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实训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2:17:4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实训教学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实训教学

实训基地对动物医学实践教学的作用

1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

1.1基地建设不完备,影响学生技能的提升。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缺少或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软件硬件设施不完备。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是属医学类的专业,是技能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学制较短,这本身就限制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并且,多数院校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仍延用过去老方案,受限于基地设备等条件,使实践教学安排的学生有限,更阻碍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1.2实训设计不合理,缺少职业氛围。许多院校动物医学实训场地,只是划分出不同的实训室场地而已并不明确实训功能,更缺少工作过程的连续性,只开展单项的实验实训,没有系统化的总体设计,缺少根据真实岗位需求设计出的连续性、能重复性的强化训练项目,难以完成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外,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无论教师、学校还是社会,只是口头上关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训上来。很多实习基地缺东少西,不能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不注重在学生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下功夫[3]。但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提高,会间接影响临床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还要更重视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零距离对接岗位,更好的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1.3专业化程度弱,缺少开放性。很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没有专项基地,有的一个基地挂一个门牌,实际还承载其他专业的很多别的实训项目。例如:动物解剖实训室,既用来进行常规的动物生理解剖,还用来做诊疗实训、外科手术缝合实训等;基地规划和设计,没能与时俱进,单方面考虑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没有融入作为一个高等学府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上,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也切断教学与社会、教学与企业的需求这个链条;基地设施设备上也没有走在行业企业的前头,有一定的滞后性,缺少开放性,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4教师人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大多由专业教师兼职担任,根本无法满足大批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另外,个别专业教师并不具备很强的临床实践经验,导致指导教师进一步匮乏,很难对学生做专业性的指导。

2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2.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从目前学生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在学生就业和实习中,对其实习效果和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学生缺少真正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随着畜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对实习就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需求越来越明显,学生在校内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可大大缩短学生实习与就业之间的适应期,绶解学生实习期的心理焦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带动和推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就业实习时,进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时会很快的做出适应,大大提高了就业成功率和稳定性。一些技能操作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努力创办属于自己的动物医院。他们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会积极和学院开展合作交流,为师弟师妹提供较好的实习就业的机会[4]。这使得实训基地成为就业培养基地,进一步突显了基地的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2.2为畜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储备人才。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的发展,尤其在近几年猪肉价格明显飙升,宠物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不仅关乎学生的技能水平,宏观上也是在为整个畜牧行业培育优质的人才储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训高仿真模拟职业环境,练就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学习科学的诊疗技术,这都将为未来他们对大型综合性畜牧企业的高效发展起推动作用。2.3提高教学,服务科研。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更加有利于我们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职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更离不开科研,这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2]。基地建设是保障校企合作的大前提,基地建设完备有利于开展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是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向企业人角色转换的有效的途径。有了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增多,这使得教学能随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或发展趋势,有利于校方更好的调整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做到专向培养。另外,有了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更好的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将这些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搞专项课题,并将成果融入教学,可以实现科研和教学双赢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4创办品牌专业、培育双师队伍。黑龙江省内各大高职院校80%院校均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如何在激烈的招生竟争中,突显我院的优势和动物医学专业特色,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事。在总体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要从众多学校脱颖而出,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而在人才培养体系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专业能力的培养就突显其重要性,要在核心技能培养上有所建设,突显人才培养的高技能、高素质。首先就是建设一个规范、科学的实践技能锻炼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还能提升教师本身的双师型素质,带动教师、学生共同提升实践能力,使实习与就业成为良性大循环。有了基地教师可以“引进来,走出去”[3]。学校聘请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企业人员到校任教,并承担动物医学专业核心实践训练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技能训练的专业性;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动手能力,提高其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师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及行业新动向,提高专业水平和带教能力,为创办优质专业提供软硬件基础。

3小结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想提升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优化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势必要从传统的实训室中脱离,要高仿真的模拟的职业环境,要贴近实际岗位和服务的一线,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按未来就业的专业岗位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基地建设要向实用型、综合性和社会化转变,既要满足校内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需求,也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还得担负有面向社会和行业提供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培训及在岗继续教育提升等社会服务的责任[1]。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优化改革,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势在必行[5]。

查看全文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外实训研究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医学影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侧重于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影像技术职业人才[1]。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对高等职业工人和高级技工的新需求,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课程教学体系已日臻完善,作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辅助课程,实训教学在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探索解决。

