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艺术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0 13:15: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视艺术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视艺术教学模式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我们分析影视教育教学存在的“疾症”,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
【摘要题】学术平台
【关键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建构/教学模式
【正文】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影视教育者去分析“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症”,去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去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因为,今天的影视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个时期中国影视娱乐和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寻影视教学的规律,建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是影视艺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我们分析影视教育教学存在的“疾症”,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
【摘要题】学术平台
【关键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建构/教学模式
【正文】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影视教育者去分析“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症”,去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去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因为,今天的影视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个时期中国影视娱乐和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寻影视教学的规律,建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是影视艺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影视艺术教育管理论文
【内容提要】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我们分析影视教育教学存在的“疾症”,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
【摘要题】学术平台
【关键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建构/教学模式
【正文】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影视教育者去分析“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症”,去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去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因为,今天的影视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个时期中国影视娱乐和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寻影视教学的规律,建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是影视艺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影视艺术教学管理论文
【摘要题】学术平台
【关键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建构/教学模式
【正文】
影视艺术教育是当代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成为新时期中国高校本科教育与时俱进的一个侧面和缩影。随着高校专业的社会化、市场化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影视艺术专业在全国各大高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建立。综观中国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其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伴随着“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也越来越显突出,促使影视教育者去分析“火热”的影视艺术教育背后所存在的“疾症”,去探寻影视艺术教育本质和教学规律,去思考影视艺术教育和教学的未来模式。因为,今天的影视教育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下一个时期中国影视娱乐和影视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直面今日中国高校的影视艺术教育,探寻影视教学的规律,建构影视艺术教学模式,是影视艺术教育者不可回避的课题。
一现状分析
中国的影视艺术教育在短短的十年之内迅猛发展,影视艺术专业迅速扩容,创办影视专业的院校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沿海到内地、从重点综合性大学到一般普通院校,从影视专业性院校到大多数院校遍地开花。影视艺术专业已成为各个高校的“香饽饽”。“各级各类学校都借助各种形式介入影视教育的领地,不管原有学校基础如何,特性怎样,都似乎响应时代潮流建设影视专业。”[1]这种格局的出现,与时展的文化潮流、教育管理观念的解放、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在这种现象与社会“关联”的背后,有着教育产业化、办学主体多元化的“功利”性因素驱动。影视艺术专业属应用型学科,进入“门槛”不高、教学设备的投入可大可小、一般基础性师资转型相对较快;同时,开设影视艺术专业生源多、收费高,更多的是迎合办学主体“功利”性的追求和缘于经济利益的刺激。在这种背景下掀起的影视艺术教育的大潮,必然会出现“经营粗放”、“教学泛化”、“人才档次不高”、“缺乏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等弊端。认真分析当前中国影视艺术教育和影视教学的客观现状,其带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个方面。
