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文化集中培训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03:06:0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文化集中培训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文化集中培训

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探讨

【摘要】现在的中国正在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下的新时代先进文化,是我们这一代人必须学习和发扬的中国文化。以先进文化为基础,通过各种方法实现艺术文化的培训和传播,是目前艺术馆所需要实现的目标。群众文化教育的优秀进步,可以对建立和谐社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艺术文化的培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升群众的素养,提升整个社会的风气。以新时代先进文化背景为基础,对群众文化培训进行探讨,以做到群众文化理念作为群众的基本要求,群众艺术文化作为群众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群众文化深入社会的目的。本文就新时代先进文化为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先进文化;群众文化;艺术培训

先进文化是新时代的产物,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指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公民为目标的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健康积极向上的具有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十八大以后,明确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其主要方针是要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实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指导思想的时代化,使社会文化不断进步,最终形成新时代的先进文化。

一、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

群众文化艺术是提升群众素养的重要方针,国民的素养决定整个国家的风气。中国要坚持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文明和谐社会,就要重视群众文化艺术的培养,提升群众整体文化艺术水平,才能实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和谐文化才能体现和谐社会,而和谐文化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基础,建立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凝集中国国民的力量,提升中国的实力,使中国国民在文明和谐的社会背景下,得到充分的发展。群众文化艺术也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为基础,结合多种优秀的文化艺术而形成的新时代先进文化,它作为现代社会的主要文化艺术理念,是和谐文化必不可少的内容。作为和谐文化的基础部分,提升群众的文化艺术水平,才能更好的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群众文化艺术是一个民族的魂,文化艺术对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多功能的意义,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它可以增强社会的向心力。文化艺术还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文化艺术的提升,也可以增强群众的创造性,使中国在这个极度发展的世界上,坚实的占据自己的位置。重视群众的文化艺术的培训,加强群众的能力,实现和谐文化的发展,建设文明和谐社会。

二、先进文化背景下的群众文化艺术培训是自我发展的客观要求

查看全文

文体旅游局民间演艺团体调查摸底通知

各镇(街办)文化服务中心、局属各单位、各民间演艺团体:

为全面整合全市社会文化资源,规范文化市场,切实加强对民间演艺(培训)队伍的管理,促使其健康有序的发展,让全市人民充分享受文化事业发展成果,我局拟组建“市民间演艺(培训)团体协会”。为切实做好组建协会的前期筹备工作,决定对全市民间演艺(培训)团体进行调查摸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全市民间演艺(培训)团体调查摸底工作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旺盛,民间演艺业及文化艺术培训业如雨后春笋,不断发展壮大。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目前共有民间组建的演艺团体30余家,文化艺术培训机构近20家。每年这些民间演艺(培训)团体培训文化艺术爱好者千余人,演出场次在3000场次以上,为繁荣我市文化市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了积极贡献。但是,由于少数演艺团体及培训机构无证经营,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演出内容格调不高,加上市场监管不到位,致使一些不健康的文化节目在群众中传播,造成了一些不好的社会影响,急需通过调查摸底后进行规范管理。

二、全市民间演艺(培训)团体调查摸底工作的时间和步骤

(一)调查摸底阶段(月5日至月30日)

查看全文

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一、积极搭建群众文化平台

嘉峪关是历史文化的富集区。嘉峪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特色文化强市战略,是依据嘉峪关的文化资源禀赋所做出的正确决策,必须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文化积累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尤其在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甘肃省创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新的历史时期,做好嘉峪关丝路文化和长城文化的挖掘工作,研究嘉峪关的文化特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嘉峪关市文化馆围绕市委市政府在文化建设方面的重大策略,开展嘉峪关特色文化研究,全方位整理归纳嘉峪关特色文化的内涵,为嘉峪关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开展了《嘉峪关城防设施研究》(市级重点科研项目、省文物保护重点研究项目)、《河西古建筑研究》《嘉峪关特色文化研究》等项目,有利地促进了嘉峪关市文化传承、文物保护利用、城市建设、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工作,发挥了文化馆文化指导作用。积极搭建群众文化展示平台,促进群众文化多元化发展。搭建群众文化的创新平台:为进一步推进嘉峪关市群众文化的不断发展,鼓励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实现全市文学艺术精品创作评选和扶持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制定《群众文化创作扶持办法》,一年奖励10部优秀作品,内容以反映嘉峪关市日新月异变化的小品、戏曲、曲艺、歌曲等,以每部5000元进行奖励。积极搭建业余群众文艺团扶持平台: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对已经成立的嘉峪关市文化馆理事会、嘉峪关市群众文化协会、嘉峪关市非物质文化保护协会,对馆办五大社团——嘉峪关市歌舞团、嘉峪关市艺术团、嘉峪关市爱乐乐团、嘉峪关市秦韵艺术团、嘉峪关市民间艺术团实施演出补贴制度,由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定《嘉峪关市群众文化团体奖励补贴办法》,每年政府拿出15万元对群众文化团体进行奖励和补贴。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过渡,充分调动民间力量搞文化活动,发挥奖励补贴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2011年以来,开展各类培训1100多场次,赴农村、军营、社区、学校、工厂演出100多场次,受众人数多达45万人次。

