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健康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4:12: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健康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健康教育

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摘要:为了有效提升医学生的心理素质,优化其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文章从医患关系影响下的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了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创新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丰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关键词:医患关系;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在当前医患关系的影响下,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广泛重视,心理健康教师必须要制定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创新教学方式,逐渐提升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后续发展奠定基础。

一、医患关系影响下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较多不足之处,教师无法根据当前医患关系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发严重。第一,缺乏医患关系分析体系。在我国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还没有全面分析医患关系现状,无法通过良好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医患关系类型,难以提升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目前,我国医患关系矛盾较为突出,部分医护人员经常会受到恶意伤害与攻击,导致医学生受到心理伤害,如果教师不能予以医学生正确的引导,将会影响医学生的就业积极性,甚至导致医学生选择其他行业[1]。第二,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滞后。部分高校在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没有制定完善的教学制度,未能利用积极的教育方式开展教学工作,导致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不高[2]。同时,教师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及其教学方式的创新,导致医学生的医患沟通知识欠缺,难以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医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受到严重影响。第三,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而通常情况下,院校只会设置医学专业和近医专业等专业方面的教学内容,这使得医学生所讨论的话题,以及其视野都存在局限性。基于此,在进行医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较为重视医学生由于专业方面引起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会忽视医学生在人际交往等其他方面的心理健康问题。另外,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选用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也缺乏针对性,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二、医患关系影响下提高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对策

查看全文

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摘要】现如今,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人们广泛重视,而如何才能够提高这一教育质量成为了教育界热议的重点。结合现状来讲,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医学贫困生容易产生心理异常,影响了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反思了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借鉴和学习。

【关键词】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反思

自从我国各大高校推行扩大招生规模政策后,迈入高校门槛的学生数量越来越多,与此同时,高校贫困生问题十分突出,尤其是高校医学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很多高校医学贫困生所占有的社会资源并不多,经常顶着很大压力来进行学业,巨大的压力影响着医学学生学习的情绪,甚至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所以,深入了解高校医学贫困生的心理问题,对其针对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成为了新时代一大重要任务。

一、高等医学院校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

高校医学贫困生在长时间处于贫困环境中,很多都是来于落后农村的,每年都需要承担过重的学费与生活费,经常都是靠社会资助与亲友帮忙等渠道来维持。学校中有很多家境富裕学生表现出来的优越感,无形之中刺激了高校医学贫困生,使其心理失衡。所以,在承受巨大经济压力后,很容易出现心理自卑,封闭自我,进而造成如下心理问题:1.焦虑感。焦虑通常表现为丧失学习自信心、损伤自尊心等而带来的焦虑、不安的情绪状态。高校医学贫困生因为自身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存在着巨大的思想压力,经常处于情绪低落状态中。他们有的因为自身家中收入低而焦虑学费和生活费;有的担心家里年迈多病的父母发生意外;有的担心因为自己在校学习成绩不理想,愧对父母拿着血汗钱而出现焦虑。因为长期处于焦虑中很容易影响着医学贫困生日常心理活动,造成出现心理疾病,进而影响其正常的进行生活和学习。2.自我封闭。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人,正处于爱交朋友的时期,但很多贫困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经常封闭自我。其实在他们内心深处是非常希望得到老师和朋友的认可,并处理好人际关系的。但我们看到的却是医学贫困生经常以逃避、抵制的态度来拒绝参与各种社交活动,将自我完全封闭。追溯根本,还是贫困生内心太敏感,太在于周围的生活环境,所以,很多贫困生都刻意与他人保持距离,他们怕被人瞧不起,怕被人知道自己是贫困生。他们通常担心同学不能正确理解自己而进行封闭自我,这种封闭自我的方式不但不利于自身成长,而且也影响着自我心理健康发展。此外,我们也需要明确意识到贫困生这种自我封闭方式也在无言抗拒学校内的“高消费”。当前,学校中生生之间聚在一起通常需要一些物质消费,这笔消费对于贫困生而言无疑是一笔很大的经济负担,对此,他们只好逃避。在行动上拒绝与其他学生交流,这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方式不但限制了他们自身个性的发展,并且也会引发很多人际关系问题,对于他们健康成长而言是百害无一利的。3.强烈的自卑感。自卑是一种十分消极的自我评价,是自己有些瞧不起自己。自卑感通常来源于自身心理上消极暗示。每个人都有自尊,高校医学贫困生正是因为具有高文化、高素养,所以他们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以“人穷志不穷”作为人生格言,而经济上的不足是他们最想逃避的事情。医学贫困生因为自身物质生活的不充裕,使他们从迈入学校门槛后就感觉到一种天生不公平的心理感觉,这样也在无形中为他们带来了很大的精神压力,同时,自卑感也会油然而生,贫困生内心特别敏感、多疑,内心有很多道障碍,对于他人有着很强的戒备心。经常以为别人议论他、嘲笑他,自尊心特别容易受到伤害。4.挫败感。随着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越发加大,在大学阶段中通过考证、考研等渠道来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普遍选择之路。而这些都需要一定经济基础,贫困生若是想要获得同等机会,就要比其他人付出更多。同时,医学贫困生渴望薪资待遇高,这样就能够贴补家用,而自身整体能力还相对较弱、就业市场风气不良等问题,这些都会让贫困大学生出现心理挫败感。

