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3:14: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检验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检验教育转型探究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及第三方医用单位,对医学检验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具体。培养适用综合型医用新型人才,是近年来高校教育的主要转型目标。学校实现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才能培养出具有医德、具备终身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医学检验基本技能以及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进而实现医学检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今社会对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要求
传统教学中一直将各大医院作为医学检验本科生最终就业方向,然而随着医院检验科人才的饱和,医院对医学检验本科生的需求骤减,而体外诊断技术、第三方实验室及转化医学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量及要求产生了变化,急需既懂医学检验,又具备生物医学技术知识、能从事医学检验相关的技术性、服务性及研发性为一体的综合性人才。这就需要我们重新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为各级医疗机构、疾控中心、血站、独立实验室及体外诊断试剂公司的研发、生产等部门,从事医学检验及相关的技术性工作部门,培养具备医学检验技术基本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真正实现医学教育的转型。
二、高校医学检验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高校医学检验教育的问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落后,传统的高校医学检验教育错误的以教师为主体,不能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传统的高校医学检验教育开展形式较为单一,注重理论教学,轻实践,以教师为主体单一的灌注式教学,学生被动学习,不能够实现理论实践有效结合,导致学生真正临床知识匮乏,实操能力差。再次,实验器械较为落后,临床医学不再使用的器械和不再开展的实验项目,依然存在于教学实验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传统的医学教育观念已经无法满足市场对医学人才的需求,因此对教学模式和结构进行革新,加大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满足市场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为市场输入更多优秀人才。然而,要培养适用于新形势下的医学检验人才,首先要从教育观念上进行转变,教育应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教学生学习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创新教学内容,更新教学器械,从而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
三、高校医学检验理论教学的转型
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初探
摘要:医学检验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专业,注重学生专业实验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培养。传统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弊端,采用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reality,VR)建立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可完善并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对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进行初步探索,对目前存在的困难进行剖析,为响应教育部建立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促进医学检验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是一门注重实践性和操作性的专业,尤其2012年教育部将培养目标由五年制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高等专门人才”改为四年制培养“从事医学检验及医学类实验室工作的医学技术高级专门人才”[1],着重强调了专业实验能力和操作水平。现医学进入精准医疗的大数据时代,传统的“规定动作”教学已不能满足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各类因素极大程度的制约着教学效果,借助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reality,VR)可有效改善这些问题。VR技术是一种以计算机为核心的新型认知工具和知识载体,利用高科技生成虚拟环境,使操作者具有视、听、触觉一体化的沉浸感[2],可借助特殊设备与虚拟环境交互,达到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验。本文对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现状进行分析,为建设医学检验虚拟平台提供新思路。
1传统医学检验实验教学存在的弊端及VR解决方案
1.1验证实验占比大,学生操作机会少传统实验教学一般由实验技术人员备好实验项目所需仪器、试剂和样品,在讲授实验目的、原理、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后,学生“依葫芦画瓢”进行实验。通过VR平台,可实现“实验准备→预实验→实验操作→结果分析”等流程操作。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思维和创新素质,可在平台中设计开放式、研究式的实验教学[3]。目前临床在用的医学检验仪器多为全自动化操作,价格昂贵,且实验场地有限,加上招生规模扩大,无法做到人手一台进行操作,大大制约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VR通过一台计算机或一套虚拟设备即可模拟整套医学检验虚拟实验室,容纳检验科相关仪器设备,学生通过模拟实验过程,可反复进行操作练习,分析实验步骤,注意操作细节,熟练后再实际动手操作,虚实结合可有效避免因实验某一步骤出错而导致实验无法继续进行。1.2生物安全隐患大,形态教学难度大医学检验实验课多以临床病人的血样、尿样等为操作样本,可能存在病原体等安全隐患[4],检测正常人样本又限制了学生对患病标本的认知。通过VR,可减少学生对于患者标本的接触[5]。教学使用的标本片通常有使用期限,对于罕见病的标本来源相当不易[6],采用虚拟构建标本库,如以临床血液学检查教学课程为目录,建立骨髓形态涂库,可对正常血细胞、红细胞疾病和急性白血病等涂片进行形态学观察,教师可通过在涂片中设计添加指引箭头、标识区域和文字等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1.3运行维护成本高,实验耗材用量大医学检验仪器设备和实验耗材是实验教学的物质基础,而仪器价格昂贵,折旧率高,更新换代快[7],VR可及时更新最新仪器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及时掌握前沿技术操作。