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6 06:59:1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健康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健康新时代医学科普论文
1选题要注意内容层面及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1.1医学科普内容层面
当前,多数医学科普图书选题大都重视知识层面和应用层面,侧重的是得了病“怎么查”、“怎么治”,而对于传播医学科学精神和健康理念等思想层面的内容不够重视。忽略了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健康素养,导致了疾病预防意识弱,得了病过度恐慌,小病大治的过度医疗现象,以及农村求神拜佛乞求祛病去灾的陋习,凸显了人们健康素养的不足。如何响应国家“人人享有保健、全民健康行动”的号召,围绕健康促进活动、提升人民健康素养方面做好文章,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2读者对象的针对性
有的放矢、量身定做,选题要对准“靶心”,即针对读者对象的需求进行策划。鉴于传统观念认为老年人年迈多病,需要普及老年病的防治知识,所以医学科普的读者对象往往以老年人、妇幼为主。但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加强,竞争的日益激烈给中青年尤其是中年人带来精神心理方面的压力,中青年人群也需要医学保健知识。青少年时期是学习时期,如果能够为他们普及系统的医学科学知识,将会对社会文明发展、人类健康进步具有推动作用。医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宇宙、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一样,是神秘、奥妙、精彩的,同样对青少年充满了魅力,如果针对他们策划选题,编辑出版一系列图文并茂或图解图注的医学科普图书和画册,再带有拼图或人体解剖组装玩具,这样既满足了青少年求知欲的需求,又启发了他们奇思妙想的探索精神,寓教于乐的同时将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也可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人们对医学知识的需求是无止境的,要将医学科学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与健康教育导向的思想层面、人文关怀结合起来进行考量,这样才能扣准读者的需求,选好题、出好书。
2选题创新的切入点
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论文
【摘要】采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对某校2003级临床医疗本科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用spss11.0软件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发现该年级学生的多项SCL-90的因子均分与国内正常成人参考值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医学生;心理健康;SCL-90
学生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严重性越来越引起教育者的重视,而作为一名医学生,其心理健康的问题将直接影响到他们对医学专业的学习态度,乃至影响到将来对待工作的态度。现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塑造和教育,心理健康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1]。本校为了帮助在校学生健康成长,也为更好了解新生的状况,从学习和生活上帮助学生,因此为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并由班主任对本校新入学的2003级学生进行心理问卷调查。
1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查的方法,抽取本校2003级临床本科在校学生共126名,其中女生46名,男生80名。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文章从医患关系影响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根据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发严重。第一,缺乏医患关系分析体系。在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全面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无法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类型,难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医护人员经常会受到恶意伤害与攻击,导致医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予以医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影响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甚至导致医学生选择其他行业[1]。第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滞后。部分高校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未能利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2]。同时,教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知识欠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第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通常情况下,院校只会设置医学专业和近医专业等专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使得医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以及其视野都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在进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较为重视医学生由于专业方面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医学生在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医患关系影响下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医学论文写作教学改革论文