二、高校医学贫困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学课程国内外发展情况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情况的相关文献,对课程的历史发展、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设置相较于发达国家存在基础薄弱、师资团队专业性待提高、教学方法还需多样化等问题。建议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通过开设通识课程、开展继续教育、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发挥不同高校自身专业优势等措施,全面完善我国的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

关键词: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对比

健康教育学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为研究对象,是医学与行为学科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贯穿于现代医学各学科的实践中。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健康教育者面对不同层次背景的对象,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促使个体改变不健康的行为方式与生活习惯,同时提高疾病管理技能。健康教育在疾病管理中的重要性日益显现,已成为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手段。随着当前对健康教育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对课程教学的关注也日渐提高。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健康教育学课程开设情况的相关文献,对比国内外课程的发展历史、师资力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并分析发达国家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值得借鉴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健康教育学课程教学提供建议。

1国内外对比

1.1发展历史

发达国家的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起步较早,“健康教育”一词在20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于加拿大的公共卫生文献,作为预防医学重要组成部分的健康教育在全球迅速发展,学科体系逐步形成。此后,健康行为理论的兴起推动了西方健康教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在西方各国中,加拿大被公认为国际社会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倡导者,加拿大政府于1974年发表里程碑式的政策性宣言——《加拿大健康新展望》,是西方国家政府第1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提出“健康促进”作为国家战略。1979年,多伦多大学创建加拿大首个健康促进专科学位。20世纪90年代,西方健康教育学的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1年,美国的126所医学院校中有65%专门为学生讲授个体患者的健康教育技能,有74%向学生提供社区健康促进课程[1]。德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注重以行为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学,重在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课堂的时效性[2]。日本是亚洲地区较发达的国家,1991年,大阪大学健康体育部教授大河内寿一就曾指出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的必要性[3]。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在医学院校开始创立健康教育专业。1991年,天津师范大学开设了专业大专班,之后上海、江苏、北京、广东等地也相继开设健康教育学课程,当时健康教育学课程主要开设于卫生学校等专科学校。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等高等学府相继创办了健康教育的专科学习,开展了健康教育专业队伍建设[4]。1993年,健康教育学曾作为“预防医学类”、“预防医学专业”下的一个专业方向进行设置。2002年原国家卫生部教材办公室将健康教育学列入规划教材编写计划,2004年,第1版《健康教育学》出版。近年来,随着疾病谱的改变,慢性病发病率显著增加,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重要性也日益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各部委出台了《全国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工作法案》等相关政策,提出“让每位医生不仅仅是治疗者更是健康促进者、保护者”的目标,开启了健康教育学的快速发展阶段。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2030健康中国”规划纲要》,提出“健全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体系”,健康教育作为慢病管理的重要手段被提升到战略高度。2020年6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更是首次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了健康教育的重要地位,提出要“加强健康教育工作及其专业人才培养”,“医疗卫生人员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时,应当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健康教育课程。总体而言,历经30多年,健康教育学在我国不断发展,实现了办学层次提高、授课对象扩大、理论性增强和教学手段优化。

查看全文

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摘要]新时代加快推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关键在医学人才,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的根本任务。重视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其存在的适应能力差、缺乏自信、人文素养缺失、心理发展不平衡、抗干扰能力弱等心理健康问题,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科学的应对策略,切实帮助医科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是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实现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持续发展、培养医术精湛和心理素质良好的复合型医学人才的根本途径。

