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9 17:49:09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生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独家原创:护士对孕产妇健康教育护理
摘要: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孕产妇进行科学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可以改善孕产妇因知识缺乏带来的负性情绪和生理需求缺陷。本文通过分析孕产妇的心理特点,对孕产妇做好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有针对性地对孕产妇开展健康教育。
【关键词】孕产妇;健康教育
引言
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可使孕产妇调节好孕产期间的心理,正确对待妊娠、分娩合并症等病情。分娩无论是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都会给孕产妇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紧张甚至恐惧,所以临近分娩时她们自然会更加迫切地了解自己和胎儿的状况、分娩方式以及母子能否平安等情况。分娩后面对新生命的哺乳,一时又处于茫然、不知所措和焦虑的情绪中。对这些问题,如果护士的宣教有误或方法不当,就有可能加重孕产妇及其家属的紧张情绪和误解。本文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几个问题,谈了几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1孕产妇的特点
孕产妇中大多数是需要医护人员帮助其完成生理功能的正常人,但医院的特定环境又会使她们产生陌生感和恐惧感。孕产妇一般已经从不同途径或多或少了解了一些有关妊娠、分娩的信息,其中有正确的,也有错误的。而错误的观念纠正起来往往比灌输新的正确的知识要困难得多。如夏天在分娩后,有的产妇产后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这样极易造成产后中暑。分娩不仅仅是产妇的事,它还牵动着整个家庭。家属对孕产妇的态度和处理,对孕产妇的情绪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对孕产妇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对家属也应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
党校年度工作情况小结
今年是建党61周年,县委党校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指导,学习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贯彻中央、省委、市委、县委关于党校工作的系列指示精神,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推进党校事业的全面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一、取得的工作成绩
(一)综合楼的扫尾工程通过校领导的积极努力、协调、完善了相关手续,于3月正式投入使用,目前教师职工已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办公。
(二)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成绩
1、干训处: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
毕业论文致谢词2
毕业论文致谢
致谢:
感谢我的导师XXX教授,他们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中的榜样;他们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
感谢XX、XX、XXX等同学对我的帮助和指点。没有他们的帮助和提供资料对于我一个对网络知识一窍不通的人来说要想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学习到网络知识并完成毕业论文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
尤其感谢XX同学在非常时期,我不能去实验室的情况下通过网络指点我的学习。她可好了。她的QQ号码是XXXXX56大家要加他为好友呀。她经常在,只不过隐身了,大家要和他说话,烦死她。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毕业论文致谢词11
毕业论文致谢
各种致谢词之最
最没完没了的致谢词
首先我要感谢爸爸在一个腥风血雨的夜晚,将几千万的兄弟姊妹派遣到妈妈体内,然后也要感谢其它精子与我一同冒险犯难,当然更要感谢那一个卵子最后接受了我,在十个月后还要感谢开着「档公啊车」的出租车司机载我们全家去医院,并且感谢那一个实习医生颤抖着手,把我从妈妈体内夹出来,当然也要感谢那一个漂亮的护士姊姊拍了我屁股几下,然后感谢……
最有种的致谢词
我谁都不要感谢,这种论文也会过,TMD是哪一个老师批的!