1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医学论文写作教学
1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医学论文写作
1医学写作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校开设的科研设计与论文写作课时共18学时,若在这18个学时之内让学生掌握医学论文的写作要领、科研设计的总体把握及构思确实有很大难度,况且毕业论文写作又稍有别于一般医学论文的写作,让学生了解他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及各自的写作重点,应当成为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医学生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学生是首要的受益者,医学院校的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拥有数篇优秀的医学论文是今后事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医学论文写作课程的开设,则为在校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这样让学生首先在校期间就对论文写作产生一个感性认识,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论文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使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此外,亦为他们高素质的塑造与锤炼,以及毕业就业的成功增加重重的砝码。学校是间接的受益者,学校是教育的载体,培养大批能创作出优秀医学论文的人才,既是对学校实力的肯定,又增强了学校的竞争力。社会是根本的受益者,社会是所有医学论文的最终使用者,对医学论文质量的要求当然是越高越好,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是高质量医学论文的基础,而一篇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对医学、生命科学乃至全人类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2医学写作教学现状的提示
目前关于医学写作教学内容改革研究较少,因为大多数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医学写作课程,但往往是有名无实,即虽然开设了这门课但实际上却没有开课,或者教师讲授乏味,学生对此毫无兴趣,抑或学校、任课教师、学生对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加强对这门课程的教学改革,让大家都重视起来,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时内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掌握医学论文写作要领及写作重点是非常重要的。
3医学写作教学改革思路
我们计划在原来教学方式基础上,进一步转变教学观念,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注重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医学写作能力。医学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在医学院校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克服医学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滞后性,关键在于医学院校教育模式、教学方式的改进。因地制宜,根据我院实际情况量体裁衣,采取合理的培养方式,从而稳步而健康地实践医学论文写作教学过程。
新媒体时代医学期刊运营现况
医学期刊是小众的专业科技媒体,高质量的学术内容是其竞争的核心基础。受限于规模、体制、科研指标评价导向等客观因素,中文医学期刊的发展存在着严重的掣肘,在学术影响力方面与世界一流期刊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当前移动互联网经济迅速崛起,新媒体的发展如火如荼,医学期刊与新媒体融合是大势所趋,多数观点认为医学期刊可以借助新媒体融合实现弯道超车[1]。医学期刊在信息爆炸的今天,该如何不忘初心,走有中国特色的科技办刊之路,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
1医学期刊运营新媒体现状及原因分析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果不懂得变通、不与时俱进,必然要被时代抛弃。数字出版是新媒体融合的主要趋势之一,其涵盖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以及传播渠道网络化等方面[2]。国外的斯普林格、爱思唯尔等出版集团已全程实现数字化。相较于国外大型科技出版机构全面采用结构化排版系统/平台生产的模式,国内医学期刊使用率仅为20.12%[3]。甚至在基础的采编系统、在线学术不端校检、官方网站系统等基础设施方面国内尚有少数医学期刊未全面普及,各医学期刊数字化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新媒体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如微博、微信、抖音等等,医学期刊对于新媒体的热情从未减弱。微博时代,学术期刊纷纷开辟官方微博,以期能够提高影响因子、强化期刊品牌形象。顾艳等[4]2014年曾统计了新浪微博高影响力、排名靠前的10家医学期刊微博运营情况,提出要加紧掌握微博这一新媒体工具,探索新媒介情境下与读者、作者、审稿人及行业专家沟通的新方式,助力提高期刊的影响力。时至今日,前10位医学期刊微博大部分已几年未更新内容,原创内容及粉丝数也几乎消失殆尽。据《2019微信年度数据报告》所显示的数据表明,微信全球月活用户达11.5亿,是目前使用人数最多的APP。