[关键词]新时代;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策略

一、新时代重视和加强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大意义

新时代,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大学生是我国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大学生的素质决定了我国在国际文化软实力竞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只有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其社会实践能力,使其德、智、体、美、劳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我国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展现其真正实力。为了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和教育部先后颁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意见》等旨在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文件。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科学生是区别于一般大学生的特殊群体。首先,医科学生的培养模式与培养目标使他们成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医科学生的专业技术性强,课程体系设置复杂,这使他们的学习压力比一般大学生都大。医科学生不仅要学习深厚的医学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他们还必须掌握坚实的实践技能;他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医学基础知识,还要在临床的实操中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课堂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训练的要求使医科学生面临更为繁重的学习压力和课时负担。其次,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医学人才的要求使得医科学生成为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复合型医学人才,这样的医学人才不仅需要能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医术精湛,能解决患者的身体问题,而且自身的心理素质要好,能够解决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这就要求医务工作者本身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医科学生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接班人和医疗卫生系统的后备军,医科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医科学生在平时的课堂学习和临床实践中,不仅要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训练,还要注重自身心理健康的培养。新时代,医科学生应具备一定的适应能力和自我认知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和学校环境的变化,能够对自己有清晰的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市场竞争愈加残酷,医科学生面临着繁重的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社会压力,有的医科学生产生了严重的心理问题。新时期,需要高度重视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存在的问题,要多途径寻求应对策略,切实解决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确保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发展。需要对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这样才能为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为促进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有效策略。

二、新时代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新时代,为深入、全面了解与研究医学院校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状况,在2019年3月至2019年6月期间,笔者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本科生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65份。此次调查的学生分布为:2015级25人,2016级46人,2017级98人,2018级131人。通过对问卷进行系统归纳、整理与分析,在收回的265份有效问卷中,受访者中男生105人,占受访学生的40%,女生160人,占受访学生的60%;受访学生是农村户口的共计85人,占受访学生总数的32%,受访学生为城市户口的共计180人,占受访学生总数的68%。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后发现,医科学生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不足或缺失的现象,新时代医学院校的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医科学生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较差。在新时代,大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了巨大的变化,很多高等医学院校的医科学生不能适应大学生活,特别是医科学生。由于专业的特殊性,面对技术含量高的医学专业,很多医科学生无法适应高强度的学习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因此心理恐慌、精神紧张焦虑。很多学生是异地求学,变化了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无法适应,面对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他们感到恐惧与焦虑,因无法找到自己的位置而感到孤独、无助,时间长了就会变得故步自封,最终导致大学生活的失败。加之很多医科学生长时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学习,不愿意与别人交流,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快乐与痛苦,也很少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一些障碍。更严重的是,由于长时间的自我封闭、自我约束,医科学生对身边的人产生了信任危机,缺少团队合作意识,这严重阻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影响了自身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能力的培养[1]。(二)医科学生学医信念不坚定医科学生学医信念不坚定,缺乏自信心。首先,医科学生从进入大学之后,由于专业的严谨性和严肃性,很多学生没有机会参与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这导致他们感受不到大学生活的乐趣,这让他们对大学能带给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对救死扶伤的医学精神产生了质疑,部分医科学生还出现了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严重心理健康问题。其次,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使他们对未来缺乏自信,认为未来的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残酷的现实和迷茫的未来动摇了他们学医的信念,尤其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医科学生对学医的价值和前景产生了担心和忧虑,对未知的将来更是没有自信。心理素质较差的医科学生因此选择自我放弃,逃避现实的大学生活,沉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荒废学业。(三)医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医科学生人文素养缺乏,心理发展失衡。对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的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后发现,很多学生会因家庭经济条件差而感到自卑,容易拿自己的条件去与别人比较,这样会使他们产生消极的心理暗示,虚荣心增强,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减弱。这类学生很容易变得不愿与人沟通交流,缺乏克服自身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心理发展严重不平衡,最终走向极端。面对专业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医学学科,大多数医科学生没有时间和精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学校在这方面也没有给予相应的重视。而作为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和思想政治修养水平跟不上时展的需要,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方面就会所有失范,爱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教育也就无法真正落到实处。部分医科学生认为,只要学好医术,能治病救人就行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和自身的人文素养不予以重视[3]。实践证明,人文素养的缺失会导致个人自私自利、不顾社会和集体的利益,严重影响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新时代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水平和人文素养,才能在学习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远大理想。(四)医科学生易受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的影响产生心理焦虑。如今频繁出现的医患矛盾纠纷,导致医生和患者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信任危机,加之社会舆论和媒体导向的压力,很多立志将来毕业后从医的医科学生产生了心理焦虑和心理恐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医保体系不断完善,人们的维权意识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偶发的医疗事故被媒体放大必然成为社会话题的焦点。很多医科学生还没有毕业就非常担心在以后的工作中会遇到类似的事件,甚至还有的医科学生认为解决不好医患矛盾会威胁到自己的生命安全。在校的医科学生会因不能学好精湛的医术而担心,为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可能出现的医疗事故常感到恐惧与苦闷。可见,医患矛盾引起的社会舆论对医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增加了医学院校医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难度[4]。

