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0:23:5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实验室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研讨
为保证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必须对动物医学实验室进行管理,但是实验室规范管理具有相当的复杂性,管理方法也因实验室及实验内容而有所不同。笔者现对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管理目标和管理者责任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1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笔者在长期从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动物医学实验室的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有些实验室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责任心不强;实验室管理不规范;试剂没有分类存放;个别实验室对废弃物的处理没有达到环境保护的要求,造成环境污染等。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应加强对从事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让工作人员明确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认识觉悟,引导他们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只有使动物医学实验室的制度健全、管理规范,才能更加有效地保证各项科学研究和教学任务顺利完成。
2动物医学实验室常规管理工作必须目标明确
动物医学实验室主要的管理目标是提高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建立试剂、仪器使用登记卡,制定有关动物医学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动物传染病防治条例》等有关法律条款。
(1)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能力必须不断提高。对各实验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及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加强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他们管理动物医学实验室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
开放医学机能学实验室管理探讨
一、引言
医学机能学实验室是中医药院校开展基础医学实验教学的重要场所,主要面向学生开设生理、病生、药理等课程相关的实验。实行实验室开放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相关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学整合课程模式的开展,实验课的整合也势在必行。实验课不仅仅是对医学现象进行验证,重要的是学生能围绕一个科学问题进行探索、提高自身逻辑能力。因此,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探索,是机能学实验室在教育改革浪潮中必须要做的一项重要课题。
三、机能学实验室开放现状分析
目前,各院校机能学实验室都在积极推进开放管理工作,但开放程度、学生参与程度和开放后效果等方面均存在差异。研究发现[1],许多实验室开放受到条件限制,开放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第一,实验室开放网络化管理不够健全。目前,部分院校跟不上互联网时展的步伐,未进行实验室开放的网络化管理,学生不能通过网络进行网上预约,查看实验室、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等信息。部分院校开展了实验室网络管理,但应用的还不充分,如虚拟仿真实验软件等没有很好的应用。第二,开放实验内容不够全面。很多院校课堂内开放的实验项目,验证性所占比例过高,综合性、设计性没有开设或者开设的比例较小,学生的创新思维得不到有效的锻炼。课堂外,只有部分院校开展了国家级大学生研究训练(SRT)计划项目、“挑战杯”科技作品竞赛项目等活动,受到实验室硬件或软件条件限制,产生的创新性作品还不够多。第三,实验室仪器设备的更新较慢。目前,先进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有些机能学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过少,仅能满足课堂内验证性实验教学的需要。当前学校购置仪器的周期较长,学生有创意的一些想法会因为仪器设备问题而耽搁。因此,缩短仪器购置的流程,进行定期更新。
预防医学实验室废液管理研究
1预防医学实验室污染来源及种类
预防医学实验室工作以理化检验为主,同时涉及人群研究、实验动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相关的生物医学检测。该类实验室废液污染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以及放射性污染。1.1化学性污染。化学性污染通常来源于毒理学、职业与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检验学等学科教学科研实验所产生的废水、废气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物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有机污染物主要为有机卤化物、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多环芳烃、醇类、酮类、酯类、醛类等。无机污染物包括无机盐、强酸强碱等腐蚀性废液,长期接触或发生泄漏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有毒性较强的重金属污染物,如砷、汞、铅及氰化物废液。如若储存处置不当会引发实验室安全事故,而一旦释放到环境中,将会通过污染物的不断聚集或生态食物链的富集产生累积效应或放大效应[4]。1.2生物性污染。预防医学实验室常见的生物材料包括人或动物的血液组织样本、细胞或病原微生物样本。由此产生的生物性污染主要来自动物实验中对于动物血液、脏器、排泄物和动物尸体等处理时的不规范操作。此外,细胞培养或病原微生物产生的各类致病性生物因子,或是生物源性样品处理时所产生的气溶胶,在防护不当时不仅会造成环境水体、土壤和空气的污染,严重时还会造成疾病的传播、致病性病原体的感染等生物安全事故[1,5]。1.3放射性污染。预防医学中的卫生毒理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等学科的部分科研工作涉及放射性核素的使用、同位素的标记,如3H、125I、氡等,实验过程中易产生放射性污染物。若违反操作规程或防护不当会对人体造成放射性损伤,如外照射和内辐射。废弃物中所含放射性核素若未经衰变就进行排放,会使环境遭受放射性污染,对环境及公众安全造成长期且严重的危害[6-7]。由此可见预防医学实验室废液成分复杂,具有腐蚀性、可燃性、致癌性、放射性等危险,如若不能规范化处理,将危害实验人员健康,影响校园的正常生活和健康发展。
