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5 23:44:1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像医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论文格式:医学论文病例报告写作
关键词:医学论文
病例报告是医学论文的一种常见体裁,通过对一两个生动的病例进行记录和描述,试图在疾病的表现、机理以及诊断治疗等方面提供第一手感性资料的医学报告。病例报告是医学期刊中常见的一个栏目。过去,病例报告类论文多是报告一些首次发现的新病例,如爱滋病、军团病都是通过病例报告被人发现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病例报告类论文目前已主要集中在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及检验学等诊断手段的新发现、疾病的特殊临床转归、临床诊断治疗过程中的特殊的经验和教训等。典型的病例报告通过对病性形象生动的描述,给读者以深刻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的一般性的疾病表现和诊疗过程有了具体的形象的内容,便于临床医生进一步从理论上掌握疾病的特点与本质。
临床医生在平时的诊疗工作中,有时会遇到一些病人的临床表现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畴,不能对其按已有的知识归类,这种病例有可能就是一个罕见病例。当然,要确定一个病例是否为罕见病例,还要认真全面地进行文献数据库检索,以了解他人有无报道。罕见病例可能是一种特铁的组织病变或生、生化紊乱所致。所以,凡遇到特殊的罕见病例时,应尽可能用各种现代化手段检测和实验研究,力求对疾病的机理进行深入的阐明。
如果两种或两种以上少见病并发在同一患者,或某种综合征与某种少见症状并存于同一患者,可能说明其间存在某种相关性,甚至一种疾病可能是由另一种疾病所引起。这类病例报告应有足够的实验室及影像学证据,或病理学证据,以支持并存病的机制与因果关系。
某些病例的反常或者是常规经验之外的临床表现或转归可能提供新的病理、病因或治疗机理的线索,为进一步开展前瞻性研究提供依据。疾病的这些反常表现或特殊转归可以是由药物或其它干预措施所致,也可以是疾病的独特表现。这类病例报告要有足够的临床检查和各种检验的证据,以说明反常表现和特殊转归的确凿性。
病例报告一般分为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前言、病例介绍、讨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医学论文英语摘要的写作及难句翻译
[摘要]根据自己在编审医学论文英文摘要工作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和归纳在翻译医学论文摘要时应注意的问题及使用的方法、策略,重点论述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文章标题的表达方式、语态和时态的使用、长难句翻译等。
[关键词]医学论文;英语摘要;写作;翻译
为繁荣医学教育,提高医疗水平,传播医学知识,促进同国外的医学交流,推动医学科学的进步,我国目前已出版发行了数百种医学期刊。为了方便论文的检索和查阅,保持同国外医学期刊的一致性,医学论文大多要求书写中、英文摘要。笔者在医学期刊的英文编辑工作中发现,相当一部分摘要的书写不够规范,部分作者在遇到长句及疑难句子时就不知从何下手,有的将检索的外文资料生搬硬抄,同自己的原文完全不对应。笔者特撰写此文,以期对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书写英文摘要的水平、提高医学论文的质量有所帮助。
1英文摘要的写作格式
医学论文摘要的格式目前主要采用结构式摘要(structuredabstract),它是由加拿大McMaster大学临床流行病学和生物统计学教授Haynes博士[1]于1990年4月首先提出的。而几乎在同年,美国《内科学纪事》(AnnalsofInternalMedicine''''AnnInternMed)在国际上率先应用结构式摘要[2],随之,世界各国的医学期刊都采用了结构式摘要[3]。这些结构式摘要有8段式、7段式、6段式、5段式、4段式及3段式等,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设计、研究单位、研究对象或病人、处理方法、检测方法、结果及结论共8项。而在实际应用中,8段式结构式摘要逐渐简化为4段式。我国大多数医学期刊都采用了4段式结构式摘要,即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1)目的(objective):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表明研究的范围、内容和重要性,常常涵盖文章的标题内容。(2)方法(methods):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设计思路,使用何种材料和方法,如何对照分组,如何处理数据等。(3)结果(results):简要介绍研究的主要结果和数据,有何新发现,说明其价值及局限。此外,还要给出结果的置信值,统计学显著性检验的确切值。(4)结论(conclusion):简要对以上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或讨论,并进行总结,给出符合科学规律的结论。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我们来看下例:(1)目的:探讨螺旋CT(SCT)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价值。(2)方法:51例疑诊结、直肠肿瘤的患者行SCT扫描,扫描前清洁肠道,并经直肠注气,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51例中,41例经直肠镜或手术病理证实为结、直肠癌,其中31例有手术、SCT等完整资料参与分期研究,将影像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3)结果:SCT总的分期准确率为58.1%(18/31),判断T分期的准确率为84.4%(27/32)''''N分期的准确率为61.3%(19/31)。评价肿瘤浆膜外侵犯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9%和50.0%。(4)结论:SCT扫描对结、直肠癌的术前分期有重要价值,有助于判断肿瘤浆膜外侵犯及区域淋巴结和远处转移情况。其对应的英文摘要为:(1)Objective:ToevaluatespiralCT(SCT)inthepreoperativestagingofcolorectalcarcinomas.(2)Methods:Fifty?onepatientssuspiciousofhavingcolorectalcarcinomaunderwentspiralCTscansperformedfromthedomeofthediaphragmtosymphysispubicaaftercleansingenemaandrectalairinsufflation.41ofthe51patientswereprovedtohavecolorectalcarcinomabycolonoscopyand/orpathology.ThefindingsofSCTof31patientstreatedwithsurgerywerecomparedwiththesurgicalpathologicalexaminationforstaging.(3)Results:TheoverallaccuracyrateofSCTstagingwas58.1%(18/31).ForevaluationofTstagingandNstaging''''theaccuracyrateswere84.4%(27/32)and61.3%(19/31).Sensitivityandspecificityforserosalinfiltrationwere92.9%and50.0%.(4)Conclusion:SCTscan''''playingasignificantroleinthepreoperativestagingofcolorectalcarcinoma''''isusefultodetecttheserosalinfiltration''''lymphnodeanddistantmetastasis.上述摘要中英文对应准确,叙述简练,基本上概括了全文的主要内容,便于专家和编辑的审稿和校对,也便于医务工作者以及普通读者的查阅和检索。