查看全文

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教学探索

摘要:目的:探索CBL结合PBL模式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的临床医学生140人,按实习时间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应用CBL与PBL结合模式进行健康教育教学。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试验组教学后提高语言表达及交流能力、提高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对全科医疗的兴趣、对健康教育技能的掌握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学生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理论和技能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L结合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生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满意度,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健康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

关键词:CBL教学法;PBL教学法;健康教育;社区实践教学

健康教育是社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学校所学健康教育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并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患者和居民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是对每个医学生的挑战。CBL教学模式即案例教学法,其特点是结合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的教学方法;PBL教学模式是基于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引导作用的教学方法。两种教学方法如单独使用各有优势和局限性[1-2],近几年研究报道在临床实践教学中联合使用两种教学方法,可取得较好效果[3-4]。本中心自2018年1月将两种教学模式相结合应用在临床医学生的社区健康教育实践教学中,亦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践临床医学生140人,2018年学生69人作为试验组;2017年学生71人作为对照组。试验组男27人,女42人;年龄22~23岁,平均(22.13±0.62)岁。对照组男26人,女45人;年龄21~23岁,平均(22.70±0.76)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方法:根据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制定教学计划,2017年和2018年学生均分为12个小组,每组指定带教老师。两个年度教学师资和课时数相同。⑴2017年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观摩老师进行个体化和群体健康教育,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回答学生的问题。⑵2018年采用CBL与PBL结合模式教学:①教师准备:两年度教学师资均为从事健康教育工作5年以上全科医生和健康管理护士。全科教研室于2018年1月对师资进行CBL与PBL结合教学培训,达到每名师资均熟练掌握此教学模式。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实施前1周,教师将教学程序、方法、案例、健康问题等发给学生。群体健康教育实施前1周,教师将开展健康教育讲座的组织管理方法及程序对学生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题目并做好相应准备。此外,不论是个体化健康教育还是群体健康教育讲座前,教师均要与参与居民和患者提前联系交流,取得有效合作。②学生准备:两个年度学生均随机分组,每组5~6人,2017年学生按组观摩及听讲,无须特殊准备。2018年学生分组后每组选出1名组长,学生根据老师提前下发的案例及健康问题收集资料,再通过小组讨论制定个体健康教育计划及实施方案,由组长做好准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群体健康教育前1周,各小组成员收集资料后进行小组讨论,确定本小组健康教育讲座题目、内容,制作讲课PPT,由组长进行现场健康教育讲座。③现场实践:试验组在开展个体健康教育时,各小组长对患者进行现场指导,带教老师必要时进行引导。实施完毕,由教师、患者分别打分,患者离开后带教老师进行总结评价,针对存在问题进行详细讲解;群体健康教育讲座开展时,各组长依次进行现场讲课,带教老师和居民代表担任评委,为各组进行打分,由带教老师就讲解内容的科学性及实用性、讲者的技巧及交流能力、PPT的制作等方面进行现场点评。评价方法:①学生评价:根据社区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要求,自设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测评,共发放问卷140份,回收有效问卷14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②理论和技能考核:学生出科时进行理论考试,试卷源自题库抽题进行组卷,满分100分,客观题和主观性试题各占50%;技能考核满分100分,个体化健康教育和群体健康教育各占50%。优秀为80~100分,合格为60~79分,<60分为不合格。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查看全文

深究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广西某医学院一、二年级3328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取整群分层抽样法。剔除错误学号或无真实姓名等无效问卷,获有效问卷3191份(有效率95.9%)。其中男生951人,女生2240人;本科生1921,专科生1270人。

1.2方法

1.2.1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作为准则参照试验[1],并参照全国青年组常模对比分析[2]。

查看全文

护理健康教育发展研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健康教育发展趋势自我保健行为干预

论文摘要:从健康教育的起源,自我保健、行为干预、新型护患关系、社区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老年护理、家庭护理教育研究的方向及健康教育学科发展等方面阐述了21世纪护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

