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4:47: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检验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检验知识

医学检验教育转型探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及第三方医用单位,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培养适用综合型医用新型人才,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主要转型目标。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医德、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医学检验基本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进而实现医学检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今社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一直将各大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本科生最终就业方向,然而随着医院检验科人才的饱和,医院对医学检验本科生的需求骤减,而体外诊断技术、第三方实验室及转化医学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要求产生了变化,急需既懂医学检验,又具备生物医学技术知识、能从事医学检验相关的技术性、服务性及研发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血站、独立实验室及体外诊断试剂公司的研发、生产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相关的技术性工作部门,培养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基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医学教育的转型。

二、高校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医学检验教育的问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落后,传统的高校医学检验教育错误的以教师为主体,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传统的高校医学检验教育开展形式较为单一,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灌注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够实现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真正临床知识匮乏,实操能力差。再次,实验器械较为落后,临床医学不再使用的器械和不再开展的实验项目,依然存在于教学实验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教学模式和结构进行革新,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市场输入更多优秀人才。然而,要培养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医学检验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变,教育应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教学生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器械,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高校医学检验理论教学的转型

查看全文

检验医师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分析

摘要:在现代医学发展背景下,检验医学实验室与临床存在沟通不足的现状,制约了检验医学甚至临床医学的发展。这就需要既具有临床医学专业背景,又具备医学检验专业能力的检验医师参与临床诊疗过程中实验室与临床的沟通、协调、衔接和咨询等工作。该文通过分析检验医师在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培养与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旨在呼吁业界提高对检验医师培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希望临床能够接纳检验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医学进步发展。

关键词:检验医学;临床医学;检验医师;临床沟通

检验医学是临床医疗人员利用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多学科原理和新兴技术对各种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分析,从而进行疾病诊断、治疗与监测的综合性学科。检验医学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间过渡和融合的桥梁学科,这与影像医学等专业学科有相似之处[1]。随着临床医学学科的迅速发展,检验设备和技术不断更新,检验医学专业进入飞速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临床医学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监测等过程中越来越依赖检验医学。这种新的医学发展背景模式下,就要求对检验医学人员的教育培养要注重临床和检验相关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与此同时,专门负责实验室与临床科室沟通与交流的临床检验医师应运而出[2-3]。检验医师作为连接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最佳桥梁,在推动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沟通协作的同时,有力地促进两大学科的整合与发展,是临床医学诊疗领域的1个新兴发展模式。本文通过分析检验医师在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中发挥的作用,探讨培养与构建以检验医师为导向的实验室与临床沟通模式,旨在呼吁业界提高对检验医师培训发展的重视程度,也希望临床能够接纳检验人员参与临床诊疗工作,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和促进医学进步发展。