影视艺术教育分析论文
[内容摘要]本文对我国的影视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宏观描述,论述了影视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两个显著特点,并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个人看法。
[关键词]
影视艺术;教育;综合性;实践性
一、我国影视艺术教育现状
影视艺术是在影视合流的大背景下对电影和电视艺术的合称。但就影视创作的现状而言,影视并未真正合流。笔者认为,影视合流的真正形式是传统的电影制作机构参与电视节目的制作,而电视节目机构也加入电影故事片的生产发行。至今,中国的各级电视台并没有投资电影故事片的生产,据说中央电视台曾经决策每年投资数千万元扶持国产电影,但这个决策的执行并不明晰。国家主管部门用行政命令的方式将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和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划拨给中央电视台,但这两个电影制片厂没有成为电视台的电影制作机构,而是演变成电视台的两个电视节目制作中心,中央台通过收购节目的方式对其实施经营管理。国家电影事业管理局下辖的电影卫星频道节目制作中心(电影频道),虽对外号称中央台六频道,但与中央台没有任何隶属关系,中央台只为其提供播出服务。电影频道成立之初的主要节目是播出各电影制片厂各个时期的电影故事片,随着频道运作的成熟和观众的不断要求,电影频道开始制作一些与电影有关的电视专栏节目。1999年,由于片源日渐萎缩,电影频道开始投资制作电视电影(一种称作专为电视台播放而制作的影片)在电视上播放,同时,电影频道依靠丰厚的广告收入获取了巨额利润,先后参与投资了《春天的狂想》、《我的1919》、《横空出世》等主旋律电影故事片。电影频道的经营可以看作是影视合流的雏形,也许将来会成长为中国电影电视业的巨人,但现阶段由于行业法规不健全、行政手段干预等因素,电影频道还谈不上真正意义的电视节目制作机构,也没有电影故事片的出品权。
与影视制作分割的体制相适应的电影电视教育体制也呈现一种分割状态。原属于广播电视系统的北京广播学院曾经是中国电视教育的惟一高等学府,原属文化系统的北京电影学院曾经是中国电影教育的惟一高等学府。广播电影电视部成立以后,这两家学院都划到统一的旗下,但是电影电视教育并无任何交流。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开始酝酿成立电视系,于1996年招收了第一届电视节目制作本科生,1998年,电视系成立的事搁浅,96级电视节目本科班转入导演系学习,明确培养方向为纪录片导演。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负责纪录片教学的孔都副教授认为:“电影学院导演系增设纪录片专业,是顺应影视事业总体格局演变的举措”。据笔者了解,近十年以来,国产电影票房直线下降,各国营电影制片厂的生产日渐萎缩,电影学院毕业生求职的眼光从原来的电影厂转向电视台和一些民间的影视节目制作机构、广告公司等。电影学院希望成立电视系,建立电视教育体系,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是在这种背景下采取的措施。虽然成立电视系的愿望落空,但在电影学院导演系,本科生到三年级后分为三个专业方向,一是传统的故事片导演、二是纪录片导演、三是电视节目编导。应该说,电影学院已经意识到影视合流的大趋势,并顺应这个大趋势在专业教学方面作了相应调整。再看看北京广播学院,这个中国电视人的摇篮,为中国电视事业输送了大量记者、播音员、主持人、摄像、节目编导、制片人。随着电视的普及,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在中国,观众有收看电视剧的传统,电视剧的播出量占整个电视节目播出的五分之一强,但广院电视剧制作人才的培养在这个领域中的影响远不及电视新闻、播音、纪录片、专栏节目。究其原因,虽然广院从1979年就开始招收电视导演专业,但专业培养目标一直不是很明确,凡是与电视有关的导演都纳入培养之列,也没有教师专门研究电视剧导演培养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第二,由于只有导演专业和摄像专业,电视剧制作的其他专业如表演、录音、美术、制片都没有开设,学生在校很难进行系统的电视剧制作练习,同时,学生毕业进入社会以后,很难以集团军的形式集聚创作力量拍摄有影响力的作品。中国电影第五代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产生广泛影响,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创作集体的主要成员都是大学同学,观念容易沟通、创作心态统一,作品也是批量投入社会。与第五代电影导演是同代人的电视剧导演杨阳是广院79级导演专业的毕业生,1998年因执导电视连续剧《牵手》才在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可以说她的成名比第五代电影导演晚了大约14年(第五代的开山之作《黄土地》诞生于1984年)。在2000年1月广院电视学院影视艺术技术系成立大会上,作为校友的杨阳深有感触地说,这些年有种单打独斗的感觉,很羡慕电影学院的同行,他们往往都是同学在一起合作,创作之外的精力消耗就少了许多。看来,以集团军的方式为培养目标,使毕业生踏入社会后尽快做出成绩,从而扩大学校的社会声誉,是当前影视教育的一个明智之举。
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的培养
一、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的内涵
影视艺术教育中的文化责任是同时涉及影视传媒与艺术教育的交叉概念,是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在高等院校艺术教育过程中的具体体现。作为特殊精神文化产品的影视传媒作品,尽管已经受到商业化的全面浸染,但其公共利益和文化责任仍然应超越于商业利益之上。而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则必须肩负起对内培养文化精英、对外推动不同文化与文明相互理解融合这两种相辅相成的文化责任。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的特殊性,就是要将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贯穿于整体教学过程中,使高等教育的文化责任与影视传媒的文化责任融为一体。培养出具有文化责任的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有效提升影视文化产业的品质与品格,并使其成为中国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影视艺术教育的最终目的。
二、新媒体时代影视艺术教育中文化责任培养与建构的必要性
高科技的迅猛发展,尤其是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升级,已经大大改变了媒体的格局与影视艺术教育的状况,技术的力量前所未有地凸显出来。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文化责任的培养与建构的必要性何在?
