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04:12:04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教育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艺术教育论

设计艺术教育论文

一、我国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发展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

建国50多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的艺术教学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学科在结构上得到了调整、完善和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音乐、美术、戏剧、广播影视、舞蹈、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六大门类,艺术类专业发展到48种,1998年新目录调整为20种,独立建制的艺术学院由50年代的不足2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31所,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应运而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从全国31所艺术院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来看,1996年只有18457人,而到了2003年已经达到82177人,增长了4.7倍。如果从艺术类专业的招生统计数字来看,山东省1998年录取艺术类考生3896人,2004年则达到了47518人,增加了12.1倍。艺术设计类专业规模的迅速发展与扩大与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有关。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据不完全估计,在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据统计,1998年全国艺术类考生为90590人,而到2003年已达211024人,增加2.3倍。

随着艺术学科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的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些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也逐步从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教育格局,一些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例如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新开设的专业包括了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音乐治疗学;北京广播学院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新开设了文化经纪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新媒体艺术方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艺术品鉴定与修复、设计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方向。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招生和报考持续升温,仅山东省2004年就有77770人报考,占全省考生总数的12.5%,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态势和艺术的大众化趋势,其积极意义毋庸质疑。

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有关,这对于设计教育发展而言是好事。但在规模的背后,不可否认存在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全国80%高等学校开设设计类专业,但大多数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投入不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研究远远不够。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②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严重滞后;③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考虑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特点;④“考试经济”的驱动与设计艺术专业考试问题,急需相关院校专业考试统考,或者同类设计专业成绩的互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办法。

查看全文

民办艺术教育论文

一、民办艺术教育的产生

在社会对艺术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的大背景之下,国家相关部门已出台政策加大了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比重,艺术课的开课率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得低于80%,高中阶段的艺术课也要本着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原则开足开满。不断深化艺术教育课改、完善艺术教育手段、提高艺教水平,建设艺术教育高水平教师队伍已成为当前迫切的需求。同时,让全体学生能够经常性地参加内容丰富的课外艺术活动、全面接受艺术教育也成为一项必须规模化、制度化、常态化的任务。但实际中与以上原则相悖的现象是:迫于现行的应试教育和升学率的需要,一些学校的艺术教育成了“空头支票”,出现了标有“足量”艺术课的课程表在实际中演变成“二次课程表”,也就是艺术课经常会被其他“主课”所替代的“潜规则”现象。长期的应试教育任务使得大多数学校艺术教育的硬件不足:师资缺少、设备匮乏;课程考核力度不够、教师积极性较低。这种对上级要求疲于应付、对艺术教育严重轻视的局面令人担忧。面对这样的形势,艺术教育必须走出自己的发展之路,要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社会的教育需求,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出思考。在深刻理解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教育的根本目的,对艺术教育的整体机制进行全方位的理论探讨。艺术教育机构在明确办学基础与办学条件差异的前提下,制定不同的培养任务、定位不同的办学层次,对艺术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基于以上的探索和实践,民办艺术教育便应运而生。