各医学期刊顺势而为,争相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使其逐渐成为继纸媒出版和数字出版之后的又一个杂志、阅读平台。有文献报道[5],目前运营评价最高的医学期刊公众号《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拥有粉丝数7.9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仅为2000左右。据2021年1月西瓜数据显示[6],健康类公众号中排名前100位无任何医学期刊公众号入榜,其中公众号“丁香医生”粉丝数269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三甲传真”粉丝数204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10万以上;公众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粉丝数125万,微信头条平均阅读数约7万以上。凡此种种,深究其根本的原因,与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体制机制有必然的联系。其一,国内医学期刊数量多,呈现典型的小、散、微特征,其多附属于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机构,限于物力、财力、人力等原因,难以高度规模化、集约化、聚合化,而多媒体数字化建设投资耗费巨大,专有平台建设更是耗资不菲。国际主流出版集团基本自建集稿件采编、在线发表和在线预出版并全文数据库于一体的一站式网络出版平台,国内则多采用第三方开发系统。国内外采编系统最大的差距在于数据整合和辅助工具的完善,国内采编系统多注重于采而轻视了编[7],国内医学期刊杂志社也基本不具备结合第三方平台开发适合自身特点系统的能力。其二,新媒体高效运营需要专人和专业技能,医学期刊编辑部基本是编辑兼职维持,耗费了大量精力,收效却甚微。新媒体应该为医学期刊插上腾飞的翅膀,而不是成为期刊的负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从作者、读者与编辑部之间沟通效率及质量上讲,微博、微信等不如采编系统专业;对于普通读者,期刊推送内容过于专业,晦涩难懂,对于医生及科研工作者推送的内容又不够严谨。就传播效率及广泛程度而言,医学期刊公众号普遍缺乏系统管理,宣传乏力,影响力较小。而文献报道专业健康类自媒体,如“丁香医生”微信公众号在疫情期间的健康防疫内容几乎每条都达到了10万以上的阅读量[8]。从社会责任角度看,医学期刊有义务进行医学知识健康科普,但术业有专攻,“丁香园”“好医生”等医学公众号提供医学信息的服务业已趋于饱和,医学期刊应“量力而行”。媒介的两大核心要素为内容与读者,对于小众的医学期刊而言,高质量的稿源及被医疗行业认可才是其核心竞争力,舍本逐末必然得不偿失。
2《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编辑部的探索
2.1建设独具特色的期刊网站及微信公众号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以下简称本刊)主办单位之一为天津市环湖医院。作为脑系科专科医院,天津市环湖医院在华北甚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知名度。本刊与医院在学术上互为依靠,在对外宣传方面由医院外宣部专人负责,统一协调,既保证了时效性又体现了专业性。编辑部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除了提供专业的文稿采编系统,还提供英文操作界面及所有文章的全文开放获取(OpenAccess,OA)。经过不懈努力,编辑部不但实现了信息选题收集、归纳与整理及期刊内容的电子化,也完成了编审、加工、修改等流程的网络化,多渠道、多途径为作者、读者、编辑和审稿人提供迅捷方便的在线服务。编辑部还与医院合作开设环湖医院典型病例中英文讨论及手术视频栏目,手术视频附有论文链接及文字说明,使枯涩的学术论文有血有肉且形象立体,大大提高了论文的传播效率。在期刊官方网站及微信公众号运营方面,我们一直坚持简约不简单、优质高效的原则。
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积累速度与用户类型
1引言
较快的数据积累速度,与广泛性、多样性和开放性一同,被认为是Altmetrics最主要的特征[1,2]。相比于出版延迟等因素所导致的传统引用数据的时间滞后性[3-5],Altmetrics数据可以在科学后的较短时间内实现快速积累,以此为论文影响力计量提供早期评价指标[6]。从科学论文在线发表的时刻开始,文献管理工具或社交媒体平台上围绕论文所开展的学术交流活动和用户传播行为就有可能被追踪记录下来,构成早期的Altmetrics数据。这些非正式的数字学术足迹,一般不需要经过同行评议、学术出版等流程,因此能在论文在线可见后极短时间内出现并且被捕捉[7,8]。例如论文在发表后不久,便会在Mendeley上积累起大量的读者数据,而引用数据则一般需要经过几年的积累才初具规模[9,10]。反之,快速积累的社交媒体数据,也增强了论文在网络环境中的可见度,为论文带来更多点击与访问[11]。在诸多Altmetrics数据来源中,推特(Twitter)数据不仅是论文覆盖率最高的数据来源之一[12,13],而且表现出最快的积累速度[14,15]。推特数据的快速积累具体表现为:当科学论文可在线获取的短短几小时甚至几分钟内,就已经被推特用户提及,从而积累起推特数据[16,17]。受到预印本的影响,论文甚至会在正式发表之前就已经受到推特关注[18]。因此,对于大部分仅拥有推特数据的科学论文而言,它们的首条推特是Altmetrics数据从无到有的分界线,意味着它们首次在社交媒体平台为用户可见,是社交媒体传播的起点。以往关于科学论文推特传播问题的研究,大部分关注的是论文推特提及次数与未来引用次数的相关关系[19-21],或是总推特提及次数随时间推移的积累模式与速度[22]。但对于科学论文推特传播的起点,即来自何地的哪类用户在何时实现了科学论文的首次推特传播,还缺乏具体定量分析。在传统文献计量学领域,科学论文获得首次引用的积累速度与模式已受到学者关注[23,24]。本文则着眼于科学论文获得的首条推特,对WebofScience的论文中拥有推特数据进行了大规模分析,以回答以下研究问题:第一,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积累速度如何?对于不同学科领域的论文而言,发表后一般需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获得首条推特?第二,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是由哪些类型的推特用户的?首条推特和后来的其他推特是否有不同的推特用户构成比例?第三,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来自哪些国家/地区?来自论文作者国家/地区的推特用户是否会最先关于这些论文的推特?
