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活动设计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2 13:56:5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艺术活动设计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摘要:幼儿园是帮助幼儿适应学习氛围和了解知识的重要场所,幼儿在幼儿园中要学习各种新知识,摆脱对父母依赖的习惯,这是幼儿初次尝试独立的重要过程。但是,对于幼儿的自身发展来说,环境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及能力培养会带来许多潜在的影响,同时也能通过环境的合理设计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加快幼儿掌握各个运动技能的速度,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中打下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国大多数幼儿园活动室的建设都十分简单,与小学、初中院校的室内设计基本无异,设计方向缺乏对幼儿年龄阶段的考虑,同时也未从人性化角度来思考幼儿的发展需求,使得环境设计难以给幼儿的自身成长及培养带来帮助。对此,本文从人性关怀视角下对幼儿园活动室环境的艺术设计展开研究。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实践在艺术设计的作用
摘要: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很多种其他的形式,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技术以及艺术活动等都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其中艺术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
关键词:实践;服装设计;艺术活动;进步与创新;设计应用
一、实践观及其意义
历史是现实的生命个体在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全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一切东西的获得,包括一切意识形态(宗教、艺术、道德等)的产生都不能脱离实践而存在,它们都在绝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根植于物质生活土壤。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但只承认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还不够,因为实践还是人们在一定思想意识支配下对于客观世界的反映,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具有主体性的特点。所以,我们既要从客体的方面去理解和把握,也要从实践主体方面去理解和把握,重视主体的能动作用,通过主体能动的反映和活动来有所突破、有所创新。
二、实践观与艺术活动的关系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很多种其他的形式,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技术以及艺术活动等都属于社会实践的范畴。其中艺术活动作为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一)艺术活动中的实践。艺术活动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和艺术手法技巧,通过艺术的加工和创造,将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思想情感转化为具体、生动、可感的艺术形象,将自己的审美意识物态化为艺术作品。艺术活动作为人类的一项特殊的实践活动,它的反映对象在本质上是不依赖于艺术家的意识感觉而存在的,它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现实是它的唯一源泉,在此我们必须坚持生活实践第一性、艺术第二性的立场。从总体上讲,艺术设计活动一般可以分为体验活动、构思活动和传达活动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当中,都少不了艺术家的实践。在体验活动阶段,需要艺术家仔细地观察生活,深切地感受生活,认真地思考生活。艺术家如果不深入社会生活观察体验、亲身实践,就无法获取最准确、真实的资料,也就无法创作出惊人作品。以俄国的著名画家列宾为例,如果列宾没有对劳苦大众真实生活的深刻观察和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传世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在构思活动阶段,要求艺术家在深入观察、思考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加以选择、加工、提炼、组合,并融会艺术家的想象、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形成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这一过程当中也包含了艺术家复杂的实践活动,因为人的思想构思活动同样也属于实践活动,而且在构思阶段当中,人的主体性显得尤为重要。最后一个阶段——传达活动。传达活动指艺术家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艺术媒介,运用艺术技巧和艺术手法,将自己在设计创作构思活动中形成的审美意象物态化,成为可供其他人欣赏的设计作品和艺术形象。