二、扎实创建群众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嘉峪关市文化馆注重品牌建设,以品牌带动品质,以品质促进发展,创建了雄关大舞台、雄关大讲堂、雄关大展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雄关大舞台:以雄关大舞台为中心,以乡村舞台和社区舞台建设为契机,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使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接地气,惠民生。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编排新颖、丰富多彩的节目,全年演出55场,除了每周一次的雄关大舞台演出之外,雄关大舞台还将组织形式灵活的小分队,赴农村、社区、矿区、学校、军营演出,并不失时机地开展群众文化展演、汇演、比赛等活动,拓展雄关大舞台的内容和空间,使雄关大舞台的触角延伸到全市各个角落,让人民群众最大限度地享受文化成果。雄关大讲堂:邀请国内及本地知名专家开办讲堂,一年举办12场,每月1场,内容包括文学、舞蹈、音乐、美术、摄影等,全年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200人。把文艺的种子真正播撒到基层,播撒到社区、农村、企业,使雄关大讲堂成为全市文艺人才的培训基地,成为精神文明的课堂,传播正能量的阵地。雄关大展厅:每年举办各类展览30场,内容包括书法、美术、摄影、工艺品展览等。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在“请进来”方面,重点邀请全国知名书画家来文化馆举办展览活动和艺术交流,让我市书画爱好者的书画水平在学习和整合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在“走出去”方面,组织创作具有嘉峪关地域特色的美术作品,表现丝路文化、长城文化、钢城文化等丰富的地域文化内涵,争取将这些作品到省内外进行巡展,起到介绍嘉峪关,宣传嘉峪关,扩大嘉峪关在省内外的知名度。重点做好迎春书画展、百姓书画展、雄关情劳动美摄影展等。2011年至今,举办书画展153场次,举办各类艺术培训笔会53场次,受众人数达100万人次以上。

三、深入实施群众文化工程

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是构建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活动的形式、内容、质量都关乎人民群众最根本最直接的利益,只有做好策划和设计,把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思想健康、文化内涵丰富的活动送到人民群众中间,才能发挥群众文化活动的真正动能。近年来,嘉峪关市文化馆坚持不懈地开展了“以村一戏工程”“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艺术培训工程”“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工程”“魏晋砖壁画复制工程”“美丽雄关美术创作工程”“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程”“群众文化宣传工程”,全方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一村一戏工程:开展“一村一戏”送戏下乡工程,每年在全市农村演出20场各类文艺节目,组织馆办团队、吸引和激励各级各类文艺演出团体深入农村,开展内容精美、形式多样的文艺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繁荣农村地区文化演出活动的长效机制,有效地实现让广大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的目标,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全面发展。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艺术培训工程:积极响应国家方针政策,在加强公益性文化服务、普及群众艺术教育的工作中,关注关爱弱势群体,开办“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艺术培训班”,采取寒暑假集中培训,其他时间周末培训的方式,内容包括书法、绘画、舞蹈、声乐、器乐等,帮助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获得规范的艺术教育。今后,“低收入家庭未成年子女免费艺术培训”作为嘉峪关市文化馆精心打造的未成年人文化品牌活动,将一如既往地开展下去,真正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为民,为怀揣艺术梦想的孩子们打造缤纷假日,帮助他们健康成长。魏晋砖壁画复制工程:嘉峪关魏晋墓砖壁画是嘉峪关文化的精髓,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的现实再现。以嘉峪关魏晋砖壁画为蓝本,按照政治、经济、军事、宴饮等分类,以绢本、丝绸本、宣纸本临摹,现已形成12大类百余个品种,使之成为宣传嘉峪关的一个文化产品。美丽雄关美术创作工程:组织本馆美术工作者,成立美丽雄关创作工作室,利用一年的时间,创作出一批反映嘉峪关当代风貌和社会变迁的美术作品,集中展览展示,以激发全市人民的创造激情,为实现转型跨越而奋斗。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试点工程:在城市社区、农村、工厂和学校选取了新城镇野麻湾村、朝晖社区、嘉峪关市公路总段、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等为试点,全面指导这些单位的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从文化骨干培训、举办活动等大力支持,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全面推广,实现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上水平、上档次。群众文化宣传工程:创办了《雄关大舞台》周刊,《雄关大舞台电视栏目》全面宣传嘉峪关市群众文化活动和群众文化场所免费开放的情况,深入挖掘开展群众文化的经验和做法,深入宣传群众文化工作中的典型事迹和人物,广泛宣传各类群众文化的人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针,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基层为重点,体现时展趋势、符合文化发展规律,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查看全文

