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素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8:13:4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素养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素养教育革新与实践
1、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成为了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教育模式直接影响着我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高校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艺术素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实施艺术素养教育不仅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育提出的新的要求,也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保证。推进艺术素养教育工作,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表现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与德育本身相互交融。
2、高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
在高校中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新目标。进行艺术素养教育的意义具体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在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是加强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不可少的环节。党中央文件曾明确提出要提高学生艺术修养,通过艺术的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能使得学生更易接受教育影响,同时也是提高艺术修养的过程。其次,在高校进行艺术素养教育能大大地促进学生德育工作的展开。通过艺术教育,使得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培养和发展,改变学生的审美趣味,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在高校开展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有助于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在校园中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传播先进的文化,展示高品位的艺术作品,引导大学生提高人生境界,促进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形成了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3、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工作的创新
高校艺术素养教育工作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与创新。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水平,达到教育的目的。本文主要针对以下三点进行讨论:
青少年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的培养
摘要:艺术教育是培养青少年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有着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青少年人文素养培养的现状令人担忧。弱化人文素养的教育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更会影响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作为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并将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
关键词:知识;人文素养;重视;艺术教育
一、概述
通常所理解的知识主要指自然科学知识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知识是外在的东西,是材料、是工具、是可以量化的认知。只有让知识进入人的认知体系,渗透到人的健康发展,才能称之为素养。脱离了对人的关怀,人只拥有知识,却不具有人文素养。如今的学生中有一部分人的心理状态、审美境界、意志程度、人生态度与他们所具备的专业知识水平不相匹配,束缚和制约着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在中学校园里,因为课业繁重,过多的考试和作业挤占了学生的业余时间,一些学生把很多时间投入文化课的学习,忽视了自身人文艺术知识的积累;陶醉于流行歌曲而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经典名曲不屑一顾;沉迷于肥皂剧的无聊剧情,却对身边的美术展览视而不见。浮躁心理造成他们忽视了学习人文学科的课程,但人文素质往往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在这个层面上讲,学校、家长、教师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高考的指挥棒使中小学教育是以分数和考试为中心的,美育长期受到冷落,以至于各项评比都与成绩挂钩,“成绩不行说什么都没用”,往往一些学习成绩不佳、出路成问题的学生才报考艺术专业。中学阶段的这种教育状况,造成了一些学生人格塑造的缺陷。部分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现了一种畸形成长,他们好坏不分、真假不辨、美丑不识,一旦进入大学,这些缺陷就暴露出来,出现了诸多问题。
