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案例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2:20:42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教育案例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的应用
摘要:在环境艺术的实际教学中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主动性。近年来,国内教育学术界在部分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学过程中应用了案例教学法,结果证明案例教学法具有充分的可行性。该文分析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环境艺术专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因此而受益。
关键词:工程教学;案例教学法;环境艺术;教学策略;策略应用
环境艺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兼具实践能力与专业理论水平,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有所用。在实际的环境艺术教学过程中,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法开展教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策略。文章阐述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以此促进环境艺术专业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较强的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开展知识理论教学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这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对于环境艺术专业学生的需求。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这样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在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部分教育机构是以教师为主开展教学的,教学过程较为程式化,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而这两点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不能缺少的,因此,以往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树立服务意识,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这符合新课程改革的相关要求。在实际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重点组织学生讨论和学习各种典型的工程案例。这里的“典型”,除了包括成功案例,还需要涉及一定的失败案例,这样才能促进学生专业知识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同步提升。在应用工程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做好设计工作,引导和督促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专业学习,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未来的教学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工程案例教学法在环境艺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课程,旨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应尽快改革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相比于西方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多元化潮流背景中,我国应关注文化艺术的培养,促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学校应基于时代背景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旨在培养艺术创造、制作等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将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达标的情况下具有创新能力。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环境中,某些学习对学生的培养还停滞于依据专业理论与技术培养上,并未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只是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评判学生的优秀标准还停留在考勤、期末成绩等方面,忽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因此,某些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养不高。(二)招生制度不科学。高校关注艺术设计人才招生力度,从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设计学院学生增长。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情况发现,多数院校过于关注学生的专业艺术课程,譬如美术、体育等,不关注文化课程的成绩,只是需要达标即可。在招生制度的影响下,某些高中成绩不佳的学生选择艺术课程,而忽略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管理不当,应加强改革力度。(三)课程设置守旧。由于高校艺术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专业较强,同时必须具备实用性特征。就当前来看,高校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不符合时展的理念。就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程设置来看,某些教师运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依据书本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不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此外,在当前艺术教育环境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讲解知识不够具体,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丰富性;实例滞后,难以反映当今艺术形态等。人文化教学属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关键词,艺术教师必须落实到位,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四)理论实践联系少。结合时展,高校学生艺术设计课程理念应具备创新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改善不足之处。当前环境中,由于高校艺术课程实践较少。学生接触的实践活动多数停滞于学校,难以在社会上开展实际运用。譬如在视觉设计专业中,学生在企业中根据具体情况讲解设计活动,并非依照提前做好的PPT来完成;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学生基于学院内容能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理念,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学生设计的产品难以获得大众认可。某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班主任学习讨论心得
对自身素质要求很高的工作,经过这次培训让我更加清楚的认识到新时期班主任工作应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素质。班主任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经常听到这样的一句话,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收获很大,两天的培训。感触颇深。讲座的四位优秀班主任都是年省十佳教育创新班主任。演讲来自她平日工作中的第一手资料,没有半点虚假,很有学习和借鉴意义。
教育是一种心灵的唤醒,班级是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班主任在实践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怎样创建和谐、有序的精神家园?教育是伟大的事业,人的命运决定于教育,而班级教育引导学生,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精神情感水平从一个层次引到另一个层次得到全面发展。下面我简单的说一说我参加了这次培训后的一点感受。