2预防医学实验室废液管理面临的问题
目前,高校对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安全越来越重视,不断优化和完善管理制度。以我校为例,实验室危险废液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务院关于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放射性废物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关于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以及地方政府相关文件,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管理。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预防医学实验室废液管理方面仍存在不规范的行为,在实际操作中易造成安全事故。2.1实验废液预处理的缺失。预防医学实验室主要从事卫生检验、生物医学检测与分析等实验活动。常见的废液安全问题包括:在教学或科研实验过程中将产生的废液直接排入下水道或经简单稀释处理后再排放;对于有毒有害废液未经无害化处理,直接装入废液桶。此外,大部分实验室缺乏针对废液的处理装置及完整系统。2.2分类制度不完善。目前针对预防医学实验室危险废液的分类制度还不完善,不少实验室未实行强制分类收集处置机制[8-9]。在实际操作中,实验废液易被混合装入废液桶中,造成不同溶剂混合甚至发生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如若将放射性废液和非放射性废液混合,将造成放射污染面积增大,加大处理难度。此外,还常常发生废液桶上废液成分标签填写不够详细。以上都将影响实验废液收集的安全性,增加实验室的安全隐患。2.3无特定存放区域。实验室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危险废弃物设置不同的存放区域,且不同的废弃物存放区域应设置如防火、防泄漏、防辐射等安全防护设施。然而,目前大部分预防医学实验室内并没有划分特定的废液存放区域及安装相关防护装置,通常将废液桶存放在普通实验室,等废液桶装满后再转移至学校废液处置部门,这一处置方式易造成废液泄漏等安全问题。2.4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有待提高。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环保意识能够有效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际执行效果。然而现实工作中,部分师生的实验室安全和环保意识比较淡薄,缺乏实验废弃物科学处置相关知识,导致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仍存在实验废液废弃物的不规范处理、实验防护措施不到位等不安全行为,不利于实验工作的安全进行。由于预防医学实验室废液处置存在以上问题,与国外高校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10-11],需要学习借鉴科学有效的管理经验对其进行完善。
3国外高校实验室废水处理方法
日本高校对实验室废液的处理有着一套严格的管理机制。以日本广岛大学为例,其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化学类废液分类方式及实验废液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在实验废液的处理过程中,首先判断实验废液中是否含有氰化合物的废液或固体废弃物,然后将废液分为无机废液和有机废液。无机废液的处理流程包括可溶性汞无机物溶液、含砷废液、含氟废液、重金属废液的预处理方法;有机废液的处理流程包括含有卤素的废液、废油、易燃性废液、难燃性废液的预处理方法。该废液处理流程图详细说明了:(1)实验所产生的含有有毒化学物质的所有废液以及头两次清洗装废液容器的水,须倒入废液桶中;(2)调节各类废液的酸碱度至pH值5.0~9.0再进行后续收集储存,通过中和反应或稀释减少废液毒性,做好废液预处理工作;(3)强调氰化合物废液和固体废弃物处理的注意事项。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流程图的呈现方式优于文字说明,在废液处理管理过程中能够更直观地呈现和细化实验室危险废液的分类及预处理,并且在流程图上标注学校环保安全部门的电话及网站,便于实验人员及时与管理部门沟通联系,可保障实验废液管理的统一化、规范化和高效化[12],从而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
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析
摘要:作者根据多年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从而拓宽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思路,使学校教学科研沿着更安全有效的轨道运行。本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基本组成单元,是现代大学的心脏[1]。是办好学校的基本条件之一,也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对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视度日益增强,办学规模和各项经费成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扩张,由于资金的不断投入,高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随着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展,实验室建设提速,仪器设备数量快速增长,实验类型和实验内容多而复杂,安全隐患越来越多,实验室安全事故也较之前更为频繁发生,迫切需要完善和提高实验室的安全管理[2]。作者在高校任实验技术人员多年,根据自己的实验室管理经验,通过分析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现状及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以预防为主,提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为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和高效使用提供帮助,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正常运行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本文有助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医学院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促进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健康发展,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提供参考。
