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专业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3 19:23:31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物制剂专业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物制剂专业GMP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利用校内GMP实训车间,融合突出药德、药规、药剂的药物制剂人才培养模式,建设GMP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为药企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GMP;实训车间;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化。通过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结合,突出药德、药技、药规是正逐渐成为我校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GMP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条讲解相关法规条款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利用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开设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GMP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充分利用校内的GMP固体实训车间,开设了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现对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贯穿于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行业强制标准[2],对于未来即将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制剂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通过学习《药事法规》等理论课程,学生能对GMP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将这些法规条款与的制剂生产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是GMP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3]。因此,利用校内的GMP实训车间,选择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开设GMP实训课程,将GMP的理论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实训模块,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MP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4]。
2课程实施方式及考核
药物制剂教材挑选及意见
1引言
早期的高等药学院校药学类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很少涉及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内容,随着中国加入WTO和医药行业的发展以及国家药品GMP认证制度的实施和日渐完善,制药工业对制剂工程和设备的要求日趋提高。在新的形势下,要求具有既懂得工程技术又有药学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为此,国家教育部早在1998年在药学教育和化工工程学科中增设了制药工程类专业。此类专业要求学生需具备药物制剂工程及设备相关知识,因此,开设药物制剂设备与车间工艺设计相关课程显得尤为必要,相关书籍也应运而生,而针对不同院校,由于培养目标和培养对象的不同,需要选择合适书籍进行讲授,书籍的选择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而目前市面上该类书籍种类繁多,如何从繁多的教材和参考书中选取适合本专业教学的教材是首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市场上出现的相关书籍进行对比和遴选。
2各种制剂工程基本信息
制剂工程之类的教材及参考书主要由化工出版社出版,也有中国医药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的,详细情况见表1。
3各种制剂工程教材特点
谢淑俊主编的《药物制剂设备》首先介绍和巩固制剂设备的基础知识,包括在机械、光电一体化等的基础上,分章介绍了各种剂型的基本设备,包括固体制剂生产设备、液体制剂生产设备、注射剂生产设备、蒸馏和制水设备、药材提取、浓缩与干燥设备、物料输送、滤过与均化设备及灭菌设备等,该书的特点通俗易懂、图文简洁,适合不同药学基础的读者参考,因此该书比较适合定位为高职院校教材。杨瑞虹编著的《药物制剂技术与设备》定位为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教材剂型种类比较完整,并增加了主要剂型的实验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尽可能缩小学习与岗位操作的距离,便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信息化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已势在必行。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从修改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评价等方面对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医药工业论文:药物制剂的工业思索与实施
本文作者:赵洁蔡铮唐斓刘中秋工作单位:南方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系
精心挑选见习地点,确定药剂学工业见习内容
明确了工业见习目标,下一步则需要精心挑选见习地点以便结合见习地点的特点制定切实合理的见习任务。见习地点的选择直接关系见习效果的好坏,笔者认为选择药剂学工业见习地点应结合药物制剂专业本科生培养目标,选择历史悠久的大公司或药企,这些制药企业往往具有品种多有新型的设备以及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等特点,选取这样的企业作为见习地点,不仅可以丰富药物制剂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药企的真实需求,为培养制药工程人才缓解企业人才紧缺或为制药企业注入新的生命力作出贡献。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2009级药物制剂专业有38人,我们精心选取5个见习点,每个见习点侧重的理论知识点不同。以其中一个见习点为例:该见习点为中南华南地区首家粉针生产企业,也是广州首家头孢菌素粉针生产企业。该企业具有五十多年生产抗生素粉针的历史,现为广东省最大的粉针剂和水针剂生产企业之一。我们选取该企业为见习点,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灭菌制剂以及无菌制剂技术。同时,我们结合该企业生产的品种,确定该见习点药剂学工业见习的主要任务为掌握粉针剂水针剂干混悬剂等灭菌制剂的生产。确定好见习地点后,负责带教的教师应亲临见习现场落实见习具体事宜,根据各见习点特点,与见习点负责人沟通后制定见习主要任务并安排具体见习内容。如学生在去前述企业见习前,教师与药企负责见习的人员沟通,平衡好见习与企业生产的关系,落实好见习具体车间任务,并应根据药企规章制度,提前带领学生做好乙肝两对半青霉素链霉素以及头孢菌素类过敏检测,体检合格后方可进行工业见习。良好的见习地点切实可行的见习内容为提高药剂学工业见习质量提供依据。
综合多方因素,制定药剂学工业见习考评体系
药剂学工业见习是药物制剂专业课程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药物制剂专业的本科生培养层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应综合多方面因素考虑,制定客观的药剂学工业见习考评体系。一个综合客观的考试评价体系是完善药剂学工业见习效果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为保证工业见习效果,我们拟将药剂学工业见习成绩分为三个部分考评:即理论知识考试见习点指导教师评分以及见习报告评价。理论知识考试侧重考察药剂学以及药物制剂工程学相关理论知识点,见习点指导教师评分侧重考察工业见习期间学生对待工业见习的态度,而见习报告考评则侧重考察学生见习期间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三部分的分配比例为50%,25%,25%。其中任何一部分不合格均视为药剂学工业见习成绩不合格。只有针对药剂学工业见习的特点制定综合客观的考试评价体系,才能够保证工业见习的效果。因此,应综合多方面因素,制定客观合理的考评体系。