1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是学生未来面对社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具备操作医学领域内的各种影像技术与设备、计算机的能力,并且能够及时把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所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才能卫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技能及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2]。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普遍践行“校内+校外”实训培养模式[3],校内实训主要是通过教学手段,按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开展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熟悉各项检查技术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校外实训一般是指学生的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医院影像科,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临床医生的带教下亲身体验各项检查操作,并学习基本的医患沟通。

2校内外实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程理论课的课时数占比大于70%,而实训课的课程设置基本才30%左右,导致学生更多只关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定位相对不匹配。实训教程缺乏针对性,未能与本地区的就业方向相匹配。

2.1实训设备方面

查看全文

高职医学柱验专业实训与研讨

为了培养适合新时代飞速发展、善于思考、勇于创新、适合临床发展需要的高级医学检验人才,同时进一步强化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认为,适当改革教学内容,应用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重视实训操作基本功训练,改进实训考核办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造就新型的医学检验工作者。

1专业课程单项实训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的实训项目繁多,大多数都是一些验证性、重复性的实验,这些实训内容大部分都是条块分割,只要按照实训指导,用指定的方法,完成固定的步骤即可。这种实训教学模式对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学生只在规定的框架和既定的思维下进行实训操作,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学习完全处于被动地位,这将阻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形成圆,同时使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致出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为培养出跨世纪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必须对传统实训教学方式做出相应的改革,而作为培养学生科研思维及创新能力、训练学生实践能力的综合性实训教学就成为改革的新方向。

2综合实训的内容和意义

2.1综合实幸唷的内容为了体现综合实训的综合性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结合目前医院临床检验科的实际情况,经专家反复论证,选择了临床检验基础、免疫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技术、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等课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实训项目整合在一起构成综合实训项目,这些项目综合性强,与临床检验科常规的检验项目紧密联系。综合实训的内容包括:血液常规检验;尿液常规检验;粪便常规检验及隐血试验;凝聚胺介质交叉配血;乙肝两对半检验;肝功;肾功;临床常见标本(血液、尿液、粪便、脓液及创伤感染分泌物等)细菌学检验等20项。

2.2开展综合实铡的意义综合实训突破了传统实训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一些束缚,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实验积极性,能够使学生循序渐进地、系统地掌握知识,综合应用知识,从系统的角度来研究问题。综合实训中的实训方案一般涉及多个知识点,它在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作用。开展综合实训,从总体上提升了医学检验实训的教学水平,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为其以后参与临床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查看全文

医学美容技术校企合作特色分析

摘要:为了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全面实行校企之间的合作方法,培养出更多的高级医学美容技术及与管理人才,为产学研工作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模块式;教学体系;医学美容;校企合作

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医学美容技术专业在改革期间应重点培养更多的技术型人才,本文旨在分析“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特色。

1教学改革目标及价值

1.1教学改革目标。一是改变往前陈旧的教育思想理念,树立正确先进的教育观、人才观等教学理念;二是改变当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促进医学美容专业人才的持续发展,重点突出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特点,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空间;三是改变以往的课程教学模式,实行医疗美容专业就业方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四是改变当前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学、做的一体化,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专业技能等能力,发展其专业优势;五是改革教师队伍,建立双师素质教师队伍,要求教师掌握更多的理论知识与更高水平的实践技能。1.2改革价值。首先是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整合知识结构的基础上,促进各知识点的有效融合,引导学生主动接受学习知识,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以利用自身技能更好的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培养出更高端的医学美容人才队伍。其次是通过校企合作模式解决当前医学美容学生实习环节缺失问题,利用模块教学体系使学生加深对医疗美容专业的认识。再次,通过模块化教学体现专业教学特点,并向其他医学专业借鉴更多的教学改革经验,切实解决学生实习环节薄弱问题。最后,通过校企合作为医院培养更多高端美容人才,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基础上,解决当前社会的供需矛盾,促进医学美容专业的良性运转[1]。

2“模块式”教学体系下医学美容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策略

查看全文

基层医生护理实训人文关怀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教育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课程教学中的渗透情况。方法将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G16级、G17级学生分成两组,G16级学生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G17级学生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结果观察组操作考核成绩、人文关怀能力、对教学效果的评价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人文关怀能力、操作技能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人文关怀教育;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

