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学术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21:39: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学术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学术论文

论文的格式:医学学术论文撰写的要求

关键词:撰写的要求

1思想性

撰写一篇医学学术论文,首先必需遵守医学科学的道德。其次要有自己鲜明的论点,即全篇的概念与判断要明确,避免含糊不清、主观、片面,以及脱离客观实际。

2科学性

科技论文的写作应该是为了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索客观的真理,使之成为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指南。而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则是为了解除病人的疾患,保障人民健康,造福于人类的重大举措。因而,从论文的选题、设计、观察研究、归纳分析,直到结论,每一步都必须坚持严肃的态度、严谨的学风和严密的方法(1964年聂荣臻提出)。具体而言:(1)选题: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否则将劳而无公。(2)设计:为了真实的反映客观结果,需要排除一切可能影响结果的主观因素和偶然因素。因而选择的方法与采用的材料要有充分的可比性和随机性。(3)观察研究:真实的反映客观事物及过程,而无任何失真(真实性);准确的观察和记录,而无增减偏离(准确性);全面完整的收集资料,而无重要的残缺(全面性)。对于临床研究虽然有时是困难的,但是十分重要的。(4)推理和结论:推理要有逻辑性,结论要有严谨性。不可夸张或抬高自己,贬低他人。必须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佐证,而且只有在承受实践的基础上撰写的论文,才最有说服力。

3先进性

查看全文

论文的格式:如何撰写医学学术论文

关键词:学术论文

医学科学工作者,无论人事医疗、科研、预防或教学工作,都需要不断地进取,不断地获取知识与信息,也就需要不断地进行学术交流。学术交流最重要的形式是科技论文。医学科学论文的质量,既反映了医疗科研水平,也反映了医学发展动态,同时也是后人发现和发明的基础。因此,它不同于一般的工作报告或工作总结,而是将科研与实践工作中所得到的资料进行科学的归纳、分析、推理,并形成能够反映客观规律的论点,这样的书面记录才是学术论文。

(一)学术论文写作的目的

1贮存科研信息

在科学研究完成之后,需对其研究结果立即加以总结,并以论文或报告的形式阐明其发现及发明。否则,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发明与发现逐渐消失,致使后人可能再次重复前人所做的工作,发生不必要的人力与物力的浪费。因此,学术论文的写作就是贮存这些科研信息,使它成为以后新的发明、发现的基础(即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以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延续和发展,不断的丰富人类科技宝库。人类文明的延续与发展,正是凭借着这种连续性不断地积累、创造、再积累、再创造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学术论文是贮存科研信息的重要载体,而写作论文则是总结科学发现的重要手段。

2传播科研结果

查看全文

高校医学期刊编辑提升学术能力研究

[摘要]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医学期刊肩负着传播科学和培养学术人才的双重任务。作为医学未来科研工作主力军的医学研究生是高校医学期刊重要的作者群之一。针对医学研究生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期刊编辑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开展医学论文写作指导,进行针对性的稿件退修,建立研究生作者微信群并适时开辟研究生栏目等来提升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培养研究生作者群,优化期刊稿源,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医学期刊;编辑;研究生;学术能力;策略

“双一流”建设是政府与高校共同推进的一项大工程,在该战略背景下,医学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当前,国内几乎所有医学院校均将在专业领域核心期刊发表一篇论著作为研究生学位授予的基本条件之一[1]。在很多医学院校,甚至成为研究生奖学金及各类优秀评定的主要指标,这使得研究生作者的投稿比例越来越高。笔者对温州医科大学所属的《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温州医科大学学报》《肝胆胰外科杂志》等期刊近年来研究生作者的论文数量进行大致统计,发现研究生发表的论文均占了较大比例。但是在编辑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研究生作者群由于缺乏科研和论文写作经验,与其他作者群相比,稿件中总是存在各种问题。一直以来,充足、优质的稿源是高校医学期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期刊拥有和保持核心竞争力的源泉,但近年来不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使得国内的大量优质稿源外流。面对此种现状,高校医学期刊如何在“双一流”建设中通过相应的对策培养优秀作者群,拓宽稿源值得我们编辑深思。为此,笔者对《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研究生作者稿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后,提出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系列策略,以期培养研究生作者群,增加优质研究生稿源,达到研究生作者群和期刊共发展的双赢效果。

