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毕业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22:53:57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影视毕业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影视艺术系毕业论文—生命的凝视
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享誉国际的波兰电影大师奇士劳斯基(kieslowski),已于三月十三日走进人生旅途的最后一站,弃世而去;享年五十四岁。消息传来,令许多关心电影文化发展的爱好者感到痛惜,国际影坛又失去了一位具有人文省思的导演(注一);没有想到他的「三色电影」─《蓝色情挑》、《白色情迷》与《红色情深》─竟成为绝响之作。
此刻在我的脑海里,不断地交替浮现《红色情深》里孤寂的退休老法官和奇士劳斯基黯自思索的脸孔;不知他会如何看待自己的一生和这世界?在一股扼腕叹息与信仰探求的驱使下,尝试从奇士劳斯基惊艳欧洲的成名之作《十诫》和「三色电影」,一窥他的宗教信仰和人生信念。
其实,奇士劳斯基的电影事业是滥觞于记录片;独特的拍片风格使他在六十、七十年代的波兰影坛独领风骚。在他的片中不断地揭示共产社会制度之下的生活困境,以及共党政府的不实宣传,企图唤醒当时社会的良知;后来与电影界菁英份子,如华依达(wajda)、赞努希(zanussi)等人,推动『道德焦虑电影』(cinemaofmoralanxiety),强调政治和社会改革的意识。
奇士劳斯基视记录片这个媒体可以忠实地描写人世;他曾说过:『当我拍记录片的时候,所拥抱的是生命,接近的是真实的人物、真实的生命挣扎,这驱使我更了解人的行为─人如何在生活中克尽其责地扮演自己。』因此,他常投注许多的时间来观察周遭之人的生活,并关心人在波兰这样的社会现实中如何自处。
经济区应用型专业毕业设计探索
应用型专业建设要求培养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要求。典型的应用型专业如广告学、新闻学、市场营销学等,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培养人才的数量、职业技能结构与行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首先应用型专业培养的人才数量与相匹配的岗位需求数量供求不平衡,福建生高校毕业生多在本省就业,通过调研了解到福建省2016级广告学毕业生1062人,2017级毕业生1320人,2018年1月厦门人才网显示的与广告学专业相关的就业职位分布:与品牌相关的职位598条,与广告设计相关职位59条,与广告策划相关的职位13条,综合海西人才网、厦门人才网、福州人事人才网、泉州人才网等网站数据,发现福建省广告学培养的本科毕业生人数与岗位需求数量存在供大于求的问题;其次人才培养的职业技能结构与行业需求不匹配,这体现在:第一通过访谈福建海西国家广告产业园区(泉州园)管委会主任、福建领秀文化产业运营有限公司负责人了解到双方共同投资千万元打造的海西地区最大的室内摄影棚缺少广告影视人才;第二通过走访园区多家广告公司负责人,获悉本区域广告公司缺少高水平的广告技能人才和综合型的广告管理人才,导致泉州缺乏4A广告公司所需的配套的人力资源;第三通过走访亲亲食品、乔丹体育等公司的品牌负责人和人力资源总监,发现福建地区的广告主当前缺少自主品牌塑造以及品牌价值评价等方面品牌管理人才,影响到福建制造2025品牌培育与价值提升的人才支撑。海西经济区人才培养的数量、职业技能结构存在与地方产业需求不匹配的问题,亟待对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进行改革,毕业论文环节是实践环节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整合专业知识、提升实务能力、全面检验教学质量的主要抓手,毕业论文的改革与创新应成为应用型专业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突破口。
一、应用型学科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存在的不足
本文经过实地调研福建省高校的师生以及海西经济区企事业单位,了解到海西经济区部分高校积极的进行毕业论文的教学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海西经济区高校相关专业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教学实践仍存在一些不足:第一,采用单一毕业论文(设计)形式。以广告学专业为例,截至到2017年福建省开设广告学专业的院校有17所,除了2所没有毕业生外,其中仅有毕业论文的院校有9所,就福建省广告学专业而言总整体来看以单一的毕业论文为主。广告学等专业是密切联系产业实践、具有很强操作性的应用型学科,仅有毕业论文,远离服务产业很难完成兼具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的佳作。有些应用型专业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单一毕业设计形式,而无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和提升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导致学生失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训练机会,这与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导向不符。第二,部分毕业论文选题与产业需求联系不够密切。广告学、新闻学等专业学生习惯于依赖老师给定的题目,缺少独立思考的选题训练,也未能与学生所参与的实践活动及产业需求结合起来。有限的师生视野和选题范围,难以捕捉地方经济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点以及痛点,导致毕业论文选题假大空的现象普遍存在,完成的毕业设计与论文缺少应用于地方产业以及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制约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第三,指导毕业论文的师资结构尚不能胜任应用型转型的改革。以广告学为例,截止到2017年,福建省高校广告学专业专任教师总数共240人,其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共107人,但本文调研了解到福建省各高校双师双能型教师的评定标准不统一,对行业经历的年限要求过于宽松,实际上普遍缺少合格的双师双能型教师。