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专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6 03:09:0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专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摘要: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艺术设计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也是本科阶段学位考核的重要方式。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评审体系,对于检验学生专业学习成果,总结梳理专业知识认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考核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三部分。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论文
一、毕业设计实践教学的创新特色分析
云南艺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在近十年的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环节中,立足于云南本土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和众多的民族文化特色,积极探讨设计与地方文化建设、设计与文化传承、设计与文化创新的教学思路,从2004年开始探索“校地合作”的毕业设计创新实践的教学模式,历经了“创意腾冲”“创意喜州”“创意富民”“创意香格里拉、峨山”“创意石林”“创意鹤庆”“创意瑞丽”“创意个旧”“创意寻甸”,直至2013年“创意云南”的主题创意设计活动,将纯粹的毕业设计教学活动与地方文化、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突破了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是教育为社会文化、经济建设服务,及云南地域文化传承方法的有效途径尝试。
1.毕业设计选题视角的创新特色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的影响下,云南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文化景观、传统村落正在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千篇一律、缺乏个性的建筑、街景及充斥于市场的各式旅游产品,社会同质化现象严重。鉴于此,近年来我院的毕业设计由此而衍生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设计选题,分别从云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镇形象设计、传统民居与村落的保护再生建设、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等几方面,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分析了云南城镇、村寨建设进程中同化现象产生的原因,探讨地域文化特色下可持续环境空间的再生设计,全方位地探寻云南民族文化精髓的保护与传承之法,运用现代创意设计理念,以全新的设计语汇打造出一个个具有历史文化底韵、又具人文关怀、符合现代人生活、工作的场景以及具传统、时尚为一体的日用产品,充分彰显了云南本土民族文化的人文内涵,也为地方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可行性探索的依据。我院环境艺术专业在“云南地域文化视野下的城镇形象设计”选题方向中,通过“楚雄市形象入口设计”“瑞丽门户”收费站设计、瑞丽珠宝城入口大门设计、瑞丽“弄莫湖生态湿地公园入口大门设计”等项目,打造出了不同地域文化特色下的城镇新形象,向外界诠释了其独具个性、民族风味淳厚的城镇新面貌;“传统民居与村落的保护再生建设”选题方向,通过“疆域傣语”傣族民居再现设计、“雅诺芭拉”文化体验园区设计、红河老旭甸“化石村改造设计”、寻甸“寻慕善隐”传统民居改造设计,以及“云尚喜韵”喜州镇景观规划设计、“街里街坊”昆明老街再现设计、“谷丰彝镇”商业古镇设计等项目,在保护城镇历史传统、地方特色及文化特色的基础上,运用现代设计理论为城镇改造、新农村建设及政治、经济和文化奉献才智,重新赋予传统城镇村落的活力,修复了时光流逝中逐渐消失的景象记忆,通过再生设计激发人们对乡土家园的热爱和认同感。“现代环境空间中的地域文化特色创新设计”选题,则以“水印边城”莫里五星度假酒店设计、个旧“金湖之梦”度假酒店设计、“云上水阁SPA温泉度假中心”设计、寻甸“欧申纳斯城堡酒店设计”、寻甸“北大营寻隐庄舍草原度店设计”、寻甸“白岩石溶洞群旅游区总体规划设计”、鹤庆新华村“五星度假系列酒店设计”、“个旧老矿区改造设计”、元阳“水韵天色”度假酒店等设计项目为代表,通过对当地自然特性、民族文化、传统加工技艺的挖掘、整理和认识,结合当代的设计理念,将云南不同地域的文化底韵进行提炼和升华,使设计作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人文尊重,留下深刻的文化烙印,在兼具现代时尚生活气息的同时,营造出独特的审美趣味。这些独具特色、充满挑战的选题,为学生们探讨云南地域文化在当代设计领域中的运用、传承与发展,增强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毕业设计创新思维提升的探索
创新思维提升的培养是艺术设计创作的重要环节。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不同的教学阶段应采取不同的“教”法与“学”法。毕业设计创作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知识储备,以严谨的逻辑思维态度,发挥发散思维流畅性、独特性和变通性的特点,将问题的解决方案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设疑、分析、推理、修正,从而达到艺术设计创新思维的不断提升。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创新对社会发展、设计师观念转变和设计作品能立足市场的重要性。创新,就是要在设计的各个环节中有所突破,在选题、理念、内容、表现等实施制作环节中突显出与众不同的新颖性、独创性;要让学生既要具备严谨的创造性的逻辑思维空间,还要具备灵动的艺术思维空间,这样设计出的作品才经得起细节上的推敲、功能上的考验、视觉上的悦目和市场的接纳。创新思维的教学训练,教师的引导尤为重要。教师既要积极地营造良好的教学心境,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和主动性,又要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思路,把握全局。以“个旧老旧矿区环境改造设计”为例。审视个旧废弃的矿区,在失去了往日的喧哗之后,大量闲置的厂房了无生机、环境遭到严重的破坏。如何将这些城市发展中的灰色斑块以一种可持续的新形式再续辉煌,将老矿场的历史文化以另一种崭新的锡都面貌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学生们在可持续发展观思想的指导下,围绕“创意个旧”这个具有启发性的主题进行头脑风暴,从不同的角度对个旧老矿区的历史文化、地形特色、再利用价值、用户体验等方面进行不断的设计思路延伸,通过发散性思考,从主题的演绎到视觉图片的刺激,从场地的考察到图纸的再现,从元素的提取到形象的定位,从目标计划到成果实施环节过程的多方探究,最后将这些信息进行筛选,获得有价值的概念想法,直至确定完善的设计主题、创作思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创造恰当的时机,以替换课堂主角位置的形式,通过讨论、演讲、辩论的方式,组织学生互相交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个旧城市的历史记忆。学生们在头脑风暴训练的基础上,通过对个旧老矿区具有文化价值的工业遗址进行生态恢复、循环利用的构想,以矿车和“螺丝钉”这个特定的元素,通过形象、色彩、材质的转换,结合时尚的空间装饰界面和陈设处理,将“锡都印象主题餐厅”“博物馆叙事型的主题餐厅”“个旧TIME时尚主体餐厅”的设计方案逐一呈现出来,营造出了锡都浓烈的锡矿文化氛围,在各种特色元素重组及淋漓尽致的发挥中,打造出了极具个性的特色餐饮空间。通过训练,学生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了普遍的提升。