2英文摘要写作与翻译
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特征
一医学学术期刊的特点
目前医药卫生期刊数量为1371种,是整个科技期刊中所占比重最大,增长速度最快的一类。每个医学专科均有自己的专业期刊,甚至某一器官、某一种重要疾病或者疗法都有专门的期刊;当然也有跨专科的医学期刊和综合性医学期刊;从载体形态看,以印刷出版型、电子视听型为主,按趋势发展推测,将来的网络出版期刊或将占据优势。对于医学编辑来说,出版一本专业性极强的医学学术类刊物,不仅要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丰富的医学常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对科学研究的程序、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及论文写作非常专业,当然还要熟悉图像处理、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建设、网页设计这些当前网络出版的基本知识和技能[3],这样才能在收到一篇稿件后,对研究内容的创新性、科学性、科研设计、研究深度以及出版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初步判断,作出正确的初审意见以及后续的处理工作安排。医学期刊的编辑来源存在学科多且不固定性。我国的编辑人员绝大多数是“半路出家”,即非编辑学科班出身。以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编辑成员组成分析,年青编辑多数毕业于医学院校,部分来自于英语、汉语言学、计算机和多媒体制作、医学信息、情报学、新闻传播学等专业;而年长编辑则多是来自于临床科室,有一定的临床经验,但当前这个人员所占比例正在缩小,或是兼职编辑,没有经过出版专业的培训。作者所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下属9本医学期刊,内容包括普通外科学、肾脏病学、神经内科学、显微外科学、血管外科学、护理学、影像与放射学及胃肠外科学,并延伸到肿瘤、器官移植、临床营养等交叉学科领域,从事的25名年青医学编辑中毕业于医学专业12名,公卫和统计学专业2名,英语专业4名,新闻学1名,护理学2名,医学信息学2名,其他专业2名。
二新入职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常存在的问题
医学学术期刊所涉及的政治内容并不如其他科技期刊常见。不过如果是译文刊物或者作者涉及国外科研人员,还有一些研究对象、实验材料的来源上,在著文中有时会无意或有意出现与我国国家主权、法律、法规相悖或模糊不清的内容或观点,编辑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政治敏感性,妥善处理这类问题。某些医学学术期刊编辑在防范学术不端工作中缺少主体意识,初审时未通过多种途径查询学术不端,甚至铤而走险,协助不法者进行学术不端行为者,从而出现“人情稿”、“照顾稿”。2016年8月22日《人民法院报》曾刊登一篇文章《医学期刊女编辑的另类“权谋”》[4],警示我们内容类传播产品的运营都应坚持“慎守其真”(《庄子•渔夫》)的精神,加强职业教育的同时,要着重强调诚信建设,重视守护科研环境,恪守学术底线,摒弃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从业后不仅要策划完成期刊的编辑出版工作,甚至还要牵头举办医学主题论坛和学术沙龙,因此编辑人员要善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协调与主编、编委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读者、作者、审稿者之间的关系,共同办好期刊及学术活动。而且现在的编辑部工作还涉及到和印刷厂、邮局、出版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不能顺利沟通,可能会造成出版、发行渠道不畅。然而目前一些内向型办刊模式和定位以及部分编辑的性格原因,容易造成“闭门办刊”。编辑存在与编委、审稿专家、作者、读者沟通不够,与其他有关部门及同行编辑缺乏沟通等一系列问题,容易导致出版工作失误、信息落后等不利局面。随着医学飞速发展,各专科之间不断地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精准医疗、转化医学、遗传基因、机器人技术等应用技术创新名词的涌现,学科知识的综合水平越来越高。大数据时代信息的多元化和透明化将对大多数医学编辑的知识获取能力提出挑战。专业局限性也会降低编辑的新知识获取能力,反映为不能了解和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东西,影响到期刊的选题策划。医学学术期刊编辑除应具备创造性、综合性、多维性、严密性、灵活性及比评性思维外,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统计学思维和英语思维[5]。事实上,统计学是建立在数学基础上的应用科学,而我们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们没有学会、没有用对或者没有表达正确,关键是因为对统计的理解有误或统计学习脱离实际、实践不足。目前国内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质量不容乐观,尤其以医学名词术语的问题较多[6]。英文摘要的好坏与论文被国际同行检索和是否引用的关系密切。总之,医学编辑需要多种知识技能,并将这些知识技能有效结合起来,面对新稿时多重思维能力协同作业,才能正确审稿、完善稿件的各种问题。而新入职编辑在这方面往往欠缺,处理稿件时易片面,不利于医学学术论文的处理。
三常规的再学习内容
知识就是力量,时刻勤奋学习,才能做好一名医学学术期刊编辑,现在国家和各地新闻出版局、用人单位以制度形式确立的再学习内容主要有:对于刚刚入职的医学学术期刊编辑,还没有取得从事出版专业岗位工作的上岗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编辑从业者只有参加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取得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初级或中级职业资格,才可以进而取得《责任编辑证》和聘任相应编辑职务。出版专业技术人员资格考试用书包括出版专业基础(初级、中级)和出版专业实务(初级、中级),从“应知”和“应会”两方面阐述出版专业知识,编辑人员取得了相应资格,说明在出版专业知识、语法、修辞、逻辑、著作权等方面具备了编辑人员的基本条件。编辑任现职期间,应当结合实际专业技术工作需要,参加以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要内容的继续教育,达到规定的要求,并提交完成继续教育的有效证明才能进行责任编辑证的续展登记。现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各地新闻出版广电局、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高校期刊学术团体也会组织编辑进行面授学习。工作紧张的编辑也可以在远程继续教育学习平台参加在线培训,以完成年度继续教育。针对职业编辑,每个单位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发展和人事考核途径。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期刊中心来说,除招聘考核外,还要参加为期三年的流动编制考核(工作业绩及出版编辑知识的笔试考核),按照《中山大学出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条例》,明确规定了出版专业助理编辑、编辑、副编审再到编审的各级职务资格条件,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出版相关的论文。因此,在每一级的职称聘任道路上,虽然条件要求不能完全科学,但每个阶段都会促使编辑在某些方面有切实的进步,使得编辑能力有所提高。
医学编辑能力素养提升策略