人文关怀是临床医生必备的专业素养,是高尚医德的重要体现。临床实习是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技能,培养职业道德、医患关系处理能力、临床思维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将在学校接受的人文关怀教育转化为医学人文关怀的过程[1]。人文关怀直接影响医生和患者沟通的及时性、有效性。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对医患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人文关怀的医患沟通是临床治疗的重要内容,也是医生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体现。医学人文关怀是指在医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以人道主义精神对体检者生命与健康、尊严、人格给予关怀和关注[3]。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人文关怀。医学在诞生之初,就涵盖了人文关怀的精髓。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就曾在誓言中写到“我竭力忠实为病人筹算,严禁对病人的一切毒害与妄为”[4],体现了一种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是人文关怀在医学诊治过程中的实践。随着生物医学模式逐渐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所取代,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为患者提供整体化、人性化的医疗服务是新医学模式的要求,尊重、爱护、关怀患者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文关怀是对患者情感上的鼓励和支持,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身体和心理方面的需求[5]。对于人类而言,疾病是无法避免、客观存在的,仅使用医疗技术手段不能实现疾病的彻底治愈,还需要人文关怀与之配合[6-7]。由于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大多数学生存在重医学专业知识、轻社会文化,重技术操作、轻人文思想的问题,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对患者的关心,不懂得如何进行有效的医患沟通,没有完全适应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的转变,对医生职业精神以及医生的义务缺乏全面的认识[8]。例如:在临床实习带教过程中,绝大多数实习生关心的问题是疾病发病机理、临床症状、治疗措施及预后这几个方面,几乎没有学生会主动提出关于如何对不同患者进行人文关怀的问题。而这跟医学院校对学生的实习前人文关怀教育重视度不够有密切关系。医学院校的重要课程90%以上是专业课,人文科学类课程很少设置,而真正能与医学专业对接的人文课程更是少之又少。这种对人文关怀教育不重视的思想会影响学生,导致他们在临床实习阶段重专业、轻人文。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是培养实习医生基本技能、综合素质及人文素养的综合环节[9]。医学院校教育应将培养实习生人文关怀能力作为目标,把以患者为中心的医学理念传播给医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其产生影响,促进其在实际医疗工作中自觉地把人文关怀融入医疗服务中[10]。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课本知识灌输,忽视人文关怀方面教育,在操作课程中则是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技巧教学上,而人文关怀则是一两句话带过,甚至被直接省略掉[11]。相较于医学知识,人文关怀能力并不是客观存在的,其实质是一种价值观,指的是医护人员具有的内在素养,是知识、道德、人性、情感等综合作用下产生的。传统教学方式具有机械性等特点,在加深实习生对人文关怀的理解方面的作用并不显著[12]。在教学中可通过讲解案例,为医学生模拟真实场景,使其了解患者的心情与需要,增强人文关怀意识。本文以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探究基于人文关怀理论的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效果。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对比法,选取上海健康医学院乡村医生专业G16级、G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G16级学生为对照组,G17级学生为观察组。对照组共30人,男11人,女19人;观察组共21人,男11人,女10人。两组年龄、性别、高考成绩及已学基础课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1.2方法。两组学生均于大二上学期进行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授课教师完全相同,授课学时均为32学时。1.2.1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集中讲授操作要点并进行操作演示,然后学生根据示范进行分组练习,教师进行指导总结。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基层医生综合技能护理实训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教育,具体实施如下。