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实训总结范文10篇
时间:2024-05-08 02:26:30
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药品实训总结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药物制剂专业GMP实训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利用校内GMP实训车间,融合突出药德、药规、药剂的药物制剂人才培养模式,建设GMP实训课程,使学生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为药企输送更多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GMP;实训车间;药物制剂;课程设计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药物制剂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式也在发生着转化。通过将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特色教育结合,突出药德、药技、药规是正逐渐成为我校制剂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经之路。GMP作为行业内最重要的规范之一,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条讲解相关法规条款往往不能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1]。因此,利用GMP实训车间现场教学,开设针对药物制剂专业学生的GMP实训课程,将理论与实践融合,保证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充分利用校内的GMP固体实训车间,开设了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现对该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1药物制剂GMP实训课程的设计思路及意义
GMP(GoodManufacturingPractice,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贯穿于药品生产全过程的行业强制标准[2],对于未来即将从事药品制剂生产、研发等工作的制剂专业的学生有着重要的思想指导作用。通过学习《药事法规》等理论课程,学生能对GMP相关知识内容有一定了解;但如何将这些法规条款与的制剂生产相结合,使其更好的掌握GMP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顺利完成职业对接,是GMP教育所存在的一个问题[3]。因此,利用校内的GMP实训车间,选择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教师,开设GMP实训课程,将GMP的理论原理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实训模块,以便让学生更好地掌握GMP的内容,具有重要意义[4]。
2课程实施方式及考核
项目教学法在学院药学综合课程中应用
摘要:独立学院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其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在独立学院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药学综合实训课程建设在独立学院的药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采用项目教学法,按照项目周期中的项目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四个阶段开展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从根本上提高了独立学院药学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为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独立学院;药学综合实训
南京医科大学康达学院所在地江苏连云港,已形成以江苏恒瑞医药、正大天晴、康缘药业、豪森药业四大药企为代表的医药产业群。连云港市医药产业的迅速崛起,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医药类独立学院是我国医药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之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以更好地服务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是我校自2013年迁址连云港市办学以来的办学宗旨。我校结合办学宗旨、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来建设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是对学生进入实习工作岗位之前的重要培训,对药学专业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体系包括理论课程及相关实践环节,实践教学安排突出课内外一体化、突出综合设计、突出自主创新等。药学综合实训是考察学生综合运用药学专业知识,从理论过渡到实践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是以临床前新药及仿制药制剂开发研究流程的各环节的基本内容为主线,以药品研发基本思路、药物制剂处方前研究、药物制剂处方工艺研究、药物的质量研究、临床前药理毒理学研究、药品注册等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理论基础,培养学生进行药物制剂研发的基本规范,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然后以具体项目为载体,以原料药的合成、药物制剂的制备及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质量检测等典型工作任务为项目各阶段的实施任务,构建课程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目的,以满足应用型药学专业人才的技能培养需求,为日后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中采用项目教学法,所谓项目教学法,就是“以实践为导向、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教学实践中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能够解决工作岗位上的实际问题,充分体现其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学生在项目教学法实践中职业技能得到了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了加强。项目教学法在药学综合实训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现将项目教学法的经验总结如下:药学综合实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内容包括教学项目的选择、项目设计、具体实施、成果评价与考核等几个方面。具体如下:
(1)项目的选择:项目选择一要根据药学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性质进行设计,二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实训条件和现有的仪器设备进行选择,三要以《中国药典》的内容为依据,综合考虑药品的分析检测方法、原辅料和试剂的成本、采购的难易程度及在制备过程中药品的稳定性等因素,选择可以在规定学时内能够完成的药品作为实训项目。我校经过多年的教学探索,已经成功建立了依达拉奉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注射液和片剂的制备等教学案例。
(2)项目设计:通过项目的设计,要求学生掌握原料药的合成及质量分析、药物制剂的制备工艺及质量分析等环节的操作技能,能够规范书写检验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如实训项目一: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及其注射液的制备,内容包括:实训前准备(教师引导学生查阅资料,学习分析对乙酰氨基酚的结构、理化性质、合成方法等)→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的合成→对乙酰氨基酚原料药质量分析(保证制剂所用原料药合格)→仪器设备检查→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质量评价(保障制剂质量),通过开展一系列的药学综合实训项目,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实际生产过程中对乙酰氨基酚注射液的制备和质量评价工作流程,更好地将知识和技能融会贯通,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岗位职业素养。