一、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班主任的素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修养与锻炼形成的。在一些案例的学习中,我都能感觉那些案例的真实性,因为在我的工作中就有着很多和案例中相同的状况,比如留守儿童、问题学生、班规的制定、比赛失败、选班委会、与家长沟通联系等等,只是自己都没能那么科学地去处理,因而也就没有收到自己当时预想的效果。而这次学习却能给我把这些课补上,让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再遇到类似事情时也会用案例学习中学到的相关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工作,同时也使自己意识到班主任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一)提高自身素质重要方法就应该是努力学习。常常听到我的同行们在说这样一句话:“没见过这样的学生”。其实这话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现在的学生的确与原来的学生不一样,想让学生再回到以前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现在的学生视野开阔、思路敏捷,遇到问题总是穷追不舍,教师只用简单的说教去规范学生,学生是不买帐的,更何况现在提倡新的教育观、学生观。因此班主任要想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努力学习,树立自身形象,赢得当代学生的信任和尊敬。要学习教育改革的新理念,用最新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要学习专业知识和其他各门学科知识,班主任不仅要具有精深的所教知识,而且还就具备广博的其他各门学科的知识上,具有广泛的文化素养和兴趣爱好;要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他人的经验不管是正面还是反面,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虚心学习,从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二)提高自身素质要善于提炼总结。有人说:“班主任是教育艺术家,而不是工匠。”在学习模块中的案例时,我才意识到要经常对自己工作实际中的来自学生的各种案例进行深思,不可以草草而过,要对比较突出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思,找到最好的解决办法,并养成提炼总结的习惯,以便更好的完成自己的班主任工作。
二、始终要有责任心。
大学生思政与艺术教育的一体化研究
一、正确认识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联系
思政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实践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学科,通过思政教育能够让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思想品德的规律,用正确的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准绳约束自己,从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做出符合社会规定的行为选择。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政教育应与时俱进,做到从简单的“政治教育”转变到“道德教育”“素质教育”。为更顺利地实现这一目标,教育部门应结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艺术修养,提高审美判断能力、陶冶情操、拓展智力、开拓视野等优势,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思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政治意识、价值观,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艺术技能学习的兴趣,努力提高自身艺术修养,做一个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与复合型人才。
二、高校课堂中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的现状
(一)艺术教育在高校中的实施情况
高校是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的重要场所,是今后学生进入职场前的重要训练场所,因此,高校十分重视理论教学,通过理论教学使大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系统,掌握先进的理论知识,构建全面的知识框架。而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理论课程上融合艺术教育是现今高校推崇的、提高理论课程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二者的有机融合,活跃了思政理论课沉闷的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容易接受思政课程。目前,许多高校相继开设“美术鉴赏”“舞蹈鉴赏”“色彩原理”“园林艺术”“中外经典电影评析”等艺术理论选修课程,同时还结合学校、地域等方面的实际情况,开设具有地方色彩的艺术选修课程,如南方城市的高校开设越剧、昆曲等音乐鉴赏课,北方高校则开设京剧、鲁剧等鉴赏课;有的高校还开设“民族舞蹈鉴赏课”“风俗评析课”“地方特色美食鉴赏课”。总之,艺术教育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
(二)高校正大力推行文化建设活动,做好思政教育
思想政治教学艺术理论
一、教学艺术是我含义
《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这门学科的教学艺术就是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运用适宜的教学环境,创设巧妙地教学情境,精心的组织主体之间活动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艺术性,是老师在教育实践中的科学展现。老师在教学中有了一定的教学艺术就会形成一种特有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是老师的个性特征与自己的教学艺术结合并达到一种稳定状态后的结果。老师在思修和法律这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追求艺术教学,形成自己独有的风格,把教学的艺术性和科学性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不要看着虚有图表,实际上没有什么实用价值。
二、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不管哪一门课程都有自己的教学规律和方法,很多老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方法做了有益的探讨,总结出了新的教学方法并进行尝试,为这门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升级和活力,比如,活动型教学法、研究型教学法、对话性教学法等。从教学方法这方面而言,不管是教学方法是传统落后的还是现代先进的,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有合理的一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整本教材的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法去完成,有的时候一个章节会需要多种的教学方法相互融合,这些都需要老师的灵活把握,融会贯通。比如,笔者在进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时,在绪论这一部分就采用了多种方法,先拿出一部分时间让学生观看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活学习片段,唤起学生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接下来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对中学到大学在生活和学习上的变化进行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怎样去适应生活的变化,怎样转变角色等,下一步就是有个小组对本次讨论的结果进行陈述,老师进行总结,说出自己的观点,最后要为学生留下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作业题。在这节课中就运用了讨论型、活动型、研究型等教育方法,学生在学习中表示出自己的看法,是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的记忆更深刻。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是现实教学艺术的重要手段。
三、把握适宜的教学环境