仪器的维护成本高,如显微镜灯泡寿命短,学生缺乏仪器保养相关常识等,通过VR仪器内部结构,学生可了解仪器管路的走向,光路的构成,掌握仪器维护和保养,设置简单、常见的电路故障引导学生排除故障等。传统教学使用耗材用量大,回收再利用率低,部分实验耗材还存在污染处理等问题,VR可模拟实验操作,节省资源。1.4知识扩展能力差,课程分隔不系统传统的“三段式”教学已经无法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脚步。例如我国医学检验专业基本都是按照大型医院检验科所需岗位进行培养,实验室配置基本与医院检验科相符。但随着快速检测技术发展,应急检验医学应运而生,其检测以干式为主,与常规仪器操作及原理均存在差异,设备更新换代快,采用VR可使学生及时掌握最新技术[8]。传统的医学检验实验教学是以课程为单位,但在临床工作中面对各种标本,可能存在复杂的病变,需要检测后对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这就要求建立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将知识糅合并融会贯通,才能灵活应变临床工作中的各类标本。
2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探索
医学检验技术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思考
快速发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了高等教育教学的改革、加速了教学模式的多元化发展。虚拟仿真实验室是一种基于Web技术、虚拟现实技术(VR)构建的开放式网络化的虚拟实验教学系统[1],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随着虚拟仿真技术的成熟,虚拟仿真实验在科学研究、实验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2]。自2013年教育部开展了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工作以来,虚拟实验室建设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新方向,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开发与应用将会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产生变革性的影响。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的现状
实验教学是医学院校非常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医学检验技术属于实验室医学,十分强调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仪器操控能力,尤其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检验技术及检验仪器更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教学受仪器设备、实验内容、场地、师资等多个因素约束、限制,使得本专业的在校生无法得到像临床检验科一样真实的实践操作机会[3]。1.1检验仪器设备滞后。检验科常规使用的全自动分析仪器,由于价格昂贵,使用及维护成本高,因此本校的全自动分析仪器不仅数量少,而且规格陈旧,元器件老化,无法满足日常实验,大多数情况仅作为示教使用,使得实验教学的检验仪器设备滞后于临床,很多的新方法、新技术无法在实验中展开,实验项目多以传统经典、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能力的培养[4-5]。1.2实验内容受限。临床样本获取困难,尤其是临床基础检验学、临床血液学的形态学资源缺乏,临床病原微生物学的疑难罕见样本短缺[6],导致实验内容单一、项目陈旧,与临床实际应用存在明显的脱节。1.3影响实验室安全。实验教学中使用的检验标本多来源于人体体液的生物样品,具有极大的感染性,实验室存在很大的污染隐患。1.4实验经费和场地限制。近年来本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实验教室少,实验教师缺乏,即使实验课采用小班教学,学生也分成4人一组,无法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操作的机会,学生难免生出偷懒、坐享其成的行为,难以保障教学效果。且常规实验所需耗材量大,从而造成学校对本专业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巨大。1.5实验课时不足。医学检验本科由五年制改为四年制,各课程的学时数都在减少,包括实验学时,势必造成教学内容减少、教学进度加快、实验项目压缩、学生学的不全、学得不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构建虚拟仿真实验室的意义
教育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是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在医学检验教育“五改四”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条件已明显滞后于当前的人才培养需求,不仅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影响学生未来在社会及行业领域的竞争力。虚拟仿真实验室的建设和应用,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改造实验教学手段、革新实验教学内容、突破实验教学模式,是探索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2.1改善实验教学条件。尤其是价格昂贵、结构复杂的大型、新型仪器可以在虚拟实验室中全面展现,避免仪器设备的巨额投资和重复添置[7],降低实验室仪器设备建设、管理和运行成本,减轻保养维护的工作量[8],保证了实验开出率及使用率。有效缓解了实验教学在经费、场地、器材等方面面临的困难和压力,解决了实验室仪器设备落后、配置不足、试剂耗材浪费、生物安全隐患等传统实验教学的不足。2.2改革实验教学模式。虚拟仿真实验室开放共享的实验环境,形象逼真的学习场景,直观生动的实验对象,灵活的学习方式,可再现的教学模式[9],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10]。虚拟仪器在组建上具有高效性与灵活性,能够适应测试功能的多样化,可用表格、图形快速准确显示结果,方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学习,从而改变了实验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3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构建具有医学检验特色的虚拟仿真实验室,模拟检验科的工作环境、工作性质和工作方式,让学生犹如身临检验科,真实地体会到检验科的工作模式,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融入临床工作,促进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能力的训练[11],实现与临床无缝对接。教师可利用虚拟仿真系统搭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或案例,极大地促进了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的开设,活跃学生思维,增强学生动手能力,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设计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开拓精神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促进医学检验技术专业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12]。