这种传达需要的物质材料,需要的技巧,需要融入的生命和心灵等,都需要艺术家在实践中去实现,从而完成从构思到艺术作品的蜕变,发挥艺术作品在社会生活中特有的功能和作用。所以,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和社会实践是我们进行艺术设计创作的基础和最基本的条件,脱离了这些基本条件,设计出来的作品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艺术设计应有的魅力,更无法成为传世的经典之作。(二)艺术活动中的主体。在我们人类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们一再地注意到了实践在艺术活动中的重要性,但也不能忽略在艺术活动中作为创作主体的人所具有的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创作者的主体能动性在实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从而将我们常人和艺术家区别开来,也正是因为有了主体能动性的存在和发挥才有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设计作品。艺术活动中的主体是指设计者(艺术家)。设计创作中的主体性发挥是创作主体用全部的生理和心理机制自觉地发挥能动作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最终创造出带有鲜明主体特征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在艺术创作活动的三个过程中,实践起到了根本性的作用,但一件艺术设计品的独特个性和创新却少不了艺术家在实践活动中主体能动性的积极发挥。实际上,在这三个阶段当中都或多或少地穿插了设计者的想象、思考、情感等主体性的因素。尤其是在艺术设计的构思阶段,设计者的主体性发挥,基于客观世界和实际生活的丰富想象和创意也是艺术作品获得赞赏的主要原因。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发挥主体性设计出更多更好的艺术作品,将这个结论与艺术设计活动中的服装设计活动联系起来也是一样的。(三)实践观与服装设计。服装设计作为诸多艺术设计活动中的一个具体种类,也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艺术体验、艺术构思与艺术表达的统一体。同样,在服装设计当中,设计创作的实践活动也是必不可少的,设计者要依靠深入服装市场和消费群体考察来获取大量真实的社会素材和资料作为设计的依据。给设计者以无穷的灵感。可以说离开了现存的物质世界,离开了对这些物质的观察和思考,即使设计者有再好的想象力也是徒劳。只有在设计者勇于积极实践考察拥有丰富的设计积淀的前提和基础上进行设计,并最终成形,才能算是服装设计者完成了她的职业使命和责任(如图1)。设计师如果没有对服装市场真实情况的调查研究,对服装消费者审美倾向的大致把握以及对于整个服装流行趋势的准确预测,就不可能设计出市场需要的服装来,而这一切的取得都要依靠设计者在切身的体验实践中去积累、选择、总结。实践对服装设计者至关重要。服装设计过程中对于素材的积累考察,对于构思的完成以及传达的方式的确定和完善,还有思想倾向、风格的确定等,都需要设计者在设计的实践活动中积极去发掘、去超越,去检验。另一方面,服装设计作为一种艺术设计活动,尤其是作为一种以审美和外观取胜、注重视觉印象的设计活动,服装的设计构思、创新也是至关重要的。服装设计的创新性源于设计者的主体性和创造性,所以我们要重视情感、幻想和想象等主观因素在设计中的能动作用。每一件优秀的服装设计作品,总是在反映客观实际、满足人们需求的基础上凝聚着设计者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审美情感,带有设计者个人的主观色彩与艺术追求,体现出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作风格和艺术个性。可以说在服装设计创作中,客观世界和我们在设计时所进行的实践活动只能作为我们进行设计创作的素材和基础,不能直接构成服装设计作品,就算可以创造出作品,那也一定是平庸的服饰。设计中简单、直观地反映客体,没有主体能动性的发挥,设计的作品便会如没有生命活力的花草枯萎蔫黄,只有加入创新元素才能引人注目(如图2)。对自然界的花草虫鱼、高山流水、历史古迹,文艺领域的绘画雕塑、舞蹈音乐以及民族风情等各个方面的实践体验都可实践调查研究对于服装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师克里斯汀•迪奥的成功可以充分证明这一点。在1947年克里斯汀•迪奥设计出了“新面貌”(NewLook)经典的“A”字型裙震惊并征服了全世界,成为了无可置疑的时装设计大师(如图3)。究其成功的原因,首先是他有对残酷战争以及战争压抑气氛下人们制服化的服装穿着的亲身实践体验,从体验中使得他对战后人们对身体解放和对美丽的追求有了深刻认识。其次,他能够在设计活动中较好地发挥和运用主体能动性,使得他将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其他设计师远远地抛开,也使得他本人和他的设计成为经典。
茶文化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创新背景理解
无论是我们对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价值认知不断成熟,还是现代技术发展的推动力等等,都让该设计活动在当前时代背景下,进入了创新发展的新机遇期。1.1大众审美理念的成熟发展:渴求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事实上,审美理念是社会大众认知时展理念成熟化、体系化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为最有效地确保社会大众自身的审美理解和情感体验,在具体实施设计活动时,必须充分注重选择合适的审美素材融入和应用与整个设计过程中。当然,就目前社会大众自身的实际诉求和关注点看,人们的审美理念也出现了新的变化。其一,社会大众的审美认知日益成熟,尤其是更加理性,不在“盲目跟风”。其二,在大众自身的具体审美诉求中,其更加倾向于文化内涵的融入应用表达。