1研究生作者稿件中的常见问题

1.1写作欠规范。医学研究生由于初涉科学研究或者进行科学研究的时间较短,论文写作经验不足,甚至不知道医学学术论文该如何写,所以稿件常存在写作不规范,可读性差的问题。笔者对杂志近两年来的研究生来稿进行分析后,发现写作方面欠规范主要包括:论文题目不准确,表述累赘,未能概括全文;单位和作者署名随意,中英文表述不对应;中英文摘要不够简练,未能体现全文的主要内容,甚至出现摘要内容和论文内容不符现象;前言内容阐述条理不清,写一大堆概念性内容,而未能阐述研究背景;研究方法表述不清,读者无法重复研究;医学专业术语混用,量和单位使用混乱,图表和公式使用不规范;文内语言表达不规范,语句不通顺;参考文献著录信息错误,著录项目不全,引用的文献无代表性等。1.2科学性不够。稿件的作者只有大量地查阅相关资料,认真地研究、分析数据,并认真地在科学实验研究中进行探究,以最充分、最真实有力的实验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才能保证稿件的科学性[2]。显然很多初涉科研的研究生做不到以上要求,对相关研究领域的背景和研究进展情况不了解,常出现选择的实验方法不科学,得到的实验数据不准确,投到编辑部的稿件逻辑结构不清晰,论述缺乏依据,结论与结果混淆或者结论只是简单重复结果的内容,未能与其他研究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得出的结论无说服力等问题,导致论文的科学性不够。1.3存在学术失信行为。医学研究生的培养过程除了进行医学研究,完成论文答辩外,大部分时间需在医院各科室轮转,完成临床实习,这使得他们能用于研究的时间较非医学专业的研究生少,再加上医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受样本例数、对象依存性、偏倚及其他不可控性因素的影响,耗时耗力,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部分医学研究生便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伪造、篡改实验数据甚至直接抄袭、剽窃他人研究成果,以求顺利,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3]。彭志红等[4]以不记名的方式对医学研究生进行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6%的研究生承认在实验中为与预期研究设计一致,曾不同程度地修改数据,编造结果,违背了学术诚信。此外一稿多投也是医学研究生学术失信的主要表现之一。医学研究耗时长,完成课题时,往往已临近毕业,为及早知道审稿结果,尽快,有些研究生便会选择一稿多投[5]。1.4存在医学伦理问题。医学期刊涉及的是人或动物的生命健康,刊发的大部分稿件是关于人或者动物的医学研究,因此不可避免会产生医学伦理道德问题[6]。林加西[7]对我国777篇医学动物实验论文的伦理规范情况调查显示,我国医学期刊论文中大多数作者的伦理意识不强,仅10.55%的论文写明经伦理审查并同意开展,2.96%的论文注明遵守实验动物管理条件、饲养及实验过程,1.8%的论文注明伦理学审查编号。笔者在编辑工作中发现,医学研究生因研究经验不足,尚未真正参加临床工作,缺乏伦理意识,与其他作者相比,研究生的稿件存在更多的医学伦理问题。

2编辑提升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思考

查看全文

中医院校博士英语课程改革论文

1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改革

培养目标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却忽视了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需要各院校根据地区差异和专业特点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调整和完善。目前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博士研究生英语技能的培养与所从事的职业和科研工作不相关或不实用,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因此博士英语课程亟需进行改革。山东中医药大学每年招收非英语专业博士研究生约70人,涉及15个中医相关专业,英语课程为其必修学位公共课程,开课时间为博士一年级两个学期,课时分别为90和54学时。为了解博士研究生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本研究对2012级68名博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博士生希望英语课程教授的内容依次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和发表能力(43%);国际会议英语口语表达能力(26%);中医典籍翻译能力(23%);英语听说能力(8%)。该调查结果表明博士研究生非常注重英语课程的实用性,希望通过课程学习解决学历教育和职称评审当中的论文写作和发表难题。另外,博士研究生也希望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和翻译中医典籍,将中医文化传播至世界范围。这种层次较高的需求在以前的教学中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这是博士英语课程备受冷落的原因。鉴于此,有必要对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英语课程的改革进行探索,重新确立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机制。

1.1培养目标

根据中医院校博士研究生的专业特点和需求,确定其培养目标为:

1.1.1中医英语和医学英语阅读、翻译能力

能熟练阅读和翻译英文医学文献,掌握中医英语翻译技巧,能将中医文化和中医知识翻译成英语,传播到国外。

查看全文

医学科技期刊与传播的耦合效应

目前,关于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与传播的研究大多侧重于期刊质量的把关或期刊传播效果,仅从把关质量或传播效果单方面论述期刊的办刊理念或影响力[1],对期刊把关和传播之间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不多。把期刊做精做强,提高刊出论文的质量,扩大期刊传播力是医学科技期刊发展的核心任务,研究期刊质量把关和传播效果之间相互促进的耦合效应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结合《浙江医学》近年来的改革举措和发展实践,探讨医学科技期刊把关与传播的耦合效应及其特点,提出期刊把关与传播正向耦合、相互促进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期刊学术质量、扩大期刊传播力提供参考。

一、耦合效应的概念与特点

1.耦合效应的概念

耦合效应源于电磁学,指两个本来分开的电路之间或一个电路的两个本来相互分开的部分之间的交链,可使能量从一个电路传送到另一个电路,或由电路的一个部分传送到另一个部分。后来在物理学上泛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致联合起来的现象。本文借鉴耦合效应在计量学中的应用,表达科技论文质量把关及其传播效果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现象,从而揭示科技论文编辑出版体系中两个核心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结构关系,为利用两者之间的耦合效应提升期刊传播力和影响力提出可行性建议。

