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4 05:23:1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一体化建设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联体建设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联体建设中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质量的方法。方法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的方法,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药师服务的现状,制订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建设内容,分析医联体建设中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建立“以三级医疗机构药师为主导,基层医疗机构药师为主体,患者为中心,服务群众健康为目的”的上下联动的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结论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的建立,将三级医疗机构优质的药学资源下沉,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药师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基层医疗机构患者享有同质化、均值化的医疗服务,慢性疾病患者得到了居家药学服务,充分发挥了医联体建设的作用,促进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关键词:医联体;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慢性病管理;居家药学服务;基层医疗机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大众对医疗服务质量有了更高的需求,不管大病小病都愿意到医疗资源丰富、医疗质量较好的三级医院就诊,造成了三级医院人满为患,导致患者“看病难,看病贵”。为此,国家提出了分级诊疗措施,建立区域医疗联合体,并出台了多项文件促进医联体的建设和发展,国务院办公厅2017年4月26日的《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7〕32号)中提出:充分发挥区域内三级公立医院的牵头作用,将三级公立医疗机构的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引领不同级别、不同类别的医疗机构逐步发展,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引导患者有序、有效地分层次就医,保证分级诊疗中患者享有同质化的医疗服务质量,建好百姓家门口的医院,方便辖区内居民就近就医,提升健康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有效性[1]。药学服务是医疗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师是医疗团队中重要的一员,尤其是对于患有慢性病的患者,药师可通过提供直接咨询来优化药物治疗,成为多学科保健团队的宝贵成员[2]。从全国各地社区居民药学服务调查结果来看,社区居民对用药指导、药物咨询、合理用药讲座、慢性病患者用药管理等需求极大,却难以得到方便、有效的服务[3-8]。在医联体建设、发展和分级诊疗的推进中,构建上下贯通的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提高医联体内医疗机构的整体药学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实现医联体药学服务的同质化发展,有助于分级诊疗的落地实施。2018年1月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018-2020)》(国卫医发〔2017〕73号),提出重点在10个方面创新医疗服务,其中提到了“以签约服务为依托,拓展药学服务新领域”,加强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鼓励临床药师通过现场或远程方式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和签约慢性病患者合理用药,实现药学服务下沉。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分级诊疗制度的逐步推进,基层医疗质量的提高迫在眉睫,在医联体中建立上下联动的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有利于拓展药师服务范围,提高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而药学服务是当前医院药学工作的主要内容,拓展药学服务内容也是药学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1资料与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法,查阅中国知网、万方医学网、PubMed等数据库中相关中文、英文文献,结合我国目前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简称医改)政策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区域划分,用典型抽样、权重系数顺位排序的方法,从与本院签约医联体协议的医疗机构中,共筛选出15家基层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3家、二级以下医疗机构12家),共186名药学从业人员。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专业知识测试等方法,对当地居民的药学服务满意度、医疗机构患者就诊人数、医疗机构处方合格率、药学专业人员专业能力等进行基线调查,并重点调查医联体内基层医疗机构的药学服务现状。依据调查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的水平及需求,分析当前基层药师的药学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以及患者对药学服务的需求,利用网络平台将相关结果反馈到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并进行总结与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共同探讨解决办法,逐渐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药学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能力,实现以三级医疗机构牵头的一体化药学服务模式,为当地居民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
2结果与分析