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握教学环境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境包含教学设施等方面的硬性环境,还有学院的文化环境等软性的环境,但是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而言,做好教与学这种双边关系,就是怎样把握好师生关系,通过师生的关系层面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有利于把我课堂教学。师生关系是一个多因素的社会关系体系,不仅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政治经济关系,也有情感行为产生的心理关系,等等。现在的教育注重的是以人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身能力和学生智力的开发,教学过程是一个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一个过程,师生关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成果。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处于一种信任和平等的状态中,它所营造的教学氛围就会有很好的教育效果,从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来看,拥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人格上的平等,交往是民主的,相处是和谐的。让师生的心灵相互接纳,让师生形成一种真挚情感关系。他说的宗旨是以学生自主精神为主,让他充分发展自身的人格。良好的师生关系构建关键在老师。身为老师应结合自身的工作性质,转变观念,增强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师德素养,以过硬的素质和高尚的品格去感化学生,学生会被老师讲课魅力所征服。
美术学专业平面设计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视觉传达类平面设计课程与美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强两者之间的衔接联系,导致课程在过去的教学成效不够显著,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则能体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与社会需求、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本研究以“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从分析本课程特色入手,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当前相关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共创工作坊”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设计出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美术学;平面设计;共创工作坊;教学改革
美术学专业的全面稳步发展带动了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与推广受到社会公众的推崇与重视,而文化艺术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艺术品展览策划、文艺评论、展品宣传与推广、文宣衍生品的包装等,从专业属性和特点可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基本能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作为本专业的大学生,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视觉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那么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务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侧重基础理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却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当参与到企业项目时便遇到许多困扰,这让学生对设计课程的安排产生顾虑,也难以意识到当前教学安排与将来工作的联系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学成效不显著。因此,探讨适合文化艺术管理方向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改进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就成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
一、艺术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艺术院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受到造型艺术教育理念的影响,亦受到20世纪欧洲包豪斯“三大构成”教学体系的束缚,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学媒介和软件工具,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视觉表达技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学习软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另一方面,尽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为主”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各类设计课堂中,然而纵览各个艺术院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命题设计的训练方式来驱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期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在平面设计基础教育中,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部分的学生课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方面较少达到熟练的程度,所能获得的设计方法及技巧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阶段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依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和需求情况,重新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案,甄选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这正体现了“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平面设计作为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为四年级的毕业展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图形创意的表达水平。因此,本课程亦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都紧扣培养目标,课堂的授课方式及训练安排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体而言,目前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从业技能。由于平面设计涉及多个分支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会涵盖应用面较广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等多个领域。2.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软件的学习环节,教师在理论讲授后布置命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以其创作的作品来验证所掌握的知识点。3.课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认知与探索。由于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基于“三大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前期会引入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点,力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之后的设计实践环节提供前提条件。
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意义
高校公共艺术课思政思想创新路径
摘要:思政思想的融入是高校公共艺术课程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高等教育公共艺术课思政融入要把握好素材、手段与效果等主要内容,切实保证思政思想融入的效果。同时,要持续践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紧随时代,着眼于兴趣学习、终生学习。在视野、素材和价值等方面不断引入创新思考,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总体目标。