2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要对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进行分析,首先需要确定论文具体的正式发表日期和所有推特的时间。文献计量学分析中常用的宏观时间尺度,如年、月等,并不适用于分析在微观时间尺度(日、小时等)内能够实现快速积累的推特数据,更无法用于识别科学论文的首条推特。因此,本文使用Crossref记录的精确到日的DOI号创建日期代表论文正式发表日期,论文所有推特的日期与用户信息则通过DOI号从Altmet-ric.com提供的数据集中匹配获取。2.1Crossref记录的DOI创建日期Crossref(www.crossref.org)是一个正式成立于2000年1月的国际学术出版商联盟,目前已成为开放科学(OpenScience)的重要数据整合者和提供者。截至2018年9月,Crossref已收录了逾1亿条学术文献记录[25]。Crossref最主要的产品之一,是其为成员提供的数据对象标识符(DOI)注册与储存服务。本文使用Crossref记录的科学论文DOI号的创建日期,作为科学论文正式发表日期的。由于DOI创建日期精确到了具体日期的层次,本文得以实现在微观时间尺度(日)上,对科学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进行度量。Altmetric.com从2011年10月开始追踪记录论文的推特传播数据,因此本文选取发表于该时间点之后的论文作为研究对象。自2012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五年时间里,共有6,859,973篇WebofScience论文(仅考虑Article和Review两种文献类型)拥有被Crossref记录的DOI号。通过对DOI号的匹配,本文从Crossref采集了这些论文的DOI创建日期,以代表论文正式发表日期。2.2Altmetric.com记录的科学论文的推特数据本文基于所选取的6,859,973篇论文的DOI号,通过Altmetric.com提供的数据集搜索匹配了它们的推特传播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共有2,221,737篇论文(占32.4%)积累了推特数据。根据Altmetric.com记录的所有推特的时间,每篇论文的首条推特,以及与之相关的推特日期、推特用户地理位置、用户类型等数据,同时被提取出来以进行分析。有预印本的论文相比于其他论文而言,具有在电子出版环境下优先可见的优势,有可能更早被推特用户提及,因此,33,879篇有预印本的论文(占1.5%,即Altmetric.com记录有ArXivID的论文)被剔除。对于其余的2,187,858篇论文,本文比较了所有论文的DOI创建时间与Altmetric.com记录的首条推特时间。正常情况下,推特提及应该发生在之后,但有149,212篇论文的首条推特时间早于DOI创建时间,除预印本的影响外,可能的原因还包括:第一,部分情况下,Crossref记录的DOI创建日期与出版商正式在线的日期之间存在细微偏差,论文上线日期可能实际上早于记录中的DOI创建日期。当这类论文在上线后迅速获得推特提及,其首条推特时间便有可能早于记录中的DOI创建日期;第二,由于出版商合并等客观原因,Crossref记录的DOI号可能根据要求更新创建日期,导致已经发表了一段时期的论文获得一个新的DOI创建日期,从而使得以往已经积累的推特的时间早于新的DOI创建日期。为保证分析的准确性,这些首条推特日期先于DOI创建日期的论文也被剔除。最终,2,038,646篇WebofScience论文及其首条推特数据被选取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所有6,859,973篇论文以及2,038,646篇拥有首条推特的样本论文的发表年份分布状况如图1所示。2012—2016年这五年间,总数呈增长趋势,且获得首条推特(即至少拥有一条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发表于2015、2016年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相较于前几年也有明显提升,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34.6%和34.1%的论文积累了推特数据。2.3CWTS学科分类体系为比较不同学科领域科学论文在获得首条推特时表现的差异性,本文使用CWTS学科分类体系对2,038,646篇样本论文进行了领域分类。CWTS学科分类体系是由Waltman和VanEck提出的基于引文关系的单篇论文学科分类体系[26]。相比于WebofScience使用的基于期刊的学科分类体系,基于单篇论文的CWTS学科分类体系能对论文的所属学科和具体研究方向进行更详细的分类,并且解决了发表于多学科期刊上的论文无法进行有效分类的问题[27]。在科研评价的实践中,CWTS学科分类体系已被应用于“莱顿世界大学排名”(LeidenRanking,http://www.leidenranking.com/)。CWTS学科分类体系基于引文关系,对WebofScience数据库收录的三种可引用类型的文献:研究论文(Article)、综述(Review)、信函(Letter)进行了聚类,这些单篇论文形成了4047个有着各自具体研究主题的子类,即图2中的4047个圆点。这些细分子类又聚集成高层的五大学科类型,分别是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学与工程学、生命与地质科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五个学科类型的布局如图2所示。
3结果分析