在设计机制全面发展的初期,多数设计者自身盲目使用各种流行元素应用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当前越来越多的设计者,更加倾向于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中选择合适的素材内容,应用与设计活动之中,从而满足大众自身的审美诉求。第三,融合已经成为设计活动开展的趋势,在当前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元素被融入其中,比如心理元素、技术元素、文化元素等等,但凡能够有效激发和他提升环境艺术设计品质内涵的元素内容,其实际上都可以被我们具体应用与整个设计体系之中。1.2技术应用的全面提升:助力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设计活动本身就是一种创意思维下的布局与构造,所以,就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开展的本质特点和实际诉求来说,如果想要实现最佳设计效果,就需要充分注重发挥现代技术上的具体应用优势。近些年,智能技术和信息化的告诉发展,以VR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技术,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重要产物和标志,在该技术具体应用过程中,其通过具体利用模拟三维立体空间这一整体优势,从而使得观众自身能够产生亲身入境的感觉,同时这也便于设计者能够在设计方案完成之后,就对设计效果形成感知,因此,在虚拟技术日益更新、日益完善的时代背景下,通过合理使用该技术,创新实施环境艺术设计已经成为不可逆的发展趋势。1.3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环境艺术设计机制创新的“本源”。环境艺术设计从表面上看是一种设计活动,从本质上看,这实际上是一种基于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下的具体创造,尤其是其中所传递和表达的更重要的是一种设计思维和文化认知。尤其是该设计活动最终是能够为观众带来视觉认知和实际感受的综合活动,所以如何才能更好发挥传统文化应用优势的关键前提下,通过合理利用具体的艺术思维前提下,通过选择合适的设计材料,从而在优化设计布局的关键前提下,实现整个设计活动的最佳效果。
2传统民间茶文化的具体内涵分析
客观地看,我国民间茶文化的内涵是层次化、多样化的,其中既包含了能够具体应用与设计活动的素材内容,同时也具有着优化设计理念的整体内涵,尤其是其中所表达的规律,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和文化潜质,从而使得整个设计活动在满足大众诉求的本质前提下,实现对民间茶文化的有效应用。民族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的融合,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发展。就当前时代看,科技更新速度大大提升,东西文化理念之间的交流与碰撞进一步加剧,可以说,如今已经进入到文化多元深度融合的重要时代,所以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具体研究传统民间茶文化元素在整个环境艺术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具体影响和综合应用价值,从而在理性认识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递与创新。民间茶文化是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涵,其中所诠释和表达的,不只是成熟的文化体系,同时也是对大众生活习惯和习俗的融入与表达。当然,结合我国民间茶文化体系内涵看,其中更多是一种大众文化,无论是该文化体系所包含的元素内容,还是其中所具体传递和承载的理念,都充满了大众色彩,这也使得其能够被具体应用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之中。
3传统民间茶文化与环境艺术设计活动的融合可能性分析
从当前时代背景看,文化与艺术之间的全面融合,不仅仅是当前时代中最为重要的特色,同时更是我们应用传统文化资源,优化环境艺术设计活动机制的关键所在。所以,总的来说,在该设计时,如果我们能够选择融入合适的文化元素内容,那么其中所能够具体实现的,将不仅是设计元素丰富,更是设计活动的品质化提升。所以设计者自身必须注重加强传统文化元素,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活动中的具体运用效果,并且确保发挥和实现其理想的价值作用。当然,如果能够对传统民间茶文化进行合理化改造,并且使其应用于具体的设计活动之中,其事实上,将为该文化体系的传承与诠释,提供了合适的载体。不仅如此,当前人们对设计活动的理解也更加全面,比如关于生态理念的认知与应用,从而使得该设计活动具体实施时,需要将具体的生态环境融入其中,通过丰富诠释设计新意和价值内涵,实现设计活动的本质效果。
茶元素融入艺术设计初探
摘要:事实上,做好艺术设计活动,必须充分注重构建合适、多元化的设计模式,特别是整个茶元素与艺术设计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不仅提升了设计活动的具体效果,同时也为茶元素的具体应用和合理传承,提供了切合实际的发展空间。本文拟从茶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入手,结合艺术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通过具体分析茶元素与艺术设计的融入可行性,从而全面探究融入茶元素诠释艺术设计风格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茶元素;艺术设计风格;文化理念;审美内涵;风格创新
