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2 11:16:0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视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视艺术课教改
近年来,随着影视艺术教育的迅猛发展,影视艺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显突出。如何审视、探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已然成为影视艺术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影视艺术教育专业基础课程《影视艺术概论》为对象,结合教学实践,分别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教学考核三方面来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促进影视艺术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一、深化拓展教学内容
“影视艺术概论”课程通常包括影视语言基础及其规律、场面调度基本知识、影视叙事表意及有关影视艺术史论等内容。由于大多数学生入学前一般都接受过相应的专业培训,对这些内容已有程度不一的初步的接触和认识,因此,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进行相应的深化、拓展,这是“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教学改革的关键之一。首先,要摸清学生的底子。通过问卷调查,摸清学生对影视艺术的把握状况,了解其感兴趣的和有疑惑的相关问题,从而在备课中有针对性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影视艺术的影像、声音有一定了解和认识,他们的兴趣和疑惑主要集中于作为故事元素的剧作、作为视觉元素的影像、作为听觉元素的声音、作为性格元素的表演及其彼此之间的关系等等。通过分析可知,学生渴望在已有接触的基础上实现对影视艺术更为全面、系统和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把握。这便成为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有针对性深化和拓展的重要依据。如围绕影像,可从透镜、视点、景别、摄影机状态、光、色、构图以及影像的表意等方面来较为全面、深入认知和把握影像,从而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其次,补充完善教材内容。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国内高校还没有一本通用的“影视艺术概论”的教材。尽管如此,一般情况下,学校还是要求使用教材。因此,补充、完善教材内容也就必不可少。为此,教师一定先要准确理解教材内容和观点,这样,才能避免在深化和拓展教材内容时造成思想观点的混乱,甚至与教材观点相左的现象。之后,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补充、完善相应的内容,力图使之达到专业性、前沿性、易读性,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如,伴随着互联网、数字技术、新媒体技术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运用,作为“技法”、“表现方式”、“叙述故事和传达思想的手段”的影视语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影视艺术的传播能力和艺术魅力得以不断增强。因此,“影视艺术概论”课程内容应当将影视前沿动态,如IMAX3D影像及最近兴起的关于48帧影像的探讨、后技术时代电影艺术“泛美学”倾向等现象引入课堂,以保持教学内容的丰富充实与常讲常新[1]。再次,确定难点、重点和疑惑点。教师可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开始之前或者每一章节开始之前与学生充分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对课程各章节内容的熟悉程度,以确定各章重点、难点和疑惑点。在接下来的教学中,选择相应的重点、难点问题来进行深度交流,重点突破。譬如,笔者在交流中了解到,多数学生对电影蒙太奇的规则、类型、剪辑方法及声画蒙太奇,影像表意,声音表意、场面调度等章节的内容分辨不太清晰,存有疑惑;而对影视明星与明星制、镜头运动方式等内容却有较好的把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前者自然应做重点难点讲解阐释和把握,后者则只需大体提及有所加深即可。可见,确定难点、重点和疑惑点能够为深化和拓展课程内容留下时间和空间。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近年来,我国影视艺术教育发展迅速,许多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被引进,教学方式也越来越多样丰富。笔者依据学生对“影视艺术概论”课程内容的把握程度,从学生实际和教学内容入手,采取相应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基本以“呈现任务———明确任务———解决完成任务的问题———完成任务———评价任务”[2]为主要结构。在“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中,一开始就应向学生提出这门课程要完成的创作任务,然后围绕作业创作的问题展开学习。如,教师可将3~4个学生分成一组,要求每组学生摄制一个5分钟左右的短片,并要求从景别、运镜方式、构图、光、色等镜语方面结合叙事表意来阐释说明。那么,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在课堂上听教师讲解有关理论知识就会有的放矢,抓住学习的关键。之后,经过讨论、明确分工到创作实践,完成实践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观摩、议论和点评实践作业。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创造性、团队合作意识就容易被调动起来,课程也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又比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就某一新近上映的影视作品或者经典作品写作一篇专业评论。为此,学生先要仔细观看、研读文本,尽力捕捉富于个性的感悟、体验。同时,通过网络、图书馆搜集相关资料,并运用相关理论来写作,之后还需要反复修改,最终完成评论写作,接受教师和同学评阅、讨论。在此过程中,学生是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习实践相互促进,从而掌握课程内容和相关技能技巧,并提升文化修养。其二,“双元制”教学法。“双元制”学习形式是从德国引进的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将“学校和企业两个学习场所结合起来,把高等教育与企业职业培训或企业工作相结合,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以学校为主体,以企业为依托,以实践为核心,把学校设在工厂里,把教室搬进车间里,学生在老师和师傅的共同指导下,学习理论和专业技能”[3]。