3.1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学科分布当一篇论文收获了首条推特,也就意味着该论文积累了至少一条推特数据。图3展示了6,859,973篇论文形成的4047个子领域中,2,038,646篇具有推特数据的样本论文的分布状况。每个圆点代表一个子领域,圆点的大小由该领域内总论文数量决定。圆点颜色取决于各个子领域中至少有一条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Proportionofpaperswithatleastonetweet,PP(Tw≥1))。当子领域内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的比例较高(即PP(Tw≥1)数值更接近于1)时,圆点偏向红色;当该比例较低(即PP(Tw≥1)数值更接近于0)时,圆点偏向蓝色。比照图2的CWTS分类体系可以看出,人文与社会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生命与地质科学的论文推特数据的覆盖率更高,这些学科领域的论文更容易受到推特关注。而在物理学与工程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这两个领域,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比例较低。从各个学科论文的具体推特数据覆盖比例来看(见表1),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为44.8%,位列所有学科第一位;人文与社会科学位列第二,比例为42.2%;其后是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该领域有31.7%的论文受到了推特关注;物理学与工程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比例非常低,分别为13.4%和6.9%,出自这两个学科领域的论文在推特平台上的受关注度相对较低。3.2首条推特的积累速度通过计算论文正式发表日期(DOI号创建日期)与首条推特日期之间的天数差值,可以得知每篇论文收获首条推特的耗时(天),即在后的第几天,论文获得了首条推特。图4分别展示了五个学科领域内,历经不同天数获得首条推特的论文的比例。首条推特的耗时被分为六个时间阶段:0—1天(当天和接下来的第一天)、2—6天(后的第二天至第一周内)、7—30天(的第一周后和第一个月内)、31—180天(的第一月后和半年内)、181—364天(的半年后和一年内)、365天—(的一年后)。五个领域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中,都有过半的论文在发表后一个月内积累了首条推特,超过80%的论文在一年之内被推特提及。但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有着较明显的学科差异。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尽管推特覆盖率不高,但总体收获首条推特的速度更快,该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有43.5%是在后的前两天获得,约80%发生在后的第一个月内。生命与地质科学、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的论文在各时期获得首条推特的比例,仅次于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相比之下,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里,在发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获得首条推特的论文比例更高。尤其是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论文,逾40%是在发表一个月之后才获得首条推特,12.3%是在发表一年后才积累了首条推特。表2展示了五个学科领域内,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其中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平均经历了最短的时间获得了首条推特(约52天),随后是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的论文,平均耗时约66天获得首条推特。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耗时较长,分别为95天和134天。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不仅只有很小比例的论文被推特提及,而且论文一般是在发表较长一段时间后,才被推特用户关注。3.3首条推特的推特用户类型分布Altmetric.com主要根据推特用户的个人简介关键词、有链接关系的期刊的类型和关注者列表这三项个人用户信息,将过科学论文相关推特内容的推特术期刊和学术出版商存在频繁链接关系的用户;实践工作者(Practitioner):临床医师或者从事临床医学研究的研究者;科研人员(Researcher):熟悉科学文献的用户;社会公众(Memberofthepublic):与科学文献没有链接关系并且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类型的用户。本文选取的2,038,646篇样本论文的首条推特,是由180,114个不同的推特账号的,其中169,312个推特用户(占94.0%)拥有Altmetric.com识别并匹配的身份类型。此外,为比较论文获得的首条推特和后来其他推特的用户构成,本文采集了这2,038,646篇样本论文的全部推特数据以及用户类型数据。2,038,646篇论文获得的全部推特由1,550,615个不同的推特账号,其中1,438,031个推特用户(92.7%)拥有Altmetric.com识别的身份类型。