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技创新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3 05:04:2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科技创新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科技创新

浅谈医学领域矛盾与医学科技创新

【摘要】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要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学领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现,既有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和现实依据,又有其特殊科学内涵、具体内容和解决途径。医学科技创新作为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主要表现在:医学科技创新可以从促进医疗设备创新、新药研发、医疗技术进步等方面切实解决医疗资源发展不充分问题;医学科技创新是技术创新和理论创新的统一,二者相互结合可以解决医疗资源在区域、城乡、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医疗资源;医学科技创新;根本途径

1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的根本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健康需要与医疗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这种矛盾作为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在医学领域的特殊存在方式和表现,既有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和现实依据,又有其特殊科学内涵、具体内容和解决途径。就其生成转化的逻辑前阶而言,这种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基本健康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之间的矛盾的生成和转化,是初级阶段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逻辑展进。就其生成转化的现实依据来看,随着医疗生产和医疗事业获得的巨大进步,原来落后的社会医疗生产发生了时代性变化,人民在获得基本健康需要的同时,日益增长着对美好健康的需求,同时,医疗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居民享有差距问题日益凸显,人民的健康需求未能得到积极响应,导致了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的产生。

2如何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的主要矛盾

解决上述矛盾的特殊方式是在医学领域实施并贯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神,这种创新既包括医学技术创新,也包括医疗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制度体系创新。医学科技创新乃是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医学科技创新是医学理论创新和医学技术创新的统称,医学理论创新作为基础性的科学研究过程,是医学技术创新得以展开的首要前提;医学技术创新则是医学理论在医疗生产中的应用,是理论在实践中的技术展现。医学科技创新就是医学理论研究过程和应用过程的统一。可见,医学科技创新不仅能为社会不断提供新的医学理论和理念,而且能为社会不断提供先进的医疗设备、优质高效的医疗产品、先进的医疗技术和方法、先进的医疗管理和医疗体制改革及医疗资源配置理念等,从而在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减轻其临床负担的同时解决患者健康需求的转变,因此医疗科技创新在解决新时代医学领域主要矛盾中起着最重要作用。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围绕这一主题,扬州大学医学院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的修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等多方面构建了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促进了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教学实践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等教育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应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的成效。2008年由教育部和卫生部联合颁布的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也要求医学院校必须将科学研究活动作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为学生创造参与科学研究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生创新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医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医学院校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手段。扬州大学是一所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高度重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以机制为保障,以基金为平台,以项目为抓手,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工作思路,大大促进了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工作的发展。医学院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优势,我院围绕大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一主线,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四级联动的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项目及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等方面采取了全方位的建设措施。经过近几年的努力,逐步构建了适合医学生学术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着力加强医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育人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和高等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打造具有扬州大学特色的本科教育,我校于2014年开始了新一轮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工作。根据医学教育的特点和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我院临床医学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在坚持教学改革和创新传统的基础上,通过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强化创新实践教学及设立创新学分等多种措施,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科研方法及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1.1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医学科研方法和创新思维课程群

查看全文

院长在科技创新会讲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我院在此召开科技创新总结表彰大会,总结表彰医院2011-2012年度科技创新项目,共商医院科技发展大计。在此,我谨代表市医院领导班子向此次受表彰的科技人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促进医院科技进步做出贡献的科技功臣,向辛勤工作的广大医务人员和全院干部职工表示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医院科技工作讲几点意见,请大家审议并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以来我院科技工作的总结与回顾

2011年以来,是我院医疗技术发展和科技工作进步的重要时期。我院高举“科技兴院、人才强院”的旗帜,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不断增强医务人员的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科研水平,医疗、科研、教学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医院科研整体水平、综合实力明显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现代化医院迈进。

(一)专科建设硕果累累。坚持专科化发展思路,采取了重点科室、重点投入、重点扶植,同时兼顾一般学科的政策。通过不断地促进优势学科的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效应,以点带面,“扶强顾弱”,积极培育有较大潜力的学科,从而促进医院整体学科的共同发展。新组建了肿瘤科、呼吸科、消化内科、肛肠外科、普外二科、普内科等新专科,肝胆外科、神经外科、心胸外科成立独立病区,并在保留原有学科特色的基础上对儿科、妇产科、影像中心、功能科、检验科等学科、亚专业学组进行了调整或裂变,最大限度地创造专科发展空间。目前全院临床医技科室总数已达到50个,设有28个病区,已基本具备三级医院专业科室设置要求。