二、艺术教育与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的过程。这种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的、孤立的、自我封闭式的修身养性,而是在接受智育的同时伴随美育进行的综合素质教育。对于当代中学生心灵世界的塑造来说,艺术教育的地位显得尤其重要。调研结果显示,当代中学生在综合素质修养和人格上存在很多滑坡,这和美育的缺失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关系。优秀的艺术作品总是闪耀着思想的光辉,向人们昭示人生的意义,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是巨大的。艺术课程具有人文性,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手段。优秀的艺术作品以心灵映射万物,代山川万物立言,而不单是具有视觉美感的艺术语言,更是一种寄情抒怀、言志写意的心灵寄托,其精神层次更重于表达形式,许多优秀的美术作品能引导学生对幸福的渴望、对不幸的同情、对和平的追求、对正义的讴歌、对残暴的愤慨、对邪恶的鞭挞,从而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使中学生充实和完善自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著名宣传画《你加入了红军吗》曾激励过无数爱国志士血染疆场,为国捐躯;中国抗战时期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与其他优秀抗战文艺一道,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在全民族的心中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鼓舞着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罗中立的油画《父亲》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震撼力,使面对它的每一位观众的心灵都受到强烈的冲击,让无数人热泪盈眶,激动不已。在日新月异的新时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也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一切越来越迫切地要求每个人要适应社会所发生的这一系列改变。美国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说:“每当一种新科技被引进社会,人类必然要产生一种需要加以平衡的反应,也就是说产生一种高情感,否则新技术就会遭到排斥,技术越高,情感反应也就越强烈。”虽然智商对于追求成功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决定人们走向成功的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人文素养。人文素养不但关系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缓解学习压力,对将来走向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艺术教育不仅对一位学生的人生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教育专家、社会学家认为,艺术教育同自然科学教育、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共同构成牵动社会发展的“三驾马车”。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离不开艺术教育,中学是培养和发展人文素养的关键阶段,我们应该高度重视中学艺术教育工作。当今中国飞速发展,我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成绩,然而,面对正在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我们不能只重视抽象的科学知识和能力,而忽视感性的艺术知识和能力,这向当前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事业,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国家教育部已明确把美育纳入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把艺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审美教育是把古今中外艺术家的审美思想、文化素养、生活积累、艺术表现等,通过各种方式给予学生全方位的熏陶,让学生走进艺术家的情感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因此,中学艺术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把审美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这样既可以保证艺术教学很好地服务于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第一,审美教育可以使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欣赏罗中立的《父亲》,当这幅油画的幻灯片出现在银幕上时,学生被巨幅画像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深深震撼了。特别是那些从农村来的学生,有的目瞪口呆,有的若有所思,有的感慨万千,有的激动不已,大家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画中的父亲不就是自己在农村辛苦劳作着、节衣缩食供给自己学费的父亲吗?这幅画所起到的作用要远超过那些空洞的口号与标语,绘画视觉艺术独特的力量在德育方面发挥着强大的作用。第二,审美教育是现代中学生释放过重的学习和生活压力,调整心态、增强学习动力的一种重要途径。中学生在求学的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学习、家庭、就业等方面的种种压力,有时甚至还会承受他们这个年龄本不该承受的压抑和烦恼,他们疲惫的心灵需要缓解,焦虑的心情需要抚慰。积极、健康的艺术作品存在于字里行间、墨海音流等艺术形式中,给人以愉快的精神享受,其对于提高自主意识、控制情绪低潮、保持乐观心态具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统一。第三,审美教育在对中学生想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上,不但能促进智力发展,而且常常引发新的发现、发明和创造。“我们之所以重视艺术作品,就是因为它们是激发新体验的不竭之源,同时也因为它们经常能使我们回归到我们的真我之中。”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他不仅仅在绘画上声名远播,同时还是杰出的发明家和工程师。达•芬奇的很多科学设计和发明也使自然科学受到了启发。有时,达•芬奇会凭空幻想出一些稀奇古怪的概念,而且思考问题的方式也与常人不同,这一切都与他的艺术修养分不开。
传统美学素养对儿童艺术教育的影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取得了质的提升,人们已经由原先的“适者生存”初级阶段过渡到了“美者优存”的审美阶段,与此同时,培养审美素质也已经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儿童处于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育其中国传统美学素养对儿童艺术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开展相关探究,希望能为业界同仁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中国传统美学素养;儿童;艺术教育发展;影响;措施