城乡一体化建设会议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就是以党的****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专题研究如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工作。会前,我们在这方面已经作了非常充分的准备工作。一个是去年市上邀请甘农大、农科院专家对我市农村经济与农业发展作专题调研论证,提出了今后的发展思路;另一个是郊区工委积极思考,充分发扬民主,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细化了市委关于农村工作的思路;三是党的****召开前后,我和光明同志、永安同志、成录同志先后到农村做了一些调查研究,摸清了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去年10月份市上组织考察团到省内兄弟地区考察学习了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科技示范工作,对大家的思想触动很大。在这基础工作的基础上,市政府组织郊区工委和市委政研室等单位反复讨论研究,广泛征求意见,提出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化建设的决定》,这个决定又经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并确定下来。通过这一阶段的工作,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热情,对于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城乡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前面,祁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几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全面部署了今年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周书记宣读了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决定》,希望各部门、各单位认真贯彻落实。会议还表彰了近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酒钢公司的领导介绍了大力发展非钢铁产业的情况。会议结束时,光明同志还要作总结讲话。这里,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和把握形势,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今年党中央召开的第一个重要会议。会上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透彻地分析了当前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形势,明确提出了农村小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重点措施,全面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在会前10多天,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农业和农村工作。这是前所未有的,充分显示了新领导集体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也表明党中央希望全党尽快形成这样的共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这对于我们准确判断形势,适应时展要求,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近几年来,我市的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市委确定的发展珍品、精品和旅游观光“两品一游”城郊型特色农业的路子,围绕调整经济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有了一个好的基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归纳起来主要有这样几个特点: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研究
摘要:“双高计划”的专业群建设是职业学校引领改革、支撑发展、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因此,本文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体系为例,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内容方面阐述专业群建设,以期达到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目标。
关键词:双高计划;专业群;机电一体化;人才培养
一、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思路
高职院校实施“双高计划”,需要把握全面深化改革、产教深度融合、提升服务能力三个关键要素。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作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热门专业,更需要定位清晰、目标明确、错位发展、视野开阔、谋划长远,在高原之上再建高峰。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双高计划建设”为例(以下简称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专业群对接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坚持以绿色、安全、高效、智能为矿山智能装备的发展方向,以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技术集成应用为引领,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带动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煤矿开采技术5个专业协同发展,服务矿山智能装备产业链所涉及的装备生产岗位、设备安及调试岗位、系统集成岗位、设备管理岗位、生产运营及维护岗位、售后维修岗位等。
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目标
