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产业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4-05-23 15:30:38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疗产业管理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医疗产业管理

提升医疗器械竞争占有市场份额论文

摘要介绍了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医疗器械现状发展对策

1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现状

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到2000年底,全国医疗器械行业产值已突破500亿元,医疗器械工业企业5700多家,生产品种达5000多个,已能够生产部分高科技产品如CT、核磁共振、彩超、γ刀等。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器械技术含量不高,不少核心技术仍被发达国家大公司垄断,而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足2%。

由于庞大的消费群体和政府的积极支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空间极为广阔,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①经济发展加速,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口逐步老龄化,医疗服务需求升级,促进了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医疗器械的需求;②医院信息化引发了医疗器械需求增长。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医疗领域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引发了对影像化、数字化等高精尖医疗设备的需求增长,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空间;③国家政策变化带动医疗器械需求增长。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逐步降低了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程度,提高医疗服务收入是医院减少对药品收入依赖程度的重要途径,由此产生的对中高档医疗设备的需求将构成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一个持续动力;④加入WTO后,我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外向度加大,加入国际市场的空间更为广阔;⑤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将促进医疗器械消费的增加,我国现有医疗机构总数达17.5万家,其中县级以上的医院只有1.3万家,医疗仪器设备的水平较差,亟待提高,这给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虽然国内医疗器械市场在不断扩大,但我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很大程度上还保留着传统的生产模式,技术水平仅处于中、低档,低水平重复生产现象严重,竞争能力较差。在我国医疗器械行业销售收入排名前10位的企业中,外资、合资企业就有7家;前50名企业中,合资、外资企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都在50%以上,外资和合资企业成为国内医疗器械市场的主力军。我国除了超声聚焦等少数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技术总体水平和国外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而这种状况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

查看全文

医疗器械质量评价论文

1我国医疗器械标准质量现状分析

1.1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尚需完善

我国目前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框架已经初步建立,基本适应我国医疗器械监管、行业发展以及标准管理工作的持续开展的需求。但是随着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不断发展,原本就是一个动态稳定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其继续不断完善的需求更加强烈。比如产业发展快速而有的标准体系尚空缺,就可能造成在有的专业领域制修订标准过多,而未在体系中建立的领域却缺乏标准的情况,甚至造成自主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有民族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产品标准却无人制修订的情况。因此有必要建立完善的适应新形势新发展的医疗器械标准体系,以便于在宏观上能指导某些产业发展较快、标准建设尚薄弱领域的医疗器械标准制修订。及时查缺补漏,发挥标准的指导性,进而提高我国医疗器械标准整体质量水平。

1.2转变跟随国际标准的观念

近十几年来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国际活动很活跃,成果显著,不仅参会频率高,而且在参会质量有了质的飞越。但是,对比我国乃至世界医疗器械产业和标准本身的发展,我国医疗器械标准在国际活动中取得的这些成绩显然是不够的。随着国际市场贸易自由化的推进,标准已成为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发达国家惯常利用标准本身“规范市场秩序”的属性,合法而隐蔽地把标准作为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达到限制他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2]。我国目前转化国际标准大部分处于跟随阶段,把国际标准原原本本翻译转化为我国的标准,却不知转化过来的标准不符合中国国情,或者检验所需仪器设备不同,或者常用的验证的方法不同,就造成了转化来的标准不能服务于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和监管的尴尬局面,也就呈现出转化标准可利用价值不高、质量不高的现象。而现今的国际标准,如上所述,为了达到贸易保护的效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垄断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我国有必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医疗器械标准,不再实行国际标准的拿来主义[3]。当前国际上标准的竞争日趋处于白热化,只有完善以技术为依托的我国自主创新医疗器械标准,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医疗器械产业持续强大,我国目前并不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器械产品,因此,利用我国产业强势发展的契机,推动我国标准走向国际才是明智的选择[4]。

1.3缺乏标准实施后反馈机制

查看全文

健康服务业卫生标准体系思考

【摘要】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的需求也随之增长,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使其成为改善国民健康、提供健康产品与服务的阳光产业。文章先介绍国内外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目前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新问题,构建我国新业态下健康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关键词】健康服务业;健康需求;新业态;卫生标准;卫生行业标准;标准体系