从总体上看福建省高校现有的师资队伍仍以学院派为主,缺少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而影响了学生毕业设计与论文的选题及创作水平。第四,有些毕业论文原创性较弱,研究方法过于单一的现象。本文的调研发现,海西经济区应用型专业有些毕业论文原创性较弱,如关于植入性广告的毕业论文选题多年撞车、缺乏新意。缺少广告研究方法、社会研究方法、传播研究方法,导致学生相关的训练不足,加之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相对博硕士的毕业论文不严,部分高校教师指导人数偏多,精力有限,学生大四期间忙于实习就业,容易出现毕业论文研究方法单一,多为文献研究法,缺少实证研究,影响了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的质量。综上所述,当前海西经济区各高校应用型专业的毕业论文环节还未能适应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要求,存在的诸多问题直接制约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水平,因此有必要探索和构建更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综合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二、“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综合毕业设计理念
为使培养的学生既能全面发展、又能适应海西发展的社会需要,需要科学确定培养目标,应用型专业应首先明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办学定位和专业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都受制于高校自身的发展定位和现有基础的影响。[1]当前很多地方高校定位为应用技术型高校、应用型本科建设试点示范高校,但在具体的专业建设中尚未能充分贯彻这一应用型的定位,相关应用型专业应依据自身办学实际,灵活采取多种方式开展教改,例如以差异化营销的理念满足产业的差异化用人需求,以此形成办学特色。在当前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的背景下,急需建立平衡学校教育与业界训练,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全方位融合、服务产业的专业点。在课程教学、专业实践、毕业论文等进行综合性、系统性的教学改革,以期实现专业素质与创新创业素养的兼修并蓄。笔者的教改实践体会是:综合毕业设计改革紧密围绕办学定位而展开,完成基于产教对接的“毕业设计+毕业论文”两项任务。基本的教改思路是:第一,毕业设计应基于真实课题,重在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选题要求直接服务地区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或社会服务等,要求学生必须深入企事业单位,调研该客户单位当前需求,根据企事业单位委托的项目确定毕业设计的选题,并在与企事业的紧密互动中完成项目。为了贯彻落实因材施教、适应产业链不同用人岗位的多元需求,毕业设计的具体形式可以实行多样化,暨允许学生选择撰写广告策划案、执行营销策划案、拍摄微电影、发表新闻稿件、发表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第二,毕业论文要围绕毕业设计开展。毕业论文的价值应该更多体现在实践应用上,所以无论是在毕业论文的选题、研究对象的确定,应该始终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应用型专业毕业论文的具体执行中,要求学生结合毕业设计中个人在项目团队中的分工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毕业论文的选题要求学生围绕毕业设计的项目进行选题,选题必须与毕业设计有一定的相关性。
三、应用型专业综合毕业设计模式的实施
创新创业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论文改革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为切实落实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急需对地方本科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创新创业
当前,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面临着人才培养过剩与传媒市场人才供不应求的矛盾,如何加强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的针对性、前沿性,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解决这一矛盾的关键。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栏目策划、节目编导、文稿撰写、采访、摄录、剪辑等方面的实践能力,作为本专业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的毕业设计,对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如何通过与媒体机构的合作,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实践性和专业化,是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论文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理论研究选题多于实践应用选题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是具有一定意识形态性的文化创意产业,生产的产品既有精神产品属性,又有文化商品属性。因此,地方高校培养的应用型编导人才既要有一定的创意性,又要有很强的实践能力和过硬的职业素养。以往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只撰写毕业论文,且论文选题多为理论研究,实践应用选题往往也缺乏针对性和实际应用价值,最终完成的毕业论文缺乏创新。理论研究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学术修养和理论积淀,这对于地方高校广播电视编导专业艺术生来说有一定难度,超出了大多数学生的真实知识水平和学术能力范围,最终撰写的毕业论文与快速发展的传媒行业实际相距甚远,对传媒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基本没有借鉴意义,更不要说前瞻性和指导性,而且对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与职业素质的提升帮助不大,因此,毕业论文没能很好地实现其教学目标。