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和贵州电视台、贵州日报、贵阳电视台、多彩贵州文化艺术有限公司等一批媒体传播机构、公司具有良好的合作关系,它们是我院的重要实习实践基地,这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实习实践的条件。就“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而言,教师可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实践实训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到不同的实习基地观摩见习,接受一线生产制作者的指导,并逐渐参与具体的制作实践。以贵州民族学院传媒学院学生参与贵州电视台第5频道的“真情纪事”栏目实习实训为例,教师事先要让学生认真观看该栏目的几期节目,以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接着,学生跟着栏目组参与该栏目一两期节目的具体策划设计、脚本写作、采访、摄制以及后期制作等整个流程,这样就能够学到大量实际的操作经验。之后,学生再根据本课程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及要求写出相应的总结。最后,还要求学生对参与的节目(栏目)进行相应的评点总结,并在师生之间进行深度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对“影视艺术概论”的“策划”、“叙事”、“影像元素”、“声音元素”等课程内容就会有比较深入的体认和把握。显然,“双元制”教学法真正实现了“学校与企业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学生与徒弟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育人与创收合一”[4],达到了“产学一体”的境界。值得注意的是,“双元制”教学模式只适用于影视艺术教育部分专业课程或部分专业课程的部分内容。其三,讲授法。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并结合运用无声言语及其他媒体工具,向学生系统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方法。它是教学的一种主要方法,也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讲授并非灌输,但运用不好很容易成为灌输。在“影视艺术概论”教学中,诸如影视艺术发展概况、影视艺术艺术属性与商业属性的辨析、影视语言的有关原理等内容的教学,显然离不开教师的讲授。如何有效地使用讲授法,应着重把握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讲授的独特魅力。主讲教师学问大小、水平高低、权威与否固然重要,然而,如果没有学生听,学问再好,水平再高,名气再大,也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独特的讲授魅力。而教师独特的讲授魅力主要包括个人的气质、语言以及讲授时的肢体语言等,其中,个性化的讲授语言尤为重要。讲授的语言宜具有影视艺术的特点,强调形象生动、妙趣横生,或抑扬顿挫、铿锵有声、充满激情,或严谨周密、深入浅出。这既是基于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学习特点的考虑,也是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师自身优长和特点的考虑。另一方面,是讲授的情境性。广播电视编导教学的培养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情境情感体验能力,使学生学会并养成在情境中思考的习惯。在理论讲授中,要设置相关问题,将理论渗透在问题之中,就在教师依据逻辑结构阐释理论之时,问题便成为了情境,逻辑便成为了情节。跟随着教师的思路和分析,处于情境和情节之中的学生自然会主动加强体会、思考、感悟,实现深度互动。其四,讨论法。研讨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教学中的某一中心问题,在独立钻研基础上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以掌握知识的一种方法。讨论法的优点在于,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习惯,师生在多元互动中交流认识,由思维的碰撞而产生智慧的火花,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对于“影视艺术概论”课程教学来说,研讨法的有效运用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来确定讨论主题,它必须具有讨论价值。讨论主题允许具有争议性,如“数字技术时代的电影真实性”就符合选题要求。其次,教师要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生认真阅读、学习和思考,充分准备讨论的意见,拟定发言提纲,使学生拥有讨论主题所需要的有关知识和经验。再次,现场讨论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和引导学生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适时、适量地介入讨论,以确保讨论不离题不走型,注意控制时间、调节好气氛。最后,教师还要做好总结与评价。要积极肯定学生的发言,对其提出的观点给予客观的评价,如有必要,还可就有些观点和看法继续研讨。同时,一定还要指出学生发言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适用时机和范围。教师应当依据教学规律和原则、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以及教学条件等因素,来实现教学方法的优化选择与组合,并不断调整和校正,以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
[摘要]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职业能力;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