1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1安全意识和安全教育不到位。实验室安全教育是为了向学生传递实验室安全知识,这是杜绝实验安全事故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安全教育能帮助实验人员提高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从而在顺利完成实验的同时保护自身安全及实验室资产安全[3]。目前,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现状依然堪忧,实验室人员特别是学生的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4]。教师与学生是实验室的主要人员,在实验室事故中,人为因素是占主导地位,个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知识欠缺往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再加上实验室事故演练和安全教育培训次数少,安全教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5]。并且很多安全教育培训只是走过场、走形式,没有落到实处。个别实验人员存在侥幸心理,麻痹大意,使用危险化学品时不按规定操作,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6]。虽然高校对规范师生在实验室的行为都有制定相关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但缺乏相关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难以引起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的高度重视,无法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往往注重于学生的实验技能培训,而忽略了其实验安全、环保意识培训,加之学生本身对实验室安全问题缺少科学认识。缺乏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要培养规范、科学和安全的实验习惯,安全教育是最重要环节[7]。1.2实验室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使用的药品很多都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有毒,如果在使用时不注意则会产生相应的安全问题。一旦疏忽出现实验室事故,社会负面影响大、影响学校安全与稳定、威胁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现场应急处置难度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提高安全管理意识,采取更加积极和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防爆、防火、防物理损伤、防中毒、防电击、防化学腐蚀等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使师生和管理人员免受伤害。如在进行药理相关实验时,提取实验中使用的是具有易燃、易爆特性的有机溶剂,如酒精、甲醇、乙醚等,使用稍有疏忽不当容易着火引起火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具有各种毒性和污染的药品很多,如使用不当容易引起中毒或污染;解剖实验的甲醛会直接影响人体健康等等。另外在实验教学阶段,还会用到许多病理切片、微生物切片,部分甚至具有传染性,如操作不当则增加传播感染风险,威胁了师生的身体健康[8]。细胞培养室配备的高压氧气罐、液氮罐、高速离心机等设备的应用不规范,也会增加机械损害风险[9]。所以必须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努力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工作的安全运行,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和工作的环境,促进校园的和谐与稳定。
2加强高等医学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高校医学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
【摘要】根据目前高校实验室的发展趋势,结合实际情况,探讨当前实验室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加强实验室教学管理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探索
传统的实验室教学模式诸多问题已突现出来,严重地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改革,而目前的实验室管理已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对人才的培养要求,改革任务迫在眉睫。在此,结合国内外的实验室教学经验,进行初步的探讨和总结。
一、现状
1.人员管理存在漏洞
实验室管理不够严格,不少学生及其他校外人员可自由出入实教室,未培训过的人员到实验室,容易误闯误入有害化学物质的实验场所,容造成人身伤害。
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研究
摘要:立足于医学院校实际,探讨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方法。从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意识,针对不同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倡导环境亲和实验,多方面共同努力,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投入等方面,研究如何实现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有效开放和安全管理。实现科研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以促进医学院校科研事业发展。
关键词: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安全教育
科研实验室是高等学校科研创新的基本单位,是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担负硕士博士等人才培养工作和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高校科研实验室是高校科研水平的集中体现,对于高校发展至关重要[1]。高校科研创新源于实验室的发展。高校实验室迅速发展对实验室管理形成新的压力。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处在一个新时代,传统的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2]。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使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部科技司于2019年3月1日发出的《教育部科技司2019年工作要点》,要求“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医学院校的科研实验室涉及有毒有腐蚀性药品较多,拥有大量仪器设备,同时本科生创新实验涌入实验室等问题,增大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对于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出了更多挑战。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能够面对学生和教师实现有效的最大开放,同时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行,是每个实验室管理的重要问题。
