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监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1:21:3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一体化监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一体化监管

金融一体化监管形式应用探析论文

中国金融业已经跨入加入WTO后的第四个年头,在承诺的五年过渡期到来之际,中国的金融业已经有了很大的开放度,不仅更多的外资金融机构进入了中国银行、保险行业,而且我们自身的金融行业也有了很大变化。在我国,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已初露端倪,已建立起光大集团、中信集团等集银行、证券、保险业务于一身的金融集团,管理层已允许保险公司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回购,允许保险资金通过证券投资基金进入股市,对外形势和国内情况的变化,都对我国自有的分业监管体制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金融监管一体化模式概述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当前混业经营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基本趋势,这在客观上推动了金融监管从分业监管和机构监管向一体化监管转变。

所谓的一体化监管模式是指将金融业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统一进行监管,把对不同金融行业、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监管权均交由一个单一监管机构负责,监管当局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而且还要全面监管金融机构的具体经营情况,分析和监控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资本充足率,各种风险和其他审慎性指标。

二、金融监管一体化的优缺点

(一)就金融监管一体化的优点来说

查看全文

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模式探讨

[摘要]当前我国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存在着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不科学、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城乡一体化进程中,需要认识到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的重要性,从监管机制、监管方式、人员培养等方面着手,推动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构建统一、高效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

[关键词]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城乡一体化;模式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是新的发展阶段,带动城乡药品食品安全平衡发展的重要措施,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城市带动乡村,创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以新型的城镇化建设为主要载体,发挥政策优势,树立食品药品安全管理的理念,协调运转,建立科学、权威性的药品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不断转变监管的方式,实现城乡一体化监督管理。

1城乡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现状分析

长期发展中,受到城乡二元格局的影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经济基础与城市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且农村地区居住比较分散,信息传播难度大,缺乏食品药品安全意识,城市地区加大了对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生产和销售的的监管力度,一些作假现象却转移到了乡村地区,诸如小作坊生产、小卖部、小商贩违规售卖等情况,但是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信息滞后,管理难度较大,加上人们自身缺乏安全意识,导致一些假冒伪劣商贩屡屡得手,严重影响到广大农村地区人们的健康和安全,食品药品安全情况不容乐观。这种现状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原因所致。

1.1城乡信息不对称

查看全文

国际金融一体化监管冲击论文

「摘要」国际金融一体化与金融自由化是国际金融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两大成就,其独特的“双刃劍效应”既给跨国银行业带来发展的机遇,也对跨国银行的监管造成巨大的冲击。本文指出了传统跨国银行监管方式的缺失,在此基础上研讨了跨国银行监管的新方式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国际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跨国银行、监管

国际金融一体化(InternationalFinancialIntegration)和金融自由化(deregulation)是当今国际金融领域最引人瞩目的两大成就。尽管在亚洲金融危机中曾受到一些非议,但二者作为国际金融领域今后的主流发展趋势,是得到大多数金融监管当局、银行从业者和经济学家认同的。在国际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中,跨国银行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同时金融一体化、金融自由化也给跨国银行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金融自由化放宽限制竞争的规则,充分发挥跨国银行的“觅利”功能;金融一体化则扩大了跨国银行的经营空间,使其能在全球范围内调度资金,经营各种业务,不受国界的限制。但金融一体化、自由化是一柄“双刃剑”,在使跨国银行获得上述好处的同时,它也破坏了既有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增加了跨国银行的经营风险,给目前的跨国银行监管体制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一、全球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对跨国银行业的“双刃剑”效应

跨国银行无疑是国际金融一体化与自由化浪潮的积极推动者和最大受益者。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所蓬勃兴起的金融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很大程度归因于跨国银行业的不懈努力和强大压力。政治学家一再宣称,银行监管机构已形同虚设,沦为银行业的代言人;许多经济学家以所谓的“需求理论”来分析跨国银行监管的意义,他们认为银行监管作为制度供给方,是银行业发展需求的产物,因而银行业不断向全球各地扩展业务的需求将决定银行监管的弱化和放宽。2世贸组织乌拉圭回合谈判中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议》(GATS)和1997年达成的《金融服务贸易协议》均加剧了这一趋势。跨国银行因此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氛围和发展机遇,获得了巨额的利润,但在跨国银行业空前繁荣的“泡沫”下,充满危机的暗流正在悄悄地酝酿,并和诸多因素结合在一起,最终导致了世纪末的一场金融灾难——亚洲金融危机。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浪潮汹涌的背景下,跨国银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利润与风险同在,具体而言,这种“双刃剑”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五大方面:

(一)金融管制的放松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跨国银行利率风险的增加。利率风险是因市场利率剧烈波动而使银行遭受损失的风险。在金融自由化盛行之前,利率风险的发生机率极小,这是因为金融监管当局几乎对所有的金融业务实行分业经营并对存款利率设置上限(ceiling),这在很大程度上扼制了利率的上涨,减少了利率风险。但进入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金融领域放宽管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大多数金融监管当局不得不取消了存款利率的封顶制度,同时金融分业经营的界限也被突破,银行跨营证券、保险等行业的情形比比皆是,金融领域内的竞争日趋白热化。3其结果是:利率封顶藩篱的撤除和金融分业经营管制的放松,使各银行间形成利率竞争,竞相以高利率吸收社会闲散资金,而为了支付高利息成本并获得高利润,银行往往将资金投入高收益的金融创新项目,但随即而来的往往是高风险,如此便形成了高成本——高收益——高风险的恶性循环。4

查看全文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本行业的生产效率,逐步研发出了一类机电一体化技术,该项技术在煤矿生产中应用后,不仅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在生产安全性的提升方面也起到了关键性的助推效用。在此基础上,文中首先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内涵,随后就该项技术在煤矿作业中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探讨,目的在于为后续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生产

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煤炭能源属于其中的重要构成内容,对于社会经济增长、国民日常生活运行均提供了相应保障。由于煤炭能源需求量的日益增长,煤炭技术应用水平也随之提升,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频率高居前列。但目前,部分煤矿开采企业技术人员对于此项技术的运用及发展现状了解并不深入,导致技术的应用价值无法被最大化凸显出来。鉴于此,针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这一主题展开深入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机电一体化技术分析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以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并与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和能量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符合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2.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

查看全文

市场监管局十四五规划汇报材料

一、“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

继续贯彻落实省、市、区相关部署和任务,继续以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目标,以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为动力,以创优营商环境提升行动为抓手,积极主动融入一体化发展进程,为实施“营商环境联建、重点领域联管、监管执法联动,市场信息互通、标准体系互认、市场发展互融,逐步实现统一市场规则、统一信用治理、统一市场监管”的“三联三互三统一”工程,贡献市场监管力量。

二、“十四五”期间重点任务

1.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准入环境。落实市场准入政策共享和“放管服”改革协同,为地区市场主体准入提供便利化服务。统一市场准入规则。实施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制定统一的管理规范,实现业务流程、条件要求、解释口径、办理时间“四个统一”。加快实现证照管理一体化,推行“证照分离”“多证合一”改革事项相同、改革措施相同。协力推进“一网通办”建设。共同落实数字政府建设,构建跨区域政务服务网,强化公共数据交换共享,完善网上身份认证、电子签名、电子文书归档等功能,统一电子营业执照运用场景。按照市级的统一部署设立地区“一网通办”综合服务窗口,加强政务信息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提供区域性一体化受理、收件、查询、发证等服务,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

2.合力打造一体化的市场监管环境。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监管制度创新,营造规则统一、公开透明的监管环境,全面提高市场监管效能。落实一体化信用监管体系。推动“双随机公开”、抽查检查等信息在区域内充分共享应用,落实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标准、企业信用修复规则、实现信用监管标准互认结果互用。对重点监管领域和对象实施精准监管,对守信企业开通“绿色通道”,实施“容缺受理”等便利措施,对失信企业实施重点监督和联合惩戒。落实知识产权一体化保护工作。引导市场主体积极创造、运用和管理知识产权,鼓励以知识产权利益分享机制为纽带,促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加强地区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案件移送制度,降低企业维权成本。配合推进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满意消费行动,共建区域内消费纠纷解决机制,共同推动经营主体自律,配合打造统一的消费投诉公示平合。推进消费领域社会监督。协同监管网络交易。充分发挥全省网络市场监管服务系统平台作用,注重整合辖区电子商务经营者基础信息、经营信息、监管信息等信用数据,开展研究分析,实施分类监管。落实地区网络、合同案件查办协作机制,协同破解新形势下的网络监管难题。