查看全文

局长在医院表彰会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市医院科技创新表彰大会,会议对2007—2008年度医院科技创新项目和晋升高级职称的医护人员进行了隆重表彰,充分体现了市医院对科技创新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卫生局向受到表彰的先进科室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刚才,玉增院长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近两年医院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明确提出了今后医院科技创新工作思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科技创新对于加快医院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几年,市医院坚持“科技兴院”的发展战略,加大科研投入,出台一系列政策,激励医务人员科研创新,在科研、申报科研成果、应用新技术、新疗法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今天会议共表彰了63个科研项目,充分说明了医院科技创新的成果令人瞩目,为市医院进一步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加强科技创新,要夯实基础,强化管理

科技创新,离不开扎实的基础。对于医院和医疗工作来说,基础就是临床基本功和各项规章制度,这是多年实践经验的总结,是简便、安全、有效的保证,弥足珍贵。从临床医生的职业角度看,详细问诊、仔细查体,即望诊、触诊、叩诊、听诊,使用听诊器、心电图、胸片等无创、基本的检查方法就是基础,如果在此基础上还不能明确诊断,再利用超声、CT、核磁等先进的诊断技术。从医疗护理制度上看,各项诊疗规范以及首诊负责制、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会诊制度、术前讨论制度和“三查七对”等制度就是最基本的。只有这些最基本的诊疗方法和规章制度得到严格落实,才能为科技创新建立安全有效的平台。这就要求市医院广大医务人员加强“三基三严”训练,苦练内功,严格执行诊疗规范,确保科技创新扎实有序开展。同时,在当前新技术、新疗法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医院不仅要注重新技术的引进和开展,更要重视新技术的“软着陆”,即要强化医院管理,优化服务模式。因为,新技术很重要,但如果新技术不能被先进的服务模式和管理方法所承载,那么技术的价值不一定能实现。比如,对于心梗病人,时间就是生命,需要早识别、早发现、早除颤、早转送、早开通、早出院,这几个“早”如果实现不了,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如果病人缺乏相应知识,没有意识到心梗危险的程度,可能没到医院就死了;如果医院的服务模式拖拉,交钱、办住院手续、到监护室、写病历等,那么即使病人到的很早,也不能马上得到救治。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管理和服务模式,纵有再好的技术,也会变得很苍白。希望市人民医院全体医务人员进一步总结经验,苦练内功,夯实基础,加强管理,优化服务,为深入推进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条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加强科技创新,要提高质量,注重安全

查看全文

高原研究型医院科技革新系统改革

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与科研并举,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诊疗水平不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做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1]。对于研究型医院特征的论述,观点较多,但综合来看,大体包含: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为目的、以鼓励自主创新为手段、以培养临床科研型人才为核心、以高水平科研成果为标志、以科研成果的不断转化为途径、以医院文化的形成和品牌的树立为动力。笔者结合高原特殊的人文、地理、社会、经济环境,就高原研究型医院科技创新体系的改革完善措施做一阐述。

1创建高原研究型医院目的及意义

1.1目的克服客观条件上的劣势,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

1.2途径立足高原现场,提倡自主创新精神,加大硬件建设,完善人才培养、保留与吸引机制,改革科技创新体系[2],优化学科平台建设,以高原医学临床与科研的结合为切入点,牢固树立“临床牵引科研、科研指导临床”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医院的跨越式发展,更好地为高原军民服务,把医院打造成具有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高原研究型医院。

1.3意义培育出以高原医学为特色的优势学科群,形成医院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幅提高高原地区临床诊治水平,更好地为高原军民健康服务。

2科技创新体系的完善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学科与基础学科共建初探

【摘要】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有优势,也面临诸多困境。开展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共建,促进临床与基础深度融合,提升医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文章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共建取得初步成效的经验为例,探讨了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共建模式的实施措施和成效,为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学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与基础共建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科建设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既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关键途径,也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长远要求[2-3]。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拥有学校品牌和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优秀合理的人才梯队、强大的科研平台、丰富的重要病种临床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通畅灵便的信息、持续的资金投入、良好的学术氛围都是大学附属医院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的强有力武器[4-5]。尽管如此,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医疗领域[6],我国大学附属医院仍然面临着学科建设上的诸多困境。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就如何克服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做出初步尝试,积极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和大学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共建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为大学附属医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经验。