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论文
摘要:在当今艺术设计教育蓬勃发展的大好背景下,艺术设计专业办学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专业办学特色这一问题尤其应引起我们的关注。本文从特色谈起,并结合国内外相关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阐述了寻求专业办学特色的基本前提及突出办学特色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艺术设计办学特色
上世纪90年代末,国家教育部对原有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一次较大幅度的调整。其中,将原属于工艺美术范畴的装潢设计、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整合,设立了一门新专业——艺术设计。由于市场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较大,这也使得该专业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一门迅速发展壮大的新专业,国内绝大多数院校均纷纷开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已有1100多所大学或学院设有艺术设计专业。
然而,当人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下来,回顾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历程,却不难发现,伴随着中国20多年来经济的巨大发展和社会的激烈变革,我们的艺术设计教育也在经历着一场爆发性的突进。今天,无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数量,还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还在以几何倍数激增。办怎样的艺术设计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如何展开,培养什么样的艺术设计人才成为摆在许多人面前的问题。这其中,对艺术设计专业办学特色的研究是许多学校正在艰难探索的课题。这是因为,一方面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之初,许多学校对此并没有明确的思路,只是觉得有生源,市场又需要,因而一哄而上,唯恐错失发展良机;另一方面,由于艺术设计专业涵盖了原有的装潢、室内设计等多门专业,因而许多学校在开办艺术设计专业后,不从实际情况出发,人云亦云,大家千人一面,以至于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方向成为大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主流方向,课程设置也是大同小异,大家几乎按照一个模子在培养学生,结果是平面设计、环艺设计的学生满天飞,在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
那么,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办学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呢?要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先从特色谈起。
一、关于特色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论文8篇
第一篇:装饰艺术设计教学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装饰艺术设计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时代的要求,各种新的思维观念不断输出,装饰艺术中地域文化特色越来越明显。本文主要探讨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地域文化发展的新契机,并对装饰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地域文化;教学
在当今社会,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涵养和审美水平不断提升,装饰艺术设计要满足人们的精神追求,所以设计师不仅要为大众创造舒适优质的生活环境,还要具有引领大众审美的责任,这对我们装饰艺术设计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装饰艺术设计不仅是自然物质形态的设计,而是在文化的沉积下产生了新的生命力的形态设计,它超越了装饰自身的价值,具有现代信息工程的意义。
一、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
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各地域文化之间相互融合,这为设计事业的发展既带来机遇。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重新思考自我,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嵌入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成独居文化特色的装饰设计风格。目前,我国高校开设装饰艺术设计专业逐渐增多,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中,如果高校培养人才没有针对性,没有顺应时代的发展,最终将会被淘汰。因此,将地域文化特色元素融入到装饰设计教学中,针对社会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积极探索出人才教学的新模式与创新理念,制定出符合时展的教学体系和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是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必然趋势。在装饰艺术设计专业的长期教学实践中,高教类艺术设计教材主要是以理论为主,实践实训内容相对较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的实训项目和企业具体设计案列、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没有太大的关联性,导致学生对装饰艺术设计没有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失去兴趣就没有学习和创作的激情。装饰艺术设计专业主要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我们在装饰艺术设计教学中融入地域文化特色元素极其重要,有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利于将生活与设计的有机结合,创造出具有活力、优质的生活环境。
艺术设计专业通识教育论文
一、目前我国高校通识教育存在的问题