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及方向探索

【摘要】社区艺术教育是通过各种艺术活动产生一定社会影响的活动,是社会艺术教育的重要部分,社区艺术活动艺术类型多样,包括艺术培训,表演等,其特点是强调大众参与,培养社区居民的团队精神与人文素养。

【关键词】社区教育;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一、社区艺术教育的意义

社区艺术教育主要作用包括锻炼参与者体魄,宣传正面思想,大众休闲娱乐等。在商业运作模式下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者的凝聚力,社区艺术教育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改善人机关系,提高参与者的艺术素养,推动地区性艺术文化的传承,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社区艺术教育中,参与者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发展。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参与者共同学习,相互帮助,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社区艺术教育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艺术教育活动,使其在生活情趣等方面得到提升,参与者学习美术,乐器,舞蹈等艺术知识技能,带动家人参与,改变以往不健康的休闲娱乐活动方式,丰富家庭文化生活。

二、社区艺术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社区艺术教育研究发展起步较晚,经过不断发展逐渐形成广泛参与的良好现状。各地不断提升社区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认识,相关会议成功举办对社区艺术教育理论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目前社区艺术教育发展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开展社区艺术教育活动缺乏科学化,活动形式较为单一,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参与者教学者不具备专业艺术素养。社区艺术活动大多是居民根据兴趣自发开展,居民能够逐渐形成团队,团队通常为自发组织建设,缺乏一定的规范性,没有固定的条例制度限制,社区艺术教育活动无相应的规范准则,很多情况下社区活动无法顺利开展,甚至由于缺乏相关条例规范,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中出现民事纠纷问题。据调查统计,发现当下社区艺术教育团队中的参与者年龄结构普遍固定,社区艺术教育面向对象呈现单一化,目前大多数社区团队人员年龄主要集中于青年与老年人群体,造成艺术教育活动形式内容较为单一,活动的重要内容集中于群众性歌舞演奏,青少年活动以舞蹈为主,青少年在社区艺术教育活动中相互学习。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需要有高素质的专业教授者指导,目前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开展中教授者与参与者具备的专业素养较低,导致社区艺术素养不能快速提升[1]。

查看全文

广电局妇儿工作总结

2014年,我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发展思路和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州妇儿工作中的各项任务,加强统筹协调,着力完善机制,切实履行职能、促进了我州妇女儿童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妇女儿童工作,将妇女儿童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健全了妇女儿童工作机构,分管领导牵头抓,兼职干部具体抓的工作机制,保障了妇女儿童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利用业务特长做好宣传工作

(一)为了更好保障妇女儿童权益,今年我局利用送“文化下乡”活动,积极以各种文艺形式宣传《妇儿权益保障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二)利用图书馆服务宣传周,面向青少年推出了有奖知识问答活动。工作人员制作了200条知识题目,内容包括《未成年人保护法》、科普知识等,并挑选图书500余册、字帖、玩具作为奖品。活动现场读者云集,争相抢答,场面热烈。图书馆为每位答对题的小读者现场发放了精美的图书400余册。通过有奖知识问答,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拓展了青少年的知识面,又宣传了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知识。