标准化工作对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促进科学技术进步、保障财产安全、提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医疗卫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起步于1996年,至今成立有医疗服务、医疗机构管理、医院感染控制、护理、临床检验、血液六个国家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负责组织医疗卫生领域国家和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截至2018年12月底,国家卫生行政部门共颁布了150余项医疗卫生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并形成了医疗卫生标准体系框架。2018年新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服务业等领域纳入标准化范围,同时对团体、企业标准赋予法律地位。标准化改革的进程,充分展示出政府对医疗卫生等领域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与创新。健康服务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和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是深化医改、改善民生、满足多元化多层次健康需求、提升全民健康素养的必然要求。2013年10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并部署八项工作任务[1]。201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同时提出,到2030年要促进全民健康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健康领域发展更加协调,健康服务质量和健康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健康产业更加繁荣发展[2]。国家层面对健康产业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本研究通过分析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加深理解健康服务业的内涵以及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大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健康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医疗卫生标准领域面临的新问题,构建我国新业态下健康卫生服务行业标准体系。

1国内外健康服务业的概况

1.1国外健康服务业概况。老龄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再加上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锻炼等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造成慢性病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增加,影响着社会人群的生命健康,也为社会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一直努力寻找健康服务和管理的新模式,健康产业的增长速度已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1.1美国。美国的健康服务业发展已经相对成熟,整体运行有序。商业健康保险、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服务、药品、医疗设备以及生物技术等都是美国健康服务业的核心领域[3],其健康服务业管理机制是由最初的几乎完全由市场机制调节转变为由政府和第三方机构逐渐介入医疗服务市场,最终再回归加大市场机制调节的过程。波士顿和纽约的健康医疗产业分别名列美国第一和第二[4]。前者通过打造美国生命科学领域顶尖研究机构、美国生物技术创新的聚集地,为健康服务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目前该地区的健康服务业已成为第一产业,收入与就业都高于其他产业。纽约的健康服务业特点是高度规范管制、高度集中,其医疗服务的个体化、独立化非常突出,许多医生诊所、家庭和社区健康服务机构在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医院,就业的吸收容量从大医院转向诊所、家庭护理和长期保健机构。1.1.2新加坡。新加坡医疗服务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评为亚洲最有效的医疗卫生系统,其将发展健康服务业作为国家战略,鼓励健康医疗网络积极通过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的认证,该国家通过认证的医疗机构数量占到全亚洲的1/3[5-6]。新加坡医疗改革的一个重点在于差异化发展,非营利性的医疗服务主要由政府来提供,营利性医疗服务则由私人医生提供,公立医疗机构和私立医疗机构在整个医疗系统中的分工不同。医疗机构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创新提升医院运营效率,降低医疗成本,利用新型平台与信息技术、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和旅游等产业进行合作,共同发展形成新的产品和商业模式[7]。新加坡的医疗旅游产业链已大大增加该地的经济效益。1.1.3日本。日本是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天然健康产品市场,其医疗技术在很多领域都具有世界先进水平[8]。日本与医疗相关的健康产业包括医院、药品、医疗器械、健康设备和诊断[9]。日本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给养老护理、养老保健等行业带来了发展的契机。日本的厚生劳动省早在1978年就开始推广健康体检,加强国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日本很多城市都设有健康管理中心,为民众提供全面的健康服务。日本在健康产业的发展过程不仅注重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性,同时还十分重视海外市场的开拓。1.2我国健康服务业概况。我国健康服务业整体还不够完善,仍处于产业发展的成长阶段,健康服务业体系中医疗、保健、康复等环节虽已形成初步的产业链,但仍存在同质化程度不高、无序竞争严重,健康产品和服务层次单一等问题[10-11]。国家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对健康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但政策文件多为指导性原则,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缺少相关配套标准的制定,无法有效保障现阶段人民群众的需求得到满足。我国健康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领域主要包括社会办医、养老服务、商业医疗保险等。其中,社会办医的发展可以给群众带来多元化的选择,满足其个性化、高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弥补公立医疗机构的不足。为了应对不断严峻的老龄化进程和慢性病发病、患病趋势,老年健康产业也是我国未来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内容[12]。同时,发展社会性和商业性医疗护理保险,也会较大程度地推动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拓展全社会健康保障资金来源[13],有效降低群众看病带来的经济负担,增加医疗服务的可及性。除此之外,“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的快速发展也将促使医疗机构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服务成本,不断推进我国健康服务业走向新高度。