集中开展安全教育,强调药剂学工业见习安全性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教学探讨
“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是我校四年制药物制剂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限选课,是介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物制剂生产工艺技术、药物制剂设备的工作原理、基本构造及制剂厂房布局等相关工程技术及机械理论的综合性学科[1]。与其他学科相比,本课程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其牵涉知识面广,专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2]。学科大量涉及厂房设计、GMP车间设计、设备机械原理及机械制图等专业知识。其中大部分知识是作为理科生的我校学生从未涉及过的。这给我校学生学习这门课程带来了难度。同时,本课程在我校开设时间不长,课堂理论教学模式与车间实践的兼容性脱节,给这门课程的学习与讲授造成了麻烦。因此,如何在授课过程中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增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一直是我们研究和关注的重点。为促进本课程的发展,笔者对本课程的组合教学方法提出了一些探讨[3-5]:
1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组合教学法
在“药物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课程的教学中,我们提出“理论学习-机械操作-参观实践”的“三位一体”的组合教学法。让学生把课堂的理论知识带到实践中去,从而形成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运用理论,理论与实践相互映衬的动态教学新构架[6]。在理论教学中,我们提出采用多媒体、录像和Flash有机结合的组合教学方法。利用包括GMP车间、水针剂、片剂、颗粒剂及胶囊剂等多种剂型的洁净车间的录像,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促进学生对相关药物制剂的生产有了更深的了解与认识。Flash动画在展现药物生产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机械构造中,有着独特的优势。我们设计编排了制剂设备大部分Flash动画,同时拥有国家SFDA在苏州主持讲解的新版GMP培训的全套资料,更加生动直观地让学生了解制剂设备机械机构和工作原理。不但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与学习,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机械操作与药厂参观实践有机相结合的教学手段。为促进药剂专业发展,我院购置了大批相关设备,如:包衣硫化床、压片机、胶囊灌装机、铝塑包装机等。同时,我院已和多家药企签订了产学研联盟合同,为学生提供了参观实践基地。已签订的药厂中,河南凤凰制药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效益,将给学生带来震撼。我们在实践教学中首先安排学生校内亲自动手操作制剂设备;然后,在药厂的参观实践中与药厂的技术人员进行充分的交流。对于相关药物制剂的生产流程、设备选购、物流衡算、车间布局及人员走向等问题进行咨询与探讨。通过这种“三位一体”的组合教学法,可使学生感受到制剂的工业化操作进程,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2实践教学与师生“主客体”互动的组合教学法
在理论教学上要提高学生的兴趣及主观能动性,首先要使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与授课的“主体”教师之间产生交流与互动。从常规的教学方法来看,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角色,会造成学生积极性不高,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缺点。在引入师生“主客体”互动的理论教学方法后,教师与学生的“主客体”角色频繁地发生着变化,始终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6]。如:在理论教学中,通过录像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触动。此时,使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客体”产生自己的感悟,理解和学习的兴趣。在理论教学中,针对某些厂房或设备进行讨论,从而使学生“客体”的身份转变成“主体”的角色。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教师要控制学生讨论的发展方向与进展,使教师与学生这种“主客体”的学习关系,一直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中。另外,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对厂房布局、物料衡算等环节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使学生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主体”,从而增强学生工程制图等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交流、切磋,从而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并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才能。“主客体”角色的动态变换,可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实践与虚拟仿真的组合教学法
医校药学专科课程革新论述
1调查结果
以毕业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2008级药学专科毕业生实习和就业单位以医院药房和药品生产企业为主,各占47.4%和27.8%,其次为社会药店20.0%,其他单位4.8%。从就业单位看,在医院药房实习或就业的同学,普遍认为药剂学对实习或工作有较大的帮助,而在药品生产企业的同学,则认为有很大帮助。在对药剂学教学内容与工作结合的问题版块,调查结果则反映,主要集中在液体制剂、固体制剂、注射剂和半固体制剂这些常见剂型,与工作联系最大。以实习带教老师为调查对象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带教老师从事实习生带教的工作年限多为5~10年,对我校药学专科实习生的主要印象为实践动手能力强,但综合应用能力不足。而在工作中,他们主要从事合理用药(64%)和药品生产(35%)。对于药剂学的教学工作,带教老师建议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多介绍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约50%的带教老师愿意参与药剂学的教学活动。
2结果分析
通过对学生和用人单位双向的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在医学院校的专科药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渠道主要集中在医院而并非药品生产企业,这个现象的产生和医学院校的用人单位以及实习单位(主要为医院)是密不可分的。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对药学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分工越来越细的趋势。医院药剂科的工作模式,转向以临床药学服务为主,药学专科的毕业生,在医院药剂科,则定位为基层初级临床药师。这就要求药师深入临床,提供与药物有关的直接的服务,如药物的正确使用,配伍禁忌,药学监护等内容。在教学中,笔者认为,专科层次的药学毕业生,是药品生产企业的中坚力量,就业定位在企业的高级工人这个层次,忽略了医学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大背景。因此,在过去的《药剂学》教学中,笔者强调了与企业结合,加强动手能力的训练,这在调查问卷中也能反映出来,用人单位对我校药学专科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非常赞赏。但毕业生到医院药房以后,从事的主要是药品调剂、合理用药和药物咨询方面的工作,涉及到药物制剂生产工艺等内容较少,这就使药剂学教学的内容要根据社会需求,改革目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临床药学的部分,如各种剂型的不同特点、正确的使用方式、合理用药等,以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临床药学人才。