图5比较了CWTS五大学科领域内,首条推特和后来其他推特的四种类型的用户构成比例。对于各个学科的论文而言,科学传播者在首条推特中所占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在后来其他推特中所占的比例。科学传播者是与学术期刊、学术出版商频繁关联的一类推特用户。期刊与出版商的工作促成了科学论文的在线发表,科学传播者往往能第一时间接收到论文出版信息,并将其到推特平台,从而提高了论文的可见度。实践工作者主要是从事临床科学的用户,他们更加关注自身所处领域的论文,在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中所占的比例明显更高。科研人员是最熟悉科学论文的人,他们在推特传播中的作用仅次于社会公众(即Altmetric.com无法根据用户资料明确划分身份类型的高于在后来其他推特中所占的比例,其他领域的情况则相反。无论是首条推特还是其他推特,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拥有最高比例的科研人员参与论文的推特传播,该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有大约32%是由科研人员的,这一比例显著高于其他学科领域。表3列举了五大学科领域内,四类推特用户论文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天)。物理学与工程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最短,不论首条推特是由哪类用户的。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论文获得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相对最长,除了科学传播者贡献的首条推特(平均58天),要快于对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论文的首条推特(平均83天)。总体来看,除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外,科学传播者论文首条推特的平均耗时是最短的。在生物医学与健康科学、物理学与工程学、生命与地质科学领域,科研人员首条推特的速度仅次于科学传播者。而在人文与社会科学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领域,实践工作者却展现出较快的首条推特速度。3.4首条推特的推特用户国家/地区分布样本论文获得的2,038,646条首条推特中,1,002,728条(占49.2%)具有Altmetric.com识别的用户地理位置信息。这些了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的国家和地区分布状况如图6所示。美国与英国是最大的两个首条推特用户来源国。第一时间科学论文相关内容的推特用户绝大部分来自北美、西欧和澳洲,相比之下,来自南美、非洲、东欧和亚洲的用户较少。本文从WebofScience中采集了首条推特用户地理位置可被识别的论文的作者机构数据,以统计这些论文是由来自哪些国家/地区的作者发表的。当来自多个国家/地区的作者合作发表一篇论文时,每个国家/地区都计作发表了一篇论文。发表了具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及其论文积累的首条推特的数量(括号中)如图7所示。这些国家/地区的论文所收获的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则通过堆积百分比条形图来表示。每一个子块代表来自某一国家/地区了首条推特的用户的比例,越靠近左侧,就表示来自这个国家/地区的推特用户比例越高。来自论文作者本国/地区的推特用户用红色子块突出显示。由美国、英国和西班牙这三个国家作者发表的论文,吸引了最高比例的来自本国的用户第一时间在推特平台相关内容。由于来自美国和英国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绝对数量最多,对于其他大部分国家/地区发表的论文,来自这两个国家的推特用户同样占据了最高比例,紧随其后的,是来自本国的推特用户最早相应论文的推特内容。然而对于意大利、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而言,其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构成则较为特殊。来自西班牙的推特用户在美国和英国之后,是意大利发表的科学论文收获的首条推特的第三大来源。而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这三个亚洲国家和地区,尽管拥有推特数据的论文总数量较高,但首条推特用户来自本国/地区的比例则较低,分别仅有1.2%、1.4%和0.8%的首条推特是由本国/地区用户的,远远低于其他国家/地区的这一比例。由图6可知,来自这三个国家/地区了科学论文首条推特的用户的数量较少,因而可能导致了相比于其他更为活跃首条推特的国家而言,来自本国/地区的用户比例较低。图8详细列举了积累了首条推特的论文数量最多的20个国家/地区所获得的来自这20个国家/地区的用户贡献的首条推特的比例。美国与英国是最主要的了首条推特的用户来源国,分别对各个国家/地区论文首条推特的贡献比例几乎都占据了20%以上。除西班牙、意大利、中国、韩国和中国台湾以外,其他国家/地区来自当地的推特用户对本国/地区的首条推特贡献率紧随美国和英国之后,比例处于6.4%(丹麦)至21.2%(澳大利亚)之间。
医学科技期刊舆情导向研究
