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科大学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1 14:09:5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医科大学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基础医学教育载文情况分析
摘要:为总结《基础医学教育》出版现状,进一步研究融媒体条件下《基础基学教育》出版策略和思路,对《基础医学教育》2020年刊登的287篇论文进行统计。文章运用Excel表格统计了各栏目载文量,基金资助情况,第一作者单位、地区、学历和职称等指标,并对这些指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本刊的办刊理念,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基础医学教育;期刊;文献计量学
《基础医学教育》是反映我国基础医学教学改革领域研究动态的专门学术刊物。其办刊宗旨是为我国从事基础医学教学改革的教师、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在基础医学教学实践改革、管理政策和理论探讨方面的发展。本刊的主要栏目有教学改革与教学法研究、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现代教育技术、留学生教育与双语教学、医学人文与素质教育、教育理论与管理等。2020年,受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我国高等医学教育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也发生了改变,为了解和总结《基础医学教育》的载文情况,为期刊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现将2020年度《基础医学教育》的载文情况进行统计,并与2016年的统计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选取《基础医学教育》2020年第22卷1-12期发表的287篇论文为研究对象,将所有论文按照栏目,基金项目类型、数量,第一作者单位、地区、学历、职称等信息逐项录入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所得数据进行分类、筛选、求和、汇总等处理,对最终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与分析
细胞生物学网络资源利用率提升
[摘要]医学细胞生物学是医学生的必修课,其既是生命医学课程的基础理论学科,又是一门较为综合性的前沿学科。由于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内容多、课堂教学学时数相对较少、前沿进展迅速、教师课堂授课信息量大,学生单靠课堂时间不能很好地把握重难点,而刚入学的新生面临适应大学新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学生课后不能及时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等,种种原因使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待提高。依据手机用户的普及性、手机微信的经济性和手机学习的便捷和及时特点,教师可利用手机微信和网页浏览器互动平台将本教研室开发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共享资源库通过微信以手机报等形式发送给学生,让学生随时随地利用手机终端获得集文字、图形、图片和声音于一体的学习资料,提高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及教学效果。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资源;移动手机平台
细胞生物学正在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在现代医学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细胞生物学是我校临床医学(5/7年制)、口腔医学、护理、公共事业管理、药学(临床方向)、医学检验、预防医学、生物技术(课程设置中已包括)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各专业后续课程的教学影响较大,故各级领导对此课程的教改都较为关注[1]。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一般在本科各专业的一年级中开设,但课堂教学总学时数为24学时,教师课堂授课信息量大,学生单靠有限的课堂学时数不能很好地学习掌握该课程重点难点。因此,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提高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尤为必要。广西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负责细胞生物学课程的汉语教学、双语教学和全英语教学10余年,积累了大量教学经验且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本教研室通过多年认真收集、整理和归纳各种图文和动画资料,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完成了医学细胞生物学课程的网络教学课件《细胞生物学与医学遗传学网络教学平台》(该课件获得国家第六届多媒体课件大赛二等奖),形成了一个体系完整、形象化、可视化的网络教学平台和网络共享资源库[2]。而其成功构建的“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共享资源库”如何得到充分的利用是一个重要课题。因此,作者在本文中提出利用手机移动教学平台提高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资源利用率及教学效果的设想。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外许多大学在21世纪初就开发有多学科网络教学平台[3-6],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尤其是4G、5G技术的推广使用,无线通信技术与因特网结合而产生的移动因特网技术将给人以全新的交互和资源共享环境。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将使学习者的学习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学习资源的获取更加便利快捷,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提供便利,形成任何人、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都能进行的开放式学习。