查看全文

文化局履行职责情况汇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局坚持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把握教育政策,始终立足于全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人事人才管理工作的职能作用,提高认识,强化服务,创造条件,积极有为,全力支持和服务于教育发展工作。现将2009年—2012年我局履行教育工作职责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职责。

我局依托中心城区实际,积极发挥文化中心的优势,在大力发展教育普及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方面,主动配合,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区综治委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我局把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来抓,充分发挥文化主阵地作用,为我区青少年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结合本区实际情况,为区委区政府出点子,当“参谋”,积极提出文化宣传方面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二、发挥专长,培育骨干。

我局发挥文化系统文化艺术骨干技术精、专业辅导能力强的优势,积极为丰富校园文化搞好服务。局机关和文化馆常年配合学校搞好艺术教育,开展文化进校园活动,免费为中小学生进行文艺辅导、培训,配合学校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展示活动。在全省少儿文化艺术节中,特意安排中小学校选送优秀节目参加活动,如其中反映留守儿童期待守候远方妈妈的电话,真实感人的少儿舞蹈《期待》荣获舞蹈类一等奖,反映童真童趣的表演唱《芭比娃娃》荣获声乐类二等奖。同时,为丰富中小学生课外文化生活,展示艺术才华创造了良好平台。每年还利用寒暑假和周末举办美术、书法、舞蹈、器乐等培训班,对爱好艺术的青少年进行培训指导。每年组织各类培训8期,达360余人次。对在校学生少儿合唱、舞蹈等进校组织专业辅导,推荐优秀人才参加全国、省、市组织的各类文化艺术比赛等。

三、齐抓共管,狠抓落实,强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

查看全文

文广新局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计划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喜庆之年,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6周年,做好今年的文化拥军工作,对于增进军政军民团结,加强双拥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为深入贯彻省双拥办、省文化厅《关于广泛开展“文化进军营”活动的通知》精神,全面加强军地文化融合,全面提升双拥文化品质,充分利用市独特的文化资源和文化建设成果,深入开展文化拥军工作,现结合我局实际,制定庆祝建军86周年“文化进军营”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宗旨

围绕广大军民实际需求,加强与驻镇部队军地联动,共同开展庆祝建军86周年“文化进军营”活动,唱响双拥文化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为坚定不移向着基本现代化目标迈进提供保证。

二、活动时间

重点活动安排在2012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相关工作贯穿全年。

三、活动内容

查看全文

民族文化进校园推行方式

摘要:民族文化进校园其目的是传承发展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进校园不仅是学校的事情,由国家倡导、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培养三方面结合,形成自上而下的立体化方式,经费、资源、师资有充分保障,民族文化进校园才能有效推行。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探索将促进推行机制的完善。

关键词:民族文化进校园;推行方式;教学实践

民族文化进校园是民族文化传承、推广和创新的重要渠道。以校园为场所进行文化传承和教育实践的结合已逐渐成为民族文化活态传承的重要模式,这一模式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也保留了我国民族文化的地域性和多样性。民族文化进校园不再是起初的兴趣小组模式,而是已成为普及性教学,由国家倡导、地方政府支持、学校培养三方面结合,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立体化机制。这种机制为民族文化进校园提供了经费支持、资源支持、师资支持,有效保障了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顺利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推行机制对文化传承的实践成效有直接影响,科学的评估可以促进推行机制的完善。民族文化进校园模式多种多样,合理的推行机制可以使各种模式发挥更好的作用。

