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学技术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8 04:04:5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像医学技术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关系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作用,如何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以我院医疗机构以及医疗设备为基准,从个人临床实践经验处罚,从医疗体制改革下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应用入手,分析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之间的关系。结果: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的技术支持,两组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医学影像诊断的需求推动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是医学影像诊断改革的推动力,两者是相互辩证统一的整体。结论:医学影像的诊断需要强化医学影像技术的额支持,通过临床诊断需求以医学影像诊断技术为主,提高医学影像诊断正确率以及诊断水平,提高医院诊断水平以及医疗服务质量。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医学影像诊断;关系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用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医学影像技术的创新发展进程逐步推进,医学影像技术开始引入计算机技术,实现计算机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等,这些技术的引入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医疗质量的发展,虽然不同技术的成像原理以及检查手段各有千秋,实际适用范围存在一定差距,但影响技术对影响诊断的影响性越打越大,从传统单一的形态转变到如今多样化的代谢改变,功能与形态的多元化发展,满足综合性诊断的需求,尤其是体层摄影技术(CT)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技术MRI在医学影像诊断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1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专业特性
现阶段我国医疗机构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处于饱和状态,但在影像诊断人员十分稀少,一方面由于医学院中影像诊断人才较少,由于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对于影像急速以及诊断的培养目标发生改变,多数院校注重于影像技术的掌握,对于影像诊断的培养实践性不足,因此比较符合医疗结构医学影像技术人员的需求,导致影像诊断人员出现断层现象。熟悉医学影像技术以及医学影响诊断的专业人才处于缺失状态,能够在临床中具备生物医学工程能力的专业人才是医疗体制改革的社会急需人才。因此在医疗改革背景下,医学院校应该强化对影响诊断以及影像技术人才的综合性培养,从培养目标到课程体系实现改革与发展,针对各级医疗机构的需求实现人才与医疗设备的共同发展,从影像诊断与影像技术的关联性入手,实现综合性课程的设定,通过医院实践以及案例分析等等,提高医学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医学影像诊断以及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根本,也是联系两者和谐共进的必要条件。专业独立性是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人才培养特点,由于涉及到多个学科内容,因此人才培养中,既需要从电子学,临床医学以及基础医学理论知识入手,提高对医学影响诊断技术以及临床影像诊断知识的了解,从X线影像技术,超声、SPECT、ECT、PET、MRI等设备以及技术掌握入手,强化基础理论与操作技巧的提升,实现医学影像学的各个分支理论知识与发展方向,从而促进影像诊断技术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对疾病诊断以及医疗设备使用的准确性,提高临床诊断正确率以及提高患者治疗的针对性。这是目前论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综合型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高校需要进一步提高对医学影像人才的培养。
2医学影像技术与医学影像诊断的专业互补性
医学影像技术在影像诊断的带教体会
我院是一间县级市综合医院,影像科不是规培基地,所以我院只接收中专、大专的实习生。由于现在的大专及以下的学生都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他们以后都是从事影像技术工作,跟医学影像学的本科生不同,他们实习的时候,大部分实习时间都分配在设备的操作上,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时间是用于学习阅片诊断和书写报告。虽然时间较少,但学习影像诊断对于他们也很重要,只有掌握一定的诊断知识才能拍出合格的片子,同时影像诊断学也是他们出科必须要经历的一环,考试不合格肯定影响毕业。所以在临床教学中,对影像技术学生学习影像诊断知识得有的放矢,在有限的较少的时间内让他们掌握该掌握的知识。笔者总结了近几年我科对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进行影像诊断教学的带教经验,现将体会分享如下。
1什么是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学习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断层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设备的操作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常见的医学影像技术设备有:CT、B超、X线片、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心血管造影、彩色多普勒超声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培养的是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现代医学影像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第一线从事医学成像技术及影像设备维修等方面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