医学信息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探讨
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来自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问题,培养学生调查研究、检索和阅读文献资料、综合分析、设计和计算、试验研究、数据处理、计算机应用、绘图等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接触社会,引导他们向实践学习;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认真刻苦的工作作风。如何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作为医学信息从业者的工作氛围,调动学生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和主观能动性,我校整合了多样化资源,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校医联动,校企联动,紧靠专业背景
我校针对医学信息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一般要求选择与本专业领域有关的医疗软件的设计、维护,主要针对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疗软件、网络应用、信息安全、大数据分析处理等。我校有多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近20年来与全国及上海市的30余家高等级医院,如瑞金医院、中山医院、华山医院、华东医院、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新华医院、第六人民医院、龙华医院、岳阳医院、儿科医院、第五人民医院、东方医院、闵行区中心医院,以及和行业内健康信息知名企业,如卫宁健康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东软集团、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锐捷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等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这些医院和企业每年都迫切需要健康大数据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实习生和毕业生。
二、以竞赛带动,联动科创活动引导课题方向
各类竞赛的制度、原则、考题等都在引导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一定不仅要夯实专业知识,更要培养与动手能力相结合,着重于应用能力和技能的提高。在竞赛这个“指挥棒”下,我校毕业设计教师及时转变了教学观念,主动适应就业岗位及职业技能的要求,倡导敢于创新,培养创新能力。根据“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我校连续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系列科技学术竞赛、“RoboCup机器人大赛中国公开赛”、学校大学生创新课题、学院健康创新创业实践等,组织和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在教师的指导下创新医学信息技能。例如,在毕业设计选题“医疗健康信息分析研究”、“基于物联网和数据融合的健康相关活动识别系统研究”中,教师就将科创活动内容作为毕业设计的选题,指导教师严格要求,优秀的毕业论文可以作为一份详尽的“技术手册”。这样,在科研创新活动中,学生有了参与科研的经历,学会了查阅文献,学会了实验方案的制订,完成了实验方案和实验报告等。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团队工作,最重要的是培养了其创新意识,创新人才经过实战锻炼学到了很多知识,毕业设计质量也随之有了提高。
三、定期开放实验室,引导学生参与科研项目
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管理分析
1ISO15189总则
ISO15189是《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的简称,它是国际标准化组织为了标准化、规范化医学实验室的建设,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而颁布的指南文件;ISO15189不仅是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的依据,更是指导实验室提高质量、改善管理的教材范本,ISO15189的核心是“质量”和“能力”[4],质量主要指参照一定的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保证实验的精确性、准确性、可溯源性;能力是指达到上述质量要求的各种要素的有机组合,包括工作人员、仪器设备、完善的检测系统、工作环境、生物安全、信息化管理等。其中人员是构成实验室的最基本要素[5-6],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关键因素,他们既是实验室相关制度的执行者,也是环境、设施和设备的维护者;进修医生是各基层医院的骨干,其技术水平的提高,能有效促进各基层医院的发展,因此加强进修医生的管理可以推动各基层医院微生物实验室的发展。对进修医生的管理主要从加强师资建设和进修医生管理两方面着手。
2教师管理
传统检验科人员构成和知识结构存在较大差异,主要表现为人员学历参差不齐,知识结构断层[7],不能紧跟检验医学发展的步伐。而医院检验科作为医科大学的教学基地,培养高水平的毕业生是ISO15189的要求。因此,科室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即要求新进职工同工作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取长补短,并参加本院和全国组织的优秀教师讲课比赛,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科室还提供了多种继续教育和学习的机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会议,了解本专业前沿技术,积极参与检验新项目的开展和科研项目的申请,完善知识结构。通过这些措施,培养了一支专业基础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科研思维和教学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完善了检验医学人才梯队建设。
3进修医生管理