3课程改革建议
医学院校药学专科药剂学课程的改革,要从社会需求为导向,对就业方向为医院药房或社会药房的毕业生,在药剂学教学中,不能仅强调制备工艺、药品生产实践,而且对药物的使用特点、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新剂型等方面内容,亦需从广度和深度讲授,使这方面的毕业生就业面更宽,适应性更强。在医学院校药学专科药剂学课程教学中,笔者建议,增加或强调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教学法在学院药学综合课程中应用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在独立学院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周期中的项目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四个阶段开展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独立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独立学院;药学综合实训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已形成以江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医药产业群。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医药类独立学院是我国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是我校自2013年迁址连云港市办学以来的办学宗旨。我校结合办学宗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来建设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培训,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安排突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综合设计、突出自主创新等。药学综合实训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以临床前新药及仿制药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以药品研发基本思路、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药物的质量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药品注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研发的基本规范,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然后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原料药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各阶段的实施任务,构建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以满足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现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的选择:项目选择一要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三要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原辅料和试剂的成本、采购的难易程度及在制备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可以在规定学时内能够完成的药品作为实训项目。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剂的制备等教学案例。
(2)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如实训项目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等)→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质量分析(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仪器设备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保障制剂质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药剂学教学中因材施教的体会
在本科药学专业课程中,药剂学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该课程内容繁多,不同专业要求掌握的内容和学习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如何满足不同生源和专业的教学效果,基于创新教学的理念,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近年来教学中的体会和思考。
1药剂学的教学内容和专业的侧重点
药剂学是一门综合技术科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学科。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现代药剂学除了基础药剂学以外,还包括有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分子药剂学、工业药剂学和医院药剂学等。而一般本科院校药剂学的基本课程内容主要有药剂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如药物剂型与辅料知识,制药设备;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近十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技术和新剂型,如固体分散物技术,微球、微囊技术,脂质体技术等;新剂型包括缓控释制剂(骨架型、渗透泵、膜控释靶向制剂(磁性微球、微乳、基因靶向等),经皮吸收制剂,生物技术制剂(长效注),射微球、口服纳米粒等)知识和内容也成为药剂学专业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1-2]。药剂学课程作为本科院校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在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药物制剂专业、制药工程专业等均作为专业必修课,分别在高年级阶段开设药剂学课程;由于不同专业的培养方案不同,对于药剂学和其相关课程的开设时间也有所不同[3];如药学专业、中药学专业学生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掌握内容和侧重点有所不同,药学专业熟悉和掌握的内容份量和程度比中药学专业更多和更深,药学专业一般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药剂学,而中药学专业一般开设课程时间为大三上学期;制药工程专业与药学专业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重点要求也有所差别,制药工程专业对于药剂学学习更多侧重于制剂及其设备的开发和技术,因此对于该专业开设药剂学课程时间主要集中在大三阶段,而且该专业学生前期已经学习了药剂学相关的课程,如物理化学等专业基础课程[4-5]。因此针对此类学生的课堂教学重点以增强学生对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的了解和掌握,熟悉掌握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基础。