近年来,全球性的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正迅猛发展,一个以医疗、预防、保健、康复为一体的医疗服务正逐步形成。新世纪健康教育的4大发展主题:平等、权利、环境、经济是护理人员探索的新问题。21世纪人们将在民主、自由、福利等方面享有越来越多的社会平等,健康也将成为人们所追求的更高的目标,社会发展的需要,护理专业自身不断完善和发展,使护理工作者将承担更重要的责任,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1开展健康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新的健康观念的提出,护理学已进入健康促进的时代[1],护理工作由过去的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护理工作逐步扩展到对人的全部生命过程中的健康问题的照顾。护理健康教育作为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入护理工作中,并提到了学科发展的日程。如何做好护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好地发挥护理专业的独立功能,是护理工作者21世纪努力的方向。

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理论应用于人类健康事业,起源于本世纪初。美国1925年最先兴起健康教育,经过反复探讨,在实践之中深化提高,至今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在社会学和医学知识中占据重要位置[2]。20世纪之初,随着西方医学知识的传入,健康教育理论开始引入我国。

查看全文

人体解剖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在人体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讲解与心理健康教育并行

指明坚实理论基础可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人员的信任,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而使学生热爱学习。总结近三年的临床工作经验显示,患者对自身疾病的不了解是患者恐慌疾病,质疑医护工作者,甚至不配合治疗或者有更过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而相应的,护理工作人员由于医学基础知识的贫乏,在为患者做相应护理活动指导时表现出不自信,甚至在患者提出疑问时回避的态度都是临床加剧医患矛盾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讲解基础理论的同时有必要重点说明该理论知识怎样与临床操作相结合,在操作过程中如何将健康教育融合进去,帮助患者更好地理解疾病,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将目前临床常见的患者被动的“被护理”局面转变为患者积极主动地要求被护理,降低患者对疾病的焦虑,配合护理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解男性尿道三处生理狭窄时,可适当说明操作者在导尿过程中要对患者的不适感给予理解和安慰,同时向患者说明操作区域的生理结构可能带来的不适感。这样患者就会在比较放松的情况下接受导尿,也不会再发生自行将导尿管拔出造成黏膜损伤等后果。在患者的充分信任下,自信满满地操作,也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在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目前绝大多数医学院校或医学相关院校的学生生源来自于高考,这样就决定了医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角色知之甚少。在大多数大一新生的眼中,护理工作就是打针发药。作为学生接触的第一门专业课——人体解剖学,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有必要给予学生专业相关的健康教育;有必要适当说明护理对象、环境中的特殊工作方法,态度及认真严肃程度。大量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在基础护理教学中开始注重良好的仪表、语言沟通的技巧、服务的意识等健康教育。事实上有部分学生在还没有接触到基础护理课程时,就已经对医学基础课的枯燥、繁杂而厌烦。学生很难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看到他们未来工作的影子,很难理解护理工作是什么样的角色、应该用什么样的心态去学习、接受这些重要又好像没什么大用的枯燥理论。因此,在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融入健康教育,从开始就培养学生如何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以患者的健康为中心,热情精心地服务患者,尽快进入职业角色。

3结语

总之,在经济快速发展,健康护理意识逐渐加深的现代医疗前提下,如何将健康教育更好地融入到基础医学教学中很值得思考。特别是作为专业必修课第一门的人体解剖学,在其教学过程中怎样融入健康教育?怎样通过理论知识与健康教育结合帮助医学生尽快进入并很好地适应职业角色?这都是值得深思和研究的。通过对健康教育对人体解剖课重要性的思考,以希取得更好教学效果和培养更优秀护理工作者的双赢结果。

查看全文

医生教育论文:家庭医生在健康教育的作用

本文作者:甘惠文工作单位:上海市嘉定区外冈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①在基层的社区全科医师学历层次偏低;社区全科医师不仅要掌握基础和临床医学、护理学、预防医学、流行病学等知识与方法,而且还要有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营养学等知识,同时还应具有人际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和亲和力,社区健康教育不仅仅只依靠个人的力量,还需要整个社区人群的依从和配合。②社区全科医师人员方面:多年以来,政府取消了统一分配,用人制度体制的变化导致基层卫技人员的不稳定,也限制了社区卫生的发展。由于不满足在基础设施差的基层医院工作或对现有的待遇等的不满意,造成了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才流失和短缺。而从事“劳而无功”的社区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③健康教育方式:在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社区全科医师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只注重对高血压病疾病本身教育,缺乏对患者的心理治疗和护理,尤其是指导人群消除疾病的危险因素和对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建立健康生活行为的教育问题未引起足够重视。适宜的健康教育措施:①健康教育内容:健康教育资料缺乏,不能满足人群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进行健康教育大都是千篇一律,未能做到因人施教,缺乏个体化指导。