艺术设计活动是一种基于文化内涵为底蕴的审美创意与创新活动,就传统的设计活动开展状况看,其中存在的重要问题和不足在于其中未能融入人文内涵和艺术审美特征,从而限制了整个艺术设计活动的理想效果。客观地看,艺术设计风格的诠释与表达,所向我们反映的是一种成熟的人文理念和价值思维,这就为茶元素的合理融入提供了系统化的可能。
1茶元素的具体内涵分析
茶文化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理念,为当前我们更好开展多种设计活动,提供了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在当前整个文化融合的过程中,茶元素的生态内涵,有效丰富了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理念和元素应用。这是设计价值提升的基础,也是实现艺术设计活动全面创新的核心。茶元素的基础是一种生活元素,茶元素是围绕社会大众整体饮茶生活习惯所具体形成的元素体系,正是因为茶元素是一种稳定的元素内容,其中在向我们展示其生态内涵的基础上,合理全面的表达了成熟的文化内涵,从而为当前我们开展系统化的艺术设计活动的具体开展,提供重要支撑。客观来说,茶文化的基础源自与茶相关的自然内涵。特别是从整个茶文化体系发展创新角度看,在茶文化体系不断发展与交流过程中,赋予了茶元素体系更为深厚的内容。所以,总的来说,茶文化中所彰显的精神和价值,都是茶元素的价值得以全面展现的关键与本质所在。当然在当前整个时代背景下,利用传统元素时,不仅要具体挖掘这些资源中所具有的优势,也要选择合适载体。
2艺术设计活动的实施诉求
乡村美学元素对陶瓷艺术设计的影响
陶艺是一门源于乡村生态的古老艺术,在现代工艺与人类审美推动下,陶瓷艺术呈现出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因此,以传统乡村美学元素为基础,积极创新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将培养学生创造出内涵更加丰富、形象更加立体的陶瓷艺术作品。本文结合《现代陶艺教学》一书,分析当前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索传统乡村美学元素对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的作用与影响,以期为当前利用传统乡村美学元素创新陶瓷艺术设计教学体系提供有效借鉴。
由何炳钦编著,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的《现代陶艺教学》,主要以现代陶艺教学活动为研究对象,从理论研究、技术标准、材料设备和设计技巧等多个角度对如何做好现代陶艺设计活动进行了全面论述。特别是该书尽管立足“现代教学”,但其中仍然介绍了我国传统陶艺技术的应用状况,赋予了该书深厚的文化特色。该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结构合理,衔接性强
该书注重论述结构的合理性与衔接性,各个章节之间相互衔接,有助于读者对现代陶艺设计形成全面、合理认识。特别是该书理论部分论述严谨,并且极为深刻,从内在规律视角揭示了陶艺装饰技法的核心环节,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外现代优秀的陶艺作品进行了专业赏析。当前多数高校相继开设了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活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受现代文化影响较深,当前陶瓷艺术设计教学出现了“工业化”思维和“范式化”理念,多数学生对陶瓷艺术设计缺乏独有的审美内涵与创新力,影响了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成效。二是多数陶瓷设计教学没有从文化视角进行论述,影响了陶瓷艺术设计教学的文化内涵。陶瓷不同于一般商品,陶瓷艺术设计的核心是文化,随着文化交流融合不断加深,只有引导学生从文化符号角度理解陶瓷艺术,才能赋予该设计活动应有的生命力。
二、论述全面,内容完整
该书通过分析现代陶艺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深度剖析其内在关联性,实现从整体到细节、从宏观理论到微观应用的完整、全面论述。该书图文并茂,通过系统论述现代陶艺的装饰方式、煅烧技巧和方法,全面介绍了现代陶艺创作所需要的材料、设备和方法,丰富了读者对现代陶艺设计活动的理解与认识。借鉴该书观点,可以看到在当前利用传统乡村美学元素,开展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时,能够产生以下影响:第一,将传统乡村美学元素与陶瓷艺术设计教学深度融合,既为当前全面推进陶瓷造型设计形态升级、优化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持,也为陶瓷造型艺术设计教学发展、升级提供了新的合理方向。传统乡村美学元素是极具特色的民间审美形态,其中所诠释的绿色、生态美学理念,极大丰富了学生的审美认知,是当前全面提升陶瓷艺术设计水平的重要动力来源。第二,通过将智慧技术与传统乡村美学元素的开发、利用活动深度融合,优化陶瓷艺术设计教习机制,全面提升陶瓷设计艺术水平,改善陶瓷艺术设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传统乡村美学元素的内涵形成全方位理解,进而使传统乡村美学理念创造更大价值。传统乡村美学元素历经长期发展,已成为当前影响陶瓷艺术设计的重要文化内涵,也是推动陶瓷艺术设计水平全面提升的关键动力。
传统文化艺术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国,艺术活动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与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深远且弥长。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将中国文字这一独特艺术进行分析,借助于对其代表性的特征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探究,进而完成对民族文化、民族审美意识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艺术;文字图案;文化创新