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
摘要:药品生物检定技术是应用生物技术专业和药物制剂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为加强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我们在多年教学实践基础上,采用任务驱动一体化教学,突出课程的能力本位,优化教学内容和教材,更新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任务驱动;一体化课程
为使我院应用生物学院高级工班学生达到微生物检定工(高级工)考核要求,我们构建了微生物检定的系列课程体系,从基础的“微生物分离和鉴别”、到中级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再到高级的“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三门课的教学安排在三个学期(课时安排分别为108学时、144学时、144学时),技能训练循序渐进,均采用一体化项目课程教学,并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两本项目课程改革教材《微生物分离和鉴别》和《微生物检定技术》,其中《微生物检定技术》(第2版)包含了“微生物限度检查”和“药品生物检定技术”两门课程内容,该教材被纳入“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微生物检定的系列课程保证了每个学生有充足的动手操作训练时间。课程中每个项目的选择都经过企业专家深入研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项目实施均是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的药品质量检测标准来进行。
1教学内容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改革占有决定性地位。围绕课程核心能力和岗位技能要求,科学合理地整合教学内容,突出项目课程的技术性和实用性[2]。结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核标准、药品生产企业的工作岗位需要及生物制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企业专家共同分析制订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中国药典》2015版第四部生物检查法为蓝本,涵盖药品生物检定四个技术模块如药品无菌检查技术、药品内毒素检查技术、抗生素效价测定技术、微生物限度检查技术等。选取具有代表性常用药品作为检测载体,如灭菌注射用水、葡萄糖注射液、氯霉素、板蓝根颗粒等。企业真实而典型的工作任务归纳、整合、优化为5个项目8项学习性任务引入教学,在理论知识“够用”的原则下,将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素质融入到每个任务中。在课程设计中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际工作任务为教学内容,采用项目化教学设计,构建新的课程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表1)。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都有相应的能力目标,而相关的理论知识则穿插于整个任务的工作过程。项目任务的编排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逐个完成一个个与生产相关联的项目,从中不断获得成功和满足感。在项目一灭菌注射用水的无菌检查中采用了两种方法,设计了直接接种法和薄膜过滤法两个任务,无菌检查从阳性对照菌液复苏、菌液浓度确认、培养基灵敏度检查、方法适用性实验最后到样品检查,整个检查流程都按企业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中,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实现学习与工作岗位的对接。项目二是葡萄糖注射液细菌内毒素检查,这部分选取了目前企业常用的凝胶法作为工作任务,把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和凝胶限量试验作为技能训练重点。项目三氯霉素效价含量测定采用了两种方法,分别是管碟法和比浊法,考虑到方法通用性,重点放在管碟法的操作训练,比浊法则采用视频播放,仪器示范介绍为主。项目四板蓝根颗粒的微生物限度方法验证,这是在已学习完一学期微生物限度检查课程后的一个方法验证提高的内容。项目五是对所学药品生物检定技术进行综合训练,由各组自选不同药品完成相应的检查项目并出具报告。
2改进教学方法
小析药品营销策划课程
一、理论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教师队伍的双师型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可以为教学改革的成功进行提供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的改革首先从教师队伍着手。目前,学院的教师虽然学历很高,理论知识很丰富,但实践营销经验匮乏,很多教师都没有企业任职的经历,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构建复合的双师型队伍结构。一方面,加强自身教师的实践能力,将教师送入医药企业的管理部门、营销部门锻炼,参与企业的营销活动的全过程,增强实践能力和实战经验;另一方面,请营销专家对自身教师进行专项培训,了解医药企业的发展动向及运作方式。通过实践的学习,更新知识,使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丰富了教学素材,并为其提供了实践技能训练的平台。(二)教学内容的实用型医药营销策划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交叉学科,本课程的教学目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不能局限于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方法等,要注重学生市场调研资料收集的能力、高效处理分析问题的能力、准确地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市场上的教材并不是很贴近我们学校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需要,我们逐步探索,采用自编教材的形式进行讲授,并在实训理论基础上,设计了一系列实训操作模块。如医药市场调研模块、医药市场定位模块、医药市场推销模块、医药市场商务谈判模块等,以实训模块为中心,理论知识围绕实训模块有目的性地讲解,扩展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三)教学方式的多元型改变教学方式的多元化,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学习和演练的重要阵地。1.互动式教学:课堂互动才能很好地相互沟通。有选择性地让学生参与部分章节的讲课,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写教案、制作ppt,进行课堂讲解,总结自己的体会,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这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的课题教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2.案例法教学,通过经典案例讲授、分析,结合学生所学知识,展开小组讨论并代表发言,最后任课老师评价总结。通过此形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知识的运用能力;3.聘请式教学,聘请学校的合作企业及当地一些知名企业的销售经理和医药代表做兼职教师,亲临课堂、现身说法,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及实践能力的理解,真正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对接。
二、实践教学的改革探索