2.耦合效应的特点

一是耦合效应的方向性。方向性具有正反两个方向。良好的科技论文质量把关能带动传播力的提升,而传播力的提升将促使更多的读者关注和作者投稿,并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表现为相互作用的正向性,形成正向良性反馈闭环。而当科技期刊的把关质量下降,论文质量和读者公信力下降,则会导致读者群体流失,期刊传播力提升乏力,从而影响作者对期刊的信任和编审人员办刊的积极性。二是耦合效应的阶跃性。处于起步阶段和成长阶段的科技期刊往往从严把关,提高质量能够更好地提升传播效果,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这是因为在科技期刊的不同阶段,科技论文质量与传播效果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强度具有阶跃性的增长率,且增幅往往在特定周期内出现下降趋势,即在科技期刊发展初期,提升论文质量能够显著改善期刊的外在形象,从而转化为竞争优势;但随着科技期刊发展壮大,论文质量提升的幅度和空间将趋于缩小,甚至受制于稿源,论文质量提升便会遭遇瓶颈,需要通过改革期刊编辑出版体制扩大新的稿源,促使期刊发展环境的改变。三是耦合效应的时滞性。科技论文审稿是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发行的重要环节,论文把关策略的调整和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往往并不是立即显现,而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即刊出论文质量的提高对期刊对外影响力的拉动作用往往需要经过一个或几个发行周期才会逐渐显现,并且在一定时间内,这种效应还将表现为乘数甚至指数效应,对期刊传播力的影响趋于放大[2]。同样,稿源质量不佳、把关质量下降对期刊的出版发行等负面影响也具有滞后性,读者群体的流失和发行量、下载量、阅读量的下降是一个缓慢的过程,而这种效应一旦显现,便会进一步制约期刊的发展。

查看全文

医学学术期刊论文的科学性分析

目前,医学学术期刊领域的竞争日益激烈,各学术期刊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且能够跻身于国内外权威期刊行列,必须注重刊登论文的学术质量。而学术期刊在编排时只注重扩大发行量,却忽视了学术质量。因此,加强论文学术质量是当前学术期刊的发展方向,以下内容针对医学学术期刊论文的科学性问题展开了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一、医学学术期刊论文存在的四项原则问题及分析

(一)对照原则。分析医学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内容可知,论文内未设对照组,作者只是将临床工作步骤进行归纳、整理,便给出此方法对某种疾病具有治疗效果、护理效果等。编辑自身应掌握医学论文编制的原则,必须明确论文内必须设置对照措施,是临床试验中的重要原则,也是医学研究的基本要求。医学论文设置的对照措施的目的是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之间实际存在的差距,分析两者治疗过程中操作步骤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比较出研究因素与非研究因素之间的差异点,从而缩减或者消除非研究因素所产生的误差。例如,在研究外科临床治疗时,是以患者为研究对象,在临床治疗时难以做到严格对照的要求。因此,在评价无对照的临床观察结果时,评价内容应避免绝对化,因为无参照物研究中不能排除试验研究时不存在干扰因素,只能观察相对混合的现象,无法说明研究因素实际的真实效果,影响结果可靠性与可重复性。这种试验方法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阐述出方法的有效性,但是可靠性与说服力较为有限。(二)随机原则。医学论文中表述的试验过程,必须采取随机模式,因为只有随机性才能将“符合要求”的患者列为研究对象。刊登的论文中确实体现出了随机原则,但是在什么前提下采取的随机模式,却未过多赘述,只有少部分论文中阐述了“按挂号数字分组”或者“随机数字分组”等。“随机”不是“随意”,两者间的含义差异较大,区别在于“随机”是以“符合要求”为核心,表述的不是“谁都可以”。如果在阐述“随机”时未清晰描述前提,读者难以辨别是“随意分组”还是“随机分组”,会对实验研究产生怀疑。(三)盲法原则。盲法是指在医学实验研究时,涉及的相关人员不知如何分配研究对象与研究因素,采取有效的措施缩减或者避免主观因素干预实验过程。分析医学学术期刊内刊登的论文可知,只有少部分论文阐述出实验中采用了“盲法”,大多数论文中未交代盲法步骤。原因是未交代盲法的实验研究大多属于外科专业,因为手术治疗方法无法实现盲法操作。而其他外科专业以外的学科试验,却未交代盲法操作,会严重影响医学科研设计的严谨性,降低研究结果可靠性。(四)重复原则。在医学学术期刊刊登的论文中还存在未遵循重复原则的问题,表现在:研究对象数量未达数量标准要求,还有部分研究对象的数量过大,形成大样本。要保障统计学分析有效性,研究对象必须达到一定数量,也就是遵循重复原则。应用重复原则能够消除非研究因素存在的影响因素,还可以避免将个别现象扩大至普遍现象给出错误结论,误导学者及后续研究者。在开展试验研究确定样本数量时,可以通过查表的方式获取。样本数量在一定范围内,重复次数越多,研究结果越可靠,而要是无限制扩大样本量,会加大工作量及产生浪费的问题。如果样本数量过少,研究结论只能代表试验中的研究对象而代表所有患者,不具备广泛性,导致研究结果不可靠,产生较大误差。