1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不足的现状

从实验室和临床的需求上看存在一定供求矛盾,实验室需要临床做到正确选择、采集和运输标本,而临床对于实验室的需求是提供快速、准确且与临床相关的检验报告。获得准确检验报告的1个完整检验流程,受到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各类因素的制约[4]。有关资料显示,约半数以上的检验误差发生在标本分析前,即检验还未执行就已发生了,暗示实验室与临床沟通不足现状的存在[5]。临床检验实验室每天需要处理大量标本,其标本种类繁杂,包括血液、体液等液体类型标本及组织、粪便等非液体类型标本。其次,标本采集和转运的方式多样,采集时间和方法,采集容器形状和容量各异。再次,标本的前处理和操作方式也不同。临床血液学、临床生物化学和免疫学检测的标本以血液和体液为主,标本处理易于标准化和自动化仪器操作,已经基本实现了实验室自动化。而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受多种复杂因素所限制,其自动化技术应用起步较晚,大多数标本接种和病原学检测仍然离不开传统手工方法[6]。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保证实验室检查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条件,而标本采集主要由临床医护人员执行,但医护人员对诸多复杂的标本采集要求和注意事项不甚了解,这成为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之一。检验医学和临床医学专业培训各有侧重,使得实验室与临床沟通具有必要性。纵观目前我国的临床医学教育和临床医师培训制度,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先需要在医学院或医科大学完成医学教育和见实习之后,或继续完成硕士、博士研究生等科研能力与创新思维培训后,以住院医师的身份在认定的培训基地接受以提高临床能力为主的系统性规范化培训。首先在医学本科教育阶段,实验诊断学教学时长较短,所学内容有限,很多学生刚刚完成基础医学理论课学习还并未完全进入到临床医学课的学习状态,对医学检验的方法、原理、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一知半解。其次,在临床见实习和规范化培训阶段,基本都在各临床专业科室进行医疗培训,仅能在临床诊疗工作过程中通过患者诊疗了解检验知识,基本没有机会进入实验室接触检验工作和流程。在研究生教育阶段,也几乎没有理论课或选修课涉及检验医学相关知识。因此,培养既要有较强医疗、教学、科研能力,又精通医学、检验等多学科知识的高素质医学人才不可能在短期内实现。相反,检验医学专业主要是负责临床检验技师的培训,其侧重于常规检验技术特别是形态学检验,检验仪器、设备性能的维护和使用,检验项目方法学、原理、能力验证、质量控制、分析流程和临床意义的相关培训。检验技师极少有临床见实习经历,基本无接触患者和疾病诊疗的相关经历和临床思维。这一现状造成实验室与临床专业人员在知识理论层面上的不对等,检验人员缺乏“临床意识”和“沟通技巧”,临床人员缺乏“检验意识”[7-8]。在大多数医院,检验科本身属于医技辅助科室,在各医疗机构中的地位、影响力不如临床专业科室。医学检验人员团队以检验技师为主,总体学历偏低,偏重检验技术而临床背景薄弱,大多数检验人员缺乏临床沟通的主动性,面对临床医师和患者的咨询和疑问往往信心不足或不能及时解决临床问题。当对于患者的某个检验结果存在异议时,临床医师时常会抱怨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不可靠、不准确,而检验科人员常会认为临床医师未正确理解检验结果,两者之间的不信任和隔阂会随之加剧[7]。而具有临床背景的医学生很少会主动到检验科从事检验工作[9],这就加剧了实验室和临床工作衔接和沟通不得力的现状。反之,这种现状也会从医疗、教学与科研整体水平上影响检验医学学科和检验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发展,久而久之也会影响临床医学的进步。

2检验医师参与实验室与临床沟通的目的和意义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研究

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的构建,为该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

随着精准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日趋重要。各个高校都在大力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主体,以知识点为中心,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制由5年减为4年,推行学分制后学时也大为减少,在这些多重因素影响下,再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1]。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必修课程数量过多,选修课偏少,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占用学时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最后,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2]。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完整性的需要,导致各门课程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合课程是将原来独立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减少多余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发挥整合优势[3]。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中开展课程整合改革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开展较少。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是两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整合模式[2]。针对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建立选课体系,并且配套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的改革,构建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体系,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整合体系的建立

查看全文

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合作

检验医学作为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独特的特点[1]。随着现代社会检验方面的不断需要,例如基因检测的检验项目前景应用十分广泛。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能够达到精密合作,将会推动现代医学向前发展,更进一步地实现现代医学的现代化发展模式。加强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交流与合作,为现代医学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前景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发展现状

1.我国检验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我国检验医学始于上世界头20年中后期,1924年由北京协和医学院吴宪教授主持的生物化学系开始讲授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的内容,并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我国检验医学由此发展起来。在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医学与国际医学界交流的加强,我国检验医学得到迅速发展,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检验医学发展成熟并赶上世界领先检验医学技术。我国当前检验医学的诊断技术还将面临着许多挑战,检验诊断技术虽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但检验设备和管理方面还有待改善。尤其是检验医学与临床医学还没有完全实现交流与合作。我国检验医学当前还存在绝大部分检验设备还依赖进口,自主研发水平与发达国家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的缺陷,出现我国医疗设备基础产业相对薄弱等问题。主要是因为相关扶持政策还不够健全,管理技术和医学创新得不到很好的重视。