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市场前景分析论文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游戏内置广告的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它是一个极具潜力的新兴广告形式,极大体现了互联网新媒体的盈利价值,高接受度和高认知度的独特魅力对广告主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游戏内置广告已经成为一种独立的媒体存在。恐怕没有人会认为这不是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不久的将来,游戏媒体,也许将成为与电视媒体并列的词汇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游戏内置广告的收入正在快速增长。2007年的IGA市场规模为1.2亿元,2008年收入将达到2.5亿,预计到2011年,中国IGA的市场规模将超过10亿元。因此,目前才会出现IGA行业人才的激烈争夺,而保护人才也成为技术领先企业的一件大事。
在国内外植入式广告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广大研究人士纷纷表示出对植入式广告的极大热情。但是,对于植入式广告的研究以影视剧中的植入广告居多,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关注的学者并不多见。学术界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的讨论倒是热闹非凡,对于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前景也一直看好,但是,真正深入进去,对游戏植入式广告进行全面客观的思考的却屈指可数,使得广大游戏运营商,开发商虽然对游戏植入式广告很感兴趣,但是却不知从何着手。只能跟广告投放伙伴摸索着前进。学术界如此,游戏界对于植入式广告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等着大树好乘凉。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及时的对游戏植入式广告进行全面客观的研究是必要的,一来可以是广大学者对游戏植入式广告全面的了解,不再局限于一点一面的盲目讨论,大家可以从全局出发,整体的客观的研究游戏植入式广告;二来可以帮助游戏厂商对游戏植入式广告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积极勇敢的尝试游戏植入式广告,放心大胆的改革游戏盈利模式,占领先机,夺取网游市场。公务员之家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主要是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游戏植入式广告主流的理论认识,以及介绍国外关于游戏植入式广告运营策划的成功经验,梳理国内游戏植入式广告的运行总况。探究游戏植入式广告兴起的源头,游戏植入式广告的市场规模,国内争抢游戏植入式广告这个蛋糕的势力分析,以及游戏植入式广告的产业链分析。在此基础上,探析玩家行为差异与广告效果的关系,品牌特征与广告效果的影响,并试图解决游戏植入式广告的经营策略,植入技巧,植入空间,合理的植入手段,等等。力图给国产网游植入式广告提供理论模板。
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
广播电视学毕业设计研究
一、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多样化改革基点
衡水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广播电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能够在媒体、企业、社区、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新闻策划、采写、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1]。(一)媒介善变下人才培养新思路。2017年1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体打破了广播电视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传播、反馈过程。互联网时代,广播电视将呈现“一云多屏”的态势。“云”是指内容,即建立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内容的媒资库,“多屏”是指构建数字电视网络、网站、户外大屏、车载电视、手机客户端等多终端、全覆盖的内容分发体系[2]。基于此,结合衡水学院服务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发展方向,我专业依据当今传媒行业发展现状和实践特色来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基础知识+理论与初步实践+综合训练+毕业成果”的阶梯递进式的教学体系,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核心地位。增加实践学时,拓展学生实践实习平台,贯彻实践实习的延续性和贯通性。为了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进行“多样化+高应用”的毕业设计作品改革。(二)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新要求。通过跟踪调查归纳2012和2014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作品发现,一些学校存在教师积极性不高、社会转化率低、评价模式单一等问题。经过综合考量,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这些毕业成果都集中在大四阶段。不过大四上半学期学生同时进行毕业实习、毕业作品和毕业论文开题等任务,加之还涉及不少学生报考研究生、寻找工作,学生对毕业作品的积极性不够。在外实习也导致学生和教师沟通不顺畅、毕业作品形式比较单一,不少学生选择比较单一的文字稿、简单视频剪辑等容易操作的内容形式。这造成了毕业作品往往流于形式。媒介环境的发展变化带来的是社会与市场对于人才需求的变化。鉴于此,我专业“毕业成果”中最重要的一环毕业作品采用了“多样化+高应用”的原则。此原则下,毕业作品需要满足实用需求,考虑不同层次、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二、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多样化改革实例