和国外的高等教育一样,国内高校也是通过设置通识课程实现全人教育的理想。通识教育提倡以整合的知识锻造健全的人格,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或教授专业之外的一些学科知识,而是强调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通识教育充分体现了全人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实现全人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高等教育意识到了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但是通识教育在各高校的发展很不均衡,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第一,通识课程多为“两课+外语+计算机+体育”模块的公共必修课或素质教育类的公共选修课程,能真正拓展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通识课程很少,现有通识课程成为修满学分的一个途径,未得到学生应有的重视。同时通识课程偏向应用性、工具性,忽视人文性、思辨性,教学形式仍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很好地体现通识教育的精神。通识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有待优化。第二,全人教育理念的实现,并不能单纯依靠通识课程教学,而是需要通过每位教师以身作则,把理念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与此同时,通识课程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目前,我国一些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通识课程教学没有从事通识课程研究和授课的专业教师团队,缺乏卓越的师资队伍。第三,素质教育的选修课程设置,各高校根据其办学理念、办学条件和学科特色各有差异,但基本以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经济与社会、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为其内部构成。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一方面学生的自然科学基础薄弱,人文素养有待加强;另一方面通识课程的内容结构缺乏逻辑联系,授课教师缺乏艺术美学的相关素养,使得通识教育效果很难让人满意。
二、艺术设计专业通识教育的改革
全人教育的最大特色就在于培养人的全面素质和广阔而博大的世界观。核心通识课程体系的构建就是从更宽广的角度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社会、认识自我。教育者应根据当前艺术设计专业生源的实际素质状况,调整现有通识课程框架,实施系统化、精品化的通识教育,以培养更具人格素养的艺术设计人才。
1.强化通识课程的人本化、综合化,建设核心通识课程
相对专业课程而言,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应具有永恒价值,由专业范畴转向社会范畴,由知识技能的传递转向人格情感的培养。可以说,通识教育承担着培养对学生来说是受益终身的素质的责任。因此,我们需要提炼几项核心素质作为通识教育的主要目标。从课程体系上说,需要建立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体系。现代意义上提出全人教育第一人的隆•米勒指出,教育应该“更着重人的情感、创造力、想象力、同情心、好奇心以及人对终极存在的体悟等内在情感体验与人格的全面培养,从而达到人的精神性与知识、技能的统一”。他将全人的发展方向概括为智能、情感、身体、社会、审美、精神六个范畴,强调通识教育课程中人文、社会、自然等的互动、整合。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人才的培养,需要学生对大千世界的自然科学以及政治、经济、伦理和生活知识等都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体会,需要其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基于这一理念,结合我国的国情,可围绕人文历史、文学与艺术、道德伦理、自然科学、社会与经济五个模块进行设计和建设。
电脑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从电脑艺术设计在当今社会中的广泛运用及需求,来阐述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在人才培养和就业方面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关键词: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就业趋向
目前,我国将电脑艺术设计广泛地应用于各个艺术设计领域,从工业设计、平面设计、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到影视动画、电脑游戏……等等。由此可见电脑艺术设计专业市场前景甚好。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来培养电脑艺术设计人才呢?他们的就业又将是一个什么样的处境呢?因此我借鉴许多前辈的优秀经验和观点阐述了我对电脑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和就业趋向的一些看法。
一、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实施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起步晚,发展快。我们要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对课程设置作一些调整,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设计教学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技能培养,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训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设计的流程和制作工艺。而我们在具体教学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市场的希望。因此鼓励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企业,使专业必修课在工作实践中完成。为保证实践教学和学生就业的落实,可以和一些用人单位挂钩,建立校外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师的身份到产学研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开发和设计,做到“实题实做”。即由学生动手完成实际设计项目,又使学生在项目中学习设计和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完成设计作品完成毕业实践、毕业设计。
二、电脑艺术设计在平面广告中的运用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管理论文
摘要:实训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科学的教学方法,已被教育界所公认。实训教学的质量保证是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以科学的态度来规范实训教学活动的各项工作和目标,对实训教学具体实施、操作、管理、质量评定等活动做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实训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为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实训教学的质量提供保障。
关键词:艺术设计实训质量保证
1、实训形式
建立一系列高水平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是实施艺术设计实践教学的重要基础,以“工学结合、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进行校内外实训,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训操作,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的“零距离”教学。围绕专业的教学与实训需要,建设有基础课程实训工作室与核心课程实训工作室。在建立校内系列专业实训室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教学的合理体系。
