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5 08:43: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音乐教学理论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论研究
近年来,随着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增多,用人单位供需关系的变化,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如何教?如何学?教学理论体系如何完善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内外发表有诸多关于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论的研究文章(著),人们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研究方式、方法去探索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理论的相关问题。如果单就钢琴演奏专业方向来说,无论是钢琴教学的体系建设,还是钢琴理论指导实践,钢琴作品积累,人才培养模式等都有一定的完善。但就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实际状况分析,明确培养目标,将音乐表演专业的钢琴教学体系与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论有机融合,以需求为导向,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优秀音乐人才成为各大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焦点。本文是对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论研究,着重探讨研究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理论。文章从对当前教学现状入手,通过调研分析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存在那些问题;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多元化;教学内容与培养目标是否适合;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一重多辅”等章节,论述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论如何能引导和培养学生尽快适应社会需求,以较完善的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让钢琴——音乐教育专业必备工具发挥出更大潜能,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出高水平人才。
一、目前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围绕这一课题,我们首先从毕业生的调研入手,发现多数学生在学校读书期间的专业课学习优秀,对钢琴演奏技术有较全面的把握。即便如此,在短时间内还是适应不了中小学、文化管站的工作要求。仔细分析原因,对于即将从事音乐教育钢琴专业的教师来说,光是钢琴弹奏得好是不够的,中小学和文化管站的音乐教育工作更多的需要教师的整体音乐素质和职业能力。我们又进一步对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的学习情况;教材的选用情况;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教师的基本教学情况;以及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的内容、方式、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调查梳理,从中查找原因。经过梳理反馈的信息看出,在学校里学的诸多知识与实际工作需求有相当一段距离,学生们不能从院校毕业后就轻松地投入到新的工作当中,更不能发挥音乐课程应该起到的启发心智、引领教学的作用。学生们普遍需要有一至两年的时间去充实教学所需后,才能逐渐适应工作。目前我国高等院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大部分采用的是以专业主干课为主的教学模式,根据招收学生的条件、特点、选择及学生们的专业优势,侧重专业方向的教学重心。有的学生钢琴演奏的好,就会将学习重心放在钢琴演奏上,有的学生嗓子较好,就重点以演唱训练为主去发展,其结果造成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强。例如:中小学和文化管站开展的小型民族乐团、小型管弦乐团、铜管乐队等系列音乐活动,不仅要求音乐教师有学习乐团指挥,了解乐团的种类、形式,还要掌握乐团的相关理论知识,演奏方法,小型作品配器的技能,需要音乐教师具备综合知识储备,甚至包括组织、调动、协调各方的能力。这就要求高等音乐教育钢琴专业的学生,不仅可以作为单科教学教师,也要具有全方位的把控教育教学的能力,只有这样才算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另一方面,从高等艺术院校音乐教育培养时代所需合格人才的角度出发,我们大胆设想,音乐教育钢琴专业在课程设置;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选用教材与学习侧重点;教学计划实施应该与社会用人需求相匹配等。
二、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多元化发展
多元化,横向可以理解为不同的国家、地域所产生的音乐文化,纵向可以理解为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体系等。在国家的音乐教育发展中,高等教育是培养国家音乐栋梁的源头。那么作为高等音乐教育就应该建立这种多元文化概念,了解学习不同音乐体系的东西,理解多元的共享与共存。从横向来看,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在不同的国家都存在,因为国家的发展都离不开教育,他是国家传承与发展的基石。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是人们直接能触摸到的获得快乐方式与幸福的桥梁。而从纵向来看,每一个国家、地区都有其自己区域色彩的音乐文化。尊重各国各个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是文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进步的体现。高等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不仅需要尊重这些文化,而且还要了解、学习、甚至是把握一些不同的音乐特点,例如:对不同民族、特色乐器的节奏特点,旋律走向等的学习了解,当教师只有厚积薄发,工作中才能如鱼得水。我国国家课程标准中提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在强调弘扬民族音乐文化的同时,还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珍视人类文化遗产,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音乐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文化发展,多元文化有机的结合,才会使人类的文明推向前进。高等教育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应该如何去设置课程,多元的教学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达到怎样的程度,是了解,还是掌握,这些都需要建立相应的指标体系。这样我们学生的学习才有的放矢,才能适应未来教学工作的需要。