(一)明确毕业作品目标,规范管理。在教学过程和毕业设计作品完成过程中明确毕业作品考核学生的要求及其指标分解。明确毕业作品应结合本专业课程设置及其实践要求体现跨媒体采编能力、策划/开发传播能力、获取/挖掘信息能力、使用现代工具采写编排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能力等。在我专业教学过程中以相关能力的培养为目标,为完成“多样化+高应用”的毕业作品打下基础。我专业制订了操作性、实践性强的毕业设计作品规范。在大三下学期结束前提前根据学生自主兴趣和教师专业特长进行分组,延长毕业论文创作周期。明确学生在主动性的前提下,与指导教师沟通确定体现培养目标的毕业作品。经过商讨和修订,对毕业作品的内容形式、指导职责、过程监测、评分、总结展示等相关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保障了毕业作品质量。(二)多样化选题。在毕业作品选题阶段,注重选题的实践性和创造性,原则是一生一题。选题采取学生自选、社会命题的方式,保障学生的主体性。作品内容形式没有严格要求,体现专业特色的基础上可以涉及影视作品、广播作品、文字作品、摄影作品、融媒体作品等。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比赛。2016届和2013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作品选题相比较,可以看出2016届单一的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形式的毕业作品所占比重在缩小。其中影视作品包含的内容形式也在增加,包含了纪实类、文艺类、故事类等多种形式。同时适应融媒体发展的专业特色,微信、微博平台运营与维护,微电影、广告等社会命题的选择在选题比重中增加,2013届、2016届广播电视学专业毕业作品选题统计,如图1所示。(三)动态化指导监测毕业作品。毕业作品与学生实习时间安排部分重合使得师生需要改变沟通方式,多样化辅导学生作品。大三下学期确定分组后,学生需确定并以书面形式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作品选题“毕业作品拟创作说明”。如影视作品创作说明需明确其构思、拍摄方案、拍摄计划、脚本安排等。指导教师需从政治性、作品形式内容、结构安排、进度把握等角度提出可行性的修改指导。对过于简单、实践性不高、没有特色的毕业作品说明予以否决。学生根据指导教师修改意见进行毕业作品创作说明修改。为了保障“多样化+高应用”的毕业作品按时完成,在实习期间学生需按星期通过互联网等方式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作品设计日志”和完成的阶段性作品。指导教师针对不同阶段对于学生毕业作品进行相关指导。如影视作品拍摄阶段学生为主,教师从后期剪辑更有效出发对景别、拍摄方法、素材构图等方面进行指导。(四)多元化评价毕业作品。设计作品的内容形式多样性决定了作品创作要求、指导的不同,也决定了毕业作品评价标准的多元化。如同为影视作品的纪录片评价时需考量作品的纪实性和对现实的关照性,而电视广告则更需要关照其创意性和市场传播效果,纪录片和电视广告的多元化评价标准,如表1所示。
三、广播电视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作品多样化改革反思
毕业作品是考验学生对于本科学习的重要成绩单之一,同时也是检验教学成果、教学环节的检验场。毕业设计作品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离不开平时教学环节的改进,同时教学环节提升也促进毕业设计作品取得更好发展。经过两年的毕业作品改革探索,我专业在作品质量和作品实战转化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学生打开思路,创作出专题片、纪录片、微型影视剧等不同的广播影视作品。除了对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不同节目等传统媒体的创作以外,还有部分学生依托现在的融媒体时代,开展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等内容的开发维护。部分学生依托毕业作品环节以“邮梦”“传播爱”“会娱乐才会更快乐”“总有精彩去体现”等作品积极参加中国大学生广告大赛学院奖。综合考量近两年的改革成果,学生的毕业作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毕业作品和社会发展趋势有一定的距离,毕业作品的题材较单一。部分毕业作品内容局限于校园、爱情、友情等。原创性体现不够,创意度较低。还有在采写编排等基础知识的运用上缺乏足够的耐心和细心。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和课程设置中有进一步的改革探索。转变传统理论教学模式,强化实践教学。提升学生把握社会媒介发展动向,顺应融媒体发展趋势的能力。在新闻写作、广播节目编辑、纪录片创作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中,增加实践学时比例,重视实习实践。不同课程相关实践项目联动,更高效地完成实践内容。同时,可以提高实践项目考核分数,引导学生关注学科发展趋势。如广播节目策划要求不同小组在喜马拉雅App上传各自广播作品,关注广播作品的内容与传播力,综合考查学生媒介运用能力、节目策划能力和工具使用能力等。鼓励学生“学+赛”结合,走出班级,进入大校园,结合大社会。一方面,以专业为依托面向学校设置各种竞赛,并把相关比赛做成品牌,如摄影大赛、微视频、微电影大赛等。如2017“衡水印象”微视频大赛中“手艺人、守艺人”“衡院印象”等取得不错反响。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走出去,参加社会各种大赛,以增强实战锻炼。