在艺术活动的设计中,没有什么元素是能够做到稳定不变的,每一种艺术元素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设计活动中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将会让设计成果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借鉴与运用的时候,又需要做到创新发展,即是将传统与创新进行结合,它们二者应当是设计活动两个进行方面,是共生,共存。传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所结的果,创新是设计师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这样的经验之果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火花,二者为新生事物的产生而服务,而结合。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篆刻、书法以及建筑装饰四个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的体现出发,来进行阐述与探究:
一、绘画元素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画是其主要的表现类型之一。所以,在对艺术美学进行表现的时候,中国文化往往会使用现墨来进行表现,这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创作活动的艺术特征体现,这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其民族性的独特所在。水墨画的创作需要使用毛笔、砚台以及宣纸这些工具。同时,具有丰富笔墨变化的趣味特征,也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在画家韩美林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艺术品,都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进行表现,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地对西方美学进行表现,以此来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地进一步开展。在这个设计与创造过程,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所需的写实、写意、工笔、抽象等创作方式进行结合,促使整个作品的内在意蕴能够得以体现。比如,在为2008年北京申奥所设计的会徽来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所实现的现代创造活动,其通过对“盘长”这一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特征进行表现,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现,这些绘画表现组成了中国元素(中国结),它的寓意在于表现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就会徽的结构特征来说,它仿若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带着动感的动作,几笔简单的线条,显得和谐且富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书法元素的表现
我国消费结构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审美能力情感社会关系劳动的对象化微观的单个劳动心理满足感配合
[论文摘要]生存就是现实,因此把现实与审美的理想对立起来实际上是一种违背设计美学常识的见解。而设计师的任务,则是改变现实顺应潮流,引导创构理想。作为社会消费结构中人与世界的一种精神关系,审美活动具有现实性的特征。审美活动着眼于现实的人生,寻求理想的实现和幸福愿望的达成,从中提升和超越自我。我们不得不承认主体精神性的理想是在现实关系中生成的,几乎表现在等同于现实活动,是一种消费水平理想化、艺术化的活动,与现实活动没有距离。这种活动不但植根于自然生命的深处,以生命意识为基础贯通自然与社会消费,而且又在此基础上反映出社会化的情感对整个世界消费结构的精神需要。对于大众而言这种关系形式上不但涉及功利,而且暗含着功利的强度,它以现实消费水平关系为基础,之后才超越了现实及其约束,走向心灵中理想与自由的境界。在此基础之上设计的审美活动让主体的心灵从现实关系中获得一种超越。
一、依靠受众自身实现审美活动
消费设计作品与理念一经传出就不可改变,能否产生审美作用,其决定因素就在受众。设计作品只是提供了设计审美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就要依赖受众身上应具备的条件。条件之一,是受众要阅历丰富、人情练达,这样他就会对消费结构事件中美的信息十分敏感,容易在内心激起活动。但仅仅只是阅历和人情还不够,只能达到一种不可名状的愉悦和激动,最多只能算是审美活动中的感性认识。那么,受众还应具备的条件之二,是要具有在掌握大量艺术作品基础上形成的艺术美修养,这样才能把设计接受中的情感活动很清晰地和艺术审美范畴联系起来,使设计审美真正到位。
对于人的艺术修养在审美活动中的决定作用,马克思曾做过这样的表述:“只有音乐才引起人的音乐感觉:对于非音乐的耳朵,最美的音乐也没有意义……社会人的感觉和非社会人的感觉是不同的。只有凭着从对象上展开的人的本质的丰富性,才能部分地第一次产生着人的主观感受的丰富性:欣赏音乐的耳朵,感受到形式美的眼睛──简单地说,能够从事人的享受和把自己作为人的本质力量来肯定的各种感觉。”
二、受众感受设计的指导意义