二、加强医学学术期刊论文遵循四项原则的措施

现代医学研究与传统临床观察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别,现代医学研究具备严格的设计,保证材料具备真实性、可靠性、重复性,并且遵循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四项原则,能够提升研究效率、控制误差与主观意识,促进研究结果准确性。在考查医学论文质量时,应从四项原则入手。因此,要加强医学学术期刊论文遵循四项原则的措施如下:(一)严格要求作者。作者是编制论文的主要角色,是决定论文是否遵循“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四项原则的根本。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应从作者根源处入手,严格要求作者发表的论文达到四项原则要求,而实际中却存在稿件格式详细要求,而对稿件科学性的要求较为笼统,传达给作者“科学性”不重要的错误信息。稿件只有具备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读性,才能是一篇优质的论文,特别是科学性是论文的灵魂、是关键性环节。因此,医学学术期刊应在作者要将自己医学在医学学术期刊时,在稿约内提出详细、具体的写作要求。稿约内容要明确作者论文应遵循现代医学研究四项原则,严格依照原则内容阐述实验研究的过程。作者收到稿约要求后,能够根据“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四项原则逐步阐述出实验过程,并且通过要求掌握四项原则的含义,能够保证内容具备科学性。另外,设立奖励措施。期刊应采取定期评比与表彰具有科学性的论文,优秀的学术论文作者可获取相应的奖励,从而激发作者积极遵循四项原则的思想意识,保证论文质量。(二)提高审稿人的责任意识。审稿人决定着期刊刊登论文的质量,应采取如下措施提高审稿人的责任意识:第一,要求审稿人重视论文科学性。期刊应在《审稿须知》内向审稿人提出详细、具体的审稿要求,要求中要重点标注注重稿件科学性,必须对稿件学术质量提出具体的评价与意见。第二,建立考核制度。期刊应建立考核制度,考核内容为科研设计能力,如果不能对稿件科学性提出相关意见的审稿人应予以辞退。第三,公示审稿人姓名。发表的论文内部应公示审稿人姓名,目的是增强审稿人责任感、接受读者监督。第四,要求审稿人重点把关科研设计,还要给予有效的评价及建议。第五,设立奖励措施。应定期评价审稿人的审稿质量,评价内容包括科学性把控、评审态度、审稿质量等,并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三)提升编辑人员“科学性”意识。编辑人员“科学性”意识也同样决定刊登论文是否具备科学性,应采取以下措施提升编辑人员“科学性”意识:第一,纠正编辑人员错误认知。编辑人员普遍存在“稿件科学性”与自己无关的思想态度。因此,应加强编辑人员科研设计方法的培训,鼓励编辑人员积极站在编辑角度探讨医学论文科学性,并为科研设计方面提出有效修改意见。第二,定期考核。应利用一切有利条件促进编辑人员参与各种期刊科学性学习,还要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激发编辑人员积极提升自身能力的意识,还要根据考核结果设立不同的待遇,只有达标者才能获取晋升职称的机会。而未达标编辑人员或者编发的稿件中存在重大科学性问题的人员,应给予惩罚措施,情节严重者给予辞退。第三,将退稿理由作为评价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要求编辑人员在退稿时,将退稿理由写入退稿通知中,还要将此工作作为编辑人员工作量计算的内容,甚至是成为评价工作质量的量化指标。第四,开展学术研讨会。在学术研讨会上,探讨论文科学性的重要性,让编辑人员认知科学性问题与编辑责任密不可分。(四)评价与评比机制。医学学术期刊实施的评价与评比机制,重点放置于编排规范与形式上,并且设立了详细的规范要求、评比标准、奖罚条件,而在科学性问题方面却较为模糊,主要表现在:评价过程中,即使科研设计存在问题,也会忽略不计等。这样的评价与评比方式,阻碍医学期刊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应改革评价与评比机制,重点放置于科学性,并以此设立奖惩措施。另外,还应组织专业人员系统性评价期刊科研设计问题,让每一次评价与评比都能够充分突出科学性,带动期刊内所有工作人员的科学性意识,实现层层质量控制。

综上所述,医学学术期刊刊登的医学论文代表的是我国医学界研究成果,对医学界的发展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应注重刊登论文的科学性,严格要求论文必须遵循“对照、随机、盲法、重复”四项原则,还要不断提升审稿人、编辑人员的科学性意识,从而保证期刊具备科学性。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学科专业准入标准