2健康服务新业态面临的新问题

查看全文

医疗行政改革论文

医疗卫生事业作为我国经济社会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继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以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为标志,也开始了市场化倾向的改革。然而,在媒体披露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后,这一改革进程受到了人们的质疑。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认识我国卫生领域的改革?本文拟对一些基本问题做出自己的回答。

一、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当前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经济社会中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

较长一个时期以来,社会就不断积累着对医疗卫生方面的各种意见。如果把目前指责医疗卫生的结论性意见譬如“既无效率又不公平”的观点一字不改地用在教育领域,也都完全合适。岂止合适,由于教育体制至今尚未改革,其高收费、上学难、不公平方面都比医疗卫生领域更严重。

批评医疗卫生改革的话更适合于没有改革的教育事业,说明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医疗卫生,而在于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以牺牲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代价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发展战略和计划体制。在长期计划经济下形成的三次产业关系和畸形的经济结构,把我国体制性和结构性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一切矛盾和问题的总根源。所以,体制改革要解决的是这个问题,结构调整所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

分析世界经济史的发展过程可以发现,在没有政府管制的情况下,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经济结构会有一个比较协调的发展,这一情况特别表现在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有一个持续性的提高。1980年,全世界各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第三产业平均占55.6%,2001年达到67.7%,其中印度为49.4%,韩国53.7%,英国71.5%,美国75.3%。而我国长期以来把第三产业压在一个最低点上,1980年仅仅占到21%。[1]根据国家统计局的资料计算,1952-1987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只有5年在30%以上。2001年,我国第三产业占当年GDP总值的34.1%,几乎只是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属于世界上第三产业比例最低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尼日利亚。参考我国就业人口在三次产业间的比例构成,从1980年在第三产业就业的人口仅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3.1%的情况估计,传统体制对第三产业抑制的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程度大得多。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经济一直疲软和在低位运行,其根本原因就是第三产业和第一产业改革严重滞后,形成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

所以,加快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开放包括医疗卫生在内的我国第三产业,是新世纪我国飞速发展的基本条件,也是解决我国当前许多困难的具有战略性和决定性的举措。

查看全文

商业保险公司健康管理服务分析

1优势(Strengths)

1.1控制经营成本,降低赔付支出的动机。近年来,我国商业健康保险得到长足发展,2010—2018年,商业健康保险原保费收入从677.47亿元迅速增长至5448.13亿元,增速居所有险种之首,其中健康险占全行业保费收入的比重从4.66%增长到14.33%。但与此同时,赔付率居高不下,医疗费用难以控制,商业保险公司经营成本不断增加(见图1)。究其原因,一是被保险人风险特征的不稳定性和疾病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大了健康险费率厘定和产品设计的难度;二是以费用补偿为主要特征的保险产品忽视了个体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三是第三方付费机制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上涨。而将健康险融入健康管理,实现健康服务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可以从源头上提高个体的健康素质,降低患病风险,监督医疗行为,减少赔付支出,进而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盈利水平,这是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最大的内在动力。1.2控制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动机。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影响健康险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保险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由于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掌握的信息不同,被保险人往往可以利用信息优势做出有利于自身的决策,而保险公司为了减少损失只能提高保费,导致健康险门槛被提高[2]。通常,逆向选择发生在投保环节,道德风险发生在赔付环节。而健康管理为投保人建立以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网络信息平台,将分散的医疗资源有效整合,进行高效的信息传导和共享,以此实现对整个健康流程的监控和追踪,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发生,营造了更有利于保险公司发展的市场环境。1.3丰富的客户资源和专业的营销服务团队。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公司积累了丰富的客户资源。据统计,2017年我国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分别是4.42%和2646元/人,较2007年分别增长50%和397%,反映出保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日益凸显[3]。商业保险公司积累的客户可以成为其健康管理服务的潜在客户,前期可以通过附加和增值服务等形式对潜在客户进行深度开发。同时,保险公司可以依托专业营销服务团队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推广业务,扩大市场规模。1.4前期尝试积累了宝贵经验。从2010年开始,我国商业保险公司开始尝试布局健康管理产业,以股权投资、战略合作等方式自建或共建健康体检机构、专业健康管理机构、综合医院及专科医院。例如,2013年中国平安与凯雷投资集团、凯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共同投资美年大健康集团;2014年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与潍坊市政府合作建立“保险+医疗”模式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2015年中国人寿投资香港最大的医疗集团———康健国际医疗集团,并成为最大股东;2018年泰康人寿战略投资拜博口腔医疗集团51.56%的股权,与健康险形成良好的协同效应。此外,各保险公司利用“互联网+健康”的思路搭建健康管理平台,如2015年平安集团的“平安好医生”APP上线,太平人寿和9号健康合作推出“康讯360”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前期实践,为今后进一步整合医疗资源,进行健康管理和健康保险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2劣势(Weaknesses)