专业群建设需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为中国产业走向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依据学校发展规划,明确阶段性的主攻点和突破口,点面结合、长短结合,精准发力、综合施策,实现学校变轨发展、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以我校机电一体化“双高计划”为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服务矿山智能装备及相关智能装备产业生产、应用、运营与维护。将专业群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矿山智能装备职业教育领域领头羊,以矿山智能化转型为契机,以矿产资源的绿色、清洁、安全、高效开发为特色,以矿用智能采掘设备、运提设备、安全监控设备为着力点,聚焦矿山智能装备在应用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建设高水平的智能装备专业群,为矿用智能装备的生产、安装、应用、研发、集成及服务等领域全方位地提供人才保障和技术支撑。通过特色高水平专业群,21世纪中叶建成世界一流的矿山智能装备专业群,成为支撑矿山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应用技术研发中心。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管理对策
摘要:目前水资源污染严重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保障农村饮水安全,需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本文概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针对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建设;措施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是有效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重要手段,为了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提高农村饮水质量,应加强对现有水厂的改造或扩建,将城市饮用水引进改造或扩建的水厂中,在满足农村居民用水需求的同时,缩短施工周期,有效控制投资成本。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能快速满足当下农村饮水安全的需求,有利于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目标。
1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供水服务范围、调整水厂运行规模及优化水厂性能等方面。通过加强各方面的建设、制定相应的供水制度、优化农村供水方式,提高农村饮用水质量,确保农村居民的饮水安全。通过引入先进设备及技术将乡(镇)供水设备差、制水工艺落后的水厂加以改造,使其成为加压泵站,以此扩大农村供水服务范围,解决沿程水头损失的问题,有效改善供水管道过长引发的管网压力不足的问题,使农村居民用水更加便捷[1]。另外,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能调整现有水厂的运行规模,通过扩容更新原有的输水设施和取水设施,提高水厂的供水能力。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并不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除了改造当地的供水区,还会加强相邻供水片区间的联系,以此实现供水集中处理、分片输送的目的。水厂的运行规模扩大后,与之相关的供水管网、水厂及泵站等都会得到相应调整,同时还有利于优化管网设备、泵站设施及制水工艺。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不但能提高农村自来水的普及率,还能缩小城乡供水间的差异。
2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一体化建设思考
一、前言
党的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现代经济体系,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基础,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与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2017年10月,财政部印发《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会计科目和报表》,构建了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双分录”核算模式,核算基础也从收付实现制转变为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双基础”,财务报告从编制预算会计报表转变为编制财务报表和预算会计报表并行,并要求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政府会计制度改革要落地,信息化建设必须服务于政府财税体制改革,且财政财务管理更离不开信息系统的强大支撑。为确保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的顺利实施,海南省启动了政府会计核算一体化系统建设。本文就如何在全面梳理现行核算系统功能的基础上,结合海南财政的大集中管理模式,研发出自动化程度更高、融合度更强,能够充分发挥一体化平台优势的会计核算系统进行探讨。
二、当前海南省会计核算系统一体化建设不足之处
我省现行会计核算系统于2005年正式上线启用,目前已运行十多年,其采用的是C/S架构运行,基础数据管理、系统管理自成体系,在账务数据集中管理与整合、快速提取会计信息等方面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但目前与我省一体化平台以及财政其他业务系统融合上存在明显的缺陷。(一)全省财政数据信息系统未实现融合管理。目前我省已按照整体规划、共建平台、统一标准的要求,建立全省数据大集中管理模式,将全省所有财政数据库集中在一起,统一管理,统一维护,实时监控。但严格来讲目前的大集中管理模式只是数据的物理集中,简单地将全省财政数据库统一存放于中心机房,数据沉淀于数据库中,各业务数据间缺少逻辑关联,并没有实现数据的真正融合,还存在俗称“蜂窝煤”现象,难以深入挖掘财政各业务数据之间深层次的关系,无形中也制约了会计信息的充分利用,无法满足财政财务管理的需要。(二)会计核算系统未能共享平台基础数据。由于现行核算系统开发建设时间早于平台一体化建设,平台开发建设时未考虑兼容现行会计核算系统,加之一体化平台采用B/S架构,与现行会计核算系统架构难以实现兼容,导致会计核算系统作为财政下游系统,基础数据的管理维护自成体系,未能共享平台基础数据。每当预算单位基础信息发生变动,以及每个新年度平台根据财政业务需求更新支出功能分类、拨款方式、支出结构等基础数据后,会计核算系统无法实时调用,都要人工重新再行维护一遍,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此外,平台基础数据不够规范,缺乏统一标准,如预算单位只维护简称,部分单位预算编码变更不及时、以及没有维护社会统一用信用代码等。(三)授权模式与平台统一授权脱节。一是会计核算系统授权独立于平台统一授权。现行核算系统管理自成体系,其授权模式独立于平台统一授权管理体系,授权时需通过人为控制才能实现角色岗位与平台的一致性。例如支付系统用户编码与角色变更时,现行核算系统无法由系统自行同步授权,只能通过人工增加与支付系统一致的用户编码、用户岗位、用户角色,实现用户编码、岗位、角色一致性。