二、民办教育机构的发展优势

作为艺术教育事业中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民办艺术教育已成为当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艺术教育需求的一种重要途径,是社会进一步增加艺术教育投入,扩大艺术教育规模的有效方式。目前各级各类艺术教育机构正在兴起,创办民办艺术教育机构成为热潮。这项事业的兴起在整体上增加了艺术教育培养的力量,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艺术教育的发展。由此我们也看到了民办艺术教育的优势:首先是在办学基础要素方面。由于民办教育机构具有财产所有和管理自主权,因此办学的生产资料不必依附于政府,它们在教育政策法规范围内享有较大的资源自我支配权。民办艺术教育的主体可以在办学的基础建设上,自行构筑具有长远发展潜力的、适应时代特征的发展规划,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配置师资、校舍、教学仪器,规划校园环境等。这些自主权能为保证办学质量提供必要条件。人事管理方面,民办机构大多实行聘任制,招聘范围不必受地域限制;聘用制度灵活,可以按需选聘人才而不存在强行配置。人才管理上可以根据需要合理安排人才流动,自行协调、合理安置。这样的管理制度有助于选拔精通管理和实际教学各有所长的人才,并在人才的年龄和性别方面构造互补效应,有助于构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这就为艺术教育办学的制度构成、学科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优势。财力方面,融资自由、用资自主的特点使民办机构能保障教育所需的各项开支,无需担忧因资金限制而造成的发展滞后情况。物质资源上,民办机构可以按照自己的发展计划和需求进行合理配置,避免了公办教育机构因行政干预而造成的拖沓、低效配置局面。办学基础要素上的综合优势为民办艺术教学机构彰显其现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民办教育具备自我激励的发展动因。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较之公办机构有着独特的自我激励机制。面对与较为强势的公立机构的竞争,民办机构要承担较多的社会风险和压力。比如办学行为要接受政府政策法规的规范,要达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评估要求;由于教育资源直接取之于社会,民办机构必须履行其对被培训对象的承诺,接受来自社会的舆论认定和行为监督。也就是说,直接服务于市场的处境使它们必须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大环境之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质量至上这个办学理念就成了民办机构不必言说的必然宗旨。在这样强烈的竞争意识的驱动下,创业者们思维上的开拓性和实践中的开创性表现得尤为突出。因此民办教育体制下的从业者时常具有较强的进取心,较之公办教育机构的人员更加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汲取先进的教学理念,探讨和改进教学方法,采纳先进的教学手段成为他们的首要任务。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积极拓展信息渠道,重视来自被教育对象的信息反馈,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创新,逐渐走出一条自我完善、逐步提升办学层次的道路。民办艺术教育机构在办学思路上的特色意识较强。因为能够充分意识到特色、创新是艺术教育的发展之本,是衡量一个有机体是否具备生命力的标志,因此在实践中创业者们能够将特色理念不断融合在每个教育环节中。从管理者到一线教师都力争将彰显个性、增强活力的思想贯穿在艺术教育的实际行动上。当然,民办教育机构的这些特色发展优势,除了来源于创业者办学思路上的理性认识,还得益于他们区别于同类公办机构的优势条件。比如经营的自主权使他们在政策法规的允许范围内不必接受过多的行政限制,办学风格上有相对较为广阔的发挥空间。物质财力上的自由度也为特色教育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可靠保证。雄厚的人力资源也为特色教育在课堂中的实现提供了充分的可能。以上优势促使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能充分彰显其特色优势,改变了过去艺术教育千校一面的平庸状况,向社会展示了民办艺术教育学校有特色、办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的生动局面。

三、面临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策略

第一,生源上的劣势问题。在当前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愿意接受民办教育机构培训的学生,有很大部分来自艺术高考的淘汰者,这是在民办艺术教育机构还未在学历、学位方面完全取得全民认可的情况下,部分艺术高考落榜生做出的“退而求其次”的选择,这就造成了民办机构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面。面对这样的挑战,民办艺术教育机构不得不在师资和管理上加大投入:更加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更加注意因材施教,更加努力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

查看全文

幼儿艺术审美教育论文

一激发幼儿丰富的审美情感

有人说:“我犹豫而又轻松,我的悲伤是晴朗的。”这说明审美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情调性。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独特作用。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明确要求“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以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同时还可以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在打击乐活动“咿呀咿呀呦”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X||XX|和|XXX|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教师可以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农场的情景。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设计王老先生的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X|做“走”的动作),农场里的小动物给小朋友打招呼,(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做拍手的动作),咦,这边还有其他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也给他们拍拍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景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走”和“拍手”的动作,在这个一体化运动中孩子们将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来区分|XX||XX|和|XXX|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达,审美教育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的内部精神自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设计、音乐舞蹈、音乐游戏等反映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是表现艺术和表情艺术的统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的演练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同时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曲子《春天》,然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轻快飞舞的样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样子,音乐使幼儿情绪反应更加灵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通过动作反映出来,即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的内容,自己设计动作个性情绪进行表演,从而发展创造力。