2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积极性欠缺: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学习的重点是设备的操作上,他们心态也往往有些微妙,总想着自己不是影像诊断方面的,学习起来积极性会比影像诊断的实习生差点。并且刚经过枯燥的在校学习阶段,不少实习生进入医学放射临床后没有具体任务的限制,在思想上会有一个放松期,从而降低了学习兴趣[1],这也使得学生对影像学诊断知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进一步下降。2.2影像诊断学基础不足:由于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校理论学习的侧重点在影像技术,所以影像诊断学的基础会有些不足,这反过来会增加他们对影像诊断学习的畏难情绪。对于刚接触医学影像诊断实习的学生只能在实习过程中由带教被动地传授知识,对于影像诊断的病因、病理、影像学表现方面知识的掌握是一知半解。在实习期间,影像技术学生普遍认为这些专业知识过于抽象、晦涩[2]。基础不足反过来会影响他们学习影像诊断的积极性。2.3带教方法不当:我们带教老师对影像技术实习生的教学方法不当,教学结果也会往往不佳,很多时候学生接受了一大堆知识,常常消化不了,带教老师没有很好地评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掌握程度,致使他们达不到学习的目的。传统带教模式以填鸭式教学模式为主,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也不利于培养实习生阅片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已不能满足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需求[3]。另外,有些带教老师对学生放任自由,采取的是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教为辅的方式,致使学生无的放矢,不知道如何学习,这对学生的影像诊断实习是不利的。
3医学影像技术实习生在学习影像诊断的策略
医学影像技术解剖学教学探讨
【摘要】断层解剖作为解剖学的内容之一,主要涉及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一门学科,医学专科院校在教育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时,需提升断层解剖学相关知识普及程度,另外所传授内容需符合医学影像临床工作需求。本次研究就专科院校断层解剖学课程教材选择、师资队伍组建、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求为专科院校开展断层解剖学提供一定建议和参考意见。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断层解剖学;教学实践;探讨
人体断层解剖学作为一项后起新兴学科,主要是利用断层方式对人体形态结构及相关功能的解剖形态加以研究,这门学科是传统局部解剖学及系统解剖学外的独立解剖系统。目前已随着CT、B超及彩超等医学影像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步登上临床诊断舞台[1]。本次研究立足于专科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开设断层解剖学,提升人才培养力度的大背景下,将传统学科与新兴学科相互融合,满足临床需求的基础上全面提升人才能力,提升专科院校人才综合竞争力,为专科医学院校的教育工作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和建议。
1课程教材、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
1.1课程教材。断层解剖学的专业学习教材选择需以专科院校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的课程教材,另外因学生存在一定购书压力,也可依照学生学习情况,自行制定教材内容,以正常教学现状为背景,系统、局部及断层结构学为理论依据,以局部解剖学及断层解剖学为教学切入点,在课程数量不变的基础上,严格按照临床要求开展相应学习,另外在课程教材安排过程中,教师需纵观整个学期所有学科教材,以临床最终要求为最终目的,适当删减临床应用意义较小的学习内容,精简教学内容后,将断层解剖学等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内容适当加入[2]。1.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需符合专科院校学生实际学习及实践现状,本次研究制定以下几项内容:颅脑部、胸腹部、四肢等常规结构的CT、MRI、平片学习。1.3教学目的。本次研究以人体断层解剖平面标本以及CT、MRI等影像学图片的对应传授过程,让学生学习并了解人体脑、胸腹及四肢等常规结构的结构特点,并明确掌握主体在连续断层面上的形态、具体位置变化规律,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升整体到断层的思维想象过程,提升局部、系统及断层解剖学综合分析能力,为医院临床工作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师资队伍建设
在线教学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影响
摘要: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具有课时少而内容多、实验课少而要求高、对授课教师能力要求高等特点,在线教学使知识获取更加方便、教学更加便捷,但存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待提高、教师设备操作仍不熟练、电子设备覆盖不全面等问题。基于此,提出教育管理者应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任课教师应提升在线教学能力、学生应主动接受在线教学等对策。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自主学习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依据医学各学科的需要发展起来的,专业性极强[1],经过多年发展,已经成为医疗卫生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有序进行在线教学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在线教学的优势,采取措施消除弊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重要任务。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的特点
1.1课时少而内容多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新的检查技术和方法层出不穷,医学影像学作为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2],在临床中的重要地位开始彰显,而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制四年,本科阶段设置的课程和教学内容非常多,公共基础课有医用化学、高等数学等,医学基础课有系统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等,专业课有医学影像设备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技术学等,甚至在计算机方面也设置了VisualBasic、计算机网络原理、医学信号处理等课程。然而由于每学期学时有限,教师在课堂上所讲授的内容远远不够,需要学生课余时间自主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因此,对于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而言,自主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探讨