(1)形成人文利他主义的价值系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医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考核,实训课总评成绩包括期末考核成绩(50%)、重点项目阶段性考核成绩(30%)、实训报告成绩(20%)。期末和阶段性操作考核成绩中,操作技能占40分,关怀能力占20分,沟通能力占20分,应变能力占10分,团队合作意识占10分。在评分细则中,尽可能明确人文关怀能力的具体考查项目。例如“与患者建立关怀型的医患关系”“将被治疗对象视为具有各种需求的完整的人”“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熟练地进行操作”“能够较为准确地把握患者的关怀需求”等项目;在每次实训报告的“小结性反馈”中,要求医学生记录自己在操作练习时对人文关怀的感悟和体会,反思在操作中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及融入人文关怀。(2)坚定信念。每次实训课上,教师与医学生分享和课程内容相关的正反面人文关怀案例,组织医学生进行约10分钟的心得交流与讨论,培养医学生根据特定情景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意识。例如设定情景:为拒绝配合的患者实施导尿术,引导医学生了解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心理状况,并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鼓励与安慰。(3)培养对自我和他人的敏感性。医学生在模拟情景下进行小组练习,根据案例中治疗对象的社会背景和心理状态,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人去观察,感知其需求,并采取适当的护理措施。对于适合进行真人操作的项目,例如体格检查,医学生轮流扮演患者、医生、旁观者。操作后,小组成员间进行互评、纠错,交流彼此的感受。对模拟人进行操作时,尽可能让学生置身于相关情景中,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4)建立帮助—信任关系。帮助—信任关系不仅体现在师生、生生之间,还体现在引导医学生与治疗对象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方面。教师尊重、关爱学生,耐心解答学生问题,辅导他们进行操作。在操作练习和考核方面,建立互助小组制,每组4~5名学生。对重要的操作项目设置阶段性考核,以小组为单位随机抽选一名学生操作,该生得分计入小组每位成员的平时成绩,以此模式激励小组成员间相互指导,共同进步。要求学生在每次操作练习时注意运用关怀用语及关怀礼仪,做好宣教、解释工作,培养与患者建立帮助—信任关系的意识。例如,在置胃管过程中,提前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并教会其如何配合插管和难以忍受插管的痛苦时请求停止插管的手势。这些关怀行为可以促使患者感受到自己有权控制操作进程,从而缓解恐惧心理,促进良好医患关系的建立。(5)表达正性和负性的感受。每次实训内容以病案形式导入,鼓励医学生参与病案讨论。分析病案时将课桌椅摆放为半圆形,以便学生进行眼神互动与交流。教师引导医学生学会聆听,尊重医学生不同的观点。操作练习中,要求扮演医患双方的医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医学生正确面对赞美与批评。(6)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医学生在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根据情景进行操作,科学灵活地解决问题。例如,在讲解体格检查、插胃管、胸腔闭式引流等方面知识时,运用翻转课堂模式,教师挑选两个高质量视频,并将其提前上传到教学平台供学生自学,要求学生课前观看学习,同时设计自己认为最优的操作模式。课堂上随机抽取几名学生演示,请观摩的学生从操作流程的科学合理性、是否符合省力原则、有无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并提出合理建议。(7)促进人际间的教与学。引导医学生将大一所学关于礼仪的课程知识运用到每一项技能操作中。教师针对每项操作,精心编制基层医生技能操作关怀性用语表,包括操作前、中、后的关怀性语言和礼仪规范等,供学生参考。(8)注重细节,创造良好环境。引导医学生关注患者身心状况,关注在操作中容易被忽略的细节,例如,导尿术、体格检查中,拉围帘、关门窗等细节正是人文关怀的体现。引导医学生关注教学环境中的人文关怀之美,例如墙壁上的人文关怀挂画和标语、富有生命力的绿色植物、模拟病房中的一些温馨小装饰物等,体验外界环境美带来的精神愉悦感。(9)帮助满足个人需求。引导医学生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分析并满足患者的身心需求。教师在准备每堂课的导入案例时,尽可能交代每个案例中患者的病情、社会文化背景等,要求医学生讨论模拟情景中患者可能存在的需求以及如何满足患者需求。1.3评价指标。1.3.1操作考核成绩。两学期课程教学结束后,采用我院编制的操作考核标准(操作技能40分,关怀能力20分,沟通能力20分,应变能力10分,团队合作意识10分,满分100分)对两组进行技能测评,每名医学生在相应学期学习的所有操作项目中随机抽取一项进行考核。1.3.2人文关怀能力。采用许娟等[13]汉化的人文关怀评价量表(CaringAbilityInventory,CAI),包括认知、勇气和耐心3个维度,37个条目,采用Likert7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人文关怀能力越强。基层医生综合技能实训教学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调查。1.3.3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于课程教学结束后调查两组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学习压力较大、能够很好地掌握技能、能够理论联系实际4个条目,选项为“是”和“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2结果