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可以把职业能力分为一般职业能力、专业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一般职业能力主要是指一般的学习能力、文字和语言运用能力、数学运用能力、空间判断能力、形体知觉能力、颜色分辨能力、手的灵巧度、手眼协调能力等。此外,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遇到挫折时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都是成为在职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是指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职业综合能力中所包含的跨职业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共同构成了所有职业能力中的关键能力,也将成为事业的核心竞争力。长期以来,大学教育比较习惯于传递现成的知识,采用传习性、因袭式的教育方法。这种教育指导思想极大的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发挥。我国虽然已经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各高校专业培养中对实践课程建设的力度逐年有增无减。但是,与外国高水平大学相比,我国大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还存在较大差距。其中创新能力与动手实践能力的实践课程改革研究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但对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各高校还没有重视起来,甚至很多高校的教育者将职业能力培养划分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范畴。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专业,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必须加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课程建设与研究,依托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市场的人才需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依托现有课内实验、综合实训和毕业设计以及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实验区等实践教学资源,为学生搭建高水平的职业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践课程内容建设和实践平台建设,以及实践课程改革建设,以学生为实践主体,重点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大幅提升。
一、课内实践
课内实践,是指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一些主干专业课程。如,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新闻摄影、大众传播学、节目主持艺术、新闻采访与写作、节目主持艺术、电视节目制作等,根据课程性质,有课内实验指导教师设置了课内实践课题。其为两种实践形式:一种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中,留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根据本次课所讲授的理论知识模拟职业环境进行实践。如在《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30分钟的模拟采访训练;《节目主持艺术》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进行课前10分钟即兴主持训练和各种类型节目主持训练,采取教师讲评、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实践成果进行效果分析与总结。另一种是阶段理论内容讲授完,利用一次或几次课时间进行课题型课内实践。由此课程主讲教师亲自到现场指导。如,《影视编导》非独立实验课教师将学生分组,并对每组学生按个人兴趣进行分工,拟定一个拍摄情景,一组的学生共同创作,最终拍摄并剪辑完成一个完整的影片场景。课内实践,由任课教师全程亲自指导,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切中问题,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性强。这种实践形式,密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联系,使实践能力与职业能力同步增长,从而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综合实训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创新教学方法
本文对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创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可行性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市场人才的竞争也变得日趋激烈,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和用工企业的需求,要想和市场对接,满足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职学生,就必须对该专业现有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改革。以下结合自己的从教体会,谈谈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方法及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模式
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借鉴德国的职教模式,在教学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转换为行动过程,总体把握全书内容的重点、难点,打破教材原有章节结构。将课程的内容综合为几个大的工作项目,从易到难把每个工作项目分解为具体的工作任务,以具体工作任务为目标,使学生完成具体的操作项目为行动导向来构建、巩固知识体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岗位包括:影音后期特效制作、平面设计与制作、移动UI设计、三维动画设计及网站设计。岗位及学习领域、情境分析:通过每个岗位分析出相对应的行动领域、职业能力、学习领域、开设课程和学习情境。项目教学法的几个教学环节剖析教材内容,确定工作项目项目教学法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模式改革的中心内容,每门课程的教学都需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剖析出具体教学项目来组织教学,根据课程的重难点设置恰当的教学项目,确定项目时需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设置的教学项目应紧扣该课程的教学标准。项目的难易程度应由所教授的学生对象来确定,项目的确定有2种基本方式:第1学年由教师确定;第2学年通过市场调研教学团队共同确定。项目应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可以将企业的一些真实工作任务设置成第4学期学生的学习项目,由学生小组和教师共同来完成企业的工作。项目教学准备期教师的准备:教师团队确定项目之后应对项目任务进行分析,确定知识的重难点及相关教学案例,制定教学项目考核标准,最后向学生说明本项目设置的目的,激发学生实践完成该项目的兴趣。