作为医学知识传承的重要媒介,医学期刊的发展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现阶段,“互联网+”渗透到各个领域,编辑出版方式、流程均发生了变化,医学编辑从事的具体工作开始趋于多元化、信息化,全球化发展也使医学期刊面临国际化的问题,这些都对医学编辑的能力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提升医学编辑的能力素养,培养一支综合素质过硬、专业能力突出的医学编辑队伍,成为医学期刊急需解决的课题。系统阐述新形势下医学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素养,并提出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措施与建议。
新形势下医学编辑需要具备的能力素
1.过硬的医学知识。医学编辑的工作内容主要涉及选题策划、组稿、审稿、编稿等,其中,选题策划对编辑的医学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倘若医学编辑本身无法系统掌握医学知识,自然不能对文章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准确的鉴别和筛选,导致选题策划欠缺科学性。组稿阶段则要求医学编辑全面了解医院发展动态、课题研究趋势,倘若缺乏医学知识体系的更新,自然也就无法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提出的意见也往往缺乏创新性、学术性。审稿阶段要求医学编辑对文章进行初审,全面鉴别文章的实用性、创新性,保证发表文章的高质量,这就需要医学编辑具备综合利用专业知识、医学科研成果的能力。编稿阶段同样要求医学编辑掌握学术领域发展动态,并对稿件进行深入编辑与加工。医学编辑只有掌握过硬的医学知识,同时保持自身知识体系与时俱进,才能够保证医学编辑工作的顺利开展。2.使用循证医学的能力。循证医学与传统医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均存在关联,深入学习循证医学知识能够促进医学编辑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障医学期刊的学术水平。医学期刊整体质量的关键在于刊物文章整体的质量,医学编辑能否对文章的科学性、统计分析的正确性进行有效把关,对医学期刊质量影响重大。医学编辑必须具备循证医学的能力:其一,对临床稿件的编辑处理需要严格遵循循证医学原理,科学掌控文章质量。其二,对基础研究稿件的编辑处理,需要综合参考课题本身的科学性,系统检查统计学分析准确性。其三,对存在临床数据但没有实施统计学方法分析,或统计学方法使用错误的稿件,需要引导作者进行统计学的补充或调整,保证临床数据的可信度。现阶段,很多医学期刊存在统计学应用错误的问题,一些作者在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的过程中,存在计数资料、计量资料混淆使用或数据计算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对此,医学编辑需要用循证医学知识进行验证,并联系作者及时更正,提升文章和期刊的专业水平。3.使用信息化技术的能力。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新媒体技术对医学编辑的信息化操作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医学编辑掌握新兴信息化技术,始终保持自身信息化应用能力与时俱进。科学技术与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医学编辑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这就需要医学编辑全面掌握专业的信息检索能力、分析能力,能够对海量信息数据进行精准筛选。一方面,医学编辑需要掌握使用全文数据库方法,能够在各个数据库中精准检索相关文献资料;另一方面,医学编辑需要主动访问各个医学权威网站,全面掌握医学科技最新发展动态和研究热点。
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措施与建议
1.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开展培训教育。医学编辑应当建立“金字塔”式的专业知识结构。大部分医学编辑都接受过专业医学知识培训,但医学技术呈现动态的发展趋势,只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远远不够。一旦确定一个医学编辑的分管领域,医学期刊就需要对该医学编辑进行专业领域的知识培训,并将这种培训渗透到医学编辑的整个职业生涯。这就需要医学期刊基于因材施教原则,引入多元化的分层教育模式。其一,对专业知识相对较为薄弱的新编辑,要引导其主动学习相关知识,深入学习专业医学书籍,有效掌握疾病分类、医学名词等基础性知识。如对于心血管专业的医学编辑而言,仅仅掌握心血管专业知识还不够,还需要系统学习实验室诊断、影像学、病理学等知识。在系统掌握基础知识之后,医学期刊还应当为他们创造提升平台,安排新编辑到各个医院进行专科学习,尝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临床实践,切实感受医学知识在临床中的实际应用,进一步提升医学编辑综合素养。其二,在系统掌握医学基础知识之后,医学编辑仍需对自身不理解的专业问题深入学习,并与相关专家进行深入交流,追求学术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其三,医学编辑应当虚心向作者学习,尝试与作者深入交流,交换意见,实现与作者之间的互相学习、共同提升。医学期刊还应建立交流平台,帮助医学编辑和作者顺畅沟通,营造良好的学术交流氛围。2.要求医学编辑有意识撰写科技文稿。医学编辑主动参与医学文稿的撰写,不仅能够进一步巩固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医学期刊,应该引导医学编辑参与到课题研究,撰写医学论文或评论性文章。例如,《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内科杂志》均制定了相关制度,要求责任编辑针对当期重点论文撰写导读;《中华医学杂志》还建立了医学科技新闻制度,要求医学编辑将筛选出来的优秀研究成果撰写为新闻稿,在各个大众媒体。这些做法不但能够有效提升期刊本身的影响力,而且能有效推动医学科技论文成果的转化。上述主动性训练,能够让医学编辑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思维的严谨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流畅性,同时能够帮助医学编辑更深刻、主动地思考问题,深入掌握医学研究方面的重难点问题。3.基于医学编辑自身努力提升社交能力。因为编辑工作繁重复杂,多数医学编辑只是在编辑岗位中埋头苦干,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与外界的交流沟通,这不仅会影响医学编辑自身的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医学期刊的发展。医学编辑必须意识到社交能力的重要性,尝试走出办公室,努力拓展自身的人际社交圈,主动与其他医学期刊、医学领域人才进行深入交流,在有效提高自身信息量的同时,掌握业界发展动态。全面提高医学编辑的社交能力,能够让医学编辑与作者、专家之间进行更深入的交流沟通,无疑也是提升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重要途径。4.通过深度学习不断提高医学编辑信息素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医学编辑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期刊未来发展必然是多元化的,这就要求医学编辑必须要具备融合性、综合性的能力。比如,要想通过公众平台进行信息推送,医学编辑不仅需要掌握信息整理技能,同时还需要致力于提升内容的丰富性,即信息内容推送需要坚持图文并茂的原则,同时需要适当穿插GIF图、视频等。为此,医学编辑要学习信息化技术,掌握文字编辑技能的同时,赋予信息更多的元素,突出文字的主题,提升文字科学性、趣味性,进一步提升信息、平台以及期刊的吸引力。