一、培养儿童美学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儿童具有爱好模仿、探索的特点。在儿童模仿探索时期,往往因缺乏一定的是非观念而易被误导,若是儿童经常受到周围不良信息的干扰,缺乏正确的美学观念的指导,那么儿童人格的养成则易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儿童时期因审美素养的缺失与审美价值的扭曲,有可能会在今后的整个人生过程中出现审美低俗与暴力倾向,同时,也让儿童难以在生活成长过程中感受、接触各样各式的美。对处于儿童阶段的个体积极提升中国传统美学素养,能使其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树立健全的人格,获得正确的审美观念以致具备高雅的审美趣味。
二、美学素养概述
关于美学素养这一定义,不同的学者对其具有不同的观点。其中,张冬菊认为,所谓美学素养,即是由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能力、审美价值观等多因素所构成的一种综合素质体系;张旭萍指出,美学素养主要由个体的审美观念、审美经验与审美创造行为三大维度来体现,其是个体在自然成熟与环境教育的影响下,通过审美活动所形成的认识美、体验美与创造美的能力;杜卫通过一系列的研究得出如下结论:美学素养由审美知识、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构成,其是个体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之上所形成的审美素质涵养。和谐之美、协调之美、中和之美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美学素养的精华。在中国历史上,儒家思想认为“人和”即为社会美,道家思想对“天和”解读为自然美,佛家思想则认为“心和”即为心灵美。从中国传统美学角度来讲,“中和”是儒家的最高审美标准。孔子的一生,是很注重对中和之美的追求。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孔子在做人方面的观点,他强调“中和”是君子的品德。对艺术创作领域的评论来看,“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孔子对《关雌》的评论,这其中即暗示了“中和之美”。
学生音乐艺术素养教育形成探究
一、艺术素养提升的必要性
当今我国的高职院校中,学生的艺术知识方面是比较薄弱的一方面,随着各大高校的扩招,这种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起来。不仅不利于音乐课程的教学,还会影响到学生对各艺术课程的学习。(一)高职学生艺术素养概述。人的基本素质是一个动态的系统,通常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技术素质、秉赋素质等多层面的因素所构成。而人的艺术素养属于文化素质的范畴,人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受到艺术素养的影响。有学者认为,“艺术素养是人在艺术创作活动中所具有的、最后又能在艺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思想、知识、情感、艺术等方面的能力与修养”,包括思想修养、知识修养、情感修养及艺术修养等。艺术素养是一个人文化修养的综合体现,当今高职学生对于艺术素养的培养方面是存在极大的缺失,这些缺陷会阻碍他们进一步的深入认识社会,所以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必须高度重视,如何高效的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素养,应该是一个常态化的课题。(二)有助于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经现代科学证明,人的审美能力的提高和进行艺术活动都能够对智力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提高艺术素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对于智力的提高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都能够起到存进作用。艺术的创作通常是源于生活中的细节而获得创造的灵感,通过艺术素养教育,使学生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鉴别力,能够提升高职学生创新的动力,激发创造的激情,从而实现高职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三)有助于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养。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入了大众教育的发展阶段,推行素质教育。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复兴是当代高职学生即将肩负的使命,高职学生走进社会,进入工作岗位,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从而全社会的艺术素养也能得到提升。
二、高职学生艺术素养低的现状
高职学生的文化起点不高,综合文化水平较低,一直以来被动的接受应试教育,并且在艺术方面接触和投入也是比较少的,整体的艺术素养都不高,特别体现在音乐表演方面。(一)高职学生的音乐表演缺乏情感投入。从小学至中学时期接受填鸭式的教育,为完成应试教育,各个学科的教师为了赶时间,让学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各项学习,在指导的过程中常常替代学生思考,甚至插手学生的创编,学生缺少即兴创作表演,纯粹的按着教师的意图走。过多的指导,令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更体会不到那种真正意义上情感投入。(二)音乐表演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过分注重结果,忽视了音乐创作的过程,音乐表演是一种“二度创作”的过程,在音乐艺术的创造过程中,作曲作词为第一创造过程。而音乐表演是第二创造过程,音乐作品与表演者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即表演者必须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入的了解,准确的解读,最终表现为对音乐作品的由自身理解的再现。教师过多的注重结果,过分的插手学生的“二度创作”的过程,抹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以及创编能力。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这也是高职学生艺术素养低的最明显体现。
三、强化高职教育类学生艺术素养的途径