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科技界为打赢抗疫防控阻击战进行了总动员。不回避,不退缩,迎难而上[1]。医学科技期刊第一时间投入战斗,密切跟踪国内外科研攻关进展,紧贴国内一线诊疗实践,快速发表优秀成果,荟萃科学抗疫中国智慧。强化国际合作共享,充分彰显了我国医学科技期刊的学术价值和社会责任担当。抗疫时期医学科技期刊发表的优秀论文起到了正确的舆情导向。
一、舆情热点的发展脉络和当前趋势
在抗疫初期,中国政府在面对紧急情况时,决定封锁武汉是非常果断的。通过封锁武汉,中国能让世界有时间来应对抗疫。这不仅仅是正确的决定,同时也向其他国家展示了他们应该如何应对这场抗疫的紧急威胁。国际顶尖医学期刊总编的表态形成了正确的舆情导向。防控肺炎的积极应对,应该感谢中国,在武汉抗击抗疫中做出的努力。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说,最近几个月在对抗两种疫情,一种是由病毒所引起的,第二种是由虚假信息引起的。虚假信息在很多时候造成的影响和病毒引起的疫情严重程度相当。提到的“病毒阴谋论”对抗击疫情是不利的,必须要了解病毒起源,并以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研究它。不能让这样的阴谋论扰乱公众的思考,这种阴谋论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很严重的。1.医学科技期刊的正向引导医学科技期刊以其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严谨性,立于公布科学真理的潮头。要合理地发声,对公众有责任和担当,起到正向的舆论引导作用。在欧盟有一项针对虚假信息的研究,虚假信息非常可怕。比如有些人说未来注射疫苗是危险的,或者说这种疫情是由媒体所炮制的,或者说这种病毒对人不会造成威胁。所以要重视这些谣言,要证明谣言是错的。在有些媒体报道中,这种谣言就像病毒一样扩散并影响着人们,对人们造成了伤害。所以需要在防控病毒传播的同时也要正确的舆情引导。我国医学科技期刊在这关键时刻,应发表有社会责任担当、拥有社会学术价值话语权的优秀医学科技论文,进行传染病防控的舆情导向。我刊《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期刊于2月3日起即在中国知网CNKI陆续网络首发了26篇有关肺炎疫情进展主题的论文。首推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论文《基于指数平滑模型的湖北省肺炎抗疫预测分析》[2]。及时阐明湖北省COVID-19抗疫防控措施是有效的,指数平滑法拟合效果较好,可用于COVID-19的疫情预测。更全面地、更专业地消除公众对肺炎的恐慌。国家科技部抗疫应急专项论文《湖北省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3],重点报道了湖北省武汉市首先发现并报告肺炎抗疫,发病高峰期重点人群在举国体制支持下的有效防控。2.舆情传播节点以及传播溯源每天面对如潮水般良莠不齐的疫情网络信息,老百姓很困惑、不解。《Lancet》总编:并不是很有意义:比如20世纪80年代艾滋病大暴发时,很多人都想找到艾滋病零号病人,找到在美国扩散这种病毒的超级传播者是谁,花了很多精力寻找零号病人。当时人们以为已经找到了零号病人,这个人被媒体曝光之后引起了广泛讨论,但是很多年之后发现这个人并不是零号病人。所以找到这个扩散了病毒的人可能会引起很多问题,比如造成对他的污名化和歧视,也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肯定不科学。但确实要了解这种病毒的起源,知道它来自于哪里,这种病毒很可能是从一种动物宿主传播到人类。需要了解病毒在动物之间的传播过程,并且了解动物身上的病毒如何传播到人类,还要避免造成这种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情况[4]。现在的目标是了解动物身上产生的病毒是从何而来,减少病毒从动物传播到人类的风险。我刊特约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论文《生物安全实验室病毒污染现状调查》一文。从疾控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的核酸检测、病毒培养分离与全基因组测序、血清抗体检测等工作。告知公众病毒播散的范围。为有效防止感染性气溶胶对公众和外界环境的污染,对科研人员及医疗卫生单位一线医务人员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二、舆情分析与应对
世界卫生组织在1月30日就把这次抗疫定义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谭德塞博士提到了这种病毒的传播,让大家准备好。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的预警机制是一种创新的舆情机制。于2005年确立,在非典抗疫暴发之后世界更加重视抗疫的影响,所以引入了预警机制。世界卫生组织是全球卫生领域最重要的权威组织,需要重视世卫组织的警告。很遗憾很多国家并没有重视预警,造成数万人死亡,而这种情况本可以避免。真正需要做的是冷静下来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一线诊疗合作,一起来了解抗疫,竭尽所能确保抗疫不会卷土重来。中国医生和科学家已经做出了最为杰出的贡献,他们为政府提建议、治疗病人,保护了中国公民的生命[5]。1.舆情事件追踪没有从2003年非典中吸取教训是人类的悲剧。2002年到2003年暴发的非典抗疫,实际上病毒已经传播到一些西方国家,比如加拿大,病毒传播到多伦多时,世界卫生组织当时也发出了预警。已经了解病毒跨国传播的风险,在17年前非典抗疫结束后,当时世界各国承诺,将会改变应对未来疫情的方式,他们承诺会非常重视抗疫的暴发,共享传染病抗疫信息、防控措施、诊疗方案及生物安全研究。但实际上2020年抗疫的暴发显示出,并没有从中得到教训,低估了病毒的危险性。