三结论

总之,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审美感知越充分,审美情感越丰富,审美理解就越深刻。幼儿只有对音乐有很好地感受和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后,创造欲望的动机才会自然生成。

查看全文

矫治功能艺术教育论文

一、高校中科学运用艺术教育的矫治功能

针对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矫治功能,面对高校中大学生的发展现状,在高校中科学运用艺术教育矫治功能,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表面上来看,大学生属于高智商、非常活跃的年轻人。但是,在实际中,因职业市场竞争激烈及家庭经济状况的影响,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重,压力大,加上与同学之间可能产生的各种情感纠葛,有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医学角度来讲,学生表现出的各种不良情感就是程度不同的各种隐性心理疾病,若学生表现出的各种心理疾病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严重阻碍学生的发展。为此,为了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顺利完成学业,从学生踏进校门开始,就应注重艺术教育的引入,校正学生情感上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所以,针对艺术教育的矫治功能在高校中的科学运用,应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大学初期阶段:从大学生踏进校门开始,学校应重视和引入艺术教育,主要因为大学生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需要一定的适应过程,有的学生可能第一次远离家乡和父母,在这个心理适应阶段,渴望得到关爱,同时也有的学生心理出现严重失衡。为此,在这个阶段实施艺术矫治工作,结合大学生情感的需求点和思维的活跃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艺术教育矫治功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大学中期阶段:通过大学初期阶段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开展,大多数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艺术特长。为此,在进入高校学习的中期阶段,为了让大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动力,取得优异的成绩,可以让艺术成为高校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有益调剂,科学运用艺术教育所具备的管理实务、艺术规律等功能,使学生在艺术教育矫治工作中达成共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从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实践中,可以知道艺术教育矫治中期阶段的后进可能是小阶段的先进,同时现阶段艺术教育矫治工作的先进也可能是下阶段的后进。所以,在高校学习中期阶段,应注重强调艺术教育矫治规律与人们心理规律的相互结合,从而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矫治功能。

3.高校学习末期阶段:在高校学习中期阶段,虽然学生掌握了艺术的技术、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仅仅掌握艺术的技术是远远不够的,其是不足以登上人生舞台的。因此,在学习末期阶段加强艺术教育矫治工作,让学生充分了解、掌握艺术的艺术环节,只有充分掌握了艺术的艺术环节,学生才能正确审视自己,才能坦然、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困境。

二、结束语

查看全文

德育功能艺术教育论文

一、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

艺术教育本身具有德育功能。艺术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是人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艺术诞生于人类的生产生活过程之中,从它的产生开始就和德育形成了紧密的联系。艺术可以让人感受美,也就蕴含着德育的属性;德育最终也要回归到情感层面,这与艺术教育的本质是相通的。艺术教育通过生动的视觉、听觉感受,向受教育者传达艺术所要表达的内容,让受教育者在思想上产生共鸣。所以,在育人方面,艺术教育有着一般的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在抗战时期,《松花江上》等歌曲激发了人们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罪行的愤慨和高涨的抗日热情;《义勇军进行曲》吹响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号角,成为鼓舞全国人民一致抗战的爱国主义教育经典。这充分体现了艺术教育所具备的德育功能,是一种感性层面上的精神鼓舞。艺术教育本身需要道德的导向和支持。长期以来,很多人看待艺术教育总是片面关注它的外在表达形式,无论专业还是公共艺术教育,只注重理论、技能教学,而忽视其本身的辅德价值。