3医学检验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思路与规划
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教学探索
过去的经验医学向以信息科学为新手段的现代医学的发展,大大增加了对医学检验工作的客观需求,而医学检验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化的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因此,在生物医学工程人才的培养方面,《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然而生物医学工程是一个新兴学科,到目前为止,国内仅有约140所高校开设了生物医学本科专业,且大多数都是近十年才开设的,因此在该课程设置方面还不太完善。本文在《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设置方面做些初步探索,旨在为该课程设置的完善提出一些实用性建议。
一、《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教材现状分析
为适应我国培养现代临床医学检验专业人才的需求,在相关学者的共同努力下,一批优秀的《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理论和实验教材应运而生,其中理论教材主要有9本:邸刚和朱根娣主编的《医用检验仪器应用与维护》、普照芳和贺志安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学》、贺志安主编的《检验仪器分析》、普照芳和洪秀华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潘建主编的《医疗检验仪器原理、应用及维修》、邹雄和丛玉隆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刘凤军主编的《医用检验仪器原理构造与维修》、朱根娣主编的《现代检验医学仪器分析技术及应用》、须建和张博梁主编的《医用检验仪器与应用》;而实验教材仅有3本:胡志坚和宫心鹏主编的《医用检验仪器学实验》、普照芳主编的《临床检验仪器学实验指导》以及吕建新主编的《基本检验技术及仪器学实验指导》。很显然,实验教材在数量上远少于理论教材,这就对相关实验教材的编写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课题组成员对这些教材进行了仔细翻阅,发现它们都具有基础性、思想性、科学性、启发性和适用性,但也存在些许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部分教材都内容丰富,通俗易懂,但通适性不够强,比较适用于临床检验专业的学生,而对于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内容显得有些繁多;二是随着新型电子、计算机、生物信息、激光、精密仪器制造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应用,临床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也日新月异,这就要求对现有教材内容进行实时更新,以将相关学科的飞速发展和检验仪器的不断更新更迅速、更全面地展示给学生。
二、《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教学和实验设置建议
全国近3000所高校,每所学校的生源,所秉持的办学宗旨、办学特色、办学优势以及所拥有的经济实力都不尽相同,这就意味着在相关课程的设置方面,各高校都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我校属于民族高校,在民族高校开设《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既要遵循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又要尊重民族高等教育的特殊性。因此,在高等院校尤其是民族高校,《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的教学和实验设置方面,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建议各高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理论教材和实验教材,或是自编讲义。如前分析,虽然目前已出版了一些《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相关的理论与实验教材,但还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如果可以在已出版的理论和实验教材中选到合适的,那是再好不过了,但在教学内容上需要进行些许修改或调整;如果在已出版的理论和实验教材中选不到合适的,那就组织相关人员自编讲义,这个时候,建议高校组织相关学院的老师和附属医院检验科的医师共同完成自编讲义的编写工作,高校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检验科的医师具有丰富的仪器操作经验,两者的完美结合,必定为自编讲义的高质量和良好的适用性打下坚实的基础。比如,清华大学可以组织其医学院的老师和其附属医院的相关医师进行自编讲义的撰写;武汉大学可以组织其基础医学院的老师和其附属医院(中南医院及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的相关医师进行自编讲义的撰写;我校可以组织生物医学工程学院的老师和附属医院的相关医师进行自编讲义的撰写。当然,自编讲义的编写者也不局限于笔者所建议的这些人选,凡是可以为适用性讲义做出贡献的相关人员,都可以进行动员,人多力量大,相信通过各方人士的共同努力,更适用于本校《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教学的自编讲义的诞生便指日可待了。2.在实验教学设置方面,建议各高校合理安排。《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中涉及的医学检验仪器甚为广泛,包括离心机、显微镜、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临床尿液检验仪器、临床自动化分析仪器、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临床免疫检验仪器、临床即时检验仪器、PCR核酸扩增仪、流式细胞仪、临床电泳分析仪器、荧光光谱分析仪和原子光谱分析仪、色谱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器和核磁共振谱分析仪器等。高校如果为了开设《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实验课程,计划购置以上所有医学检验仪器,且不说需要多少空间来放置这些仪器,仅就经费而言,学校就无力承担了,因为这些医学检验仪器中,有些仪器的价格是相当昂贵的,比如一台核磁共振谱分析仪器的价格在百万以上,质谱仪的价格依据性能不同价格在几十万至几百万不等,购买一台荧光光谱分析仪也大约需要几十万人民币,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仪器的更新换代也非常快,即使学校出资购买了这些价格昂贵的医学检验仪器,也许没用几年就过时了。因此,建议各高校在实验教学设置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对于价格比较便宜的医学检验仪器,比如离心机、显微镜、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临床即时检验仪器等,可以进行购置;对于已有的资源,可以进行共享,比如大多数高校都拥有自己的分析测试中心,中心内通常有一些大型仪器,包括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荧光光谱分析仪和原子光谱分析仪、色谱分析仪器、质谱分析仪器和PCR核酸扩增仪等,与这些仪器相关的实验可以通过与分析测试中心共享资源的方式进行开展;对于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是医院所必须的一些仪器,比如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临床尿液检验仪器以及核磁共振谱分析仪器等,高校可以通过与其附属医院进行协作的方式开展相关实验;此外,各高校还可通过努力为学生寻找实习基地的方式开展相关实验,比如,高校通过努力将一些医学检验仪器公司发展为本校学生的实习基地,这样一来,部分医学检验仪器的实验即可与相关仪器公司进行合作开展。