1.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当前,影视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全球化的重要表征之一,并且越来越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代表。近些年,我国的不少影视作品陆续走出国门,但相对于国家文化形象传播的需求来说,还远远不够。如果影视从业者缺乏自觉的文化责任意识,就会造成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版图中的缩减,对本民族文化的自觉、自信、自强有害无益,更不必说提升本民族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的影响力与竞争力了。
2.提升民族文化素质,影视传媒在为受众提供信息资讯、娱乐消遣的同时,还对提高受众的科技、文化、知识水平,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文化发生学的角度来看,影视媒体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文化信息的媒介工具,而且其自身就是文化的创造者、生成者和构建者。影视艺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文化责任培养,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自觉宣传弘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为提升受众的文化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影视表演教学信息技术运用
影视表演是一门情境性、实践性、个体性较强的艺术专业。当前,我国文化事业的大繁荣推动了影视艺术的蓬勃发展,也为影视表演艺术专业带来了“春”的气息。现代信息技术引发了人类社会生活中各方面的重大变革,成为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助力,同样为影视表演教学提供了新的技术和手段。在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大趋势下,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影视表演艺术专业教学中来,是提高影视表演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选择。
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内涵及教学意义
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指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历史证明,技术的重大进步往往会给人类的发展带来巨大影响。现代信息技术同样以其它技术从未有过的深度和广度介入到当今社会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手。对于影视表演艺术教学而言,信息技术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执行力和实践能力、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实现艺术教育效果的技术和手段。首先,信息技术是同时结合了声音、影像以及动画等声光效果的技术体系,它将抽象和枯燥的教学内容以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使有限的课堂时空成一个形象生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学习环境,改变过去教师与学生之间“言传身教”、“口传心授”的呆板教学模式,加强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其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个别化的教育特质。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更多地关注到学生个体,充分开发出学生在影视表演艺术方面的个潜能。同样,对于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等进行补救教学。最后,学生可以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搜索和下载学习资源、与教师进行沟通和交流,自我掌控学习进度和速度,使其更为积极地参与影视表演学习活动,并充分锻炼了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在影视表演艺术专业的各项专业课程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然会产生积极的教学与学习成果。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影视表演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信息技术在影视表演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作用和突出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辅助作用,针对影视表演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学生的需求与学习特征,构建合理高效的影视表演教学课堂,教师可以遵照以下几个原则:
(一)强调实用性
职业院校戏剧影视表演艺术教学及建议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精神生活的不断满足,艺术类教育愈发被大众所重视。而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作为艺术类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当前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发展的背景据统计,全国共有两百多所高校开设戏剧影视表演专业,专业定位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其全面发展,既掌握戏剧影视表演理论与实践知识,具备表演基础能力,也可以熟练掌握表演的各种素质训练。但是,由于各大高校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教学现状面临的问题也各不相同。
艺术类职业院校戏剧表演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类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就课程设置和结构来说,理论和实践结合的不够紧密。另外,大多数院校设置的课程都趋于一致,课程特色不够鲜明,不能很好地因材施教,难以体现出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学生的特质,很难满足市场需求。
(二)专业定位不明确
戏剧影视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是需要具备戏剧、戏曲舞台表演或影视表演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有丰富地想象力和创造力,具备强烈的表现能力,掌握和具备独立完成不同人物形象创造和戏剧表演、戏曲表演及影视表演等方面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巧,具有对戏剧影视作品进行鉴赏和进行分析的艺术及思维逻辑能力,具有很好的与他人合作的素质,有整体和大局的意识,能够适应艺术行业领域所需的实践型综合素质强的专门人才。但是据统计,目前国内艺术类戏剧影视表演院校的同质化程度比较高,专业定位不明确。另外,精英式的人才培养方式会造成学生的个性不鲜明,表演特点和表演方式的同质化程度较高。
影视艺术课教改