1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1.1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医疗任务繁重,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面临着“医教研”三项任务,临床一线医生往往忙于看病,科研积极性不高[7],“重医疗、兼教学、轻科研”的问题普遍存在[4,8-9]。临床医务人员作为技术型临床医务人员,贴近患者,了解临床的需求和难点,且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因为科学研究训练较少、凝练科学问题能力欠缺、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等问题,临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的层面,深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职称晋升需求的现实压力下,学术不端事件和论文撤稿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科建设的不良影响巨大。1.2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人才梯队不健全,优秀人才争抢趋于白热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10],但当下名医大家、学术影响力大的学科顶尖人才十分匮乏,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欠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新老更替无序,不利于学科良好发展[11]。与此同时,优秀医学人才的争抢趋于白热化。民营资本医院政策灵活,对人才吸引力大,公立医院人才集聚现象不再。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的落实也对医院留住优秀学科带头人,构建稳定良好的学科人才梯队带来挑战。1.3科研资源分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分家一所大学常常拥有两家或以上的学院和附属医院,各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缺乏,人才和物质资源分散:实验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往往各为己用;不同学院/医院的人员合作研究较少;学科队伍缺乏医院层面的交流[4]。学校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临床一线人员的科研创新性和深度欠缺,医学基础研究和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严重脱节[12]。1.4医院临床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医院有丰富的一手临床资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提供了良机[6]。但当下,临床一线医生对新技术的深入利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依然采用的是小样本的研究方法,海量的临床大数据的未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2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模式

查看全文

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建设现况

【摘要】研究型医院是国家医疗科技创新的主体,如何通过优化管理制度,科学公正地进行科研项目绩效评价,发展绩效评价结果导向的资金下拨机制,促进科技创新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成为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管理聚焦的关键问题。通过对党中央、国务院2014—2020年度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政策文件,中国科技统计主要科技指标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公开数据实证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科研绩效管理考评维度重数量,轻质量,存在一刀切现象;中国在科研投入和产出排在世界前列,但顶尖成果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以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管理实践为例,建议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管理的实践中应该:加强顶层设计,集聚优势资源;加强科研绩效制度建设,强化绩效沟通;培养组织型人才,科学管理项目;坚持开放、合作、创新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研究型医院;科研项目;绩效建设

研究型医院是医疗机构的先行者,是国家医疗创新的主体,不仅要把握国际医疗基础研究与技术应用的前沿动态,更要以临床需求为出发点,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并举,自主培养高端医学人才,催生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进而推动临床诊疗的发展[1-3]。目前,我国正处于以科技创新引导经济增长的新阶段,科研投入屡创新高[4]。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的国家战略,加快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管理改革措施,涵盖了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科研绩效管理,项目评价改革意见,扩大科研主体的自主权等方面,这是国家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5-9],转变科技体制机制的重大举措。在此背景下,研究型医院如何利用国家巨额的投入,面向国家医疗重大需求,促进重大原创性成果产出,是现阶段科研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探索出一条经费投入问责问效,强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集中资源办大事的道路,对研究型医院建设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完善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是助力研究型医院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简称血研所)隶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简称医科院),是中国医院连续多年血液学领域专科和科技量值均排名第一的国内领头单位,已拥有包括重点实验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在内的六大国家级平台,成为血液学领域的国家级医学转化创新基地。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科研绩效管理现状,借鉴国外科研绩效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血研所实践,为研究型医院科研绩效管理提供参考建议。

一、科研绩效管理的现状

我国目前科研管理突出表现为“两个不平衡”,可概括为“投入与产出不平衡”和“数量与质量不平衡”,这是国家出台系列政策,提升科研绩效管理的问题根源。

(一)目前我国科研绩效管理考评的主要内容

查看全文

大学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路径

在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背景下,作为培养医药卫生人才、创造科技成果、提供医疗服务的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根据自身实际和社会需求,肩负使命服务社会,同时开辟新的服务渠道,拓宽发展空间,为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卫生建设作出贡献。

一、高等医学院校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卫生人力资源支撑

为地方培养公共卫生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最基本的内容。研究表明,推动未来社会发展的生产要素既不是资本和土地,也不是劳动力,而是知识,是人的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代替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资本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而知识的获取要靠教育,因此教育是建设未来的重要手段,是使社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从本地区的实际出发,培养地方需要的人才。高等医学院校要将学校的发展与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状况结合起来,努力培养高水平的卫生。

二、高等医学院校肩负传播文明卫生理念的社会责任

高等医学院校负有创新文化、引领社会、宣传民众的使命。教育是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基础,教育的首要功能是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通过教育,将文明卫生理念传播到城乡各地,尤其是农村。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已近百年,但中国公众的文明健康素质还有待提升。一是科学文化素养薄弱。据调查统计,与发达国家情况相去甚远。二是文明卫生意识薄弱。国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已为世人侧目。我国公民的卫生意识有待提高。三是现代健康意识薄弱。早在20世纪40年代,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包括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的现代健康观,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医学和卫生革命的理论基础。