2.我国临床医学的概述与现状

近50多年来,随着我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不断向前发展,我国临床医学发展迅速,随着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改进,我国临床医学日臻成熟。在临床诊断和临床治疗方面有了不断改进和发展,同时我国临床医学在医疗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为我国和世界作出不少贡献。但是当前我国临床医学的医疗设备大部分还靠引进国外医疗设备,自主研发的能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我国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之间的互动交流与合作还不够加强,这方面还有待完善管理措施和加强两者的交流与合作。

查看全文

医学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

摘要:教学改革创新发展对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高职医学教育教师专业化是促使高职医学专业教育教师成为专门人员、提高专业地位的过程,即培养教师职业化、技能化、社会化的过程。教师专业化不仅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实现教师自身价值的重要措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论探索和实践经验,反映出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的问题,成为教育改革的制约因素。该文探讨了如何更好地促进医学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技术;教师专业化;专业发展

通过阅读和学习石伟平、匡瑛主编的《职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相关期刊,了解当前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而教师是从事教学工作的重要校本资源。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是职业教育教师整体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有自身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和培养制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既包括学科专业性发展,也包括教育专业性发展。国家不仅对任职教师有规定的学历标准要求,还对教师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有一定要求。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合理的知识结构基础上,具有专业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并能有效地、创造性地解决教育教学领域的问题。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在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更新、学习和完善的过程[2]。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国教育实践改革的重要理论,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发展中,教师已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设计者、合作者。目前,教师的专业发展已成为全国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教师教育发展的趋势,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努力丰富自身专业知识,提高自身教学实践能力,培养专业精神。医学检验专业主要通过理化等方法对临床标本进行检验,是一门融合了多种医学知识的学科,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科技的不断成熟,其在临床医疗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医院检验科的发展日趋标准化、网络化、多样化、高度自动化,医学检验技术也日渐成熟,社会大量需求具有扎实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操作技能的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人才[3]。教师是专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的角色,为此,培养具有丰富专业基础知识和熟练临床实践技能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师,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医学技术人才的必要保障。

1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

1.1教学工作任务繁重

医学检验专业就业范围广,与医学高职院校相比,医院能提供更好的职业待遇和发展平台。大多数毕业生选择进入医院检验科工作,导致医学高职院校医学检验专业教师资源普遍匮乏。由于师资力量不足,除教学这一基本任务外,专业教师还要从事学生管理或兼职行政工作,工作量较大。此外,学校更加注重对教师科研能力的考核,导致教师投入教学的时间和精力不足。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技术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本文从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创新及临床实践教学应用中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改进策略,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

关键词:临床实习;医学检验技术;教学体系

医学检验的临床实习占据4年制本科教育的1/4,是检验系学生巩固医学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检验操作技能,为以后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必不可少的实践过程。在学校的3年期间,学生系统学习了基础医学和检验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在实习阶段,更需要实习指导手册指导检验系学生1年的实践教学。2012年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要求将以往目录中的5年制“医学检验”(医学学士)更改为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理学学士)。2016年第一批4年制本科生开始毕业实习,本校检验系也即时拟定了2013年度新的医学检验本科生培养方案,并制订了相应的实纲。教育部高教司颁布的医学检验本科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能力,能在各级医院、血站、防疫站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高级人才。4年制检验本科培养教学思想应明确统一在新的人才培养要求上,突出医学检验技术的基本属性[1]。为适应医学检验技术4年制理学学士培养方案改革,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毕业实习指导手册,构建新的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进一步贯彻和执行教育部颁布的培养目标。

