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思政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18:16:1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思政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思政教育

医学生思政教育职业精神培养

摘要:近年来,各种媒介铺天盖地地报道医患纠纷、恶性伤医事件,不仅使医疗人员的名誉身心受到影响,而且对于当下尚在学校读书的医学生以后的择业观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本文以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医学生为目标,从预防医患纠纷角度来阐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授基础医学专业知识的过程中,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党的精神加强学生医学人文精神教育。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组建教学团队。增强医学生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从而使得医患关系更加融洽,大大降低医患纠纷的发生,使学校的学科发展获得持续发展动力源泉。

关键词:医学生;思政教育;医患纠纷

众所周知,医生和患者本是同一战壕的盟友,其共同的目标是战胜疾病,恢复身体健康。近年来医患纠纷日益增多,医患矛盾成为我国社会现有的长期存在而又难以化解的重要社会矛盾之一。医学生作为医生的储备力量,如何在当前的医患关系大背景下,具有针对性地对医学生开展防范医患纠纷能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本文以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医学生为目标,从预防医患纠纷角度来阐述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思政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论述:1)医患纠纷的现状及社会危害;2)医患纠纷产生的原因;3)医患纠纷对医学生就业择业观影响;4)医学生思政教育对预防医患纠纷的重要性;5)结合所开设的医学基础课程进行思政教育的具体措施。

1我国医患纠纷的现状及社会危害

查阅相关数据显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医患信任关系正在持续地走下坡路,不断恶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1医患纠纷和医闹暴力伤医事件频频发生据统计,2010年,全国发生“医闹”事件共17243起,比上年增加7000多人,同比增长41%。同年,中国医院协会开展了“医院场所暴力伤医情况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医务人员遭受谩骂、殴打、恶性伤医事件的比例是:2008年为47.7%,2012年上升了16个百分比,上升到了63.7%,2015[1]。1.2患者对医疗服务满意的比例不断减少对比2008年、2013年、2017年国家关于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满意的比例分别为91%、85.2%、75.5%,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为1.7%、2.6%、7.3%[2],短短的9年时间,不满意的百分比上升了将近6个百分点。

2医患纠纷的原因

查看全文

医学院校思政教育的一般性方法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医学类的高校中,更是扮演着育人树才的角色。如何在医学高校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怎样能够让思政教育在医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历来是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致力于对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一般性方法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医学院校;思政教育;

一般性方法随着近年来医患纠纷的凸显,越来越多的关注投射在了高等医学院校,学界关于如何在医学院校中教育引导学生的研讨会也是非常多。关于如何在医学院校中开展思想政治与的一般性方法,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部分进行。职业倦怠,是个人在工作的压力下,所表现出来的身心疲劳的状态。

一、建立一支高效、负责的思政教师队伍

在医学院校中,由于专业化的缘故,思政教育相对来说处于副科的地位,因此更加需要一支高效、负责的思政教师队伍。1、基层辅导员队伍建设进入新时期以来,国家、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国家对于大学生的引导教育,基本上都要以辅导员为抓手,通过辅导员辐射广大学生,因此,一线的辅导员队伍建设对于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质量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医学类院校的专业性比较强,录取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理科生,对于文科类思政教育的了解普遍比较缺乏,这种情况的存在对辅导员的日常工作开展有着巨大的阻力。所以,医学类院校应该特别重视学校的辅导员队伍建设,选拔一批认真负责且具备一定思政类知识的老师进入辅导员队伍,以便于从根本上加强自身的思政教育力度。2、思政专业课教师队伍培养在部分高校中,对于思政教师队伍的培养工作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管理理念上仍然存在着主课、副课的认知。为此,应该首先在观念上抛除这种想法,本着教书育人的目的,将思政教育同日常的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去教育引导学生。此外,学校管理层还需要加大对校外优秀思政课教师的引进力度,同时注重对校内的老师进行培训、提高,通过多种途径来提升学校思政专业教师队伍的素养。