二是会计核算系统用户授权没有严格按照内控要求进行系统逻辑控制。虽然现行核算系统在凭证管理、凭证记账等功能中设置了主管会计、复核会计不能为同一人的系统校验,但在对用户授权时,可以对同一用户在同一单位账套中同时授予主管会计权限和复核会计权限,违背了不相容岗位相分离的内控要求,导致核算系统管理员授权时,仍需人工对角色岗位进行相应的控制,无形中影响了工作效率。(四)会计核算系统与其他财政业务系统融合度不够。一是现行会计核算系统未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一体化。财政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都属于预算会计范畴,在财政收入支出体系中,财政与预算单位间的收入支出应当分别在财政总账和预算单位会计账中进行核算和记录,并按时对账。我省财政总预算会计使用的是平台中GFMIS系统的核算模块,独立于预算单位会计所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财政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未能实现实时对账、电子对账,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涉及的政府内部交易事项也难以精准抵销,不能满足财政上下游一体化管理的要求。二是现行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上游系统的衔接有待完善。长期以来我省通过开发数据接口,打通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上游系统的衔接关口,实现了会计核算的流程化、自动化。由于政府会计制度要求采用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双基础”,实行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而现行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从支付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财政上游系统传递给会计核算系统的数据都是按收付实现制核算的口径触发,难以满足政府会计制度的核算要求。
三、建设以一体化为目标高度融合的政府会计核算系统
(一)建立财政总账记录库,实现财政数据大集中管理。全面整合业务管理和会计信息等财政内生数据资源,建立高效运转的政府财政管理和会计信息的综合数据仓库,即财政总账记录库,与工资、支付以及资产等财政各业务系统实时对接,全面、系统地结构化记录财政各业务系统发生的业务数据及系统业务逻辑,并根据财政业务关联特征及控制逻辑,建立健全财政总账控制体系,确保财政数据科学有序存储。同时将所有与核算相关的信息,经过系统加工与筛选,从财政总账记录库自动进入总预算会计核算系统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系统,在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中进一步处理,实现会计核算自动化。通过建立财政总账数据库,无论是财政上游的预算拨款数据、资产入账数据,还是下游的决算数据、财务报告数据,政府会计核算系统都可以实现从源头追溯与向下延伸查询,从而满足财政财务一体化管理的需要。(二)建立财政基础数据标准库,推行财政平台基础数据一体化。一是建立财政一体化平台基础数据标准库。依托现行财政一体化平台,全面梳理财政各业务系统基础数据,确定满足财政部门个性化需求和财政一体化规范的财政基础数据标准,依此建立财政一体化平台基础数据标准库,为实现财政业务系统数据闭环、财政信息高效处理、财政大数据分析利用打下基础,彻底解决GFMIS平台财政业务、会计核算业务存在多套基础数据标准、多次维护基础数据的问题。二是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应用体系。根据建立的财政一体化平台基础数据标准库,探索建立统一的基础数据应用体系,从基础数据维护、基础数据信息读取、基础数据管理建立统一的、完整的标准应用体系,构建财政各业务信息系统与基础数据标准库的数据通道,实现财政上下游系统基础数据信息的一体化管理及应用,实时同步各信息系统基础数据,建成规范化、流程化、自动化的基础数据管理,为实现核算一体化、智能化打下基础。(三)将会计核算系统授权纳入平台统一授权体系管理。全面梳理会计核算系统与平台岗位关联性,将会计核算系统授权纳入平台统一授权体系管理。根据各交叉岗位的职责与权限,重新规划统一的平台岗位,以平台岗位对应相应角色,实现对各财政业务系统功能、菜单权限的统一规划管理,包括每一个菜单权限、每一系统流程节点、每一个互斥功能,确保岗位权限设置符合内控要求。系统管理员只要根据用户授权需求,进入平台统一界面,挂接统一角色岗位,即可一次性实现平台各业务系统的统一授权,不仅可以减轻系统管理员工作量,还能够避免会计核算系统独自授权导致岗位权限设置与平台业务系统相矛盾的现象,进一步提高资金支付安全性和会计核算规范性。(四)建设满足一体化管理要求的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一是政府会计核算系统开发建设要统筹考虑财政总预算会计和预算单位会计核算需求,政府会计核算系统不仅要满足财政总预算会计和预算单位会计独立核算的需要,还要满足双方之间关联信息的提取以及财政与预算单位的收支、往来精准自动对账的需要。通过整理财政总预算会计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业务逻辑性、关联性,设置标准统一的基础数据字典和业务控制表,建设流程自动化的政府会计信息处理引擎,协同运行、高度自动化完成记账、对账等财务管理工作,实现财政总预算会计核算与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机统一,夯实政府决算和综合财务报告编制基础,为财政预算管理、部门财务管理以及各级政府管理决策提供高效高质量的财政财务信息。二是全面梳理不同行业的经济业务事项,框定各经济业务事项的系统数据源,针对合同管理等数据源缺失的不足,开发合同管理、备查簿等功能模块,并根据政府会计制度核算要求在国库支付系统、工资统发系统、国有资产管理系统等相关业务系统,针对实有资金、合同管理、备查簿等功能模块中设置特定字段和标识,完善各业务信息系统功能,按照新的取数口径修改数据接口,使会计核算系统能够从不同系统数据源自动获取核算信息,通过设置凭证记账规则和引入场景校验模式,自动化支撑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平行记账,同时将核算信息反写入财政总账记录库,实现会计核算系统与财政相关业务系统的高度融合。
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农村公路作为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尤为重要,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农村公路;建设;养护;一体化管理
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对于目前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进行了说明,比如养护力度不够、农村公路养护工人福利待遇不足、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管理和实施水平滞后等。最后,对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比如建立健全的公路建设与养护监督机制、建设并加强养护队伍的技能培训、以及完善技术监督和管理体系等。