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与改革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加大了对文化艺术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了艺术课程,旨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养。在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应尽快改革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模式,探讨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通过学以致用的方式来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现状;改革;途径
由于我国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起步较晚,相比于西方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在多元化潮流背景中,我国应关注文化艺术的培养,促进艺术设计学院的发展。高校艺术设计主要包括环境设计、视觉设计等。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养提出了更多要求,学校应基于时代背景培养更多的艺术人才。
一、当前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
(一)培养目标不明确。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旨在培养艺术创造、制作等专业人才,学校需要将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相融合,使学生在基础知识达标的情况下具有创新能力。近年来,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环境中,某些学习对学生的培养还停滞于依据专业理论与技术培养上,并未高度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学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仅仅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只是关注学生的书面成绩。评判学生的优秀标准还停留在考勤、期末成绩等方面,忽视学生的专业能力、创新意识培养,因此,某些高校艺术设计人才综合素养不高。(二)招生制度不科学。高校关注艺术设计人才招生力度,从很大程度上加快了设计学院学生增长。通过分析艺术设计专业招生情况发现,多数院校过于关注学生的专业艺术课程,譬如美术、体育等,不关注文化课程的成绩,只是需要达标即可。在招生制度的影响下,某些高中成绩不佳的学生选择艺术课程,而忽略了对文化课程的学习,导致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管理不当,应加强改革力度。(三)课程设置守旧。由于高校艺术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专业较强,同时必须具备实用性特征。就当前来看,高校课程设置具有滞后性,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同时不符合时展的理念。就教学方法来看,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对于课程设置来看,某些教师运用专业课程和基础课程的学习,依据书本基础理论知识进行讲授,不关注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此外,在当前艺术教育环境中,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包括:讲解知识不够具体,学生难以理解;教学模式单一,缺乏丰富性;实例滞后,难以反映当今艺术形态等。人文化教学属于新课程背景下的关键词,艺术教师必须落实到位,提升课程教学有效性。(四)理论实践联系少。结合时展,高校学生艺术设计课程理念应具备创新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改善不足之处。当前环境中,由于高校艺术课程实践较少。学生接触的实践活动多数停滞于学校,难以在社会上开展实际运用。譬如在视觉设计专业中,学生在企业中根据具体情况讲解设计活动,并非依照提前做好的PPT来完成;在服装设计专业中,学生基于学院内容能理解服装设计的基础理念,但是教师如果不引导学生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学生设计的产品难以获得大众认可。某些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安全问题,而忽略了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高校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改革途径
传统文化艺术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摘要】在中国,艺术活动的创作离不开对传统艺术元素的运用与体现。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影响深远且弥长。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将中国文字这一独特艺术进行分析,借助于对其代表性的特征来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探究,进而完成对民族文化、民族审美意识与现代艺术设计活动之间关系的分析。
【关键词】艺术设计;传统艺术;文字图案;文化创新