二、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

查看全文

思政教育有机如何融入医学生理学课程

摘要:如何梳理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并有效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是当前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一大难点。基于生理学科内涵,阐述将思政教育融入医学生理学课程的必要性,并从案例设计、课件制作、教学方法、师德师风建设等方面入手,探索了将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医学生理学教学的路径,以求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行并重,形成协同效应,构建全过程育人格局,服务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思政教育生理学医学教育

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此背景下,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元素,挖掘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和结合点,并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是当前高校推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有效方式。

1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课堂的必要性

1.1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教书育人是大学的重要使命。《师说》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强调教师既要传授知识,也需要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其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2]。大学老师教学过程中把教书育人的目标与专业课有机融合,发掘和提炼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元素,实时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真正实现在课堂教学中全方位、全过程、全课程立体化育人是大学教师更高的责任[3]。教育部2015年颁布的《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中明确指出:“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相结合,注重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

查看全文

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摘要:网络信息时代下,各项新兴技术的发展与普及,对医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道德规范产生了深刻影响,为医学生思政教育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亦包含巨大挑战。对此,为进一步贯彻立德树人目标,培育卫生事业的优质人才,有必要强化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道德水平与思想高度,依托思政教育助推医学生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树立网络教育新理念、构建网络教育新阵地等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网络时代;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医学生作为祖国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水平、理想信念,必须始终跟随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并形成高尚的医德医风与正确的三观,这些均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密切的关联。对此,探索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路径以提高思政教育效果,非常有必要。相比传统思政教育模式而言,网络时代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依托网络技术、网络平台和载体,构建全新的思政教育格局。医学生思政学习时间和空间不会再受到限制,利用网络技术可以随时随地获取学习资源,切实提高思政育人实效性,使得医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与时俱进。

一、网络时代对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影响医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现如今网络已经成为医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为其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对其产生深刻影响。许多医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出现失控状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产生消极影响。沉溺于网络最终的结果则是网络成员过度运用互联网而导致得心理损害和行为失控。医学生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课程安排相对较慢,且教学内容十分枯燥,需要医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生物类课程内容较多。大部分医学院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通常是在学校接受课程学习后,到医院参与临床实践工作,为日后顺利进入工作岗位做好实习和实训。因此,如此紧张的教学与课程安排,导致医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和自由性,使其成为诸多医学生放松自我、缓解压力的途径,一些具有娱乐性的内容对医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然而对于学业繁重的医学生而言,如果出现网络成瘾的情况,那么其将在网络冲浪中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无法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思想健康亦会受到影响,使其无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二)影响医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网络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呈飞速发展趋势。信息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性,高速传播。因此,网络中虽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亦包含良莠不齐的信息,如西方意识形态、庸俗文化内容等,严重影响着医学生的思想价值观,甚至使其思想道德出现偏移,这对于医学生的长期稳定发展十分不利。虽然近年来,我国着力整治网络环境,加强不良信息的筛选和清除,但由于信息传播速度极快,仍然有海量的不良信息在网络环境中高速传播。许多医学生在日常使用网络的过程中,难免会受到消极文化和信息的影响,使其形成了贪图享乐、逃避现实的思想观念,对自身未来发展缺少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追求,道德观念逐渐淡化和薄弱,加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二、网络时代加强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

查看全文

诊断学课程开展思政教育的实践

摘要:随着教育部要求高校教育把“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教学改革,高校医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任务及挑战。诊断学是医学院校重要的基础学科,在诊断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教学改革,对培养高质量的医学人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研究思政教育在诊断学的意义,分析诊断学思政教育的现状,探讨如何在诊断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经过1年的课程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课程思政;医学教育;诊断学