1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作为发展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作,在新农村建设持续不断推动的背景下,加强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现阶段,加强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使车辆的通行更加畅通,而且还可以借助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更好的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进而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农村公路建设与养护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任务,是党中央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大治国方略。
牧区作为农村的特殊形式,在新农村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牧区的城镇化建设,就没有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同样,没有牧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没有全中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上世纪90年代起,紧紧抓住县城搬迁的历史机遇,在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城乡一体化的雏形基本形成。
一、牧区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牧区发展的主要瓶颈问题是生产基础设施落后,生活环境差,牧民增收缓慢,草原退化严重等一些既迫在眉睫,原创:又与牧民的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城乡一体化的模式为正如××这样的小县提供了一条光明发展之路。
(一)城乡一体化建设是统筹城乡社会各项事业发展、改善牧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必然途径
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报告
城乡一体化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社会工程,涉及到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事业、劳动力就业与社会保障、城乡社会管理等方方面面,相对于涿鹿这样一个农业传统大县而言,要紧紧抓住被列入全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的机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工业园区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的道路,抓好规划,完善布局,突出特点,以点带面,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一、高点定位,统筹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
城乡规划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基本前提,在编制规划时必须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考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在统一制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分区功能定位,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
首先是完善好城市建设规划。经过近两年“三年大变样”工程建设,涿鹿县城“一城二区二环”的城市总体布局已初具规模,“四纵四横”的城市路网框架已经形成,城区面积由原来的4.5平方公里拓展到11.6平方公里。今后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重点是体现“拓展框架、完善功能、提升品位”的理念,在注重项目建设连续性的同时,做到拆迁与建设并重,完善城市框架与改善民生并重,进一步完善城市建设规划,将县城与周围乡村的居民点作为一个整体,统一编制城乡发展、土地利用、城市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专项规划,建设生态宜居型城市。
其次是抓好小城镇建设规划。发展小城镇的关键是繁荣农村经济、培育主导产业。在规划时,应综合考虑各中心小城镇的区位、资源、人口及经济发展水平和潜力等因素,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科学规划城镇布局,以特色产业或龙头企业为依托,建成工业型、农业型、商贸型、旅游型、资源开发型等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加快培育城乡一体的产业支撑体系。比如,矾山镇是旅游大镇,就要依靠旅游资源发展;张家堡镇区位优势明显,就要依靠科技园区发展;河东镇石材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石材开发发展;武家沟镇煤炭资源丰富,就要依靠煤炭资源大做文章。根据县城和中心乡镇的不同特质要求和发展优势,合理分区,形成特色鲜明、结构互补的区域产业分工。
二、强化支撑,统筹推进工业园区化
公共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与应用
摘要:针对新形势下气象数据管理不规范、数据共享不及时、业务平台零散、业务工作冗余等诸多问题,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的功能模块设计,并基于模块化的理念进行了架构设计,保证了系统的稳健性和复用性,利用WebGIS框架、java、ETL引擎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集数据资源池、预报订正、产品制作、产品、业务管理于一体的省市县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并在浙江省内等到了很好的应用,实现了气象数据和服务的高度集约、多源整合和三级共享,提高了业务制作水平,对气象服务拓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气象服务;一体化;模块化;WebGIS