大学汉语言文学教学改革路径
一、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切实提高电大教育的教学质量
电大开放教育是一种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借助于现代化的多媒体通讯网络开展的实时和非实时交互式教学的教学模式。由于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为广大社会成员提供了平等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因而这些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这种教学模式使师生处于分离状态,这就使得教师的教学活动实际上被物化在各种媒体教材中。因此,各种教学资源和媒体材料是电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重要因素。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不但需要有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支持,同时也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才能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提供较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目前,各地电大教学资源一般包括文字教材、视听教材、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和网上动态资源等。
应该说,这些资源的种类十分丰富,内容也很全面。但目前教学资源建设也存在资源重复建设、资源更新不及时、资源形式的多元化与内容的趣味化不足等问题。要改变这种情况,必须继续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具体到汉语言文学专业,应做到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不同教学资源的特点加以制作和利用,提高其实用性。如网络教学资源,可以利用它的易选取、易重现及具有交互功能等优势,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逐渐减少对文字教材的依赖。对重点、难点问题解析、答疑,综合模拟测试,学习效果检查等方面要注意加强。其次,视听资料的内容应少而精。例如,在中外文学类课程的教学资源中,可以节选相关影视作品片段,配以教师的指导,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
第三,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资源要及时更新。教学过程中的动态资源主要包括中央电大和地方各级电大建设的网上教学辅导资源,BBS讨论区、电子邮件、电话答疑等。这部分动态教学资源应不断地及时更新,以体现专业和课程特点。第四,强化教学设计及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一体化设计。教师应从课程设计上引导学生采用电子教学资源进行远程教育学习,其适应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环境和要求,逐渐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在教学实施方案的设计中,应综合介绍课程的各种资源以及其运用的策略,并且将文字教材内容与其他多媒体教学资源进行一体化设计,这样有利于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二、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
电大学生的专业基础浅厚不一,水平参差不齐,如果不考虑到学情,教师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电大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情,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前提下因材施教,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笔者在讲述《现代主义文学》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现代主义,学生都沉默不语。
应用型广播电视编导论文(共3篇)
第一篇:应用型本科院校广播电视编导改革
一、编导专业公司化办学改革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是为适应广播电视产业的发展而设立的一个比较新的专业。“编导”既包含普通纸质媒体、网络媒体的策划、编辑,也包含电影电视剧、电视栏目节目的编剧、导演工作,贯穿整个广播电视产业。当前,广播电视行业尤其是电视节目的制作普遍采用以编导为中心的工作模式,在逐渐形成的采、编、播合一趋势中,编导的作用举足轻重。笔者认为,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实行公司化办学改革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从就业去向看公司化办学改革的可行性
一般而言,广播电视编导类人才较宽泛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类:1.进入电视台或电台。从事记者、策划、节目编导、摄像、编辑、撰稿、制片、后期制作、剪辑,乃至灯光、场记工作,也可客串主持人或播音员。2.进入私营影视公司、广告公司或文化传播公司。从事后期剪辑和与具体拍摄相关的各种工作,比如灯光、声音、场记、导演助理、摄像助理等等。3.进入纸质媒体或网络媒体公司。从事新闻记者、摄影、摄像、编辑等工作。从以上人才出口来看,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将来的就业出路更多的是在各种传媒公司中从事编导类工作。因此,学校实施公司化办学,依托专业背景,按照专业实体公司模式开展课程教学、实习实训等,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就步入职场,提前熟悉职业要求,创新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强的可行性。