因为基层医疗机构医疗资源和条件的限制,在实施健康教育形式上大多局限在以口头解释为主,缺乏规范、随意性大、资料没有量化、内容也不具体。同时也受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语言能力、沟通技巧、施教时间等因素影响,使居民对健康教育内容不能真正的理解和掌握。③健康教育形式:目前国内外采取的教育形式是集体、小组和单人三种。而我们社区健康教育一般采用的方法是集体上课,其他一些形式如通过文艺互动等进行人群健康教育更是寥寥无几。而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教育方式可大大提高健康教育的实效。社区人群的因素:①缺乏对社区全科医生应有的信任度:受传统医学观念的影响,社区人群对全科医生的知识水平还持怀疑态度。因此,从主观态度和行为上影响了对健康教育接受的依从性。②社区人群个体自身素质差别较大:我社区处于农村地区,在年龄、文化程度等方面有较大差异,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都有很大差异也影响了健康教育的效果。

通过社区医师在能力(综合知识、人际交流等)方面的不断提高,开展对居民耐心、细致的健康知识的传播和社区干预治疗工作,有利于增加医患之间的交流与了解,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作为社区医师必须转变观念,完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区各项工作的需要。社区医师要利用门诊、家庭随访的形式给高血压患者进行个别生活方式和服药指导。同时,通过家庭医生责任制的服务,对患者的家属进行健康教育更不容忽视,通过改变家庭的生活行为更能起到传播健康知识的作用,从而从整体上提高社会、家庭对高血压患者的支持及社区人群对高血压病的重视。社区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把“普及高血压病的卫生保健知识”延伸到“消除不良行为,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在社区医师的健康教育中,加强全科医师队伍自身素质建设,激发社区全科医师积极参与到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工作中来和提高他们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健康教育质量,提高社区人群的知识水平,促进社区居民健康行为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达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的目的,防止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到达创建健康社区的最终目的。

查看全文

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究122例患儿采用健康教育管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122例患儿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1例,对比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和护理人员认知水平。结果A组患儿临床护理满意度好于B组,且A组患儿护理人员认知水平评分要高于B组(P<0.05)。结论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在儿科患儿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护理价值,无论是在患儿护理满意度上,还是在患儿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上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未来临床医学发展中,可以将儿科患儿的护理模式结合健康教育管理模式来提升总体的护理水平。

【关键词】健康教育;122患儿;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模式;研究

儿科临床护理作为我院众多科室护理中的一员,在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然而儿科本身存在一定的临床护理的特点,使得整个患儿护理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较多,如果采用传统的护理模式,将不能为患儿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保障,影响了患儿临床护理质量[1]。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在当前儿科临床护理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来为患儿临床护理过程提供相应的保障,有助于患儿护理工作规划,并且能够为患儿临床护理中的教育认知观念提供保障。本研究选择122例在本院治疗的患儿为观察对象,分析临床护理过程中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试验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儿科治疗的患儿122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A组61例患儿中男32例,女29例,平均年龄(25.89±7.61)个月。B组61例患儿中男28例,女33例,平均年龄(26.18±7.24)个月。全部患儿监护人均知情同意,并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B组均采用常规护理,A组B组基础之上采用健康教育管理,方法如下:1)理念传达引导,对患儿家属告知健康教育管理模式实施理念,让患儿家属具有健康教育管理认知;(2)健康教育模式构建,派遣专门的人员组织健康教育管理团队,由主治医师以及医护人员共同组成;3)岗位培训,对全部医护人员进行健康教育管理模式专业的岗位培训,确保其能够在岗位培训工作的开展实施,能够为医护人员的职业技能提升奠定基础;4)绩效考核机制建立,按照儿科患儿临床护理中的要求,对参与健康教育模式的医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评估,确保在绩效评估管理中,能够激发医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3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认知水平及其监护人的护理满意度,由于患儿年纪较小,无法进行自主评价,因此,由其监护人代为评价。分为评价不高(不满意)、评价较好(满意)以及评价较高(十分满意),其中总满意率=十分满意率+满意率。护理认知水平主要包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技能的操作熟练度,对突发状况的处理能力三项。以评分机制为主,满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认知水平越好。1.4统计学处理。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