其实,艺术教育所具有的德育特征,能够给予艺术教育深层次的内涵提升。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通过文艺作品传递真善美,传递道德的力量,使之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面旗帜”。艺术教育本身也需要道德的导向和支持,如曾经的一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旋律,而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又引导着人们的价值取向。艺术教育可以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化的德育。优秀的艺术作品是人民的精神财富。实践证明,通过艺术表现正确的思想内容,从而进行思想教育是相当有效的。如革命战争年代,战地文工团在硝烟弥漫的前线进行文艺演出,极大地鼓舞了战士们的斗志。这就是说,在主观上艺术家表演的主要目的就为了激发战士们的革命激情,在客观上观众也并不是单纯地在进行艺术欣赏,这样的教育显然更多的是借助艺术形式而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启示我们,在注重“晓之以理”的德育的同时,还应采用包括艺术在内的各种感性形式来“动之以情”。这样,才能获得最佳德育效果。

二、有效发挥艺术教育德育功能的途径

利用高校校园情境,把艺术教育与德育相互融合,有效发挥艺术教育的辅德功能,是提高大学生德育实效的重要手段。脱离艺术形式的德育往往流于简单的说教,而任何背离德育目标的艺术作品也必然给大学生带来各种负面的影响,最终成为传递各种“非正能量”的工具。因此,通过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潜移默化地感染大学生,培养大学生高尚的情操,是当前高校育人的一大突破口。

1.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主阵地”,实践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一个艺术作品,如果不追究其历史,不剖析其内在意蕴,对其的观感必然会是苍白空洞的。实践艺术教育的德育功能,要充分利用艺术赏析教学。教师在讲解艺术作品时,要注重结合作品特点,追溯其思想根源,向学生展现作品诞生的背景,让他们深入了解体会作者的表达目的,从而由对艺术的初次感性认识升华到深层次的理性感悟。同样也可以在思政课堂上,用艺术形式去开展思想教育。如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就可以通过爱国主义作品播放分析,让学生透过音乐或画面去感受所受教育内容的内涵,从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

查看全文

社会艺术教育论文

一、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在高等教育中,除了艺术专业的学生愿意接受到系统而全面的艺术教育外———尽管他们很多并不是真的出于对于艺术的热爱———非专业学生接受的艺术教育不仅不多,有的高校甚至没有为非专业学生提供任何形式的艺术教育。究其根源,很多学校领导、教师甚至学生本身都没有充分的认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使得艺术教育在当今大学校园普遍存在缺省现象。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艺术教育不仅能调节我们的生活节奏,而且能够重塑和升华自身价值观,使得更多的人看到生活中的善与美,而非恶与丑。

(一)艺术教育能够改善思维模式

人的大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左大脑负责词汇、逻辑、数字等,右大脑负责直觉、抽象思维、创造力和想象力等。我们在学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大多都是促进左脑的发展,而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右脑发展,能帮助大脑处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平衡大脑两部分的功能。高校要重视艺术教育的培养,通过艺术教育进行教育中的右脑革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对学生而言,要强调创新,就需要想象力。想象力是人类最宝贵的资产之一,艺术教育有着能够发展学生发挥想象的能力。大学生是具有想象力的群体,充分挖掘大学生的想象力,将对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艺术教育能够完善人身品格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理念正在发生重大变革,人们在注重科学教育的同时,正在逐步重视和加强人文教育,全面发展人的素质。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是人类自我解放的至高理想,作为精神活动重要内容的艺术必然成为人的发展的自觉需要。艺术作品能够发展人的价值,在对人进行教育的时候常常是在毫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不知不觉、自由自愿地受到感染,在这种渐渐地长期作用下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对人的思想情感和精神面貌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丰富受教育者的整个心灵世界,激励我们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在艺术教育学习中提升个人的素质、完善人格。艺术活动是一种感性活动,艺术教育是一种感性教育,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艺术教育并不拘泥于固定内容,它包涵多种多样艺术形式和教育方式,但所有的艺术教育都能从精神层面让人感觉愉悦,对于情感困惑、心理失落等负面情绪具有良好的调理功能,有益于心理健康。艺术教育则能让大学生以更好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类事件,重新塑造他们的价值观,增进他们的情感控制能力,从而在遇到情感波折时,他们自身能够很好地进行自我调节、自我控制,尽快回归正常情感。

