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动画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4-05-17 17:54:56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视动画教育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视动画教育

高校影视动画教学改革探索

摘要:随着社会发展,新的行业类型不断涌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阵地,需要设立新的专业,更好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影视动画作为迅速发展的新兴行业,对人才需求程度不断加大。因此,我国高校争相设立影视动画专业。但是由于是新的学科专业,高校在影视动画专业建设上还存在一些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例如在专业立项准入和验收监管方面,在学生素质能力方面,在师资团队建设方面,在课程设置方面等。因此,急需针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改革,以实现高校为社会培养优质人才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改革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行业类别,影视动画行业发展尤为引人瞩目。影视动画,是在电脑技术发展基础上,尤其是三维数字影像技术发展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行业,按照行业内容,包括游戏、电影等原生产品及相关衍生品。一直以来,中国影视动画行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一直被美国、日本等国家的产品占据,根据相关数据推测,未来我国每年的影视动画市场能够达到千亿元的规模。如此巨大的市场规模,对人才的需求量大概在20万左右,然而根据目前行业人才发展现状,每年能够提供的人才仅为1万人左右,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使得高校急需为社会培养出优质的影视动画人才。基于上述局面,我国不同层次的高校纷纷创设影视动画专业,培养影视动画人才,但是从创设之处,就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我国必须从教育改革层面着手,积极提高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教学水平,对影视动画专业进行供给侧改革,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要。

一、高校影视动画专业教学改革的背景

针对当前影视动画市场发展的火爆,众多高校纷纷上马影视动画专业,为影视动画行业培养优质的人才,适应我国影视动画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了振兴影视动画行业的发展,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进行优惠扶持。市场和政府的双向利好,一方面刺激了对影视动画专业人才的需求,同时也造成了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的急功近利倾向。这种矛盾的影视动画专业人才模式,使得当前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十分必要的举措。矛盾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我国影视动画专业发展的历史短,但是市场发展速度快。在市场的刺激和国家的推动下,要求我国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速度的加快。可是高校新的专业的产生和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需要在不断的教学改革中完善和发展,因此,需要对影视动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其次,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组织,其教学内容需要服务社会的需求,但是从社会实际中获得需求,教育相关部门进行教材编写、审定,直到最终落实到高校教学当中去,中间间隔了一段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教育与社会、市场的脱节。但是,在急速变革的社会环境下,高校专业教育需要尽快满足社会实际需要,进行教育改革。尤其是在国家推行应用型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影视动画专业这种具有极强应用性的专业更需要进行教育改革。最后,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学科背景、不同资源的高校在专业开设和人才培养上并不尽相同。高校教育要在自身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办新专业。而不能不顾自身的实际情况盲目创办新专业。

二、当前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开展现状及问题

查看全文

浅谈影视作品动画的发展论文

摘要:影视作品中动画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多姿多彩。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制度、社会领域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浓缩,它体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完善的建议,并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影视;动画;精神文明;教育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查看全文

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前景分析论文

1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目前虽然低龄化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据一大部分,即使在其他影视产品的市场。也有技压群雄的魄力。笔者认为,因为动画产品的对象青少年居多,这一年龄段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评价能力。所以动画才出现蒸燕日上的良好现象。现代任何国家青少年发育阶段的审美观有着惊人的相似。日本动画抓住国际青少年观念的相似这一特点,向国际市场推广。无论在中国,还是西方国家,本土的动画都受到日本的重大影响。

1.3动画的衍生产业

查看全文

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特点论文

摘要:影视作品中动画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多姿多彩。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制度、社会领域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浓缩,它体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完善的建议,并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影视;动画;精神文明;教育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查看全文

论析动画影视作品发展趋向

摘要:影视作品中动画的文化背景、民族风情等多姿多彩。是不同历史阶段、社会制度、社会领域的物质与精神文化的浓缩,它体现了不同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特点。通过对影视作品中动画发展的特点进行研究,分析其发展的优点和缺点,提出完善的建议,并预测其发展的前景。