三、培养目标明确教学理论内容适合
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应用尝试
【摘要】奥尔夫教学理论倡导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借助多种形式,诸如节奏朗诵、拍手跺脚、音乐游戏等学生的乐感加以培养。将奥尔夫教学理论引入农村小学音乐教学之中,不仅可以实现教师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还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的活动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那么,我们要如何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应用奥尔夫教学理论呢?这是本文论述的重点所在。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学;奥尔夫教学理论;应用方法
就我当前所在的农村小学,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于农村,由于家庭所提供的学习条件是有限的,大部分学生在入学之前所接触到的歌曲是有限的。而且,农村家庭也很少像城市家庭那样为孩子报艺术班。这就使得尽管学生对音乐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是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加上,在传统的教学理论的影响下,农村音乐教师往往采取演练的方式机械引导学生演唱曲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与新课改的要求是相违背的。而奥尔夫教学理论作为当前世界上最大的音乐体系之一,其中所包含的理念、方法等充分地展现了素质教育、学生自主学习以及对学生创造力开发的基本要求。对此,要想有效地提升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我们可以将奥尔夫教学理念应用其中。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奥尔夫教学理论倡导教育首要的目的是实现育人。也就是说,在音乐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的素质,音乐素养加以培养。纵观我们所使用的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其中所包含的内容是简单移动,且容易为小学生所接受的。教材作为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载体,我们需要立足教材特点,借助多样化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在以人为本理念的驱使下,往往会立足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结合教材内容,将奥尔夫体系的多项训练引入教学之中,并利用游戏活动渗透教学内容,借此在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使学生在自主参与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技能等。以《火车来了》这一内容教学为例,在课堂导入环节,我借助律动方式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情境:首先,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托马斯和他的朋友们》该乐曲。在主题乐曲的播放中向学生介绍火车站来了一个老朋友———托马斯。托马斯很有礼貌,在见到我们的时候主动拍手问好:XXXX|X-|(伙伴你们好)。根据介绍我鼓励学生向托马斯问好。在问好之后,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托马斯来到我们这的原因,原来是新铁路通行了,快乐的小火车来了,愉快的人们唱起了波尔卡。如此情境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还自然而然地引入了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2.降低难度,节奏先导
艺术学理论的教学与学科发展
进入1990年代中叶后,我国的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随着教育产业化,各个高校开始扩大招生,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使艺术学生的招生数量大增。80年代至90年代,我国又新建一批艺术学院,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在原专科学校的基础上成立全日制本科学院,上海大学建立美术学院,湖北艺术学院分开为武汉音乐学院和湖北美术学院,此外,几乎所有的有一定规模的师范大学和师范学院都恢复和增设艺术学院、或音乐学院、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与此同时,综合大学也看到艺术学学科发展的光明前景及艺术学生报名人员踊跃和收费较高的经济效益,纷纷开办艺术学院。90年代成为中国艺术教育飞速发展的第二个高峰。90年代以来,以北京地区为例,综合大学与理工商农林矿等大学纷纷增办艺术学院。如北京大学在原艺术系基础上成立艺术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增设新媒体艺术学院,北京理工大学设立艺术与设计学院,北京林业大学最近成立艺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设计珠宝艺术学院、中央财经大学设立艺术与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徐悲鸿艺术学院,现改为艺术学院,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和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邮电学院、北京商学院等,均设立了艺术设计学院,此外,还有北京服装学院等,由于社会经济、商业、工业、广告、信息新媒体、建筑等的发展,对设计人才空前需要,各大学看准这一机遇,纷纷以设计为切入点,开始组成艺术学院。所以,中国的第二次艺术教育高潮,是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而设计艺术正是连接艺术与社会经济的桥梁,所以各个综合大学以艺术设计为切入点建立艺术学院就是合乎逻辑的事情。北京其他艺术院校也在发展。中央美术学院每年招生一千多人,在原来造型艺术基础上,又新建了建筑学院、设计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99年底合并到清华大学,清华大学建立研究型大学的统一要求,使清华美学院成为全国唯一没有扩大本科招生的艺术学院,现本科招生的数量每年仍控制在二百四十人左右,分为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信息艺术设计、工业产品造型设计、陶瓷艺术设计、金属工艺设计、服装艺术设计及绘画艺术、雕塑艺术、艺术史论等专业。清华美院一方面发挥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设计艺术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在美术学方面也加快步伐发展,建立了绘画系和雕塑系。