查看全文

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

1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的现状

1.1基地建设不完备,影响学生技能的提升。目前多数职业院校缺少或没有专门的实训基地,软件硬件设施不完备。高职动物医学专业是属医学类的专业,是技能操作性很强的专业。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学制较短,这本身就限制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并且,多数院校在实践教学安排上仍延用过去老方案,受限于基地设备等条件,使实践教学安排的学生有限,更阻碍学生技能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培养。1.2实训设计不合理,缺少职业氛围。许多院校动物医学实训场地,只是划分出不同的实训室场地而已并不明确实训功能,更缺少工作过程的连续性,只开展单项的实验实训,没有系统化的总体设计,缺少根据真实岗位需求设计出的连续性、能重复性的强化训练项目,难以完成动物医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另外,大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建设中,无论教师、学校还是社会,只是口头上关注学生专业技能水平,并没有真正落实到实训上来。很多实习基地缺东少西,不能真正的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更不注重在学生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职业素养的培养上下功夫[3]。但事实上,学生在校期间职业素养的提高,会间接影响临床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的稳定性。所以我们不仅要重视职业技能的提升,还要更重视职业素养,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零距离对接岗位,更好的满足畜牧业发展对人才需求。1.3专业化程度弱,缺少开放性。很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没有专项基地,有的一个基地挂一个门牌,实际还承载其他专业的很多别的实训项目。例如:动物解剖实训室,既用来进行常规的动物生理解剖,还用来做诊疗实训、外科手术缝合实训等;基地规划和设计,没能与时俱进,单方面考虑为校内学生提供基本技能实训场所,没有融入作为一个高等学府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上,这也是影响职业院校学生培养水平的重要因素,也切断教学与社会、教学与企业的需求这个链条;基地设施设备上也没有走在行业企业的前头,有一定的滞后性,缺少开放性,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1.4教师人力不足。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动物医学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大多由专业教师兼职担任,根本无法满足大批学生同时进行实习实训;另外,个别专业教师并不具备很强的临床实践经验,导致指导教师进一步匮乏,很难对学生做专业性的指导。

2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作用

2.1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就业机会。从目前学生实习单位的反馈情况看,在学生就业和实习中,对其实习效果和就业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学生缺少真正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随着畜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发展,对实习就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需求越来越明显,学生在校内完成职业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可大大缩短学生实习与就业之间的适应期,绶解学生实习期的心理焦虑。同时,通过校企合作,把企业的优秀文化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带动和推进学校更好更快的发展,学生就业实习时,进入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时会很快的做出适应,大大提高了就业成功率和稳定性。一些技能操作水平较高的优秀学生,也能很好的适应社会需求,通过努力创办属于自己的动物医院。他们事业取得成功之后,会积极和学院开展合作交流,为师弟师妹提供较好的实习就业的机会[4]。这使得实训基地成为就业培养基地,进一步突显了基地的培育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作用。2.2为畜牧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储备人才。随着畜牧业的进一步科学化规模化的发展,尤其在近几年猪肉价格明显飙升,宠物行业迅猛发展的今天,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显著增加。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不仅关乎学生的技能水平,宏观上也是在为整个畜牧行业培育优质的人才储备,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实训高仿真模拟职业环境,练就职业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先进的经营理念、学习科学的诊疗技术,这都将为未来他们对大型综合性畜牧企业的高效发展起推动作用。2.3提高教学,服务科研。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不仅有利于培养优秀的学生,更加有利于我们职业院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工作。职业院校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更离不开科研,这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2]。基地建设是保障校企合作的大前提,基地建设完备有利于开展实质意义的校企合作,是学生在校期间能真正向企业人角色转换的有效的途径。有了基地,学校与企业之间进行合作的机会增多,这使得教学能随时了解行业企业的发展动向或发展趋势,有利于校方更好的调整学生的实践技能训练项目,做到专向培养。另外,有了实训基地教师可以到校内实习基地进行专业实践锻炼,更好的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并将这些新的知识应用到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企业资源搞专项课题,并将成果融入教学,可以实现科研和教学双赢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2.4创办品牌专业、培育双师队伍。黑龙江省内各大高职院校80%院校均开设动物医学专业,如何在激烈的招生竟争中,突显我院的优势和动物医学专业特色,是一个急待解决的大事。在总体师资力量和实训条件不相上下的前提下,要从众多学校脱颖而出,是专业建设和发展的目标,而在人才培养体系大同小异的情况下,专业能力的培养就突显其重要性,要在核心技能培养上有所建设,突显人才培养的高技能、高素质。首先就是建设一个规范、科学的实践技能锻炼基地,来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素质;同时,还能提升教师本身的双师型素质,带动教师、学生共同提升实践能力,使实习与就业成为良性大循环。有了基地教师可以“引进来,走出去”[3]。学校聘请高职称的“双师”型教师,和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企业人员到校任教,并承担动物医学专业核心实践训练的教学任务,大大提高技能训练的专业性;还可以聘请行业专家对教师进行实践操作、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教师动手能力,提高其教学组织与实施能力。教师通过实践了解专业新知识、新技术及行业新动向,提高专业水平和带教能力,为创办优质专业提供软硬件基础。