移动手机用于学习(Mobilelearning,M-learning)的最早研究是1994年美国卡耐基枚隆大学(CarnegieMel⁃lonversity)开展的名为“WirelessAndrew”的项目[7]。澳大利亚Wollongong大学教育学院2009年针对M-learn⁃ing开展了诸多项目,有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成人教育的、环境教育的、促进教师反思的,还有数学、物理、信息技术等,甚至有艺术、科学、学前教育,可以说无所不包[8]。这些项目所选用的移动学习工具或为iPod或为Smartphone。美国的高校教师利用短消息服务(SMS)来发送课程要求、发起班级投票,学生们存储自己的声音作为编号来参加手机小测验[9]。有研究者考察了使用数字音频播放器——苹果iPod来学习的情况。教师将在课堂上录制的讲座做成RSS种子,学生可以通过电脑联网下载到iPod上。用这种方式来“传送”讲座,从而使学生能随时进行移动学习。广西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教研室胡启平教授通过建立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提高本科生医学遗传学的学习效果,在几年的实践中得到学生的好评[10]。目前,广西医科大学医学细胞生物学网络教学平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简介。课程总体简介和课程建设规划回答了所有医学生会问的问题——为什么要学医学细胞生物学?学生在这部分会了解到医学细胞生物学作为基础课程和关联度最高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会有所提高。2.教师队伍。包含教研室主讲教师的主要信息(课程负责人联系方式及主讲教师简介和联系方式)。3.教改科研项目、教改科研论文。教学侧重的方向以及正在做什么样的教学研究在此都是可了解的。4.理论教学大纲、进度表、教案首页、教案续页、教学课件、章节总结、强化训练习题集相关网站推荐。此模块是对学生理论知识帮助最大的部分,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编纂的教学大纲,利于学生准确定位自己需要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进而在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划分不同的时间来预习和复习。5.实验教学大纲。包括教案首页、实验指导、教学课件、实验报告、实验视频等。
二、我们的出发点
图书馆助力医学学科发展价值研究
1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内涵概述
学科服务在信息时代有了更多的发挥余地,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高校学科研究提供各类服务,包括检索、组织、获取、储存等,全面满足高校学科研究在项目、选题、专业等方面的文献资源需求。学科服务在信息时代也更加贴近高校科学研究实际,充分体现出高校文献资源的利用价值,推动图书馆信息服务朝着学科化的方向发展,促使其服务内容朝着知识化的方向转变。学科服务也改变了高校图书馆被动提供文献检索、信息服务的传统模式,转而主动为对口学科提供创新性的内容和资讯。在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传统高校图书馆的运营模式已经不符合医学学科发展的要求,不少医学图书馆日渐式微,甚至直接被并入医院信息科,导致读者锐减,实体图书馆关闭,服务内容越来越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医学学科的发展。为此,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充分认识自身定位和价值,积极发挥信息时代图书馆学科服务优势,努力探索、实践新型学科服务模式,为医学院校学科发展提供更多帮助。
2图书馆助力高校医学学科发展的价值研究
为研究医学院校图书馆对学科发展的作用,笔者通过网络选定60所医学院校作为调查对象,依次进入学校图书馆网站进行调查,获取图书馆学科服务各方面的信息。由于部分学校并未公开学科服务内容,因此,笔者最终选定16所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并最终选择10所提供了学科馆员信息的图书馆作为参照对象,深入研究学科服务和学科发展之间的关联,探讨发挥图书馆优势提供学科服务对学校学科发展的价值。2.1学科服务栏目设置。本次调查范围内的各高校图书馆都结合自身实际将学科服务栏目进行准确定位,学科服务栏目在图书馆主页显示的位置不尽相同。部分医学院校以科研支持或学科服务作为一级类目,如: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将学科服务放在科研支持的二级类目下,点击学科服务后可展示该校12个学院的学科服务内容。部分医学院校将读者服务设为图书馆主页的一级类目,如:首都医科大学将读者服务设为一级类目,下设包括学科馆员在内的9个二级类目;昆明医科大学图书馆将读者服务设为一级类目,下设包括学科服务在内的11个二级类目。2.2学科馆员信息公开。被调查的图书馆都将学科馆员的信息在网站上公开,公开要素主要包括学科馆员姓名、所在部门、电话、电子邮箱等。部分图书馆还展示了对口学科的QQ群、电子邮箱、学科博客等。例如,首都医科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的信息展示在读者服务的二级类目下,以表格的形式列出了18位学科馆员的姓名、所在部门、电话等信息,学科馆员被分配到信息咨询部、采访编目部、流通阅览部、办公室、系统部等5个部门,划分较为笼统。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则将学科馆员信息放置在学科服务下设的12个学院内,点击每个学院即可查看服务于本学院学科发展的学科参考/采访馆员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办公地点、服务内容等。相对而言,这种学科馆员信息公开的方式更为直接和全面,方便用户在第一时间获取信息。2.3学科服务与学校排名的关系。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每年的医科大学排名来看,其指标涵盖了科学研究这一要素,该要素在评分排名上所占的比例超过80%。由此可见,医科大学的排名可以作为反映学校学科发展情况的重要参考。笔者对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医药类大学的排行榜进行统计,分析了2017—2019年10所独立设置医学院校的学校排名,如表1所示。根据上文对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分析,笔者发现学科服务质量高的医学院校排名也稳居前列,如:首都医科大学和南方医科大学十分重视学科服务建设,这两所高校的排名稳居前两位。笔者通过调查还发现,医学院校图书馆的学科服务开展得并不乐观,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一是服务水平堪忧,特别是面对重点学科的服务不多。二是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栏目建设质量较差,网站一级类目设置学科服务栏目的图书馆不足30%,且详细列出学科馆员信息的仅占50%左右。