科技期刊是发表科技创新成果、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媒介,是我国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1]。编辑的素质,尤其是与期刊所报道学科密切相关的学科素质,是决定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2]。随着我国科技协同创新战略的提出,科技大发展带来的新变化、新高度为科技期刊提出了新要求。在医学科技领域,精准医学正呈纵深、多学科融合发展的趋势,医学临床及科研水平也得到了明显提升。如何适应科技的创新发展、更好地参与协同创新,已成为科技期刊面临的新课题,其中人才队伍建设规律的创新是科技期刊适应协同创新战略的重要环节。学科素养是指学者在本学科内所具备的专业素质,这些素质包括长时间专业训练形成的基础知识、思维模式、专业技能和专业基本经验。针对医学学科,学科素养则包括医学知识结构、医学专业思维、临床操作技能、临床实践经验、科研实践经验等。当前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长期以来,对于科技期刊编辑这一具有鲜明学科专业特点的群体,我国尚无针对编辑学科专业的准入标准,这成为限制科技期刊适应科技发展趋势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立与学科发展相适应的编辑准入标准,可以从源头上把好编辑入门关,保证编辑的学科素养,并为优化科技期刊人才结构、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已成为科技期刊值得重视的人才建设着力点。2015年11月,在中国科协等五部门联合的《关于准确把握科技期刊在学术评价中作用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科技期刊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科技期刊应加强编辑出版人员的准入机制,改善编辑队伍的学科结构、学历结构和能力结构,吸收有较好学科背景或科研经历的人员充实编辑出版队伍。科技界及科技期刊界人士也多有此呼声。但目前,对于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工作需要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尚未形成一致认识和明确规定。本文以医学科技期刊为例,对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进行了深入思考与探讨。

1医学科技期刊尚无针对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

具备丰富学科专业知识的科技期刊编辑可体现出更好的学术把关能力,对论文的学术质量有一定的判别能力,是提高期刊学术质量的关键[3]。而长期以来,外界普遍认为编辑职业是对文章修修补补、为人作嫁的陪衬行业,此类原因导致编辑的学科专业重要性未被充分重视,科技期刊对编辑入职前的学科专业、学历水平、专业实践经历、科研实践经历等学科素养缺乏相匹配的准入要求,使得编辑从业门槛过低。近年来,有的出版单位已面临编辑人员构成复杂、人才梯队结构失衡、关键岗位人才青黄不接等现状[4],这与缺乏编辑的准入标准不无关系。医学专业具有专业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医学科技期刊是传播医学研究成果的重要载体,也同样具备较高的专业性要求,因此需要对编辑从业者提出相应的学科专业要求。缺乏医学学科素养不利于发挥编辑在医学论文初审中的初步评价作用,对于一些医学专业性问题如疾病表现、治疗原则、药物应用等方面的理解、判断也可能存在一定困难或误区,影响对医学论文的恰当评价。但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缺乏针对医学学科专业的编辑准入标准,医学编辑职业的入口较宽、入职要求很低,使得编辑队伍的学科专业组成比较复杂。石朝云等[5]2012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编辑部中,有医学专业背景的人员占编辑总数的70.7%,其余为工科(15.1%)、农科(9.5%)及其他专业,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队伍的专业组成有一定的复杂性,多种专业背景的存在与编辑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从学历方面来看,我国科技期刊编辑也存在学历不高的现状,虽然近几年随着加入科技期刊队伍的高学历青年编辑增多,以及编辑继续教育的开展,学历水平正得到逐步提升,但总体学历水平仍有待提高。据2015年调查报告显示,地方性高校学报编辑人员中,具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7.9%[6]。刘晓涵等[7]于2015年对中国高校科技期刊20~40岁青年编辑调查发现,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86.37%,与2006年相比,青年编辑中的研究生比例大幅度提升。我们于2016年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调查显示,拥有硕士、博士学历者占52.7%,表明地方性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总体学历水平仍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编辑学历水平总体不高的现状,也与缺乏学科专业准入标准有着密切关系。