在艺术活动的设计中,没有什么元素是能够做到稳定不变的,每一种艺术元素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变化。在设计活动中忽视了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将会让设计成果显得格格不入。同时,在对传统艺术进行借鉴与运用的时候,又需要做到创新发展,即是将传统与创新进行结合,它们二者应当是设计活动两个进行方面,是共生,共存。传统是前人的经验总结所结的果,创新是设计师自身的个人经历与这样的经验之果碰撞之后所产生的火花,二者为新生事物的产生而服务,而结合。在本文中,笔者分别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绘画、篆刻、书法以及建筑装饰四个带有鲜明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统艺术在平面设计活动的体现出发,来进行阐述与探究:
一、绘画元素的表现
在中国的传统绘画艺术中,水墨画是其主要的表现类型之一。所以,在对艺术美学进行表现的时候,中国文化往往会使用现墨来进行表现,这是艺术语言的表现形式,也是创作活动的艺术特征体现,这也是我国绘画艺术其民族性的独特所在。水墨画的创作需要使用毛笔、砚台以及宣纸这些工具。同时,具有丰富笔墨变化的趣味特征,也是东方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在画家韩美林的作品中,我们能够感受到:不管是何种类型的艺术品,都需要对中国的传统民族艺术进行表现,同时,也要在一定程度上地对西方美学进行表现,以此来实现现代艺术设计活动地进一步开展。在这个设计与创造过程,将中国传统水墨绘画中所需的写实、写意、工笔、抽象等创作方式进行结合,促使整个作品的内在意蕴能够得以体现。比如,在为2008年北京申奥所设计的会徽来说,这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借鉴所实现的现代创造活动,其通过对“盘长”这一技术,将中国传统绘画特征进行表现,进而将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表现,这些绘画表现组成了中国元素(中国结),它的寓意在于表现中国人民的友好以及对世界和平的渴望,就会徽的结构特征来说,它仿若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带着动感的动作,几笔简单的线条,显得和谐且富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底蕴。
二、书法元素的表现
龙门农民画茶叶包装设计探索
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实际上传递和表达的重点在于大众生活认知的客观表化,特别是诠释绿色、养生的生活观念,从而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空间。当然,对于目前大众的饮茶诉求看,其中所聚焦点关键点不仅在于产品本身的价格和品质,其对茶叶产品的外在包装也提出了较高诉求。
1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欠缺认知
我们在对当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开展的具体诉求进行全面分析,不难看出:在传统包装设计活动实施过程中,其使用的设计理念中,过于陈旧,从而影响了其包装设计的价值提升和诠释。不仅如此,就目前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的具体实施来说,存在两个极端,具体表现为:一是忽略了包装设计活动的价值所在,无论是具体的包装设计理念,还是包装设计活动的实施方案都相对欠缺。其二是存在“过度”包装与设计的现象不足,这不仅大大提升了茶叶产品的经营成本,同时也与大众的消费诉求和具体趋势之间存在实质性差异。结合当前大众消费诉求看,层次化和差异化,已经发展成为大众生活中极为重要的生活方向。这不仅需要我们结合茶叶产品的基础特征,创新和优化包装设计思维,同时也要结合大众自身的整体性诉求,构建层次化的包装设计思维。但是就目前我们所普遍开展的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状况看,其未能结合这一层次化诉求,构建与之相匹配、相符合的包装设计机制。所以,茶叶产品包装设计缺乏必要的分辨度,这已经成为制约当前茶叶产业结构重塑和层次发展的重要障碍和不足。
2龙门农民画艺术的相关特征认知理解
在我国文化发展历史进程中,绘画艺术有着重要影响力,龙门农民画是其中一项极为重要的代表象征。龙门农民画艺术的人文意境和精神内涵,不仅向我们诠释了该艺术体系的深厚价值,同时也体会到该艺术的创作特质。在当前我们具体理解龙门农民画的艺术内涵和具体应用价值时,不仅需要我们具体认识到其中所展现的丰富内容,同时也应该对此项艺术中所具体诠释的精神理念和艺术风格,形成突出而全面的认知与理解,尤其是需要在当前具体、活跃的龙门农民画应用背景下,选择合适的应用途径和传播载体。龙门农民画艺术是一种源自我国广东地区的传统民俗绘画艺术形式。该艺术的具体创作历程已经有将近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并且在我国各大城市和地区,都经过具体展览,产生了大量优秀代表作品,从而实现了自身影响力的全面提升。龙门农民画也发展成为我国现代民间绘画艺术的重要代表,并且在当前依然发挥着自身和综合重要价值。如果从龙门农民画艺术的产生背景看,其从1972年就已经开始了相关探索,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发展迎来了突飞猛进的重大变化,在这一背景下,大量农民绘画艺术家,以自身独特的理解和艺术表达方式来创作出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墙报和生活题材绘画艺术。随后,该艺术题材内容更为广泛,乡土风貌、民间大众习俗,乃至对“文化”的思考认知等等,都发展成为龙门农民画艺术中的独特风格,并且历经时展,该艺术特征内涵也日益丰富。认真分析该艺术的特点和表现形式,我们看到其中通过吸收传承、借鉴丰富多元化的民间文化和大众艺术,从而形成了这一描绘乡土文化,诠释大众习俗的全新风格绘画艺术。
3茶叶产品包装设计活动创新的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