3.合力打造一体化的质量供给环境。配合推进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一体化建设。在信息、业务、资源各方面配合推进一体化建设,实现信息互通共享、工作协同联动、效率共同提升。配合建设和华东地区社会公用计量标准,促进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整体水平提升。培养计量技术人员,互派计量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交流互动。推动特种设备监管一体化。推进特种设备单位、人员、设备信息互查互享,检验检测结果互认和运用。

查看全文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巩固基层医改成果,通过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增强农村卫生网络服务功能,有效提高农村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卫生服务的安全性、可及性、有效性、综合性、持续性,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安全合理就医用药需求,促进我县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稳定、协调、健康发展。

二、目标任务

坚持“院办院管”原则,按照“五统一两独立”管理模式,实现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配备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监督体系化、服务优质化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机制,使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逐步规范,全县农民健康水平有效提升。

三、管理内容

以“院办院管”形式,进一步规范管理“五统一两独立”,即:“人员、业务、药械、资产、财务”五统一,“财务核算、法律责任”两独立,巩固完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五统一两独立”成果。

查看全文

县长在三公消费推进会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春风荡漾,暖意盈怀。在这生机盎然的三月,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在我县隆重召开。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县委、县人民政府,向今天与会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对市纪委、监察局给予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公务用车维修装饰、公务接待、办公用品购买等“三公”消费,历来是广大群众非常关注的话题,也是反腐倡廉的源头所在。在前不久召开的市纪委三届二次全会上,市纪委决定把我县近年摸索形成的“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经验进行总结提升,并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今天,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又在我县召开,这既是对我县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工作的充分肯定和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我县进一步强化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莫大的鼓励和鞭策。多年来,在市纪委、监察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县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紧紧围绕全县工作大局,创新方式,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勇创一流,扎实推进全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开展,连续六年在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目标管理考评中获得先进,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获得省、市纪委主要领导的高度肯定,成效十分显著。

源头治腐,创新方式是举措,取得成效是关键。我县开展的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是多项源头治腐创新工作的重要一项,也是工作开展时间连续性最长的一项。早在2008年6月,我县就在公务用车定点保险、加油的基础上,试点推行公务用车定点维修(装饰)制度改革。经过一年的运行,公车维修(装饰)费用同比下降了47.8%;从2009年10月开始,经过8个月的精心筹备,我县于2010年6月正式实施公务接待定点管理、公务刷卡消费及机打发票报账制度,一年内,公务接待费用下降了27%;2011年下半年,根据近三年的实践和成功经验,我县全面总结、提升,进一步将公务用品购买纳入定点管理范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多次召开各类会议调查研究、安排部署,并于2012年1月1日在全县正式推行。到目前为止,各项工作正在按照预定的目标积极推进。

百舸争流千帆竞,与时俱进谋新篇。反腐倡廉、源头治腐,任重道远!我县将以这次现场会的召开为契机,紧紧抓住反腐倡廉制度创新这个重点,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之以恒抓好落实。继续支持与保障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顺利实施;更加努力地探索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新方法、新途径;更加努力地推进公务消费一体化监管体系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不断提高我县反腐倡廉建设和源头治腐工作的整体水平。

最后,祝各位领导、同志们工作顺利,事业发达,合家幸福,万事如意!预祝全市“三公”消费一体化监管工作现场推进会取得圆满成功!