3发挥图书馆优势助力学校医学学科发展的路径
3.1致力于重点学科服务。医学院校学科规划和建设目标是在考量自身实际,并结合国家学科建设战略基础确定的。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首先要明确本校学科规划建设目标,致力于为学校重点学科提供学科服务。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典型例子是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该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不仅重点突出,而且有点有面,充分体现了一流高校学科服务的高水准,为学校学科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文献资源支持。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的做法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为重点学科提供全方位服务。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以学校重点学科为服务对象,选定了一大批重点课题进行科研攻关,在学术研究和文献资源方面提供便捷、丰富的期刊信息检索和阅读服务。另一方面在实践中深化图书馆学科服务。重庆医科大学图书馆面向重点学科提供学科服务,学科发展成果更加丰硕,从该校SCI、EI收录的重点学科论文数量来看,学科服务不仅深化了重点学科的科研研究,同时也进一步深化了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图书馆可根据重点学科的成果和不足进一步总结学科服务存在的问题,进而推动学科服务走向深化。3.2深化学科服务内容。具体做法包括:①丰富专业馆藏。图书馆要想方设法满足学校重点学科对文献资源的需求,通过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方式提供文献服务。有条件的图书馆可以专门指定学科馆员提供文献检索、收集、整理等服务,并根据对口学科使用文献的需求完善专业馆藏。②紧跟学术前沿。图书馆在文献资源获取方面有独特优势,可以为重点学科提供国际前沿学术课题和研究动态等文献资源。因此,医学院校图书馆要有国际视野和时代观念,一方面要广泛涉猎与重点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资源,帮助对口学科准确把握学科发展态势和自身发展情况,认清下一步发展目标;另一方面要立足重点学科发展目标,定期提供对口学科所需的论文和专利资讯、学术表现评估、学科发展规划等信息。③创新个性化服务。医学院校图书馆要及时统计对口学科SCI、EI收录情况,介绍核心期刊与期刊影响因子(IF)查询;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帮助用户更便捷、高效地利用图书馆资源;及时通报和推送与对口学科相关的最新资源、服务项目;开展对口学科实体与虚拟咨询服务等。3.3提高学科馆员服务水平。具体做法包括:①加强学科服务的针对性。医学院校图书馆可以根据学校所设重点学科的科研需求制订有针对性的服务方案,提供能够满足服务需求的学科馆员服务;在图书馆网站上详细展示学科馆员的联系方式及主要服务内容;学科的划分要细化到最小的学科种类,方便对口学院能及时联系到学科馆员。②提升学科馆员的服务水平。图书馆学科馆员是一个综合性岗位,而不是单纯提供文献检索或信息查询的人员。特别是对一流院校或一流学科而言,图书馆学科馆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为此,医学院校图书馆要为学科馆员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学习机会,定期为他们提供学术交流、学术会议和名师学术讲座,同时完善学科馆员培训机制和考评机制,营造浓厚的学习和科研氛围。③加强学科服务栏目建设。
口腔医院管理工作报告
一、科研立项:保持多渠道、稳定发展
本年度积极组织各类科研项目的申报,对申报限项的项目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院内评审制度,并举办有关项目的申报培训、组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书的校内预审等,科研项目申报书质量明显提高,取得良好效果。2011年度合计有20项科研项目获得立项,资助金额总计达75.68万元,保持稳定发展势头。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9项、广东省科技厅计划项目5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3项,另有2项横向课题。本年度获资助项目的特点是基础研究类较多,项目负责人基本上是硕士、博士或者在读研究生,说明医院近年来人才发展战略实施初显成效。
二、科研管理:完善工作流程,加强科研的过程管理和终末管理
近年来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数量多、项目来源多,仅2011年度医院承担的科研项目就包括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子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及为数不少的横向课题,保证科研资金的使用效益一直是近年来科研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本年度保持与财务科、总务科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完善了科研资金开支审批、使用流程,既保证资金安全,又兼顾效率。确保了相关项目结题经费决算的顺利进行。
科研课题管理方面,加强了科研的过程和终末管理,督促项目负责人完成课题的年度报告、结题报告。本年度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研究基金共21项年度报告或结题报告。本年度有1项2010年延期项目结题未获批准,已督促课题负责人重新总结项目资料,争取尽快结题,同时停止其2010年度项目申报资格。
三、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建设初具规模,管理规范有序,成绩显著
本科医学院校教育教学论文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选取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作为研究对象,即: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