(二)从办学现实看公司化办学的必要性
广告学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在毕业设计环节,传统的论文写作已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而项目模拟又容易降低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因此,我们从校企合作资源入手,选择企业的真实项目作为学生毕业设计的课题,校内外导师共同参与指导、共同参与答辩,既提高了学生完成毕业设计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就业率,效果明显。
【关键词】毕业设计;校企合作;真实项目;教学改革
作为本科教学最后阶段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历来为各高校重视。毕业设计的开展,可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主要技能,单独或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真正实现理论知识向现实成果的转化。广告学是一门实践性与技能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实践性是广告学专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近年来,伴随着新媒体的勃兴,广告市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广告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是实践教学环节也必须不断改革,才能适应市场发展。
一、改革缘起
1.论文写作无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型人才强调的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应贯穿学生专业学习的整个过程,事实证明教、学、做一体,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形成。”毕业设计是对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技能的集中考查,也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综合检验。作为一个与市场密切联系的专业,广告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应突出将学生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市场需要的实践能力的导向。传统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除了语言准确、资料扎实、逻辑严密以外,尤为重要的是能对所研究的问题形成原创性结论,这对于当下没有经过系统完整的论文写作训练的学生来说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往年的毕业论文经常存在论题陈旧、论点模糊等情况,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经常随意应付,这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向背道而驰。2.项目模拟容易降低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近年来,很多高校在毕业设计改革过程中,大多采用项目模拟的形式,由指导教师指定品牌,或者学生自行组队,选择市场上真实存在的品牌,围绕品牌的发展现状撰写品牌广告策划方案,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学生经常会把握不准企业的真实需求,提交的方案略显空洞或明显滞后于市场反应,媒介计划与费用预算也显得特别随意,动辄几百上千万的广告经费让人咋舌。这些都大大降低了学生和指导老师的积极性。
二、主要做法
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设计困境解析
广播电视编导是一门注重应用性、实践性的学科,而毕业设计作为校园教育与社会应用的过渡,其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时长、培养目的等诸多方面都与课堂教学有着较大差别。相比之下,它更注重操作的过程性,需要学生、教师等在一个不短的创作周期中分阶段完成相应工作,从而达到教学做合一的状态。对毕业设计的研究,可从多个维度对国内广播电视编导的专业教育进行反观。一般来说,国内有两种常见的毕业考核方式:一是完成专业相关的毕业论文一篇,另一种就是以具体实践成果为主要形式的毕业设计。随着近年来传媒生态的巨大变革,原有高校编导专业毕业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也迭现杂出,具体体现在制作、指导、评价、管理等方面,应受到高校教育界的重视。本文从毕业设计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教师和学院三个角度来进行解析。
学生创作中的困境
1.题材重复、创新不足。作为校园教育的一部分,编导专业的毕业设计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但实际创作中,很多学生态度较为随意,缺少艺术性的尝试。以常见的微电影为例,其题材大量集中于校园爱情、同学情感等方面,简单的讲述并未能将感情升华,从而进入理性思维的层面。故事情节往往相似度很高,难以跳出思维惯性。部分同学意欲寻找新的突破,追求叙事的戏剧性、新奇感,但由于专业知识薄弱与生活体验欠缺,加之文学素养不足,便往往以刺激性的画面、标新立异的情节来吸引眼球,从而导致作品失真,缺少直入人心的力量。2.整体规划意识欠缺。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阶段性的工作安排上。毕业设计与论文写作不同,它的进程阶段性明显,强调时序,且前、中、后期的任务有着细致的区别。在学生的实操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出在进程安排上:因为前期规划或执行操作时的诸多困难,很多作品往往在答辩前的短期内仓促完成。其次,在艺术风格的营造上,不少同学为了寻求视听感受上的新鲜感,注意到对场景进行有机调度,加入有意识的处理,并在后期制作时适当进行润色。但这样的处理往往局限在单个画面,对艺术作品的通盘设计被忽略。这导致作品的风格不统一,缺少连贯性和整体感。3.修改总结易被遗漏。影视作品制作中都有着反复修改增删的过程,总结与修改是影视行业的常态,也是广播电视编导专业学生需熟谙的过程。对于毕业设计,高校同样准备了相应的程序:论文答辩。答辩评委会给出专业的评价并提出修改意见。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意见往往被学生忽略,对作品的再创作与总结也付之阙如。究其原因,不少学生在毕业后很快投入工作岗位,无心对之前的作品再进行细致修改。因此,他们在收到反馈信息后也基本不再进行完善,也缺乏对题材的后续关注。这给一段原本完整的教育过程留下了遗憾,也未能让学生进一步熟悉专业创作的全部流程。