2.1资金投入和市场回报的矛盾。2017年,经保监会批准开展健康保险业务的公司149家,其中专业健康保险公司7家,经营健康管理服务的保险公司寥寥可数。原因在于,保险公司涉足健康管理服务领域初期需要较大规模的资金投入,在健康管理发展不成熟、前景不明朗的阶段,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主要是一些资金实力强、市场规模大、风险承受能力强的商业保险公司,更多公司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进入这一全新领域。2.2资源整合能力有限。健康管理环节大体可以分为前端、中端和后端。前端即健康体检、评估和疾病预防;中端即合理分配医疗资源,治疗过程,控费提效;后端即护理、康复等持续健康管理过程。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最终是要打通前端、中端和后端,形成以大健康为中心的全产业链完整闭环[4]。而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会遇到以下问题。一是网络信息平台建设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网络信息平台是保险公司进行健康监测、评估、医疗费用结算及健康追踪的重要依托,当前商业保险公司未与健康管理机构、医疗机构及医疗保险部门实现健康信息共享,各部门自建系统,管理效率不高;同时导致被保险人重复检查,医疗成本增加[5]。另外,保险公司对健康管理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即使打通数据系统,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也面临一定技术难度。二是商业保险公司在与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于弱势。因自建医疗机构或参与股权投资成本较高,又无法解决覆盖面和自主选择性的问题,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大多选择与医疗机构合作的形式,通过谈判确定合作协议。因此,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的谈判能力决定了医疗机构提供的服务项目和价格,以及医疗机构能否主动降低成本,选择最合理的诊疗方案。而商业保险公司由于掌握的健康险资金有限,无法像社会医疗保险机构一样具备较强的谈判能力,在与医疗机构的谈判中处于弱势。三是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度低。商业保险公司经营的健康管理产品,可以作为保险合同附加条款,将成本叠加在保费中,也可以独立定价,成为独立的产品。而这都限定在保额较大和具备较强经济实力的高端客户群体,没有扩展到大众群体,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保险产品与健康管理服务融合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导致其优势并未完全体现。2.3干预医疗服务的能力不足。医疗服务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不具备可比性,费用难估算,行为难评估。而商业保险公司作为营利性组织,追求盈利是其最高准则。在此过程中,保险公司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在缺乏一定的约束和激励机制下,无法调动医疗机构积极性,导致服务体验差、客户评价低。此外,商业保险公司不具备医疗技术评价能力,无法科学地监控、干预和评价医疗行为。

3机会(Opportunities)