3.在师资配备方面,建议各高校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对于《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可以由教学经验丰富的高校教师承担,主要讲解医学检验仪器的基础知识,包括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分类;对于《医学检验与分析仪器》课程的实验教学部分,则最好由检验医师或医学检验仪器公司的技术人员来承担,检验医师可以结合大量的临床病例,向学生们讲解医学检验仪器的使用操作和临床医学应用,医学检验仪器公司的技术人员则可以依据自身丰富的工作经验,向学生们讲解医学检验仪器的结构、维护和维修。三者若能完美结合,对于培养大学生在医学检验仪器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三、展望
后疫情时代医学检验线上教育研究
摘要:为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倡导,后疫情时代的线上教育已逐渐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结合医学检验的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好线上教学的契机,不断深化“医学检验”的教学改革,探索和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系统化线上教育模式,从而改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医学检验人才。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医学检验;线上教育;教学改革
自病毒疫情爆发以来,全球已有至少192个国家部分或全部关闭了校园,多达15亿多学生无法重返校园,这个规模占到了全球学生总数的91.4%[1]。措手不及的疫情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许多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受疫情影响,我国有2.7亿学生经历了3个多月的居家线上学习,即教育部倡导的“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2]。对学校教育而言,后疫情时代可从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大规模返校复课时间算起,而当下除了线下的课堂教学,线上教学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3-5]。此次疫情从病毒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到特异性抗体检测,医学检验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给医学检验学专业的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启示。后疫情时代,如何充分利用线上教学优势并与传统线下教学相结合来达到医学检验教学模式的改革,值得深刻思考。
1后疫情时代医学检验教学面临的挑战
医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操作性极强、知识日月更迭的学科,尤其在面对像肺炎这样的突发公共安全事件时,传统课本教学是无法满足获取新鲜知识需求的[6];除了专业知识的学习,实验操作、仪器保养、质量控制和性能验证的实际操作是脱离于课堂以外的,但在特殊的后疫情时代,当学生无法参与实验课程或实习时,如何尽可能满足实践教学是亟待解决的;另外,目前线下教学效果的检验方法较为单一,学生自主进行预习、复习、完成作业或模拟考试等环节的完成度是受局限的[7];结合医学检验专业的科研性质,在校本科生的科研素养和科研思维的培养仍是有待提高的[8-9];同时,当代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和辅导,毕业生选择就业、考取研究生或出国留学的指导和帮助等问题也需要被重视[10]。
2医学检验线上教学的优势
实验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运用
摘要:当前,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对检验实践技术操作能力方面的要求逐渐提升,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是培养检验技术人才的主要渠道之一,其中实验教学的运用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在所有课程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在教学中,要立足学情,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专业知识传授、操作技能培训的同时,注意职业理想和职业操守等内容的渗透。
关键词:高校;医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职业道德
高职医学护理检验专业的教学任务,就是为国家的医疗卫生组织和医学实验室培养能够胜任医学检验和医学护理等相关医学专业岗位的优秀专业人才。尤其随着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施行,高职检验专业更加注重对医学检验理论基础的教育,专业实践检验技能的训练,为提高高职检验专业实验教学的质量奠定基础。但是受当前教育状况影响,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和探索。
一、高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方法枯燥单一,学生应付了事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实验课以手动操作为主,每门课程的实验安排较繁重。就目前来看,学生们往往把完成实验作为主要目的,在每次实验开始之前,对本次的实验内容是一知半解。由于大部分实验操作耗时较长,课堂时间又有限,实验指导教师只能简单快速地给学生讲解一下实验的主要内容和注意事项。很多学生实验课前没有做好预习工作,课上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听起来一头雾水。急匆匆地开展实验,教师讲一步,学生做一步,被动参与其中,往往造成实验操作不规范,实验过程漏洞百出,实验结果不理想等现象,更谈不上在实验过程中提升学生实验技能和职业素养。再加上本专业的特殊性,实验教学需要配合使用大量仪器设备、一次性耗材和较贵的检测试剂。学校对专业投入的预算有限,实验室并不能将所需仪器设备配备齐全,只有加样枪、离心机、恒温水浴箱、细菌培养箱、高压灭菌锅等满足日常最基本实验教学要求的仪器设备。而理论课上反复强调,临床实操中必需涉及的大型设备,教师只能“画大饼”,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接触和动手的机会,只能停留在浅表的认识里。
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