1以人为本,实现实验室安全利用
实验能力是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各种创新创业实践开展的背景下,参加科研实验的医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参加的时间也越来越早,本科生参加科研实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种现象对于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非常有利,但同时对于医学院校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何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如何保证实验经验相对较少的本科生参与下的实验室安全,成为实验室开放的主要问题。实现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最重要的是实验室的参与者注重实验过程的安全性,保证实验室的安全有效进行。医学院校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开设特色的实验安全课程,将实验室安全管理事项、实验室安全事故,以及学校实验平台的特色、研究方向等加以介绍,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对于实验室安全内容、运行管理、突发事故、逃生方式等方面有基本了解,把实验安全意识尽早树立起来。同时对于实验室内工作人员,根据其安全理论知识水平,有针对性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做好实验室准入工作。对于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应做好实验室安全培训,对实验室日常药品及耗材使用,仪器使用等进行介绍,同时了解实验室消防用品摆放位置,使用方法,针对不同类型的安全事故使用何种类型的消防用品及逃生方式,并在安全教育结束后进行考试,通过者方可进行实验室工作。而对于实验室内工作时间较长的师生,安全教育则侧重于实验室日常中出现的问题,及不同仪器运行要求有针对性的讲解,设计不同的安全教育内容,达到安全教育目的。
2针对不同安全隐患,做好防范措施
医学实验室放射科质量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在放射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医院放射科实施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管理作为实施后,评价其临床情况。同时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医院放射科未实施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管理作为实施前进行比较。结果: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实施后,摄片质量甲片率、医学诊断与手术后复合率明显高于实施前,废片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0.05)。实施后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医患纠纷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结论:放射科的质量管理实施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质量管理,能够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医患纠纷。
关键词: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放射科;临床工作质量;患者满意度
放射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由普放、CT、MRI、导管室组成。常规开展的检查项目有全身各部位DR检查、CT扫描、MRI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各种造影及特检、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影像介导下的穿刺活检及血管介入治疗等。放射科在疾病检查与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医院的医疗水平[1]。如何提高放射科的工作质量,是医院发展之本[2]。医院放射科从2018年5月~2019年6月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标准》(2012)开展质量管理,该标准与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15189(2012)具有等同性,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实行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质量管理为实施后,随机抽取500份放射科片子和500名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男256例,女244例;年龄24~69岁;肝癌129例,肺癌126例,肺动脉栓塞125例,脾功能亢进120例。选择2017年6月~2018年5月未实行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管理为实施前,随机抽取500份放射科片子和500名患者。患者男253例,女247例;年龄23~75岁;肝癌129例,肺癌126例,肺动脉栓塞125例,脾功能亢进120例。实施前后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1.2方法。实施前采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后采用医学实验室认可标准质量管理,主要是依据《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标准》(2012),结合放射科的实际情况编制放射科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1.2.1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放射科质量管理需长期遵循的纲领性文件,目的是保证工作的有序和有效。《质量手册》主要包括前言(放射科简介、手册介绍、颁布令)和放射科质量方针和目标。