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常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1 18:12:5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学常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蜂疗师归入医疗管理的建议
“蜂疗”在我国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是中医生物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独特的虫药结合,成为了各民族抵御疾病、维护健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人类宝贵的医疗财富。改革开放以来,蜂疗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显著成绩。据农业部畜牧处统计,全国约有700万群蜜蜂,医药资源充分;又据中医蜂疗学会统计全国从事蜂疗的约有10万人,每年有几千万人接受蜂疗,解决了一些常规医疗方法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治疗,起到了补充替代医学效果。确实是一门值得关注的民间疗法。由于种种历史原因,从事蜂疗的多数未进入医疗管理,阻碍了蜂疗事业的进一步普及推广。2009年5月8~10日,全国中医蜂疗学术交流论坛大会在北京召开,全体与会代表就“蜂疗师”纳入医疗管理提出若干建议,现归纳如下。
1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自己的繁衍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无数与疾病作斗争的宝贵经验。经家传族承,有的已经形成了“一技之长”或成为“确有专长”。在这众多的医种、医术中,唯独有一以蜜蜂昆虫及其产品为主用于人类防病、保护健康的医疗方法,似乎各民族都在延用。经历代的陶冶完善,无论是以“蜂蜇”施术,还是以服用蜂产品为法,或以蜂蜇加蜂产品合璧,蜂疗法的确成为了一个确实存在的特殊疗法。在民间,这一特殊疗法以言传身教,广泛流传,什么“饮蜜防哮喘”、“蜂蜇治头痛”“,含脾口不臭”“,一针背轻松““,服蛹葆青春”“,养蜂得长生”等等。这一特殊疗法盛传不衰。
2一个确实存在的以特殊疗法从事医疗服务的特殊人群
有资料查寻,在我国,蜂疗始于秦汉时期,兴于改革开放的二十年,盛于医改大潮的今天。我国现有700万群蜜蜂,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山地、牧场,以蜂疗开展为农民、牧民防病治病的人员比比皆是。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以从事蜂疗为业的工作者约10万人,他们以特殊医疗服务方法,从事着不能取代与或缺的特殊医疗服务。这支特殊的医疗服务人群,他们为农民,牧民的健康低价位、高疗效地操劳着,被誉为“保护神“。
3从事蜂疗的这一特殊人群的文化资格应得到认可,并给予规范提高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研究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改革要树立现代高校课程体系的理念;加强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综合性;注重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实践性。课程体系的构建应体现创新性、基础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色。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的实用性应能够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促进学生终身体育观的形成;培养学生运动兴趣及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对健康知识、医学常识的掌握。
论文关键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公共体育课程作为高校健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体育生活方式的重任。但2006年9月公布的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得到继续改善的同时,耐力、速度、爆发力、力量素质却呈现下降趋势,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继续增加,视力不良检出率也居高不下。因此,我们反过来再检查一下体育课程体系,我们必须承认,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结果与公共体育健康课程设置具有的作用有很大的差距,这直接影响了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质量。而造成这样结果的关键因素是现行的公共体育课的教材问题,突出的表现是教材体系不科学、教材的内容陈旧。因此,高校公共体育课的改革重点应该在课程体系和教材内容上。
1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现状
近些年,广大高校体育教师和体育科研人员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的改革做了大量的工作,出现了许多观点不同、结构不同、内容各异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材。从所了解到的资料和文件中,全国各地高校大都还在延用过去的体育教材,基本上是体育课程的名称改变了,但授课的内容没有变化。这些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教材的内容增加,学生学习的负担相对加大;教材的专业性过强,公共体育的普及性削弱,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教材的难度加大,公共体育课程竞收录了体育院校专业研究生的教材。其中绝大多数公共体育课程仍然是以体育运动项目的体系为主,以体育学为编教材的主导思想,主要以身体素质和技术技巧为基本教学手段。但这些教材的根本缺陷就在于缺乏针对性、实用性,没有与学生将来的生活、工作密切联系起来,没有更好地将该课程的理论和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所以,改革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系以及教材的内容就势在必行。
2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改革的新思路
妇幼保健院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办法