摘要目的:探讨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方法。方法:选择2020年5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传统教学及实习模式,研究组给予改进模式教学,组间进行临床教学效果、实习满意度、教学质量的比较。结果:相比于对照组实习生,研究组实习生课堂参与能力、综合技能、基础理论、技术操作得分均更高,两组有统计学意义存在(P<0.05);两组实习生在诊断能力、实习收获、实习满意度、临床自信心提高等方面的满意度展开比较,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组间相比,研究组教学态度、教学纪律、教师素质、理论水平、操作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教学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临床教学模式,有利于帮助实习生掌握医学影像学技术,有在临床教学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习;教学质量
目前临床常用的医学影像检查设备主要包括DR(计算机X线摄影)、CT(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等,通过以上设备和仪器有利于充分展示人体内部组织器官密度、位置、大小及结构,以便诊断医师可以准确评估健康状况。医学影像学专业对实践性教学极为注重,其不仅要求本专业学生对临床医学、基础医学、医学影像学等诸多学科的理论基础知识进行充分掌握,还必须可以熟练掌握放射科DR、CT、MRI及DSA、超声科、核医学科PET/CT等重要设备的操作原理及工作流程等。正因为如此,进行教学工作时必须重视实践教学。临床实践教学质量与学生能否在临床诊断即治疗中正确运用医学影像学具有直接性关系,因此必须对思想培养课程予以重视,将研讨型课堂增设进去,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指导。[1]本文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现进行如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0年9月-2021年3月本院医学影像学临床实习学生54名作为观察样本,依照单双号法分为两组,对照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5名,女实习生12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2岁,平均年龄(21.5±0.8)岁;研究组27名实习生,其中男实习生16名,女实习生11名;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3岁,平均年龄(21.6±0.7)岁。将两个组别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统计学差异不明显(P>0.05),可作公平对比。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整个学期所有课程进行了在线教学,完成了在线课程授课、毕业设计答辩、课程考核等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积累了在线授、听课经验。同时,在实践教学、在线课程总体建设、以“学”为主的课程设计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改进。
关键词:在线教学;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
在肺炎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根据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工作要求,全国高校积极开展课程的线上教学。上海健康医学院在上海市教委的指导下,在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了大规模在线教学活动,组织全校所有专业进行了线上授课。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经过一个学期的在线教学实践,积累了一些经验,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所开展的在线教学活动,以及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1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在线教学情况
1.1在线教学的组织与实施。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在线教学分为2周试运行周和19周的正式教学周。医学影像学院开设线上教学的课程总门数为54门,其中本科层次29门,高职层次25门。所有课程都在校内超星课程平台上完成了建课,其中教师使用自建资源或自行录制授课视频的课程为48门,选用线上共享他人优质课程资源(链接到超星平台)的4门,使用其他技术(云班课)的课程2门(在超星平台进行签到、答疑互动等环节)。在线授课以教师录播为主,结合直播形式进行集中答疑。学校对线上教学活动提出了“1141”的要求。第一个“1”指教师授课PPT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第二个“1”指必须有课程的线上讲授(课件中重点和难点的录屏或旁白上传或直播讲解,也可推荐上相关课程资源收看);“4”指授课中包括但不限于作业、线上测验、线上互动讨论、线上答疑辅导等活动;最后一个“1”指PPT或录屏等视频中需包含任务设置,比如不少于1次/15分钟的进阶式测试等。在课程建设和在线教学过程中,医学影像学院注重课程思政建设。在每门在线课程的首页上强调了教学资源的学习功能,不得在网上传播。学院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在线教学的特殊性,让教师更加注意授课中的语言和行为,把好意识形态关。1.2课程在线考核。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的所有课程采用在线形式考核。医学影像学院共完成54门(95门次)课程考核。所有课程的在线考核统一在学校超星平台上进行。每门课程的教师先编制题库,然后通过随机组卷的形式,从题库随机抽取题目,生成5~20套试卷。配合题目选项乱序等功能,尽可能减少试卷的重复度。医学影像学院在线课程考核过程中严格按照学校的文件要求执行,总体平稳有序。1.3在线论文管理与答辩。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学校要求,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全体本科生需完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论文的过程管理采用“中国知网”的“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实现了论文题目双选、任务书、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论文提交与、最终稿上传等所有过程材料的在线管理。通过指导教师、评阅专家、答辩专家等不同角色的电子签名上传,实现了全过程文档的自动导出归档。答辩统一采用腾讯会议App进行在线答辩,要求学生全程开启摄像头并全程录像。答辩过程中,学生自述不少于10分钟,答辩小组提问不少于10分钟。答辩成绩根据答辩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在各组答辩过程中,学院答辩巡视组对各组的答辩情况进行巡查。通过在线答辩,发现教师和学生都能够接受这种新的答辩形式,而且能够很好地利用各种即时在线工具,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1.4在线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为了不断提高在线教学质量,确保做到线上线下教学质量实质等效,上海健康医学院形成了“校级督导—院级督导—同行听课”三级教学监控体系(见图1)。由校外专家组成的校级督导,对全校课程进行分类质量监督。院级督导由学院资深教授组成,听课覆盖学院所有课程。同行听课在教研室层面开展,每位教师听课次数不少于4次,被听课次数不少于2次。同时,在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组织了3轮在线课程资源巡查与通报,针对所有在线课程建设与运行情况进行巡查。另外,每个班配备了学生教学信息员,向学生处反馈课程的教学情况,在每周的教学质量周报告中进行通报。