(一)充分调动起学生接受艺术素养教育的积极性。为广大高职学生提供艺术素养学习和实践的平台,提供一些普及艺术教育的选修课程,从而调动起学生接受艺术素养教育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在艺术实践的平台上多实践,从而找到快乐,获得自信,更能促进学生接受艺术素养教育的积极性。(二)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水平,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高职学生在中学阶段,综合文化水平相较于本科学生是有所差距的,部分学生并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也为他们将来踏入工作岗位时竞争力得以提高。(三)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结合当地民族艺术,做好高雅艺术进校园的工作,加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推进高雅艺术进校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艺术视野,开展艺术家进校园的活动以及学术讲座,从而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四)开展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开展常规的品牌形式的校园大型文艺活动,扩展艺术实践平台,增加校园艺术的感召力。成立以及加强高校艺术团,并开展日常的艺术团活动,推动学校艺术活动的发展。
高职学生艺术素养培育
艺术素养,是指一个人对艺术的认知和修养。具备艺术素养,主要是具备艺术的基础知识和审美能力,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气质。
艺术素养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事实证明,以美启真的原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他们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在规律。通过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艺术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可以使他们完善品格,丰富感情,开拓思路,增长才干。就像郭沫若同志曾经要求科学家“既异想天开,又实事求是”一样,艺术教育并非局限于几门艺术类的课程,它是融合了相关人文艺术的精华,在融通的基础上,打通不同专业的壁垒,在拓宽学生视野的同时培养其创造力。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学艺术所需要的综合素质支撑甚至高于普通类高校的原因。
高职艺术设计教育作为一类专门教育,面对激烈的就业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势必需要寻求与自身发展规律相适应的教育模式,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满足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要求,使教育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对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来说,面对各方压力,除了必备的职业能力外,全面的综合素质、广泛的知识面和各种技能的掌握都是提升竞争力的祛码,而这一切的培养,都需要基本的艺术素养作为土壤,在此基础_上才能更好的开花结果。因此,如何就这类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艺术素养的培养,是当前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领域值得探讨的话题。
一、艺术t养在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中的军要性
艺术素养决定了人最基本的审美观,所以应当贯穿于各学科的教育教学之中,对所有学生的成长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而对艺术设计类学生而言,具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则显得更加重要。
小议农林院校艺术培养现状及策略
从校园环境来看,农科类高校一般校园景色优美、植被丰富、空气清新[6],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使学生的灵魂受到陶冶。农村生源的学生从小浸染于自然质朴的乡村风情中,拥有踏实、勤奋、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对艺术教育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与渴求[7]。
艺术教育对学生的整体素质有着潜移默化的隐性影响,可以对农林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与竞争能力带来质的提升[8]。领导重视是艺术素养培养定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及良好的开端,因此,农林高校首先应该由相关领导牵头,明确艺术素养教育的定位,使其成为高校课程体系中的核心课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引进师资,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为艺术教育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还应使教师与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应对艺术课程的责任与重要性有充分认识,从而通过科学的教学方法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升艺术课程教学质量[9]。同时,应结合农林院校中农村学生比例较大的实际特点,通过总结教学经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体系。学生对艺术素养教育的认识,是另外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应使农林院校的学生意识到艺术素养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使之充分理解艺术教育在启迪智慧、和谐发展方面的无形的、隐性的作用。