关键词:影视;动画;精神文明;教育

一、动画的发展

1.1动面的文化因素

动画的发展至多一百多年的历史,他与每一历史阶段的文化底蕴系于一脉。很多动画皆以教育为主,譬如中国张乐平先生的《三毛》,影视开发单位根据原创,制作了《三毛流浪记》的动画产品,以孤儿的三毛的流浪生活作为主题,对儿童、青少年具有非凡的教育意义,也备受中老年的青睐。论文百事通高度重视文化是动画主要的内容,充分发挥动画作品的艺术魅力。

1.3动画产品的对象

查看全文

审美趣味变迁管理论文

摘要当代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受外来动画人物形象的影响从传统走向奇异,国产经典动画匮乏、受众群定位的偏颇以及学校忽视课堂审美指导等是造成中小学生审美趣味“崇洋媚外”的主要原因。建议学校构建合理的影视动画课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

关键词中小学生影视动画审美趣味变迁

动画的英文Animation源自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r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地活动。动画可以通俗的理解为“连动的系列漫画图像”。将二维的漫画加以改编就可以制作成二维的动画,从美国迪斯尼等公司最先把“连环画”制作成“动画片”开始。动画发展至今,出现了Flash动画、3D动画、全息动画等。影视动画是由许多静止的画面串联起来连续播放的过程(以每秒16帧或以上去播放,使人的眼睛对连续的动作产生错觉),俗称“动画片”。据“中国青少年喜爱的动漫作品”调查显示:喜欢日本动漫的人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动漫(包括港台地区)的比例只有11%。在中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20个动漫形象中,有19个是“外国人”,国内只剩下一个“孙悟空”。在孩子们心目中极具分量的史努比、米老鼠、HelloKitty、皮卡丘、机器猫等形象,仅所列这5位,每年就能从中国卡通市场上“掠走”6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越来越大。动画产品的繁荣,影视动画内容、形式的多样化,都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中小学生动画审美取向出现“崇洋媚外”的倾向,而动画片伴随着孩子们成长。与他们“形影不离”,潜移默化中必然会导致中小学生审美趣味、审美价值取向的迁移。这是值得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深刻反思的现实问题。

一、从传统走向奇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观。当代中小学生的审美趣味偏离传统,追求华而不实、新潮、变异以及个性化的事物。20世纪初,人们崇尚雅致朴素,洋娃娃式的形象美,六、七十年代人们追求“崇高、优美、典雅、高贵、静穆”的美,而如今“80后”、“90后”的学生更多的是追求审美猎奇。“爽、酷、飙、新奇”这些词经常挂在嘴边,他们常用这些标准对事物做出“美”或“不美”的判断。影视动画之所以被广大中小学生所喜爱,最主要的原因也是影视动画区别于漫画的最大特点是它具有灵动性,它把原本静止呆板的二维漫画、三维漫画变换成连贯运动的“四维空间”画面,符合中小学生“酷”、“新奇”的审美要求。随着人们胎教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准妈妈会不定期的收看动画片对胎儿进行教育,因此,可以说很多中小学生打从娘胎起就已经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了“动画片”。他们热衷于动画里的故事充满神奇和传奇色彩,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有些有着平凡的出身,却承担着不平凡的使命,从其发型,服饰,配饰,行为举止,语言等都彰显张扬的个性。现今影视动画作品丰富多彩,充斥着中小学生的眼球,他们对其趋之若鹜,全盘接收,缺乏辨别好坏和提炼精华的能力。中小学生生长在一个开放的时代里,刚从传统的文化氛围里解脱出来,急于模仿动画中的人物形象以凸显自己的个性(如COSPLAY:角色扮演)(图1)。小学生只买《迪迦奥特曼》的玩具、背包、书籍,中学生攀比MICKEY、SNOOPY、BEFFYBOOP的背包、衣物、皮带、电子产品等(米奇、史努比是知名的品牌,均取自动画形象),甚至成年人也崇尚和追求这些动画产品,无形中养成一种风气。他们认为拥有这些产品就是一种“时髦”。有些影视动画充满了血腥和暴力的思想,在他们看来“个性”、“奇装异服”是一种美。“血腥、残暴”也是一种美。由于影视动画作品种类繁多,中小学生各自喜欢的作品也不尽相同,但是诸如《蜡笔小新》(图2)、《樱桃小丸子》、《名侦探柯南》的口头禅和玩味的形象,大部分的学生都耳熟能详,而对于本国的动画和其隐含的历史典故、文化精髓知之甚少,他们喜爱和选择的服饰、配饰、文具用品,自身形象、个性的表达都受到外来动画人物的影响,为什么?