[摘要]对当前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漏洞进行了梳理分析。针对这些漏洞,从健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实验教师队伍建设、开展生物安全教育、强化实验课堂管理、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规范实验废弃物处理、加强实验室清洁和消毒管理、开展生物安全意外事故应急演练等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应用到本校的实验室管理后,取得了一定成效,实现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中的生物安全防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医学检验;实验室管理;生物安全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所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体现在日常培训和实验教学中[1-3]。从现实情况来看,各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在生物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不少漏洞,有一定的生物安全风险,主要表现在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淡薄、生物安全防护设备配备不足、实验废弃物处置不规范等方面。潜在生物安全隐患,主要来自实验标本的生物源性危害,不仅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伤害,而且会污染环境,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在校内对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实训教学,是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教育的最佳方式。实验室生物安全就是为了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4]。因此,我们对当前存在的漏洞进行了梳理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以有效管控生物安全危险因素,预防发生实验室生物安全事故[5]。
一、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
(一)生物安全防护制度不完善,执行不到位
国内有关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已颁布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规都是指导性文件,只做宏观指导。其实高校医学检验教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不完善、不具体,需要修改完善,增强可操作性。一些高校虽然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方面的工作多半也是为了应付检查。师生生物安全防护意识不强,实际执行力度较差,无法发挥有效作用,这是影响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因素[6-7]。这也说明高校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很不到位。
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体系研究
摘要:在分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培养方向、纵向课程整合、横向课程整合、实验教学体系整合、线上线下整合、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等方面入手,探索新形势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整合体系的构建,为该专业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课程整合;新医科
随着精准医疗及诊断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培养日趋重要。各个高校都在大力促进医学与多学科的交叉融通,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但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主要采用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以学科为主体,以知识点为中心,保持学科的独立性与完整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各学科内容相互割裂和碎片化,不利于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掌握。同时,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学制由5年减为4年,推行学分制后学时也大为减少,在这些多重因素影响下,再按照以往的课程模式教学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为了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必须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1]。
1实施课程整合的必要性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目前的课程体系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首先,专业必修课程数量过多,选修课偏少,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其次,专业必修课程内容交叉重复,占用学时过多,学生学习负担较重;最后,基础课程与临床课程相互脱节,学生难以将各学科知识融会贯通[2]。这是因为传统的课程模式以学科为基础,由于学科知识的发展和学科完整性的需要,导致各门课程的知识越来越多,重复的内容也越来越多。整合课程是将原来独立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减少多余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发挥整合优势[3]。目前国内医学院校中开展课程整合改革的专业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其他医学相关专业开展较少。根据国内外医学院校课程模式改革的经验,以器官系统或疾病为中心的模式和以问题为基础的课程模式是两种操作性比较强的课程整合模式[2]。针对当前我国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程模式存在的突出问题,本研究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将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主要课程内容进行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实现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针对不同的专业培养方向建立选课体系,并且配套教学模式、考核方式、教学团队的改革,构建适合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课程整合体系,培养适应新医科背景下社会多元化人才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
2课程整合体系的建立
高职医学检验化学实验探讨