在搞好本科教学的同时,特别注重博士生、博士后及硕士生的培养。清华要求本科生与硕博生的比例是1比1。清华美院美术学原二级学科2003年建立博士点,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当代艺术研究及公共艺术研究等方向招收博士研究生,以张仃、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包林、陈辉、刘临等教授为导师,在全国率先招收绘画艺术创作与研究的博士生,培养了绘画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2000年,清华首先由张仃、吴冠中、袁运甫、杜大恺、刘巨德、陈丹青等教授开始招收“绘画博士”时,当时曾引起非议和讨论,并受到有关兄弟院校的反对,现经过十多年的博士生招生培养,已毕业约50名绘画博士研究生,他们分别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厦门大学等单位工作,在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清华建立起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复合型博士生培养的教学机制,而原反对清华招收绘画博士生的单位也开始招收绘画博士生。现有中央美院、中国美院、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艺术学院等单位均在绘画博士招生与培养方面积累了经验,适应了社会文化与高等教育发展对高层次绘画创作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人才的需求。清华近年又以李象群教授和许正龙教授为首,开始招收与培养雕塑艺术创作与雕塑理论相结合的博士生的新的尝试。与此同时,清华美院自2003年建立美术学博士点后,在美术历史与理论研究方向招收和培养博士生。2004年国家批准清华设计艺术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招收和培养了近五十名艺术学博士后人员,开展艺术学相关课题的科研工作,取得了相应的科研成果。
2011年,经国家批准,艺术学由原来文学门类下属的一级学科上升为和文学门类并列的艺术学门类,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艺术学门类下属美术学、设计学、音乐舞蹈学、影视戏剧学及艺术学理论五个一级学科。这次学科升级和调整,为艺术学各部门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艺术学各部门及艺术学理论如何发展,取得新的创造性成果,也面临新的挑战。特别是艺术学理论作为一级学科,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出现,对于艺术学理论一级学科各个层面,如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与科研及学科建设方面还有诸多工作要做。我国在民国时期兴办艺术学院,以美术和音乐为主,主要培养美术与音乐创作人才及师范教育人才,如上海美专、北京艺专、国立杭州艺专,都主要培养国画、西洋画、雕塑等创作人才及美术师范教育人才,均没有设理论专业。但为各专业开设有中国美术史(或中国绘画史)、西洋美术史(或西洋绘画史)、及艺术概论、美学等主要艺术史论方面的理论基础课。有的综合大学哲学系偶尔也开设艺术理论或称艺术学课程,如南京的中央大学宗白华先生在哲学系开设过艺术学的基本原理课程。新中国成立后,在民国时期艺术学院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艺术学院,仍以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创作与表演为主要教学任务,直到1957年,中央美院才成立第一个美术史系,开始招收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1983年,中央工艺美院成立艺术史论系,开始招收工艺美术史论方面的本科生。中央音乐学院开始招收音乐学方面的本科生。“”结束后,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当时艺术类硕士研究生招生,创作与理论研究两个方面均同时进行,而在艺术博士生招生和博士点审批方面,主要是理论方向,如美术史论、音乐学等,改革开放以来培养的硕士、博士生,现已在高校和研究机构,文化教育部门发挥重要作用。目前的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以上的学科发展基础,这使我们艺术学理论学科有了良好的学科根基。无论是美术史论、音乐史论本科生招生培养,还是美术学、音乐学、设计艺术学等学科的硕士、博士生培养工作,都为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的教学、人才培养和学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国的文学学科和哲学学科有深厚的历史传统。民国时期的综合大学都设有文学系和哲学系。新中国的综合大学,文学和哲学都是人文社科的主要系科。我国古代的诗论、文论有丰富的文献资料,且诗、书、画常常联系在一起加以研究,所以诗文理论和书画理论呈现出互补互证的状况,如南朝齐梁时期有钟嵘的《诗品》,谢赫的《画品》、庾肩吾的《书品》,诗书画三品同时出现,相映生辉,这说明我国古代的书画理论和文学理论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文学理论常常用“文艺理论”加以代替。在中国文学一级学科中,现在所设的二级学科“文艺学”,在1950年代至80年代,我们都称为“文艺理论”,即使现在的“文艺学”,也没有称“文学学”或“文学理论”,而是将“艺”包括进来,称为“文艺学”,这个名称说明,无论是“文艺理论”还是“文艺学”,在研究文学理论时,都是注重对艺术理论的关照。反过来,我们的艺术学理论研究也要关注文艺学或文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在我国文艺理论或文艺学研究已有很好的基础和丰硕的成果,常常在文学艺术思潮与理论的研究中,文学理论处于前卫状态,他们在观念、思想、方法上常走在前面,值得艺术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加以借鉴。所以艺术学学科虽然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但不要绝对分开,借鉴文学理论的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对艺术学学科建设是大有益处的。况且诸如戏剧戏曲理论、电影电视艺术理论,都是文学学科和艺术学学科共同关注和研究的对象。所以在中国文学理论和艺术学理论的联系,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存在,我们要续接历史而不是割断历史。
