象、晦涩[2]。基础不足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2.3带教方法不当:我们带教老师对影像技术实习生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结果也会往往不佳,很多时候学生接受了一大堆知识,常常消化不了,带教老师没有很好地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致使他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传统带教模式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培养实习生阅片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已不能满足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需求[3]。另外,有些带教老师对学生放任自由,采取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教为辅的方式,致使学生无的放矢,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对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是不利的。
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的策略
医学影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可行性
摘要: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可应用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机遇。本文通过探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中的可行性及医学院校相关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结论证实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可行的意义深远。
关键词: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大学生;创新创业;可行性;展望
经过近六十多年的发展,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地发展。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各个科技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广泛应用于交通、医疗、教育与工业等多个领域[1-5]。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有效的降低了劳动成本、优化产品与服务,创造新市场与就业等方面,革命性的转变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在医学领域,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主要为医学影像、智能诊疗、智能导诊、智能语音、健康管理、病例分析、医院管理、新药研发和医疗机器人等,其中在医学影像中的应用最广泛[6-8]。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医学影像企业数量超过一百家。人工智能与医学影像的结合同时也给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本文以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中的应用为中心,着力探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可行性。
1医学影像学发展现状
医学影像是临床医生完成对患者疾病诊断的重要依据。医学影像主要包括MRI、CT、DSA、超声、核医学等。医学影像在临床医学诊断领域目前存在一定的问题[9-12]:(1)影像人才短缺。医疗机构普遍缺乏高水平的影像医师,在疾病诊断中容易发生诊断不准确、同一疾病诊断结果不一致等情况。(2)影像诊断定量分析困难。在影像诊断中,病灶信息呈现高通量、多维度,医生对病灶的定量变化往往依赖于经验,微小的定量变化通过肉眼判断比较困难。(3)医生阅片方式难以满足患者的诊断需求。目前影像呈现方式主要为数据与图像,医生对影像的诊断依赖于自身的信息挖掘、分析,人工阅片速度无法提高。
2人工智能医学影像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应用可行性
医学影像工程人才培养探讨
1医学影像工程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要求,掌握医学影像工程核心技术亟需培养专业人才
国务院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三个标准: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否则就会受制于人;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特征;要充分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促进产学研结合,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促进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医学影像工程技术符合国务院提出的新兴产业发展要求,满足新兴产业的三个标准[3]。2005年美国MDDI期刊指出的十大重要的医疗仪器技术中有医用成像和计算机辅助外科两部分依赖于医学影像相关核心技术[4]。医学影像工程是21世纪大型医疗设备的重要支柱。我国的医学影像工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起步晚;在研究方面,理论方法等应用基础研究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研究少,核心技术掌握较少。GE、西门子等企业的相关产品纷纷抢滩中国,对医学影像设备形成垄断地位。我国加快高端数字化医疗设备国产化刻不容缓。数字医疗核心装备与关键技术是指有引领性、能影响全局、临床必需、能进入产业主战场的数字医疗产品。为促进医学影像工程理论及应用研究,国家在医疗器械方面制定了很好的产业规划,与医学影像工程相关的教育、科研、开发投资大幅增加,迫切需要培养大量兼有生命科学基础知识和扎实理工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有着很好的就业前景。
2现代科技和医学交叉发展,要求高等教育培养新型的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
医学影像工程主要涉及到CT、MRI、超声等影像设备的开发与医学图像的配准、融合、特征分析、三维重建等理论与临床研究,人工智能及其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PACS系统等核心技术,是当今高科技的综合体,是现代科技和医学交叉发展的杰出成果。医学影像等设备逐渐成为医疗机构的必备设备,使用医学影像设备的人也随着增加,设备的操作和维护等一系列的需求。这就对医学影像工程人才的要求与日俱增。因此,培养大量的医学影像工程人才是时展的迫切需要。在调查过程中,我们走访了国内20余家医院放射科的教授和专家,他们认为现在医院急需这方面的人才,有时CT或MRI等大型设备出的故障,是因为平时对设备维护保养不够所造成。因此,掌握医学影像设备核心技术需要专业性强的医学影像工程人才,医院亟需这方面的专门人才。
3提高我国医疗相关部门影像人才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迫切要求提升医学影像工程人才培养层次
目前,与医学影像工程相关专业培养的学生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迅猛发展的医学影像设备、数字化医疗设备的需求。期初,我国的医学影像工程专业教育一直以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为主。现代医学影像工程技术要想得到发展需要的是能适应较高层次以及专业技术能力较高的工程技术人员。自从上海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试办医学影像工程专业,培养医学影像工程技术人才,学生毕业后多进入医疗产品研发和销售行列,少部分进入医疗机构也是在设备科或医学工程科。但这已远远不能满足医疗卫生机构对临床实用型高级影像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因此,加强影像工程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我国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中医学影像工程人员中专以下学历者占85%。医学影像学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的就是一批高技术水平的工程技术人员,这远远达不到其专业需求,这就严重影响了现代医学影像工程技术发展的需要,也对临床医学和医学影像学科的发展形成阻碍,更不能适应新时期数字化医疗设备核心技术发展的需要。4社会对医学影像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居高不下随着改革开放形势进一步发展,医疗事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大型数字化医学设备的配备日渐普遍,使用率也在逐年上升,几年前还难以推广的CT检查,已成为一种普通的常规检查,CR、DR、DSA、MR、ECT和数字化加速器等也正在快速普及,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与PACS的建设和使用,迫切需要具有新型知识结构的工程技术人员。然而,由于历史因素的影响,从事医学工程的技术人员无法满足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专业人员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现实。据一项全国384所各级医院设备与人员的调查表明:医院设备(指1000毫安以上大型X线机器、CT、MR、彩超、ECT等)与人才配备比例,随着医院级别下降而明显减少,尤其是市级以下各级医院,人才落后于设备的引进,导致投入巨资引进的设备不能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校所做的医学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结果表明,有86.6%的单位表示需要医学影像工程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