1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研究

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推动理论。关于“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理论研究多集中在学校吸收民族文化的状况和对某一学校推行民族文化的调查,研究的程度各省参差不齐。笔者在知网搜索“民族文化进校园”这个主题,显示312篇相关文章、报道,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丰富的省份。其中,贵州推行民族文化进校园的报道和研究就有100篇,这个占比可以看到贵州的重视,其次为湖北、湖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虽然这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全国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现状,但从中可以窥视到当前各省的学校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正在兴起。目前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局限在学校所采取的方式及学校开设了某一民族文化的课程记录上。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一方面,应把国家政府的推动与学校执行相结合来探讨,合理利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力量和资源。明确国家、地方政府和学校各自所担任的职责,相互支持才能合理发展。民族文化进校园应持续开展,地方政府通过建立“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领导小组”,健全组织领导方式,可以极大地推动各级学校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各类活动持续、全面开展;另一方面,民族文化进校园的课程应进行取舍及系统性研究。民族文化进校园的项目取舍是一个大问题,对进校园的文化选择及其文化背景、采取的形式等方面都主要系统深入的研究,应涉及相关习俗、道德、礼仪、宗教等。对民族文化进校园的研究不仅要关注开设的课程,还要注意实现课程开设目的所需的条件,如教师配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的条件、资金支持等。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一个民族持续发展的必须,因此少数民族地区应更多关注自身的优秀文化,尽量选择本地域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进校园应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以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为辅,课程的设置应考虑到此。民族文化进校园后是否发生改变,民族文化的精髓是否得到保留,这些问题都在探究民族文化进校的形式和内容时一并考虑。

2民族文化进校园推行机制现状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在社会艺术教育的作用

摘要:文章从公共文化的功能作用、社会效果及社会艺术教育的存在必然性、存在问题等方面,浅淡公共文化对社会艺术教育的指导、引导作用。

关键词:公益性;必然性;指导性;引导性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目前主要承担这个功能的是各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在全社会爆发式增长的社会艺术教育面前,公共文化的地位不仅不能缺失,而是应该加强,要在尊重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社会艺术教育的良性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引导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子女的教育方向和未来生活的期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校提供的艺术教育就成为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艺术教育也由学校的单一的被动教育,改为社会化、多元化的教育模式。有需求就会有市场,各种各样的艺术班、教育机构就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的发展起来,什么舞蹈、模特、美术、声乐、器乐、创意、口才等等。

突然爆发的市场需求和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艺术教育就像一匹匹脱缰的野马一样,疯狂式增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家长,被社会裹挟着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班,周末辛苦的奔波在去辅导班的路上。文化课好的呢,希望孩子多才多艺;文化课差的呢,把艺术教育作为自己高考的捷径,大家一边在吐槽一边一课也不想落下。社会艺术教育这个新的教育业态和学校教育一起构成我们今天全新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些品类繁多、层出不穷的社会培训机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暴露出来,亟待社会各界重视和加以解决。一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不配套。从经济利益出发,就是在有限的空间里培养更多的学生,教室小、光线通风难以保障,由于房租贵,导致培训机构场地充分利用,没有活动场地和家长等候区等。二是教材设置与课程选择自由度大。为了创收,社会培训机构很容易偏离教育初衷,不把孩子接受程度和教学规律摆在第一位,没有教学大纲,老师常常想当然教课,随意性很大。经常出现新生老生一块上、年龄大的和小的同班等“凑班”“插班”现象,这种现象在舞蹈、美术、口才班、跆拳道等班上常常出现。三是教师水平和职业素养太差。市场的庞大和艺术教育人才的短缺形成了矛盾。社会艺术教育的功利性,使得许多机构不舍得请有水平的老师,而是把目光投向性价比高的艺术专业在校学生,没有完善的教师岗前培训系统、没有接受过教育学与心理学的学习,简单指导后,这些还是学生的小老师就成为庞大艺术机构的主力军。四是学校的品牌意识不强。艺术教育巨大的盈利空间和不高的门槛催生了更多的人加盟社会艺术教育。但是教育是个特殊行业,它是需要有宣传、运营、师资、管理、出路等一整套教育规律的。经常见到在艺术班干到三年以上的小老师就已经不再满足给人打工,开始组建自己的工作室或者辅导班,并且拉走自己原来的学生,冲击了原来艺术机构。开班很多,能够坚持下来做成品牌的不多。五是家长的攀比心、功利心也误导了孩子艺术学习的初衷和发展方向。以赛促训,给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但是家长过于重视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无形之中给孩子增加很大的压力,加上文化课的学习,反而影响的孩子的健康的身体和积极向上的心态,还会助长孩子的虚荣心,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功利化的社会艺术教育无序庞大发展下出现了许多令人担忧的现实问题。公共文化如何发挥指导引领作用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在源头上加以规范。前些年,出现了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无人管的混乱局面。教育局不管、工商局不管,也没有人办证,就出现了无证经营的局面。最近两年这个情况出现了转变,工商部门可以注册登记,有了具体的办学条件和要求,加强审查和准入,社会教育主管部门承担起责任。因为是艺术教育,就需要公共文化管理和服务部门在教学、业务上给与指导和引导。二是各级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大力开展艺术教育公益课堂来影响和平抑社会艺术机构无限膨胀的收费和不讲道德的教学。社会艺术教育属于文化产业,具有着社会公益职能和教育品性。但是由于市场巨大、监管不严,使得社会教育市场成为了一个多方利益主体获取高额利润的场所,把教育机构精心包装,招生套路一套一套的,什么普通班、精英班、这个战队、那个文莱,收费一步步抬高,本来是一个很轻松的素质教育,结果变成巧取名利的工具。2015年驻马店市少儿千人书画大赛的举办,学生现场作画,上千幅作品,让评委看的寒心。有些机构200多幅作品,竟然挑选不出来几幅优秀的。深切感到许多社会培训机构教学水平不行,但是忽悠家长交钱的水平很高,只知道收钱,对学生的培养不负责任,或者只知道低价竞争,没有好的教材、好的老师,误人子弟的一面。每周一节课,学费却越收越高、越收越贵的现状。