2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一是充分发挥编辑医学学科素养对提高期刊学术水平的助推作用。编辑的学科素养作为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因素之一,可以强化编辑的信息筛选职能和选题策划职能,体现出编辑学科素养对于期刊的重要性[8]。随着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提高,编辑对于更高端的前沿研究、更复杂的科研方法、更先进的研究理念都可以有更深入的认识,在临床及科研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有助于编辑对审稿中临床内容及科研内容的恰当评价,对于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有明显的助推作用。因此,是否具有医学背景对审稿决策具有重要影响。有的医学期刊研究者认为,医学期刊的编辑应该既是编辑、又是医生,完全脱离医学、临床的结果很可能是眼生手生,连编辑的工作也完成得很吃力[9]。多个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的实践证实,编辑参加临床医疗实践,弥补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不仅是培养编辑骨干的好方法,还有助于办出优秀期刊[9-10],体现了医学临床实践背景对医学期刊编辑工作的重要意义。虽然在审稿流程中有同行评议专家的审核把关,但作为对医学科技论文进行初审评价的第一关,医学编辑同样需要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依据作出初步、合理的评价,准确筛选出初审合格、有送审价值的稿件进入专家评议流程,避免送审存在较大缺陷的稿件而浪费外审专家的宝贵时间,并能够对退稿稿件提出充分、合理的建议。此外,编辑的学科专业背景也有利于编辑发挥学术人脉优势,更加游刃有余地进行组稿约稿、参加或组织学术会议、密切跟踪学科发展、塑造期刊品牌、参与医学实践等。以上这些要求均有赖于期刊对编辑入职时的准入要求,体现出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二是尽快弥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差距的需求。有科技期刊研究者认为,国际大刊刊载的学术论文水平普遍高于我国,主要原因是编辑的专业学术水平普遍高于我国[11]。Science期刊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要求编辑必须具有博士学位,且其编辑均来自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名校。国际顶尖期刊Cell、Nature、NEJM等的编辑基本都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科研人员或医学家,本身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博士以上学历的编辑占比很高,使得期刊能够及时反映科研前沿热点。由此看来,我国医学科技期刊与国外先进期刊在编辑学科素养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这是造成期刊学术水平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国内科技期刊也开始进行积极的探索,例如天津大学期刊中心制定了严格的编辑准入制度,要求求职者具有博士学位,精通英语及计算机,而且是著名导师的优秀毕业生,通过提高应聘人员入职的学术能力标准,保障编辑队伍的可持续发展[12]。虽然这些尚为少数科技期刊的积极探索,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于全面提升科技期刊对编辑学科专业准入的认识程度、推动科技期刊行业的准入标准制定具有毋庸置疑的作用。三是适应国内医学科技期刊发展要求的呼吁。目前,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在学科准入方面的要求已得到越来越多期刊从业者的认可。谢新洲等[13]认为,高学历专业人才加入到科技期刊中可以为期刊的学术质量提供良好保证,这也与国际期刊出版的经验相吻合。韩磊[14]建议,医学科技期刊应提高编辑的准入门槛,着重引进具有科研经历的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以缩小编辑人员与科研工作者的科研认识差距。据2012年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调查报告,93.2%的医学科技期刊编辑部认为应设立编辑准入制度[5]。我们对山东省11家医学科技期刊的编辑调查结果显示,83.3%的编辑认为应设立医学科技期刊编辑准入标准,91.7%的编辑认为应将学历及学科专业背景纳入准入标准,66.7%的编辑认为应将准入学历设定为硕士以上,41.7%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临床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58.3%的编辑认为非常有必要将科研实践经历纳入准入标准。上述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科技期刊已开始重视编辑准入制度。医学科技期刊对于编辑准入制度的呼吁,表明期刊对编辑的医学学科素养愈加重视,也体现了制定学科专业准入标准的必要性。

3医学科技期刊编辑的学科专业准入标准设置

查看全文

科技期刊发现和维护优秀作者群探讨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研究创新的快速发展和进步,以及国家层面对原创性科学研究支持力度的加大,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已有较大提升,但《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科技期刊学术质量未能全面反映出我国科技发展的真实 水平[1]。分析其原因,近年来受到SCI期刊的影响,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在办刊方面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办好优秀学术期刊的困难较大,主要表现在优秀稿源的外流等方面[2-3]。《中华实验眼科杂志》是国内唯一的以眼科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学术期刊,作者群多为医学高等院校、较高层次医院或研究所的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多年的办刊经验使我们体会到,组约优秀的学术论文是办好科技期刊的主要措施,而拥有优质、固定的作者群是科技期刊的宝贵资源,也是优化科技期刊学术质量的重要保障[4]。

1不断提升期刊质量和品牌效应是维护优秀作者群的根本保证

坚持学术质量第一,创办“双效”“双爱”期刊,是中国医学学术期刊的基本定位[4]。本刊自1980年创刊以来,一直坚持学术质量第一,严格审稿,保证编校、印刷质量,2010年加入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后,在杂志社的规范领导下,严格把控期刊质量[5]。本刊自创刊以来,连续多年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及国内外多个著名数据库收录,并顺利入选中国科技期刊Q1区期刊,受到国内外眼科专家、学者的肯定及眼科广大临床医生及研究者的支持,这对于组约、争取优秀稿源具有积极意义和影响。

2科技期刊编辑应有更好的作者服务意识和更高的服务水平

发现和维护高层次的作者群要求期刊编辑有更好的作者服务意识和更高的服务水平。扩大作者群、吸引高质量稿源、编辑与作者保持有效沟通是提高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法[6],因此如何更好地提高编辑人员的作者服务意识和水平是发现和维护优秀作者群的关键之一。