查看全文

设计艺术教育论文

建国50多年来,我国高等艺术教育事业得到巨大发展。基本形成了具有相当发展规模、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教学水平较高的艺术教学体系。改革开放之后,艺术学科在结构上得到了调整、完善和空前的发展,已经形成音乐、美术、戏剧、广播影视、舞蹈、艺术设计(工艺美术)六大门类,艺术类专业发展到48种,1998年新目录调整为20种,独立建制的艺术学院由50年代的不足20余所,发展到现在的31所,综合大学的各类艺术学科应运而生,达到了相当的规模。

从全国31所艺术院校的本专科在校生人数来看,1996年只有18457人,而到了2003年已经达到82177人,增长了4.7倍。如果从艺术类专业的招生统计数字来看,山东省1998年录取艺术类考生3896人,2004年则达到了47518人,增加了12.1倍。艺术设计类专业规模的迅速发展与扩大与1999年全国高等院校的扩招有关。面对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国家制定了扩大招生规模等一系列政策,一些综合大学、师范类大学、多科大学或单科大学相继成立二级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音乐学院、影视学院、设计学院、动画学院等或设立相关学科专业,其发展趋势之猛、规模之大都是空前的。据不完全估计,在全国1683所普通高校中,80%以上的院校设立了艺术类专业,大多集中在实用艺术专业领域,招生与培养数量增长惊人。据统计,1998年全国艺术类考生为90590人,而到2003年已达211024人,增加2.3倍。

随着艺术学科与文科、工科等学科的相互交叉与融合,一些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的新的专业方向不断涌现,如数字艺术、动画艺术、多媒体艺术等一些专业方向已在综合大学开始设置。同时,由于我国电视业快速发展,与电视艺术相关的专业领域,也逐步从精英模式发展为大众教育格局,一些文艺编辑、动画艺术、音乐编导等专业的招生规模在逐年扩大。例如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新开设的专业包括了集音乐、心理学、医学为一体的音乐治疗学;北京广播学院在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中新开设了文化经纪方向;北京电影学院在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开设了新媒体艺术方向,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开设了艺术品鉴定与修复、设计管理、旅游产品设计、家具设计等专业方向。近年来艺术类专业招生和报考持续升温,仅山东省2004年就有77770人报考,占全省考生总数的12.5%,这一现象反映了社会对艺术的需求态势和艺术的大众化趋势,其积极意义毋庸质疑。

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有关,也与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有关,这对于设计教育发展而言是好事。但在规模的背后,不可否认存在严重问题。

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①专业师资严重不足,全国80%高等学校开设设计类专业,但大多数专业师资严重不足,教学投入不足,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规律研究远远不够。根据教育部教育年鉴统计,1996年艺术类高校专职教师5732人,在校生为18457人,2002年专任教师6896人,在校生64136人,而师资及相关条件都存在投入不足的问题。②设计艺术教育学科体系、学科属性、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严重滞后;③设计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和监控体系与其他学科一样,没有考虑艺术设计本身的规律和特点;④“考试经济”的驱动与设计艺术专业考试问题,急需相关院校专业考试统考,或者同类设计专业成绩的互认,需要建立一套规范的、合理的、科学的考试办法。

二、设计艺术教育应该科学合理规划学科体系,

查看全文

农村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艺术教育在中国素质教育的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国家级贫困县和顺县来说,艺术教育在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是不言而喻的。本文着力以山西省的和顺县农村艺术教育研究为例,具体论述和顺县的农村艺术教育问题的由来、现状及表现、解决对策以一斑窥豹,以期对广大的乡村艺术教育进行探讨和必要的说明。