艺术学和哲学美学的关系亦很密切。西方的美学学科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但仍从属于哲学。后来德国美学家马克斯•德索想将艺术学从美学中分离出来,单独建立艺术学,但艺术学和美学哲学仍割不断。黑格尔曾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哲学要研究人的思维和意识精神活动,主要有三大块,一是认识论;二是宗教论;三是艺术论。艺术是人的精神创造活动,是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往往大哲学家也是艺术学家。而美学更要研究艺术创造与艺术鉴赏和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艺术是人类和自然审美关系及人的审美理想的最高表现,美学如果不研究艺术,其领地就所剩无几了。所以朱光潜先生要求不通一艺莫谈美。北大几位美学大家对艺术都有深入研究和深刻的思想。宗白华、邓以蛰对中国书画艺术的空间意境和审美形式有精辟见解,朱光潜认为其代表作不是《文艺心理学》和《西方美学史》,而是《诗论》,宗白华、邓以蛰的学生刘纲纪结合中国书画来研究中国美学史,著有《谢赫六法论》、《书法美学简化》、《书法美》、《文征明》、《黄慎》、《龚贤》等书画研究专著。他们能从哲学与美学的高度来审视艺术学问题,提高艺术学的理论思维能力。在我国,艺术学学科和美学学科虽然没有直接联系,但是在美学研究中也离不开对艺术问题的研究。我国综合大学哲学系及社会科学院的哲学研究所,或文学系中,往往都设有美学教研室或美学研究室,从事美学研究有一大批学者,他们对中外美学史及艺术理论的研究均有可观的成果。因此,我们从事艺术学理论的同仁应加强同哲学美学学科的联系,以期在哲学美学思维方法、思想观念上,借鉴其研究成果来发展艺术学理论学科。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艺术学学科发展过程中,和西方航海扩展相伴,西方的一些科学家、人类学家、民俗学、社会学家与艺术学家,对一些新发现岛屿上的土著民以及南太平洋、非洲的原住民进行科学考察与人类学调查的同时,对这些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也进行了考察,他们运用了人类学、民俗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考察了土著民族的艺术活动和艺术作品,取得一些艺术学研究成果,诸如德国学者格罗塞的《艺术的起源》、法国学者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艺术学在十九世纪后期的发展,正是靠艺术社会学、艺术心理学和艺术人类学来推动的。所以今天我们的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应考虑交叉学科对本学科发展的作用,注重运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以及历史学等学科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学的研究,开拓艺术学的研究新领域。我国当代艺术学家张道一先生就十分重视将民间艺术研究同艺术学理论的研究结合起来,取得突出成果。他的博士、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教授在民间艺术学研究和民间美术收集整理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果,出版了《民艺学论纲》等多部专著,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还建立了民间美术博物馆,这都为艺术学理论研究作出实质性的贡献。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分析
摘要:本文在研究中以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构建为核心,从教学理念、课程体系以及教学体系等方面入手,构建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为民族声乐教学实践提供指导意义,保证教学质量,并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教学理念;构建
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较长,在长期发展中形成博大精深的内容体系,属于我国重要的民族文化意识。随着现代化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促进民族声乐结构体系的进一步完善,通过特有音质音色和发声技术,获得很多人的关注和喜爱。民族声乐的发展对民族声乐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据当前教学形势和教学现状,构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体系,指导民族声乐教学实践,使得民族声乐教学存在坚固的思想基础,进而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综合水平。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探究民族声乐教学体系理论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民族声乐教学的现代化理念
构建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理念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强化民族音乐文化的自主学习意识,而科学性、系统性为民族声乐教学理论的核心,需要认真而客观的了解传统,形成现实参考体系,进而实现我国民族声乐教学理论框架的构建。(一)颠覆性理念。在现代化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颠覆传统的教学理念,改变通过“三种唱法”来界定其中区别和通过发声状态区别三种唱法的思想。在颠覆性理念下,师生秉持着创新的思想,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将教学重点落在引导学生修饰训练声音上,由浅入深的培养学生的演唱能力和艺术素养,使得学生可以自由流畅的演唱,声音优美而动听,完成教学目标。与此同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实际情况,尊重并发展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因材施教,不断探索针对性的训练方式。从本质上看,颠覆理念也是一种重塑,即为教师理念的重塑,让民族声乐教学并不满足于一种唱法或是发声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创新,帮助各种年龄和嗓音条件学生的学习,转变教学的思维观念,促进声乐教学实践的创新发展。(二)民族文化理念。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遵循民族文化理念,就是依托于本民族声乐艺术文化开展实际教学工作,发挥出民族文化的育人价值,提高民族声乐教学的民族性和文化性,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我国民族声乐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就有了声乐教学理论的记载,就如《史记•师乙篇》中提到的“故歌者,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倨中矩,句中钓,累累乎端如贯珠。”