3小结

动物医学专业学生想提升实践能力,必须重视实践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和优化是实现学生实践技能提升的重要前提和保障。动物医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势必要从传统的实训室中脱离,要高仿真的模拟的职业环境,要贴近实际岗位和服务的一线,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按未来就业的专业岗位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基地建设要向实用型、综合性和社会化转变,既要满足校内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需求,也要成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基地,还得担负有面向社会和行业提供动物医学专业技能培训及在岗继续教育提升等社会服务的责任[1]。因此,动物医学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与优化改革,具有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任务,势在必行[5]。

查看全文

情景模拟教学在外科实训课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应用情景模拟教学对外科实训课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河北中医学院2018级影像技术本科班97名学生,随机分为传统授课组与情景模拟授课组,其中传统授课组48名,情景模拟授课组49名。传统授课组采用传统授课模式,情景模拟授课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满意度。结果:与传统授课组相比,情景模拟授课组的同学分析解决问题、学习主动性、团队合作评分及理论实践相结合的临床操作能力四项内容的评分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学生在带教形式和带教内容两方面教学满意度均显高于传统授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景模拟教学在外科实训课中应用,可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外科实训课;情景模拟;教学质量;教学满意度

外科学总论是医学生学习中连接基础与临床的一门重要课程,对培养学生医学理论知识转化为临床实践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外科实训课是外科学总论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外科实训课主要内容是学习无菌术,辨识常用的手术器械以及掌握最基本的外科操作技能等。通过外科实训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强化自身的无菌意识,提高动手能力,并且锻炼临床思辨能力,为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1]。情景模拟是指被训练者置身于模拟的真实工作场景,按指定要求完成工作任务,该方法具有更直观、更生动形象等特点[2]。因此,将情景模拟引入外科实训课教学,让学生更直观真实体验工作性质,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及人文精神。本研究选取医学影像技术班为对象,探究情景模拟在外科实训课教学中的成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8级医学影像技术本科班97名(男24名,女73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男女先分层,后按随机随表分为传统授课组和情景模拟授课组。传统授课组共48名(男12名,女36名),平均(20.18±1.41)岁。情景模拟授课组49名(男12名,女37名),平均(20.49±1.36)岁。本次研究经过我校医学伦理委员会同意。两组学生的一般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传统授课组课前通过学习通发送相关视频,课上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述及相关操作演示。之后同学分组进行练习,老师进行指正或者解答同学疑问。情景模拟授课组:课前通过学习通发送相关视频,课上教师进行简略得当的讲述及相关操作演示,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和质疑能力。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练习。小组内部进行角色分工,进行操作演示,结束后小组内进行问题分析。之后,以2小组为单位,按评分表细则进行组间评价。组间评价结束后,小组间进行问答,按问题质量和回答情况,教师给予不同的打分。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答疑。

查看全文

中医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和对策

摘要:中职学校是我国培养专业型人才的重要基地,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职业空白。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职学校的中医专业应该跟随时展的潮流,积极开展改革活动。基于此,文章对目前中职院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性对策进行探讨和分析,以期能够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为中医事业发展提供服务。

关键词:中职学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生活的追求也越来越高,随之而来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要求也逐渐提升,这就与当前中职院校中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和人才质量产生了矛盾,也为我国中职院校中医专业的发展带来了挑战与机遇。如何在时展的背景下存活并发展下去,成了中职院校中医教育者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中医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医行业发展之初,由于当时独特的社会环境,中职院校成了培养中医人才的主要阵地,培养出了众多专业技术型中医人才,为我国的医疗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随着社会的进步,中职院校的中医专业明显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当前的培养模式下暴露出诸多问题。

(一)中医专业课时较少

查看全文

执业医师针灸学实训教学探讨

【摘要】因为临床对中医重视程度的提高,当前对中医类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更多技能水平高的针灸人才非常的重要。必须注重改革传统教学考核方法,实现针灸医学学生临床实践技能水平的逐渐提高。本文具体分析基于分阶段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的针灸学实训教学改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分阶段;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针灸学;实训;教学改革