医学编辑能力素养的提升是一项系统、动态的工程,需要紧随医学发展动态不断更新,以有效满足医学期刊发展的需求,提升医学期刊学术质量和水平。因此,医学编辑必须意识到提升自身能力素养的重要性,充分结合当前医学领域的发展动态、医学期刊的发展战略,充分激发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多个方面地提高自己的医学能力素养,从而实现医学期刊健康有序发展,有效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
医学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策略探析
[摘要]综合性医学期刊具有学科多专业性强的特点,分析编辑与作者间沟通存在的难点,表明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需把握学科定位,努力提升学科相关知识;同时,编辑与作者还应当提高沟通素养。在二者良好的沟通下,可减少医学论文的差错率,提高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办刊水平。
[关键词]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作者;沟通;学科
办好学术期刊,作者和编辑的通力合作是关键[1]。期刊编辑在工作中常常需和作者沟通,在约稿、审稿、校对等多个环节两者间的沟通无处不在。综合性医学期刊专业术语多,涉及基础、护理、检验、心理、药学及临床等多个学科,随着科研不断地深入发展,研究内容又涉及多学科领域交叉,故综合性医学期刊稿件具有极强的专业性和复杂性特点。而医学期刊的作者大多在临床工作,工作忙且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医学编辑与他们的沟通难度大大增加。作为一名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如何与作者做好沟通,提高工作效率,值得大家深思和探索。本文将分析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时存在的难点并提出可行的解决策略,从而促进作者、编辑及期刊的协同发展。
一、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沟通存在的难点
(一)综合性医学期刊涉及学科多,沟通专业内容难。综合性医学期刊涉及的学科庞杂,而编辑人员紧张,一个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要负责好几个专栏;有的综合性医学期刊没有细分学科栏目,只要与期刊定位相关的学科编辑都要负责。编辑每天处理医学类不同学科的编校稿件十分头疼,这对编辑是一个大考验。“全包围”“大杂烩”的形式给编辑提出了很高的学术要求。随着医学领域各个学科的发展,研究越来越深入,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在学科内容上面与作者交流存在一定障碍。作为编辑要对每个医学学科领域都熟悉掌握比较困难,当面临作者不同意专家意见的情况,而这又是编辑不熟悉的领域时,还必须进一步与审稿专家交流。担任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大多是临床专家、科室主任,他们的工作十分繁忙,审稿周期比其他种类的期刊周期长。然而,许多作者不能理解期刊的审稿工作,常常抱怨。目前,医学期刊医学专业背景的编辑人才相对较多[2],涉及统计方面知识储备较薄弱,统计专业知识比较欠缺,如果遇到统计方面的问题可能需要与专家多次沟通,才能最终解决问题。(二)作者主要在临床一线,沟通方式及时间存在难点。由于作者的工作背景差异比较大,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在处理稿件时,需要在上班时间与作者电话沟通,而有些作者却不能及时接通电话。如有些作者是临床医生,正在做手术;有些作者是老师或学生,正在上课;有的作者可能在开会,电话是关机或静音状态。这种情况时有发生。由于论文专业性很强编辑又没有把握帮作者修改,由于沟通时间上编辑与作者不能同步,等到下次沟通时编辑难免会出现负面情绪。目前,编辑和作者的沟通方式较单一,打电话、发邮件、QQ联系等。虽然打电话是直接的沟通方式,但由于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和作者工作有一定的特殊性,用电话沟通的方式确实很难。另外,网络化时代信息传播很快,骚扰电话也越来越多。有时候作者或审稿专家看到陌生的电话也不会接。笔者曾在工作中联系一个作者,打了3次电话都没有接,后问其缘由作者称现在冒充期刊编辑的骗子太多,自己担心上当受骗。为了提高效率,编辑也在尽力用QQ的方式与作者联系,但有些作者不用QQ。作者和编辑在沟通方式上存在矛盾,在沟通效率上会受到一定影响。(三)作者人群知识结构复杂,缺乏沟通技能。沟通的本质是两个对象之间的思想及情感交流,倾诉并反馈信息。编辑和作者之间的沟通、交流伴随在约稿、投稿、审稿、编修、校对、杂志发票的邮寄等诸多事项中。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面向的作者群相对于医学专业刊作者群更复杂,由于作者的工作背景、知识结构或是沟通能力差异较大,编辑与作者沟通时困难较多。如果沟通中语言措辞不当,不仅浪费彼此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影响双方的心情,甚至会耽误稿件处理的进程。
二、综合性医学期刊编辑与作者沟通的解决策略
浅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摘要】在互联网快速发展,智能化普及、物联网崛起、大数据应用各行各业的时代,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智能化、信息化、物联网化发展也是不容落后的。将信息化建设应用于城乡分级医院居民诊疗服务,患者电子病历、医护、医技系统,医院行政、运营、财务、后勤管理系统,运维研发等各项工作中,不断提高医院治疗效率、提升服务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医院新型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
【关键词】后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时代,大数据、智能化、互联网、逐渐在普及各行各业,医院作为医疗服务机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也是不容落后的,尤其是诊疗服务、诊疗模式、诊疗流程、病人档案、健康管理、医院运管维等工作都依赖于医院信息化建设水平的提升。在“后信息化”时代,医院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与能力,有助于医院诊疗效率的提升,有助于医院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1后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
医院信息化建设一直以来是以财务结算系统为中心的,依靠信息技术和运作维护提供支撑。近年来,加入了电子病历档案系统,以病人挂号、诊疗、住院及后期跟踪为中心的系统。在后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逐渐调整为基于大数据、智能化、便捷化业务流程的医疗机构。目前我国医院信息建设化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1.1信息化建设逐渐合理化。医院的信息化建设过程已从单一的财务结算系统逐步扩大化,在临床数据库、集成平台、统一门户管理等方面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并且未来更多的医院将智能化建设和平台化建设作为今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1.2医院信息化涉及面更广、更全。目前,各大医院在各个环节都已使用信息系统,比如患者病历、医护医技、急诊会诊等临床专科信息系统,还有医院后勤管理、行政管理、运营管理等管理类信息化建设也加入了医院信息化管理系统,更是在此基础上集成了研发、信息安全、运维、大数据中心等系统。1.3医院信息化建设效率提高。越来越多的医院信息系统实现了对医疗资源的充分整合利用,例如入院准备管理系统、检查预约和入院预约、后勤运输定位等系统,这些信息系统建设,大大提高了医院医疗设备、床位和物资的利用率最大化,降低了病人平均在院时长。