一、认识及重视诊断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当今的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思想价值观念激烈交锋,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正在进行。青少年是祖国建设和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力军,高校是防御外来不良思想影响的主战场。要赢得战争的胜利,务必在各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武器,构筑起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腐蚀思潮的侵蚀。课程思政强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外的课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的探索过程是不断创新的过程[2]。医学教育除了需要融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民族自豪感、爱国情怀的培养,还需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职业道德,弘扬救死扶伤的精神和医学人文能力。诊断学课程是从基础医学跨越到临床医学之间的枢纽课程,在整个医学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第一步融入思政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诊断学是学生第一次接触患者的课程,因此在入门阶段,教师就应该正确引导学生形成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为己任的职业自豪感,关爱和尊重患者,注意保护患者隐私,从而提高人文素养及医患沟通的技巧。将临床技能的培养和思政教育有机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当前诊断学课程融入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诊断学融入思政教育的实践仍存在诸多问题,将对思政教育的开展造成阻碍。

查看全文

医学教育思政案例库建设和实践

【摘要】:为了将“医学+X”的内涵赋予传统医科思政教育,需要建设新医科思政案例库。文章回顾了案例库的建设思想、建设原则和组织结构,设计了有机融入“医学+X”知识点的思政案例。在新医科背景下,通过将思政案例教学应用于多门新医科课程,提高教师的思政教育水平,培养医学生的思政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新医科;课程思政;案例库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提升教育质量的政策,包括深化医教协同、双一流建设、推进中国教育现代化建设、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四新学科建设等高等教育战略。新医科是在以“医”为本质核心的基础上,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对传统医科进行全面反思和守正创新,重点是从生物医学科学为支撑的模式,向“医学+X”的交叉学科为支撑的新模式转变。新医科和理、工、文学科深入融合,推动传统医科的培养模式创新、知识更新和学科升级,以培养“医学+X”的解决医学前沿问题的卓越医学创新人才[1]。医科教育要培养德智体美劳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2]。医科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益补充,积极挖掘医科专业课、实践课中的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现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意识形态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制意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科教育的全过程[3]。传统医科的思政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将救死扶伤和医德医风作为核心内容,没有融入“医学+”的思政元素,已不能适应新医科思政教育的要求。课程思政的主要难点是缺乏专业思政素材以及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的有效融合[4]。挖掘新医科专业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引入一系列“医学+X”的教学和实践活动的典型案例,制作案例库是快速提高思政育人的有效途径[5]。思政案例应具有互动性、启发性[6],建设的思政案例库具有共享共用的特点,为课程思政教育提供丰富实用的案例和素材资源[7-8]。文章以该院医学类专业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为例,讨论对传统医科思政案例的扩增过程。为了适应新医科课程思政教育,文章深入挖掘“医学+X”的思政教育元素,梳理案例库的建设思路和案例纳入原则,展示典型的思政案例,为新医科背景下的医学专业课思政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1思政案例库的建设过程

1.1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总书记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服务新医科教育,典型实用,共建共用”为案例库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过程中,采取“多学科协同,顶层设计,师生共建,以评促建”的策略,广泛发动医学、工科和理学等学科的相关专家,根据新医科的本质内涵,提取专业教学中和医学相关的思政元素,做好案例库的顶层设计。从顶层抽取思政元素,编制目录。依据思政元素目录,收集素材编写案例,统一审核后,分类入库。考虑到思政案例的共享性特点,案例库不针对具体的专业课程,即先建设新医科教育思政元素的通用案例库,然后由课程选择案例,构建该课程的思政案例库。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思政教学模式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多元文化大背景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日益重要。然而,长期以来大多数高校主要以思想政治课来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形式单一,效果不明显。我们依托广西某高校本科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以思政教学融入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为出发点,从学校或学院、教研室、授课教师三个层面,基于教学模式、考核评估、增强知识获得感等几个方面进行思考,探索思政教育贯穿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全过程,不断创新改革思路,逐步健全、完善思政教育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融合的规范化教学模式。

[关键词]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医学检验;本科生;教学模式

随着现代教育体制的改革,对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医学检验本科专业课程教学既要注重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的医学检验人才,也要注重培养具有高尚医德、具有奉献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当前新冠疫情的大背景下,全员核酸检测的巨大工作量,对于检测能力、技术创新与质量保障是一次大考,对于检验工作人员的意识形态也是一场重大考验,需要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我们依托广西某高校本科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契机,以思政教学融入医学检验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为出发点,对如何构建医学检验专业本科生思政教学与评价体系进行了思考与探索。