3.1国家政策的支持。2012年《关于健康保险产品提供健康管理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2012〕73号)以来,国家先后出台多部政策规范,支持商业保险公司创新健康保险产品,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链,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发展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2017年,国务院新修订的《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最大的亮点便是加入了健康管理服务与医保合作的内容,并且专章规定。国家政策的支持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管理服务提供了法律基础,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3.2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当前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2017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过1.5亿人,占总人口的11.4%。与其他人群相比,老年人口患病概率更高,医疗费用需求更大,占用的医疗卫生资源更多。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失能老人数量增加,老年人口护理、照料需求也日益增加,对健康的渴求越发强烈。此外,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居民慢性病负担日益加重。慢性病影响因素复杂,病程长,死亡率高,需早发现,早干预治疗。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对健康的威胁,为健康管理服务介入居民健康周期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3国内市场的广阔前景。大健康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已逐渐成为驱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从产出规模来看,全球健康支出占GDP的比重逐渐增高,并且与经济发展水平高度相关,美国作为健康产业最发达的国家,2011年健康产业支出占GDP的比重已达17.6%,人均医疗健康支出8658美元。我国健康产业虽发展较晚,但近年来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见图2)。%%%%%从产业结构来看,根据国际通行划分标准,可将健康产业分为医疗产业、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健康管理服务和健康养老五大产业群。目前我国医疗产业和医药产业比重较大,以健康评估、咨询服务、调理康复和健康保障为主的健康管理服务产业市场规模尚小,具备良好的发展空间[6]。3.4国际成功经验可借鉴。健康管理在发达国家发展已相对成熟,也积累了很多实践经验。美国既有以蓝盾(BlueShield)、蓝十字(BlueCross)为代表的传统医疗保险机构,又有凯撒医疗集团(KaiserPermanente)、联合健康集团(UnitedHealthGroup)和安泰保险金融集团(Aetna)等通过整合医疗资源形成的新型健康管理机构。其中,凯撒医疗作为美国最大的健康管理组织,拥有2万名签约医生、20万雇员,为30%左右的美国居民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凯撒医疗通过自建和合作的方式建立了保险公司、医院、医生集团三位一体的封闭体系,形成了提供医疗服务并进行支付的商业闭环,为客户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实现了自负盈亏的高效运行,业务范围涵盖了慢性病管理、健康规划、医药科技、健康基金、健康保险、医疗服务、护理保健、医疗信息系统研发和疾病预防控制等整个大健康产业链。英国保柏集团(BUPA)和纳菲尔德健康中心(NuffieldHealth)致力于在国家卫生服务模式(NHS)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管理服务。其中,保柏集团是英国最大的健康保险公司,约70%的业务来自健康保险,业务已辐射全球,通过并购和合作的方式经营医疗和护理机构,建立健康管理平台,为客户提供优质的医疗保健和护理服务,与保险业务实现了深度融合[7]。

查看全文

健康服务业发展研究

一、健康服务业的概念及特点

(1)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从健康服务业的理论和实践来看,健康服务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却也是薄弱环节。

(2)健康服务业相关产品科技含量高。健康服务业作为服务性产业,提供的产品多为多学科交叉、融合、渗透的产物,与相关学科高新技术的发展紧密相联。如保健食品、诊疗技术、危险因素监测、评估手段等,均具有很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

(3)健康服务业是特殊的现代服务业。一方面,健康服务业既有被动消费又有主动消费。医药卫生消费往往是被动的,大多数人是因为身患疾病而不得不去医疗卫生机构接受服务;但诸如心理咨询、美体美容、养生养老等健康服务,往往是消费者为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而主动消费。另一方面,健康服务业与人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不论是被动消费还是主动消费,健康服务业都关乎人的健康,因此需要更加严格的行业监管,保证服务的使用安全。

(4)健康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健康服务业作为提高人口健康水平和素质的产业,其产品和服务涵盖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的全生命周期,覆盖面广,产业链长。如今,健康服务业在满足公众健康需求的同时,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具有广阔发展前景的亿万朝阳产业。

二、国内外健康服务业发展概述

查看全文

医疗旅游产业发展效应分析

一、引言

医疗旅游将医院、疗养、保健有机结合,以医疗护理、康复与修养等主题为服务,延伸传统医疗业与旅游业链,为病患者提供高效的医疗服务。打破了传统旅游的“吃、住、行、游、娱、购”六因素的旅游格局,让消费者体验到新兴的、丰富内涵的旅游形式。在很多国家,医疗旅游的发展推动着多产业发展。在这种形式下,研究我国医疗旅游产业的经济、社会、环境的效应,不只是积极效应同时研究消极效应,对医疗旅游产业整体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效应

医疗旅游融合医疗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资源将二者融为一体,产生大于医疗效益与旅游效益之和的经济效益,即1+1>2。通过技术、品牌、文化等无形资产,互补、共享双方在医疗旅游产业中的资源,在互惠共生的模式下,医疗和旅游产生有正作用力的影响,双方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一)直接消费动力