近年来,随着影视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影视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显突出。如何审视、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影视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影视艺术概论》为对象,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考核三方面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一、深化拓展教学内容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通常包括影视语言基础及其规律、场面调度基本知识、影视叙事表意及有关影视艺术史论等内容。由于大多数学生入学前一般都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对这些内容已有程度不一的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深化、拓展,这是“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底子。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把握状况,了解其感兴趣的和有疑惑的相关问题,从而在备课中有针对性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影像、声音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他们的兴趣和疑惑主要集中于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作为视觉元素的影像、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分析可知,学生渴望在已有接触的基础上实现对影视艺术更为全面、系统和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把握。这便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深化和拓展的重要依据。如围绕影像,可从透镜、视点、景别、摄影机状态、光、色、构图以及影像的表意等方面来较为全面、深入认知和把握影像,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其次,补充完善教材内容。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一本通用的“影视艺术概论”的教材。尽管如此,一般情况下,学校还是要求使用教材。因此,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也就必不可少。为此,教师一定先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观点,这样,才能避免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内容时造成思想观点的混乱,甚至与教材观点相左的现象。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补充、完善相应的内容,力图使之达到专业性、前沿性、易读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伴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作为“技法”、“表现方式”、“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的影视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艺术的传播能力和艺术魅力得以不断增强。因此,“影视艺术概论”课程内容应当将影视前沿动态,如IMAX3D影像及最近兴起的关于48帧影像的探讨、后技术时代电影艺术“泛美学”倾向等现象引入课堂,以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与常讲常新[1]。再次,确定难点、重点和疑惑点。教师可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或者每一章节开始之前与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课程各章节内容的熟悉程度,以确定各章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选择相应的重点、难点问题来进行深度交流,重点突破。譬如,笔者在交流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对电影蒙太奇的规则、类型、剪辑方法及声画蒙太奇,影像表意,声音表意、场面调度等章节的内容分辨不太清晰,存有疑惑;而对影视明星与明星制、镜头运动方式等内容却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前者自然应做重点难点讲解阐释和把握,后者则只需大体提及有所加深即可。可见,确定难点、重点和疑惑点能够为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留下时间和空间。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发展迅速,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被引进,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丰富。笔者依据学生对“影视艺术概论”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入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基本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解决完成任务的问题———完成任务———评价任务”[2]为主要结构。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一开始就应向学生提出这门课程要完成的创作任务,然后围绕作业创作的问题展开学习。如,教师可将3~4个学生分成一组,要求每组学生摄制一个5分钟左右的短片,并要求从景别、运镜方式、构图、光、色等镜语方面结合叙事表意来阐释说明。那么,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就会有的放矢,抓住学习的关键。之后,经过讨论、明确分工到创作实践,完成实践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观摩、议论和点评实践作业。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团队合作意识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课程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一新近上映的影视作品或者经典作品写作一篇专业评论。为此,学生先要仔细观看、研读文本,尽力捕捉富于个性的感悟、体验。同时,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并运用相关理论来写作,之后还需要反复修改,最终完成评论写作,接受教师和同学评阅、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习实践相互促进,从而掌握课程内容和相关技能技巧,并提升文化修养。其二,“双元制”教学法。“双元制”学习形式是从德国引进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结合起来,把高等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或企业工作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工厂里,把教室搬进车间里,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3]。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和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贵阳电视台、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媒体传播机构、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是我院的重要实习实践基地,这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实践的条件。就“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可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实践实训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不同的实习基地观摩见习,接受一线生产制作者的指导,并逐渐参与具体的制作实践。以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学生参与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的“真情纪事”栏目实习实训为例,教师事先要让学生认真观看该栏目的几期节目,以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接着,学生跟着栏目组参与该栏目一两期节目的具体策划设计、脚本写作、采访、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整个流程,这样就能够学到大量实际的操作经验。之后,学生再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及要求写出相应的总结。最后,还要求学生对参与的节目(栏目)进行相应的评点总结,并在师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影视艺术概论”的“策划”、“叙事”、“影像元素”、“声音元素”等课程内容就会有比较深入的体认和把握。