我院作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主要针对各地州、市、县等基层医院进修医生。而进修是专业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重要阶段,是将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密切结合的过程,主要包括思维方式、工作态度、责任心等多方面,最主要的是发现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院医学检验科作为云南省首个通过ISO15189认证的教学医院,有必要参照ISO15189质量管理体系和要求去管理进修医生,以培养其良好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水平。具体有以下内容。3.1加强进修医生档案管理2012年我院检验科通过ISO15189认证,经过六年多的发展,促进了检验医学国际化发展,实验室人员管理也更加规范化,同时进修医生也逐年递增,为了提高进修医生的教学质量,将ISO15189管理理念普及到每一位检验工作者,完善实习生档案管理细则,提高实习档案的利用价值[8-9]。进修医生档案不仅包括传统的个人信息,还应纳入一些能反映进修单位管理制度和个人进修表现的内容,因此本科室制定了进修考勤制度、轮转安排计划、优秀骨干进修医生评选制度,并将各专业组培训及考核记录、论文完成计划、进修结业鉴定、指导教师寄语等内容纳入个人进修档案管理,从而同步提高本科室的教学质量和进修医生的专业水平,为进修医生在基层单位工作发挥最大的作用奠定基础。3.2定期组织培训学习针对检验科新进进修医生,ISO15189要求统一进行入科前培训和生物安全学习并考核,教学秘书会根据进修医生的轮转计划制定相应的学纲,并严格按照大纲要求进行教学和考核;另外,ISO15189要求对实验室人员、设施和环境条件、实验室试剂耗材以及标本接收、检验到报告审核发放都做出了明确规定,作为微生物试验室的进修医生,有责任明确ISO15189的各项核心准则,注重实验室“人、机、料、环、法”各个环节的衔接,加强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其临床实践能力。各专业组根据进修医生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小范围的理论学习,以巩固理论知识,强化实践能力;同时科室还会组织骨干教师进行相关检验知识的讲座,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目前已有研究表明通过培训提高检验人员专业能力成效显著[10],特别是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大大增强。3.3进行问题式教学(PBL)要求进修医生熟悉并掌握微生物专业标准操作手册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药敏试验执行标准,开展对疑难病例的讨论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每两周进行“争论会”,定期修改“教学工作方案”,建立“纸条题库”并不断更新,同时注重进修医生的反馈,改变了传统的以授课为基础的单向教学方法,充分发挥进修医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参与性[11]。3.4进行立体化教学立体化教学即在现代先进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教师可以分析、提取、重组、综合有关因素,把重要的信息多方位、多层次、多角度地展示给学生,启发式地传授知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掌握知识[12]。微生物专业组定期利用互联网直播CARSS“培微计划”进行学习,学习完毕后进行交流和讨论,使专业水平得到较大提高。3.5进修医生每周记录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进修医生进入微生物室的第一天每人发一张记录表,包括学习计划表和检测项目等,每周记录学习内容和学习体会,指定教师每周写出评语和整改意见以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该表留在科室内由技术主管审核,在进修结束前一周写出具体整改意见,在与进修医生交流的基础上,上交科室的技术主管保留备案。3.6同批进修医生之间进行人员比对进修医生之间进行微生物涂片革兰染色和抗酸染色等的人员比对;微生物培养后培养物的观察判读的人员比对和结果报告等的人员比对。使进修医生能用相同标准进行微生物的检测和报告,减少人为的误差。3.7实行一对一导师带教制传统的带教制度责任不明确,即每个进修医生没有指定的带教老师,导致其培养方式只注重机械的实验操作,不能深入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的质量控制,更没有机会了解新的生物技术,缺乏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不能满足ISO15189中的能力要求。因此,我们参照ISO15189中的人员要求管理进修医生,通过实行一对一导师带教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个性化和专业性指导,加强对实验室管理制度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并定期向导师汇报学习情况,以提高专业水准。同时导师还具体指导进修医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撰写,要求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以此初步培养进修医生的科研能力,为今后开展科研工作奠定基础,提升进修医生的综合能力,以满足未来检验医学的发展需求[13]。3.8撰写和参照《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临床微生物检验专业共培养进修医生63名,每名进修医生均撰写论文,并且有约50%论文在国内正式刊物上发表。3.9组织结业鉴定进修结束后,需考核进修医生在进修期间对本组专业知识和相应质量管理要求的掌握程度,考核通过者准予出科;进修结束后,我们会根据进修医生的出勤率、日常工作态度、职业操守、专业考核成绩、导师评价、进修医生相互推荐以及自我鉴定评选出本年度优秀骨干进修医师,以示鼓励;同时要求进修医生对本科室的管理提出改进建议。
教师培养论文:当代小学教师职前培养
本文作者:王智秋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
能力培养是小学教师教育的重点