1多层面推进思政教学融入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

(1)在学校或学院管理层面:积极推行思政教学融入专业教学改革,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案,从顶层设计做好思政教学课程改革,规划好将思政教学元素逐层、逐级、逐步纳入检验专业课程体系中,将思政课程全方位融入教学评价、人才评比、项目立项各环节中,发挥思政教学协同性考量的实施作用。(2)在教研室层面:紧密联系检验专业教师党支部,发挥二者联动效应,积极组织思政教育融入检验专业课的主题活动、培训与学习,多方式结合不断渗透,提升授课教师的政治修养。(3)在教师层面:采取多渠道加强检验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建设,树立以德育人、以德立身的师德师风。如创造条件让教师承担思政改革,形成示范效应和正面影响[1];鼓励教师申报各级各类课程思政相关课题;组织检验专业教师参加校内外专题培训活动,让思政教育走进专业课堂,让理论向实践转变,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

2多模式推行思政教学融入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

查看全文

传统文化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学位的设立,主要是为了培养更多具有较强思考能力、独立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康复医学人才[1]。其中,思政教育对于研究生的培养尤为关键,如何提高思政教育质量对培养新时代康复医学人才将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不同民族间的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汇集,中华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古典诗文、民族音乐、书法国画等[2],《用典》(以下简称《用典》)一书汇编了总书记引用过的古典诗文[3],是传统文化的智慧结晶与当代社会巧妙结合的体现,充分展示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4]。因此,以《用典》为读本,将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进行融合,对丰富思政教育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现实诉求

曾提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思政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里重要的一部分,对高校学生实行思政教育并通过一定的教育实践活动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职业道德素养,使其达到社会、时代和人类自身发展的要求[5]。“5+3”模式是根据我国国情设立的培养应用型医学人才的新型培养模式,“5+3”模式下的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需完成不少于33个月的临床轮转并掌握相关病种知识和基础技能,可用于思政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此外,研究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主要由导师和辅导员完成,由于导师和辅导员多数为一线工作者,大部分时间专注于医学技能和专业理论的学习,对学生思政教育管理松散[6];并且,培养基地教学团队更倾向于将教学培养重心放在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这种教育模式具有强烈的职业指向性,很容易导致研究生思政教育的淡化和弱化。然而,大多数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专业型研究生毕业后会走上康复医师的岗位,康复医师在临床工作中接触的康复对象主要是病、伤、残的患者,大部分患者的康复周期是漫长的,随着康复进程的推进,很多功能障碍患者会伴随着心理、行为的变化[7],这就对康复医师的沟通技巧和医德风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8—9]。因此,增强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迎合了和谐医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时展的要求。其次,在研究生团体中,部分学生存在价值取向扭曲,对医学职业缺乏认同感[10],对科学研究成果的获取抱有功利化的目的。由此可见,切实解决研究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问题,实施有针对性的有效措施,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素养,才能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德才兼备的康复人才。中华传统文化拥有深邃的思政内蕴,其表现为丰富的思政理论知识,其多样的哲学典故可为思政教育提供方法指导,其优秀的个人精神追求和社会观念是思政教育的价值基础和导向[11—12]。人文情怀是思政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就蕴涵着许多人文情怀哲理,包括和合精神、仁义礼智信的追求,以及对社会或未来的远大抱负等。由此可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主题与思政教育是高度一致的,将康复医学与理疗学专业型研究生的思政教育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学资源,是改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现状的一个有效策略。

2《用典》对传统文化融入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研究生思政教育的借鉴价值

2.1加强师资队伍和课堂建设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对传统教育模式实行改革是提高思政课堂质量的必然选择,而加强师资队伍是提高思政课堂教育质量的关键,负责康复医学与理疗学的教育者需要把传统文化学全和学透,才能真正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堂。通过学习《用典》,领悟传统文化中的修身之道,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思政教育素质[13]。如《用典》中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一系列典故深刻阐述了自我修身重道的重要性。此外,《用典》中汇集的很多名言典故蕴含着创新的治学理念,如《用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阐述了传统文化中的革新精神,有助于教师加深对自我更新和课堂创新的理解;“凡益之道,与时偕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要做出适于时代需求的选择和改变,积极推动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课堂质量。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路径

