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03:12:2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婴幼儿护理知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教育局完善早期教育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局、公司、区级国家机关、代管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性服务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的融合
摘要:二孩政策催生了诸如育婴师等新兴职业,其发展前景广阔。本着中职教育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原则,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儿科护理学教学与育婴师培训相融合,使护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学;育婴师;培训
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就意味着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迎来二胎潮,“二胎经济”逐渐显现,在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一些新职业,如育婴师、营养师、早教师等。由于目前我国母婴护理还未形成连续服务体系,使得从医院到家庭的过渡过程中,母婴护理出现服务缺口,因此育婴师等专业人员的社会需求逐渐增大。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中职卫校可以利用自身医学院校优势,将学科教学与职业培训相融合,不但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掌握一项实用技能,还能使学生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机会。
1育婴师职业现状及给中职护生带来的发展机遇
育婴师是指对0~3岁婴幼儿进行生活照料、日常生活保健与护理、教育,辅助家庭完成科学育儿工作的人员[1]。育婴师的主要职责是育人,不同于保姆和保育员,其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全面掌握0~3岁婴儿的生理、心理生长发育相关专业知识,清楚不同年龄段婴儿的言行、思维和情感方式,懂得与婴儿相处和沟通的技巧,能够适时开发婴儿潜能。目前社会上从事育婴工作的人员文化素养普遍较低,大多数只接受过短期培训,缺乏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尚未达到行业标准,这就使得该行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为迫切。中职护生通过在校系统学习,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和护理专业知识以及相关职业道德,若从事育婴工作,将会获得早教机构和家庭的青睐。故护生可以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增强育婴师职业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
2我校中职护生对育婴师职业的认可程度
人口早期教育整治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局、公司、区级国家机关、代管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性服务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局完善早期教育部署意见
各街道办事处、局、公司、区级国家机关、代管单位:
为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大力普及婴幼儿抚养和家庭教育的科学知识,开展婴幼儿早期教育”,全面落实市委《实施意见》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按照市人口计生委的要求,结合我区几年来人口早期教育的实践经验,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开展人口早期教育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先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人口素质、实施人才兴国战略的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我区人口早期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决定》和市委《实施意见》,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立足基层、面向家庭,以发挥人口计生部门优势和整合社会力量为主导,坚持公益性服务与产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针,科学开发婴幼儿潜在智能,提高母亲及看护人员科学养护孩子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实施方案
(一)育婴师(月嫂)培训工作实施方案
婴幼儿教养工作方案
第一条: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十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家“十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三岁前小儿教养内容和要求》等保育教育法律法规为依据,制订本方案。
第二条:为构建0-6岁一体化教育的完整体系,进一步推进本省学前教育事业的全方位发展,倡导并支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3岁前婴幼儿科学化、系统化的早期教育。目的是:探索0-3岁婴幼儿教养工作的规律;探索0-3岁与3-6岁两个学前年龄段保育教育的有效衔接;提高3岁前婴幼儿教养工作水平和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水平;提高3岁前婴幼儿及家长受指导率。
第三条:教养机构和家庭均应为0-3岁婴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权利,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渗透,关注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婴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第四条:0-3岁婴幼儿基本教养理念为:尊重权利,满足需求;科学养育,教养合一;关注个性,顺应发展;有效回应,培养习惯。
1.尊重权利,满足需求