为提高我院卫生服务才能和程度,促进卫惹事业发展,依据市卫生局《关于下发市卫生服务才能建设工程施行方案(2012-2013)的通知》(卫规财字[2012]6号)要要求部署,从2012年至2013年在我院施行新一轮的卫生服务才能建设工程,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实践和“三个代表”主要思想为指导,深化贯实科学发展观,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具体增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扬人才对卫惹事业发展的决定性效果;大力推进医疗卫生科技提高,充分发扬医学技能对卫惹事业发展的引领效果;加速医疗卫生治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充分发扬治理对卫惹事业发展强根固本的主要效果。完善硬件前提,进一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才能和程度,为人民群众供应安全、有用、便利、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
二、建设目的
(一)总体目的
到2013年,全院医疗卫生服务才能分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程度逐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相顺应,努力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供应优质医疗保健服务。
医学论文写作注意要点
医学论文写作要点
1、应从论文的研究内容出发,突出重点,紧扣题目,围绕一个或两个“小核心”进行,并非做到面面俱到。
2、应紧密结合本文研究所获得的重要发现,以及从中引出的结论进行讨论,而不是重复结果部分的内容。
3、结果应该用对比数据表达,统计方法概况。
4、避免为了达到字数要求,文章的内容反复重复。
5、注意书面语的表达。
大学英语思政教学改革路径
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大学英语课同思政类课程一样,都肩负着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四个自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的责任,帮助学生养成优良的思想品德、健康心理,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2019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提出:高校要建设新文科,做强大外语。所谓大外语就是外语教学要有大格局,要跳出语言和文化教育的小格局,培养既胸怀祖国,又具有国际视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为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培养的应该是胸怀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胸怀人类的身心健康、坚定地追求医德的真善美的医学生。将医学人文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实现大学英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实现医学教育的社会性和人文性双重属性。高等医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具备娴熟的专业技能,同时还要培养医学生在未来的医务岗位上能够从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出发接待和诊治患者,做到既能缓解和治疗疾病,又能从心理和精神上给予患者慰藉。
1大学英语课程融入医学人文思政元素设计思路
本文将探讨如何将思政内容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新媒体的优势,丰富教学环境,优化教学模式,依托单元主题和内容,根据《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设计大学英语每单元的语言学习目标和育人目标,根据BOPPPS有效教学设计模型设计教学任务,把思政内容融入语言学习,贯穿“教-学-练-测-评”整个闭环。将学科内容课程和语言技能课程相融合,有效借助线上教学平台的优势,通过“线上+线下”“课内+课外”两结合,构建一种适合本校实际教学情况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英语语言知识传授和医学人文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1)充分利用现有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剖析课文主题,其中梦想、求职、教育、环保、性别平等和种族歧视等问题涉及到了课程思政的根本任务,即培养什么样的人和为谁培养人,也涉及到平等、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选择添加思政材料:引导学生将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结合起来;通过文化对比,帮助学生建立公正的文化观;结合时政介绍种族歧视的历史和现状,深化平等、公正的价值取向。选取合适的大学英语思政素材,主要来源为大学英语教材,包括单元主题、语言点和课后练习。结合本单元主题补充其他素材,包括:政府工作会议及报道、中国文化典籍、学习强国、中外媒报刊、音视频和网络资源等。选择有代表性的、着力点强的素材,融入国内外重大新闻时事和一些突发事件,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使命担当、家国情怀和信念教育融入课程教学。(3)与高校金课建设相结合:引领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结合思政目标布置探索性作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协作精神。
2大学英语融入医学人文内容的教学目标及实施步骤
2.1制定教学目标:以专业学习能力培养为主线
大学英语和医学人文教学是同一教学目标的两个层面,二者可以合理结合,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参照《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2002)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的“较高要求”,以培养医科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为主线制定教学目标。具体如下:(1)培养医学生的沟通技能:使学生能够流利得体地运用英语进行一般场合的社交活动和医学场景的交流活动。(2)培养医学生的信息管理能力:使学生能广泛阅读各类与医学专业相关的英语资料,提取有用信息进行分析和总结,并运用于口头或书面表达。(3)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透过英语语言的表达层面深入思考,对不同信息源的信息进行批判性评价和分析的能力。