(1)建设校内工作室的实训体系
按照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加强实训教学环境建设,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应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步骤、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实施建设与专业配套的艺术设计工作室群。实训的教学内容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实际项目进行,让企业参与指导学校专业建设和实训课程开发。学校定期派教师或实训管理人员到企业了解最新技术信息和提供技术服务,形成实验与实训、基础与专业、校内与校外梯次布局,相互衔接的实训基地,构筑“校内校外相互补充”的合理教学体系,为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提供坚实的保障。
非艺术类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论文
摘要:非艺术类高校的艺术专业学生,无疑是普通高等教育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群体。文章通过对高校扩招后“艺术”这一特殊专业学生特点的分析,探索和实施适合艺术专业学生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模式和方法。
关键词:扩招;艺术专业学生;特点;艺术实践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对艺术人才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所带来的持续大规模扩招,许多院校相继增设和开办了艺术类专业,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080所本科院校中,已有632所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艺术专业学生在非艺术专业院校的出现,既给这些传统上学风比较严谨的高校增添了新的活力和生机,也对其原来相对单一和传统的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已设有艺术专业的高校,由于大规模的扩招。比如我校。扩招前,每年招收艺术专业学生百把人,扩招后,每年招收300~500人。2004年,艺术学院有学生376人;2007年,艺术学院学生数增至1426人。人数的大量增加,其教育方式方法和学生管理模式也出现了新的问题。为此,认识和了解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探索适合艺术专业学生自身特点的教育与管理方法,对于当前全面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与其他专业的学生相比,具有鲜明的个性特点。根据我们的调查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丰富,思维活跃,求新求异意识较强,但遇事不够理智,表现为行为散漫、情感偏激
艺术教育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可使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且富有创新精神。同时,艺术活动本身对学生的形象思维有特别要求,如要求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情感体验等,这使得学生情感丰富,理想化成分多,思维浪漫,情绪易受外界环境的干扰和影响,追求新奇和怪异。在考虑问题时容易脱离现实基础,过于情绪化,遇事不冷静,偏激,不能辨证地认识和理性地看待人和事,对政治时事缺乏关注,对学校组织的活动也不热心参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这一特点,在教育与管理方式方法上要更加注重“以情动人”、“以感化人”。只有在尊重学生个性情感的基础上,教育人、培养人,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入脑,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高师艺术专业应对就业市场变革探讨论文
论文关键词:高师艺术专业就业市场应对方略
论文摘要:目前高师艺术专业在就业市场上面临新的挑战,为应对就业市场的变革,必须采取以下方略:树立为市场服务的新观点、改进招生模式、建立课改中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实习中渗透课改新理念、建立课程评价新体系。
高师艺术教育在顺应市场经济改革发展的大潮时,面临着新的挑战,这一挑战主要是:就业市场的变革促使高师艺术教育在培养目标和办学机制上须重新定位。
艺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首先是教育,而不是从艺,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文化传承下去。艺术教育的优势是最直接展示文化的特殊形态,最直接地使这种形式跟人的心灵相遇相通,直接用这种样式的规律来归纳出文化的规律,传递文明。高师艺术院校目前的办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市场对艺术教育人才的需要与变化,一个基本原因是忽视了艺术教育与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高师艺术教育的发展要受到就业市场的制约和影响,一方面要考虑到就业市场的良性循环,要以一个严格的标准去把握毕业生的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要随着就业市场的变革而变化,在市场规范和影响中去寻找一条更适合高师艺术教育生存和发展之路。
综合性艺术基础课程的提出,对高师艺术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现代的艺术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提供了许多新的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高师艺术院校如何适应就业市场的变革,是一个需要正视的问题。因此,走出象牙塔,认真学习研究新课程,关注新课程改革的进展,参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是摆在高师艺术教育工作者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高师艺术专业应对就业市场变革,需采取下列方略:
艺术设计专业工业设计分析论文
21世纪初,工业设计在德国兴起,促进了德国经济的大发展;工业设计也创造了美国现代工业发展的神话,使美国能够在半个多世纪内雄居世界经济“大哥大”的宝座……
工业设计前景之设计竞争力是工业发展的重要竞争力
21世纪的市场竞争,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工业设计的竞争。
什么是工业设计?1980年,巴黎国际学术年会权威的论述是,赁借训练、技术知识、经济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状、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全新的品质和风格。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与代表新世纪潮流的工业设计相结合,将为人类书写美好的篇章。
由于工业设计是由工业设计师、结构工程师、价值分析师、模型工程师等专家集团组成的共同劳动,其本身就形成了一种特殊竞争力。专家们基于他们对技术、产品、市场、消费者、购买力、价格水平、生活习惯等的科学把握,开发、设计出了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瑞士的机械手表,微软的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