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体制是艺术素养教育有效开展的保障,农林高校应为艺术素养教育制定出健全的管理制度[10]。(1)应设置艺术教育管理和统筹教学机构,通过专人负责管理和固定经费投入,对全校艺术素养课程体系的构建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并管理和指导计划的推进实施。(2)应结合农林院校的实际特点,构建一套文学艺术与农林课程体系互相渗透、互相交叉的学科结构。当前,不少农林类院校已经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力量与资源,实现艺术与农业、感性与理性的融合教学,这也是农林类院校艺术教育的一种理想形式[11]。此外,艺术师资的数量与质量,也是艺术素养教育的关键因素[12]。结合艺术教育的具体需求,农林院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引入和培养艺术专业教师,还应大力提升艺术教师队伍的质量。作为农林院校的艺术专业教师不但应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还应适应农林院校的教学方法与模式,具备艺术专业知识的多能性,专业知识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还应具备交叉学科知识的广知性,了解农科、理科、工科的学科背景,通过艺术教育对学生传递美育理念,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合理的艺术素养教育课程体系是农林院校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根本[13]。因此,应以人为本,设置科学合理的艺术教育课程体系。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配合应结合农林院校实际特点与艺术素养教育规律,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框架。应注重农林类课程与艺术类课程的相互配合、交叉与渗透,以艺术讲授为主、专题报告为辅,构建课程框架。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应根据农林专业的既有课程体系,不但安排一些艺术理论课程,也安排艺术与农林类学科相互融合的课程,如《园林与艺术》、《城市艺术景观设计》等[14],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相互贯通、协调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强学生兴趣,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15]。在课堂教育之外,还应创建多课堂艺术教育的模式,积极引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和校外艺术教育活动,不但关注学生的艺术理论与修养,也重视其艺术活动与实践,结合学生整体艺术素养相对欠缺的特点,由浅入深地设置艺术教育体系,使学生获得较为全面和系统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校园艺术环境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主要载体,农林类院校可以充分发挥校园文化与环境的隐性教育功能,通过在校园营造艺术氛围,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校园文化艺术活动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有力措施,在此方面,学校可以积极引入社会资源,高雅艺术进校园是大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的重要途径。可以通过聘请在全国或者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知名度和专业水准的艺术家走进校园,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切磋等形式,一方面使学生领悟到艺术之美,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正宗的艺术技艺,同时感受到艺术家的职业素养和艺德,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享受到优质的艺术培训。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艺能”,又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艺德”。此外,教师也应从日常的课程教学中积极挖掘艺术素材,在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艺术教育。
本文作者:李亮张琪郑颖工作单位:河北农业大学
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育研究
摘要:音乐作为一门充满艺术气息的课程内容,是高校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式。音乐教育活动的开展除了注重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外,还侧重于对学生文学艺术修养的培育,使学生在音乐艺术的感悟过程中形成良好的艺术情操,适应自己兴趣爱好个性化发展的要求。当然,音乐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的功能发挥并非易事,需要通过课程的优化创新加以诱导。基于此,文章在明确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就如何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以促进高校音乐教育价值的多元化实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人文素养;培育
就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通过教育活动需要掌握的人文素养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文学修养、艺术修养、伦理道德修养、文明礼仪修养、政治理论修养、历史和哲学修养等诸多方面,而这些修养的影响远远超过了某一学科的范畴,延伸到了对学生思想和行为习惯的作用。基于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也就成为高等教育活动开展中重点关注的问题。音乐教育作为高校教育活动中的基础性内容,虽然是对学生音乐艺术审美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教育,但其所具备的艺术修养和文学修养培育是学生人文素养中的基本构成内容,也是对学生影响更为深远的部分。就目前高校音乐教育中人文素养培育的实际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不足,需要通过教育内容的优化、方法的创新来逐步改善,以适应学生发展的实际要求。