中职卫校医学科普论文
1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的方法
1.1编写医学科普读物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根据中职生认知水平和医学知识本身难懂的特点,我们编制了《医学发展简史和趣闻》与《医学科普知识》两本科普读物。其中《医学科普知识》分为人体构造、人体系统、生命的历程、保健与护理4篇,是我校第一部医学普及类工具书。两本读物明显有别于枯燥的专业课本,极大地体现了趣味性和科普性。两本读物分别用于课堂教学和课外阅读,通过实例,由浅入深地介绍医学知识并将医学知识巧妙地融入教学中,力求生动易懂,把深奥的医学专业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的医学科普知识。两本读物不仅可以供学生自学,还可作为教师的教学参考资料,从而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1.2.1课程教学中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
针对中职生临床教学和职业教育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加强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在内科护理学等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两本科普读物所介绍的知识。同时,通过在学校网站上宣传医学小常识,开展医学科普知识讲座,组织医学常识竞赛来推广医学科普知识,培养学生对专业课程的兴趣,加深其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实施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后,及时对课堂教学效果和学习情况进行调查评估。将2010级护理双证书15、16班学生分别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在课堂教学中增加医学科普知识的引入与讲解,对照组不进行医学科普知识教育。对比两组期末内科护理学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组平均成绩85.50分,对照组则为79.60分,90分以上的学生大多在实验组。说明医学科普知识教育有助于提高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认知能力。
临床护理路径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和我国的改革开放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关系也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已成为我国目前最为紧张的关系。而护理也成为目前医疗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如何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也成为医学界和人民大众关注的焦点之一。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模式会让患者在最少费用、最短的住院时间内的情况下,享受着最佳的护理服务。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于妇产科治疗的妇女患者100例,并根据实施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观察组50例患者年龄为20~40岁,平均年龄为(31.23±3.4)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10例,40例为孕产妇患者,孕龄为19~37周,根据患者选择的分娩方式有23例患者选择自然分娩,而17例患者则选择剖宫产;而对照组50例患者年龄为19~41岁,平均年龄为(32.20±3.7)岁,其中子宫肌瘤患者有9例,41例为孕产妇患者,孕龄为20~37周,根据患者选择的分娩方式有22例患者选择自然分娩,而19例患者则选择剖宫产。
1.2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妇产科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患者护理的基础上再运用临床护理途径进行护理干预,其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患者在入院接受治疗后,护士长应该根据患者具体的情况安排专门的护理人员陪同照顾;护士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态度诚恳,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对患者进行全面而精致的护理,与患者多沟通与交流,获取患者的信任,使患者可以主动配合临床治疗工作;护士必须详细地记录患者在治疗前后身体状况评估的结果,此外,还要对患者实施的整个护理过程的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记录其结果;在患者出院的前一天,护士向每一位患者发放护理满意度的调查表,其主要内容主要有患者对妇产科就诊常识和妇产科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1.3护理满意度的判定标准:在患者住院前一天向所有患者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表,并根据患者的回答来打分,满分为100分。其中80分以上的为非常满意,60~79分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以上100例妇产科患者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护士评职称写作要点
现代护理学是研究如何确诊和处理人类对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响的一门科学。强调“人的行为反响”,表现在人们对一件事从生理、心思、社会、文化和精力诸方面的行为反响。
1、“点”、“线”结合法
在护理医学论文上找打破关于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来说首要是在护理医学论文写作上找打破,此类文章是护理期刊中较常见的一种论文,其间的数据材料首要来源于长时间的护理实践中所堆集的日常材料及临床作业经历总结,简单在临床作业中取得。因此,这类文章的写作难度要比护理科研论文的难度少许多,写作的含义在于将日常作业中的经历进行总结,为进一步深入评论某一方面的临床护理问题供给参考和头绪,是发生新理论、新办法、新技能的根底。论文写作应在“点”上做文章,也就是说选题要小,挑选一个写作的切入途径,叙事要深,对所描述的护理问题的存在原因、处理办法、临床作用等详细分析,使写作的文章有深度,易理解、可学习;一起论文写作还应在“线”上找打破,经过相关观点构成线,对一个问题的多个方面进行研究,总结构成高质量系列化的。