公共文化服务部门利用公共文化场所的设施、设备积极开展免费开放,举办青少年艺术培训班,尤其是针对农民工子女、环卫工子女、留守儿童、伤残家庭儿童等弱势群体的艺术培训,让他们也享受到基本文化权益。同时选拔有艺术天赋的学生进行着力打造,组建各种少儿艺术团,参加各类省市全国大赛,培养艺术新人。免费开放的公益文化艺术培训,保障了两端的人才培训需要,同时也对社会艺术培训机构重视授课内容、进行良性教学、抑制高收费起到了一个良好的引导作用。比如各地文化馆、博物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服务单位举办的暑期少儿艺术公益课堂,通过报社、电视台的宣传,扩大了影响,在满足特殊群体子女学习的同时,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市场竞争下,一些培训机构为了更好的拉动人气招生,也主动自觉的加入到暑期免费培训的行列,当然,他们是为了后期招生做准备,但至少也满足了许多困难家庭了解和学习艺术的需求。三是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给社会艺术机构提供演出场地的同时,要求他们参加一部分公益培训,建立社会艺术教育机构联盟,定期举办高水准的教师培训,把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缺失的师德教育、素质教育以及艺术水平提升教育举行起来,从整体教学水平进行指导。公共文化服务部门都有政府投资的很好的演出场所,剧场、舞台、大屏、灯光音响等,是其他商业演出地方无法比拟的,不收费或者象征性的收取一点劳务费,给艺术培训机构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作为回报,这些机构都会主动积极的承担一下公益培训的名额或项目;公益活动又反向宣传了这些培训机构的公益形象,对他们招生产生良性循环。四是通过艺术成果展示、艺术大赛、艺术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平台,对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教学进行评比和激励,把社会艺术教育机构放到全社会监督的位置,提升他们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也有利于艺术教育机构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驻马店市文化馆连续举办十八年的“驻马店市庆‘六一’少儿大型文艺晚会”和连续举办三届的“驻马店市少儿春节文艺晚会”,以及“驻马店市少儿千人书画大赛和少儿优秀作品展”,就是公共文化服务部门用活动引领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成长的重要文化活动品牌。创办于2002年的“六一”少儿晚会,是由晚报宣传、一家一家艺术培训机构挑选组织起来的,每年这台晚会是驻马店市广场系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演员最多、观众最多、影响力最多、社会效益最好,集中展示了驻马店市少儿艺术的艺术水平和发展成果。艺术机构也把它作为向社会展示的平台,每年都积极准备,把能上晚会作为很光荣的事情,竞争异常激烈。市文化馆也通过晚会的节目选拔,带动了当地艺术培训机构的共同发展和进步。公共文化部门要有公益心,一视同仁,通过连年的举办活动,团结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培训机构,他们也成为我们举行各类少儿艺术活动的主力军,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推动了驻马店少儿艺术的发展。五是组织社会艺术教育机构参与到文化志愿活动中来,让他们感觉有人管、有组织的状态,给社会艺术教育提供实现社会价值的窗口和平台。比如,驻马店每年举行的文化惠民下基层文艺演出,许多艺术培训机构也积极报名,让学生参与到送文化下基层的队伍中,既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也对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只有公共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市场监管部门齐抓共管,社会艺术教育这种新兴的文化业态才能健康、顺利的发展起来,才能使得我们的艺术教育资源更丰富和教育形式多元化,极大的弥补学校艺术教育、公共艺术教育的不足,才能更大程度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教育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才能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大繁荣,真正迎来艺术教育的春天。