要求演唱者气息要流畅运用,使得歌唱呈现“如线贯珠”的效果。而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存在教歌的方法,如“夫教歌者,先呼出而出之,其声及清徵者,乃教之。一曰:教歌者先揆以法,疾呼中宫,徐呼中徵,疾不中宫,徐不中徵,不可谓教。”要求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基本条件进行教学,传授正确而针对性的呼吸方式和歌唱方法。(三)借鉴优化理念。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人的发音器官结构相同,在民族声乐教学中的声音训练中,可以借鉴“西洋唱法”的精华之处,这主要是以为“西洋唱法”具备极强的科学性、严格性和系统性,成为全世界争相学习的唱法。针对嗓音训练与声音美学而言,“西洋唱法”中的方法值得学习,在实际演唱中,和中国声乐艺术有很大的共同点,包含大量洪亮而结实的声音,由于我国北方民族具备奔放、豪爽、粗狂的性格特点,正好和“西洋唱法”的风格吻合,利用特有音质进行音乐表达。对此,在民族声乐教学中,要遵循借鉴优化理念,借鉴“西洋唱法”,促进中西结合,进而实现我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总之,在借鉴优化道路上,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学生声音特征进行训练和教学,实施因材施教措施,吸收“西洋唱法”中有效的训练方法,并把优美嗓音应用到各个风格的作品延长中,通过“中西结合”发声体系的构建,满足各种风格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要求。
二、民族声乐教学的课程建设
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探讨
摘要:在小学教学中,为了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佳,同时充分发扬和实践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一般都比较注重在小学课堂上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对于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尤其如此,小学音乐课堂因为其显著的特点,也更加注重师生互动的效果与频率。必须强调和指出,小学音乐的基础知识对于夯实学生音乐功底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没有一个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小学生的音乐底子就打得薄,不利于今后的长远发展,而为了追求教学的效果性与保障小学生音乐知识的系统性,我们针对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特点和师生互动的基本实践,从而提出在教授小学音乐基础知识环节上如何达到师生互动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小学音乐;基础知识;师生互动
一、音乐基础知识环节师生互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互动的切入点起到引导作用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任课教师尤其要注意到如果想要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那么在教学的一开始阶段就要为学生设计一节课堂的良好的课堂切入点,俗话说就是互动的“引子”,有了互动的良好引子,那么接下来的互动过程及互动结果也一定会是令人满意的,所以这个切入点设计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着师生互动的效果及小学生们的学习进度。良好的互动切入切入点应该建立在以下几个基础上:第一,任课教师内心熟知学生知识的学习情况,并能够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课堂切入方式。比如任课教师可以在回顾之前的学习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们设计互动的切入点,但一定要注意,这样的切入点的设计必须起到衔接前、后知识的作用,唯有这样的设计方案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第二,切入点的设计要综合同学们的学习兴趣点以及同学们的学习难点。互动切入点的设计之所以考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乃是为了保证学生与教师互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不太愿意与老师配合自己并不感性趣的课堂互动的,之所以要结合学生的学习难点,是因为,难点往往是学生们不能理解或者不能全部理解的知识点,而这些知识点又往往是在考试中经常碰到或者是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只有在结合小学生兴趣点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学生能把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到手,才能起到师生互动的良好效果。第三,尽管课堂师生互动一点要考虑学生的意见以及结合学生的兴趣,但这一做法并不是绝对的。这是因为教师是最知道知识的内在规律的,也是最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师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把互动课堂的切入点设计得更加科学、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这样的切入点才是具有实践价值和实践意义的互动课堂的切入点。
(二)知识的基础性起统领作用
现代教育理论下钢琴课堂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钢琴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理论的架构是个大的命题,本文将提纲挈领地就钢琴教学的现代观念、钢琴教学系统论研究的方法与实施、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方面进行论述和研究,既把握重心,又不失学术性、理论性和系统性。
关键词:理论研究;钢琴教学;系统论;学科交融
钢琴教学,是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融为一体的音乐教育活动,人们一直都在探讨着钢琴教学领域中的演奏技术训练问题,很少有人关注现代教育理论对中国当代钢琴教学的影响,这里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系统地梳理与分析。教学改革不能脱离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教学改革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才培养方案。从学科概论的视角,对本课程所涉及领域的内容,方法,成就等作相应的了解,构建扎实的专业基础,通过具体课程目标的设立进而推进教学改革。