(一)基本理念“全过程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是指学生在校学习四年不间断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教师专业精神、教师专业知识和教师专业能力为指向,通过课上课下相结合,校内校外相结合,学生个体、团队和学校组织相结合,大学与小学合作等多种形式,展开系列化的能力培养过程。当今,能力这一概念无论在其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它的理解。就广度而言,能力已并非简单地指“教学技能”环节,而是指在大学人才培养的全部过程中贯穿能力形成的理念,通过课内外各个环节,全面构建完整的能力培养体系;就深度而言,能力也不能狭义地理解为具体操作层面的职业技能传授过程或课堂教学理论的形象解说与应用,而是既强调人在实践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强调个体的独有才能和心理差异,也强调情感体验乃至无意识潜能对于理智认识的启发和引导作用,以形成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能力。教师要能像医生一样思考,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批判和决策,使自己获得专业成长与能力的提升,从而能够在今后漫长的职业生涯中应对复杂多变的教学情境。因此,能力的培养必须贯穿于教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二)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形成教育智慧教育实践是养成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的关键环节,开展教育实践要体现广泛性、多样性和层次性。一是广泛性。为践行公平教育的理念,首都师范大学将原来在城区优质校六周的实习调整为4+6模式,即4周在远郊区县农村校实习(大学三年级下学期),6周在城区优质校实习(大学四年级上学期)。4+6模式的实习能使学生对城乡基础教育有更全面的了解,获得更多的教育体验,从而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就业能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有能力面对城乡不同的学生群体,施教自如。二是多样性。在教育实践进程中,首师大初教院坚持课内课外相结合,学院组织的实践与学生个体(社团)相结合,教育教学实践与社会实践、科研实践相结合等。此外,首师大初教院还开展音乐舞蹈艺术实践、美术野外写生、野外科学考察等活动。三是层次性。教育见习、教育实习、教育研习,每个层次的要求不同、目标不同。2011年,首师大初教院在原有城区74所基地校的基础上又建设了54所远郊区县小学基地校并正式挂牌。另设有23个社会实践基地、艺术实践基地和野外科学考察基地。目前,学院各类实践基地已达151个,覆盖北京城乡各区县。(三)开放教学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小学教育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其人才培养要面向教育实际。为此,首师大初教院先后建成物理、化学、生物探究活动实验室,小学科技制作车模、船模、航模实验室,机器人设计制作实验室,电脑美术制作工作室,工艺、美术制作室,小学电教摄像、电视编导实验室,小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研究实验室,英语语言学习实验室等25个实验室。在这些实验室工作的经历,让学生获得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毕业生工作后受到一线小学的高度认可。2010年,学院学生代表队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荣获一等奖。与此同时,在2010年北京市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篆刻一等奖、书法一等奖5项。2011年,在北京市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中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在北京市大学生化学竞赛中荣获三等奖。2012年,还有学生获北京市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四)设立导师制,培养学生的教育研究能力具有教育研究能力是时展对小学教师的要求,教育研究能力也是小学教师实现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他们成长为研究型、专家型教师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为此,首师大初教院在北京市教改项目《小学教育专业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模式探索》研究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本科生教育研究能力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培养内容上,学院确立如下培养重点,即培养学生关注小学教育现象、研究小学教育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实用的小学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形成用教育研究态度与方法解决小学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通过课程教学、科研活动以及毕业论文等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在做中学,使其不断加深和修正对教育研究的理解和掌握。在培养途径上,学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调整课程设置,采取“123”的课程模块;整体设计,形成适合小学教育研究能力培养的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第二,在一系列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中不同程度地开展培养大学生教育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活动,形成在教师教育类课程与教学中培养大学生教育研究意识与能力的模式。第三,在教育实习中关注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一是将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培养列为教育实习的内容之一;二是将毕业论文写作与教育实习结合。第四,将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训练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提高毕业论文与科研课题研究的质量,完善培养大学生教育研究能力的管理制度。第五,成立由教授领衔的“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学术指导委员会”,由其负责对学生科研项目的评审和全过程指导。