查看全文

公共文化培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精神追求越来越高。强化公共文化培训来丰富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已经成为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基层的职工群众公益性辅导在针对基层群众上有其特殊的地方,需要我们以基层辅导的主题出发去考虑问题,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以人为本”的强化民众的公共文化生活。

关键词:文化生活;文化宫;公共文化;丰富文化

现如今的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新的要求。身处基层,其最根本的是基础建设工作。要想真正提高基层广大职工群众的整体素质,最直接的工作方式就是利用文化宫的公益性辅导职能来提升基层民众的文化生活质量。

一、群众文化建设下公共文化辅导的需求

(一)基层广大职工群众迫切需求。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民众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需求。如果没有较为多样化的文化活动建设,那么就会让旧社会腐朽封建的文化死灰复燃,也会让邪教、赌博等危害社会的行为乘虚而入。因此,为杜绝上述的腐朽文化入侵,需要我们通过丰富的群众活动来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强化基层群众的基础文化建设。在这种形势下,文化宫发挥先进文化载体作用,利用自创品牌“唐宫学堂”开展了一系列的在职职工、退休中老年及青少年儿童的一系列公益性辅导培训。培训项目众多,涉及到舞蹈,书画,器乐,健身等等,受众面至基层各街道,企事业单位,学校,辐射面大,影响力广。在内容和形式上多站在民众的角度出发,真正落实和达到民众给予我们的要求,提高民众参与文化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强化群众建设和谐社会的凝聚力。(二)社会发展需求。长期以来,在民众的公共文化生活的建设中都存在着基础文化建设的专业化程度部不足,而且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对落后,对于提升民众文化和普及知识的效果较低。同时,群众文化生活建设的创新能力不高,特别是针对现代的新兴科技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内容少之又少,对于文化生活建设的觉悟还有待提高。“唐宫学堂”针对这种情况,联系本地劳动部门,开设了“下岗职工再就业技能培训”,包括:计算机应用课程、衣物织补、插花等等。目前的民众文化生活建设还存在着顾此失彼的问题,只注重经济方面的建设,反而忽视了文化生活的建设。积极开展群大众文艺众文化的辅导培训,不仅可以让基层文化建设得到很好的提高,还能促进基层文化建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1。开展群众文化辅导,增加文化辅导的内容,加强工作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能力,从而实现逐渐深入基层文化建设的目标,让建设工作者了解民情,从民众中来到民众中去,在工作内容中得到文化建设的快乐,这种正循环将周而复始的影响基层工作者和群众,落实思想道德的建设工作。(三)平等享受需求。自国家免费开放保障制度以来就明确说明,要满足群众对于文化建设的服务需求,提高人们对于文化生活参与的服务体验。还要在达到民众公共服务的前提下,丰富公共文化培训的方式,增加多样化、人性化的服务,同时将服务对象重点关注在老年人、残疾人、农民工以及未成年人群上,从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和谐的风气。上述的事实就足以证明,国家对有关特殊群体的重视程度,积极保障他们的基本文化权益。另一方面,文化宫也将对有关的特殊群体开放服务,对特殊群体展开个性化的文化辅导,这从侧面体现了文化服务的人性化和公平化。随着国家的相关免费开放政策的颁布,文化宫将成为继学校教育对社会大众开放文化教育辅导的延伸。文化宫的建设对青少年的艺术专业能力、体育能力的培养更具针对性和开放性,有利于青少年未来发展能力的培养2。各个地区对于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具有特色的文艺表演团队也像雨后春笋一般百家争鸣,让群众的各种文化都融合在了一起。如“唐宫学堂”每学期结束后,都会有学习成果展示表演,虽然学员们不是专业的表演者,但是也为一学期的努力付出交上一份自己满意的答卷。为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基础文化的建设当中,开展职工群众的公益性辅导培训不失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二、开展文化辅导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