其中放射科质量方针和目标包括组织机构(放射科行政组织机构图放射科、质量保证组织机构图和放射科质量职能分配表)、质量体系要求(结合放射科的实际工作内容,简要阐明对每个质量体系要素实施控制的要求、内容和措施)、质量手册管理细则(放射科质量手册的编制、审核、批准情况;放射科质量手册换版、修改规则;放射科质量手册控制、管理规则等)、附录等。1.2.2程序文件《程序文件》是《质量手册》的支持性文件,包括质量体系中的全部要素要求和规定。具体包括目的、适用范围、职责、工作程序、引用文件及相关的记录等。放射科共有30多个《程序文件》,如院内感染控制程序、文件控制程序、计算机数据安全保密程序、采购程序、投诉处置程序、检验质量保证程序、检检验质量改进程序、患者检验程序、病人隐私保护程序、报告发放程序、病人危急值检测结果处置程序、室内质量控制程序、室间质评程序、质控失控处置程序等。1.2.3作业指导书《作业指导书》是《程序文件》的支持性文件,由质量技术负责人组织编写并审核。操作者按照《作业指导书》,能够正确、快速、安全地完成操作。《作业指导书》主要包括X线检查操作规程、X线检查报告操作规程、CT检查操作规程、CT检查报告操作规程、MRI检查操作规程、MRI检查报告操作规程等。1.3观察指标。比较实施前后放射科片子的甲片率、医学诊断与手术后复合率和废片率、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及医患纠纷发生率。甲片率:放射科片子达到甲片占抽查总数的百分数。医学诊断与手术后复合率:片子诊断结果与患者手术后一致的片子占抽查总数的百分数。废片率:废片占抽查总数的百分数。医患纠纷发生率:发生医患纠纷的患者占抽查总数的百分数。患者对检验工作的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满分100分,满意85~100分,基本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满意率=(基本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χ2进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生物医学研究院实验室管理实践与思考
生物医学研究在揭示生命活动的现象和本质,探索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阐明生命活动和疾病的起因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也是应用于临床实践的重要基础。生物医学实验室作为生物医学研究院所的有效载体,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应用型人才的基地[1]。而良好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体制是生物医学研究院所保障科学研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科研实力的物质基础,也是进行科研创新的重要途径以及高校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标准。本文结合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的实际情况,对生物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方式进行深入讨论。
一、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不足
目前大部分院校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实行的是封闭式的管理体制,即是以教研室为主的教学科研管理体制。这种体制下的教研室除了要完成大量繁重的教学工作外,还要承担逐年增加的科研任务,而以往的科研任务往往从属于教学任务,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学研究的发展[1]。传统实验室在管理模式上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传统实验室中的大部分仪器比较分散、配套性差且利用率较低。大型仪器的购置计划不够完善、日常管理维护不够到位且很多大型仪器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2~3]。二是各个教研室之间相对独立,学科间的交叉合作少,科研资源得不到良好的沟通与交流,且传统实验室受相应管理体制的限制,课题负责人在经费与人事方面的支配权利受到局限,学科交叉间的组合缺乏相应的保障,科研创新工作继而也受到了束缚。三是缺乏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室管理人员是组成科研队伍的基本部分,他们的专业水平与实验室的科研发展有着直接的联系。实验室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自身知识结构的不合理等会直接影响科研质量。目前很多高校对实验人员不够重视,且奖惩机制不够明确,因此难以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由于传统实验室分割过细,使得实验人员分散在不同的院系部门,相互之间的交流沟通很少,不利于提高整体的实验水平,影响了整个高校的科研水平。
二、生物医学研究院实验室实行PI管理制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推进学校科研的发展,进一步提高生物医学研究院的整体科研实力,以适应国际前沿的科研工作需要,从而保证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能够在国内以及国外科研学术界占有更重要的地位,我院综合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实行PI制实验室管理模式PI负责制是PI制的简称,为principleinves-tigator的缩写,意为主要研究者,中文也译为“课题责任人负责制”,是最先起源于美国的一种实验室运作形式,并且经过多年的探索、积累,PI制在科技创新以及科研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4]。这种以PI为核心的科研组织管理模式已经在国内各大院校以及科研院所广泛实施,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重点实验室采取的主流科研组织形式。一个实验室一般由一位PI负责,PI对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人员组成和日常管理等各个环节负有全面责任,此外PI还要负责课题的申请、实验数据的把关、对学生课题的指导、论文的撰写等等多个方面的任务[5]。生物医学研究院实验室管理实行PI管理制的可行之处如下。
(一)PI是科研团队的核心。PI的科研水平在整个团队的研究探索道路中占有决定性的作用;PI的管理能力决定着整个团队的工作效率[5]。我院积极引进海内外杰出的免疫学相关领域的优秀科学家,现有全职PI11人,各学术带头人也分别入选了国家杰出青年,长江学者,千人计划,青年千人计划,中科院“百人计划”,江苏省“双创”人才,江苏省杰出青年,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特聘教授等。更以IBMS各科研团队合作组建了教育部创新团队,江苏省创新团队,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等。PI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宽广的视野以及敏锐的洞察力对整个实验室及科研的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的指导作用。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探讨