一、钢琴教学系统论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音乐院校教育教学也在不断通过改革和创新来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水平。钢琴课程是高校艺术教育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并不能有效提高钢琴专业课程的质量,因此,有待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进行改进和创新。比如微课教学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手段被运用于教育教学中,实践证明,通过改进教学手段能够解决教学内容中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习钢琴的积极性。以期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来不断提升钢琴专业的教学水平。由于钢琴教学过程所涉及的领域广、层次多,所以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从理论上高度地概括总结出钢琴教学中的问题和特点,用系统论的科学方法建立结构与功能完善的、适应培养专门钢琴演奏和钢琴教育人才的钢琴教学理论。从多个角度揭示了钢琴教学的特性和教学的各种动态关系,改变传统的逻辑思辨,并由此探索出科学的教学原理和规律,以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系统论是钢琴教学研究的基本理论构架,它可以使钢琴教学的理论得以综合多学科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从抽象到具体、自上而下、有层次、有秩序、全方位、多视角地依次展开,从形而上的、哲学的、思辨的观点和方法到具体的、形象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从历史的、文化的、音乐学美学的发展脉络到现代的、科学的、心理学解剖学的最新成果,从理论的、抽象的、教育学思维学的理论框架到系统论、方法论的研究方法,依照从理论源于实践和理论指导实践的操作方法,分层次地逐步展开,深入探讨钢琴教学中最复杂、最困难、最深层次的问题和解决方法。总之,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力求以严谨的、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在总结归纳理论陈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理论观点,以多年来在教学中进行实验性教学实践的实例辅佐,从理论与实践中寻找一个契合点。
二、注重与其他学科理论的交叉融合
青年声乐教师基本素质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青年声乐教师;声乐演唱水平;声乐理论水平
论文摘要:声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是他们却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提高青年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两方面来谈如何加强青年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声乐人才。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师队伍新老的自然交替,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青年教师成为了教育战线的跨世纪的主力军。而声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逐渐呈现出这样的局面,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年声乐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他们大多满腔热情,劲头十足,可他们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面对一系列问题,经常急躁,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因此,把青年声乐教师的现在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加强青年声乐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了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
现在在国内各级院校任职的青年声乐教师,大多数是刚从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从个人演唱水平上讲,他们都是全国各地众多考生中挑选出的优秀者,并且已经经过了至少四年的专业训练,因此都应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然而教师本身具有了较高的演唱水平就能标志着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合格的声乐人才,也就是,声乐教师的工作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别人掌握声乐这门演唱艺术,让别人能唱出美妙的声音。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声乐教师仅仅本身具备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应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及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等。而这些除个人演唱水平以外的综合性素质,恰恰正是我们的青年声乐教师在自身学习声乐时,教师没有直接传授的东西。因此,我们青年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声乐教师,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还得需要在很多的方面下一番功夫。今天,我们着重谈一下“青年声乐教师应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为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其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也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两者都具备时才有可能教交出合格的声乐学生。而且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知识和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青年声乐教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声乐演唱水平