学生的准备:为了能高效地完成项目,学生必须根据教师的要求利用课余时间,提前阅读、搜索准备相关知识,带着疑惑听课和实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实施时,首先教师需根据班级学生不同的特点如年龄、性别、个性和学习成绩等,把程度参差不齐的学生安排在一个小组,一般每个小组确定6~8个成员,每个小组推选一名组长。其次学生根据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内容自主学习和互相讨论,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去尝试,按照项目的个人分工进行项目的实施。每个模块完成后,教师必须根据实践项目的考核细目表对学生进行小组阶段考核,并及时评价。项目成果的考核评价当整个项目完成后,教师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对合作小组及小组的全体成员进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及评价。例如影视后视期特效制作课程可结合小组完成的作品、学习态度、知识点的掌握及沟通合作等多方面进行考核评价。
“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全过程均以企业真实(或模拟)任务为载体,整个教学过程均在实训室完成,教学课堂也是学生操作实践的场所,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利用我校平面广告实训中心和非线编实训中心的条件,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式,教师边讲边操作,学生现场观摩和练习,实现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任务导向与顶岗实习相结合、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体验性学习,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学,达到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优化学习的环境,在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鼓励和启发以及学习小组同学的激励,激发出学习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和影视后期作品的热情,从而实现学生在学校学习和工作岗位需求的一致性。工作室教学模式以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的校内实训室为依托,团队专业(兼如何)教师为主导,以在校外承接的企业相关业务为主要生产任务,将生产、教学及科研融为一体,实施理论课程教学与实训实践教学相关渗透,使学生在校内教学和校内生产实训中将知识、技能及综合素养有机结合起来。技能大赛教学模式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省级职业技能大赛,将取得的训练经验和大赛的实训项目转化为教学中的实践项目,提高该专业全体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工作任务,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的同时采取讨论法和启发式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及主题教学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努力进取的学风。案例分析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以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一种教学方式。例如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在讲解名片设计流程时,要阐述名片构成要素知识点,选取案例为多张不同类型及版面编排的名片。可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以下问题:每一张名片中包含了那些资讯?注意观察设计得较好的名片,并且说明是什么使它看上去设计效果较好?是什么使得一张专业设计的名片看上去很业余?在学生讨论分析后要求每一小组进行汇报,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在授课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给出名片各不相同,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场景中,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设问,通过案例来解决问题,并总结知识点。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舞台、以课本内容为脚本、以学生主动创造为动力的综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Flash二维动画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好。教师可以先搜集一些经典的动画短片、以前学生的作品给学生观看,在观看的同时给学生分析、讲解,使学生能更加直观的了解自己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在给学生讲角色造型设计时,可以找一些造型给学生进行分析,让学生融入到角色中获得更多的创作思想;在讲人物或动物的运动动画制作时,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模仿来给学生更直观地讲解,使学生在制作动画时能更加得心应手。主题教学法主题教学法的运用目的是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的可信度是衡量、评判这一教学的方法。例如,在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视频编辑课程中,在讲到视频特效及视频转场特效时,如果只是简单地去讲某个特效和转场效果,这样的课程可能很枯燥,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时做为教师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共同确定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如制作“班级同学电子相册”,这样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对自己所选主题表现出的学习热情和学习能力,是超乎教师想象的,最终学生完成该主题是以小组作品的形式呈现,这样学生既完成了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也在小组合作中锻炼了合作及沟能能力。