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4-04-24 03:46:25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物分析论文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抗结核药物研究分析论文
抗结核药物是结核病化学治疗(简称化疗)的基础,而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是人类控制结核病的主要手段。结核病化疗的出现使结核病的控制有了划时代的改变,全球结核病疫情由此得以迅速下降论文。最早出现的有效抗结核药物当数链霉素(SM)。它发现于20世纪40年代,当时单用SM治疗肺结核2~3个月后就可使临床症状和X线影像得以改善,并可暂获痰菌阴转。对氨水杨酸(PAS)被应用于临床后发现,SM加PAS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用药,而且可以防止结核分支杆菌产生耐药性[1]。发明异烟肼(INH)后,有人单用INH和联用INH+PAS或SM进行对比治疗试验,再一次证明了联合用药的优势[2]。于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著名的结核病“标准”化疗方案,即SM+INH+PAS,疗程18个月~2年,并可根据药源和患者的耐受性将PAS替换为乙胺丁醇(EMB)或氨硫脲(TB1),俗称“老三化”[3]。70年代随着利福平(RFP)在临床上的应用以及对吡嗪酰胺(PZA)的重新认识,在经过大量的实验后,短程化疗成为结核病治疗的最大热点,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4,5]。当人类迈入2000年的今天,抗结核药物的研究已经获得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利福霉素和氟喹诺酮这两大类药物,尤以后者更为突出。
一、利福霉素类
在结核病的化疗史上,利福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直十分活跃。随着RFP的发现,世界各国出现了研制本类新衍生物的浪潮,相继产生了数个具有抗结核活性的利福霉素衍生物,但杀菌效果都不如RFP,RFP仍是利福霉素类药物中最经典的抗结核药物。
1.利福布丁(rifabutin,RFB,RBU):RBU对RFP敏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是低的(<0.06μg/ml),而对RFP耐药菌株的MIC明显增高(0.25~16.0μg/ml)。此结果显示RFP与RBU存在交叉耐药;这么宽的MIC范围,又提示RFP耐药菌株对RBU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敏感比例高达31%。在MIC<0.5μg/ml的结核分支杆菌株,或许可把RBU考虑为中度敏感[6]。RBU的亲脂性、透过细胞壁和干扰DNA生物合成的能力高于RFP,使之能够集中分布在巨噬细胞内而具有较强的活性。
RBU也有其不足之处。如RBU的早期杀菌作用不如RFP[7],可能与其血浆浓度低有关。有研究结果表明,RBU口服剂量300mg4h后的峰值浓度仅为0.49μg/ml,比同剂量RFP的峰值约低10倍。究其原因,可能与RBU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血清蛋白结合率均低有关,前者只有12%~20%,后者仅为RFP的25%。
临床上已将RBU试用于不同类型的结核病人。香港胸腔协会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同时耐INH、SM和RFP的结核病患者中,RBU和RFP的效果几乎相等[8]。但已有研究表明,RBU对鸟分支杆菌复合群有明显的作用。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回顾性的总结我院上半年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16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抗菌药物的ADR发生率最高,有122例,占72.62%。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系统损害最为常见,有127例,占75.60%,经过相应的治疗均恢复正常。结论我院发生ADR最多的是抗菌药物,其中以头孢菌素类占首位,提示临床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损害为主;联合用药应注意配伍禁忌;儿童使用中药注射剂应慎重。用药前要询问患者的过敏史,用药后认真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关键词】药物不良反应;回顾性总结;系列病例分析
本文对我院2006年上半年168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资料来源与方法
对我院2006年上半年门诊及病房收集上报的药物不良反应报告168例,按患者性别、年龄、药物类别以及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分析论文
【论文关键词】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抗体,抗核;甲状腺拮抗药
【论文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患者治疗前后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检出情况及其与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的关系。方法将60例初诊Graves病甲亢患者治疗前作为未治疗组(n=60),治疗后归为治疗组(n=10),40例非甲亢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n=40)。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清ANCA及抗核抗体(ANA)。结果2例初诊未治疗甲亢患者ANCA-IIF阳性,10例治疗前ANCA阴性患者药物治疗6个月后及健康人群未检测出ANCA,患者与健康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血清ANA均阴性。结论ANCA与Craves病本身可能无关,以及短期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可能不诱发ANCA。
Thepreliminarystudyonrelationbetween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and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
XUHua,CHILian-xiang,WENXing-zhu,etal.DepartmentoftheFhirdSurgerythePeoplesHospitalofBao’anShenzhen,ShenzhenGuangdongProvicne51810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detectionofAgainst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gens(ANCA)beforeand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hyperthyroidism,andtherelationwith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ethods60caseswithgravesdiseasebeforetreatmentwasuntreatedgroup(n=60),after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these10caseswouldbeastreatmentgroup(n=10),40healthypeopleservedascontrolgroup(n=40).ANCAandANA(AntinuclearAntibody)weredetectedbyindirectimmunofluorescence(IIF)experiments.Results2caseswithgravesdiseasewhowerenewlydiagnosedwereANCA-IIF(+).ANCAhadnotbedetectedinboth40healthypeopleandthe10caseswhowereANCA-IIF(-)beforetreatingbyanti-thyroiddrugfor6months.ANAhadnotbedetectedinthese3groups.ConclusionANCAmayirrelevantwithgravesdisease,andshort-termtreatmentbyanti-thyroiddrugmaynotinduceANCA.