舆情导向工作还处于别动、观望的状态。《柳叶刀》(Lancet)在1月的最后一周发表了5篇论文,这5篇论文描述了这种新型病毒的特征,例如:具有致命性,和SARS病毒相关,造成的死亡人数在增加,有些感染病例进入了重症监护病房还需要呼吸机(ECOMO)。目前并没有治疗方法,还有人传人的情况。论文提到了使用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必要性,提到必须要进行病毒检测、接触者追踪、隔离感染者才能够控制抗疫。同时也警告了病毒造成抗疫大暴发的风险,在1月的最后一周中国已经了解这些情况,但是大部分西方国家比如美国,就浪费了整个2月还有3月初的时间,这就是人为造成的肺炎悲剧。对于抗疫的舆情警示毫不在意,浪费了最宝贵的防控、隔离黄金期。由于中国的医生、科学家和世界科学家进行合作,《Lancet》《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NewEng-landJournalofMedicine,NEJM)发表了一篇名为《病毒肺炎在中国武汉的早期传播》的论文,但是不知什么原因世界其他国家并没有重视这些信息。2.舆情事件的正确研判认为类似于流感是严重判断失误。中国的经验是快速果断的决策,中国有应对SARS病毒的经验。当时非典突然来袭,整个中国当时也是猝不及防,中国政府在非典抗疫之后决心做出改变。过去20年中国在医院和卫生系统当中做出了巨大投入,在一些大学还有科学研究方面中国政府也加大了投入。所以2019年12月发生抗疫的时候,我刊首发的《含氯消毒剂对肺炎病毒核酸破坏效果研究》[6]很好地佐证了目前我国医学界有这样的科研能力,同时还有医疗资源能够应对抗疫。因为中国了解到这次抗疫和非典病毒类似,对于中国社会造成的威胁非常大,所以果断决策,果断疫情信息,舆情的导向非常及时、准确。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舆情,仍未引起西方发达国家的重视,不关心,只观望。仍认为流感不是非常严重的疾病,这种病毒可以在人群当中传播,引起西方国内群体免疫之后就能保护他们。甚至每天在各大媒体上讨论戴不戴口罩的问题,最基本的防护措施都难以实施。实际上这是严重舆情判断错误。
三、分享学术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舆情的分析与评价
论文撰写对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医学论文撰写对科研工作的重要作用,如总结科研成果、吸纳前沿信息、分析总结问题、开拓创新思路等。然后分析了医学论文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论点的逻辑关系厘定问题、科研结论与表达之间的匹配问题、撰写过程中存在的专业性问题、语言的建构与表达问题等。最后提出了科研与论文撰写巧妙结合,分析总结大量文献资料,提升医学生语言建构表达能力等具体培养策略。
关键词:医学论文;医学生;科研能力
一、前言
科研是学科行业不断发展的推动力。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有了创新才能够推动行业的进步,而科研就是立足发展视角进行的研究。医学专业的研究发展尤其重要,这是因为医学专业救死扶伤,工作内容与人的生命健康有直接的关联,所以需要通过科研来提高工作效果,提高医疗救护水平。
二、医学论文撰写在科研工作中的必要性
医学论文的撰写是对各项工作细节的总结,包含了很多比较先进的观点和看法,也能够引进更多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医学论文的撰写是非常必要的。它可以说是医学科研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总结科研成果。在科研工作中,很多的结论是需要文字表达出来的。而论文的撰写就是将各种适用的观点、内容以通用的文字描述出来。这些文字内容能够比较好地展示出研究的内容以及研究的结论。其他的人就能够比较好的接受研究的内容。那么,也就能够将研究成果以一种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开去。(二)吸纳前沿信息。撰写医学论文需要自己做出研究,同时也需要参考他人的研究成果。在接受他人研究成果的时候,研究者往往会对比分析,最终形成自己的认识。在这个背景下,各方面的医学成果就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扩散。那么,医学生在撰写论文的时候就能够吸纳更多的前沿信息,并且能够将这些前沿信息用到自己的研究中去,进而推动科研的进一步发展。(三)分析总结问题。将科研的内容撰写成为论文的过程中,医学生需要认真的思考分析,得出正确的结论。甚至得出了结论之后仍然需要反复的思考斟酌,力求不出纰漏。这样的过程中,医学生会不断地分析问题,总结问题,那么有利用科研工作进一步的深入。科研是一个用无止境的研究过程,即使能获得阶段性的成果,也可以继续研究深入。因此,撰写论文也能够推动研究工作的继续发展。(四)开拓创新思路。科研工作中,研究者总结了相关的内容,并且将这些结论进行梳理。在这个过程中,很多的创新点也能够被归纳出来。在研究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很多的新问题,这些新问题需要有新的手段和方法去解决。那么,就需要医学生自己想办法去认识问题,并且借助现有条件去解决问题。而此时,医学生的科研能力得到提升,能够形成创新思维。由此可见,医学生的论文撰写与科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科研工作中离不开论文撰写的内容,而论文撰写的过程又给科研工作以及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助力。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