关键词:公共艺术课;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育创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推进教育改革。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向引领和“三全育人”的要求之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已不单是思政课程的事情,而与各专业、各课程、各授课教师都密切相关,公共艺术课程也包括在内。
1思政融入高校公共艺术课的重要性
1.1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重要手段
公共艺术课的思政思想融入是实现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重要手段。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每天都会接收各类信息,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十分重要。“艺术教育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发挥其教育作用,在寓教于乐、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格和艺术修养,梳理人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1]”相对于艺术专业课程,公共艺术课所面对的学生更为广泛。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样,公共艺术课中思政思想的融入也是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补充。“德智体美劳”是一个综合的育人目标,在“课程思政”工作中,“德育”为目标之首,其重点内容是倡导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而美育对塑造人的品格和素质有着广泛作用,可以提升人的艺术素养,还可以提升人们对于品德美的意识[3]。应该说美育对德育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是对人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寓德于美,以美养德。美育与德育是“理性+感性”的结合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缺少了美育这个环节,高等教育立德树人就陷入“语句式”“填鸭式”的困局,缺乏美育教学的生动案例,教育效果也会打折扣。以美育人,是高等教育美育探索的落脚点,与立德树人二者有着逻辑上的必然性。
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方法多元化探究
摘要:多元化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可以通过树立多元一体化教学结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等方面来实现。进行多元化教学的探索,还需着眼于师资及教学需要进行教师职能分配并开展教师之间教学协作,整合教学和专业实践,建立实践教学平台。从而培养具有工程项目意识、实践动手能力、协作学习能力和创新研究能力的复合人才。
关键词: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方法;艺术设计
一、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现状
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主要引用包豪斯式的教育模式,包豪斯是现代设计的一个重要缩影。他的设计理念主要以设计理论、设计表现、设计思维三大模块构成,现代主义设计由此诞生。对于中国设计教育来说,是以1956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为标志,尤其是80年代以后,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也基本健全,设计理论、表现和思维等课程构成了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体系的基本内容。目前各高校的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操作内容还没有与国际现代艺术设计接轨,普遍滞后,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与个案分析脱节,导致学生动手能力差,是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课程的不足之处,也是我们今后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针对当前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状况,提出如何才能将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强化从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对策入手,站在宏观角度提出了多元化教学方法、建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的设想。艺术设计需要的是不断创新,只有源源不断地注入新的观念、新的观点以及新的想法,才能设计出有创意、别出心裁的优秀作品。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法的探索、变革与创新。多元化时代的高校教育改革,可以通过树立多元化一体教学结构,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建立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协作式教学模式等方面来实现。艺术设计专业学习需掌握基础理论的篇章和实训实操篇章两个环节。以广告设计专业为例,基础理论篇章是将知识点进行提炼教学,便于消化吸收;策划与创意实训篇章是以实际的广告作业流程为模块,将教学案例、知识点、作业程序、贯穿其中,让学生能清晰地掌握广告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方法。真正培养出市场需要的设计人才。
二、运用集体讨论法将学习变成愉快的创意思维训练
经过几届入学新生的调查、研究、对比,越来越多的设计生源艺术追求较低,艺术素养较差,鲜活的创意思维更是可怜,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创造力被长期繁重的中等教育所遏制。所以我们建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多个“集体讨论小组”有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训练。在传统的中等教育体制下,对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拓展有一定的闭塞作用,使得多数学生一有问题就会沿着固有的思维路径去思考和处理问题。还有一种思维弊端就是“从众”心理,即服从众人,顺从大伙,随大流。而这种思维方式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致命的。“集体讨论法”能够弱化和破除定式思维,使学生灵感迸发,展现多个创意视角,有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和矫正。使学生在愉快的讨论中爱上学习,建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兴趣和学习自信心。
艺术设计教材编辑探讨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艺术设计类教材已经开始逐渐摆脱过去纯理论的形式,而从理论和实践方面进行不断的融合,但从发展和创新的角度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和优化空间。本文重点对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编辑过程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艺术设计类教材的创新提供参考,促进艺术和技术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也为关心这一话题的人提供参考。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材;编辑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推进,艺术设计类逐渐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青睐,而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编辑成果将直接影响对学生的教育情况。尽管艺术设计类教材已经逐渐摆脱过去“纸上谈兵”的现象,但仍然具有较大的提升和优化空间,并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创新性发展。因此,本文对艺术设计类教材的编辑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对其发展具有重要社会现实意义,也希望能够切实促进其发生质的进步。
一、关于选题策划的针对性思考