显然,“双元制”教学法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4],达到了“产学一体”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双元制”教学模式只适用于影视艺术教育部分专业课程或部分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其三,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并结合运用无声言语及其他媒体工具,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讲授并非灌输,但运用不好很容易成为灌输。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中,诸如影视艺术发展概况、影视艺术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的辨析、影视语言的有关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显然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如何有效地使用讲授法,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授的独特魅力。主讲教师学问大小、水平高低、权威与否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没有学生听,学问再好,水平再高,名气再大,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独特的讲授魅力。而教师独特的讲授魅力主要包括个人的气质、语言以及讲授时的肢体语言等,其中,个性化的讲授语言尤为重要。讲授的语言宜具有影视艺术的特点,强调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抑扬顿挫、铿锵有声、充满激情,或严谨周密、深入浅出。这既是基于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考虑,也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自身优长和特点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讲授的情境性。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境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学会并养成在情境中思考的习惯。在理论讲授中,要设置相关问题,将理论渗透在问题之中,就在教师依据逻辑结构阐释理论之时,问题便成为了情境,逻辑便成为了情节。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分析,处于情境和情节之中的学生自然会主动加强体会、思考、感悟,实现深度互动。其四,讨论法。研讨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基础上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师生在多元互动中交流认识,由思维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来说,研讨法的有效运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主题,它必须具有讨论价值。讨论主题允许具有争议性,如“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真实性”就符合选题要求。其次,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和思考,充分准备讨论的意见,拟定发言提纲,使学生拥有讨论主题所需要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再次,现场讨论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题不走型,注意控制时间、调节好气氛。最后,教师还要做好总结与评价。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发言,对其提出的观点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就有些观点和看法继续研讨。同时,一定还要指出学生发言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时机和范围。教师应当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组合,并不断调整和校正,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影视欣赏教学与人才培训
本文作者:李静工作单位:武汉商业服务学院
影视欣赏教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中的作用
这些人文艺术的学习是高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形式,它对丰富完善大学生的文化知识底蕴,提高专业技能和审美能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态度,加强身心健康,开发智力和创新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具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影视是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传播媒介,通过丰富的艺术语言和新颖的表现形式,把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等知识传递给学生。欣赏则把影视的教育、审美、娱乐、认知等功能融为一体,以大学生喜爱的、容易接受的方式,发挥着对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作用,培养学生健全的文化心理结构,开拓学生的艺术审美视野,把影视的文化内涵与学生的人生感悟联系在一起,从而达到其他教育形式难以企及的作用。(一)影视欣赏可以促进学生掌握科学、人文、历史等知识影视是科学与艺术的综合,它是将文学、音乐、戏剧、绘画、舞蹈、建筑等各种艺术形式所包含的艺术成分进行融汇贯通,通过光学、电子、声学、化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种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的技术成果表现出来的新型艺术。所以,“影视艺术有充分理由成为提高本民族文化修养和艺术鉴赏力的最好途径之一。”[1]在欣赏影视作品的同时,必然涉及到政治、经济、历史、地理、自然、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知识,还会接触到各历史时期不同题材、不同风格、不同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通过欣赏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可以促进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科学文化知识。从影视作品中的各种艺术元素的创作来说,它又是最能开拓人的灵感与想象力的。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影视技术的基础知识后,可以从影视作品的创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将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力有机融合在一起,通过影视这一媒介来展示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对学生而言,影视欣赏课程的学习不仅仅是对多种知识的掌握,更是将知识转化成能力的途径。(二)影视欣赏可以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对于影视欣赏的观众群体来说,大学生是最具有影响力、规模最庞大的观众层。创建于1993年的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成为我国参与人数最多的电影节之一,对我国的电影事业和高校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正因为影视艺术以这种寓教于乐的媒体传播方式容易得到大学生的热爱与欢迎,所以也易对他们的价值取向、理想追求、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生在大学的学习生活阶段是处于向成人•131•转型的阶段,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成长过程中的种种困惑和矛盾。