旅游的动力效应主要来源于“搬运市场”,搬运市场主要指住宿、餐饮、购物、游乐、运动、养生、会议、展览等多样化、综合性的终端消费带来的消费经济,带动目的地形成产业集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依据我国统计公报数据可知,我国国内旅游业总收入、旅游消费的增长速度一直较高,高于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比重。2014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491元,比上年增长9.6%。国内旅游收入30312亿元,增长15.4%,旅游消费占比达12%,占GDP的比重达4%以上。据相关机构的预测,至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内及出境旅游市场,旅游业增加值占比GDP的值将达5%以上,从而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一个产业的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5%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支柱产业;达到8%以上,该产业即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业通过搬运能力,将一个地区的资源供给与市场需求进行良好匹配,从而使得一些资源丰富但市场竞争力不足的地区,充分体现其旅游业的经济功能,从而在平衡经济、消除贫困等方面做出积极的贡献。例如,我国直接依靠乡村旅游获得收益的地区或村落的数量在2万个以上,直接获得经济效益的农民百姓数量超过了2400万,使得将近1/10的农民摆脱了贫困。

查看全文

药监局企业自律的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药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药械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积极培育、扶助、规范和发展进贤县这一支柱产业,不断提升产品品位,促进企业做大做强,笔者就如何探索进贤县医疗器械企业自律的有效途径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进贤县,位于江西省中部,鄱阳湖南岸,是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的千年古县。该县的医疗器械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历经数次治理,在基本完成原始积累之后,一个孕育巨大商机的产业,一个让投资创业者向往与施展才华的大平台,正以飞跃式超常规速度在全国同行市场迅速崛起。目前拥有生产取证企业64家,固定资产达3.4亿,生产品种73种,注册品种数492余个,经营取证企业76家,经营品种上千种。据不完全统计,20*年年产值达7.3亿余元,年销售额达十多个亿元,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不少获得省、全国知名品牌的产品已远销东南亚、土耳其、美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国家。医疗器械产业已成为当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也成为当地食药监部门监管的“重头戏”。

尽管医疗器械产业发展势头看好,但也存在不容乐观的方面:一是由于传统观念夹带“家庭制”的“小农经济”意识的束缚,一些生产、经营管理者认识不到位,从而使自己生产、经营的产品质量进入市场缺乏应承担的责任感;二是由于近几年医疗器械原材料价格涨幅波动较大,而当地重复生产的卫生材料厂家较多,造成产品的销售价格战引起不正当的竞争,因此少数生产企业在产品的规格、数量、重量上做起“文章”;三是不正当的竞争引起不规范生产,如少数企业为了节省成本,对一类产品将B型(未灭菌)当成A型(已灭菌)销售;四是少数企业由于内部管理不严,将半成品私自委托在家中加工,如户外加工纱布块;五是面对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这支点多面广的庞大的产业,当地药监部门医疗器械主要监管力量只有三人(还要兼做其他工作),对生产、经营处于动态的这支产业,力量对比悬殊。既是全天候的零距离的监管,也难于保证生产、经营企业的违法违规和不诚信行为不发生!面对日趋激烈的全国大市场的竞争,医疗器械产业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必须自律,因此建立一种诚实、守信的机制乃当务之急!

二、目的、意义

医疗器械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医疗器械产品关乎人命,医疗器械监管无小事,丝毫马虎不得”。享受合格、安全、放心医疗器械的使用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殷切期望!向社会提供安全、合格和有效的医疗器械产品是生产、经营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医疗器械产业的生存底线。否则,医疗器械产业不遵守这个市场游戏规则就不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甚至被市场淘汰。医疗器械行业必须严格恪守:守法是企业的立足之基,质量是企业的生存之本,诚信是企业的发展规律之魂!目前,全社会还没有形成诚信的价值观,国内没有统一的食药械安全信用制度和安全信息制度,各部门割裂的信息系统降低了信息沟通的效率。食药监部门要努力创新工作为企业营造守法规、重质量、讲诚信、谋发展的良好氛围,通过打造诚信体系使企业始终承诺向社会提供最佳、合格、安全、放心的产品,承担产品进入市场安全责任,这一切,企业必须建立在自律的基础之上,才能努力打造进贤县这一支柱产业的全国的精品、知名品牌!