2后信息化时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存在问题
医学期刊出版伦理审查的实践
1医学出版伦理审查的关键步骤
1.1初审环节的伦理审查
编辑在初审环节可以直接拒绝存在伦理问题的稿件,这其实对审稿专家和作者均有好处。这样不仅能减轻审稿专家的工作量,还能为作者节省时间,无论他们是转投他刊或根据退稿意见修改论文。一些高质量期刊,大约30%的新来稿会在初审时直接被退稿,不需要送外审[7]。尽管退稿是合理的,但编辑不能因为作者单位级别低或涉及利益冲突就直接拒稿,应该公平地对待每一篇稿件。编辑要根据自己的医学背景和专业作出判断,在退稿时给作者提供科学而严谨的退稿理由。对有明显学术不端问题的稿件应该坚决拒稿,但对有疑问或者不确定的稿件,则不能轻易退稿,可以让作者给出相应的补充或说明,再送审专家给出更专业的意见,或提交定稿会讨论后再做决定。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InternationalCommitteeofMedicalJournalEditors,ICMJE)于1979年首次正式发表《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这逐渐成为全球生物医学领域内研究人员、论文作者、审稿专家和期刊编辑共同遵循的规范,其内容包括“研究实施和报告的伦理道德问题”[8]。医学期刊稿约中应参照《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的统一要求》,制定作者向期刊投稿的标准。参考国际同行的做法,结合我国医学期刊的实际,本刊的稿约除了对论文格式和征稿范围等要求外,2005年加入伦理方面的内容[9]:当论文的主体是以人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人体试验的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及受试对象或其亲属的知情同意书。当论文的主体是以动物为研究对象时,作者应说明其遵循的程序是否符合负责动物实验的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提供该委员会的批准文件(批准文号著录于论文中)及动物实验伦理审查表等内容。以人为研究对象的文章投稿前作者需要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和患者的知情同意[10]。稿约能督促作者在开展研究或投稿前意识到伦理学的必要性。编辑严格审核作者是否对相关伦理学作出准确而完整的描述,并审核其是否按要求提供相关材料。本刊在约稿这一环节也遵循相关伦理规则。本刊编辑根据征稿要求、每期重点专栏,在向国内外本领域学术影响力高的专家教授约稿过程中,有些专家会推荐他的学生、同事或朋友的稿件,其中有的稿件学术水平一般,甚至还不如自由来稿的质量。编辑在初审的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工作对象是稿件,应遵循内容为王、质量第一的原则,不能对稿件区别对待。从源头上杜绝人情稿、关系稿的出现,这对提高期刊的质量有重要意义。
1.2外审环节的伦理审查
在外审环节,同行评议前、中、后均可能涉及伦理问题。其中,同行评议前常见的是作者、审稿专家、编辑之间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作者在给本刊投稿时,需填写并上传“作者利益冲突公开声明”,说明在整个研究期间(从论文设计/构思、试验至成文、投稿),作者或所在机构和提供支持的实体之间的关系,有无基金资助或非经济资助;作者和所涉及的内容(投稿前2年内)存在的潜在利益冲突,以及与稿件相关的非金融组织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方式,编辑可大致了解稿件是否涉及利益冲突。本刊从2008年起一直采用双盲审稿,遵守保密原则。审稿专家和作者互相不知道对方的信息,以确保公平性,避免审稿专家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同时也保护审稿专家的权益。编辑在送审稿件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下几点原则:严格按照稿件的内容和专家的专业选择审稿人;不能选择与作者为同一单位的专家和署名作者作为审稿人;编辑与作者若有利益冲突,应回避处理该稿件。编辑要确保同行评议的公平公正,不能干涉专家审稿。本刊曾收到一篇稿件,作者主动推荐了同行评议专家,专家的研究方向与其文章的内容刚好匹配,且推荐的专家是该领域的知名教授。但经编辑部核实,这位专家是作者的博士研究生导师,专家可能会直接录用作者的文章。因涉及利益冲突,故编辑未接受作者的建议。本刊编辑部还曾发生一起审稿专家变成作者的案例。有一篇稿件送审给审稿专家,审稿意见是修改后再审。编辑将修改意见返给作者,作者对文章做出修改后提交,编辑发现之前的审稿专家变成了作者之一。编辑向第一作者和通信作者询问原因,均回复因为审稿专家参与了稿件的修改。经过充分沟通,编辑了解到这位审稿专家没有通过编辑部而是私下与作者联系,这是审稿专家利用职务之便做出的违背出版伦理的行为,故该文作退稿处理。
1.3修稿环节中的伦理审查
人民医院医疗管理探索
1浏阳市人民医院基本情况
浏阳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2年,前身为1916年的天主教教会医院。发展至今,已是一所集医疗、急救、教学、科研、康复为一体的三级综合医院。浏阳作为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国家级示范县(市),浏阳市人民医院作为湖南省首批改革试点医院之一,于2012年底全面启动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依据自身地理位置优势和优质的医疗资源,通过以建设湘赣边区领先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为目标,多年来逐步完善学科设置,打造优势专科,扩大学科影响面,已基本实现本县域97%的患者“看病不出县”,有效解决了周边地区疑难重症患者的救治问题,其改革成效显著。医院现开设病床1200张,在职工作人员1720名,拥有各专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53名,有37个临床科室和5个医技科室,各专业医疗技术一直处于湖南省同级医院前列,其中烧伤整形重建外科是省副主委单位,烧伤整形外科、内分泌科为长沙市重点学科,心血管内科、妇科、普外科、感染科、儿科、呼吸内科、急诊科、骨科8个科室为湖南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2017年,医院全年实现门急诊约90万人次,住院6.5万人次,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7天,出院患者药占比27.8%,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为19.6元,完成住院患者手术38377台次,其中有10%的患者来自周边12个县市,成为辐射湘赣边区的三级综合医院,目前,医院已全面启动整体搬迁项目,打造辐射周边300~400万人的湘赣边区的医疗技术、科研、教学指导中心。
2医疗管理改革的成功探索