经过理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以致用。在我们药品营销策划的实践教学中,以校内实践为例,运用校内的社会环境,模拟地将学生放置在真实的医药营销环境里,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药品营销策划的能力。(一)实践方案的流程设计将目标教学班86人,学生自愿组合分为8人左右一组→确定小组组长、完成组内分工→制定调研方案、设计问卷、实地调研→确定小组实践营销药品定位→寻找医药企业、洽谈医药营销项目合作→制定药品营销策划方案、促销方案→校内实践→撰写实践总结、ppt汇报→师生参与评价并建议。(二)实践过程的内容要点每组根据各自的营销策划方案,在校内某个点进行设摊销售。教师、企业的营销专家适时地进行现场指导,在校内实践活动中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全部工作由学生自己完成。在调研阶段,学生自己设计问卷、发放问卷、整理问卷,整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与陌生人交流沟通的技巧;在药品定位阶段,学生主动是了解医药企业、医药产品,从理性的角度,增加对医药产品知识及市场竞争情况的认识,并有企业的参与,是一次很好的实践教学的“对接”;在最后的汇报总结阶段,先由学生自评,然后教师及企业营销专家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这对以后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工作都有帮助。
三、总结
我们总共运用了150课时一学年的时间,在药品营销策划的课程教学中,以工学结合的思路,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从学生的反馈信息来看,说明我们的初步探索是有效的,让我们备受鼓舞。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能大大减少学生对课程的抵触心理,调动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校内的实践活动,综合训练了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交流与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应急应变能力等。这些理论与实践的探索改革,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医药营销策划的教学现状,增强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
基于岗位需求的药学服务的探索与研究
摘要:基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和目标定位,将行业标准融入到高职专业课程考核,提高形成性成绩考核比值,量化实训考试,建立药学服务实训考核标准,为其他实训课程的考核提供借鉴。
关键词:实训;考核标准;职业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课程的考核是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密切相关的教学行为,是检查教师的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知识水平的重要手段[1]。
一、研究背景
潘维琴[2]、李晶琴[3]等认为,目前课程考核方法的主要问题有:①考核观念陈旧落后与现代职业教育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不协调,学生基本上是被动应试。②考核的内容不能覆盖全部教学目标,反映在考核教程中即为应知、应会、应是,而笔试主要考核知识以及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部分能力,实操考核主要考核操作技能,其内涵不能体现。③考试内容的选择与设计不合理,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综合考查得少,试题记忆性成分所占的比例过大。陈棣沭[4]、桑光淇[5]等认为,借鉴欧美大学的形成性成绩作为大学课程考核的重要成分,符合知识学习、能力锻炼的客观规律。目前我国职业院校课程,平时、实践成绩已提到较高的权重,但课程考核则主要是由教师自己把握,在给分的标准、取分的依据、操作的程序等方面教师都有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随着医药科学的迅速发展,新诊疗技术、新药不断增多,用药的复杂性越来越高,用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逐渐增多,药品使用环节的安全性凸显重要。能够服务基层的高端技能型药学服务人员,成为社会急需的人才,也是提高社区药学服务水平,实现《山东省药品安全“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因此对接市场需求,改革考核标准,增加药学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成为目前医药院校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课程地位
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
摘要:“互联网+”信息化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已势在必行。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作者从修改课程标准、编写实训教材、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评价等方面对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旨在将药学类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线上线下
药物制剂技术是药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是药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和国家职业资格执业药师考试的必考科目,本课程为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重要的支撑作用。“互联网+”时代教学主体、教学媒介、教学资源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与发展,如何创新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教”改革一项重要任务。笔者近年来通过将信息化技术与课程整合,“线上”网络教学与“线下”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实施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混合式教学,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1药物制剂技术实训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学情和信息化时代的变化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全面普及,信息化技术在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成为可能以及必需。生活在碎片化的信息时代,00后的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接受和使用信息化技术能力非常强,有动手实践热情,但耐心不够,只有顺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改变教学方式,适应当下大学生的学情特点,将教育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紧密结合,让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技术成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才能改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网络化学习获得学习资源的途径方便而多样,课堂内外联动可利于个性化和自定步调的学习,学生可以在手机端和电脑端上随时学、反复学,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和资源,既解决了传统课堂课时不够的问题,又能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地统一起来。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教育教学探析
1课程设置
1.1课程定位