二、原因分析

查看全文

影视动画在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中的作用

2016年,央视暑期档推出了52集动画大片《小济公》。该片内容源自我国民间流传的“小济公”故事,动画场景也充分展现了我国江浙地区的地理风貌,可谓是传承民间艺术的力作。动画片《小济公》在央视的热播,体现了我国文艺工作者传承民间艺术的文化自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迈入新的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影视动画也肩负着重要的职责和使命,成为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重要载体。

一、通过故事内容彰显民间艺术精神宗旨

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从内容到形式都渗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民间艺术沉淀着历史的记忆,散发着泥土的芬芳,在代代相传中不断丰富和创新,成为支撑我国当代文化发展、实现文化强国梦的内容根本和形式源泉。影视动画艺术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但是在当前的影视动画发展中,韩日动画、美国动画表现出了强劲态势,抢占着我国影视动画的市场,并在思想意识领域对我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表现出了侵蚀态势,已然危及到了我国的文化安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2015年的暑期电影动画市场除了《大圣归来》获得9.56亿元的票房外,其他如《熊出没》、《小门神》、《年兽大作战》等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反响平平,而《疯狂动物城》、《海底总动员》、《愤怒的小鸟》等进口动画片则呈现出了强劲的票房吸引力。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我国影视动画要想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新的发展,提升市场竞争力,必须将创作的目光聚焦在传统文化领域,充分发掘我国民间音乐、戏剧艺术、剪纸、木雕等艺术形式所蕴含的动画创作元素,并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主旨贯穿在艺术创作中,用影视动画片传承中华民族的思想精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落地作出贡献。民间艺术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一方面是因为其艺术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其中倾注着人们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以及审美情趣等。人们通过民间艺术表达对祖国的热爱、民族的热爱,传递民族、地域的审美特色,最终创造出了集思想性、艺术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民间艺术。影视动画可以结合民间艺术中的人物特点和时代精神,从民间艺术中找到表现的对象。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差异性。在影视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要充分吸收借鉴不同民族民间文化的特点,丰富创作内容。尤其是不同的民族民间文化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典型的人物代表,通过对各民族典型形象的屏幕再塑,能够全面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底蕴和精神内涵。经过影视动画的传播,聪明睿智的新疆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英勇无畏的蒙古族英雄海里布等形象深入人心。这些形象身上闪烁的精神光辉早已经走出了其本民族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特质,也为影视动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源泉。