2在线教学取得的成效
3D医学影像技术在外科住院的应用
3D医学影像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项技术,包括了3D影像合成,3D打印等技术,其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的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等领域[1-3],但在医学教育方面应用相对较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升国家整体医疗水平,培养高标准临床医师的必须阶段。开展好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是目前临床教学工作的重点。传统外科教学通常采用Halstedian方法,即“看一个,做一个,教一个”,这一方法很大程度取决于医院患者的数量以及接触患者的机会[4]。但随着患者医疗安全意识的提高,这一教学方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此探索新的外科教学方法将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改革的重点。本研究将3D医学影像技术应用于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通过理论考试、实践技能考核和调查问卷等方法,探讨其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我院胸外科进行规范化培训的50名学员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教学对照组25人和3D医学影像实验组25人。所有入组学员均为应届研究生,此前未接受过任何胸外科知识培训。此项研究已经充分告知每位入组学员,并签署知情同意文件。1.2研究方法两组学员均在胸外科进行为期3个月的规范化培训,规培内容相同,规培开始前将进行两组学员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评估。对照组采用传统Halstedian法教学,理论讲授完胸部影像学及解剖结构知识后进入手术室进行临床实践培训[5]。实验组将应用3D医学影像技术进行授课和培训,内容如下:(1)结合3D重建影像进行胸部CT影像及手术解剖结构等理论知识讲授;(2)指导学员熟练使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CT数据的3D处理,增加学员的参与感,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3)结合重建的3D医学影像进行手术方案规划,讲解手术步骤,提高学员实践时对手术过程的认知;(4)要求学员将CT二维影像与3D重建影像进行反复的比较阅读,提高学员CT阅片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认识解剖变异(图1);(5)引导学员将3D影像与术中真实世界的解剖结构互相印证,强化解剖结构的记忆,提高学员的空间思维能力。1.3教学评价规培结束后通过理论考试和实践技能考核评估两组的教学效果。理论考试为试卷答题,满分100分。实践技能考核在手术室真实场景中考核,满分100分,主要考察学员CT影像阅读能力,术中胸部解剖结构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术中手术步骤预判等能力。同时采用无记名调查问卷方式,让规培学员从以下几个维度进行自我评价,评估教学效果:学习主动性、空间思维能力、胸部解剖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手术过程认知[6]。每个维度调查结果分为显著提升、提升、一般和未提升,提高率=(显著提升+提升)人数/总人数×100%。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GraphPadPrism7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χ-±s)的方式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的方式表示,统计资料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员规培前胸外科知识掌握水平在规培开始之前两组学员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学员出科时胸外科知识掌握水平实验组学员出科时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学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两组学员规培前后胸外科知识水平提升情况两组学员经规范化培训后对胸外科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均有提高,但实验组学员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幅度要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2.4调查问卷结果实验组学员在主动积极性、空间思维能力、胸部解剖辨识能力、病灶空间定位能力,术前手术方案规划能力,手术过程认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校内外实训研究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医学影像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侧重于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的复合型、创新型的影像技术职业人才[1]。近年来随着各种新技术、新设备的不断涌现,对高等职业工人和高级技工的新需求,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迎来新的发展阶段,现代化课程教学体系已日臻完善,作为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体系的重要辅助课程,实训教学在高职学生的技能培养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医学类高职院校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需探索解决。
1高职医学影像技术教育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科,扎实的专业知识、熟练的实践操作能力就是学生未来面对社会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具备操作医学领域内的各种影像技术与设备、计算机的能力,并且能够及时把握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动态。所以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特点必须依赖于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才能卫生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机会,才能够培养出具有过硬专业技能及熟练操作技能的技术型人才[2]。加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是目前高职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的必然趋势,目前,全国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普遍践行“校内+校外”实训培养模式[3],校内实训主要是通过教学手段,按教学体系和课程设置的要求,由教师指导学生在校期间根据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开展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熟悉各项检查技术的流程及操作要点。校外实训一般是指学生的跟班见习和顶岗实习,主要安排在医院影像科,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在临床医生的带教下亲身体验各项检查操作,并学习基本的医患沟通。