查看全文

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分析论文

内容提要本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就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行计量分析,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实际进程进行经验检验。结果表明,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有关政策具有积极的意义。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取得的巨大进展,集中体现在欧洲单一市场的建立和欧洲经济货币联盟的建设进程上。由于银行业在欧盟金融市场以及整个经济中的关键地位,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在这两个进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而目前国内外有关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缺少经验检验。本文运用经济计量分析的协整检验方法,对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实际进程进行经验检验。

一、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政策

欧盟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进程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标志是1986年欧共体通过的《单一欧洲法案》的提出。在这份法案中,欧共体提出了在1992年12月31日之前建立欧洲统一大市场的目标,在这个市场内,实现产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完全流动。在《单一欧洲法案》框架下,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成了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点,而且随着德洛尔报告的和《欧洲联盟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实施,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又成为推动欧洲向经济货币联盟迈进的关键动力。

《单一欧洲法案》只是明确了欧共体银行信贷市场一体化的方向性目标,具体的政策表现为欧共体理事会的指导性意见”。

早在1977年,欧共体委员会就了《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其核心条款是允许外国银行在符合东道国法规的前提下设立分支机构。它事实上打开了成员国银行在共同体其他成员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大门,具有重大的普遍性意义。但是,由于各国的立法差异并没有得到消除,因此《第一号银行指导意见》并没有导致任何重大的跨国银行活动。真正标志着欧洲银行业和金融服务业走向单一市场的是1989年欧共体理事会的《第二号银行指导意见》(Directive89/646/EEC),经过修订,1993年各成员国将其转化为本国的法律加以正式实施。这份立法涉及欧洲银行业金融服务和跨国活动的各个方面,具有十分广泛的内容,其核心是置于共同监管规则下的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根据这两项原则,任何一个成员国的银行和金融机构,只要在本国获得了营业许可,就可以在其他成员国开设分行,不用事先征得接纳国的许可,其业务也只受母国监管机构的监督,而不受东道国的监督和管制。单一许可原则和母国控制原则对银行业跨国经营的便利性不言而喻,银行不再需要为了申请在国外开立分支机构的资格而花费巨大的精力和时间,其经营活动也只由本国的监管机构监督,这样就避免了成员国之间由于监管规则不同造成的麻烦。另外,这两项原则也为欧盟各国提供了一个监管框架,这个框架有助于降低对欧盟各国之间进行协调的成本,并减少欧盟各国的监管负担,同时也限制了潜在的各国监管者的偏见。1986—1992年间,欧共体理事会还制定了8个附加的指导意见,分别对银行业监管、资本金要求、偿债能力标准、洗钱活动、信贷风险、年报的要求和银行并购重组各个方面做出具体的规定。

查看全文

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探讨论文

「内容提要」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证券信息披露应采取什么样的规则,才能使各国监管当局既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以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又能降低市场风险并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形成。与之相伴而生的一个问题是,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证券信息披露应采取什么样的规则,才能使各国监管当局既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以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又能降低市场风险并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国际证券市场上两种信息披露规则的效应,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的选择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可以从中获益。作为筹资者的发行人可以获得来自国外的融资,这有助于其信誉度的提高并增加其股份价值,市场风险的减少也会使资金成本得以降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在国际范围内的投资分散及增加风险收益的机会;对于接受外国上市公司的国家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由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从而获取可观的收益。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信息披露这一关键因素。根据Saudagaran等人的研究,信息披露成本是跨国证券发行人在选择其上市地点时所考虑的最重要方面,只有当其跨国发行上市的收益超过其为此所必须遵守的披露成本时,这种行为才变得可行。投资者也需要一套有效的披露系统,从而低成本地获取对跨国证券进行准确定价所必需的信息。有效的信息披露还可以防止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减少欺诈和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因而,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

根据Hagerty&Fishman和Verrecchia等人的研究,在披露有成本的情况下,证券发行人或已经上市的公司不会自愿披露其相关信息,为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披露,监管当局必须进行强制性披露的监管。于是,监管当局往往面临着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保护大量的个体投资者,各国往往采取相对较为严格的、适合本国情况的披露要求,另一方面,这种增加的披露成本往往又会促使重视信息披露成本的发行人转向其他市场,进而带走更多的投资者,从而与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因此,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成为证券市场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国际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而言,一种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各自为政的“监管性竞争”(regulatorycompetition)规则,各国监管当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与其他国家的披露规则关联不大;另一种是信息披露的“一体化”(harmonization)规则,不同国家之间共用相同的披露标准,这种方法已被欧盟区国家以及某些双边国家之间(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双边披露系统MIDS)所采用。为了找出最佳的信息披露规则,有必要对这两种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利弊进行分析。