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是药学、药剂等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对药物分析技术专业来说尤其重要。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扎实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掌握药物分析技术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从事药品生产原料、辅料、中间产品、成品的分析检验以及药品生产过程质量监控、药品质量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本课程的专业培养目标为:通过对就业岗位及相关职业能力的进一步调研与分析,构建突出学生核心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兼顾学生可持续发展以及适应未来职业变化的课程体系,即形成“基本素养平台课程+核心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拓展职业素养与能力课程”的课程体系。本课程是在前期学习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仪器分析和药物化学等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总学时为88学时,其中理论56学时,实训32学时,在第4学期开设。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树立强烈的药品质量观念和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习惯,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务实的工作态度,形成积极向上、愉快合作的职业心态或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药物质量检验与控制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能根据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检验,完成检验任务,并具有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检验中的现象与原理、分析与解决药品质量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将来从事药物分析与检验和质量控制工作奠定基础。
1.2课程设计
1.2.1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组不断探索、不断总结,逐渐形成了“融药检工作和学习为一体”的课程设计理念。
渗透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医药卫生事业关乎人民健康,因此药学专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至关重要。医学类高职高专院校教育工作者,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重任。基于我校学情,分析本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结合课程特色,探索在药学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药学专业;职业道德教育;教学模式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今社会,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一直存在,职业道德教育迫在眉睫。药品这一特殊商品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而且关系到人类社会发展。从2012年的“毒胶囊”事件,到2016年山东非法疫苗案、2017年福建汇天制药厂的硫酸庆大霉素事件,再到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案等,不断触动公众脆弱的神经。事件背后,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令人担忧。作为培养药学专业人才的高职高专院校,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已刻不容缓。笔者结合我系学生现状,尝试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现介绍如下。
1药品营销心理学课程分析
药品营销心理学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学习药品销售所需的心理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药品服务类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本课共安排50学时,理论44学时,实训6学时,以营销过程中的消费者心理分析为主,较少涉及职业道德教育。
2学情分析
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摘要:基于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及实验教学大纲修订,优化课程结构,精选实践项目,并通过完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等途径,探索构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并在校内外实践教学中加以实施,从而为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提供参考,以便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及职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技能;职业能力;教学研究
高职院校药学类相关专业承担着为社会培养具备药品生产、药品检验、药品销售、药品调剂、合理用药指导等专业技能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之重任。实践教学是学生在掌握相关技术理论、领会主要技术要求的基础上,进一步熟练操作过程,明确并掌握关键技术,提高职业能力,最终掌握实际应用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突出专业培养目标、强化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但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着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系统等问题,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构建以职业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对高职院校药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尤为必要。基于此,本校药学教学部以岗位职业能力需求为导向,依托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探索构建了药学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总结如下。
1整体设计、规范标准、系统构建、精选内容
1.1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设计专业理论与实践课程标准
2019年2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职业院校完善教育教学相关标准。2019年6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以上文件指导下,并在调研分析医药特色产业市场及职业岗位人才需求、职业能力需求的基础上,本校药学教学部参考国家职业教育研究最新理论与成果,依据药学类专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国家药学(士、师)专业资格考试大纲和国家执业药师考试大纲,重新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系统编制了专业课课程标准和实验教学大纲。修订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提升为导向,以专业为建设单元,整体系统设计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标准,从而为规范实践教学过程、提高实践教学效果提供依据及保障。
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
摘要:现今,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制度工作上还有许多的不足之处。笔者根据实际工作中的经验,简要论述了关于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的五点建议: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生管理。
关键词:高职院校;环保实验室;管理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