关键词:和顺县;农村中小学;艺术教育

一、绪论

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跨世纪的、全面发展的现代高素质人才有着重要意义。艺术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组成部分,具有其他学科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些都充分说明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那么艺术教育如此重要,实施情况是怎么样的呢?本文选取山西省的一个县城和顺县进行研究,力求达到窥一斑而见全豹之效果。对当下和顺县的乡村艺术教育研究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该时期和顺县艺术教育实行的现状出路及对策等问题。(一)概念界定。艺术教育是什么呢?“艺术教育是要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对艺术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艺术教育必须进行必要的技术训练,不能停留在单纯的知识传播、感受音乐、鉴赏音乐,而是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①。本文艺术教育所指的是广义的艺术教育,包括中小学开设的除专门教授知识以外的所有课程与活动,具体包括音乐、美术、电脑、体育等课程及其他与艺术相关的活动。(二)和顺的特殊地理位置。和顺,位于山西东部,晋冀交界之地,巍巍太行之上,清漳穿城而过,四周环山,县界天成。独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和顺的相对封闭与隔绝。因而地处太行之巅的和顺,属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两区”开发县,也是典型的山区县。例如和顺的马坊乡、横岭乡、阳光占乡、青城镇,都距离和顺县城达百里之遥,马坊更是如此。较大的县域面积,多山的地形,共同造就了独特的和顺。和顺有各级中小学校(包括幼儿园在内)共有67所,除和顺县第一中学、和顺县职业中学两所高中不在研究范围外,剩余65所学校。和顺县农村中小学则指的是除了县城的三所初中(和顺二中、和顺县三中、兴才中学)、6所小学(和顺县东关小学、义兴镇串村小学、和顺北关示范小学、河北寄宿制小学、义兴镇南关小学、任元汉小学)和7所幼儿园(县城6所小学均有附属幼儿园,外加康乐幼儿园)。除此之外的49所学校,皆在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农村中小学数量占中小学总数的75.4%,教师人数占总人数的38%,学生人数占总人数的19.5%,因此农村中小学在和顺教育体系中的分量不可谓不重。

二、和顺县艺术教育研究的必要性及现状

(一)从学生发展的角度看。在孩子性格定型之前,有意识有引导性地进行大量广泛的阅读,这有利于塑造孩子丰富而强大的内心世界,培养对美的感知和独立思考形成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艺术教育在此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现在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与纰漏。当今青少年所面临的现实折射出,需要对艺术教育提高重视。(二)从和顺乡村艺术教育的地位和现状看。和顺县的乡村中小学在和顺县的教育中扮演着十分特殊的角色。乡村中小学人数虽然仅占20%,但其占据了近40%的师资,这些教师都是日后和顺教育的支柱,对于他们的培养与使用,直接关系到和顺教育的成败。从和顺县乡村艺术教育现状说起,以较偏远的马坊乡、阳光占乡、青城镇、横岭镇四地作为研究地域,四所乡镇一贯制学校为例进行研究与探讨。虽然此四所学校不能代表和顺县农村艺术教育的平均水平与状况,但因其距离遥远,管理上肯定存在某种先天的缺陷,各种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与集中,对其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与研究,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⒈繁重的教学任务马坊乡马坊一贯制学校在这四所学校中,更具典型。马坊乡马坊一贯制学校有学生74人,有教师30人,师生畸形结构比,对于基础教育阶段带来的弊端是显著的。⒉师资的配备不合理与频繁的调动自2009年以来,特岗教师的引入,虽然极大提高了和顺教师队伍的质量,但带来了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专业与教学不匹配,不利于师资的优化处理。从2014年算起,以马坊中心校为例,最近三年招聘教师算起,所学专业与所教专业基本不匹配,甚至达到75%左右,这样势必导致师资配备不合理,造成浪费,因而十分有必要对全县教师进行相应的统计,再次进行更加合理的分配,达到人能尽其才,物能尽其用。然而,县城中学下乡制度,乡镇中学交流制度,凡此种种,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乡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增进了城乡老师的交流与沟通,提升了乡村的教育水平,不可否认的是这种频繁的调动,使得教师队伍很不稳定,导致学校政策的延续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与学习效果都大打折扣。也给乡镇中学的管理,师生的共处与学习,都带来了种种不利,因而十分有必要将时间加长,统一定位五年或许更加合适。(三)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当今中国,社会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一个缓慢、稳定、相对封闭和单一的社会形态正成为过去,不确定性、复杂性、多元互动性、开放性正成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必须面对且浸染其中的生存环境”②。学校教育需要直面学生发展现状,乡村中小学生面临更大的困难与挑战。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民工第二代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复杂性,在这种境况下艺术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应该得到重视。马坊九年一贯制学校,留守儿童问题突出,马坊乡的经济支柱是农业,农忙时节过后,人们外出打工,留下孩子在家,所以很有必要加强马坊的中小学艺术教育,更要将其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查看全文