2.1发挥区域性医疗中心功能全面提升服务能力2.1.1以打造湘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专门成立分级诊疗办公室,积极开展双向转诊、分级诊疗、医疗联合体帮扶等各项工作。一是在区域内初步建立起“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医疗模式。与六大中心卫生院及淮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官桥、普迹卫生院10家单位成立了医疗联合体,与33家基层卫生院签订了双向转诊协议;帮助24家基层卫生院安装了医疗影像学远程会诊系统,已开展远程会诊300余例;二是湘赣边区域性医疗卫生交流不断深化,由院领导带队,定期组织重点学科负责人到湘赣边区11个县(区)人民医院进行走访、交流学习,成立湘赣边区医师交流微信群,将医院重点学科新技术、新项目推广到湘赣边区医院,并扩大了医院影响力;举办湘赣边首届县级公立综合性医院院长论坛暨湘赣边烧伤整形外科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成立湖南省首家跨省专科联盟,同年相继成立湘赣边脊柱外科、呼吸内科、泌尿外科等跨省专科联盟,极大地带动区域医疗卫生水平提升;三是加强了与基层的互动,每两个月请专家对六大中心卫生院的院长和医务人员进行了行政管理和业务技术的培训,不断提高基层管理和服务能力;四是积极参与社会健康管理,努力建立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办医理念,全院大部分临床科室都与有关单位开展了健康管理活动;医院在市民之家开设健康管理服务窗口,为前来办理业务的广大市民提供便民服务,并组织相关义诊活动。2.1.2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创新学科发展模式2012年2月,儿科实现门急诊、住院、PICU、康复一体化运行,成为湘赣边儿科发展的里程碑。随后,骨科实现住院、康复一体化;肿瘤患者实现规范化治疗;普外专业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甲外科均独立成科。成立长沙市医学会烧伤整形委员会,医院成为主委单位,烧伤整形外科主任担任主任委员;2013年3月,健康管理中心成立,将治病向防病服务延伸,健康体检人次居全市之首;2015年建立了以县级综合性医院为主体、中心卫生院为成员的医疗联合体区域急救体系;2017年,作为湖南省县(市)级医院中最早开展心脑血管介入的医院之一,成立了浏阳市胸痛中心和脑卒中中心,打造湘赣边区急性心脑血管疾病1小时救治圈,极大地提升了区域内心脑血管危急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2.1.3通过等级评审促进医院内涵建设,以三级医院创建为着力点提升县级医院能力水平自2015年在全省率先通过二级甲等医院复审,按照上级部门区域卫生规划将医院建设成为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总体要求,以打造湘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为目标,对全院所有制度进行重新修订整理,结合新的评审创建要求,按照PDCA持续改进循环管理和实际流程以及相关配套政策的需要,全面梳理并付诸实践操作,建立全面可持续改进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实施三级综合医院能力标准建设。2.1.4注重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提升专科服务能力与湘雅医院、湘雅二院、湖南省人民医院等委管委属、省级医院合作,以学科共建及专科联盟等方式加强专科建设,相继出台《学科评价标准》和《学科建设发展三年规划》,围绕长沙市重点专科复评审、湖南省县级重点专科、长沙市名医工作室建设等,带动全院科教研工作开展,通过湖南省助理全科医师培训基地及医学院附属医院建设等,促进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通过举办省级继续教育培训班和学术论坛,进一步提升医务人员整体素质,扩大区域内学科影响力。与此同时布局新领域,开展新技术、新项目,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开展如腹腔镜微创、乳腺纤维瘤微创、胆囊癌的根治术、椎间孔镜等高精尖手术项目;在原有优势学科的基础上,新开设如整形美容外科、男性科、生殖遗传科、儿童康复保健科等新兴学科,开展如人工肝、胶囊内镜、ERCP、输尿管软镜等新技术,一方面做到“大病不出县”,另一方面让患者就诊费用负担不增加,努力缓解区域内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近年来,医院派往省内外进修人员达180多人次;有400余人分别加入了省、市各类医学会,有27人担任委员以上职务。共撰写医学论文300余篇,发表100余篇,其中,国家级40多篇,省级220余篇。选送部分论文参加长沙市自然科学优秀成果奖选拔,获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4名,申报省级科研课题一项、长沙市医学院院级科研课题5项。申请国家级专利2项,引进新技术46项,自主研发8项,参与国家级科研课题4项,选派儿科、心内科、烧伤科等青年骨干赴美国斯坦福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进修学习,人才培养走出国门成为常态。陆续派遣技术骨干,作为湖南省援非医疗队专家,赴津巴布韦、塞拉利昂执行援非医疗任务。2.1.5以患者为中心,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MDT)针对肿瘤、疑难复杂疾病、多系统器官疾病等,逐步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为患者提供“一站式”诊疗服务;针对住院患者,探索以循证医学为依据,制定单病种多学科诊疗规范,建立单病种多学科病例讨论和联合查房制度,为住院患者提供多学科诊疗服务。2.1.6以医疗联合体为载体,提供连续医疗服务推进医联体建设,建成协作型医疗联合体,切实做好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以医疗联合体内中心卫生院为枢纽,逐步完善和建设新湘雅远程会诊、区域内影像、心电、病理、检验等平台,将医疗服务纵向延伸。同时,加强湘赣边区域内医院之间协作,建立以烧伤整形专业为代表的专科联盟,逐步推广至其他学科。2.1.7以“互联网+医疗”为手段,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扩展医疗服务空间和内容;利用互联网技术不断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诊疗效率,保障患者安全。2.1.8以推广标准化优质服务为切入点,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通过优质服务观摩活动开展,在全院掀起“学标准,比服务,促提升”的热潮;加强后勤服务管理,不断改善设施环境,全面提升患者满意度。2017年,医院获评湖南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2.2加强内涵建设,创新机制,优化流程,逐步建立现代化医院管理模式2.2.1破除“以药养医”,让医疗服务回归公益性本质自2012年1月起,浏阳市人民医院按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要求,全面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调价后的药品差价损失按8︰1︰1的比例,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加强医院内部管理自行消化解决,在总费用控制的前提下,实现零利润销售,标志以药补医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医院以严控各临床科室药占比和制裁药品销量连续排名前列药商为主要抓手,从源头上治理药品“回扣”等问题,具体做法:一是严格控制医师处方权限,明确普通门诊一次处方的限量,防止医生为拿回扣而开“大处方”,降低人均次门诊费用;二是严格控制抗菌药物使用,执行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每月对抗菌药物用药品规及其开具医生进行排名,对连续排名靠前的抗菌药物给予暂停使用处理,对责任医生进行诫勉谈话;三是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根据改革精神和物价部门的政策,挂号费、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技术服务性收费相应提升,医务人员绩效奖金考核与岗位工作量、医德医风和患者满意度相挂钩,使医务人员收入走向阳光化、合法化,以技术和服务为主导的执业路径清晰可见。2.2.2推行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实行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职能部门精细化管理制和中层干部末位淘汰制为抓手,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2.2.3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打造“智慧医院”整合了集HIS、LIS、PACS、EMR、临床路径、传染病/院感管理系统、合理用药监测、静脉配置系统、体检系统、病案统计、医保农合、财务、办公自动化等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和运营管理系统,实施容灾备份系统,心电会诊中心及远程影像会诊中心的建设,配置区域优质医疗资源,保障信息安全;完成医院信息系统兼容“一证三卡”的建设(身份证、社保卡、健康卡、医院临时就诊卡),患者持“一证三卡”可以在医院任意窗口、自助设备、诊室挂号、缴费、就诊,完成社保卡、居民健康卡接口改造。