一、高校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理念陈旧。受到传统高校音乐教育思想和习惯的影响,目前多数高校的音乐教育活动主要侧重于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对学生内在的人文素质培育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在这种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的音乐教育活动,虽然能够保证学生掌握较为扎实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但在音乐的内涵和人文价值的感悟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缺,这在较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音乐审美、创作思想与能力的发展。(二)教师人文素养培育意识和能力不足。虽然从事高校音乐教育的教师多数是资历深、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具有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但其所精通的往往是音乐鉴赏或创作这些领域的内容,对教育中的人文素养培育的认识度和实践度并不高,这在较大程度上束缚了音乐教育中学生人文素养培育的渗透,进而导致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虽然音乐专业功底扎实,但综合的人文艺术修养不足,难以适应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三)人文素养培育缺乏系统性的内容和方法。人文素养培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目标,其实现需要通过常态化、持续化的教育活动渗透加以实现。但是目前教师对于为什么要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如何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等问题缺乏足够深入的把握,导致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只能够借助日常的音乐教育加以逐步融合,其培育的效果也十分有限。
二、深化音乐教育在学生人文素养培育方面功能的策略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优化研究
摘要: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课程在新时代呈现出职业素养、专业素养、创新素养导向的新特征,但存在重视程度不够、实践课程建设规划不足和教师队伍建设层次不够等问题,需进一步深化其教育定位。通过分类别改进课程模块、分层次开展实践教学、分渠道实施协同育人、完善教育教学激励保障等措施,调整优化其课程教学体系,以发挥其促进综合素养提升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
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论断,强调培养时代新人要突出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突出了美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作为我国美育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高素质人才系统培养的重要环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履行提升大学生艺术素养的职能,更担负起促进人全面发展的重大责任。本文将以高职院校为考察对象,以公共艺术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为切入点,在素质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后,探讨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优化发展的方向。
1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的新特征
高职院校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在公共艺术课程开设上,一方面具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般属性,其课程标准为基本艺术认知、审美和创作能力提升目标下的理论基础和艺术实践教学及评价;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具有自身的教育属性与培养定位,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特性,决定了在提升一般思想品德和艺术素养的基础上,在课程标准规范及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会更加重视公共艺术实践教育,从而发挥公共艺术实践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独特价值。结合现代高职教育创新发展新趋势及美育教育的新使命,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定位呈现三个新特征。一是应对职业素养需要,培养优秀职场品德。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是职场品德的主体,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优秀职业人的前提与基础条件。公共艺术教育除了在理论基础课程中“言传”,还要在艺术实践课中“身教”,从而使教育的培养对象在艺术实践中体会爱岗、敬业、忠诚、奉献、开放、合作等职业品质,促进优秀品德养成。二是应对专业素养需要,提升专业技术技能。专业素养是高职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公共艺术实践教育应服务于这一需要,着重启发教育对象将不同专业的不同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作为无形的创作素材,运用文学、美学等艺术素养与专业技能,呈现具备专业特色的艺术作品,使之通过艺术与专业的正向螺旋,不断提升高职学生的艺术结合专业文化的综合应用能力。三是应对创新素养需要,培养创新创业意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蓄势待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大力扶持,创新素养和职业素养一同成为终身素养的重要构成,公共实践教育应顺应趋势,通过不同的课程实践内容,激发教育对象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鼓励其结合专业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加工、组合,系统提升创新能力。
2高职院校公共艺术实践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论中国艺术教育问题与出路
摘要:当前,国内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总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艺术教育在社会上热度持续加大但传统管理并没有革新;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在质量与数量上不能满足要求;教育手法很难追上现今教育的前进速度;缺乏投入经费和支持度。之所以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是中国教育机制约束了艺术教育的发展以及艺术教育本身的落后对现今艺术教育发展道路产生影响。我国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艺术教育的革新和出路:向“创智派”教育转型;扩展艺术教育思绪;提升师资培育速度;扩大艺术教育思考思路。