药物流产护理分析论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1000例早孕妇女,自愿要求药物流产,身体健康,月经周期正常,年龄18~42岁,停经≤49天。
1.2适应证:停经49天以内,B超显示宫内妊娠,孕囊平均直径≤20mm,无感染性病灶,血常规正常,无使用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证。药物流产前应排除异位妊娠,否则异位妊娠误行药物流产可导致失血性休克[1]。
1.3方法:第1、2天每早8时各顿服米非司酮75mg,服药前后2h须空腹,第3天8时空腹来院服米索前列醇600μg,并观察4~6h。如果孕囊未排出,可重复口服米索前列醇600μg,直到胎囊完全排出。如果阴道出血量过多,即在无菌操作下行清宫术。
2结果
1000例患者用药后5h内排出完整妊娠物973例,27例失败,其中21例重复用米索前列醇后3h排出完整妊娠物,6例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行清宫术。在院观察期间,全部病例阴道出血量相当于正常月经量。妊娠物排出后淋漓出血6~10天,月经复潮在药流后28~40天。
药物经济学在控制中的作用分析研究论文
摘要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药物经济学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工具。本文对药物经济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实施步骤及作用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药物经济学药品费用控制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不良反应
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
1过敏反应
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1.1过敏性休克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药物分析教学建设论文
摘要: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和检测各种药物的质量,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强的综合应用性学科。本文根据药物分析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创新了药物分析相关知识点的讲解,拟采用微课将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进行情景的展现,为优化药物分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物分析;微课;实验教学;教学模式
药物分析课程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综合应用性学科,与分析化学、仪器分析、药物化学等有关课程的知识点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药物分析课程主要利用药物的分析方法,围绕药物及其制剂的化学组成、理化性质、真伪鉴别、纯度检查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来研究药物的质量,对药物进行全面检验与控制的一门学科[1]。通过药物分析课程的系统学习,培养学生具备药物分析的基本技能和强烈的药物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理论教学必须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然而,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中重理论、轻实践,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为此,本文拟采用微课教学,针对性的将理论知识点密切相关的实验内容以视频为载体进行情景的展现,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习成效、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药物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药物分析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实践能力要求高的特点,实验课程是药物分析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药物分析实验要求学生扎实系统地学习中国药典常用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熟练地掌握药物分析中包括样品处理、药物鉴别、杂质检查和含量测定等各项实验技能以及常用分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独立的药物分析能力,从而能熟练地借助药典完成药品质量检验工作,并初步具有能依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建立分析方法的能力[2]。然而,传统的药物分析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滞后,实验知识、操作过程的全程回顾难以重现,容易造成学用脱节[3]。药物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药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在课堂教学中对于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三个方面讲授的方式与内容较单一,学生不能快速的领会其中的知识技巧,更不能深入的理解如何操作,如何通过具体的检验保证药物质量。比如,《中国药典》(2015年版)对于大多数抗生素品种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质量分析,抗生素药物分析这一章节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仅在课堂上举例,教师的教育形式方法比较枯燥和单一,学生仅知道采用HPLC法分析抗生素类药物的质量,但对于具体如何检测并没有感性认识,最终导致教学缺乏主体性、实践性。
2微课在药物分析教学中的意义
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关键词】头孢菌素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头孢菌素药物使用分析论文
【摘要】目的分析了解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采用用药金额、用药频率(DDDs)、日用药金额(DDDc)、使用数量等排序方法对我院2002~2004年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第一代头孢使用数量最大,第三代头孢用药金额最大,第四代头孢的使用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基本正常。
【关键词】头孢菌素;使用分析
头孢菌素类药物,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大量应用导致细菌耐药性的问题日益严重,成为院内感染率急剧上升的主要诱因[1~3]。而通过控制或减少头孢菌素等抗生素的应用,可明显减少或延缓细菌耐药性的发生。因此,了解头孢菌素类药物在临床的应用情况,可为制订其控制措施、促进其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鉴于此,笔者对2002~2004年我院头孢菌素类药物的应用情况做一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现为三乙医院,2004年门诊量为110万人次,住院病人30758人次。头孢菌素类药物购药数据来源于2002~2004年我院药剂科所提供的资料。药品数据包括药名、规格、包装、批发价、数量、生产公司等。
癌症的药物治疗现状分析论文
【关键词】癌症;生物技术;放射治疗;免疫疗法
由于抗生素的发明使得人类对感染性疾病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人类的寿命因而也大大延长,然而随着生命的延长,使得癌症与心血管疾病跃升为20世纪末的主要死亡原因。由此可见,对癌症的肆虐我们不可轻视。本文以近代重组基因工程技术及人类基因组译码为药物发展界碑,逐一介绍癌症药物的演进,旨在为生物科技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120世纪对癌症的传统疗法
20世纪的癌症治疗主要还是以外科手术、放射线治疗及化学治疗为主,但严重的副作用使得病患畏于就医,而致病情延误,间接的造成治疗效果不彰,疾病无法有效根治等情形。
1.1外科手术(Surgery)
利用手术将固性肿瘤摘除(Lumpectomy),而肿瘤的摘除须于癌症的早期,癌细胞尚未转移时进行,但大多数的癌症未于早期发现,如胰腺癌、肝癌、肺癌、食道癌等,而且某些部位的癌症手术非常困难,如头颈癌及脑癌等;手术切除通常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术后的复发可能性及导致癌细胞转移可能性也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