1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制订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指导手册,建立一个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实习管理的框架和指南。1.1毕业实习须知。(1)实习目的与要求:学生明确1年实习教学的目的。检验系学生通过临床实习,巩固和加强理论知识,熟悉临床和检验工作环境,对本专业的组织结构有较为透彻的了解。在临床实践中培养学生独立正确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实习组织结构:负责检验技术毕业实习由学校和实习单位协调完成。构建一个由学校、实习单位共同参与实习管理的平台,制订实习同学实习守则,从思想、学习、能力培养、考勤管理、需达到的要求等方面均有详细规定,规范实习管理。(3)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毕业实习成绩占在校总成绩的15%,各亚专业占比则根据专业实习时间及课程具体细化,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免疫学均占17%,临床血液学及临床输血学检验占10%,门急诊检验占12%,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占10%。出科成绩包括出科鉴定、技能操作、理论考试,按百分制计分,分别为20%、60%、20%,以技能操作为主,体现检验实践教学的重要性。(4)毕业论文写作:在1年的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中,毕业论文写作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培养目标。作为以建设双一流大学为目标的武汉大学,科研能力的培养也非常重要。毕业论文实行带教教师和同学双向选择。首先,同学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有关动态,设计合理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开题报告;实验时认真收集、整理原始数据,正确进行统计处理,拟订论文写作大纲,认真撰写。毕业论文的格式和书写要求也做了相应规定。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并对论文真实性负责。随后,评阅教师评阅、修订,最终论文答辩,由答辩小组进行评分,并给出合理的成绩。毕业论文贯穿整个实习阶段,实习同学完成毕业指导手册所包涵的内容,同时完成1篇毕业论文的撰写。1.2制订实纲。结合国内外前沿检验科的科学设置制订各检验亚专科实纲。近年来,随着检验学科的发展,新的理论和方法技术层出不穷。教科书更新相对滞后,检验科各亚专业进展并不同步,各实习单位亚专业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别。针对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的特点,增加医学检验亚专科培训时间,增加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实习。细化检验科亚专业设置:临床生物化学检验、临床免疫学检验、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血液学检验、临床输血学检验、门急诊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等。有些亚专业是传统专业,技术成熟,检测项目应用较广,在有些流程和技术上有很多相同点。在这部分大纲中,融合了ISO15189认可体系的质量体系[2],学生按照实验室建立的标准作业程序文件规范地进行实验操作。每个专业需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均有规定。各亚专业基本要求、较高要求及临床实践技能要求均有详细的表述。分子生物学检验近年发展迅速,开展了很多新项目,它以PCR技术为核心,通过荧光定量、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微流控等多种检测技术使检验方法更加及时、准确、便捷,临床应用也日趋增多[3]。在新实纲中分子生物学检验增加了时间和内容,适应医学检验发展的要求。1.3加强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实习过程均有表格记录。实习教学的表格含实习检验项目登记表,各亚专科均有实习科目小结表,实习科目考核表(理论和操作考试),小讲课听课记录表,实表。(1)检验项目登记表:实现实习内容的量化管理。全程记录和监控学习情况,有利于学生明确自己在实习过程中要完成的实习内容、实习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和要求。(2)实习科目小结表:带教教师在填写评语、评分时,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了解及其所掌握的学习、工作、思想状况和基础理论及实际技能如实填写。采用评价表的形式,督促学生按照《毕业实习指导手册》的各项要求完成毕业实习。(3)实习科目考核表:带教教师负责实习生考勤管理,并进行出科技能操作和理论考试。在操作技能考核中采用操作技能直接观察法考核,请科主任审阅、签署意见。指导4年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规范化的实习教学管理和实习考核评价。(4)听课表:严格实行小讲课的登记和考核,完善记录,要有课件,有登记,有照片,有总结和反馈。(5)实表:将实习过程、考核成绩和听课记录汇总在《实习指导手册》上,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回顾和分析,持续改进。这些表格加强了实习教学的过程化管理,强调形成性评价在实习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为实习带教教师提供实习带教的指导方案,成为实习带教教师的抓手和考核指南。

24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

查看全文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及策略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整个医疗过程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关系到我国医学的发展问题,也关系到整个国民身体素质提高的问题。它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整个医学界的发展,所以必须解决好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在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更进一步地完善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管理机制,提高医学检验质量。