摘要:2020年2月武汉定点医院收治病毒肺炎(简称肺炎)的能力饱和,越来越多的新增轻症患者得不到收治隔离并成为潜在活动传染源。在国家提出了批量收治轻症患者的方舱医院方案后,22支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驰援武汉建立方舱医院。国家(四川)紧急医学救援队检验组,通过在武汉期间参与组建多个方舱医院的医学实验室所获得的工作经验,分别从方舱医院医学实验室组建模式和资源配置、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指导临床分级救治工作3个方面结合方舱医院的特殊性进行了流程梳理。该方案主要为批量轻症肺炎患者的科学救治提供了可借鉴的方舱医院医学实验室经验。
关键词:方舱医院;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病毒肺炎
2020年2月3日,湖北省、武汉市防控疫情指挥部决定对病毒肺炎(简称肺炎)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在武汉市启用方舱医院,由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集中收治肺炎轻症患者,定点医院主要集中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1],从而实现科学施策、分类收治,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的目标。在本次疫情的防控中,医学实验室扮演着重要的作用,它既能利用核酸检测发现肺炎患者,也能在治疗过程中监控患者各种生命指标提高医疗针对性,同时把关最后核酸转阴的患者出院[2]。但是此次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方舱医院模式,包括医院框架下的医学实验室开展和运行都是全新的探索。在不具备任何城市传染病应急救援可借鉴经验的前提下,笔者将此次方舱医院的医学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案经验总结如下。
1方舱医院医学实验室组建模式和资源配置
针对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分为两大类,即病毒(简称)核酸检测和肺炎相关其他实验室检测。根据检测标本在实验室检测操作中的生物安全暴露风险,又分为高、中、低3个风险级别。核酸检测属于高风险,血常规、C反应蛋白(CRP)等闭管操作项目标本无需处理直接上机检测属于低风险,其他生化、免疫等项目需离心处理的血液标本和开放的体液常规检测属于中风险[3]。如何按照生物安全风险级别有效整合实验室资源,同时满足16家方舱医院收治的轻症患者的实验室检测需要显得尤为迫切。我们通过和指挥组沟通,积极地争取武汉当地医疗配合,将不同生物安全风险级别的检测项目按照相应防护级别的方案进行开展。1.1高风险———核酸检测。16家方舱医院除了现场驻扎移动P3分子生物实验室3支独立支撑3家方舱医院外,另外13家方舱医院的核酸检测需求则充分利用中心城市资源,在不给定点医院检验科增加负担的前提下,通过与现有第三方有资质实验室的定点合作,及时保证了方舱首批轻症患者出院评估的顺利开展。笔者所在的方舱医院对口合作的第三方实验室是应急指挥部统筹安排的、通过ISO15189实验室认可并同时获批可进行核酸检测的金域检验中心。1.2中风险———生化、免疫、凝血等项目需离心处理的血液标本和开放的体液常规检测。依托近距离范围内定点医院实验室建立临时方舱检验科或在原有检验科内协调错峰使用原有检验设备完成检测。1.3低风险———血常规、CRP等闭管操作项目标本无需处理直接上机检测。可在方舱医院现场布置检验车或搭建检验舱进行安装并运行。1.4实验室区域和布局的院感管理。现场移动P3分子生物实验室、检验车或检验舱在方舱医院的整体布局中需要院感组参与评估其布局的合理性,确认充足的安全距离和独立空间;同时评估操作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的三区两通道划分是否明确,并做出指导及时整改[4-5]。
2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与应用
摘要:结合预防医学专业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及应用状况,从有效发挥实验室在预防医学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进行分析及论述。
关键词: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
预防医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是培养预防医学专业学生的重要环节。统计学与计算机应用模块是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培养学生统计思维,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实验教学中心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的设置及规范化管理在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的设施及功能
1.1计算机实验室及配套软件。我院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现有学生电脑60台(配有多媒体设施),教师教学专用电脑一台,除安装日常办公软件外,还安装了SPSS、SAS、EpiData、ReviewManager等实验教学所需软件,可满足预防医学专业卫生统计学、医用多元统计分析与计算机应用、循证医学、医学科研方法学等课程实验教学“一人一机”的学习需求。学生通过统计软件的使用可以更好地应用医学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加深对基础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以后学习、工作中相关软件的应用打下良好基础。1.2多媒体实验互动教学。我院实验室安装了极域课堂管理系统,实现了教师机与学生机同步展示,学生可以通过电脑屏幕看到教师的操作,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也可以及时向教师提问,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除卫生统计学外,在预防医学专业开设的其他课程,如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卫生毒理学、卫生化学、儿童少年卫生学等课程教学中,鼓励教师与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学术讨论;同时,通过局域网分享精品课程、模拟实验、相关链接等,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另外,教师还可通过预防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网站,进行实时答疑解惑。这种依托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的多媒体实验教学模式,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促进了师生互动,提高了学生学习能力。
2医学统计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