记得沈湘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有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1]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上任何人想不通过艰苦地、不间断地学习就使自己的声乐水平永远保持在某一平稳高度,其实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的应用
长期以来,我们强调在声乐教学中实践性的训练作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声音条件来进行指导,通过不断地示范演唱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这样的教学方式虽有效果,但是教学效率却明显不足,甚至有的学生从感觉上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式,却无法将其表达出来,在遇到同类问题的时候却不能融会贯通。由此可见,在声乐教学中,还应当从理论与实践的交互中来实现教学的全面展开,它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理论体系。贺星的《声乐教学艺术论》(2013年5月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即是从声乐教学的规律和理论建构出发,找到当前声乐教育的发展不足之处,在中外的声乐教育历史经验中建构和完善更科学化、艺术化的声乐教学理论,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声乐教学实践,培养更专业化的优秀声乐人才。《声乐教学艺术论》分为上、中、下三编。上编集中于声乐人才的认识论和选才论,包括从九型人格理论观照下的声乐人才考察,提出了声音条件、音乐素质、恒心毅力等多种条件要素。中编是教论,从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师的教学设计方面来论述现代教学的相关理论基础。下编是学论,从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方面来论述现代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总的来说,这本书逻辑鲜明地论述了声乐教学中的规律性理论,引导声乐教师以更加理论化、专业化和科学化的方式去开展声乐教学活动,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培养更专业的声乐人才。
一、声乐教学理论中技法和情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融合
在声乐教学中,技法和情感是两种唱法,它们互相不矛盾,但在教学中往往有所偏重。从发声的科学性技术技巧来看,技法会从声乐学生的声音条件、生理机能出发以更科学的声乐教学方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声乐的演唱技巧。但有一些过于强调技法的教学理论则很容易将学生引导到错误的方向,忽视了歌曲的自由风格和情感表达,丧失了声乐作品中的文化意义和情感效果,无法起到情感共鸣的声乐表演效果。从情感的表达方式来看,强调情感的声乐教学理论则更多地将声乐语言、文化底蕴、故事内涵和音乐风格集中在一起,形成富有感染力的声乐风格,但同样,过于强调情感和风格,又会导致声乐教学活动不够专业化、系统化,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效率不高,在高深的描述中找不到重点,学习进度陷入瓶颈。因此在声乐教学理论中,我们要强调技法、风格和情感在实践中的应用和完美融合,让声乐的教学和训练在专业化的同时,也不遗忘其艺术性和情感表达的一面。
二、声乐教学理论的教师主体论和学生主体论
在实践中的应用与融合在《声乐教学艺术论》中,编者将声乐教学的“教”与“学”进行论述,分别向我们展示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论述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论述。在以教师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中,编者强调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思想,只有具有专业的声乐教学素养和开放多元的教学思想,才能够更好地针对学生的声乐基础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并不被个人的声乐思维所束缚,引导学生能够以更个性化和艺术化的方式进入到声乐教学中去,提高自身的艺术感受力和表达力。在以学生为主体的声乐教学理论中,编者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在积极主动地尝试和训练中提高自身的声乐水平,结合自身的特色和创新思维来作出与众不同的尝试,只有这样才能在声乐艺术道路中作出成绩来。
三、声乐教学理论在实践应用和融合中的难点
声乐教师素质论文
论文关键词:青年声乐教师;声乐演唱水平;声乐理论水平
论文摘要:声乐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越来越多,可是他们却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文章主要围绕“提高青年声乐教师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两方面来谈如何加强青年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优秀声乐人才。
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在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才资源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基础。一个拥有持续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才资源的国家,才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而人才资源的开发在于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在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随着教师队伍新老的自然交替,青年教师的群体越来越大,青年教师成为了教育战线的跨世纪的主力军。而声乐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同样逐渐呈现出这样的局面,随着声乐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青年声乐教师的数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青年声乐教师参加工作不久,他们大多满腔热情,劲头十足,可他们自身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经验,对实际情况了解不够,面对一系列问题,经常急躁,焦虑不安,无所适从。因此,把青年声乐教师的现在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加强青年声乐教师的素质修养和能力水平的提高,已经逐渐成为了声乐教师队伍建设刻不容缓的首要工作。