2.1加强编辑的作者服务意识

查看全文

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特征

一医学学术期刊的特点

目前医药卫生期刊数量为1371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或者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当然也有跨专科的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从载体形态看,以印刷出版型、电子视听型为主,按趋势发展推测,将来的网络出版期刊或将占据优势。对于医学编辑来说,出版一本专业性极强的医学学术类刊物,不仅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医学常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对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及论文写作非常专业,当然还要熟悉图像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网页设计这些当前网络出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这样才能在收到一篇稿件后,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科研设计、研究深度以及出版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初步判断,作出正确的初审意见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安排。医学期刊的编辑来源存在学科多且不固定性。我国的编辑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即非编辑学科班出身。以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成员组成分析,年青编辑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部分来自于英语、汉语言学、计算机和多媒体制作、医学信息、情报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而年长编辑则多是来自于临床科室,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当前这个人员所占比例正在缩小,或是兼职编辑,没有经过出版专业的培训。作者所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下属9本医学期刊,内容包括普通外科学、肾脏病学、神经内科学、显微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护理学、影像与放射学及胃肠外科学,并延伸到肿瘤、器官移植、临床营养等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的25名年青医学编辑中毕业于医学专业12名,公卫和统计学专业2名,英语专业4名,新闻学1名,护理学2名,医学信息学2名,其他专业2名。

二新入职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常存在的问题

医学学术期刊所涉及的政治内容并不如其他科技期刊常见。不过如果是译文刊物或者作者涉及国外科研人员,还有一些研究对象、实验材料的来源上,在著文中有时会无意或有意出现与我国国家主权、法律、法规相悖或模糊不清的内容或观点,编辑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妥善处理这类问题。某些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缺少主体意识,初审时未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甚至铤而走险,协助不法者进行学术不端行为者,从而出现“人情稿”、“照顾稿”。2016年8月22日《人民法院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医学期刊女编辑的另类“权谋”》[4],警示我们内容类传播产品的运营都应坚持“慎守其真”(《庄子•渔夫》)的精神,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强调诚信建设,重视守护科研环境,恪守学术底线,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从业后不仅要策划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甚至还要牵头举办医学主题论坛和学术沙龙,因此编辑人员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与主编、编委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读者、作者、审稿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办好期刊及学术活动。而且现在的编辑部工作还涉及到和印刷厂、邮局、出版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不能顺利沟通,可能会造成出版、发行渠道不畅。然而目前一些内向型办刊模式和定位以及部分编辑的性格原因,容易造成“闭门办刊”。编辑存在与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沟通不够,与其他有关部门及同行编辑缺乏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导致出版工作失误、信息落后等不利局面。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专科之间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准医疗、转化医学、遗传基因、机器人技术等应用技术创新名词的涌现,学科知识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和透明化将对大多数医学编辑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出挑战。专业局限性也会降低编辑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反映为不能了解和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影响到期刊的选题策划。医学学术期刊编辑除应具备创造性、综合性、多维性、严密性、灵活性及比评性思维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思维和英语思维[5]。事实上,统计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应用科学,而我们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们没有学会、没有用对或者没有表达正确,关键是因为对统计的理解有误或统计学习脱离实际、实践不足。目前国内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容乐观,尤其以医学名词术语的问题较多[6]。英文摘要的好坏与论文被国际同行检索和是否引用的关系密切。总之,医学编辑需要多种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技能有效结合起来,面对新稿时多重思维能力协同作业,才能正确审稿、完善稿件的各种问题。而新入职编辑在这方面往往欠缺,处理稿件时易片面,不利于医学学术论文的处理。

三常规的再学习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时刻勤奋学习,才能做好一名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现在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局、用人单位以制度形式确立的再学习内容主要有:对于刚刚入职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还没有取得从事出版专业岗位工作的上岗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辑从业者只有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才可以进而取得《责任编辑证》和聘任相应编辑职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用书包括出版专业基础(初级、中级)和出版专业实务(初级、中级),从“应知”和“应会”两方面阐述出版专业知识,编辑人员取得了相应资格,说明在出版专业知识、语法、修辞、逻辑、著作权等方面具备了编辑人员的基本条件。编辑任现职期间,应当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才能进行责任编辑证的续展登记。现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地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高校期刊学术团体也会组织编辑进行面授学习。工作紧张的编辑也可以在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参加在线培训,以完成年度继续教育。针对职业编辑,每个单位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和人事考核途径。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来说,除招聘考核外,还要参加为期三年的流动编制考核(工作业绩及出版编辑知识的笔试考核),按照《中山大学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再到编审的各级职务资格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出版相关的论文。因此,在每一级的职称聘任道路上,虽然条件要求不能完全科学,但每个阶段都会促使编辑在某些方面有切实的进步,使得编辑能力有所提高。

查看全文

内刊参考文献格式常见著录错误分析

摘要:文后所列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主要内容之一,国家标准规定了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高职院校内刊学术论文参考文献著录存在5种常见错误,包括:文献类型标识代号、期刊论文格式、专著格式、学位论文保存地点、会议论文格式等著录错误。分析了这5种常见错误,给出正确示例。最后,指出高职内刊避免参考文献著录错误的应对措施和策略。