教师指导上的偏差
1.教学模式相对理论化。毕业设计与论文的指导模式完全不同,需要更具体、更富操作性,沿用论文式的教育方式不能起到足够的帮助作用。在现有情况下,高校中研究型师资较多,而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相对不足,师资主要来源于“传统人文学科教师型、媒体专业人员转行以及院校毕业的研究型青年学者。其中,有着传媒从业经验的教师比例不足20%”。①这种师资构成导致了教育模式相对理论化。对许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具体困难,教师不总能给出相应引导。另外,传媒生态高速变革,不论是技术还是思维模式都在更新迭代,所以即使是有从业经验的教师,如不持续关注业界的发展,在教学方式、内容上做出相应调整,也同样会出现固步自封、计无所出的状态。2.知识壁垒限制整体指导。现有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一般为导师制,单个教师指导创作团队完成作品。这种做法的最大问题是单个教师的知识壁垒限制了对作品的整体指导。常见的影视类作品通常至少需要前、中、后期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各自的任务。就虚构类作品而言,前期需要完成选题策划、编剧创意、演员选角等工作;中期是具体摄录阶段,牵涉全剧组的整体协调;后期则需完成影片剪辑、特效制作、配音配乐等工作。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技巧与理论。因为术业有专攻,教师的知识范围也有限:或更了解编剧、或更了解摄制,在环节指导上难免出现知识储备不足的现象。而现有的传媒生态下,媒介融合已成不可阻挡之势,这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熟悉传统媒体的传播流程,也需要了解新兴媒体的形态特征;不仅要有传统影像的创作能力,也需要融合多种新鲜形式、适应不同平台传播要求的能力。而体现在毕业设计上,这无疑又进一步对教师指导提出了更高要求。
学院管理的缺失
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研究
[摘要]产教融合是近年我国高等教育大力倡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产教融合教育理念,结合毕业设计课程实践经验,从毕业设计选题改革、指导方式改革、评价体系改革等几个方面探讨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教育体系,为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生产服务一线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2015年11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文件在高校转型的指导思想、基本思路和主要任务中都指出:“深化产教融合,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应用型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在上述国家政策的推动下,深化产教融合成为建设应用型高校的核心目标和重要内容。在应用型高校深化产教融合趋势下,广告学作为应用型极强的专业,应改变用一篇毕业论文对学生进行毕业鉴定的传统形式,积极探索产教融合下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多元化改革形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突出应用型、实践性的特点,实现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一、广告学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升级和多样化发展,与新兴媒体紧密关联的广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广告行业需要大批应用型人才。毕业设计作为本科教学最后一个环节,是学生顺利毕业取得学位证书的重要依据,它既是对本科阶段学生学习、实践、研究的一次全面总结,也是对学校人才培养方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的全方位检验。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设计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毕业设计形式单一,主要以毕业论文为主,与应用型院校办学定位和专业培养目标不相符;二是毕业设计缺少应用价值和实践性,与生产实际联系不紧密;三是毕业设计指导团队结构单一,缺乏企业高级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参与;四是毕业设计质量监管机制不完善,评价标准单一化,质量监控制度不健全,忽视过程评价,不利于专业化、多样化的人才培养。[1]笔者所在院校的广告学专业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近年来,我校广告学专业在毕业设计上进行了改革尝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毕业设计选题,改变毕业设计的评价方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流程。在推进毕业设计形式改革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新的问题,尚未得到很好解决。
二、毕业设计选题形式多元化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