三、提供医药科技服务,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查看全文

卫生人才与科技表彰会领导发言

同志们:

在我市卫生事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今天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表彰大会,这对于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促进我市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刚才,同志作了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今年以来我市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对明年的工作作了部署。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就人才工作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要求。会议还对今年在卫生科研、医卫技术和医疗卫生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一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单位和同志表示热烈的祝贺!也通过你们向为我市卫生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的广大卫生科技工作者表示诚挚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

一、充分肯定我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取得的成绩

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是卫生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医疗卫生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是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是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近年来,市卫生局将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坚持实施“人才兴卫”、“科技兴医”的战略,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归纳一下,主要有三条经验和做法:一是建立了一整套良好的工作机制。良好的工作机制就如同一部机器的润滑油,有了它,机器的各部件才能正常运转。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也是如此,一套贴近实际、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是促进卫生软资源和硬资源相互契合、内部之间有机磨合、协调运转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近年来,市卫生局相继制订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政策、制度、措施,如人才培养机制、重点学科建设机制、名医和学科带头人建设机制、学术交流机制等,这些都有力地推动了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的开展。二是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卫生人才。全市卫生系统实行培养、引进并举的方针,积极发展优秀科技人才队伍,有计划地对全市初、中级卫技人员全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既培养了一批适应区域医疗工作需要、与当地居民群众关系融洽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也培养了一批研究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高级人才队伍,还贮备了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管理人才队伍。卫生人才梯队培养建设逐步做到了点面结合,协同发展,重点突出,为卫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力资源基础。三是获得了一系列喜人的科技成果。卫生科技工作坚持以省、市重点学科、专科建设为载体,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近几年,全市卫生系统创建了一批省级重点学科、专科和实验室,较多的项目在省、市级立项,部分科技成果还获得了省、市级科技创新奖,医学科研数目也逐年提升,等等这些,不仅培养和锻炼了队伍,有力地推动和提高了卫生科技水平,也为医院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卫生局党委坚持党管人才的原则,得益于卫生系统大力倡导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得益于以重点学科、专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机制,也得益于广大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者勇攀高峰、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对此,我代表市政府对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给予充分的肯定。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面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新要求,面对越来越繁重的防病治病的新任务,面对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新需求,我市卫生人才和科技工作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部分医疗卫生单位“科技兴卫”意识还不强,有的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卫生事业的观念仍比较淡薄;卫生科技投入仍然不足,科研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卫生科技资源不多;区位优势不大,区域卫生的核心竞争力较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和机制有待完善,基础研究水平较低,多学科协作攻关不够,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自主创新能力不够强,卫生科技项目原始创新不够、优势不明显、突破性研究少、有较大影响力的科学研究和学术论文仍然偏少;高水平卫生科技创新人才和中青年卫生科技拔尖人才凤毛麟角,真正在学术、技术上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优势学科还没形成;卫生人才队伍待遇与全省发达地区相比相对较低,在当前发达地区也在大规模招聘人才的关键时期,高级卫技人才外流现象依然存在。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技与人才对提升医疗技术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建设在推进卫生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切实增强推进我市卫生人才与科技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找准工作方位感,勇于创新、不断进取,全面推进卫生事业的发展。

二、依靠科技和人才,加快提升我市卫生工作的软实力

查看全文

卫生厅科技教育工作计划

20**年的卫生科教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构建民本卫生,和谐卫生,按照全省卫生工作会议精神和要求,以“增强能力、创新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科教兴卫工程”和“素质提升工程”为载体,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增强卫生创新能力和科技惠民能力

(一)以民生科技为导向,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的创新工作

围绕国家科技创新发展战略,根据我省卫生事业发展实际需求,在医疗卫生重点研究领域,组织开展科技创新活动,集中力量争取承担国家各级科研计划任务,做好我省主持承担的重大科研项目和示范应用课题的督促实施与过程管理。进一步完善我厅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力争取得一批重大成果,解决临床防病、治病工作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升卫生科技创新能力。20**年争取承担并实施“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治综合示范区”研究等重大专项研究任务,并望获得国家科技资金3亿元以上。

(二)加强重点学科和学科群建设,增强科技支撑能力

加强对省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的指导和管理,注重科技内涵建设,凝练重点特色和发展方向,按照《**省医学重点学科群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积极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提升卫生创新创业的科技支撑能力,增强我省卫生竞争实力。20**年争取新建医学重点学科群3-5个;同时,加强对20**年新建的13个省医学重点学科和20个扶植重点学科的全过程管理。在前三批医学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回顾总结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提出我省医学重点学科进一步发展策略和建设思路。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