尊重婴幼儿获得身体、情绪及心理安全的权利。重视婴幼儿的情感关怀,强调以亲为先,以情为主、以爱为魂;满足婴幼儿成长的需求,自我行为方式表达的意愿,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健康愉快地发展。
儿童福利院肺炎防控工作方案
一、卫生管理
(一)落实主体责任。儿童福利院负责人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建立防控制度,组织院内护理人员、医务人员、后勤人员制定应急方案,做好相关人员的信息采集工作。
(二)建立健康监测制度。安排专人对福利院中的工作人员和儿童进行体温监测,每日实行晨检和晚检,体温异常者或有咳嗽、乏力等症状的人员应当及时就医排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三)加强防控知识宣教。用健康提示、张贴宣传画、视频播放等多种方式(不可聚集性学习),加强肺炎防治知识科学宣传普及,引导儿童充分了解肺炎防治知识,学会正确的洗手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四)建立进出人员登记制度。在肺炎流行期间,尽可能减少不必要人员的访视。所有人员进入福利院前进行体温监测,异常者不得入内;减少后勤采购人员等物资采购频次,尽量采取送货上门等方式。
(五)发挥医务室的作用。注意配备相关药物、各类防护用品和消毒物资,如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洗手液、消毒工具、消毒剂等。
小儿手足口病护理健康教育研究
摘要:目的分析持续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资料进行研究,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41例,乙组41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给予持续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观察两组患儿的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依从性。结果乙组的咳嗽、皮疹及溃疡消失的时间均比甲组短,乙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儿手足口病患儿治疗的依从性,尽快改善体征,促进康复。
关键词:持续性护理;健康教育;小儿手足口病护理
小儿手足口病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肠道病毒71型、柯萨奇病毒A16型等引起患儿出现发热、疱疹、食欲不振等症状,不及时给予病情控制容易并发脑膜炎、肺水肿及心肌炎等疾病,威胁患儿健康[1]。临床上目前没有根治手足口病的特效药物,需要配合护理干预减轻患儿病症,提高预后。为此,就持续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在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中的效果研究分析,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82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将所有患儿随机均分成甲组41例,乙组41例,甲组实施常规护理,乙组给予持续性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干预,甲组男20例,女21例,年龄1~8岁,平均(3.89±0.95)岁;乙组男19例,女22例,年龄1~9岁,平均(3.93±0.92)岁,两组资料比较没有差异(P>0.05),可比。1.2护理方法。甲组给予常规基础护理,乙组在甲组基础上给予持续性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干预,①实施健康教育,设置专业知识宣传栏,开设公益讲座邀请家长参加,使家长了解手足口病的发生原因、临床体征、预防对策及护理要点,建议家长定期为患儿清理口腔、皮肤措施;②心理护理,患儿由于疱疹、溃疡等出现疼痛、瘙痒等症状,容易出现哭闹、烦躁等情绪,配合治疗度较低,护理人员应集合患儿性格、年龄特点,耐心与患儿交流,可以通过动画片、音乐及讲故事的方式分散患儿注意力,减轻患儿不适感,促进其配合治疗;③日常护理,对患儿口腔溃疡给予思密达加盐或者盐酸利多可因糊状外服,促进愈合,对出现疱疹的患儿定期清洁,保持皮肤干燥,多给予患儿牛奶、粥等清淡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并在饭前饭后适量淡盐水。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咳嗽、皮疹及溃疡消失的时间。根据医院自制的依从性调差问卷评价两组患儿的治疗依从性。1.4统计学方法。数据利用统计学软件与Excel表格处理,(x±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率(%)表示计数资料,进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提高家庭全面发展能力,将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融入社会和家庭发展建设,促进社区人口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关于开展“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项目试点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提高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水平为目的,使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与家庭文化、家庭保健、科学育儿、养老照护有机结合起来,为构建和谐社区提供新的动力。
二、项目目标“新家庭计划——家庭发展能力建设”
项目旨在以提升社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为目标,以家庭发展能力建设为导向,以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居民、争创新家庭为主题,以各个项目活动为抓手,从而提高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和家庭发展能力,促进家庭和谐幸福。
(一)家庭成员保健意识明显增强,自我保健能力明显改善,健康素养明显提升。
儿童预防接种不良反应护理管理研究