(二)研究方法。本研究分别对广西4所普通本科医学院校2009-2011年获得的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和2008-2010年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以及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包括由广西教育厅批准的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课题和广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的广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包括广西教育厅于2005年和2009年公布的广西高等教育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4所高校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情况是分别根据单位“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及出版年份“2008”、“2009”、“2010”在清华同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论文。然后逐一人工排除非教学类论文。为便于统计,对第一作者非该校(包括直属附属医院)的论文以及发表在增刊上的论文予以剔除。本文中核心期刊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为准。
二、统计分析
(一)获省级教学成果奖情况。4所高校共获得近两届省级教学成果奖项目53项。其中,获奖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4所高校按照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均呈现递增趋势。
(二)获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情况。2009-2011年3年间4所高校共获得省级教育教学研究课题246项。其中,数量最多的高校是广西医科大学,其余依次为广西中医学院、桂林医学院、右江民族医学院。除广西医科大学外,从年度数量分布来看,其余3所高校均呈现逐年递增趋势。
医学生理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
走过90余年时光的《生理学报》记载了近现代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也承载了无数科学家科技强国的梦想,更见证了新时代生理学科振兴的荣光。学报发刊以来,以研究论文、研究快报、实验技术及特色综述为主要形式,刊载了中国生理学界近百年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为国内外生理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学术交流是《生理学报》秉承的崇高使命与历史责任,其中也包括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学术研究与交流。
当前,全世界都处于病毒肆虐的特殊时期,疫情在世界范围内对生理学教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我国生理学界在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对生理学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领域进行改革与实践,不仅有效地保证了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其经验也将在国际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此,《生理学报》在其90余载的发刊历史中,第一次组织和出版了“后疫情时代我国医学生理学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展望”专栏,以“后疫情时代生理教育教学对接健康中国2030战略,突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为主旨,邀请了我国医学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德高望重的教学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团队负责人以及长期扎根在一线的生理学教育教学管理专家撰稿。
本专栏共收录了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北京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大连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等8家单位共10篇特邀论文,包括如下重要内容:1、生理学与整合生物学学科国家基金资助现状与展望。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生命科学部殷文璇处长和田艳艳就过去10年我国生理学科及各分支学科基金申请及资助项目的领域分布、研究方向及经费投入现状,梳理了我国生理学科的重点支持领域、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为我们介绍了未来我国生理学科基金项目的布局与展望;2、全球视野下生理学科教育教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的陈应城教授系统介绍了基于全球视野和国际化背景下生理学科教育教学理论的发展、实践和未来的趋势以及方向,为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的国际化指明了方向;3、系统整合教学模式改革。围绕器官系统的整合教学是当前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大连医科大学管又飞教授系统介绍了该校以“六着力”和“五结合”为特色的基础医学整合教学改革与实施成效,为兄弟院校探索基础医学系统整合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样板;4、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疫情时期我国在线教学的大规模成功开展,是基于疫情之前我国医学教育界长期的探索和积累。罗自强教授以中南大学生理学在线开放课程的实践为例,系统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以及基于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线下与线上翻转课堂教学的成功路径;5、创新线上课堂教学方法。