2、加强“三基”学习,强化“三新”“三基”
是临床医务人员完成任务的条件,也是写好护理医学论文的根底。在根底护理操作和理论上不断强化,尤其是关于护理职称阶段的人员,理论上每季度考试1次,操作上随时抽考,使她们在基本技能上逐步进步,一起使用年轻有奋发向上和生机的性格特征,常常安排各种形式的比赛。只要在丰厚理论常识和专业技能的条件下她们才能在临床中发现材料。现在新理论、新常识、新技能层出不穷,要把“三新”学习融入到作业中,带着问题学,向专家请教,多看书,勤动脑。一起应积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了解专科开展前沿,取得新信息,把握新办法,有利于专业理论常识的进步和断定写作方向。
3、勤于思考,促发创意
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科门诊护理的运用
由于孕妇对于孕产知识的了解程度相对匮乏,部分孕妇在妊娠期间可能会出现不同类型的错误行为和思维,在分娩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进而增加剖宫产、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和产程的延长,严重危害孕妇以及新生儿的身体健康[1]。妇产科门诊护理的过程中,通过加强孕期健康教育指导,不仅能够提高孕妇对于产程的了解程度,同时,还能够有效缓解孕妇的焦虑和抑郁等不良情绪,减少剖宫产的发生,降低不良情绪对于新生儿以及孕妇的负面影响[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妇产科门诊孕妇1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孕妇均为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健康教育组和常规组,各74例。其中,健康教育组年龄20~32岁,平均年龄(25.45±1.31)岁;孕周5~11周,平均孕周(8.35±1.07)周;常规组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5.67±1.44)岁;孕周6~12周,平均孕周(8.43±1.15)周。经统计学检验,两组孕妇的基本资料及孕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健康教育组行孕期健康教育指导。①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应该加强孕妇的饮食护理干预,确保孕妇充足的营养摄入量,根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饮食方案;②健康教育指导。通过定期开展有关分娩常识的讲座,发放宣传指导手册,对于情况较为特殊的孕妇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向孕妇提供相关保健常识和预防知识,详细讲解有关新生儿护理以及分娩过程的注意事项,告知孕妇有关自然器分娩的优势;③运动护理。护理人员邀请孕妇家属共同接受健康教育指导,指导孕妇学习健身操和孕妇瑜伽等活动,指导孕妇家属在孕妇运动的过程中,提供正确的保护和帮助,与此同时,还可以适当给予按摩护理,通过适当的锻炼和活动,能够有效缓解孕妇自然分娩的痛苦感受;④监测新生儿体征。门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叮嘱孕妇观察胎动情况,进而判断胎儿的实际情况,告知孕妇计算胎动的方法。若12h胎动次数<20次,胎儿可能出现异常,若胎动次数<10次,则可判断为宫内缺氧,应该及时进行治疗。常规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常规组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护理人员对检查异常的事项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1.3观察指标
民国中医药期刊内容及学术特点
民国时期是中医学由传统向现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中医学发展的艰难时期。西方医学的传入及以教会医院为主体的西医院在中国的稳步发展,对传统中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而余云岫“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1]282的提出,更是让中医学面临生存危机。面对内忧外患,中医界有识之士奋起抗争,他们创办中医药期刊,以此为阵地,积极捍卫中医药学术,为中医药发声。在民国时期广东地区创办的中医药期刊中,《杏林医学月报》是出版时间最长、出版期数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刊物,在广东中医药刊物中具有代表性,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的重要史料文献。
1《杏林医学月报》概述
《杏林医学月报》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时任校长陈任枚先生支持下创办,由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杏林医学社负责,社址在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内。1929年1月创刊,出版至1937年7月,每月1期,除了1929年2月、12月因故停刊外,共出版了101期。初期创办人有马荫遐、陆益三、江堃、张阶平、徐祥云、李鸣始,均为广东中医药专门学校首届毕业生。1930年1月始,刊物主编由张阶平、江堃担任。《杏林医学月报》创办于中医药危难之际,秉承杏林医学社“改良国药,改进国医,融贯古今,沟通中外”的宗旨,办刊志在“研究我国医药之实用,宣传我国医药之文化,介绍医药学说,交换医药知识”[2]。正如发刊词中所言,“本报之设,实为我新中医界之喉舌……普及教育,提倡社会之卫生,改制药剂,挽回利权之外溢,尤当与中西医学先进之士,共同研究也”[3]9-10。《杏林医学月报》出版时间长、期数多,“神交千里,闻名遐迩,立论稳重,内容丰富”[1]372,成为20世纪30年代中医界重要的学术和舆论阵地。
2主要内容
《杏林医学月报》内容丰富,从第12期开始设置栏目,基本固定为社论、评论、论坛、辩论、言论、研究、学说、释古、辨古、考据、讨论、验方、方剂、药物、专著、医案、卫生、常识等。期刊栏目能够展示期刊的总体结构,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办刊思路,体现其学术价值。根据报道内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
2.1时事评论类
免责声明
公务员之家所有资料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写作和网友上传,仅供会员学习和参考。本站非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