近年来气象事业发展迅速,各行业对气象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气象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1]。各级气象部门在公共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方面不断开拓创新,制作的气象服务产品日趋丰富,但这些产品大多分散在不同单位,甚至不同科室不同系统中,探索气象产品的集约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道路已是当务之急[2]。代青措,刘晓燕,马秀梅等[3]研究并构建了省市县一体化气象服务业务平台,提高了各级气象部门的气象服务能力。崔新强,唐俊,付佳等基[4]于“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设计理念建设了省级气象服务一体化平台,极大的提高了业务工作效率。浙江省气象服务中心为适应新形势下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充分发挥业务平台在公共气象服务中的作用,以气象服务的集成化、专业化、规范化、一体化为原则,开发并研制了集数据资源池、预报订正、产品制作、产品、业务管理于一体的集成平台,实现了对气象服务的高度集约和多源整合。提高了服务产品制作和的自动化水平,提升了业务人员的产品制作效率和服务水平;基于多源的精细化数据制作的服务产品更为准确,以及丰富的产品表现形式提升了服务的质量;建立公共服务产品池便于产品的集约化、规范化管理,对于服务拓展和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总体功能与系统框架设计
1.1系统总体功能设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初衷旨在解决数据分散、管理不规范、平台功能零碎、业务人员重复劳动等现状问题,对其功能模块的总体设计必须立足整体、考量全面,实际解决业务需求。国内外对气象一体化平台的建设的研究已经初步去的进展。裴克莉,李清华,徐可文等[5]在现阶段公共服务不能满足气象服务需求的背景下,对一体化气象服务平台的建设进行了思考,本研究基于前人的经验和实际需求相结合建立了集一体化存储管理、查询、实况监测预警、产品制作与分发等多模块于一体的公共服务平台,平台功能全面,覆盖广泛,产品丰富,极大提高了业务人员工作效率。系统的总体功能图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服务检验子系统、公共服务产品池和系统管理五大部分。1.2总体架构图。系统总体架构设计采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6],通过有效的层级结构的划分实现各层级间的相互独立,系统模块间高内聚低耦合,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复用性以及安全性。系统共分为五个层级,如图2所示。(1)运行支撑层,运行支撑层是项目搭建的基础保障,具体内容包含了网络系统的建设、机房建设、多媒体设备建设、存储设备建设以及安全设备建设等,通过全面的基础设置的搭建,为系统的全面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2)数据资源层,将数据进行了有效的分类,具体包括气象观测数据、预报数据、产品数据和行业数据等,通过建立完善的元数据管理规范,透过数据平台将各种原始数据采集入库并解析成产品,从而更加合理有效的实现资源的共享机制。(3)应用支撑层,应用支撑层是系统建设的基础保障,根据需求进行面向浙江气象服务体系架构的设计,通过消息中间件、分发引擎、日志组件、WebOffice组件、身份认证、GIS引擎[7]等应用组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各个子系统的建设可基于基础支撑组件的应用,快速搭建相关功能模块。(4)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包括智能专业服务订正子系统、服务产品制作子系统、服务检验子系统、公共服务产品池和系统管理。(5)用户层,用户层主要包括平台省级服务中心业务人员和系统管理员。
2关键技术
“文档一体化”的管理系统建设策略
摘 要:文档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将文件生成流转和档案保管利用有机融合,是电子文档管理发展的必然方向。本文从文档一体化管理的概念入手,对当前文档管理系统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文档一体化的安全思路指导下提出文档管理系统的建设策略,对构建安全高效的文档管理系统,提高文档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文档一体化;文档管理系统;业务策略;安全策略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文档工作不可避免的进入数字化时代,且在以绿色环保为主题的办公形式的要求下,海量电子资源的管理与传统落后管理手段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安全高效的文档管理系统便成为了实现文档一体化的关键工具。指出:“档案工作确实要由封闭向开放、由重保管向重服务转变,要及时向领导机关、向社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服务。”这就要求文档管理系统建设应统筹考虑文件全生命周期,将文档产生一体化、管理一体化和利用一体化融入到文档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中,切实提高文档管理系统的便捷性、安全性和标准性,促进一体化文档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以下对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础、组成、优势及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问题和构建策略进行相关说明。
二、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础
文件和档案是统一事物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价值和形态变化的体现,前者是后者的源头,后者是前者的转化,实际上二者是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仅存在运动阶段的差异,并无本质性的区别,因此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文件实施一体化管理是切实可行的。文件生命周期理论发源于欧美,该理论是以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眼光将文件从产生至作为文档保存或销毁的过程看作为一种整体的运动过程,是具有生命的现象和值得进行全方位研究的学说,认为文件管理和档案管理是相互渗透和水乳交融的,是文档一体化管理的理论基础。文件连续体理论是一种以目的为导向的系统理论,具有连贯性和一致性,该理论任务文件从形成到作为档案保存、并进行管理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并倡导对文件的形成、保存和长久利用进行一体化管理,而其中的长久利用是对文件和档案进行管理的主要目的,文档一体化管理不仅可以保持文件之间的关系,还可以促进文档信息的共建和共享,可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