基础医学学科的传统教学通常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课堂讲授仍然是目前知识传授的主流方式。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王庭槐教授着重介绍了该校创建的基于线上课堂教学的“激越四段式”教学法,以及其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互教互学方面显示的良好效果;6、全新虚拟仿真实验模式。南京医科大学高兴亚教授就该校创建的以动物、人体机能和功能数字人(electronicstandardizedpatient,ESP)虚拟仿真实验“三位一体”的全新实验模式,及基于ESP内核的生理驱动虚拟人系统做了专题介绍,为使用创新虚拟仿真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提供了良好的范例;7、新型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考核评估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检验教学效果,也能够保障教育目标的实现。王韵教授介绍了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以能力为中心”的考核评估体系,及其在医学教育由传统线下教学向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转变中的重要作用,为混合式金课的建设提供了重要方向;8、形成性评价实践及发展。吴立玲教授以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生理学科的教学实践为例,系统阐述了形成性评价在基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的应用和启示,为基础医学学科考核评估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经验;9、终结性评价系统的建立与完善。蔡红星教授以徐州医科大学生理学科为例,提出丰富评价方式、优化试卷内容、规范评价标准、提升教师评价技能、增加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等多项策略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为全面达成基础医学培养目标提供了重要思路。
在2020年9月11日召开的科学家座谈会上明确要求我国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要肩负起历史责任,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生理学报》作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一本重要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生理学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担负着将广大科技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神圣使命,任务艰巨但使命光荣!本专栏在全球病毒肺炎疫情持续肆虐而我国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背景下出版,这10篇论文不仅展现我国生理学教育教学领域的建设成果,也向世界生理学界展现我国生理工作者在大疫之下卓有成效的生理学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也将开启《生理学报》关注我国医学教育和生理学教学的新篇章。我们相信本专栏的出版及后续的建设和发展,一定会为我国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和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作出应有的更大贡献。
作者:管又飞
临床医学学科与基础学科共建初探
【摘要】高水平学科建设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有优势,也面临诸多困境。开展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共建,促进临床与基础深度融合,提升医院综合科技创新能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文章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与广州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学科共建取得初步成效的经验为例,探讨了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医学学科与大学基础学科共建模式的实施措施和成效,为大学附属医院开展学科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关键词】医院学科建设;大学附属医院;临床与基础共建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我国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学科建设是医院提高诊疗水平,加强医疗服务能力的重要措施,积极推进高水平学科建设既是医院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升区域影响力的关键途径,也符合健康中国战略的长远要求[2-3]。大学附属医院在学科建设上拥有学校品牌和资源带来的竞争优势,优秀合理的人才梯队、强大的科研平台、丰富的重要病种临床资源和生物样本资源、通畅灵便的信息、持续的资金投入、良好的学术氛围都是大学附属医院提高科研水平,促进学科发展的强有力武器[4-5]。尽管如此,在竞争日渐激烈的医疗领域[6],我国大学附属医院仍然面临着学科建设上的诸多困境。本文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为例,就如何克服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中的困难做出初步尝试,积极探索临床医学学科和大学基础学科交叉融合共建的实施路径和措施,为大学附属医院提升学科建设水平提供参考经验。
1大学附属医院学科建设面临的困境