2校内外实训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笔者所在学校及周边医学类高职院校的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部分专业课程理论课的课时数占比大于70%,而实训课的课程设置基本才30%左右,导致学生更多只关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这与高职院校学生培养的定位相对不匹配。实训教程缺乏针对性,未能与本地区的就业方向相匹配。
2.1实训设备方面
高职医学影像技术课程设计论文
1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与课程设计的联系
1.1人才培养目标
在内科学课程设计时要明确高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基层医疗卫生系统培养紧缺人才。经过3年时间,使学生成为适应基层医疗卫生事业改革,掌握医学影像技术基本理论及技能,能从事放射诊断、超声诊断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2应具备的能力
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基本理论知识和临床技能等;熟练掌握常见病的放射诊断、超声诊断基本知识、理论,具备从事医学影像诊断临床工作的能力;具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分析解决临床问题、做出正确影像诊断的能力。
1.3主干学科、主要课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思路
摘要:为了优化和完善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相关教学资源,促进该专业的资源创新,有效培养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需要不断丰富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内容。本文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简单地分析了该专业资源库建设的现状,提供了几点相对可行的建设思路,并给出了较为合理的建设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就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下发的通知:要求以我国目前的需要为基础,建立健全相关教学资源库,将教育教学以信息技术为基础进行展开,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技术全能型人才。但是,有关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我国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一、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意义
(1)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促进该专业教学的创新。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和创新,可以促进该专业在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有效对医学影像的相关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革创新,有利于相关专业的教师对新课程进行开发和创新,与此同时,对相关资源库的建设可以对各个领域的资源库进行分类整理,实现资源共享,还可以建立线上资源库网站,让学生能够实现线上线下学习相结合,有效培养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相关人才。(2)有效提高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满足相关领域的各种需求。对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适时地更新建设,可以让相关教师、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社会工作人员在学习医学影像技术相关内容的过程中,获取更为丰富的学习和教学资源,进而可以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服务能力进行有效提高。具体地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①从教师的角度来看,教师在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建设的教学资源库,可以运用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性和专业技能差异性,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方案,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和目标。除此之外,教学资源库中的相关内容还可以作为优质良好的教育教学资源以供教师进行备课,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效率;②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有效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学生可以将线上学习和线下学习有效结合,根据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专业知识的搜集,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教学资源库给学生提供学习资源的同时,还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就业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资源库进行信息共享和信息交流,有效提升该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就业水平;③从社会工作人员的角度来看,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学资源库进行全面建设,可以为社会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良好的资源共享的平台,让已工作的人员在工作的同时仍能学习实时更新的专业资源,进而有效提升社会工作人员对社会的贡献和服务能力,满足社会的相关需求。
二、高职院校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