一、当前临床检验技术质量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不少医院存在检验人员与临床医师之间缺乏沟通,且互相之间产生矛盾等问题。检验人员在检验工作中总是指望临床医师能及时跟上检验科推出新检验技术的步伐,并想让临床医师体会到检验技术中一些高度专业化的难度,从而形成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关系难以协调,导致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产生,从而容易出现医疗缺陷并引发医疗事故发生。这主要的根源是检验科检验人员和临床科医生缺乏互相的合作关系及检验和医疗技术方面的沟通[1]。针对上述问题,检验科要做到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使检验质量显著提升,加强检验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检验人员素质,规范化、标准化、系统化检验工作,日益改善检验科和临床科人员的关系;严格认真做好室内、室间质控,确保测定结果的精确度和精浓度,减小试验操作经过中批间和日间标本检测结果的差别;增强仪器运用管理,保障仪器能正常使用:检验科自动化仪器使用能力的提升,要运用经国内有关行政部门认证注册并检测及格的医疗仪器。要创立、健全检验仪器管理运用案卷,对仪器登记注册、责任到人。同时,检验科要认真贯彻“三基”、“三严”的学习方针[2],同时要定期考核。应从检验工作的本色出发,加强急救医学、急救技术知识的培训。增强工作职员应对医疗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对新知识、新测定办法、新仪器的操作原理和步骤应实行重点培训并严格考核,不断增强检验人员的基本医学知识。检验科要加强和临床科室的互动合作与交流,熟悉不同疾病的试验室查看本色和疾病的诊断标准,理解临床常见病例和高发病例的相关医学知识,不断学习和积累临床知识和临床工作经验,提升专业检验能力。

二、提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整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检验科需要建立和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和检验技术质量保证机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加强对试验室信息系统(LIS)的建设,严格的试验室标准作业程序,同时要求编写SOP文件,为试验室的规范化化管理和质量确保机制的创立供应相关的文件依据,尽量使检验经过标准化、精确化、程序化。科室质量管理小组要严格按照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需求和检验质量管理的需求对检验人员工作的质量进行监控,严格监控室内质控记录和室间质评成绩,对发觉的缺陷和事故隐患进行及时处理,尽量避免医疗缺陷和医疗隐患事故的发生。落实管理机制和考核机制的具体情况。院方在对检验科的具体管理情况应落实到实处,不定期地对检验科人员进行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和监督。考核时要注意到整个检验过程中检验技术质量的考核,也要保证阶段性质量检查得到全面落实。加强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生的联系,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和交流经验,实现相互发展。检验科工作根本任务是为临床一线医生决定诊断、判定疗效、查明病因、施行临床医学研究等提供全面准确的医学检验数据[3]。为此,临床科室医生们的意见和建议就成为检验科检验人员改进工作办法、提升服务质量的依据。检验科人员要积极和临床科室人员不断地进行联系和交流,每次召开质量分析会要邀请资深的临床医师参加,积极听取临床医师对检验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对临床医师提出的建议及时进行研究和有效施行,提高检验工作质量。

三、增强阶段质量控制力度,确保医疗服务质量提高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与检验技士资格考试研究

[摘要]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资格考试系测评是否为合格专业人才的有效措施,这为检验专业教学指明了以资格考试为切入点,以行业需求为标准的导向。在专业教学中围绕资格考试大纲体现的专科教育教学“必需、够用”的原则,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我院从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实践平台搭建等三个方面对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医学检验;资格考试;教学研究

三年制专科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为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医学类实验室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动手能力强、能独立工作的实用技术型人才。医学检验技士资格考试系评估是否为合格专业人才的重要指标,考试内容分为基础知识、相关专业知识、专业知识、专业实践能力等4个科目;只有考试通过,获得资格证书方可到各级医疗卫生系统的检验部门上岗工作,即具备岗位的胜任力。资格考试大纲是国家组织临床专家依据现行业的需求和发展制定的,它对高职高专层次教育所“必需、够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有明确的要求,资格考试通过率能比较直观地反映检验专业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者的专业院系,必须按照资格考试的标准要求培养人才,让学生熟练掌握必须的基础知识、够用的基本技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岗位胜任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一、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现状