儿童艺术教育论文

摘要:在当今时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艺术,关注艺术教育,在儿童教育领域更是如此。没有艺术的文化是不完整的文化,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艺术教育更有其自身的特点,它有利于丰富儿童的想象力,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智力开发,有利于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的生活状态是灵活,开朗,充满想象力和快乐的,不受限制和约束的,仅有知识与技能的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艺术教育,没有艺术素养的儿童是不完整的儿童。儿童的生命发育需要自在轻松和照料滋养,需要天然的环境,需要整体的、长远的发展。

关键词:儿童;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6岁至14岁”[1]的儿童时代开展艺术教育是世界教育共通点,通过对儿童开展艺术教育可以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增强儿童的感知能力,培养儿童对美的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增进儿童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更进一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能力都是极为关键和重要的。但是,历来对儿童的教育着眼点在于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习惯、人格与情感方面,专注于儿童日常行为的规范指导,而艺术方面的教育只是附带其中。本文就儿童艺术教育的审美特征,艺术教育与儿童教育的关系,儿童艺术教育与自然的关系,艺术教育与儿童所处的环境几方面加以分析。

1艺术教育的基本特征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手段和主要环节。“是指关于艺术本质、特征和发展规律、创作规律、鉴赏规律的教育。……还包括艺术实践、艺术创作技巧、手法的专门教育和训练。……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育和文化艺术素养教育,包含着美育的内容,具有形象性、生动性、愉悦性等特征。”[2]因此,艺术是情感的表现,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把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为重点,并致力于艺术教育。美国政府曾颁布一项《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文件明确规定艺术对教育的贡献远远超出了其内部的价值,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学科,并强调指出艺术是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断言“在教育中,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是连接世间难以描述的和情感深刻的各种事物的桥梁。用最简单的话说: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3]进而系统介绍了艺术教育拥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另外法国和德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和艺术传统,这些国家都非常重视艺术教学的价值,都将普及艺术教育纳入被普遍认可的固定化模式之中,使其成为国家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早在十九世纪初,达尔文就提出:“我真不明白为什么对艺术爱好的丧失会引起心灵的另一部分———能够产生更高的意识状态的那一部分能力的———丧失。……事实上,失去这种趣味和能力就意味着失去了幸福,而且还能进一步损害理智,甚至可能因为本性中情感成分的退化而危及道德心。”[4]如今,我国教育工作者也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指出:“没有艺术的教育是苍白无力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枯燥无味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艺术的教育就没有完全的素质教育。”“艺术教育作为一种全生命的教育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它也极可能成为当代整个教育观念、教育行为改变之突破口。”[5]

2艺术教育是儿童教育的重要部分

查看全文

初中艺术教育论文

一、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初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深入普及,也不在于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顶尖学生,而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术教育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在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现在学校内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足,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艺术教育的时间用在了基础教育上,艺术学科让位于其他学科。其次表现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学校艺术环境。作为学校,需要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园广播、学校演出以及展览等,这些校园活动有利于为艺术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内弥漫着“死读书”的气氛。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艺术教育的“摧残”

经过调查发现,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放松之后再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放弃这种艺术教育,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当中,为取得高分而努力。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被剥夺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体制在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开展,而艺术教育并没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