讨论式教学法在使用讨论式教学法时,一定要提前根据教学项目精心准备讨论的问题,分析出如何启发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例如在平面设计课程的招贴设计项目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快速直观地掌握招贴设计的图形构成形式、文字应用、色彩应用和表现方法,教师可以对优秀招贴作品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分小组对一些招贴作品进行分析,从图形、文字、色彩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在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中经常会用到的教学方法,通过情境教学法能将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技能,用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形象的场景呈现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的兴趣。例如在讲解影视后期课程“三维动画合成”项目时,为了让学生掌握如何操作3D对象、摄像机和灯光的使用,将教学分成了5个教学环节,即创设任务情境、三维动画合成知识点学习、电视剧《宫锁心玉》片头分析、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小组作品展示和.教学反思。在第一个教学环节创设任务情境中利用了同学们比较感兴趣的《宫锁心玉》电视剧片头,首先提问:同学们想成为影视制作的高手吗?然后把书中的重点知识和网络新媒体相结合,让学生想这个作品是如何制作的。采用了哪些技术,哪些知识还未学习,知不知道如何处理?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课教学目标,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本项目的内容。将企业真实的工作项目引入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并融入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让学生提前感受到企业的文化及岗位的技能要求,还可以让学生在项目操作实践中得到锻炼,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然后自己想办法解决技术困难。比如通过上网查找、找同学帮忙,而最后才是找到教师,教师不再是学生遇到困难的第一选择,这样长期的锻炼,学生的学习独立性会越来越强大。
作者:薛艳林 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电视剧研究课程教改研究
[摘要]随着“网生代”的成长,网络剧成为电视剧的一种新的衍生形态。传统的《电视剧研究》课程,无法满足“互联网+”时代对电视剧创作人才的需求。新时代的《电视剧研究》课程,需要面对网络剧发展的新趋势,激发“网生代”的学习积极性,建构具有互联网思维的课程新体系。
[关键词]网络剧;互联网思维;海上丝绸之路;教学改革
《电视剧研究》是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编剧方向的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影视从业人员的电视剧故事创意、电视剧剧本策划、电视剧本写作等方面的技巧和能力。从2010年开始,各大主流媒体视频网站,如优酷、土豆、爱奇艺为迎合“网生代”的需求,开始尝试制作网络剧。网络剧满足“网生代”的娱乐需求,成为一种新的电视剧形态。网络自制剧(简称网络剧)是以数字影像技术制作,以网络为第一传播渠道,专为网络媒介服务,满足网络用户观看需要的新型演剧形式。2014年我国网络剧获得了井喷式发展,《暗黑者》《万万没想到2》和《拐个皇帝来现代》等作品,瓜分了电视剧市场相当数量的收视率。更令人瞩目的是,2015年的《太子妃升职记》和2017年的《将军在上》,以叛逆的故事情节、特立独行的风格,成功点燃了观众的收视热情。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剧已成为电视剧创作的一种新类型。但是,从近两年的教学状况来看,《电视剧研究》课程和电视剧发展的新态势发生了严重的脱节。
一、网络剧发展新态势下《电视剧研究》课程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电视剧研究》课程由“2+2”的模式组成,2节理论讲授课,2节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主要用于分析经典的电视剧的创作特色,通过分析具体的作品促进学生对电视剧创作技巧的掌握。从现有的学习情况来看,学生容易沉溺于电视剧的情节发展,而忽视电视剧创作的技巧分析和学习,实训课程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而网络剧的出现带来了电视剧创作的新趋势,“近七成观众每次看网络剧的时长主要集中在30分钟-2小时之间;观众更期望单部网络剧时长在30分钟-60分钟之间,而愿意接受超长时间和微剧的占比较低”。[1]笔者在两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两个问题非常突出:一是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和现有的电视剧创作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实训课内容较为传统,实训效果不理想,学生无法及时提升新时代的创作技能。“网生代”审美观、娱乐需求和收视特征的变化,已经对影视剧创作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培养出既有互联网气质,又有文化担当的电视剧创作人才,是对《电视剧研究》课程提出的新挑战。
二、网络剧发展新态势下《电视剧研究》课程的新定位
动画教学研究基地分析论文
一、动漫学科群资源融合是培养动漫人才基石
1.专业学科布点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学科形成创建于2001年,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是浙江省最早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目前动画专业共有在校本专科生476人,报到率100%,连续几年来呈上升趋势。
动画学院的教学研究将充分发挥依托我校独特的专业学科群和人文环境,如:影视文学、音乐制作、播音主持、录音艺术、影视编导、影视表演及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学科优势,以数字媒体的人文关怀为内涵、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底蕴、以高新技术和唯美时尚为延伸。提供在校师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创作实践、科研创新及学术研究。为我校作为国家动画教研基地创作中心的发展奠定厚实基础。近几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对动画学院进行了重点倾斜,动画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影响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文垂大学、德国敏斯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德克森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研究平台的开放