监管性竞争规则及其缺陷

查看全文

诠释金融市场信息披露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证券市场的国际化趋势已经形成。与之相伴而生的一个问题是,在金融市场全球化的条件下,证券信息披露应采取什么样的规则,才能使各国监管当局既能吸引更多的外国资本以促进本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又能降低市场风险并保障投资者的利益?本文分析和比较了国际证券市场上两种信息披露规则的效应,以期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有所裨益。

证券信息披露规则的选择

在证券市场国际化的背景下,市场的各方参与者都可以从中获益。作为筹资者的发行人可以获得来自国外的融资,这有助于其信誉度的提高并增加其股份价值,市场风险的减少也会使资金成本得以降低;对于投资者而言,可以获得在国际范围内的投资分散及增加风险收益的机会;对于接受外国上市公司的国家而言,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并由于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从而获取可观的收益。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其中的信息披露这一关键因素。根据Saudagaran等人的研究,信息披露成本是跨国证券发行人在选择其上市地点时所考虑的最重要方面,只有当其跨国发行上市的收益超过其为此所必须遵守的披露成本时,这种行为才变得可行。投资者也需要一套有效的披露系统,从而低成本地获取对跨国证券进行准确定价所必需的信息。有效的信息披露还可以防止管理机会主义行为,减少欺诈和市场行为,从而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利益。因而,国际证券市场的发展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国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

根据Hagerty&Fishman和Verrecchia等人的研究,在披露有成本的情况下,证券发行人或已经上市的公司不会自愿披露其相关信息,为保证信息的准确及时披露,监管当局必须进行强制性披露的监管。于是,监管当局往往面临着这样一种两难境地:一方面,为了保护大量的个体投资者,各国往往采取相对较为严格的、适合本国情况的披露要求,另一方面,这种增加的披露成本往往又会促使重视信息披露成本的发行人转向其他市场,进而带走更多的投资者,从而与一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目标相背离。因此,信息披露制度的选择成为证券市场发展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国际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而言,一种是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的各自为政的“监管性竞争”(regulatorycompetition)规则,各国监管当局对信息披露的要求主要是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制定,与其他国家的披露规则关联不大;另一种是信息披露的“一体化”(harmonization)规则,不同国家之间共用相同的披露标准,这种方法已被欧盟区国家以及某些双边国家之间(如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的双边披露系统MIDS)所采用。为了找出最佳的信息披露规则,有必要对这两种规则的理论基础和利弊进行分析。

监管性竞争规则及其缺陷

信息披露的监管性竞争是指各国不同的监管体制通过为投资者提供最有效的监管环境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而形成的一种竞争。这种理论源自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这一思想,即竞争性均衡可自动生成。我们可以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框架理解这一过程。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由于监管体制较为严格的市场中投资者能够获取正确投资决策所需的全部信息,并较少地承受欺诈和市场操纵的风险,因而证券发行人可以获取更高的期望发行价格。在监管体制较为放松的市场上,投资者更易受欺诈,他们为取得所想要投资公司的经营等相关信息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证券发行价格当然要打个折扣。因而,在没有障碍的情况下,假若证券折价不能弥补投资者因此付出的额外信息搜集成本,他们就不会在监管体制较为放松的市场中进行投资。相应地,由于严格的信息披露也有成本,假若发行人获取的证券发行价格不能弥补其承受的信息披露成本时,他们也不会在这种市场中发行证券。投资者和发行人两方面的力量促使监管水平达到竞争性均衡。此外,不同监管体制之间可以相互学习,进而引发监管创新。然而在现实中,监管性竞争所依赖的完全竞争状态事实上并不存在,各种市场失灵和缺陷使这种信息披露规则并不能达到其最佳的经济效率。这主要表现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