1.针灸学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以往针对针灸学的实训教学缺乏规范性,教学的教师未接受系统性的培训,因为不同学校教学大纲不同,所以教师的操作也有不同标准,因此在理论、实践教学中有不同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技术,技能水平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当前因为大部分院校都存在扩张情况,针灸学学生数量逐渐增加,但师资力量无法及时跟上,所以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加上部分院校没有建立实训中心,或者建立的实训中心没有拥有全面的配置,所以影响实训教学的开展。另外当前针灸实训教学没有新颖的教学思路,更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生缺乏足够积极性,自主性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所以无法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只使用板书,无法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2.针灸学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2.1制订新的实训目的及内容。根据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修订实训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新的实训大纲教材编写,保证学生能够更好掌握。实训的目的主要是保证学生可以对基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技能有熟练的掌握,并强调对学生针灸方面临床的实践能力、临床工作独立处理的能力进行培养,注重提升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提升。在实训内容方面,可以开展模拟医学教学,建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配备复苏模拟人、急救模拟人、穿刺模型、体格检查等不同设备。建立针推实验室,配备电针仪、针刺手法测定仪以及相关的考核仪器,保证针灸实践技能教学体系具备足够的硬件条件。借助技能培训中心,通过多站考试方法评价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制定出具备规范化以及统一性的技能操作规程,所有操作中不仅要有说明,还要有技能考核的具体评分标准。2.2制订新的考核方法。以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大纲为基础,根据实验室具备的条件,分阶段进行执业医师实践技能考试,第一阶段为病史采集,第二阶段为技能基本操作,第三阶段为病例分析,分别有25分、50分、25分,第一阶段主要以口试方式完成,控制在15分钟内,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结合进行口试及实践操作,分别为15分钟,考试完后教师进行即时评分。按照技能考核内容确定相应考核方法,前两个阶段,由标准化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完成问诊,以了解学生问诊的内容、方法以及技巧应用,在病例分析上主要观察学生对于常见症状的熟悉度,是否能够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综合性分析。在基本操作技能的评价上,让学生在模型上操作,评价学生操作手法的准确度,操作规范度以及对操作的熟练度,有没有做到严格无菌。另外还要判断学生在操作中是否注意相关事项,有没有体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对于可能出现的紧急事件能否正确处理。2.3建立新的考核评价体系。评价体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以及能力,合理确定考核的要求和考核的目标。为了提高学生对腧穴定位、经络循行的重视程度,在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中纳入点穴技能考核成绩占30%。在教学中因为拔罐、艾灸、针刺更多注重操作,所以在期末考试成绩中纳入技能考核成绩占70%,点穴技能考核成绩、拔罐艾灸及针刺技能考核成绩相加作为30%的期末成绩,理论考试结果作为70%的期末成绩。

查看全文

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背景下,基于临床医生工作过程,从教学内容重构、模拟仿真教学、医教深度融合、评价机制改革等方面对诊断学实践教学进行有益探索,提升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打下基础。

关键词:产教融合;诊断学;实践教学

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是实现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临床思维培养的必修课。诊断学的内容包括常见症状、检体诊断、实验诊断、影像诊断、器械检查、常用诊断技术等,涉及面广,实践性强。近年来,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组基于临床医生工作过程,以培养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为目标,对诊断学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探索,分析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正视当前医学职业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开展了诊断学实践教学改革。

1诊断学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岗位要求脱节

传统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按学科体系构建,强调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没有将工作看成一个整体、形成整体认识,表现为教学内容与基层临床岗位要求脱节。问诊教学成了常见症状的理论授课,尽管学生已熟悉问诊程序,但对教学中的各种阳性症状往往也仅有书面知识,缺乏直观感受[1]。通过检体诊断理论授课学生熟悉了体格检查操作流程,但即使是应用标准化病人、心肺听诊与腹部触诊仿真电子标准化病人教学系统等进行模拟仿真训练,学生也只是获得初步体验。模拟仿真教学毕竟不是床边教学,无法完全模拟临床,替代真正的临床实践,进行湿啰音听诊、墨菲征(MurphySign)阳性检查、肝脾触诊等。问诊、体格检查等实践技能教学中还存在医患沟通、人文关怀及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与基层岗位要求有差距的问题。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