大力推广自助挂号缴费系统与移动互联+医疗应用,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各项制度和措施的落实提供信息化支撑。2.2.4逐步健全评价考核体系,推动公立医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一是每季度在全院开展“比质量、比技术、比服务”的“三比”活动,以核心制度落实、患者满意度调查等作为考评参数。2017年,为适应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医院将药占比、百元医疗收入耗材比、医保参数、就医环境等指标纳入,调整为“比质量、比效益、比环境”的新“三比”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分析评估医院科室发展情况,及时提出建设性和风险防范建议。二是建立行政职能综合评估考核制度。每月根据各行政职能科室工作小结,下阶段工作思路,以及院长办公会综合考评意见,针对行政后勤职能科室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给予优秀科室提名,以提高一定绩效比例为奖励,推动科室加强促进工作开展,强化工作效率和质量相结合的行政后勤新的薪酬评估分配特点。三是实行年度综合目标责任状考评制。按照年初签定的院科目标责任状指标要求,每季组织对预定指标评估测算,监控指导科室运行状况,及时指出偏差数据,作出相应管理调整,保证年责任目标有效完成。通过不断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通过内部竞争和平衡驱动改进,建立人事薪酬制度。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工作量、劳动复杂程度、工作质量标准为基础,统筹效率的全面评估核算体系,不断推进医疗服务行业人事薪酬改革。2.2.5借力医保体系改革,助力结构调整,保障医院可持续发展自2014年开始推动单病种付费改革和临床路径管理,加大区域内危急重症患者收治力度(医保5倍以上次均费用患者),发挥医疗保险补偿与控费的监管和杠杆作用,引导医务人员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将均次费用和总费用增长率、平均住院日和药占比等纳入控制管理目标和绩效考核范围,及时遏制不合理行为,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保障运行新机制的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措施的可持续推进。2.2.6优化实行大部制扁平化管理,推动医院管理和业务流程升级建立起院长负总责、科室抓落实、多部门联合协调、全面可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推行行政扁平化管理、医疗单元化管理、护理垂直化管理、科主任考核评价的多维度管理体系。在大部制改革中,整合医务部,将医政、质控、院感、科教、安全、基层等管理纳入医务部大部制统一管理。通过规范晨交班、周查房、月考核、季评比、年总结,统一协调监管等具体操作手法为一体的现代组织管理模式,配合医疗核心制度落实执行,使职能控制和绩效激励等监管结果综合得以有效运用;新设优质服务办,负责全院医疗服务考核与评价,力争客观、真实,促进医院服务水平提升,患者满意度提高。2.2.7建立统一、集中的流程化耗材和试剂配送体系和科学、高效的院内物流体系为进一步规范采购渠道、降低采购价格,医院开展了医用耗材及检验试剂集中配送服务招标(议价)工作,建立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目录,通过院内和政府公开招标形式分别对医用试剂、胶片和普通医用耗材的集中配送服务进行公开招标采购。建立卫生耗材监管委员会,从科室提出申请,上会专家论证意见,招标采购程序,价格确定到临床使用完善一系列制度,内部控制保证监督、采购、决策、使用等职能部门互相牵制,监督制约,院纪委全程参与流程,实现对医院消耗性支出全面精细化控制。
3改革成效
浏阳市人民医院医疗管理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医院服务能力增强。2017年全年实现门急诊约90万人次,住院6.5万人次,患者平均住院天数7.7天,出院患者药占比27.8%,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为19.6元,完成住院患者手术38377台次,病床使用率达112.2%。二是医院收入结构优化,其中药品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由46.4%大幅度降低到27.8%,平均住院日由8.98天缩短到7.8天;业务总收入翻了一番。浏阳市人民医院的改革经验精髓在于:利用地缘优势,通过打造以湘赣边区域性医疗中心,构建区域医疗联合体,全面落实分级诊疗制度,实现优质医疗服务资源的整合,实现整合效益最大化;通过创新管理、内涵建设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升医院品牌效应,从而实现大病不出县;通过互联网加信息化手段,提升医疗技术对基层医疗机构的辐射作用,从而实现医疗联合体的一体化建设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微信公众平台英语教学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医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索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微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问题。研究表明,该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促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医学领域也不例外。阅读医学文献、撰写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文化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英语基础。然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面临着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的困境,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捉襟见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中甚至有退化倾向。大学英语四六级高分学生较少,有的学生甚至通不过四六级考试。此外,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医学英语的教学。很多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医学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医学英语的掌握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学英语专业素养的提高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改善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作为一种交互式的软件在医学生群体中得以广泛应用。借助微信可以实现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化资源的即时共享。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尝试将微信新媒体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融合,探索一条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