摘要:化学是高职医学检验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熟练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是医学检验技能的基础。对比CBE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探讨了CBE模式下高职医学检验专业化学实验教学的具体教学设计。CBE模式的引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
关键词:CBE模式;高职医学检验;化学实验教学
一、CBE模式概述
CBE是CompetenceBasedEducation的缩写,意为“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模式根据企业能力要求制定评估标准,以培养学生从业能力为主要教学任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方法,以专业技能培养要求为基础确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业所需的综合职业技能。
二、CBE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
传统教学模式注重教育者制订的教学计划,通常根据学科体系确定各门课程,再根据学科要求制定教学大纲,课程之间缺乏相应的衔接与沟通,学习内容过于理论化,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职业能力要求,而CBE模式以职业分析为基础,充分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训练,针对不同起点、不同要求的受教育者,采用模块化方式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适应性。CBE模式的应用,能够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的需求有效对接,有的放矢的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要任务,“灌输式”教学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于被动,而CBE模式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退居“二线”,由主导者和知识传播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个性发展的塑造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学习计划,并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自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灵活性。传统教育模式主要对学生的理论知识通过主观性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突出了考试成绩的评价效果,没有充分实现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教学效果反馈具有滞后性。
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生物化学检验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在教学过程中面向岗位需求构建课程体系,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体系进行全面优化,从而加强学生实践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打造适应临床岗位的技能型专业人才。
关键词:医学检验技术;生物化学检验;教学改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学检验技术在现代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疾病预防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检验在临床医学检验工作中占居支柱性的地位,它能在分子水平迅速直观地反映出疾病状态下人体的物质代谢质与量的改变[1]。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在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学科基础上融合而成的学科,也是一门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技术紧密结合的学科。当今生物化学检验内容日益增多,技术越来越呈现自动化、模块化、系统化,这对高职医学检验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促使生物化学检验教学需要面向临床应用进行改革。为此,结合生物化学检验课程特点和我校实际情况,我们对该课程的体系、标准、教学内容和方法、考核体系等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
1基于临床检验需求,积极完善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
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能,能在各层次医院、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疫部门从事检验医学的医学高级专业应用型人才”。目前大多数高职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基本还遵循传统培养模式实行医学基础课、专业课、实验实习课按顺序分段教学,课程体系构建以学科为中心,与现代临床医学检验技术的飞速发展相比,教学内容相对落后,且重理论轻实践。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努力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结合临床检验岗位实际需求,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应用技能提升,符合就业需求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体系。高职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涵盖内容较多,学时有限,因而我们在原有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通过与医学检验专业从业人员广泛座谈,与相关平行学科教师充分讨论,充分参考现行医学检验考试大纲的基础上,以岗位技能需求为重点对该课程的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我校目前的生物化学检验课程标准中总学时是94学时,其中理论课54学时,实验课40学时。理论部分主要由以下四大模块组成:首先是生物化学检验基本原理方法、技术和仪器,自动生物化学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技术模块;其次是人体物质能量代谢紊乱的诊断酶学,实验室诊断项目的方法、技术和临床意义模块;再次是重要组织器官病理状态下的生物化学诊断模块;最后是内分泌疾病和体液相关标志物的生物化学检验诊断模块。模块化的课程标准便于随后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把握,也符合由易到难的学习规律,更加条理系统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实践部分学时比例合理增加,更能保证实践教学,同时加强学生技能的培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
2注重教学实施,切实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和素养
- 上一篇:内科护理教学范文
- 下一篇:城镇污水处理技术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