二、通过人物形象传承民间艺术造型特点

首先,影视动画需要从民间艺术中学习造型特点。我国民间艺术在人物造型上体现了传统中华文化中的“对称”、“求全”、“夸张”等特点。这些造型方式在影视动画中的充分运用,既能够凸显人物的性格特点,还能够提升人物的视觉冲击力。例如,我国的年画人物造型就经常出现在影视动画人物造型中,诞生了一个个符合我国传统文化审美特点的人物形象,提升了动画形象的亲和力。动画片《骄傲的将军》中的人物形象就借鉴了年画中的门神、童子等造型特点,再根据影视动画创作需求进行了创造性的塑造,最终呈献给观众的是穿上了盔甲的门神,配以京剧化脸谱进行处理的面部形象,人物动作姿态也渗透着年画的动作特点,使将军飞扬跋扈的性格特征得到了充分展现。其次,影视动画需要从民间艺术中学习色彩特点。我国传统艺术在用色上以红黄黑白青五种颜色为主,折射着中国传统五行学说思想,在用色搭配上注重情感表现,突出写意。由于动画片大都剧情紧凑、矛盾冲突集中、人物性格单一,因此在影视动画进行人物塑造时,我国传统绘画的用色方式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哪吒闹海》中,用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进行形象色彩设计。在哪吒重生前,以红色为主基调,体现了哪吒英勇无畏、善良正直的性格;在其重生后,以绿色为主基调,既象征了生命的再生,也体现了人物的生机与活力。托塔李天王的颜色是正红色,表现出他身份的尊贵和性格的严肃。东海龙王的用色以青色为主,表现出他冷静、残酷的性格特点。这些用色方式既是对我国传统色彩表达内涵的继承和发扬,也容易引发观众的共鸣。与此同时,我国绘画、剪纸等艺术的造型特点也影响着影视动画的创作。在《春秋战国梦》动画片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就采用了我国古典小说中人物绣像的绘画方法,动画画面简洁而生动,并且充分利用中国国画的留白艺术,使人物形象惟妙惟肖且细致入微,眉眼之间都能够表情达意。最后,影视动画还需要从民间音乐艺术中学习。音乐是影视动画中的重要元素,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选择能够为影视动画注入鲜明的民族性。例如,取材于我国传统民间谚语故事的动画片《三个和尚》,其在处理音乐时就突出了我国传统音乐追求空灵、旷远的特点,没用配乐而仅用木鱼声表现人物的身份。由于“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内容深入人心,所以尽管没有解说词,故事的讽刺性也很容易被观众领会。

三、通过表现形式体现民间艺术形式特征

查看全文

三维影视动画在高校教学的困境及策略

摘要:随着影视娱乐行业的发展,市场对三维影视动画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许多高校也加入了三维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行列,但是培养出的人才质量和数量却不尽如人意。这里着重探讨一些教学实践方面面临的一些问题对三维影视动画人才质量提升的影响。