2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近几十年来药剂学发展极为迅速,药剂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更新周期短。而本科药学专业的药剂学课程教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普通药剂学也即药物剂型概论,主要是讲述各普通剂型的特点、质量标准以及制备工艺等,使学生掌握普通药剂学基本知识和技能。生物药剂学,主要介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等,使学生掌握生物药剂学相关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这部分内容在生物药剂学和药理学教学内容中均有交叉。高等药剂学,主要内容包括物理药剂学、制剂工程、制剂新技术与新剂型的基本理论。这部分的内容既有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也即是物理药剂学的主要内容;也包括了药物制剂的新技术和新剂型。这三部分的内容从理论上来说由浅入深,与有些相关课程内容又有交叉[6-7]。如何提高学生掌握药剂学课程的学习效果,我们思考了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一些改革。在教学中注重引进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对于药剂学课程内容的第一部分,推行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开展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革,采用启发式、讨论式、自学与授课结合、围绕学生重点关注的实际问题进行开放式教学手段等教学方法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而药剂学课程的后两个部分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的重心,通过采用让学生提取预习相关基本理论的前提下,以本学科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为导向,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采取在前一次课程结束之前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教学内容,并介绍本学科老师在该方向的研究思想和研究成果,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下一次课程的课题教学中,在讲述相关理论和主要内容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相关老师的研究方向以及与本节学习内容的结合点,最后采用老师总结的方式强化该章节的学习内容。我们发现通过这样的学习方式,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果,强化了学生对基本理论和技术的掌握程度。同时我们鼓励学生通过参加学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一方面将学到的知识与项目进行有机的结合,另外一方面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训练加强了与专业老师的交流沟通,也为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年来我校药剂学专业的研究生入学成绩一直在药学学科名列前茅,生源质量良好,学生素质逐年提高,可能与本学科对于药剂学课程的教学思考和改革有一定的关联性。
3因材施教的药学专业药剂学课程体会
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药剂学是高职药学专业的主干专业课,在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改革当下药剂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从实训教学内容、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方法方面探讨高职药学专业实训教学改革的方向和措施。
关键词:药剂学;实训;教学改革;药学专业
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配制理论、制备工艺与设备、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1-2],药剂学知识内容广泛,涉及多门学科,在学生培养方面既要求学生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要求学生掌握与工作岗位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因此,依据本门课程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药剂学课程教学分为课堂理论讲授和实训操作实践。理论课的学习是学生理解该门课程的基础,而实训课则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制剂的制备和质量检验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改革当下药剂学实训课程的教学,培养适应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对高职药学专业的职业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药剂学实训教学现状分析
药剂学实训课主要涉及各种剂型的制备、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查和常用药剂学仪器设备的使用,为将来从事药品生产、药品质量检查、药学服务奠定了专业基础。当前,药剂学实训教学方式较为单一,沿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授课方式,主要为教师讲解实训内容、示范实训操作、提出实训注意事项,学生依葫芦画瓢,完成实训任务。由于学生人数多,部分学生无法清楚地看到教师的操作演示,整个过程中,学生机械照搬实训操作过程,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对于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缺乏探索和创新精神。
2实训内容的设计与完善
药物制剂课堂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给课堂教学带来了变革,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于现代教育教学是职业院校课堂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药物制剂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如何将药品生产理论和生产实际对接,与企业岗位对接,与职业资格对接,一直是困扰本课程教师的一大难题。笔者以学习通为载体,在药物制剂课堂教学中为例,探讨如何让移动终端深度融合教育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模式。
[关键词]学习通;信息化教学;药物制剂
药物制剂是中等职业学校药剂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掌握药物制剂基本理论和分类,熟悉常见剂型特点和应用,了解生产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具备初步的药物制剂设计、生产与有效储存的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由于中职学校生源受到分数以及地域的限制,学生普遍成绩较差,基础薄弱。课中,学生学习被动。如果教学课堂无趣,学生则是昏昏欲睡,真正的学习无法发生;而无人置身度外,所有人都参与其中,课堂教学达成预期目标的高品质课堂是每个教师的追求[1]。适应新时代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材施教,合理有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因此借助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很有必要,也符合移动教学校园行的时代主流。为达到人才培养要求,专业课程标准和企业需求,实现和企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基于中职学生具备使用信息化获取知识的能力,采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手机APP——学习通在理实一体化课室进行本课程教学。教师用手机教学,创新教学模式,实现以学生为主体;学生用手机学,在看中学,做中学,考中学,提升专业能力,满足从业需求。现将基于学习通在药物制剂课程教学过程实例介绍如下。
1课前导学
教师制作课件,建立学习通课堂,分享学习资源(除了上传课程已建设成熟的精品资源共享课中的PPT、练习题、电子教材、微课视频等资源,还可以进一步完善在线题库、教学录像等资源),设计调查问卷;学生加入班级(可直接通过学习通扫码加入或班级邀请码加入,也可以直接微信扫描加入),完成课前问卷调查;在学习通移动端APP进行自主预习,观看课件微课视频,了解教学重难点(图1)。
2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