艺术设计类的教材编辑主要是起到教育的作用,因而其编辑的最终成果必须符合教育的终极目标,能够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启发性,并且同时考虑到艺术的多样化特点,开阔事业,引发思考,这就要求在艺术设计类教材编辑的过程中需要注重选题策划的重要性。(一)专业特点。艺术设计学科与传统的学科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本身作为艺术和技术在相互制约条件下融合产生的专业类学科,其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工业设计、平面设计以及环境设计等,也正是由于艺术设计本身的广泛性,其教学目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原则均区别于普通学科,在一定范围内更突出个性化的表现,也就要求在选题策划方面具有一定的多样性,符合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二)关于教材属性的差异。艺术设计类教材的属性区别于传统课程的教材,在其具体的教材内容安排上需要切实考虑到学校本身的特性、与其他课程知识点的结合、学生本身的特征以及发展期许等,个性化因素的体现更为突出,并且在内容表达上,艺术设计类教材在理论阐述讲解之后,往往需要添加对比性的实际案例,让整体内容更容易理解,也让抽象的理论能够切实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激发自己的思考,符合该类教材的“通识性”特征。(三)教材的选题判断。关于艺术设计类教材的选题判断,大多从过程中和过程后进行,也就是选题过程中对其价值进行的评估,以及在选题确定后的市场论证,其中后者具有更强的反馈性。所谓“选题确定后的市场论证”主要指的是在选题确定之后,针对未来的目标客群进行市场论证,从潜在客群的需求出发对教材进行修改和完善,并且在保持与教师、学生沟通的过程中根据获取的最新需求特征、理论知识等不断提升教材的品质和使用价值。(四)教材的内容编写。艺术设计类的教材编写最终要能够切实帮助培养专业性的设计人员,并且提高所有学习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具体的编写过程中,首先要注重自身定位的准确,根据未来的学习对象所处于的不同层次进行精准定位;其次,教材的编写需要具有务实的特征,编写的内容需要落地和详实,在理论讲授的同时配比最新的教学案例和对比素材;最后,教材的整体编写和排版过程需要科学合理,提高教材的可读性。
二、关于编辑加工的正确性探析
美术学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视觉传达类平面设计课程与美术学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存在一定关联性,由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未能充分地增强两者之间的衔接联系,导致课程在过去的教学成效不够显著,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则能体现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安排,与社会需求、工作实践紧密结合。本研究以“人本主义”为教育理念,从分析本课程特色入手,结合美术学专业学生的特点,对当前相关课堂的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共创工作坊”新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可行性,设计出适合于本专业学生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方案。
[关键词]美术学;平面设计;共创工作坊;教学改革
美术学专业的全面稳步发展带动了各类文化产业的兴起,使得传统文化艺术作品的传承与推广受到社会公众的推崇与重视,而文化艺术作品的管理包含了艺术品展览策划、文艺评论、展品宣传与推广、文宣衍生品的包装等,从专业属性和特点可反映出视觉传达设计基本能参与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作为本专业的大学生,如果未能熟练地掌握视觉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那么将来的学业和工作都会受到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艺术院校普遍开设了平面设计基础课程,务求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设计操作技能。由于目前平面设计课程普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侧重基础理论,大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基本的概念知识,却忽略了实际操作的技能,当参与到企业项目时便遇到许多困扰,这让学生对设计课程的安排产生顾虑,也难以意识到当前教学安排与将来工作的联系性。这样的情况持续下去,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渐下降,教学成效不显著。因此,探讨适合文化艺术管理方向学生未来发展和就业的平面设计课程教学新模式,改进现有课程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实现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需求紧密联系,就成了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的问题。
一、艺术高校平面设计课程教学现状
当前大部分艺术院校平面设计基础教育受到造型艺术教育理念的影响,亦受到20世纪欧洲包豪斯“三大构成”教学体系的束缚,沿用传统的教学观念,很少采用新的教学媒介和软件工具,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的视觉表达技法难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往往需要一段时间来重新学习软件的操作,增加用人单位的培养成本。另一方面,尽管“以学生为本,教师引导为主”教育理念已逐渐深入各类设计课堂中,然而纵览各个艺术院校,仍然是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命题设计的训练方式来驱动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充分了解,忽略了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与期望,降低了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的积极性,导致在平面设计基础教育中,课程内容与课程设计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当部分的学生课后并未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在操作技能方面较少达到熟练的程度,所能获得的设计方法及技巧与社会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本科阶段平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提倡采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他们感兴趣的设计知识与技能,依据目前就业市场的发展动向和需求情况,重新设置课程的教学方案,甄选就业市场所需要的平面设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平面设计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操方法,从而全面提升美术学专业学生的视觉传达设计水平,这正体现了“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中的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平面设计作为人文学院美术学专业文化艺术管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作用是让学生掌握视觉传达的相关理论知识和表现技法,为四年级的毕业展和未来的工作实践奠定扎实的基础,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及图形创意的表达水平。因此,本课程亦作为本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方面都紧扣培养目标,课堂的授课方式及训练安排都会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整。总体而言,目前本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注重基础理论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平面设计基础理论知识及相关的从业技能。由于平面设计涉及多个分支学科,因此,在教学内容上会涵盖应用面较广的字体设计、图形设计、色彩设计等多个领域。2.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教学内容方面增加软件的学习环节,教师在理论讲授后布置命题给学生进行练习,学生在课程中需要运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设计实践,以其创作的作品来验证所掌握的知识点。3.课程注重形式美感的认知与探索。由于本课程的基础内容基于“三大构成”的知识体系,在课程教学过程的前期会引入平面构成及色彩构成的理论知识点,力求使学生更快地理解设计的基础理论,为之后的设计实践环节提供前提条件。
二、“共创工作坊”教学模式的引入及其意义
- 上一篇:财务合规风险管理范文
- 下一篇:拳术教学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