(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完全匹配、与岗位任职契合度有差异。调研发现,传统的人才培养难以完全适应行业发展—检验技士的上岗需求,学校专业教育面临滞后临床,未完全突出其必须的实用性和针对性。这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有一定的距离,如课程设置不合理、主干课程与基础课程存在交叉现象,教学大纲与资格考试大纲不一致、在校考核形式与资格考试形式未完全接轨,主干课程学时与历年资格考试真题所占百分比差异大,教学内容与临床相脱节。(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亟待进一步提高。由于种种原因,“双师型”教学队伍流于形式的较多,仅仅是“考证能力”的体现,而缺乏真正医学检验技术“必需、够用”的临床实践经验及专业实践教学的培训;专任教师队伍比较年轻,临床实践动手能力较弱,缺乏深入的一线工作经历,对专业核心技能的理解不透彻,对岗位“必需、够用”的需求不十分清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教学的盲目性[1],致使教学不能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与行业需求不相一致;兼职教师聘请是根据课程任务的需求而临时聘请,只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缺乏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体系关于“知识、技能、素质”的深入理解,学校在管理上也有难度。(三)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应变能力差。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不高,学习上的依赖性较强,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机械性地学习,缺乏标准化的实践技能追求,动手实践机会少,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表面,活学活用能力较差,不会举一反三,致使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不足,工作适应周期偏长,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也严重不足。

二、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改革思路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教学控制意识分析

【摘要】临床上疾病诊疗的准确性与医学检验的高质量息息相关,为了给予患者提供良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需要在医学检验教学中加强对初级检验人员职业技能的培养,增强其质量把控意识,以便学生更好的在今后的医学检验工作中进行环境的适应以及严格控制检验质量,从而提高检验数据的准确性、可靠性。

【关键词】医学检验;教学;质量控制;意识

随着医疗行业的技术迅速发展,医学检验也日渐走向科学化、自动化。医学检验对疾病的评估、诊断、治疗、预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关系着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1]。在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医生对患者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大部分需要依据检验结果的具体数值进行决断,对检验质量的严格控制利于疾病的诊疗。教学上加强培养初级检验工作人员的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应增强其质量控制意识。本文探讨如何在检验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质量控制意识。

1.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所学专业,并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检验教学中教师需要清晰的告知学生医学检验工作在医疗服务工作中的重要指导意义。虽然医学检验作为医疗服务的辅助科室,但是检验结果和相关数据直接影响着医生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和治疗,不可掉以轻心。整个检验工作在医疗系统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若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有所偏差,将会延误患者的疾病治疗,增加病痛的折磨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2.提高专业技能

查看全文

医学检验人才培养途径分析

1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复合型人才就是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能力,在某一个具体方面能出类拔萃的人。在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发展中,复合型人才需求非常大。目前来看,制约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人才,由于人才的缺乏,医学检验事业就难以稳定发展。对于医学检验工作来看,医学检验专业性较强,涉及内容比较多,要求医学检验人才不仅要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实验诊断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还必须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随着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日渐兴起,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要。加大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可以为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1]。

2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

2.1立足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现代社会里,人才之间的竞争越来越大,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环境,要想将医学生培养成为社会发展所需的人才,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必须立足社会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社会发展为出发点,在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中,要注重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职业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临床技能、学习技能以及科学方法技能等。只有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将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落实下去,才能为现代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2.2持续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所谓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在实习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操作能力。校企合作是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途径。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学校应当根据医学检验专业需求,与综合能力强的医院建立合作联盟的关系,安排学生进入医院实习,让学生接触先进的检验设备,积累自己的检验工作经验,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2.3教学观念的转变。随着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那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已经不符合医学检验专业教学的需要。传统教学观念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重视。对于学生而言,由于自己的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学生能力就得不到提升[2]。因此,在医学检验教学中,要想出更多的复合型人才,教师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多与学生互动,要彻底摆脱传统的那种说教形式,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3]。同时,在强化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实践,通过实践来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2.4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在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教师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能力、职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了人才培养质量。因此,要想培养出更多的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强化教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至关重要[4]。针对教师,要强化其能力的培训,安排教师深入医院进行学习,提升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打造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同时,学校要从医院引进经验丰富、业务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检验人员担任医学检验专业教师,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

3结语

综上所述,医学检验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关系到了我国医学检验事业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医学检验事业取得了加快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人才需求日益增大的背景,在医学检验专业教学中,就必须强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明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在强化学生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要强化其实践操纵能力的培训,借助校企合作平台,推进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进而为现代医学检验事业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