关键词:三维动画;教学困境;改革策略

随着《大圣归来》、《白蛇》、《哪吒》等一批制作精良的优秀国产三维电影动画的面世,刷新了中国动画市场的票房与口碑,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国产三维动画的态度与印象。电视和网络媒介,越来越多的采用三维动画作为栏目片头与过场的包装形式,如央视的《国家品牌计划》、《国家宝藏》,腾讯的《英雄联盟开场动画》等,也为电视和网络节目增色不少。同时,绝大多数高校三维影视动画课程设置总体看来是非常系统、合理的,但是却没有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学生,教学现实没有结出相应的果实。市场的火热与人才培养效率的低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高校三维影视动画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先导课程的基础作用没有发挥。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教学方式。要以素描、摄影、摄像、布光等相关课程作为基础或先导,为后面三维动画课程教学做好铺垫。学生将三维虚拟影像技术与摄像等现实影像技术建立思维上的联系后,更能从原理级别掌握三维动画的复杂操作和参数系统,更能控制和具象化出理想的三维画面。可现实中的三维动画教学中,学生不太了解L型幕、U型幕等专业道具用法和场合;不清楚经典伦布朗布光系统中具体灯光尺度与效果的联系;甚至给定一幅照片,无法指出最基本的光影五大调子区域等等,诸如此类的情况屡见不鲜。据了解,这并非相关课程教师没有传授这类知识和技能,而是学生的关注点被吸引在亮丽的色彩上、好看的人物POSE上……。学生对结果的兴趣,远远超过基础知识的搭建与操作流程的训练,三维影视动画这些基础层面的技术和艺术基础思想层面的建构并没有在这些前导和基础课上完成。在这些课程结课时,当然会有一些符合其自身标准的学生作品,但是从三维动画课程来讲,它们却失去了对三维动画课程的基础承载作用。三维影视动画是一门对专业基础知识要求极高的课程,如果先导课程不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的影像基础,后续三维动画教学就需要解释灯光等参数设置背后的影像意义,导致教学重点无法转移到新的三维技能上来。失去基础保障的三维动画教学,只能以“复工”的方式进行弥补,直接影响了三维教学的进度,根本无法拓展学生对三维领域的接触面,学生只能在三维动画制作能力长时间在基础入门级别水平上徘徊。(二)课程教学目标间的冲突。三维影视动画集摄影、摄像、二维动画(三维渲二维)、单一三维动画、影视特效动画等多重技能于一身,是这些课程技能的总合成。但这些支撑课程对应的市场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它们并不一定非要围绕三维影视动画课讲授自己领域的知识。同时,促进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扩大学生的就业面,因此高校教学现状默许了三维影视动画教学目标与支撑课程教学目标有差异的现象。换句话说,作为三维影视动画技能体系的支撑课程未必是服务于三维影视动画,甚至有时候它们具体的教学目标与三维影视动画的教学目标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例如:当支撑课程的自身操作难度不高时,很多教师就非常注重创意理念的传递。这里不是说三维动画不需要创意,只是说创意只是三维动画系统制作的一个方面。学生对三维动画的关注点集中与创意时,就会造成动画制作的其它方面关注失衡,甚至忽略。在引导学生动画制作过程中,发现一些学生只关注天马行空的创意想法,而不考虑不在乎具象化时的制作难度和复杂性。即动画实践教学中,学员眼高手低的状况。甚至有些学生的动画创意制作难度都超过投资巨大的电影三维特效的制作难度,而却无法自知。这就是动画制作关注点过分集中与创意带来的结果。还有一些支撑课程,采用直接临摹风格作品的教学方式,放弃由细节到风格的循序渐进的方式。这样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对支撑课程的学习兴趣,加强了学生对画面风格的把握,但是造成了学生由风格到细节的粉末倒置的学习过程认知和不良的学习习惯。教学实践中,很多学生课下学习三维动画时特别喜欢临摹风格作品。可即便画面风格能够做到一定的相似性,但细节把控的不到位成为这类学生三维动画作品的普遍硬伤。从与动画行业交流得到的反馈看,学生动画作品质量难于提升的瓶颈仍在三维基础领域,而不是后期风格。例如:一些学生在动画渲染初期调试阶段就开始搞风格化,而不顾画面细节损失。要知道,所有的影像合成创作过程,是影像细节不断损耗、画面质量降低的过程,这是影像制作的基本常识。而且越是制作复杂的领域,如三维影视动画,前期画面细节的损耗对动画制作后期而言是致命的。先调整画面的白平衡,再调整画面风格早已是影像制作的标准流程。风格影像并不是违背白平衡这一基准,而恰恰需要在白平衡基础上实现。相应的,学生学习三维动画,必须学会三维细节刻画,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三维画面的风格化,不能粉末倒置。因此,缺少细节支撑的三维动画画面风格是肤浅的,动画质量是不可能具有较高水准。诸如此类,三维支撑课程中的创意和风格化等目标,是这些课程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一旦它们不是围绕三维动画展开的,那么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动画课程目标和支撑课程教学目标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是存在冲突的。(三)三维动画自身教学模块多,系统性强。三维动画教学内容涉及的建模、灯光、材质、摄像、动作、特效等诸多模块,学习环节多,学习强度高、学习难度大。学生即使进入到三维动画相关专业,若没有及早的确定自己的职业选择,没有打算在三维动画领域就业,单凭学习兴趣很难具有持久的学习动力。过分依靠学校课程上自身的系统构建,以促进学生达到较高的三维能力提升,从教学实践经验看没有什么现实意义。此外,其它的影像设计,可以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学习来积累自己的制作经验。这样的做法显然是不了解三维教学和市场的客观实际。三维动画设计对制作者的起点要求很高,类似汽车驾照考试中的90分制度,学生在没有三维动画作品和相当的制作水准之前,根本无法获得三维动画市场认可从而获得外包劳务,也不可能获得所谓的经验积累。在一些高校产学一体教学中,学生也是仅能接触到部分的动画制作分工,学生三维动画制作能力并不全面。补充一点,在很多校外的培训机构,即便绝大多数学员已经坚定了从事三维动画领域工作的意愿。可实际人才的产出比率仍然没有想象中或该机构对外宣传中所描述的那样高。相较于其它专业领域的培训,实际人才产出比率同样不高。随着三维学习者人数的不断增加,三维影视动画人才数量增加是可以预见的。但三维影视动画对学生的高起点、高要求本身就影响了人才的培养比率。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