1.1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医疗任务繁重,基础研究能力薄弱,学术不端事件时有发生大学附属医院的医务人员面临着“医教研”三项任务,临床一线医生往往忙于看病,科研积极性不高[7],“重医疗、兼教学、轻科研”的问题普遍存在[4,8-9]。临床医务人员作为技术型临床医务人员,贴近患者,了解临床的需求和难点,且有丰富的临床资源,但因为科学研究训练较少、凝练科学问题能力欠缺、数据分析能力较弱等问题,临床研究大部分停留在描述性分析、案例分析的层面,深入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足。在职称晋升需求的现实压力下,学术不端事件和论文撤稿现象时有发生,对学科建设的不良影响巨大。1.2高水平学科带头人欠缺,人才梯队不健全,优秀人才争抢趋于白热化人才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关键[10],但当下名医大家、学术影响力大的学科顶尖人才十分匮乏,有发展潜力的学术带头人和后备人才队伍欠缺,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新老更替无序,不利于学科良好发展[11]。与此同时,优秀医学人才的争抢趋于白热化。民营资本医院政策灵活,对人才吸引力大,公立医院人才集聚现象不再。医师多点执业等政策的落实也对医院留住优秀学科带头人,构建稳定良好的学科人才梯队带来挑战。1.3科研资源分散,基础研究与临床治疗分家一所大学常常拥有两家或以上的学院和附属医院,各学院和附属医院之间的沟通交流较为缺乏,人才和物质资源分散:实验仪器、设备等科研资源往往各为己用;不同学院/医院的人员合作研究较少;学科队伍缺乏医院层面的交流[4]。学校科研人员的基础研究局限于理论层面,临床一线人员的科研创新性和深度欠缺,医学基础研究和附属医院临床研究严重脱节[12]。1.4医院临床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在这个大数据的时代,医院有丰富的一手临床资源。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医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为提高临床医学研究能力提供了良机[6]。但当下,临床一线医生对新技术的深入利用十分有限,大部分临床医学研究依然采用的是小样本的研究方法,海量的临床大数据的未能达到效用最大化。
2临床医学与基础学科共建模式
口腔教学三开教学法运用
应试教育对我国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1],其最大的负面影响是剥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使学生不习惯进行自我学习和知识的自我更新[2]。这种习惯对医学教育是灾难性的[3],因为医学知识的更新速度快,也要求医学生对最新知识和技术的跟随速度也必须很快,否则会直接影响将来成为医生后的诊疗水平。因此,培养医学生阅读科学文献的能力与习惯、善于在临床中与同行沟通和相互学习、善于发现新的问题的能力,是医学教育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针对这样的现状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颌面外科提出了三开教学法,既以让医学生睁开眼睛阅读、张开嘴巴表达、开动脑筋思考为主轴设计的课堂教学方法。
1.教学设计
以三开为主轴,设计课堂教学。睁开眼睛:主动的阅读与观察。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课堂即刻阅读;课后围绕课堂关键问题的课后阅读;对下一讲内容有引导的课前阅读;为准备课堂论文围绕课程某个关键问题的深入阅读和结合课程见习的临床观察。张开嘴巴:主动的提问、表达和讨论。设计的教学活动有:课堂提问与回答;课堂小组讨论;对预留的问题进行课前提问;要求学生对课堂讲课中不明白的问题进行主动提问;全部课程结束时的集体辩论。开动脑筋:主动的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设计的教学活动有:用个人学习加小组学习的方法,练习如何将书看“薄”,即在较短的时间内作出章节概述;启发学生认识目前具有争议的临床问题,主动了解“非标准答案”的重要性;围绕重点问题进行课程论文的准备,用这些方法让学生接触解决临床问题的真实途径。以上教学活动在教学中相互穿插,如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的讲课中断,要求学生用短暂时间对指定的未讲授内容阅读、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将教学延伸到课前课后,结合讲课中的基本概念、关键问题和有争议的问题列出阅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三个层次的阅读,基本知识点重点阅读教科书;对学科中的关键问题要学会阅读参考教科书;难点和新知识点要学会阅读学术杂志的参考文献。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来上课。运用课堂论文和课堂辩论的方法,是将上述环节灵活贯通的有效手段。自2002年到201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外科教研室颞颌关节教学中,对五年制和七年制的口腔医学生实行了课堂论文和辩论的安排。在进入颞颌关节专题教学的第一讲,首先提出一个学科内重要的论题,论题分为正方反方两个方面,如“颞颌关节弹响是否需要早期治疗?”“颞颌关节弹响是否需要手术治疗?”并要求学生在本专题讲课过程中通过自己的分析选择正方或反方的观点,结合在课外阅读的文献,要求阅读十篇以上的中外文文献。在课程结束后,写出一篇课堂论文。在教师审阅论文后,进行一次课外辩论,最后由教师点评论文和辩论情况。论文质量按照能否有明确论点、能否围绕论点收集文献资料、能否正确的引用文献及其观点进行讨论、能否得出合乎逻辑的结论几方面进行评阅,在几方面都能够有突出表现的选为优秀论文,存在严重问题的选为问题论文,只讲存在的问题,不进行学生的点名。每次评出优秀辩手2~3名公开表彰,问题论文由教师通过网络或在课下进行个别交流。最后在进入临床实习前的临床见习中,回顾和强调课堂教学中的难点和发现学生易发生错误的知识点。
2.教学评估
对本教学方法的教学评估的方法有:学生直接对教学效果的评估、教研室联席听课、首都医科大学联席听课,听课人员打分和学生打分成绩均为优秀。三开教学法在首都医科大学进行教改交流并获得校长基金。
3.教学考核
多元主体内外联动常态化教学质量探讨
多元主体内外联动常态化教学质量探讨摘要: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人才培养是学校的根本任务,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坚持“以生为本”,树立质量意识,做到全过程质量管理;坚持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努力提高本科教育水平,把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紧紧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核心,加快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有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应用型人才;构建多元主体内外联动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用于实践,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