查看全文

国内医疗垃圾法律制度的改善

本文作者:郭娟工作单位:西南大学法学院

近年来,由于相关部门对医疗垃圾管理不严、处理不当引起的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使得人们对医疗垃圾的危害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医疗垃圾被列为“《国家危险废物名录》HW01号危险废物”,其对环境的危害性是普通生活垃圾的几十、几百甚至上千倍。因此,医疗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20世纪60年代起,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医疗垃圾管理、处理法律制度。而我国对医疗垃圾的研究及系统管理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国家先后颁发了《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示规定》《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使我国的医疗垃圾进入法制管理的轨道,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我们也应当认识到,我国的医疗垃圾管理仍然存在着相关法律规定滞后、管理执法不严、监督体系不完善以及公众环保意识薄弱等问题,我国对医疗垃圾处置技术的研究投入也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完善我国医疗垃圾管理法律制度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具有现实意义,可以为我国医疗垃圾科学、无害化处理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一、对医疗垃圾的界定

(一)医疗垃圾的定义及特点

医疗垃圾亦称医疗废物或医疗废弃物,目前,在世界各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对此尚未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卫生保健废物是指卫生保健机构、研究机构和实验室产生的所有废物及各个分散点(如家庭卫生保健所)产生的废物,并将卫生保健废物分为一般性废物和危险性废物,而危险性废物又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组织、体液)、锋利物、药物性废物等[1]。美国环保局采用医疗废物的称谓,将其定义为在诊断治疗病人和动物及相关研究、生物实验及研究过程中所产生的一切废物[2]。在日本则采用感染性废物的称谓,其在法律上是指医院、诊所、动物医院、研究机构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体的废物,包括血液、手术后废弃的病理废物、残留血液的锐利物等,及病原微生物实验用培养物、器具、残留血液的手套等[3]。我国采用了医疗废物的称谓,在2003年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中将医疗废物定义为医疗卫生机构在医疗、预防、保健以及其他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具有直接或者间接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物,俗称“医疗垃圾”。它主要包括传染性废物、病理废物、利器废物、制药废物、基因污染物、化学品废物、放射性废物等。与一般的生活垃圾相比,医疗垃圾的环境污染风险更大,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环境受到污染,还会形成危险的疾病传播源。医疗垃圾具有以下特点:一是高度传染性。医疗垃圾不同程度地含有病菌、病毒、寄生虫卵及其他有害化学物质,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在收集、贮存、运输等环节若稍有不慎,这些医疗垃圾就会成为传染病传播、流传的重要源头。二是生物毒性。医疗垃圾含有多种病原菌和各种有机、无机化学成分,这些都可能通过人体的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伤口、黏膜、体液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三是多样性。医疗垃圾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包括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等,各分类中又包含多种小的类别,体系纷繁复杂。四是二次污染性。由于技术、资金限制,在医疗垃圾的处理上存在着诸多问题,致使一部分细菌残留而产生新的危害性物质,这都在一定程度上给环境造成了二次污染。而且用于处理医疗垃圾的消毒物质清理不干净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二)加强医疗垃圾管理的必要性

查看全文

加快发展我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五则

1.成立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应由分管副市长牵头,并由财政、卫生、民政、编办、计生、农办、残联等相关部门组成,下设办公室,便于加强领导,统一协调,形成联动。要积极争取国家、省财政的支持,市财政从今年起也应安排专项资金,作为我市合作医疗试点工作的启动资金。县市、区应成立由县领导牵头,由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参保农民代表参加的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具体细则。同时成立相应的县市、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作为经办机构,负责具体操作。县市、区应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管理中心职能由卫生局或医保中心代管,同时增加相应的农村合作医疗专职人员编制,其工作经费应列入当地财政预算。

2.积极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受历史上合作医疗失败的影响,肯定会有相当部分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持观望态度。因此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和有关政策,正确引导农民确立互助合作的共济意识,提高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宣传发动的重点是,让农民明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参加办法、参加后的权利和义务、合作医疗经费的筹集、使用和报销等实际问题,让农民有一个明确认识,消除他们的疑虑和担心确保参保率达50—70%以上。

3.认真搞好试点工作。

新型合作医疗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试点要少而精,切忌盲目扩大。要在取得实效、农民满意后,及时总结经验,稳步推开。省、市财政补助应根据各县(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人民群众实际生活情况,分类给予拨付。建议由永安市、梅列区各辟出好、中、差三个有代表性的乡镇中的若干个村进行试点。筹资渠道应建立在国家、集体、个人共同投入的筹资机制上,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试点工作中,建议统筹经费按人/年40元,其中农民人缴费20元,省、市、县财政补助20元的方式。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