二、高校三维影视动画教学的改革策略

查看全文

少数民族文化在影视动画的作用

一、少数民族文化在国产影视动画中的发展回顾

回顾中国国产影视动画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始于万氏兄弟1925年制作的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之后,面对西方动画的崛起,国产影视动画开始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创作了如《铁扇公主》《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经典动画,这些动画故事题材来源于中国古代神话、民间故事,创作手法借鉴了中国国画、戏剧等中国传统文化资源。我国国产影视动画在60年代至80年代初进入了辉煌时期,这一时期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动画,如《聪明的阿凡提》,取材于新疆维吾尔族文化,其角色、服饰、场景以维吾尔族元素为主,创作手法借鉴木偶戏,其特有的维吾尔族风俗、服装色彩、歌舞深入人心;此外,还有由傣族故事改编的《孔雀公主》、白族故事改编的《蝴蝶泉》、哈尼族故事改编的《火童》等等。这些具备少数民族文化的影视动画可以分为二种类型,一种是以民间故事为创作题材,如以壮族民间故事为创作主题的动画《一幅僮锦》,充分展现了壮族人民的生活场景、民族服饰、民俗习惯。以白族民间故事为创作主题的动画《蝴蝶泉》,讲述白族姑娘与青年为救小鹿而与恶势力斗争而死的故事。第二种是以民间技艺或民间风俗节日为创作主题,如《苗王传》以苗族蜡染艺术作为故事背景,动画里的服饰、手饰、场景都是以苗族民族生活元素为主;以傣族泼水节为主题的动画《泼水节传说》是以民族节日泼水节为主线的故事,展现傣族人的风俗习惯。进入80年代之后,随着欧美日等国的动画大量进入我国影视动画市场,我国具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逐渐减少。新世纪之初,特别是近几年,我国国产影视动画蓬勃发展,创作具有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再次成为国产影视动画创作人的共识,如2010年,云南省制作了少数民族题材动画《彩云南》,展示云南多姿多彩的风景和民俗文化;2013年,贵州省推出以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为题材的动画《贵州民族民间传说系列动画集》,展示了贵州少数民族的民俗、民间故事、民间技艺等文化。2017年,我国首部展现蒙古草原的3D动画《草精灵》在内蒙古电视台上映。同时,由广西少数民族题材为主题的动画片《铜鼓传奇》也将于2017年底播出,该动画是以铜鼓为题材,展示了铜鼓的发展历程,精美的图案和角色设计,动画场景皆来自于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风景和民舍,民族特色浓郁。