为保障学生科研活动的科学有序展开,学院建立相关制度:从二年级开始,学生可以申报院级学生科研课题,经过专家评审批准立项,提供经费资助;三年级申报校级课题,从院级课题中选拔,给予经费资助;要求四年级每位学生有课题研究的经历,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毕业论文。学院“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学术指导委员会”根据学生项目研究的内容配备一位导师,导师负责对该项目的全程指导。(五)建立“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训基地”能力的培养只靠学院的积极性是不够的,必须调动起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为此,学生自发组织“音韵朗诵社”“墨池书社”“合唱团”“舞蹈队”“《凯风》杂志社”等各类社团,实施“早读我上讲台”工程、学生小教员辅导等。2012年成立的“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实训基地”为学生能力培养搭建新平台,调动学生广泛参与的热情,整个校园一年四季充满着浓厚的教师文化氛围。
“发展性”是小学教师教育的生命力
面对科学文化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儿童世界的不断变化,小学教师更应该把终身学习放在重要位置。小学教师的终身学习主要体现在主动发展的意识和不断反思、制订发展规划的能力。小学教师既是小学教育工作者,又是与小学生、与教育改革以及社会共同成长的学习者。小学教师要了解社会的变革、教育改革与发展,了解不同年代儿童的变化,同时还要把握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动向,跟上教育理论和知识学习的发展步伐,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使学习成为自身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不断追求新知和吸纳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提升教育智慧。在培养小学教师的实践中,小学教师的综合性知识结构特征使得小学教育专业学生要学的课程太多,远远超出了1~2个学科领域,除此以外还有诸多教育学、心理学、艺术类和通识类课程,使学生不堪重负。事实上,“综合性”不等于“大拼盘”,“所学之多”并不等于“所获之多”。为此,首师大初教院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把关注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题研究、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强调“真情境、小问题、高观点”。
基于《标准》的小学教师职前培养要
高校附属医院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探索
1影响临床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
1.1缺乏职业认同感,教师角色意识淡薄。医学生在学校内系统学习医学专业知识,毕业后经住院医师培训成为临床医生,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继续教育都以培养优秀的医务工作者为目的。医学生毕业进入医院工作,面对突然落到肩上的教学任务和需要扮演的临床教师这个角色,他们往往是迷茫的[2]。而医科大学及医学院附属医院往往是本地区综合性医院,患者多,医疗工作负担重,各种考核指标都以医疗工作量为准。而医学教育周期长,很难迅速获得救死扶伤带来的成就感,从而导致具有双重身份的临床教师主观上对自己是医生的职业认同感强,而对教师这一角色意识淡薄,认为治病救人、完成临床医疗工作是本职,而教书育人仅仅是副业,思想上的不重视导致行为上的敷衍。1.2知识结构单一,教育学及人文素质培养缺失。不管是博士还是硕士,临床教师在学校接受的都是医学专业知识、临床技能及科学研究方面的培养,鲜少学习教育学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经过教学技能培训。而且由于医学课业繁重,通识及人文方面的知识往往也欠缺。知识结构单一,教育理论及教学技巧缺乏往往使临床医生虽然医学知识、临床经验丰富,但并不能将其有效传授给学生[3]。面对成长于互联网环境下个性鲜明的新一代学生,传统“满堂灌”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他们对学习的需求。医学人文教育缺失也培养不出“有温度的医生”,更不能推进我国医疗环境和谐健康发展。1.3考核制度、奖惩机制不健全。受医院重视医疗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医院各类绩效考核制度往往以医疗工作量为中心。而同时被看重的科研能力也因易量化、影响医院排名等诸多有利因素成为职称晋升的硬指标。反观教学,虽然大学附属医院对教学基本工作量有要求,但因其难以统筹量化,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等原因最终变成了拼课时、比学分[4]。又因为医院对教学工作未建立切实有效的奖惩机制,临床教学工作变成了“良心活”:课上得好得不到表扬,敷衍了事者也未被责罚,只要不出现严重的教学事故,把课堂时间混完便可。这导致临床教师疏离教学工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学任务难以落实,教学质量更是无法保证。
2提升临床教师教学能力的路径
2.1紧抓青年教师,重视职前教育,建立教学资格准入制度。在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这一进程中,不仅高校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改变,大量青年临床医生也充实到了附属医院,成为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的新生力量。青年临床教师具有积极上进、思维活跃、学历高、学习能力强、探索及接受新鲜事物快等特点[5],而这些特点以及他们新入职的特殊时期正是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培养其教育教学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医学高校及附属医院应高度关注这一群体和这段时期,出台相应政策办法,以教务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科教科等教学核心部门为抓手,从临床教师职业生涯的开始便培养其良好的角色意识和教学责任心,学习教育学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掌握教学技能。