摘要:目的:观察评价规范应用护理管理办法在儿童预防接种时预防不良反应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本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进行预防接种的200例婴幼儿儿童。根据不同的护理管理办法,随机将其中2017年12月之前的儿童100例,预防接种时常规流程中不使用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作为对照组;另外2018年1月之后的儿童100例则在常规流程上加上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儿童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对预防接种后的满意率。结果:预防接种后的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比对照组的低,且预防接种后对照组的满意度比观察组的低,组间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常规流程进行预防接种时,对接种流程使用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可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率及增加预防接种后的满意率。
关键词:儿童;预防接种;护理管理;规范
预防接种,对于正处于婴儿儿童时期的机体来说,是一种增强其自身免疫力,使其成为一个后天的保护屏障,进而预防多种传染病的有效方式。目前预防接种在临床应用中已然十分普遍,但保持预防接种时的严谨性和安全性,提升预防接种的有效性和满意率、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每一个医护人员的根本目标[1]。大量预防接种的临床资料显示,进行预防接种的儿童普遍发生轻重不同的不良反应现象。不良反应的发生,不仅会影响预防接种的有效性,还可能造成接种儿童产生不适感进而产生排斥预防接种的心理。所以如何使用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来降低预防接种儿童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及增加其有效性,提高儿童对预防接种的满意程度的研究实验,对于目前预防接种的临床现状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2]。本研究观察评价规范应用护理管理办法在儿童预防接种时预防不良反应产生的效果,研究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中,选择了本疾控中心预防接种门诊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之间进行预防接种的200例婴幼儿儿童,其儿童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再将其按照护理措施的不同,随机将预防接种时常规流程不使用护理管理办法的100例儿童作为对照组(2017年12月之前,男孩子71例,女孩子29例,平均年龄6.21±1.2岁);另外常规流程上加上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的100例儿童作为研究组(2018年1月之后,男孩子78例,女孩子22例,平均年龄6.03±0.96岁)。我疾控中心伦理委员会对此也完全知情并批准研究。所有儿童的临床资料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后显示,显示两组数据之间的差异不大,并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预防接种时,对照组儿童采取常规流程,过程中不使用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而研究组则在常规流程上加上规范的护理管理办法:(1)严格监督医护人员预防接种的操作过程过程,培训加强医护人员预防接种的专业知识技能,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以及应对紧急情况。(2)疾控中心应对预防接种疫苗的储存运输管理进行规范,保证疫苗的使用质量以及避免发生药液变质,从而保证接种疫苗的安全有效。(3)结合儿童心理,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预防接种氛围。(4)建立网络健康档案,以便于保证每一位儿童都能够在预防接种的年龄范围进行预防接种。1.3观察记录标准。观察记录两组儿童进行预防接种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和预防接种后的满意程度,然后进行统计分析。1.4统计学方法。SPSS19.0软件对数据统计处理,计量资料(xˉ±s)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和χ2检验,统计学意义为P<0.05。
2结果
儿童福利院管理调研汇报
在“亲情民政”服务品牌创建工作中,市儿童福利院秉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的工作宗旨,大力倡导“让孩子更有尊严地成长”的工作理念,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儿童福利服务新模式,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民政做出了富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先后荣获全省民政系统行风建设示范单位和市级三八红旗集体等先进称号。
一、牢固树立窗口意识,狠抓内部规范管理
全力弹好“四重奏”,擦亮“亲情民政”窗口形象,做到让新闻媒体随时来、随便采、随处拍,让社会各界捧着爱心来、含着热泪看、怀着放心走,让干部职工爱心不疲惫、耐心不懈怠、责任心不放松。
一是树理念。为满足儿童探索新奇、向往自由和寻求安全的天性,市儿童福利院要求干部职工“站在孩子的角度,运用孩子的视野,满足孩子的需求”,研究工作方法,寻求工作创新,衡量工作好坏。提出了二线围着一线转、工作围着孩子转的“一线工作法”;推行了贴近服务、细致服务、亲情服务的工作方式;实施了用挑剔眼光审视工作的工作标准,逢会必讲,以会代训,使干部职工对新的工作理念、方式方法和工作标准入耳、入脑、入心,自觉落实到实际工作当中。
二是提素质。重点提高中层干部的综合素质和全体职工的专业素质。通过每周院务会和科室周计划,让中层干部及时了解全院工作情况,熟悉不同岗位性质,加强科室协调联动,着重提升“协调、管理、执行、参谋”四个能力,形成了全院一盘棋的工作格局。采取“请进来”和“派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聘请育婴、社工、心理等方面的专业人士到院讲授相关知识;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下派的专业技术培训名额,尽可能安排职工外出学习;鼓励职工自学考试,对考取社工资格证的,除报销相关费用外,编外人员每人每月增资50元。目前,市儿童福利院拥有专业资格的职工达27人,其中拥有医护资格7人,育婴师13人,营养师2人,康复师、心理咨询师和社会工作师各1人,专业人员队伍结构基本与儿童养育工作相适应。
三是建制度。把严格卫生管理作为突破口,抓重点促难点,明确了卧床儿童、学龄儿童、院内室内和厨房餐厅等一系列卫生标准,建立健全了卫生检查通报和达标处罚制度,使院内卫生状况在短时间内有了较大改观。同时,贴近儿童成长需要,相继出台了《来宾接待制度》、《文明服务语言规定》、《家庭寄养工作制度》、《婴幼儿护理规范》、《学龄儿童日常管理制度》和《康复训练流程》等34项规章制度和4项工作流程,并及时上网上墙公开,主动接受社会指导和监督,使各项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