现在在国内各级院校任职的青年声乐教师,大多数是刚从高等师范院校声乐专业毕业的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从个人演唱水平上讲,他们都是全国各地众多考生中挑选出的优秀者,并且已经经过了至少四年的专业训练,因此都应具备一定的演唱实力。然而教师本身具有了较高的演唱水平就能标志着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了吗?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作为一名声乐教师,他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大量合格的声乐人才,也就是,声乐教师的工作是通过自己的劳动让别人掌握声乐这门演唱艺术,让别人能唱出美妙的声音。而要做好这项工作,声乐教师仅仅本身具备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其实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教师应具备较深的理论功底,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敏锐的听觉判断能力,对具体问题的具体分析能力,同时也应具备一定的舞台表演经验,以及较全面的文化艺术修养和相关的科学知识等。而这些除个人演唱水平以外的综合性素质,恰恰正是我们的青年声乐教师在自身学习声乐时,教师没有直接传授的东西。因此,我们青年人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声乐教师,真正培养出优秀的声乐人才,还得需要在很多的方面下一番功夫。今天,我们着重谈一下“青年声乐教师应使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为作为一个声乐教师其本身应该具有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同时也应该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只有两者都具备时才有可能教交出合格的声乐学生。而且当今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各种知识和技术都在日新月异地不断更新和发展,因此青年声乐教师不断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水平和声乐理论水平是非常必要的。
一、声乐演唱水平
记得沈湘教授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有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同样不可想象。”[1]可见要做一名合格的声乐教师,其本身能长期保持较高的声乐演唱水平,这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上任何人想不通过艰苦地、不间断地学习就使自己的声乐水平永远保持在某一平稳高度,其实是很难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的。
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知识结构探讨
1声乐专业知识的重要性
在音乐教育专业中,衡量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的标准之一,就是声乐专业知识。声乐专业知识同时也是教师对学生教授的重要知识之一。一般情况下,声乐教学也不仅仅是声乐专业知识,当然还包括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声乐专业知识不仅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声乐理论知识,还有一定的歌曲分析处理能力,最后拥有声乐示范演唱能力。声乐专业知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声乐知识是完成歌唱练习的基础,尤其是声乐理论知识。因为声乐理论知识是歌唱练习的科学依据。因此,要想让学生系统、科学地完成练习,就必须要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其次,声乐专业知识的另一重要的方面就是示范演唱能力。示范演唱能力也是声乐音乐教育中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一正确的歌唱方法,才能够将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风格等,表达出来。尤其是通过运用正确的声乐技能,最终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总之,声乐专业知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完成音乐完美演绎的基础。下文将一一做出解释。
2声乐教学理论与演唱表演技能
首先,音乐教育专业的声乐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声乐教学理论,然后配合演唱表演技能。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演唱表演技能是学生必须具有的知识,也是决定学生能否完成演唱的重要因素。但是声乐教学理论却是必不可少的。因为,理论基础是一切实践的基础。在很多情况下,很多教师和学生会忽视理论基础的重要性。在学习的一开始,就进行演唱,往往事倍功半。因此,要首先明确,声乐教学的理论知识,能够将声乐练习当中所遇到的问题进行一个详细的解答,在理论上让音乐教育专业声乐知识结构的设想文/赵晶霞音乐教育中专业声乐的知识结构,是决定教师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内容。因此,在声乐教学中,必须加以重视。本文主要是阐释了声乐专业知识的重要性,提出必须加强声乐教学理论与演唱表演技能,学习艺术美学知识,练就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也要加强声乐相关领域知识和能力。
3艺术美学知识
音乐的演绎,实际上不仅仅是简单地声音的传达。更多的需要表现出演唱者对于歌曲本身的理解,以及情感的表达。可以说,音乐艺术是一种神圣、奇妙、综合的艺术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声乐作品通常与文学、戏曲、诗歌、历史等其它艺术门类有着重要的联系。因为,作为声乐演唱者,首先在演唱之前,就必须要了解音乐作品所产生的艺术背景,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演唱者必须要在平时有着大量的积累,还要在特定的时刻去查阅大量的资料。从而深刻地了解作品的内涵。这样才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作品演绎得更加完美。因此,除了基础理论和演唱技能之外,具备丰富的艺术美学知识,是保证演唱者更进一步的基础。这些艺术美学知识,不仅需要在学科上进行分类学习。还要在不同艺术风格来进行学习,因为声乐作品有着不同的音乐风格。这些不同的声乐作品风格,就要运用科学的发声来具体表现作品的风格。因此,必须要对各种风格有所了解,才能够更好地演绎。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音乐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