二、少数民族文化与国产影视动画发展的关系

《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提出“加强对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少数民族史诗的研究整理,对濒危技艺、珍贵实物资料进行抢救性保护”,“支持少数民族电影事业发展”①。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针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出了更为详细的规划路线。我国少数民族众多,各民族文化博大精深,面对快速发展壮大的国产影视动画产业,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吸取“养分”创作影视动画,发扬民族文化传统,传承中华文化精神是时代的要求。在我国目前有较大影响的影视动画创作作品中,以贴近现实生活具有教化意义的题材为主,如《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影视动画,《熊出没》系列影视动画等等,产生的范围与影响较大且广,针对少数民族文化与风俗为主题的影视动画创作还较少,影响范围仍不够大。因此,将少数民族民间文学、民间故事、民俗文化、民间音乐舞蹈戏曲、少数民族史诗的进行研究整理,融入现代影视动画创作中,不仅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为国产影视动画创作提供更多“养料”,使文化的传承更具有持续性。“民族的即是世界的”,只有将民族文化融入影视动画,才能让世界认识中华文化,使国产影视动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2017年5月,第七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在北京举行,电影展展示了13个少数民族近20部少数民族题材的电影。在电影节上,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组委会主席牛颂在接受文艺报采访时谈到:“民族文化大的自信,并不是文化“回归”与“复旧”,更不是“他化”与“西化”,而是要通过大银幕展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即:明白传统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有的特色、面临的抉择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美好追求。对电影而言,是力求在光影中激活传统文化的价值基因,把传统文化的枝丫嫁接到现代中国的植株,让传统真正进入时代血脉”②。要让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下去,与时代接轨,不仅仅只是“照搬”文化,更需要影视动画创作者深入了解少数民族文化的内涵,让它完全融入影视动画的故事设计、角色塑造、场景制作、服饰设计等方面。如何让影视动画创作者加深对少数民文化的理解与运用,教育是很好的途径。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影视动画专业,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动画创作人才的需求,创作民族题材影视动画需要培养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民族文化内涵的综合应用型人才,可以利用高校影视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这一途径,通过教学手段,实现影视动画人才培养的目标。贵州少数民族众多,具有得天独厚的丰富的创作资源,地方高校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应肩负起培养适应国家文化产业发展,特别是少数民族影视动画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不仅为地方高校影视动画专业开辟新的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也为国产影视动画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少数民族元素在影视动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省具有悠久、灿烂的文化遗产,有原生态民族习俗、民族工艺、文化传说、民族服饰、民族工艺美术、民族节庆等文化资源;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优化改革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到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而且将少数民族文化与现代设计结合,给予少数民族文化新的艺术生命力,培养新世纪影视动画专业人才。传统的影视动画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往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去学习,学生往往缺乏创造力与设计意识;利用少数民族丰富的文化资源,要求学生从少数民族文化中去寻找创作题材与创作灵感,发掘设计元素,将少数民族文化整合到基础课程训练中,让学生从抽象的自然生活中体验少数民族文化所表达的语言符号,将抽象的事物变为设计元素。