关键词:内部学术期刊;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常见错误

一、前言

多数高职院校都办有学术期刊,且大部分为内刊。内刊为本校教职工提供了学术交流平台,通常还免费赠送兄弟院校或部分图书馆,因此其交流、传播范围也较大。主管部门对内刊质量有严格规定,所刊学术论文,既要符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标准要求,又要保证具有一定学术水平。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内刊的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不够规范,甚至存在明显错误,不符合GB/T7714—2015《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以下简称“GB/T7714”)的规定。为此,本文根据部分学者的研究成果[1-6],并结合高职院校内刊编辑实践,对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常见错误进行解析,并给出部分示例,供广大作者撰写论文著录文献时参考。

二、参考文献著录常见错误解析

(一)文献类型标识代号错误.GB/T7714规定的常见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为:专著(或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部分作者常混淆会议论文、论文汇编、学位论文、报告或标准,错误著录或未著录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会议论文C包括各类学术研讨会、交流会等会议论文集中析出的单篇论文,汇编G通常指非会议论文集(可以是多位作者,也可以是个人作者)中析出的单篇论文。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关于高职教育教学类、时政研究类学术论文也常引用政策、法律、法规等文件,其文献类型标识代号也为S。(二)期刊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期刊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J].期刊名称:其他信息,年,卷(期):起讫页码.高职内刊参考文献中,期刊论文著录格式的常见错误如下。1.“作者”著录格式错误3位以下(含3位)作者,需要著录所有作者;3位以上作者,只著录前3位作者,后面加“等”(中文)或“etal”(英文)。对外文作者,按规定,姓在前名在后且姓大写,名可用缩略形式。2.“期刊其他信息”著录格式错误很多大学学报分为“社会科学版”“自然科学版”“工学版”或“医学版”等,其著录格式为:“XX大学学报:XX版”,而不是“XX学报(XX版)”。《中国科学》也分很多辑,包括“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化学”等辑,其著录格式为:“中国科学:数学”“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等。Nature和Science有很多子刊,但子刊名称前不用加冒号。3.“年卷期”著录格式错误某些期刊(比如国内期刊《中国社会科学》)未设置卷数,这种情况不著录卷。多数期刊按年分卷,但对于并非月刊的期刊,其出版月份与期数不一致,常有作者错误地将出版月份作为期。某些国外期刊每年出版多卷,如每卷不设期,这种情况不著录期;如每卷不是单独设期,而是连续编期(比如著名期刊Science只有总期数),这种情况就著录总期数。4.不著录起讫页码常有作者引用二手文献或网络文献,因其信息不全,往往未著录起讫页码。作者应当查阅原始纸质文献,或者借助期刊自身网站和知网、万方、维普、百度学术等网络资源,检索文献准确信息。以下列举两个正确示例:[1]张盾.马克思与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J].中国社会科学,2018(12):4-25.[2]宣益民,李强,张平.高温条件下的固-固界面接触热阻测试方法与系统[J].中国科学:技术科学,2019,49(5):491-500.(三)专著或教材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专著(或普通图书,包括教材)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书名[M].其他责任者(任选).版本项.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起讫页码.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第1版著作,无需著录版本信息;对于译著,“其他责任者”是指译者(与“作者”信息处理方式一致。若为3位以上作者,只列3位,后面加“等”)。部分作者常在专著的作者后加“著”,在教材的作者后加“主编”,也有作者将译著的作者、译者放在一起,还有作者不著录出版地,这些均属格式错误。另外,国外某些大型出版商(比如Springer)可能在多地设有分支机构,因此引用这些机构出版的著作,也要认真查阅原著的出版地并正确著录。以下列举两个正确示例:[1]冯琦.线性代数导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5.[2]田海.中国历史上的白莲教[M].刘平,王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3.(四)学位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学位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授位年份:引用起讫页码.因部分授位单位(大学或研究机构)多地培养研究生,国外某些大学有多所分校,常有作者不著录学位论文保存地点(指城市)或著录地点错误;也有作者画蛇添足在保存单位后边加上“学位论文”字样。正确示例如下:[1]DAIJS.ScrewImageSpaceandItsApplicationtoRoboticGrasping[D].Manchester:UniversityofSalford,1993:1-8.(五)会议论文著录格式错误.GB/T7714规定会议论文著录格式为:[序号]作者.篇名[C]//论文集编者.会议论文集名称.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会议论文著录格式较复杂,是内刊论文参考文献著录中格式出错最多的文献类型。常有作者引用来自网络或其他文献(即二手转引)的国内外会议论文,仅知会议名称,不知论文集编者、出版地或出版者等信息。这种情况下,作者应尽可能查找相关会议信息,如无责任者或确实无法查找责任者,此项可以省略;如无法查找出版地,可著录[出版地不详](中文)或[S.l.](英文);如无法查找出版者,可著录[出版者不详](中文)或[s.n.](英文)。正确示例如下:[1]ZSOMBOR-MURRARYP,GFRERRERA.3Rwristpositioning:Aclassicalproblemanditsgeometricbackground[C]//KECSKEMÉTHYA,MÜLLERA.ComputationalKinematics:Proceedingsofthe5thInternationalWorkshoponComputationalKinematics.Berlin:Springer,2009,174-182.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