传媒艺术教育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传媒艺术教育是目前高校艺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更新速度与就业情形变化使得应用型人才成为培养的主要目标,这当中实验教学又发挥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研究中发现,通过实验教学体系搭建,合理的师资、器材配备与因地制宜的教学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演播室教学现存问题,为创新艺术实验教学提供借鉴,从而在培养艺术人才和推动艺术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艺术教育;实验教学;演播室教学;人才培养
目前的演播室教学被广泛应用于高等学校的多个专业领域,艺术学门类下的戏剧与影视学,文学门类下的广播电视学涵盖的多个专业都有演播室相关课程的开设,其中,广播电视编导、影视摄像与制作、数字媒体艺术作为艺术教育的新兴专业,更是把围绕着演播室教学开设的一系列课程与实践实训作为必修课程。同时,对于演播室教育的研究也相应地在技术配置、电化教学、行业衔接等领域内展开。山东艺术学院传媒实践中心下设400平米高清演播厅、60平米虚拟演播室等多个演播系统,可以充分满足传媒艺术实验教学的目的,并培养出大量具有市场适应性的专业型人才,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演播室教学改革方法。
一、演播室实验教学研究现状
“实验教学不仅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是连接知识与实践、实践与创新并使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重要桥梁。”①对于演播室的实验教学研究目前主要围绕着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侧重于技术分析、行业衔接、培养模式等不同角度。(一)通过全面利用演播室来保障教学进展的合理性与规范性。比如《关于演播室在教学中的应用》《高校演播室教学应用研究》等文章侧重于从教育技术研究角度来讨论高校演播室的教学应用,认为演播室在高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素质拓展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充分发挥演播室的教育功能,提高演播室的使用效率,是演播室教学优化的根本办法。(二)以业界实践革新来指导演播室教学中技术指标的升级换代。比如《虚拟演播室系统在传统教学演播室中的应用》《高校教学型全景演播厅高清视频系统设计与选型的思考》等文章指出高校的设备配置应尽快与行业技术接轨,通过硬盘录像机、高清及4K摄像机、虚拟演播室技术的运用,与当前的影视行业进行素材交互。(三)探讨不同专业在演播室教学中的培养方式或实训模式。比如《谈演播室实训性主持教学模式中主持人如何调整镜前状态》《综合实践性探究学习的教学设计研究——以演播室照明实验为例》分别以播音主持专业和灯光照明专业为例,详细讲解了在开展演播室教学时的课程设置与资源配备。如何将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群以降低实验难度,如何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采用替代性教学策略的渐进性设计。这些研究提供了教学思维展开的不同路径,无论是技术领先,还是教学资源的开发,抑或是不同专业的演播室实训方法,都可以视之为一种综合的教学参照系。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演播室作为传媒艺术的集中呈现领域,它所拥有的教学功能还未能被全部开发。特别是,艺术类院校在这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演播室教学不单是为了改善传统教学缺乏互动感、教学模式枯燥乏味等问题而拓展的教学手段,也不单是完成某个单一技能的学习,而是可以通过演播室实验教学让学生有全面了解影视行业的机会,并且掌握传媒应用型人才所必须掌握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论。
二、演播室实验教学的现存问题及解决途径
动画教学探讨论文
一、动漫学科群资源融合是培养动漫人才基石
1.专业学科布点
浙江传媒学院动画专业学科形成创建于2001年,同年开始招收专科生,是浙江省最早招收动画专业学生的高等院校之一。2004年,正式招收本科生。目前动画专业共有在校本专科生476人,报到率100%,连续几年来呈上升趋势。
动画学院的教学研究将充分发挥依托我校独特的专业学科群和人文环境,如:影视文学、音乐制作、播音主持、录音艺术、影视编导、影视表演及节目制作、数字媒体艺术等相关学科优势,以数字媒体的人文关怀为内涵、以传统民族文化为底蕴、以高新技术和唯美时尚为延伸。提供在校师生进行专业方面的创作实践、科研创新及学术研究。为我校作为国家动画教研基地创作中心的发展奠定厚实基础。近几年来,学院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改革、科学研究、实验实训设施建设、经费投入、产学研一体化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对动画学院进行了重点倾斜,动画学院办学质量、办学水平、办学效益、办学影响力都得到显著提升
近年来,学院先后与英国文垂大学、德国敏斯特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美国德克森大学、新加坡特许科技学院等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2.研究平台的开放
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共3篇)
第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改革
一、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既包含普通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策划、编辑,也包含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节目的编剧、导演工作,贯穿整个广播电视产业。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普遍采用以编导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合一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行公司化办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从就业去向看公司化办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编导类人才较宽泛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类:1.进入电视台或电台。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工作,也可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2.进入私营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后期剪辑和与具体拍摄相关的各种工作,比如灯光、声音、场记、导演助理、摄像助理等等。3.进入纸质媒体或网络媒体公司。从事新闻记者、摄影、摄像、编辑等工作。从以上人才出口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出路更多的是在各种传媒公司中从事编导类工作。因此,学校实施公司化办学,依托专业背景,按照专业实体公司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步入职场,提前熟悉职业要求,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从办学现实看公司化办学的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思维分析