关键词:多元主体;内外联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构建多元主体内外联动常态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背景与意义
结合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目标(见图1)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3],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积极推进高校教学质量监控和管理体系建设[4-5];全面落实《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育能力的意见》,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积极推进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和评价方法实践与探索[6];转变教育理念,完善由校长办公会、学术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团领导的校长负责,教学质量控制中心和教务处牵头,院系为基础,各职能部门协调配合的本科教学管理组织体系;完成涵盖专业培养方案、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教学管理、教学研究、教学管理组织系统等主要环节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标准的建立与实践,完成教学评价方法和制度的制定与实施。通过实施多元化、规范化、常态化本科教学质量评估与监控制度,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形成内部多元主体、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方位进行动态监控及外部监控机制[7-8],为新形势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2多元主体内外联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
2.1加强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
精诚至善模式在医学人文素质的实践
【摘要】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塑造医学生内心精神品质的重要工程。医学生不仅要掌握最为先进的医学科学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的满足现代医学和社会的要求。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学人文核心价值观念,不仅可以还原医学人文关怀本来面目,还能让患者感受医学温暖。内蒙古医科大学凝练出“博学、尚行、精诚和至善”的精神,传承“和衷共济、艰苦创业、革故鼎新和洁己奉献”的学校精神,将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作为医学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重视医学与人文贯通、教学与科研并举。内蒙古医科大学在教育教学实际中,把“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并重,把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大学生思想品德、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联系起来,已经形成了育人合力,努力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文章总结了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生医学人文素质培育的路径和经验,分析其不足,为继续推进学校人文素质教育质量和水平,提供新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人文素质教育;大学生;解剖;医学;教育模式;人文精神
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塑造内心精神品质的重要工程。人不能没有品格,对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加强是对医学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人文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才会培育出医学知识过硬兼具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1-2]。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可以提高医学生对医学的兴趣及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还可以帮助医学生更好的实现自我尊严和自身价值,还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医患之间的矛盾、促进社会民众的健康[3]。“人文”这一词语,在词典里认定为“泛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国自古就非常重视人文教育,保持有良好的传统。《易经·贲卦·彖曰》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用现在话来讲,就是包括精神文明、德性或品格;这里的“化”是教育、培养或教化。讲文明,讲道理,讲奉献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所提倡的。因此只有那些非常优秀的能够提升人的精神,提高人价值的文化及精神才能列入人文教育的范畴。“人文素质”是包括由观念、情感、意志、知识及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组成的一个人内在的精神品格,外在体现在一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个体气质和人格。“人文素质教育”是将民族的优秀精神文明和优秀文化成果通过学校知识的讲授、外部环境的熏陶和个体在生活工作中的实践等教育方式使其内化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个体气质和人格,从而形成一个人非常稳定的内在品格。