此外,高校及医院应当积极合作,建立教学资格准入制度,只有通过相关部门培训并考核通过才可以承担教学任务。这是下文所述系统化培养举措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也是临床教学质量得以提高的先决条件。2.2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培养方式,完成教师身份转变。要确保临床医生认同、接受、胜任其教师身份,思想上重视是前提,教育学知识的学习、教学技能的掌握、人文修养的提高是核心,而这些都需要系统完善的培养内容和丰富多元的培养方法来支撑[6]。2.2.1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建立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设置主题模块,如师德师风、教学规范、人文素养、教学理念与方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测量与评价、教学改革与研究和教学管理等,再将具体的培训课程纳入主题模块之下。如CBL(Case-BasedLearning)、PBL(Problem-BasedLearning)、翻转课堂可归入教学理念与方法模块;形成性评价归入教育测量与评价模块;而教学论文、课题的撰写申报则归入教学改革与研究模块。这样的模块化体系不仅使整个培养计划系统有章法,更便于依照模块配备师资、邀请专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制订个性化培养方案。2.2.2组织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附属医院的临床教师非高校内的专职教师,医疗工作繁重,所以教学相关培训活动的形式应根据他们的时间和不同的教学模块、学习主题而多元化。如邀请国内外一线专家对教育趋势、政策及最新理念进行解读,可以以专家报告形式进行,这样覆盖面广,宣传力度大,具有很好的引领作用。而教学方法、现代教育技术等模块比较适合开展教学观摩或工作坊模式,临床教师边学边练,亲自上手或直接走进教室体验真实的课堂,会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师德师风和人文素养模块的相关培训则应采用教学沙龙或午餐会这种气氛较为轻松的形式,更有助于临床教师接受。2.2.3开展导师制一对一指导教学不管是青年教师还是年轻医生,他们的成长过程都离不开高年资教师、医生的指导和帮扶。但想让青年临床教师迅速成长起来,简单的“传帮带”方式无法满足其学习需求。应在高校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医院相关部门的配合下,为每一位青年临床教师选择一位医德师德高尚、专业较为匹配、热爱教学且教学能力强的高年资临床教师作为其教学导师。这样一来,青年临床教师在遇到教学相关问题的时候,知道找谁请教学习;而高年资临床教师有了导师的身份之后,也会增强责任感,积极认真指导年轻人。此外,青年教师对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技术的接受和掌握能力优于高年资教师,因此高年资教师在指点青年教师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进步,从而实现教学相长。2.2.4结合基础与临床,形成教学相长闭环临床教师通常负责的都是高年级学生的医学课程,虽然这些课程的重点来自他们所掌握的临床知识,但是基础医学部分内容是临床课程的重要基础,每一位临床教师在上课之前都需要带着学生进行复习回顾。而基础医学教师也需要临床案例来激发学生兴趣。因此,教师教学发展部门应多提供机会和平台让临床教师与基础医学教师沟通交流,相互学习,这对他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此外,临床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他们的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也能有所提高。教师不仅要对本学科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更需要了解学科前沿的学术动态,用临床经验和科研成果教学,教学不断促进学习,从而形成有效提升自身发展的闭环。医学和教育都是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在临床教师身上,二者相辅相成,彼此成就。2.3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完善奖惩制度。构建系统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是提高临床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和最有效方式。这需要附属医院和高校教务部门共同努力。高校应在分析临床教师教学岗位的前提下,根据教学工作量、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3个维度制订标准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原则,不仅有定量分析也应有定性分析。根据临床教学工作的特殊性,教学工作量不能仅用课时量来认定:实习指导、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修改、科研及社会调查指导、试卷批改、试卷分析、教学相关培训等都应以相应比重计入教学工作量。对于教学质量的评价主体应多元化,包括高年资教学专家、同行督导专家、行政领导及学生等,根据情况,不同的评价主体分别赋予相应权重,争取做到评价全面且公平公正。在评价过程中,对教学工作完成出色、教学质量好的临床教师应给予奖励及公开表扬;而对备课不认真、上课敷衍效果差、未按要求完成教学工作甚至出现教学事故的临床教师,要给予通报批评、扣发津贴甚至取消授课资格的处理[3]。对教学能力的评价应包含两部分:首先是临床教师自身在教学方面撰写的论文、课题、教材,取得的成果及教学比赛获奖。其次是其指导的学生所获得的相关奖项。不管是校方还是医院,在认可临床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成绩的同时,应加大奖励和宣传力度,让临床教师感到在教学上的付出并不只是默默奉献、无人知晓、没有任何回报。此外,高校应和附属医院联合,定期举办教学比赛和教学相关各类评比,这种方式不仅能够以评促建,提升教学质量,还可以挖掘优秀的临床教师,然后将他们重点培养为临床教学骨干。这样既为临床教学工作提供了师资,又可通过大力宣传他们的事迹起到引领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让更多的临床教师愿意投身教学工作。
3结语