摘要:在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满足民众日益提升的审美水平和要求,这就要求作为主创的编导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因而在高校中对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广西艺术学院在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思维和能力方面,进行了许多实践教学上的改良尝试,鼓励学生进行创作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创新思维;实践教学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在国家繁荣的文化政策及各类社会政策、经济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广播电视事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民众的审美水平和要求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因此,在新时期,广播电视编导必须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创作出更多更新颖、更符合时代需求的新型影视作品。与社会活动、商业性质的影视创作不同,校园创作有着相对较高的宽松度和自由度,这为学生的自由创作和创新意识的养成提供了丰润的土壤。然而,当前开设有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地方院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受制于不完善、不灵活的教学模式和条件,学生创作思路相对局限。
1制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创新的主要问题
1.1教学模式相对封闭,学生实践机会少。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不少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仍采用封闭式的教学方式,室内理论课时仍占据课程较大比例,学生的实际操作也仅仅局限于课堂有限的几十分钟里,这种模式对实践性高的编导专业来说并不合适。学生动手机会少,实际操作能力得不到提高,不能通过实践积累经验,无法为后期的创造性创作奠定基础。1.2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固化学生创作思维。广播电视编导作为相对年轻的专业,很多院校的专业设置和教学方案仍然沿袭其他传统专业的模式,专业理论课的内容比重大于实践课,开设的课程追求面面俱到,粗放式的理论知识传授导致教学内容偏于理论化。1.3实践设备数量不足,部分设备陈旧落后。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艺术与电子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综合性专业,高新设备的投入大大创新了广播电视艺术表现形式,相应地要求从业人员熟悉各类设备操作。然而,由于经费投入有限,很多院校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设施更新换代缓慢,设备比较陈旧落后,且实践设备数量不足,实训场所建设滞后,与不断增长的学生数量不相匹配。学生鲜少接触专业的、高新的摄影摄像、录制导播等设备,无法形成创作的直观感触,创新空间有限。1.4规范化、规模化平台较少,学生创作与社会脱节。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它要求学生要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去检验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践能力。但由于当前不少地方院校建立的实践平台和基地较少,与校外专业的传媒机构、影视公司联系较少,学生消息相对闭塞,行业发展新风向、业内时兴影视类型等相关信息都难以在第一时间知晓,学生的专业能力得不到市场的检验,创作能力滞后于行业发展,更谈不上创新变革。
2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改革尝试
多媒体技术的“影视摄像”教学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辅助平台开展“影视摄像”教学
影视摄像是一门以技能应用为主的专业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并行尤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讲授影视画面的艺术理论和表现形式,也要亲身示范摄录设备的操作技法,而多媒体设备的应用有效地促进了二者的融合和互补。
(一)运用PPT演示文稿展示知识架构和图形解析
在PPT演示文稿中,通过画面文字大小以及色彩变化,将课程理论知识的重点难点进行强化性的传播。在理论知识教学中,要避免大版面的“堆积式”文字呈现,学生对于PPT演示文稿信息的接收量是有限的。文字信息的呈现量和展示方式需要通过“平面设计、动画制作”等编排,而不是简单的文字资料的堆积。同时,可借助图形图像演示工具,将专业知识信息的抽象概念转换为具象的视觉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二)运用视频播放器展播摄像机的画面效果
在摄像技术的教学过程中,业务经验丰富的教师能“轻车熟路”地进行摄像设备的操作,并拍摄出富有美感的画面构图。但由于摄像机设备本身取景器偏小,只够操作者本人观看,使得一旁听课的学生往往有“雾里看花”的感觉,似懂非懂。即使教师在操作设备的同时,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讲解,也无法让学生构建理论知识点背后的画面形象符号,多数学生只能猜想设备操作和画面效果的关联性。而通过借助多媒体视频播放平台,将各类拍摄手法和镜头运用的画面效果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对相应理论知识点存有形象化的记忆片段,有利于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并进行实际操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