(一)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组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智能手机、微信的使用情况、利用手机,特别是微信辅助英语学习的意愿、英语移动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愿意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纷繁复杂,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中甄别和筛选优质的学习资源。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责任承担起整合优秀英语学习资源的任务。就医学院校而言,教师除了搜索、整合和分享与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外,还要整理与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等相关的医学英语资料。(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课题组将申请一个免费的微信订阅号,命名为“鲁医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其具有资源共享、信息推送、互动交流、智能查询、学习评价等五大功能。根据其自定义菜单功能、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成课程相关、四六级、医学英语三大模块;借助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将课题组制作、搜集、整理的高质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推送给学习者;还可以创建微信群或者相应的学习讨论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最后,课题组以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该平台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要,及时更新学习资源,不断完善该平台。
医学院校大学英语论文
摘要:目前,我国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医学英语教学面临着教学时间不足,教学效果有待提高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尝试将微信公众平台与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相结合,探索具有医学院校特色的微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的构建和应用问题。研究表明,该平台的建设对于提高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改善大学英语教学效果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医学院校;微信公众平台;大学英语教学;医学英语教学;教学实践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的高度发展促使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与世界各国的交流日趋频繁,医学领域也不例外。阅读医学文献、撰写高质量的医学论文、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医文化等都离不开良好的英语基础。然而,医学院校的学生普遍面临着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繁重的困境,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捉襟见肘。传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很多学生的英语水平较高中甚至有退化倾向。大学英语四六级高分学生较少,有的学生甚至通不过四六级考试。此外,授课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英语基础知识的教学,而忽视了医学英语的教学。很多医学专业学生对医学英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加之缺乏医学英语学习和使用的环境,医学英语的掌握情况更是不容乐观。高素质医学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医学英语专业素养的提高更是必不可少。因此,医学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师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可行的教学模式来改善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广泛普及,微信作为一种交互式的软件在医学生群体中得以广泛应用。借助微信可以实现语音、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模态化资源的即时共享。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目前医学院校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尝试将微信新媒体与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践相融合,探索一条适合医学院校学生学习英语,特别是医学英语学习的有效途径。
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
(一)前期准备阶段。课题组利用“问卷星”网络平台对我校2017级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对智能手机、微信的使用情况、利用手机,特别是微信辅助英语学习的意愿、英语移动自主学习的现状和学习需求等方面展开调查,发现超过70%的学生愿意借助网络平台学习英语。但是由于网络资源纷繁复杂,不得不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从中甄别和筛选优质的学习资源。因此,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有责任承担起整合优秀英语学习资源的任务。就医学院校而言,教师除了搜索、整合和分享与大学英语教材、四六级考试相关的学习资源以外,还要整理与临床医学、护理学、药学、医学影像学等相关的医学英语资料。(二)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医学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平台构建。课题组将申请一个免费的微信订阅号,命名为“鲁医英语自主学习平台”,进行相应的设置,使其具有资源共享、信息推送、互动交流、智能查询、学习评价等五大功能。根据其自定义菜单功能、大学英语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将微信公众平台设计成课程相关、四六级、医学英语三大模块;借助微信平台的信息推送功能,将课题组制作、搜集、整理的高质量的文本、音频和视频推送给学习者;还可以创建微信群或者相应的学习讨论组,对学生进行一对一、一对多的互动交流和答疑解惑,这是对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最后,课题组以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该平台的反馈意见和学习需要,及时更新学习资源,不断完善该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