通过影视欣赏的课堂教学、各种宣传教育方式帮助学生优化其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其心理调适能力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能帮助学生预防重大心理疾病的发生,顺利度过大学生活,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三)影视欣赏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如何把枯燥的德育教学理念转化成生动形象、可知可感的教育行为,将德育与鲜活的影视课堂教学联系在一起是非常有效的方法。“优秀的影视作品寓教于乐,以情感人,依靠形象的力量向人们揭示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恶。”[2]如在欣赏影片《手机》时,我们可以感受到影片对当前社会中价值观、道德观沦丧的批判,从影片《可可西里》中,我们感受到对理想的追求,对信仰的执着,对生命的责任。各种影视作品中关于对真、善、美的诉求,对假、丑、恶的抨击必然深深影响着观者的心灵。而更多的影片中都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美德,反映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思想,反映了党的崇高理想信念和优良作风。在对这些影片进行欣赏的同时,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下受到熏陶和感染,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四)影视欣赏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部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强调了美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质,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影视艺术在吸收了多种艺术元素后,逐步形成了自己独有的审美特征。在观看各种类型的影视作品时,大学生们不但要从视觉上和听觉上来捕捉其外在表现形式的美感,还要从影片的情节、主题等内容中感受其思想内涵的美感。这些都需要学生通过审美的教育和学习来不断加强自己的艺术修养,提升审美情趣。在影视欣赏课程教学中,学生对各种经典类型影片进行观摩欣赏,实际就是直观形象地学习知识,也是教师进行情境化教学的过程,在美的作品、美的形象、美的事物的熏陶与感染中,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会逐渐提高,学生对事物的选择判断能力也会逐渐增强,这对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
影视欣赏课程教学的设置
1.教学内容的随意性目前全国各高校影视欣赏课程教学是各自为政,导致教学内容的千差万别。有的影视欣赏课程讲授是针对影视专业学生,理论性、专业性强;而有的影视欣赏课程教学是面向所有不同专业学生,存在授课内容随意性大的问题,甚至变成了看电影的课程。2.教师知识的欠缺性影视欣赏课程是近年来在我国高校中新开设的课程。大部分高校没有相关专业的任课教师,授课任务通常由基础课教师担任,缺乏专业的、有影视理论基础的教师队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加之对这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是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导致欣赏课变成放电影。由此一来,严重削弱了影视欣赏课程教学在对学生人文素质培养方面产生的作用。3.教学时数的有限性由于影视欣赏课程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各高校在开设课程时的教学时数也各不相同。有的高校作为选修课程开设,教学时数只有二十几个学时,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观摩影片,又要组织学生讨论,还要抽查考核,这就必然导致了教学内容的大量删减,也无法保证良好的授课质量和教学效果。4.教学设备的落后性当前大部分高校在开设影视欣赏课程时,使用和普通教室一样的多媒体设备教学,一台电脑、一个投影、一套音响。从播放效果来看,通常是画面模糊,声音不清晰。而从专业课程角度来看,除了配套的基本播放设施外,还应配有教学使用的摄像机、编辑机等专用设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影视制作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二)影视欣赏课程教学的改革首先,影视欣赏课程教学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打破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鉴于现在各高校开设影视欣赏课程的实际情况,应针对不同专业性质的学生统一相对应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将课程目标的设置以影视课课程价值的实现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的设计与创新。在实际授课中既可以进行对影视作品欣赏的主体性教学,也可以运用各种影视资源,与其他学科教学进行整合。在授课中,学生是欣赏、评价的主体,教师结合专业理论知识与具体作品的内涵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加以积极引导,使学生能深入理解与把握影视作品,在欣赏、讨论的同时能获得各种知识。同时有针对性地选择优秀的影视作品,也是课程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次,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知识能力,加强师德建设。实施人文素质教育,教师是关键。而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和研讨的组织者,学校能否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学生人文素质水平的高低,都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时的意识和能力影响下的结果。授课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才能有效地将知识传递给学生,才能不使影视欣赏的课程教学流于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以外,在授课过程中,也要强化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人文素质的教育。教师不仅仅是教书,更应该是育人。教师在课堂内外通过其有意识的教育活动和无意识的言行都将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学生,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人文素质的高低。所以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人文素质,从自己的治学态度、道德品质、言行举止等方面去教育影响学生,使他们的知识素养不断得到提高。最后,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发挥校园育人功能。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与提高,很大程度来源于自身的努力和环境的熏陶。而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大力倡导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学习,开设各种人文讲坛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企业、社会团体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微电影的影视创作,将科学技术与人文理念结合在一起。通过建设校园的文化环境和丰富学生的社团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人文知识的追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最终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影视欣赏在提高学生人文素质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一定的负面影响。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课程教学的建设,对学生的影视欣赏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充分发挥其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优势,使他们自觉抵制不健康的影视作品的侵蚀,不断提高审美修养和审美鉴赏能力,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境界,从优秀的影视作品中汲取营养、获得启迪、受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