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和做事,还包括怎么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自身的情感、理性、意志品质等多方面的问题[4]。革开放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一些理工农医的高等学校对人文教育开展不足。有的院校不予重视,不断缩减人文类课程的开设,刻意为专业课让步,有的学校甚至取消了该类课程,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步伐相对滞后,造成学校及教师对于人文类课程的轻视,导致学生觉得人文类课程无关紧要、可有可无和应付学习的心态[5]。1995年,原国家教委成立了“加强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协作组”。1998年4月10日,高教司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相关机构和政策的出现,使人文教育的作用和意义逐渐明确起来,整个社会对人文教育逐渐越来越重视。过学校几届领导多年不懈的努力,2018年10月30日,教育部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评审专家对内蒙古医科大学组织申报的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建设工作进行了考察评估,并于同年12月25日上午获得教育部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授予的“高等学校医学人文素质教育基地‘精诚至善’教育模式”铜牌。内蒙古医科大学秉持多年凝练出的“博学、尚行、精诚和至善”的人文学育人精神,不断发扬“和衷共济、艰苦创业、革故鼎新和洁己奉献”的奋斗精神,将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作为学校人才培养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学校工作的诸多方面,重视将医学知识教育与人文教育贯通、教学与科研并举。内蒙古医科大学在育人教学工作中,把“立德树人”与“以文化人”相联系,把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政治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已经形成了育人合力,努力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伴随着整个世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不断进步,社会物质财富也膨胀式增长,社会上逐渐形成了对科学技术的极高度重视和对物质享受方面的疯狂追求,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民群众和广大领导干部的高度重视,而对人文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相对不足且差距越来越大,已经带来了一系列世界性的社会问题[6]。因此,很多国家越来越重视人文教育,已经在采取各种办法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尤其把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从而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发展更为协调,使得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和谐。不断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是当代社会发展和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中对拥有更高和更全面专业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前些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全社会重理工农医轻文,重专业技术轻综合素质,重临床轻基础和急功近利的心态等不良观念的影响下,最终使得综合素质的培养还是落在了专业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上。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是教育的两个面,专业教育遵循工具和规则的尺度,人文教育遵循价值和情感的尺度,两者相辅相成,不应该轻视人文素质教育。一些学校在专业规划、专业建设上同样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行为,忽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有同学认为有用的技能学点,其他无所谓。对高校的定位产生误解,从而忽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人为主义教育可以增加医患之间的有效沟通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7-8]。高校是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专业培养方案、课程结构和素质结构。由此可以看出专业技术性和学生在专业上的技术工作能力对于各专业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社会对医学生的总体培养要求是培育出医学人文精神和医学科学精神相结合的合格甚或优秀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9-10]。虽然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给了关于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已经指出要注重人文社会科学和技术教育相结合。但有些很多人内心还是将技术应用性和专业能力这两点看成最重要的教育教学依据。因而在专业的课程设置中,专业技能技术课程占了绝大多数,而人文课程太少地位太轻,即使有人文课程也大多都是选修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可以说,以前高等院校在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学会生存方面是较成功的,而在培养学生如何做人对事上却是相对不足的。探索医学人文培育模对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11]。
2内蒙古医科大学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教学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