摘要: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高校立德树人、实现“三位一体”和“三全育人”的重要举措。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探索以培养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仁心仁术争上游”为目标,通过顶层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培养和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能力、积极建设课程思政资源库、改革思政教学模式、建立评价机制等路径,促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有特色、出效果、可推广。

关键词:临床医学;课程思政;“双高”

一、“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性

(一)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目的

传统的思政教育作为一门专门课程,独立在专业学科之外、自成一体,呈现“个体单干”“一锤子买卖”的态势。导致思政教育“唱独角戏”“孤立无援”,不能充分发挥思政教育的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优势;持续影响乏力、教育效果堪忧,不能有效落实和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1]课程思政是思政教育的创新。把专业学科中思政教育元素提炼出来,融入专业知识学习,将这种隐性教育纳入到思政教育体系中来,达成教育的根本目的。[2]课程思政理念符合综合性的课程观,专业学科既要传授知识和技能,也要教育学生做人做事。从而使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与专业课程思政的隐性教育融合在一起,即思想品德教育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教育融合,把专业学科的学习纳入学校育人课程体系,使育人体系更完善。立足于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理应注重各个学科课程的重要基础地位。首先,要弄清专业学科的特质、运行规律,确定专业目标、理念、内容和方法。其次,专业课程有其自身的系统性和简约性,因为学时所限,在专业学科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必然有限。因此,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就不能只是单打独斗、各自为政,必须纳入、融入本专业课程体系,这个体系要求对专业课程思政知识高度概括,保证学习者能够接受到最有价值知识的良好教育。当前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径就是“双高”建设,[3]其核心仍然是立德树人。通过课程思政在专业教学的融合,以促进专业课程优化、教师综合素质能力提升、学生成人成才、教育管理高效,形成高水平专业课程体系,助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在教育的“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路径和策略研究曾智勇1,胡长虎1,曾小青2,范明宽1,杨秋玲1,包莉1塑造是第一位的,力求人才“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专业课程思政就是要与思政课程同步,将价值观引导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融合,教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要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效融合,才能达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

(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和医学教育专业使命

查看全文

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探析

摘要: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样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重要任务。多年来,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常常被忽略,本文从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和优势出发,探讨其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作用路径。

关键词:医学院校;图书馆;思想政治教育

一、医学院校图书馆在学生思政教育中的地位

医学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侧重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将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作为衡量其日后是否能成为合格医护人员的唯一标准,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人文素质状况。但是,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人文素质培养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同时也对社会热点问题———“医患关系”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医学院校为较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采取了诸多措施,如开展第二课堂向学生传播思想政治理论、发挥党组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等。但是,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三大支柱之一,其思政教育作用却常常被忽视,事实上,高校图书馆不仅是校园文献资源的建设者,也是文化教育的执行者,其在学生思政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二、图书馆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的优势

(一)教育优势。在我国,一般喜欢使用课堂教育这种直接外显的方式进行思政教育,但效果并不理想,实际上在思政教育中,我们应该向西方国家学习,采用一种间接内化的方式进行,通过一些隐形知识或者是一些人文关怀来实现。相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被动性,学生在图书馆的学习则是一种自主的学习,是一个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的过程。若能将思政教育结合其中,更能被学生群体所接受。(二)文献优势。图书馆与其他部门相比,其主要区别在于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而图书馆中的文献不仅包括专业技能培养的文献资源,还包括对学生思想政治及人文素养有着重要影响的文献资源,学生可以自发的选择阅读,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引发学生的思考,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三)环境优势。由于图书馆特有的文化氛围,在图书馆随处可见名言警句、励志标语,这些以暗寓的方式寓含的文化信息,无时无刻不在丰富着学生的感性认识,对学生进行“氛围管理”,图书馆可以通过这些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渗透和熏陶。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