关键词:艺术教育;问题;出路
一、我国艺术教育所存有的问题
当前,国内艺术教育还存在着很多缺陷,总结来说,主要表现为以下四点:第一,艺术教育在社会上热度持续加大但传统管理并没有革新。在我国每年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中,除专业艺术高校录取率较低的情况外,大部分非专业化教学的学校也在招收艺术类学生,甚至会出现很多省级师范类高校单个艺术专业一届几百个学生的现象,造成我国“艺术教育”热潮一直居高不下;但和社会在艺术教育上热情保持上升态势相反的却是在艺术理念上的落后,比如说现今依然存在将艺术教育学习当作专业化技术学习而非艺术素养文化教育的情况,特别是将其当作产业发展创收目标的话,主要对象是现今各类专业艺术院校所培育的复合型人才,而非师范学校、综合学校在模仿中所培育出的人才,其完全没有考虑到社会需求与本身情况,未能在功能与阶层上准确分工,形成了单一化趋势。第二,艺术教育师资力量在质量与数量上不能满足要求。伴随艺术教育迅猛发展,在师资上的要求明显有所提升,而现今的教师队伍则很难满足其需要。首先是大多数学校在教师学位学历上的要求逐年提升(比如博士、博士后),而原有艺术教师本身学历较低,现在两者之间的差距拉得更大了。其次,艺术类教师在传授相关技能上的注重程度与现代化艺术教育理论、规律存在较为显著的对比。再次为各类专业与学生的增加,导致在教师队伍数量与质量上问题较为明显,因为传统艺术教育多为面对面技能教学,所以其缺少大量的专业化教师与新添加专业合格专业化的教师科研队伍。因此,从艺术师资的基础问题来讲,为怎样同时兼顾艺术专业水准与学位培育需求。第三,教育手法很难追上现今教育的前进速度。近年来,各大高校教学现代化水准不断提升,但在艺术教育上手法却相对单一,方式滞后,而传统艺术教育一对一的教学手法极大约束了现今多媒体手法的应用,利用网络手法整理的资料与多元化教学手法也很难实现。第四,缺乏投入经费和支持度。艺术教育中最大的基础为设施条件与成本,其中包含重型乐器费用、一对一教育费用、排练场地与训练所需费用、原材与设计费用、演出费用等等,皆要求其要投入大量的经费,然而因为当前艺术教育收费受限较大,很难从基础上满足艺术教育的自给自足,也就形成了违规教育增加费用的粗犷教学。
二、艺术教育问题形成的根本原因
之所以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中国教育机制约束了艺术教育的发展。普通艺术教育可以看作是全人教育,也是走向素养教育的必经渠道,但是,当前国内教育一直存在一种奇怪现象,“大张旗鼓地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脚踏实地地主抓应试教育”,对艺术教育的落实实施影响巨大,从根本上来讲,国内应试教育机制很大程度上约束了艺术教育的前进发展。所以,最大的源头便是应试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只要还有筛选,各类高校尚未提供一定容量接纳全部学生,便必然需要选用“考试”作为筛选学生的一种方式,那应试教育也不能消失,真实的艺术教育唯有给其让路,且存在情况日渐式微,真实的素养教育也转变为了一个美好的梦想。应试教育体制致使人才培育目标严重偏离了轨道,也是艺术教学于学生素养教育中不足的原因所在,引发了非艺术类大学学生与中小学生艺术素养的格外缺乏。我国若要转变艺术教育的尴尬现状,便要将应试教育体制转变成全民素养教育制度,充分利用艺术教育作为提升全民素养教育的责任,并从根源上调整与革新应试教育体制。首先需要调整我国教育目标——由干部培育转为全方位提升国民素养。从艺术教育本身来说,我国艺术教育需和民族文化建设的主要需求真实有效的结合在一起,不断调整与转变当前教育系统里中西方艺术、西方文化价值核心、课程核心提纲的现状,设立一套凸显民族主体、层次多元、内容繁多并与发展需求相结合的特征明确的民族艺术教育系统。大中专院校将不是选取与培育人才的主要途径,是将其打造成广泛提升全民素养的教育手法、教学类型多元化,学校逐渐发展内部挖掘模式,以此不断优化学校和需要受教育者的数量配比等。第二,艺术教育本身的落后对现今艺术教育发展道路产生影响。国内艺术教育本身发展较为落后,具体体现为:艺术教育理论基础滞后,前苏联教育原理与方式对国内普通艺术教育的影响较大,现今缺少较为先进的教育教学原理引导,导致如今艺术教育向德育、专业艺术教育原理与实训逐步靠近,形成了德育教育与专业教育形式。而导致其发展落后的因素重点有两个:其一是因为应试教育未能和素质教育完整结合,导致在艺术教育上的重视度不够,多数教育均是形式化存在。现今,我国不断加大素养教育与艺术教育的发展力度,但因为评估学校整体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依然为统考成绩、升学分数、升学率等,而艺术教育则和统考、升学之间关联较小,因此,部分学校管理者在艺术教育上的认知严重不足,关注度不够,觉得艺术教育为“小门”,不存在统考与升学压力,也就忽视了音乐、美术等课程教育,经常会出现语文、数学等课程替代的现象。其二为组成艺术教育的不同环节发展落后,虽然从改革开放之后,国内艺术教育获得的进步较大,然和素养教育在艺术教育中的全新需求之间差距依然很大,很多教师以为全方面推行艺术教育意义不大,仅仅找出几个艺术“尖子生”,可以参加学校演出、竞赛便可;当然也存在部分教师觉得艺术教育服务于德育教育,只须教导学生革命歌曲便可;部分教师觉得艺术主要的作用为娱乐,帮助学生在学习紧张期间缓解自身情绪。此类对艺术教育的错误认知致使艺术教育较为宽松,很难全方位培育与提升学生素养,与艺术教育的核心目标严重违背。素养教育的一个重点是需要艺术教育培育学生对美赏析与创新的能力,须利用艺术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素养,而现今艺术教育基本全部为专业艺术教育,与运用普通艺术教育培育全方面人才目标差距较大;若要转变当前艺术教育发展滞后现状,使其得以持续、长远发展,便必定要改变践行艺术教育的态度,选用合理正确的指导思想与态度,精确认知艺术教育本身的重要性,遵循艺术特征与艺术教育发展客观规则,应用科学的教学手法与教学方式,促进艺术教育全方位持续发展,提升学生审美能力与审美素养,推动并提升学生整体素养。
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
一、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艺术素养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的艺术素养很难达到应有的要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
应试教育使得高中毕业生艺术素养普遍较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学生群体艺术素养缺失更具普遍性。艺术素养的先天不足导致学生职业理想模糊,缺乏自信与自律,主动学习能力不够,急功近利,对专业核心能力的学习缺乏热情,接受与领悟能力不足。
(二)教育理念存在偏差,目标定位模糊
多数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的认识偏颇、定位偏低,过度侧重技能、忽视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趋同化现象严重、缺乏办学特色与教学创新,错误地认为不断发展的数字技术可以取代甚至超越传统的手工技术,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技术单一,缺少创意与创新,无法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就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