课题研究以影视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构成基础》为例,让学生对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题材的故事、图案、技艺进行提炼,将民间故事、图案、色彩、形状解构、重构,与构成训练主题结合,将完整独立的造型直接抽象出来作为设计构成的元素,加强作品的创意性与民族性,通过教学改革,学生不再拘泥于死板的构成基础课程训练,而是具有趣味性和内涵性地将少数民族民族元素融入构成基础训练,既锻炼了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又使教学过程具有持续性,并取得了较好的经验总结果和研究成果。(一)角色设计。在影视动画创作中,角色是其灵魂,可以说是动画的“主演”,一部成功的动画与其角色塑造有着紧密的关系,成功的角色塑造可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个角色代表了一种文化。例如,我们从“米老鼠”“唐老鸭”角色就想到美国迪斯士尼文化,从“千寻”这个角色就可以想到日本的澡堂文化,从“阿凡提”就可想到维吾尔族歌舞文化。我们以实际案例来分析如何在动画创作中,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创作动画中的角色,要从角色的形象上入手,如造型、动作和言语,要“形似”更要“神似”。如壮族题材动画《一幅僮锦》运用服饰突显民族特色和角色个性。在勒惹这个角色设计上,运用典型的黑白对比,加上色彩鲜艳红色的披肩来体现壮族特色,这是“形似”。正面角色勒惹,外形设计以成年壮族男子为原型,轮廓鲜明的脸部结构,高大结实的身材,结合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个勇敢、正直、善良的人物形象,这是“神似”;而反面人物勒墨和勒厄在服饰上以深灰色为主,搭配线条,突显角色的虚伪,懒惰和贪婪。母亲妲旦的角色是根据典型的壮族妇女原型来设计,如轮廓较鲜明的五观,突出的颧骨,以深蓝青或黑色为主的服饰,头巾等等。在实践研究中,以“少数民族文化元素创作动画角色或场景”为主题进行构成训练,有的取材贵州苗族服饰上的图案“蝴蝶”,“蝴蝶妈妈”是苗族人共同的祖先,角色设计以苗族人为原型,角色为一位苗族姑娘,角色服装衣襟上有蝴蝶图案,体现有蝴蝶妈妈的庇佑,万事顺意,色彩运用苗族服饰传统的红、白、黑、黄、蓝五种颜色,这是苗族文化中独特的民族颜色,通过解构图形与动画角色设计要求结合训练。有的以傣族少女为角色设计原型,角色服饰淡雅,利用傣族少女的特点,角色留长发,束于头顶,头饰以梳子或鲜花作为装饰,或包头巾,身着白色或天蓝色衣裳,傣族人崇尚“孔雀”,认其为祖先,角色人物设计以傣族人的服饰习惯和风俗文化为创作资源。在影视动画专业教学中,以构成基础课程将少数民族文化融入,让学生更深入了解民族文化,对今天创作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动画人才的培养有重要现实意义。(二)故事设计。将少数民族民间故事作为动画故事创作题材是常见的反映民族特色的创作手法,例如在动画《一幅僮锦》里,故事围绕着壮族民间流传的故事来展开叙述。实践研究中,构成训练要求学生以少数民族故事作为动画原画的构成基础训练,学生以简洁的构成绘图方式将要创作的故事表现出来,学生在实践构成训练中取材瑶族传统节日“牛节”,牛在瑶族地区主要用于农业生产,牛的勤劳与踏实使人们产生爱牛,敬牛的习俗,从而形成了牛节。瑶族民间传说每年夏历四月初八是牛的生日,所以,人们将这一天作为牛节,牛节这一天禁用牛一天,不能对牛高声吆喝,更不能用鞭、棍打牛,祭祀牛神,祈求牛无灾无难。故事设计可以根据这个民间故事情节进行编排,并将角色设计、服饰设计、场景设计综合融合到故事中,加入现代元素,如故事设计时可以加入现代生活中的语言或者场景中加入少量的现代元素,使故事既有民族性又有现代性,既有内涵又能被现代人接受。(三)场景设计。影视动画场景也是最能体现民族性的特点,场景是“主角”表演的舞台,影视动画的语言是由一个个镜头组成的,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主角”们生活的环境,即场景,场景不仅要交待动画的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以及突出民族特色的地理特点,同时也不是单独存在的,必须与故事主题,角色结合在一起,具民族特色的场景、故事、角色构成了整部动画的灵魂。少数民族文化要想在影视动画中得到体现,这三者缺一不可。在国产动画《熊出没》里,场景设计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如主要场景是在东北森林,木头房子,房子门头的辣椒,玉米,木材都有东北特色,在冬日乐翻天系列,白白的雪,房子门窗上的窗花,房子外面的用木头围起的院子,以及房屋结构全部按照东北普通民居设计;在饮食上,也是根据地方特色来设计的饺子,玉米,馒头等。实践研究中,场景设计可取材于少数民族民俗或少数民族生活实景,学生设计训练取材来源于苗族民俗节日,苗族节日较多,十分隆重,苗族人民善于歌舞,歌舞的形式丰富多彩,苗族舞蹈、鼓舞,芦笙舞令人叹为观止,设计训练将刺绣、挑花、舞蹈等苗族传统技艺结合在一起,舞蹈动作以具象的人物形式表现出来,展现苗族的文化与信仰,苗族人历来崇拜自然、祭祀祖先,牯藏节是苗族民间最大的祭祀活动,节日时杀一头牯子牛,跳芦笙舞,祭祀先人,祭祀时请朋友聚一堂,以求增进感情,家庭和睦,作品设计中通过平面构图将这一主要场景表现出来,如牛头可设计在画面上方展现庄严,人物舞蹈可以多种形式出现,围绕篝火,牛头进行载歌载舞,人物的舞蹈设计要体现出人们欢快,表现出苗族人民的和睦,团结,友爱。

查看全文

建立数字艺术教育的新平台

一、数字艺术———时代提出的课题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信息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依托于数字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正在进入成熟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已成为贯通世界所有人群、行业的基本要素。谁领先拥有不断刷新的数字化技术,谁就名列前茅,如不把握数字化技术,必将落后挨打以至于被淘汰。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