临床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投入大却难以很快见效。然而,随着技术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深度学习已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不管是教育行业还是医疗行业都面临着巨大挑战。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不断涌现,各类专业知识获取方式简便,全球人才在同一个平台学习竞争。传统教学法已无法适应新局面,只有在教学上投入、付出、终身学习,完成好临床医生和临床教师的角色任务,才能不被即将到来的人工智能时代淘汰。除强调临床教师自身的觉醒和重视外,附属医院及高等医学院校应相互配合,通力合作,充分发挥科教科、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教务处的作用,促进临床教师教学能力不断发展,从而确保医学教育质量持续提高。
儿科教育医学毕业论文
【摘要】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是儿科医学毕业生成长为合格儿科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在儿科医师成才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在不断地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诸多问题。笔者从国家政策、基地建设、师资建设及学员自身不同视角进行深入剖析,并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形成儿科人才培养的高效可持续机制提供思路。
【关键词】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根据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颁布的《毕业后医学教育全球标准》,毕业后医学教育被定义为医生在完成基础医学教育以后实施的,以训练独立工作能力为目标的,导师指导下的教育阶段。包括注册前培训、职业/专业培训、专科医师和亚专科医师培训,以及其他正规的培训项目,在完成正规的毕业后教育以后,授予学位、证明或证书。我国将毕业后医学教育分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形式[1]。
1毕业后医学教育发展的政策背景
我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起步较晚,制度化、规范化的开展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期。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2013年,国家卫健委等7部门印发《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标志着我国探索近百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开始正式建立。其中,文件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内涵、招收对象、培训模式、培训体系、培训基地等作出了一系列顶层设计。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医教协同进一步推进医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特别提出要保障住院医师培训期间待遇,积极扩大全科、儿科等紧缺专业培训规模,探索建立培训招收计划与临床岗位需求紧密衔接的匹配机制等。可以看出,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深入和开展,毕业后医学教育事业已进入新的“改革时期”。
2儿科毕业后医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动物科学系实践教学特色的探讨
我院是一所综合型的应用型院校,坚持以最大限度满足经济建设的需求为最高办学准则,以社会评价作为办学水平高低,以服务经济贡献社会作为我院自身发展的根本动力。动物科学系作为农科院系,如何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紧跟时代变化的步伐,办出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是一个十分紧迫而现实的课题。本文根据动物科学系几年来的实践教学的基本状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必要可行的设想,以探讨具有我院自身风格和特色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实践教学在动物科学各专业中的地位
实践教学是整个教育过程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人才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与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的重要意义。动物科学系的各个专业与农学门类诸专业相似,均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型专业,毕业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成为新世纪谋职就业的重要必备条件。培养这种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即实践教学环节。只有通过实践教学,才能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模式,也是动物科学系办学重要特色之一。
(一)、实践教学在动物检疫专业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学生必须通过实验课、技能课、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专业劳动课以及社会实践等增加感性知识,提高实际操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作能力。例如,学生在毕业实习时必须到动物检疫站、所,参加实地的畜禽及产品的检疫检验工作,才能获得上岗资格。
(二)、实践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理论联系实际的必要途径。对于动物科学专业必须要求学生深入畜牧生产实践活动,掌握各种动物饲养管理方法和畜禽日粮的科学配方,才能有效的组织畜牧生产和动物食品安全,确保人类的健康。
(三)、动物医学更需要实践教学。学生只有在实践教学中锻炼自己的操作技能,熟练医学临床上的各种诊疗动物疾病的技术,才能有效地运用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确保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医生个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